Ⅰ 为什么朝鲜那么落后而韩国那么发达
是美国搞得。
90年代之前呢,朝鲜很富裕的,亚洲两个工业强国,一个是日本一个就是朝鲜了。
因为当年美苏冷战,美国大力援助韩国,苏联大力援助朝鲜,朝鲜所有的工厂包括一切工业都
是苏联援建的,如何苏联大量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售廉价石油。
所以朝鲜当时的人均GDP很高,工业比中国还发达,就差不多已经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了,就
差那临门一脚了,跟南非差不多,南非曾经也差不多快到发达国家了,结果后来黑人夺得政权
之后,实行种族政策大力抢劫白人的资本导致南非一落千丈。现在南非还是穷逼一个。这也证
明了非洲黑人是低等人种的最好解释。它们甚至到现在都还没发现南非衰弱的真正根本原因。
话说回来当时朝鲜的城市化率高达百分之70,比中国现在还高。
因为苏联的大力援建农业都是机械化 工业化,所以粮食产量很高。
但是美苏争霸苏联被美国搞垮之后,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继承者俄罗斯
不再向朝鲜出售廉价石油,所以朝鲜几乎是一夜之间全部停摆。
因为朝鲜是建立在石油上的工业国家,石油没了,那么什么都做不了了,飞机上不了天,工厂因为发电机是烧石油的不是烧煤的,所以没电,工厂也开工不了,运输业也停了,上游的原料没法运输到下游的厂里,没法制造产品。没有商品,供小于求就会导致物价飞奔,通货膨胀, 地里的农业收割机 播种机等等 没有油全都动不了,所以当时朝鲜就开始饿肚子了。
再加上朝鲜是社会主义阵营,所以美国加以封锁之后,更加困难。当时的中国刚从文革走出来
没多久,所以国力也不强,没办法帮朝鲜太多。
总结起来朝鲜的难点就是,它没有油只有煤,它想把煤挖出来卖掉换成外汇买油,但是它没有电所有的发电设备都是烧油的,它没有办法改成烧煤的,所以就变成了,没有油就没有电如何就挖不了煤就卖不出去就没有外汇就没有办法买油。。然后就是死循环了。
后来二胖执政时期回了一点魂是因为中国在国际上竞争太厉害,把水力发电机的价格给压低了,朝鲜就开始搞水力发电。稍微有了一点电就马上挖煤卖出去买油,如何把原先的石油发电尽量都改成烧煤的火力电厂和水利电厂。
至于韩国发达是因为,美国资本集团发现玩金融利润高,制造业又苦又累利润还低。
(金融的毛利高达百分之20-30左右)
所以后来美国开始产业空心化,大量制造业 向外转移,
这时候因为韩国是制衡东北亚的一颗重要棋子,
所以美国大量工业和制造业油不少转移到了韩国,所以一下子韩国就起来了。
比如说韩国的造车 造船 手机等等就是依靠美国和日本的技术转让。
而韩国人本身又有一点做生意的天赋,在销售上面做的不错,
所以韩国货虽然不比日本德国货的质量,但是也有6成左右的质量水平,
再加上价格比较低廉,所以一下子就起家了。
再加上一个中国的因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本来想跟台湾方面搞搞经济的,但是当时的台湾傻不拉几,硬是要跟大陆搞政治对立,结果便宜了韩国,大量韩国货充斥中国市场,等台湾回过魂来,大陆已经看不上那点东西了。年纪稍大一点的人应该知道90年代开始韩流开始在中国出现的,不过那时候韩流还是跟港流没法比的。
因为中国市场对韩国的帮衬所以韩国一下子财大气粗起来。虽然在我们眼里看来还是弱逼一个。
Ⅱ 外媒说韩国空气污染与中国无关是怎么回事
近日,外媒称,许多韩国人指责这些污染物是从中国飘来的,但专家表示大部分污染是“国产货”。韩国大部分污染物来自车辆排放和建筑工地或工业场所,电厂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韩国的能源官员还在推动发展更多燃煤电厂。
报道称,许多韩国人指责这些污染物是从中国飘来的,但专家表示大部分污染是“国产货”。首尔市立大学环境工程教授Kim Shin-do表示:“政府一边将责任推诿给中国,一边坐视不管。”专家表示应先处理好自己的空气污染问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韩国大部分污染物来自车辆排放和建筑工地或工业场所,电厂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韩国的能源官员还在推动发展更多燃煤电厂。韩国政府现运营53座燃煤电厂,且计划在未来5年再增加20座。到2025年前将关闭10座老化的电厂。2005年至去年,韩国燃煤电厂产能增长近95%。燃煤发电约占韩国发电量40%,这种矿物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碳排放和烟雾的来源之一。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追踪污染的网站AirVisual本周发现三座韩国城市跻身全球十大污染城市,而中国城市没有入选。
Ⅲ 韩国的火电厂烧的是什么
火电厂燃烧的基本都是煤,就是中东等石油和天然气丰富的地方烧油或者烧气,韩国没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基本所有电厂都是燃煤,少量电厂燃天然气。
Ⅳ 韩国电力公司的简介
韩国电力公司成立于1898年1月26日,当时称汉城(Seoul)公司。韩国电力公司(KEPCO)是韩国唯一的电力公司,用韩文中的汉字表示为“韩国电力公社”。1961年7月,3个地区电力公司合并,成立了韩国电力公司。1981年7月1日,韩国(Korea)、汉城(Seoul)、南韩(South Korea)三个电力公司合并为一个公司,更名为韩国电力有限公司(Korea Electric Company,Ltd)。该公司致力于各种开发电力资源的项目的建设。1982年1月1日,该公司转化为一国有公司,成为国有集团公司。此后一直稳步发展,成为一个公共事业企业。1989年。韩国为了将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共事业企业,公司21%的股本向社会出售,作为公司私民营化的第一步。
1995年底的缴纳资本金是31183亿韩元(折合约40亿美元),比1961年公司成立时的38亿4 000万韩元增长了812倍。1995年底,资产规模是271 651亿韩元(折合约348.27亿美元)。
1995年底的员工总共36446人,其中管理人员5658人,技术人员18885人,工人6224人,其它人员5667人。
1995年底的机构以综合调整室、4个本部和6个事业团构成,下属机构有33个处(室)和605个分支机构。 韩国电力是一家国营电力公司,拥有古里(Kori)电厂四部压水式机组、蔚珍(Ulchin)电厂四部压水式机组、月城(Wolsong)电厂四部CANDU重水式机组、灵光(Younggwang)电厂四部压水式机组,共十六部机组运转中;蔚珍5 & 6, 灵光5 & 6四部机组建造中。(May, 2000 统计数据)
Ⅳ 韩国电子产业如何发展的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快速增长的电子工业就像火车头一样, 带领南韩成为世界第十二大贸易国家。根据World Electronics Data资料显示,韩国在1993年已是世界第六大电子产品生产国家, 其产出金额达379亿7,700万美元。而1994年更是韩国电子工业的丰收年,产值增长高达24.6%,制造出价值达473亿美元的各式电子产品,且创造出309亿美元的出口实绩。
事实上,韩国电子工业能进展至现在的地步,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90年代初期,韩国电子工业曾面临经济衰退、工资上升,而引起竞争力减弱的窘境,造成不少中小型电子公司的倒闭和大型投资计划的萎缩;另外一项影响韩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因素是内销市场的开放,造成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电子产品拥入韩国市场,使各大家电厂商利润下降,经营日趋艰难。在该段期间内,韩国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上亦遭遇不少挑战,尤其在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如东南亚、中国大陆和拉丁美洲等地,竞争情况更是十分激烈。在低价位消费性电子产品中,韩国彩色电视、收录音机等产品已无法与中国大陆制品竞争,加上各国实施进口限制,使韩国电子产品面临许多困难。这种形势正如韩国电子工业协会(简称EIAK)所述,韩国电子工业就像三明治一样,夹在已开发国家和开发中国家间难以动弹。然而韩国电子工业界并未就此放弃,反而加速进行转移生产基地至具有比较利益国家,并投入全面性研究发展工作。1993年下半年以后,情势即大有改善,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景气的缓慢复苏,另一方面由于日圆持续升值,再加上韩国企业不断投入新产品开发,眼光正确,作法积极,能掌握时机,切入市场所需而能营造出“电子工业大国”的佳绩。
2、韩国电子产业发展特点
就韩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具有下列的特点:
2.1 制造重点由消费性产品转移至工业用电子产品及零件目前个人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为韩国最为热络的出口项目。尤其是4MB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的生产,韩国三星已超越日本NEC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厂商。韩国且已开发出全世界第一颗256MB的DRAM 芯片,未来将可视市场演变随时量产,称霸DRAM市场,创造更惊人的出口实力。
2.2 贯彻国际化策略,寻求具比较利益的海外生产地点
韩国加强在先进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吸引杰出人才贡献所学。在赴海外投资营运方面,根据韩国中央银行统计指出,韩国电子业截至1993年底 累计对外投资10.26亿美元,其中设立海外工厂达221处,金额为5.29亿美元,设立销售网点计158个,投资4.55亿美元,设立研发中心计18个,投资4,200万美元,且近年来则有朝亚太地区投资趋势,中国大陆是重点投资地区。另外,最近韩国厂商国际化策略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三星电子以3.8亿美元买下美国个人电脑大厂AST40%的股权,金星以3.5亿美元购入美国老牌家电厂增你智58%的股权。
2.3 研究开发经费庞大
韩国电子业为能维持强势竞争力,莫不大力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不论对主流商品开发时效的掌握,生产制程技术改良、尖端电子产品或关键零组件开发皆不遗余力,运用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求掌握商机。另外,根据韩国科技部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工业界投入研发经费占营业额比例已达1.8%。其中电子工业1992年投入研发金额达15.57亿美
元,投资于研发经费占营业额比例更高达4.44%。可见韩国电子业对研发的重视。
2.4 积极分散出口市场
以往韩国电子业偏重美国、欧洲和东南亚市场的拓展,为因应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区域经济抬头,目前则将大部分心力投注于中国大陆、东欧、印度和日本市场的开发,对欧美市场的巩固则采企业购并和策略联盟的方式,以达到深耕市场的策略目标。
2.5 大型电子集团外销额占全国电子产品出口比重甚大
三星、LG及大宇等电子企业集团合计外销金额超过百亿美元,占韩国电子产品出口总额的60%以上,出口已成为韩国大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虽然大型企业出口与日俱增,但对研发投入毫不迟疑,就如前述三大电子集团每年至少拨出营业额的6~8%致力于研发创新等开创性工作,故长期以来总能突破增长,创造利润。
2.6 共同开发新产品降低风险已成为新趋势
目前韩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为半导体,个人计算机、音响制品、彩色电视机、录放机、映像管、录像带、微波炉、电冰箱等,未来产品开发重点则以半导体类的TFT型液晶显示装置、特殊应用IC(ASIC)、高记忆容量的动态随机存取内存、消费电子类的高分辨率电视、数字式录放机和摄影机、有线电视系统、信息计算机类的多媒体产品、个人数字处理器、大型计算机交换通讯类的码多分址存取(简称CDMA)式移动通讯系统、异步传输模式交换设备、整体服务数字网络、传真机、宽频信息网络相关软件及装置等为主。通过韩国政府居间强力运作协调,民营企业的研究开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1995年各式新型产品开发结盟个案多达28种,为求降低开发风险,避免财务负担过重。在此种民间积极参与下及政府鼓励、资助的环境中,上述重点产品的开发成功将可陆续得到印证。
2.7 外国企业前往韩国投资电子产品生产者逐渐减少
在历经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及企业的努力研发下,目前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及零组件,竞争力已大为提升。原本依赖外资合作开发的产品逐渐减少,因此韩国政府已减少管制及保护,在国内市场逐渐开放的同时,外资也因投资无利可图及竞争日趋激烈,而逐渐减少对韩投资。根据韩国财政部统计资料显示,1993年外资赴韩投资电子业者仅8项,金额为4,500万美元,较之1992年外资投资金额的6,700万美元减少32%。项目数亦由1992年的17项降为1993年的8项,可见外资赴韩投资经营电子业已降温。具地利之便的日本向为韩国电子业最重要的外资来源,而美国为保护其在东南亚的利益,亦不遗余力策动其业者前往韩国投资,居韩国外资来源第二位。
2.8 知名大厂与中小企业携手合作
韩国电子工业发展策略初期以国家力量和全民支持的共识,培养出数家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采取学习仿制,改良生产和设计创新等渐进步骤,逐步取得在世界市场的知名度。目前已完成至可改善流程,大规模量化生产经验丰富阶段,而迈向设计自主、领导推出新产品时期。未来只要对世界市场走向,掌握正确,以韩国敢冲敢拼民族特性,将可在国际市场上更上一层楼。而且大型企业的茁壮,相对带动中小企业的兴盛。未来韩国电子工业的繁荣发达,非但世界级知名大厂能有贡献,而多达7,000余家的中小企业,也将共同扮演重要的角色。
Ⅵ 火电厂亏损几年为什么不破产
火电发力场近几年确实在走下坡路,2016年8月,国电总经济师张树民曾表示,中国的火力发电厂可能在未来三、五年以内,会像现在的钢铁企业、煤炭企业一样困难,可能要大批破产。特别是小电厂,环保不达标的电厂,不是政府强制关闭,而是是自己运行不下去,自己要关闭,自己要倒闭。
然而,自煤价下跌以来,火电机组回报率相对较高,电企投资热情很高并不奇怪,也对拉动当地GDP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因此,各地方主动淘汰火电机组产能的动力不足、积极性并不高。
基于上述现状,对于“火电厂将面临倒闭潮”的说法,以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中心主任林柏为代表的专业人士表示,火电企业此前赚得盆满钵满的好日子或将一去难返,但“倒闭潮”或许有些言过其实。
目前,小型火电厂已所剩无几,中型火电厂没有那么容易倒闭。中国的中型火电厂即60万千瓦的电厂在其他国家可算是大型电厂,几年前煤炭价格最高、电价最低时都没有倒,现在也不会大规模倒闭。而持倒闭潮观点的多为发电企业,这是从自身利益考虑,试图在电改环境下引起政策重视。煤电行业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但过剩不等于倒闭。
业内分析认为,只要用电量没有大幅增加、电源建设没有大幅降温和电量不再被保护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火电企业大面积倒闭指日可待。而上述三个条件几乎没有调整的空间。只有那些成本低、包袱轻、管理优化的企业,才能在这轮惨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并在优胜劣汰之后,重新焕发生机。
从长远角度来看,煤电依旧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同时也是我国电力安全的重要保障,但其角色正在从规模化向集约化转变当中,经济型也在向着高质量型转变。慢慢过度成为构建新能源电力体系的助力者,协助新能源的成长,实现电网平稳升级。
Ⅶ 中国雾霾对韩国的影响有多大 韩国空气差又赖中国雾霾
直到进入2017年以来,随着韩国国内污染源调查数据的流传开,才使得舆论和民众大吃一惊,原来韩国国内因素才是“主犯”,中国很可能是“躺着中枪”。
资料显示,以1980年为起点,截至2015年韩国能源消费增长了7.2倍,排放总量增长了5.3倍,达到6.5亿吨,仅次于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9%。
据韩国统计,“柴油车”和“制造业工厂”分别是首都圈和韩国全国PM2.5的第一大污染源。特别是首尔地区,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的40%以上都出自老旧的柴油车。
目前,韩国政府运营着53座燃煤发电厂,并计划未来5年再建设20座,老旧电厂则将在2025年之前被关闭。从2005年到2016年,韩国的燃煤发电能力增加了近95%。燃煤发电约占韩国发电量40%,这种矿物燃料的燃烧是二氧化碳排放和烟雾的来源之一。而韩国的能源官员还在推动发展更多燃煤电厂。与此同时,由于安全方面的担忧,核电份额从2005年的40%降至30%。
从全球范围来看,韩国以全球0.68%的人口,消耗了全球2.6%的石油(全球第8)、2.2%的煤炭(全球第7)以及1.3%的天然气(全球第19)。
所以,分析韩国空气质量下降的真正原因,周边国家的影响固然存在,但更应当从自身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譬如:韩国群山环绕的盆地地形较多,并不利于大气扩散;韩国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加,尾气排放量也大幅度上升;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也是PM2.5的来源;化石能源消费量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加重空气污染等等。
据悉,持续追踪空气污染的网站AirVisual本周发现,三座韩国城市跻身全球十大污染城市,而中国城市却没有入选。不止如此,有害雾霾最近已连续数周萦绕在首尔上空,这座城市在每日排名中名列全球三大污染最严重城市。
韩国媒体只是一味地将责任推卸给中国,非但不能缓解本国的空气质量状况,反而不断加深两国民间的误解,实属不明智的行为。
韩国庆熙大学教授Kim Dong-sul表示:“大多数污染物来自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政府多年来一直怪罪到汽车、中国,甚至烹饪鲭鱼头上。”首尔市立大学环境工程教授Kim Shin-do也说:“政府一边将责任推诿给中国,一边坐视不管。”
Ⅷ 电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电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首先要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减少排放。严格治理污染。坚持这个原则就能够继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