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为什么要叫韩国,跟战国时期的韩国有什么关
韩”(han)在古朝鲜语中是“大”的意思。韩国最大在野党大国家党又名han nara党,han意为“大”,nara意为“国家”。韩国语中有很多汉语借词,许多词汇有韩、汉两套说法
朝鲜的名称沿袭半岛最后一个王朝———朝鲜王朝,而韩国的沿袭则复杂
一些。据史书记载,公元1—2世纪,半岛上一些部落发展成马韩、辰韩和弁韩3
个集团,被称为三韩时代。其中以辰韩经济最发达,从事建房、织绸、使用铁
器、养蚕和役使牛马等活动。其后半岛未再出现以“韩”字命名的部落或国家,
直到19世纪末。1897年2月,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2. 现在的韩国跟战国七雄的韩国,两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叫韩国,全称是大韩民国,成立于1948年。是发达国家,每年去旅游的人很多很多,以中国人居多。实际上,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国家叫韩国,那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看到这,很多人可能就存在疑问了,这两个国家都叫韩国,战国七雄的韩国和现代的韩国有关系吗?
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有关系,而且是直系关系。实际上,现代的韩国就是中国历史上战国七雄的韩国族系迁徙过去的。
这的从周王朝说起,当年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王朝。周公辅佐,周公为周王朝设计了一整套的国家制度,有井田制、礼乐制、分封制,这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制度,至今都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分封制,确保了周王朝八百年江山。
但国名叫什么呢?李熙说:“我邦本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之地……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于是国号定为“大韩帝国”。于是韩国这一名称被重新启用,直至今日。
这就是现代韩国名称的来历,但现在韩国好像不承认。他们拒绝承认这个名字来自中国。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他们篡改历史也不是一两天了。
3. 中国古代政权不断重复战国国号,为何却没有一个用韩的
战国时期的韩国名为“战国七雄”之一,可一直是个受气包,如果你当了皇帝会为自己的国号起个受气包的名字吗?
虽然中国政权都很厌弃“韩国”,但是对于朝鲜半岛来说,“韩”还是很亲切的,从历史上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 ),到朝鲜王国的末代国号大韩帝国 (1897年到1910年),一直到今天的韩国。甚至今天的朝鲜半岛人都称呼自己为“三韩子孙”,并引以为豪。
4. 战国有韩国,为什么朝鲜南边的国家也称为韩国
战国时期七雄之一韩国(现河南省境内)主要是韩族人聚集之地,后部分韩族人迁移至现朝鲜半岛。
李氏朝鲜王朝于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简称’大韩’或’韩国’,从此韩国这一国名就正式取代’朝鲜’,而冠以全半岛,从统一新罗时期开始,韩国人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语言的统一。到了高丽时代就开始用高丽来称呼我们民族,随之而来的系列称呼也被人们所熟知.如高丽人、高丽国、高丽纸、高丽参等等.到高丽朝末期,李成桂推翻政权,建立亲华的封建王朝,并选用了历史上檀君朝鲜国名‘朝鲜’为王国的新国名。随后产生朝鲜国、朝鲜人、朝鲜语等等系列名称.到了李朝末期,高宗为了显示与中国所谓宗蕃关系的完全脱离和民族的完全独立宣布使用历史上曾经在半岛南部于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三韩“国家‘韩’为民族的新称呼。‘Han’在韩国固有语里是’大’和无限的意思。就这个韩字的选译,据说三韩时期因为当时战国有韩国这样一个用‘Han(韩-音同)’ 韩做国号的缘故,而取‘韩’为古三韩的代称。像目前韩国境内的汉江之汉,以前的汉城之汉,都是表示大的意思。
所以说目前朝鲜半岛上的人可以说是河南人与当地土着的后代;
日本人是我大宋时期男人与当地倭女的后代。
5. 韩国为什么要叫韩国,跟战国时期的韩国有什么关系吗
现在的韩国是“大韩民国”的简称,和中国古代战国七雄中的韩国(由于国君姓韩)没有关系。
6. 弹丸之地的韩国凭什么被称为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呈现了一种诸侯国喷涌的局面,大大小小竟然有几百个诸侯国,也就是不管疆土多大,不管人口几多,我圈了土地和人口,我就能成为一方诸侯,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的开始,因为小小的诸侯国总会想着扩张土地和人口,这势必要有歼灭和吞并。
提起郑国,可以更多的人会嘲笑,韩国呀韩国,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其实不管郑国会不会去韩国,都挡不住秦国灭亡六国的铁蹄,只是郑国的水利工程,让这一举措变的更加迅速更加胜券在握了,人往高处走,与其说是郑国强大了秦国,不如说秦国成就了郑国。
战国七雄,每个国家都在历史上浓重的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强大也好,衰落也罢,曾经的诸侯国都促进了中华文明历史进一步向前推动,尽管弱小的韩国也不例外,如果韩国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韩国能够一统三晋也未尝不可,只是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不能改变了!
7. 秦国楚国玺国赵国燕国魏国韩国为什么被称为战国七
你问题的玺国,应该是齐国。
从赵魏韩三家分晋以后,预示着周天子的暗弱,和战国时代的降临,所谓战国时代,就是诸侯兼并的时代,春秋时期也经常发生诸侯之间的战争,但是特点是多数是浅尝即止,一个弱小的诸侯国一般不会去对抗强大的诸侯国,如果发生摩擦战争,强大的诸侯国也仅仅是教训一下小弟,让他听话,象征性的纳贡。
但是到了战国,由于三家分晋的事例,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于是诸侯之间的小战斗小摩擦逐渐演变成了灭国,吞并大战,因为强大的诸侯完全无视周天子的存在,不像以前还讲什么礼数,道德,所谓礼崩乐坏。
战国初期,以周天子为共主的诸侯国尚有70多个,到了中期,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国通过彻底或者不彻底的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各种灭国吞并大战不断展开,到了中期,中原已经由原来的70多个诸侯国缩小到了17国,而秦齐楚燕韩赵魏是这些诸侯中最强大的国家,他们拥有一万辆以上的战车,被称为万乘之国,而那些小诸侯只有千乘或者百乘。所以以上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除了战国七雄,还有所谓的春秋五霸。
8. 韩国为什么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到了春秋末期,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智氏,并在战国初期瓜分了晋国,成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与此同时,田氏代齐的发生,促使战国七雄的局面得以形成,也即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七雄并列。
在很多人看来,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比如在疆域面积上,韩国比不上越国、蜀国、巴国等诸侯国。再比如巅峰时期的实力,韩国甚至比不上宋国、中山国等诸侯国。尤其是中山国,曾是赵国的心腹大患。那么,问题来了,战国时期,韩国为何能成为七雄之一,其优势在哪里?
所以,在公元前230年开始的秦灭六国之战中,秦国第一个就吞并了韩国,这是因为不攻占韩国的话,接下来不管是进攻赵国魏国,还是齐国楚国,都不太方便了。再比如韩国的上党郡地区,更是战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对清代山西省下辖的辽州、沁州两州与潞安府、泽州府两府一带的雅称 。即今天的晋中市榆社左权,长治市,晋城市一带。“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为了争夺上党郡,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促使韩国可以在各个大国之间纵横,甚至拥有了朝秦暮楚的客观条件。而这,自然也是韩国能够在战国时期苦苦支撑到公元前230年的重要原因。与此相对应的是,越国、宋国、巴国、蜀国、中山国等大国,都没能坚持到战国末期,所以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而这些诸侯国即便在某些方面强于韩国,也没能位列七雄。
9. 为什么韩国能成为“战国七雄”,它的优势会在哪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较为璀璨而又混乱的时期,各个诸侯政权并起,天下大乱。也正是因为这大乱之世,才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进步,也让后人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更加有兴趣。
相比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反而显得比较单调,主要便是七国混战争霸,这七国正是后世所说的“战国七雄”。
《史记索隐》中记载:“六国者,韩、魏、赵、燕、楚、齐是也。与秦为七国”。也就是说秦楚齐燕赵魏韩这七国并称为“战国七雄”。然而,战国时期并不是只有这七国,还有宋,卫,中山,鲁,巴蜀等,甚至还有春秋时期的小霸郑国。
上图_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
诸如如上四点,韩国虽然没逃脱秦始皇的一统之剑,但是凭借着各种微末的优势再加上不停的依靠合纵连横,转移六国注意力,得以撑到最后一批被消灭的诸侯国,更是登上了“战国七雄”的榜单。
10. 战国时期居然也有韩国,这个韩国和今天的韩国有关系吗
大家都知道,朝鲜和韩国的英文发音都是“高丽”,这是因为在公元918年,一个叫王建的人在半岛上曾建立过高丽王朝,而且按照他们的说法,历史上曾经威震东北亚的古国高句丽(实际是汉朝时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也是自己历史的一部分。
所以综合下来,高丽可以算是半岛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也一度是最强盛的王朝。因此用高丽为名就如同我们用汉朝的“汉”字来作族名是一个道理。
而且连韩国人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在他们的史料《五洲衍文长笺散稿》中就清楚写着:秦始皇派徐福、韩终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而韩终最终来到了我们这里,成为了马韩的国王。“韩”字正是源自韩终的姓氏。
与此同时,据中外学者的考证,汉字正是秦汉时期传入半岛南部的,这也与韩终入韩的时间节点相吻合。除此之外,直到今天,江陵、汉阳、丹阳、襄阳、汉江、洞庭湖这些具有浓厚楚风的地名在韩国同样也有,这显然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