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有哪些
首先,我个人觉得那并不是文化输出。你可以看看各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比重大的基本都是经济衰退的表现。像日本的那些那种电影,在日本地产泡沫之后迅速崛起了。因为产业失衡,大规模失业,只能靠那个了。国内现在走红的各种直播也是一样,确实有一技之长的人来展示才艺,但是大部分完全是搏眼球吸金。韩国的大部分明星根本不值钱,够年轻整个容就包装,这就属于泛滥。是经济倒退的产物。你看现在哪个事业有成或者在上升期的人有空做直播?所以我们要借鉴就把韩国当作反面来借鉴吧,人人事业成功,就不会产生泛滥明星和直播,而是真正的高端文化输出
2. 韩国的主要工业是什么
韩国主要工业有汽车、造船、钢铁、电子、石化等。
1、汽车产业,韩国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005年至2015年汽车产量连续11年排行全球第5,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有现代起亚集团、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双龙汽车公司和雷诺三星汽车公司四家。
2、造船产业,1999年,韩国接收造船订量首次超过日本,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主要承揽大型集装箱船、LNG船、海洋工程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设备。
3、钢铁产业,2007年韩国浦项公司钢铁产量达到 3278万吨,世界排名第4位,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的用户提供二千六百多万吨钢铁产品。
4、电子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将电子工业的生产重点从民用电子产品转向附加值高的工业用电子产品,三星公司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
5、石化工业,韩国石油化学工业所需原油全部依赖进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丽川为韩国最大的石化工业中心,其次是蔚山、台山。除满足韩国国内产业需求外,还对外出口。
(2)韩国的产业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创造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6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同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国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产业产量均进入世界前10名。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业集团有三星、现代汽车、SK、LG等。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经济明显下滑。韩国政府迅速采取包括大规模财政刺激等一系列政策,金融市场全面回暖,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率先走出谷底的国家。
3. 韩国文化包括哪些(比如生活、饮食)请写全面些……
韩国人民早期的兴起和发展并不划一,然而总的说来有一个特点, 即同中国人之间的积极接触以及有时候也发生的斗争。从韩国人民形成以种植稻米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开始,他们的文化逐渐与中国的文化成为一体。韩国制造了铁工具和铁武器。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文化这几个方面,韩国的发展也受到中国的强大影响。 但是,仅仅了解文化交流还不能充分解释韩国文化。正确了解韩国人民的各种特点也至为必要,而这些特点必须联系韩国人民的历史发展来加以解释。不妨考虑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传入韩国的。虽然儒教比佛教先行一步,然而首先为韩国人民所接受的是佛教而非儒教。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佛教比儒教更有助于建立一个由贵族统治和中央集权的倾向于扩张的国家。
有人认为新罗时代(公元前奏57-公元935)年青人所崇尚的世俗五戒出自佛教,但是也有人说这五戒的圆光是佛教法师,但是他也精通孔子学说。因此,对五戒作两种解释都可以。
然而,情况的另一面也应予考虑。当时,由于社会需要一套有利于建立王权和父权制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所以,即使佛教和儒教尚未传入韩国,组织号称"花郎"的青年队伍和保护诸如家畜之类的财产这两件无论如何也会备受重视。
佛教的禅宗也是同样情况。禅宗早在新罗兼并另外两个王国百济(公元前功尽弃 8-公元660)和高句丽(公元前37-公元668)以前很久就已经传入韩国,但是直到统一 新罗时代(668-935)末期,即强大的地方地主势力起而反对中央集权统治制度的时候 才开始盛行。换言之,佛教禅宗之所以被接受和受到重视是因为它符合当地地主的需要的宗教。
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时代 (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 据信它的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但是,如果联系中产阶级的上升来看,那就能更深刻地解释新儒学何以会被接受。中产阶级是指一批具有地方乡绅地位的中小地主,他们并非通过世袭权利而且通过国家科举进入官场的。这些人为人正直,对通过非法手段占有大规模产业的亲元朝的统治家族持批判态度。这个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
工艺
建筑
这些人在后来成为一个新王朝的领导阶层,他们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强盛的中国的崇拜者。相反,他们努力发掘民族的历史传统,把这个传统的起始一直追溯到檀群时代,并且支持世宗(1418-50在位)推行韩国新文字韩字。
到了17和18世纪,关心韩国的技术和经济进步的新风气在朝鲜王国学者中间甚为流行。在这个时期,移栽秧苗、每年种植两茬庄稼和修建蓄水库的做法大大促进了农业发展。一个以汉城和开城为中心的全国商业网络组织起来了。港口商贾在义州促进了对外贸易。独立的手工业繁荣发展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儒教的一派的实学形成了。实学的宗旨是通过培养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认识来改革社会。实学在西方文化以及中国清朝的历史研究方法学的影响下受益之大是空前的
韩国饮食文化
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习惯于席地而座,盘腿就餐。其传统饮食比较简单,主食为米饭,爱吃泡菜,泡菜的出口量据说是世界第一,种类之多我看也能拿冠军,因为每餐都有它堂而皇之地上桌,精致 盘碟中能摆出不少花样:白菜、萝卜、辣椒,还有我们叫不出名的,既开胃也好吃。他们餐桌上的素菜显然比我们多,因为靠海的缘故,海产素菜也相当多。另外一项“多”是酱制品。我们的“酱缸文化”在那里的影响,大概已达到“青出蓝而胜于蓝”的地步,他们有专门用来掺和着菜拌地饭的一种酱,我试了一下,味道很不错。以上“三多”,恐怕构成他们饮食中的低糖、低脂肪、符合营养学要求的合理因素。我们注意到韩国人中肥胖者不多,一般中老年人都能保持身材且有健康的气色,这是不是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呢?
韩国人饮食主面的节约与科学,还可以从一种专供饮水机配套使用的“微型纸杯”上得到佐证。那是一种只有中指长、两指宽的小纸片,经过特别处理,拿上手就变成一个很小的杯子,放到龙头就能接水。比起那种透明塑料杯和普通纸杯,自有它微小、简便的优越必天韩国街头和快餐店里常能见到。
韩国饮食中最有名的恐怕还是烧烤。“铁板烧”不仅用来烧菜,也用来炒面。最有意思的,是一种“石头烧烤”:用一堆鹅卵石放在铁架上电热升温,先摊放肉块,待到一定火候再用长剪将大块肉绞成小块,拼柔到滚滚的石头中去,不一会就响吱吱地冒出香气。据介绍,鹅卵石是进口的,既然能蓄热均温,使肉免于烤焦,又能去油去腥。
韩国服饰文化
韩国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西式服装进入韩国。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觉得韩服太过繁琐,穿着不便,因在近代被洋服替代。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
韩国服饰文化包括传统韩国服装和现代韩国服装,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优雅且有品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一般来说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结婚等特别的仪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华丽的衣裳和首饰。另外, 增加实用性的生活韩服很受欢迎。朝鲜时代随着儒教地位的巩固, 衣着上也开始重视形式与礼节。朝鲜时代大礼服是祭礼服。大礼服也称冕服, 戴冕冠。穿冕服。冕服是宗庙, 社稷等祭礼或正初,冬至等大节日里穿的衣服。
提到韩服就不能不提到05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韩国特意为出席会议的领导人制作了韩服。据介绍,每件韩服的颜色和图案分别根据“阴阳五行说”选定,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黄、青、赤、黑、白五色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图案方面,制作者则选择了青松、竹子、云和牡丹为花样。青松和竹子代表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君子风范,而云和牡丹则象征着远离世俗的超脱境界和华丽富贵。
历史上,韩服是朝鲜半岛居民的普及服装,不过如今却很难在大街上看到了。韩国人之所以平时不穿韩服,是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传统韩服穿起来相对复杂,活动也不很方便。不过,这样反而提高了韩服的档次,使之成为重要节庆活动的礼服。在韩国人心中,正式场合穿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如果有晚辈违反,长辈便不会接受他们的“请安”。过年过节,上街不穿韩服还会被陌生人指为“粗鲁、没有礼貌。”也正因为如此,不管韩国人身处何方,韩服在他们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http://www.humen.com/fashion_fair/news_show.asp?id=82947
韩国的饮食礼仪文化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食礼便是表现饮食文化的方式,它是一种常识,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这样做会使当地人感到不愉快。
韩国的饭店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拖鞋上炕。在炕上吃饭时,男人盘腿儿坐,女人右膝支立—这种坐法只限于穿韩服时使用。现在的韩国女性平时不穿韩服,所以只要把双腿收拢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在你坐好后,看了墙上贴的菜单或者桌上放的菜谱点好菜后,不一会儿,饭馆的大妈就会端着托盘向你走来,她从托盘中先取出餐具,然后是饭菜。当然啦,有的饭馆在桌子上已经准备好了餐具。但是讲究一点的店都是亲自给客人送上来的:筷子穿着纸衣,勺子蒙着脸—圆形,有着勺子头部大小的纸袋套在上面,纸上画着一杆烟枪和一顶帽子—韩国以前的贵族“两班”的象征。最初我感到新鲜,曾经将它收藏起来,可是后来发现韩国的几个大城市的餐馆都是用这种图案,便有点见怪不怪了。
筷子和勺子,除了婚礼的礼品、怕人谋害自己使用银制品外,还有黄铜制的。但是这两种不常见,平民百姓们使用的一律是不锈钢制的平尖儿的筷子。木制筷子是一次性使用的,据我观察,一般韩国人在吃日式面条、紫菜饭卷时才使用。没看见韩国人用过竹筷、象牙筷、塑料筷等等。勺子的柄较长,头部又圆又大,所以刚开始使用时我挺害怕弄疼了我的嘴角。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饭碗吃饭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视这种行为不规矩。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桌子上的饭碗是不能用手碰的,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然后你会注意到饭碗是不锈钢做的(在家里或高级餐厅时,有用陶瓷制的饭碗),圆底带盖地“坐”在桌上,没有供你的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饭传导给碗的热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于碗盖,你可以取下来随意地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你的左手就一定要听话,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儿”。你的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没有水泡菜时,用其他汤代替也可以)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用勺子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
在上述中也许你会注意到:韩国人是用勺子喝汤、吃饭的。这与中国人、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不同。韩国人同时使用勺子和筷子并不是最近的发明,而是源于古代。在国立州博物馆中,我就看到过有百济时代的铁制勺子和筷子摆在一起。在朝语中,除了有分别表示勺子和筷子的单词外,还用两个字母来同时表示勺子和筷子,也就是说韩国人把勺子和筷子看成是一对不可分开的餐具。所以韩国人的饭桌上总是把勺子和筷子摆在一起。
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出来,你也不能用筷子。这首先是食礼的问题,其次是汤水有可能顺着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2/3在桌子上,1/3在作外——着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韩国人没有使用筷架的习惯,所以这种做法,我觉得除非桌子表面擦得很干净,否则是不卫生的。因此,我给改成了把筷子放在小菜碟上。最后,当你吃完饭后,还要把勺子和筷子摆成当初的形状,有始有终。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勺子喝汤;韩国人用勺子吃饭、喝汤,用筷子夹菜;而日本人用筷子既吃饭有喝汤。为什么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没有勺子呢?
有一位日本老人曾经告诉我说:“勺子只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上,因为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隔着海,所以勺子没有传到日本。”
后来我在《环球旅行·韩国》中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内容:据说过去日本人用手吃饭,韩国人觉得他们挺可怜的,就教给日本人使用筷子,但是没有教给日本人用勺子,因为韩国人觉得日本人不配用勺子。
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所以整个国家就好象一个大家庭,具体表现在共食——聚餐上。
中国人在家里也许不用公筷,但是在餐厅吃饭时,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的碗、碟里夹菜。日本人除了份饭以外,亦如此。可是韩国的情况就不同了。韩国人用自己的餐具直接食用公用的汤和菜。我能够里列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示彼此之间谁也不嫌谁的亲密感情,但是我很难接受这种方式。
韩国人是一个好动感情的民族,对于他们这种把感情通过公食表现时,我觉得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但同时又必须在理智上承认它是一种不卫生的“食礼”。
4. 以韩流为代表的韩国输出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韩流起兴于它的电视剧,细致的演技,温情的剧情,俊男靓女,如画的画面感给我们视觉带来了很好的体验;电视剧里所传的“情”(这也是韩国人所尊崇的)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相契合,很容易引起共鸣;又由于韩剧,同步带动了韩国饮食,韩国旅游,韩国服装等等相关企业;形成了一个发散性的文化产业链;韩流促进韩国各方面发展,各方面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韩流的发展。
2.除了韩国电视剧;韩国K-POP也是韩流的一大助力;东方神起,少女时代,EXO等等,优美的声线,或舒畅或动感的节奏;俊俏或性感的外在形象也让很多国人着迷;
3.韩流输出时很注重整体搭配;韩国政府助力推动;比如说韩国旅游局会不定时的举办大型演唱会,购买权优先游客等等;措施做的很全面;而且你会发现电视剧里手机等等,基本都用的国内本土手机,很多细节都做的很到位;
以上三点可以说是它发展的主要原因吧
4.但是由于电视剧剧情老套;癌症,车祸,失忆仿佛成了韩剧三大代名词;而美丽的外表也发开始出现了审美疲劳;因为大部分风格类似且整容嫌疑过重,所以这一关键性的吸引点出现了直线下降趋势;另外,有些韩国演员或者电视剧里的一些场景出言不逊或者对中国文化不尊重导致民众对韩流开始有些抵制等等
综上,韩流因为其画面的美感,带给视觉美好的体验,温情的剧情以及发散性的文化产业链条而为其特征;但是陈旧老套,缺乏创新和后动力使得它后劲不足。
5. 韩国的文化输出为何如此成功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韩国的文化输出如此成功。在亚洲,日本和韩国是两个最强大的文化出口国。文化输出强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以日本为例。日本最常见的文化输出是动画和音乐。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上,它有着大量的粉丝和影响力,它的动画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大量输出时,就表明了这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一个国家越发达,越重视文化软实力,就会有越多的人接触到它的文化。上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文化输出,包括大量的影视动画作品。
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它将把更多的注意力和资金投入到文化软实力上。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日本的城市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是扩大日本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曾经有一段时间,韩流席卷了整个亚洲,甚至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韩国偶像剧和电影出现在大银幕上。韩国和日本输出强势文化的原因基本相同,是在强势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文化软实力。
6. 韩国有哪些文化
有中秋节、光复节、开天节、韩语节、韩国泡菜、石锅拌饭等节日和美食文化。
大韩民国(韩语:대한민국;英语:Republic of Korea,South Korea),简称“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329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面积的45%),通用韩语,总人口约5200万。首都为首尔。
韩国的资讯科技产业多年来一直执业界之牛耳,制造业与科技产业发达,除高速互联网服务闻名世界外,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
旅游业
韩国旅游业较为发达。近年来,韩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战略产业,积极鼓励和发展旅游业,通过对外宣传“韩流”文化、简化热点旅游地区入境手续、完善国内旅游市场、改善国内旅游硬件设施、提升相关服务水平,吸引国外游客。
据韩方统计,2017年访韩外国游客为1334万人次。2018年1月至10月,访韩外国游客为1267万人次。
7. 关于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介绍(有点急)
从1999年到2001年的3年时间里,几乎是一夜之间,以韩国大众流行文化为代表的“韩流”一举进占中国文化娱乐市场。“韩流”文化出口主打产品为游戏、电视剧、电影。“韩流”文化产品出口不仅为韩国赚取了大笔外汇,更为国家形象的提升立下汗马功劳。
重建国家形象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韩国成立文化产业专责机构,将文化资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并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方针,并从1999年至2002年先后颁布一系列扶持文化法律保障政策。韩国政府出面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生院;加强了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大型文化项目进行经济支援,成立管理投资资金的专门公司,做到专款专用;采取措施保护着作权;为缓解部分国家对“韩流”产生的排斥情绪,决定每年引进并上映部分亚洲国家的优秀影片。
推广不遗余力
韩国还设立了许多机构推广韩国文化,从组织上保证“韩流”的影响力。包括:在首尔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韩流体验馆”;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对出口的文化内容质量把关,防止因出口劣质文化产品而降低外界对“韩流”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对“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在“韩流”影响大的国家和城市设驻外办事处;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过多届“韩流商品博览会”等。通过将“韩流”输出到全世界,韩国不仅提升了本国形象,也使韩国文化在世界风行。而韩国制定的文化立国战略和一系列文化政策,更是带动了韩国各行业的发展,为其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