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韩国经济腾飞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有效干预和主导是一国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有利于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制度框架;其二,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其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四,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其五,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六,宏观调控,实现社会经济总量需求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性有赖于集权统一的政治领导和科学的决策。目前中国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职权存在交叉,有必要进一步精简或合并。
(1)合并商务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贸易和工业部。全面负责管理工业、贸易、能源、国际贸易政策和促进出口政策等,对外国企业的进入和引进外国技术
及海外投资政策进行综合协调,为工业和贸易领域提供援助和服务。(2)改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一个国家应该设立一个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发改委虽具有这一性质,但却同时承担着微观经济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处理,直接涉足企业重要投资和主要商品定价,这不仅不利于其宏观管理职能的行使,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的经济企划院应是发改委改组的方向。改组后发改委的职责应包括:研究拟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制定国家中长期经济计划;进行总量平衡;制定有关国土综合开发、能源开发和有关物价的基本政策;调查和分析经济动向和国民收入,分析和测定综合国力;协调各有关部委经济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发改委应实行专家决策,以保证政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2、 扶持教育发展
制约中国竞争力提升的一大“软肋”在于公共教育支出仍非常不足,国民素质总体不高,教育体系适应性不强,人才缺乏。要改变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1)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国家应建立一种机制,不仅人人名义上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力,而且实际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2)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当前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国民教育系列全部实行公费教育,这是加快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惟一途径;二是免去高校全部教育债务,使高校一心一意办教育。(3)创新教育体制。一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满足全体国民受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要求;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进步对人才知识更新的需求;三是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四是改进教育方式和办学模式,优化教育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
3、 加快产业促进
审时度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经验。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结构基本上都是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轨迹不断演进的,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也应如此。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外部经济援助缺乏,这就决定我们现阶段一方面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着力解决眼前及将来相当长时间存在的两亿多农民工和每年几百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承载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任。除政策引导外,政府更多的工作应该是起促进作用,一是经济上扶持,二是政策上优惠,三是法规上强制。
4、 加强自主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最好的推动力。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技术引进并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创新,不失为一条推动技术进步的捷径。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但政府要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包括:培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开放科研设施,加强技术信息服务,营造公平的人才发展环境,减免税收,资金支持等。
2. 韩国对中国的经济 政治 文化的战略重要性
几乎无影响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曾是苏联一部分的中亚国家以独立的政治身份步入国际社会。中亚地区因其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的独特地缘位置、丰富的战略资源储藏以及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原因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9·11事件”以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驻军中亚,对中亚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同时,各种势力积极对中亚国家展开渗透和争夺,中亚的地缘政治格局逐步走向多元化。 冷战后,中亚局势发生着深刻变化。中亚各国的政治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但其中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各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初步完成,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转型中的中亚各国社会并不稳定,其中暗藏诸多危机;各种势力在中亚地区的能源之争日益激烈;地区安全角势有所好转但隐患犹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亚局势的稳定与发展。 中亚五国是中国的近邻,是中国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亚局势的变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中亚地区的跨国民族问题、“泛突厥主义”问题及宗教问题等都影响着中国西部地区的政治稳定;中亚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必需的重要市场;中亚丰富的能源储藏是中国谋求能源进口多元化以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来源;中亚地区以“三股恶势力”为代表的极端势力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美国、俄罗斯、欧盟、伊斯兰国家等多种势力向中亚地区的渗透,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多重的影响。 中亚局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中国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应对中亚局势的影响。中国应加快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和建设,促进与中亚国家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加快中国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对中亚地区的经济吸引力;积极深化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全面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友好关系;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和平地缘外交,利用安全合作模式防范地区不稳定因素。 本文研究冷战后的中亚局势及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不局限于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研究,而是从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方面分析了冷战后的中亚局势,并从政治、经济、能源、“非传统安全”等方面就中亚局势对中国战略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较为具体地分析了中亚局势与中国战略安全之间的联系,并对中国应如何应对中亚局势的变化、处理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维护我国西部边疆的安全和稳定进行了阐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3. 韩国对中国做过什么
抢中国的文化,把中国的端午说自己的,最恶心的是连汉字也成他们的了
朝鲜也不好,新中国刚成立,它就要求把东北朝鲜族聚居区划给它,唉,不亏是一家啊
4. 韩国对中国做什么了
萨德 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
5. 韩国给中国带来过什么好处
韩国崛起总体上对中国有好处。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上的崛起都对中国有好处(前提当然是没有同产业零和竞争)。首先,韩国是传统儒家文化圈国家并且是中国近邻,文化上我们是亲戚关系,先天就非常亲近。长远看,韩国崛起意味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在政治、经济上都有助于中国。其次,从经贸关系来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外贸伙伴,中国是韩国第一大外贸伙伴,经济发展上对中国助益甚大.
6. 韩国人对中国做出过贡献吗
有的,中国人发明了韩国人,韩国人发明了全宇宙,你说韩国人对中国作出过贡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