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韩国资讯 > 韩国与魏国是什么关系

韩国与魏国是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08-04 07:39:01

① 韩国是三晋最弱的国家,魏国和赵国为什么不吞并韩国

韩国的确是三晋最弱的国家!

但是都说了三晋、三晋。虽然在春秋末代,赵、魏、韩三家把晋国分了,但是在那个时期,仁义道德是可以站立在人性之上的。

在初期,韩国一直被赵国和魏国所照顾!所以,战国七雄便理所应当的给韩国留了一个位置。

所以,在众人的注视下和自己的表演下,弱小的韩国也第一个被秦灭。

②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 韩国的关系亲如兄弟怎么到了后期就变成仇人互相打

本来关系就不咋地。只是三晋有共同的利益,就联合了,但是呢。魏国的地理位置有问题。魏国起初很强大,国策就是联合韩赵西打秦国,东打齐国,很得意。但是韩赵捞不到好处。魏国膨胀了,觉得自己很强,而且韩赵貌合神离,就把韩赵一起打。齐国是老牌强国。挨揍了,就等个机会反击,就出现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魏国军力伤了根本。韩赵痛打落水狗,魏国衰落。

③ 我国古代赵国是嬴姓为什么还属于晋国,他和属于姬姓的魏国,韩国是什么关系呢

嬴姓赵氏的赵国是嬴姓的嫡传主宗(季胜系),其得氏始祖是造父(季胜重孙),于周穆王时期因战功受封于赵城(当时属周)从而以赵为氏。造父及其子孙都是周天子的大臣而不是诸侯。赵家到叔带时期才改投晋国,成为晋国的公卿,并在晋国世代相传,最终参与三分晋国而成为诸侯。而嬴姓赵氏的一个旁支(恶来系)则由于偶然因素受封成为附庸,并在东周初年发展成为诸侯秦国。
魏国虽然是姬姓,但并不是晋国宗室,而是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原来有自己的国家即毕国,西周末年被狄人所灭,公室沦为平民。至毕万时投奔晋国,受晋献公之命灭魏并受封于此成为姬姓魏氏。毕万后裔成为晋六卿之一,最终与赵、韩一起分晋成为诸侯。
与魏国一样,韩国虽然是姬姓,但同样不是晋国的宗室,而是周武王的一支后裔,迁入晋国后被封于韩原而成为姬姓韩氏。韩氏在晋国的发展不如赵魏两氏,其先韩厥因赵氏举荐而成为晋国公卿,后又助赵氏复兴,与赵结为同盟。最终参与三分晋而成为诸侯。

④ 赵国、韩国、魏国以前的关系。短一点啊

魏国韩国赵国三国就是所谓得三晋,原先都是晋国得大臣,后来把晋国瓜分了,就是魏国韩国赵国。在内心深处,这三个国家比起别的国家还是很有感情得。原来也是一家人吗。就因为这个原因,秦攻打韩上党,韩国害怕,就打算把上党让给赵国,把赵国拉下水,无论韩国出于何种目的,这都对赵国没有坏处,只是后来战争扩大,赵国不争气,输掉了战争,就是长平之战。 前273年,赵魏合兵围攻韩国的华阳,为秦的援军白起所破。
前236年后,赵国李牧向南抵御已经成为秦国走 狗的魏国和韩国的进攻。

⑤ 周朝的韩国和现在的韩国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韩国(中国战国时期)为韩宣子韩(姬)虔所建立。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
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于韩,其后韩宣子与赵襄子、魏献子三家分晋,建立韩国。

战国韩国

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厘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而且土地都位于山地,经济很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很低,韩国军队又特别懦弱,每战必败,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着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后为秦国所用。

韩国为什么叫韩国

我国史籍称古朝鲜人为“东夷”,意即“东边的弓箭手。他们散布于满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长江以北和韩半岛(朝鲜半岛)。东夷人中有一个神话,说传说的立国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亲和一位以熊为图腾的部落(这样的部落在古代我国南方有许多)的女子所生。据说他于公元前2233年开始统治,他的后代在朝鲜“黎明宁静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执政达一千余年。当周朝伐殷时,东夷人逐渐移向满洲和韩半岛(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战国时代,黄海西岸的东夷同周朝人发生冲突。这导致他们大部向满洲南部和朝鲜半岛迁移。

“韩”与“朝鲜”
作为一个政权的称号,传说中周之前的檀君朝鲜、周时的箕氏(箕子所建,为殷商的后人)朝鲜和秦汉间的卫氏(汉移民卫满所建)朝鲜其疆域都位于大同江之北,而大同江正是中国和韩半岛的传统疆界(直到朱元璋时才将这一界限撤退到鸭绿江),但在汉武帝出兵东北灭掉卫氏朝鲜之后,“朝鲜”一名便从历史上消失,后来韩半岛上出现的政权在李氏朝鲜之前再也没有用“朝鲜”作过国号,朝鲜只是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地理名词被偶尔提及,并且是用来表示位于中国之内的一个边疆地区。我国明朝初年,高丽国的大将李成桂在篡权后为讨好朱元璋而起用“朝鲜”这个国号,“朝鲜”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
现在看看“韩”的由来,前面说过,东夷大约在我国战国时期大部迁往满洲南部和韩半岛,东夷还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满洲地区的徙貊和居住在韩半岛上的韩族人,他们都属于通古斯族,语言上属阿尔泰语系。根据我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当时半岛上的韩主要分为马、辰、弁三种,马韩有54国10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12国,共约四、五万户。马韩的一部——百济、弁韩的一部——新罗在韩族兼并战争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大国,新罗后又联合唐朝灭掉百济、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韩半岛;新罗衰微后,半岛进入三国时代,其中的后高丽再次统一韩半岛, 建立了王氏高丽,再后来,便是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鲜,已如前述。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韩 国的“韩”出自半岛的土着韩族,古代的“三韩”是其代表。在朝鲜分裂之前,朝鲜其实已经叫做韩(抗战时在中国的流亡政府就称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这是朝鲜的最后一位君主李熙在被 日本吞并之前改的国号。而此前朝鲜历史上从未以韩作过国号,那么改国号的根据何在呢?

“韩国”的由来
如此看来,在东夷迁韩以前,韩这个名称本来与韩半岛的关系并不大;在周朝时,韩则是半岛上的土着,现在的朝鲜(或称韩)民族主要是以半岛南部的韩人为 主体,融合了汉人、徙貊人、朝鲜人、夫余人、高句丽人、女真人等形成的,此“韩族”只是借用了古代东夷一部的名字而已。
大家知道,春秋时有一个韩国,位列五爵第二等——侯爵,虽然是周室近亲,但国家太小,不久韩国便被晋国灭掉,其统治者进入晋国继续做贵族,《诗经·韩奕》中说:“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由此可以知道,周天子只是封了一个宗室到韩城,但其地的人民则大部是异族正与燕国、巴国等的情形类似。其中的追和貊即为前述的韩族人和徙貊人,而作为东夷之一的这个韩是在不断迁移着的,被晋国吞并的那个韩只是其留在中原的一支。(后来三家分晋,韩国才得以复国,这是题外话。)金庠基在《韩徙貊移动考 》中,根据《诗经·韩奕》篇和王符的《潜夫论》等文献的研究,详细考察了古韩族人的移动,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岐周之西向陕西韩城迁移; 第二个阶段从那里移到河北固城一带;第三个阶段再从那里朝韩半岛一带移动。 因此,半岛的韩和中原的韩其实是同源的,都出自韩城。而韩城之 “韩”恰恰来自韩族人之“韩”,

可见,韩国国名取子韩族族名,而韩族是东夷的一个部落,所谓“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于边民的统称,所谓东夷、西狄、北戎、南蛮。朝鲜半岛上的“韩族人”与我国历史上的韩国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⑥ 韩国和魏国之间有木有什么故事或者典故战役

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主张,与韩结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齐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最终齐军在马陵设伏击败魏军,魏军主帅庞涓眼见败局已定,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前后歼敌10万余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⑦ 韩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是因为在战争中消灭了哪国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因此,在笔者看来,精锐的兵器,也成为韩国成功消灭郑国的原因之一。消灭郑国后,韩国实力增强,从而和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秦国、燕国并称为战国七雄。韩国实力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推行了申不害变法。不过,对于韩国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其疆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到了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⑧ 韩国是三晋最弱的魏赵为什么不吞并韩国呢

韩国、赵国、魏国称为三晋,同气连枝,相互倚靠,但韩国是三晋乃至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

魏国最初也打过韩国的主意,但是因韩国“扩张不足、自保有余”的基本实力和诸侯间勾心斗角而无法得逞。战国中后期,列国受秦国威胁,保存本国社稷为上,根本没有心思再打韩国的主意。


(韩国灭郑前,三晋形势图)

在早期战国政治舞台上,韩国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两件事:吞并郑国和申不害变法。

进入战国,昔日的春秋小霸郑国逐渐走向没落。韩国把都城都迁到两国边境上了,目的不言而喻。前375年,韩哀侯在位期间,韩国打了一次漂亮的“闪电战”,十五万韩国大军攻入郑国,一举占领郑国首都新郑,速战速决灭亡了郑国。韩国随即迁都新郑。通过兼并和消化韩国地盘大增,实力大涨,也在战国站稳了脚跟。

⑨ 魏国为什么攻打韩国呢

在公元前344年的时候,诸侯国的会盟如期进行了,这一次总共有十二个诸侯国参与,魏惠王这个时候心思又动了起来,觉得到时候可以找一些理由攻打一下没有参与会盟的国家。魏惠王在筛选了一遍名单之后,他把目光放在了韩国,觉得韩国可以搞得定,于是开始制定攻打韩国的方针。

最后,孙膑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个方法可以说是两全其美。那就是可以决定去救韩国,但是没有必要为了韩国的利益而放弃本国的利益。对于齐国来说,可以先跟外面公布说自己会帮助韩国,但是先不要出兵,让韩国先去抵抗魏国的军队,消耗韩国和魏国的兵力,这样让他们双方都有损害了,这时候齐国的军队再出马,那么到时候就能够拿到最大的利益。

大臣们都说孙膑这个方法好,于是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就同意了这个决定。齐国一边是答应着韩国的救援请求,另外一边又看着双方在厮杀而无动于衷,观察着韩国能够坚持多久。而韩国的军队和魏国的军队交战了五次左右,孙膑觉得差不多了,齐国军队应该要出发了,于是慢慢悠悠地带着军队去救援韩国。

孙膑这一次的策略还是跟上次桂棱之战战略一样,而且还公开宣称自己又去打魏国的国都大梁了,让庞涓有本事不要回来。孙膑这句话非常气人,庞涓那边的大军却没有办法不重视,齐国军队万一真的偷袭大梁成功了,那魏国就得不偿失了。于是他们又匆匆回来魏国国土进行驻守,这样一撤军了,魏国搞得两头都不到岸,让魏惠王非常生气。大家如何看?

⑩ 现代韩国和中国春秋战国时的韩国有什么关联

没有一点关系 ,战国时期的韩国是由晋国分裂出来的,即 三家分晋 ,晋国一分为三,赵国、韩国、魏国。现在的韩国意为大韩民族的国家,所以叫大韩民国。

阅读全文

与韩国与魏国是什么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