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早灭的是韩国韩国指的是现在的那里
韩国指的是现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韩国的兴衰过程
1、兴起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繁衍氏族,在韩献子在位时成为晋的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
前455年~前453年,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晋政。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前403年,周天子正承认晋三卿为诸侯,韩国正式立国。是为三家分晋。
2、强盛
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并迁都新郑。但由于七国间韩地处诸国包围之中,发展空间小;国土面积又最小。故屡遭其他六国攻伐。至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
3、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屡遭列强欺凌。
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长平之战。
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在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2. 中国古代战国时的"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上那个"韩国"有什么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在先秦的时候,朝鲜半岛南部就有三韩国,后来变成了百济、任那、新罗三国。再来任那被百济所灭。朝鲜北部是燕国人建立的朝鲜,后来被汉武帝所灭。之后,到了所谓的“十六国”北朝时期,中原大乱,东胡高句丽崛起,占领了朝鲜北部。经过隋唐的征讨,高丽也就是高句丽、百济被灭,只剩下和唐朝关系最好的新罗。安史之乱以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后来高丽复辟,到了明朝改名朝鲜,并把疆域推进到鸭绿江一线。
3. 为什么把秦朝和韩国称为“秦韩”
公元前108年汉朝打败朝鲜,改朝鲜为玄菟、乐浪(现平壤)、临屯(现韩国的江陵)、 真番(现韩国的汉城)四郡。现在,南韩的高中(含)以下普通教科书上没有此内容。汉朝在朝鲜半岛的南疆在北纬三十七度附近,汉城、汉江名称的来源可能与此有关。南边是东夷部落的韩人,其中“辰韩”实际为“秦韩”,是秦朝移民。“秦韩”人后来建立了新罗国,统一了半岛。
4. 中国古代政权不断采用战国的国号为什么却没有韩国
历史上的朝代名都是大有来头的,不是统治者拍拍脑袋就确定下来的。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对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千辛万苦夺取江山的帝王来说,给新建立一个王朝起个很有意义的名字,是非常必要的,是大有讲究的。但总体来说,中国历代王朝起名是有一定套路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七大类。
还有一个原因,韩国来自三国分晋,中原地区有韩、赵、魏三家。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个个都是不好惹的主,可谓是强敌环伺,韩国被列强轮番欺凌,国土被蚕食,缩水很严重。
所以说,战国七雄当时存在的地盘甚至春秋五霸的晋国都成为各个地区的代名词,唯独没有韩国,韩国成为吃瓜群众了。
比如秦代表陇西一代,晋代表山西一代,赵是河北中部代名词,燕国为河北北部辽宁部分的代名词,齐鲁则是山东大地的代称,中原地区是魏国的地盘(三国时曹丕建立魏政权,原因就是如此),韩国这个跑龙套的没有一席之地,没有存在感,受冷遇也不足为奇。
5. 县、郡、道 有什么区别为何韩国用道又抄中国的吗
道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唐朝时正式划分的省级行政区划。唐初,全国分为十九个道,道的产生和最初的行军作战密切相关。郡是道下辖的较大的城市,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县是一般的城市。至于韩国用道,韩国在历史上属于中国文化圈,在独立后才推动去中国化,它的方方面面和中国相似的地方太多了
6.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第一个攻灭的国家是韩国,为何秦国要先消灭韩国
众所周知,秦国灭六国,从而进行统一。秦始皇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可是,为什么秦国要先灭韩国呢?根据史料记载,嬴政在公元前230年,派史腾率领秦军进攻韩国,大获全胜。秦国攻克了韩国国度新郑城,就连韩王安也被俘虏,紧接着秦军占领了韩国全境。并设置了颍川郡。韩国灭亡后,成为了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
还有一点就是,虽然韩国面积不大,但是资源丰富,农业很发达,拥有丰富的铁矿储量。攻下韩国后,可以让秦国拥有丰富的粮食等资源。为攻打其他国家奠定基础。
7.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春秋初期,诸侯国内普遍实行采邑制度。到了中后期,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按田亩征收赋税,原有的采邑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这时,一些国家在所占有的领地的地方推行由国君直接管理的县郡管理体制。
2、开始时,县和郡都是有国君派官驻守,后来为了扩大兼并和抵御外敌的需要,就成了固定的地方政权组织,有权应变边境的突发事变。
3、符合专制皇权和统一的要求。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后随边境的不断开发和郡治的调整,增至四十余郡。
(7)为什么韩国还存在秦朝的郡制扩展阅读:
作用:
1、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了郡县,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至此,郡县制开始形成。
2、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健全了郡县制,进而在全国推广。
3、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8. 秦国设县制时有设郡吗是秦国不是秦朝哦
有的。战国时期,七大诸侯国都有郡这个设置。比如赵国有云中郡,燕国有渔阳郡,秦国北地郡,齐国有东郡,韩国有上党郡。战国初期县比郡的地位要高。县令比郡守的爵位高,是诸侯直辖的最高地方官署。秦国商鞅变法前,只在陇西戎狄地区和北部荒凉地带设郡,秦国腹地全部以县为治,不设郡。商鞅入秦变法,提出治秦九论,其中就包括《郡县论》,取消秦国贵族自治封地,设郡县两级官府直接归秦王掌控。
9. 分析秦朝郡县制怎样由产生到确立
一.秦朝采用郡县制是其政治制度客观限定的结果
1.郡县制很适应于秦朝中央官僚体系。秦国不用宗亲贵族而大量任用来自六国的才智之士。秦之所以能够兼并六国在于泰国彻底实行了统治机制转变,实行了官僚制,从而比较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秦灭六国后,官僚制和庞大的官僚集团以其强大的力量顺理成章地支撑起秦朝政治制度。由于秦朝长期采用官僚制,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当然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因此理所当然地拒绝分封制。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中央官僚自然会沿用一直适应于秦国政治发展的郡县制。
2.郡县制也很适应于秦朝受战争制约的地方官僚体系。
秦国从商鞅大规模置县开始,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特别在秦国后期频繁地与六国发生战争,六国多次完整地将数郡献给秦国,而秦国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随着秦国不断占领六国地盘,秦国原有地方官僚体系随之不断扩张。而且地方官僚在长期发展中,各自形成了很大的势力范围,不容许世袭贵族通过分封制来染指其利益。从另一方面来看,郡县制的特性也使得郡县制很适应于秦国地方官僚体系。
二.秦朝实行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政治控制
1.秦朝实行郡县制能加强其对六国故地的控制
秦朝要采用相关制度即有效的郡县制,来保障秦朝对六国的文化影响。秦取得六国旧郡后依然保持其原有的名字,如赵国的云中郡、韩国的三川郡。用这些行政机构来控制六国旧郡。秦后来灭六国也设了一些新郡,特别在六国实力强大的国都设郡,以达到彻底粉碎旧的政治中心和六国故民复国的精神寄托的政治目的。秦朝由中央派遣官员控制地方。由郡统县,中央将郡县牢牢控制住。在县以下,设乡、里、亭。令民为什伍。用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将六国故民紧密地束缚在一起。
2.秦朝实行郡县制能强化其对边远地区的直接控制
秦朝建立之后,疆域除了拥有被征服的六国故地以外,还拥有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新征服之地,人心不稳,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使蛮族直接受到国家统治。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选择。
3.秦朝实行郡县制能使其有效地防范匈奴对边关的骚扰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很好地词动一切资源,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少数民族的侵犯,所以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以后秦朝自然而然地采用设郡县这种有效方法来防范当时对秦国威胁最大的匈奴。而且在战国时期,受匈奴威胁的燕赵等国也都在边境设置过郡县以防范匈奴。
三.秦朝实行郡县制还有着秦始皇及其他政治家的个人原因
1.秦始皇对嫪毒反叛的反思使他断然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九年的嫪毒反叛,使秦国遭受了较大的内乱。秦始皇平定这次内乱之后,对权臣更加猜忌,便不再分封王室臣工。秦始皇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臣子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危害国家。因此秦始皇对周朝以来的传统封国存有戒心。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始皇对威胁到其专制统治的封国必然进行打击和压制。因此,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便断然采用郡县制而非分封制。
2.李斯等大臣一直主张实行郡县制
实行分封制与否,可以说是外来客卿和本土宗室大臣之问的政治较量。宗室大臣希望用分封制来扩大自身势力,而李斯等外来客卿则不希望宗室力量坐大。所以坚决抵制分封。秦朝以法治国,大量任用并重用法家人士。作为法家重要人物的李斯希望强化君主专制,强调严刑峻法,当然不希望有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力量—封国的出现。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斯个人及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
秦国秦朝采用郡县制,均有其内外原因,但从总体上说,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都是适应于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政治制度。郡县制作为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为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起到了重要作用。秦国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而郡县制支撑的“大一统”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10. 秦始皇为什么要执行“郡县制”呢
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郡县制作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点:
(1)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2)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3)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