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韩国古代服饰的起源,发展,特点,意义
韩国服饰的起源
韩国服饰最初主要是受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对此,史书中就有记载:“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中国”。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非常密切,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韩服的个性发展开始于李氏朝鲜中期。从那以后,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襦裙发展,同中国服饰的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的中国特色。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西式服装进入韩国。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人们觉得韩服太过繁琐,穿着不便,因而使用者大为减少。但是,韩服爱好者一直积极推销韩服,并设计出了合乎时代、容易穿着的式样,使韩服重新恢复了活力。
韩国服饰文化特点
(1)韩国服饰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的传统服装,优雅且有品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也是韩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一般来说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韩服的特征是色彩, 纹路, 装饰等很随意。 使用两种以上颜色, 超越单纯色彩的范围, 受阴阳五行思想影响。 花纹, 衣边装饰也增添了韩服的美。韩服的美可以从外观的线条, 布料的色彩及装饰的变化中看出。强调女性颈部柔和线条的短衣, 内外边V字型领或自然柔和的袖口曲线, 突出温和感。 从短衣到裙子, 垂直下垂的线条都体现端庄, 贤淑。 裙子从上到下渐渐扩散细纹增加优雅之美。 线条的美在男性的服装中也一样。
(2)韩国服饰还可掩饰体形上的不足,使体形较矮的人看上去较高,较瘦的人看上去则较丰满,增添女性之美。如今,大部分国民是已习惯穿着洋装西服,但是在春节(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中秋节)等节庆日,或行婚礼时,仍有许多人喜爱穿传统的民族服装。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韩国传统服装-韩服女装由短上衣和宽松裙子组成,显得十分优雅,男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
(3)历史上,韩国服饰是朝鲜半岛居民的普及服装,不过如今却很难在大街上看到了。韩国人之所以平时不穿韩服,是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传统韩服穿起来相对复杂,活动也不很方便。不过,这样反而提高了韩服的档次,使之成为重要节庆活动的礼服。韩国服饰着装比现代服装复杂得多,以女式韩服穿法为例,裙子里边要穿上衬裤、衬裙等配套服装。衬裤要比衬裙短3到4厘米,衬裙也要比外裙短3到4厘米。裙子的开启部分要放到后边,侧襟放到左边,并从前面系上。此外,女子穿韩服时搭配的发卡、耳坠、戒指等首饰,应选择古典的风格才可展示出典雅的气质。穿韩服当然必须化妆,不过据朋友讲,即便在平时,韩国女孩出门前也会精心打扮一番,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在韩国人心中,正式场合穿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如果有晚辈违反,长辈便不会接受他们的“请安”。过年过节,上街不穿韩服还会被陌生人指为“粗鲁、没有礼貌。”也正因为如此,不管韩国人身处何方,韩服在他们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韩国服饰的种类
韩国服饰可根据身份, 功能, 性别 , 年龄, 用途, 材料分类。 现代观点中, 用途上的区分最有代表性。 根据生活风俗用途, 韩服分为婚礼服, 花甲服, 节日服, 周岁服等。
(1)节日服
在韩国, 春节早上必须给父母拜年, 父母穿平常韩服, 孩子们穿色童(七色彩缎)短衣和韩服拜年。
(2)花甲宴服
是子女们为花甲的父母举办的仪式, 祝父母身体健康, 长寿, 这时摆上宴席祝寿。花甲宴的男性穿戴金冠草服; 女性穿小礼服一唐装。
(3)周岁服
在韩国, 孩子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祈求孩子, 无病长寿的仪式。 这时, 孩子要穿周岁服。 男孩子转浅色衣服, 一般是篮色边粉红色短衣浅紫色裤子, 上面穿蓝色背心, 草绿色衣带。 女孩子用深绿色或黄色做短衣, 周岁或特殊的日子里穿色童短衣, 最近也给周岁的女孩子穿唐装。
(4)婚礼服
传统婚礼上的韩服比平常韩服华丽。 婚礼上, 新郎的穿戴是裤子, 短衣背心, 带结上穿外套, 戴纱帽冠带, 穿木靴。 新娘是红裙黄短衣上穿圆衫, 戴发簪, 龙簪上垂着前缀和飘带。
(5)生活韩服
传统韩服因穿戴复杂繁琐, 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穿。 因此,最近出现追求简单便利的生活韩服。 生活韩服种类繁多, 根据材料的多样性和设计的差异生产各种各样的样式。 因其传统美和价格低廉也受到国外游客的欢迎。
‘贰’ 热巴一对耳环五十万,林允儿礼服仅3万,为什么韩国艺人撑不起大场面
热巴一对耳环五十万,韩国女星林允儿礼服才3万,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韩国艺人似乎很”寒酸“,礼服都没有人家耳环贵。的确,韩国艺人的工资水平,相比其他国家的艺人工资水平低很多,理由如下:
01、韩国的文娱产业是非常发达的,发达就意味着艺人的产量大。我们都知道韩国的文娱产业是很发达的,文娱产业为他们的GDP做了很大的贡献。那么这么一个后现代的产业为什么能够带动这么大的经济发展呢?可见他们的文娱产业是有一定规模的,他们呢每年产出的艺人很多。在交易市场中,商品的价格很大程度是决定于供需程度,艺人的产量高,艺人多了起来,可替代性高了,付给他们的工资自然就更低了。
03、艺人的场面和他的人气有很大的关系。迪丽热巴是现在的当红小花,她深受老板大幂幂的喜欢和力捧,出道没几年,就有很多部作品了。当然这些作品为她积累了很多粉丝,我们可以看到热巴现在的微博粉丝已经七千万了。作为一个艺人,粉丝也是他们的无形财富,虽然不是马上兑现,却是他们往前一步不可缺少的零件!韩国艺人很多,但是论人气并不一定比得过热巴,人气不一样资方的力量肯定也不一样。
‘叁’ 大牌借给明星的礼服,全世界只有一件那尺码怎么调整
尺码从来不是问题,当然团队也不会这么傻,高个子借矮个子的礼服,矮个子借高个子的礼服,尺码无非就是三围不太一致,但是明星穿礼服也只是重要场合穿一下,用别针别住就可以了
‘肆’ 明星走红毯的礼服是租的还是买的还是借的
“明星”这个词总是和光鲜亮丽四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总能在各大活动和红毯上,看到明星艺人们穿着高档贵气的礼服,身戴价格不菲的珠宝出现在闪光灯下。
其实大家都知道,明星就是行走的广告牌,越是人气高的明星。广告效应就越大。所以很多品牌会主动给明星们提供礼服鞋子还有珠宝。不过,品牌提供的模式也有多种,我们还是要细分清楚的。
而如果是出席代言品牌以外的活动,艺人们也会慎重选择自己的礼服搭配,穿自己代言品牌的可能性偏大,但也不排除明星会根据个人喜好或者是商业合作要求,穿着其他品牌的礼服。
不过还是那句话,有代言一定是有话语权的,一般品牌不仅会提供礼服,还会根据代言人的需求酌情赠与相应的礼服或珠宝配饰。
‘伍’ 关于和服、旗袍(或唐装)和韩服的问题
和服
和服(吴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它是在依照中国唐代服装的基础上,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的。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和服上。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最初的日本服装是被称国"贯头衣"的女装和被称为"横幅"的男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其做法相当原始,但相当实用。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为基础逐渐演经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纪的古墓的人偶埴轮上,已经有了各种和服的形象资料。公元8世纪,中国唐代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和服的名称,如"唐草"、"唐花"、"唐锦"等。"贯头衣"、"横幅"以及后来的"和服",受到了东南亚的中国唐代服装的影响。但是在裁剪和制作上,和服却有其独到之处: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各种和服在款式和穿着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异",正是这些"小异",具有服装的一项重要功能:显示身份、年龄、所属的社会阶层。以女性的和服为例,这种"小异"主要表现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所谓"留袖",即袖子相对较短。"黑留袖"和服往往点缀有精致的花纹,它是中年妇女的礼服,一般在比较隆重、庄严的场合,如婚礼、宴会时穿着。"色留袖"是有各种颜色的和服,穿着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轻,也是隆重场合时穿着的礼服。"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妇女的传统服装,比较豪华,一般只在庆贺典礼、毕业,以及新年时穿着(今天,即使在这种时候也很少有人穿着这种和服)。所谓"振袖"就是长袖,往往长达1米左右,垂至脚踝。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色无地"的和服,在平时穿着。"色无地"没有花纹图案,但有颜色。
通气,是和服的一大优点和特征,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开合。不过,这种开合,尤其是衣襟的开合,有许多讲究。不同的开合,具有不同的含义,显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艺人在穿着和服时,衣襟是始终敞开的,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处系上带子。这种穿着方式,不仅给人以一种和服似脱而未脱的感觉,显示一种含蓄的美,而且能显示从事该职业的妇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从事该职业的妇女在穿着和服时,则须将衣襟合拢。但即使是合拢衫襟,其程度也有讲究,并以此显示穿着者的婚姻状况:如果是已婚的妇女,那么
衣襟不必全部合拢,可以将靠颈部的地方敞开。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则须将衣襟全部合拢。事实上,和服的穿着有着如此之多的讲究,以至在日本有着专门教人如何穿着和服的"教室"。
和 服 的 历 史
(第1话)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第2话)
奈良时代: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着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总体而言,奈良时代的服装色彩还是较为简单的。 平安时代: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国风的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镰仓时代: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当时,元朝统一中国,并连续十次侵犯日本:日本人为了便于战争,服装又回复朴素,宽袖又变回窄袖。
室町时代:室町时代,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而女装则更朝简单化发展。
桃山时代: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时代: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其时,男装、女装虽有变化,(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我们现在今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和 服 的 美 术
日本的绘画史一直是与中国的美术史同步的,特别是在中国唐代的时候,佛教艺术传人中国及日本,无论是寺庙中的壁画塑像还是生活中的肖像画,两个国家都有相似之处。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绘画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风俗画。日本的 风俗画兴起于室盯时代(1392-1573年),相当于中国的明代。 当时有许多中国的风俗画传入日本,如反映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生 产过程的《耕织图》,被日本画家作为一种模式来效仿,以致日本 也出现了许多版本的《耕织图入有狞野永纳本,也有和歌山县高 野山遍照尊院的彩绘屏风《织图》等。但日本风俗画的真正兴起是在江户时代,当时虽然有一派古典画派专以传统物语为绘画题材,如源氏物语、净琉璃物语等都相继出现于当时皇宫贵族的屏风上,这种传统题材一般用传统的绘画手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穿着的都是当时宫中的华丽衣服,造型风格有些类似有职雏人形。 但当时更多的是同时绘于这些屏风上的风俗画,这是江户初期 (16世纪初)的一大特色,其绘画中心在京都,当时正值广仁文明之乱之后,京都的经济正在复兴,作为复苏象征的明广九年的 园祭活动也在京都一年一度地举行,正因为如此,一系列的屏风图大量出现,如狞野永德的《洛中格外图》,此图有三种版本,盯田本、历博乙本、上杉本,此外还有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洛中风俗图》屏风(17世纪前半)、静嘉堂文库的《四条河原游图》屏风,这些屏风的题材颇有些类似于唐代的游春图,但人物更为众多,场面更为宏大,其中突出的是歌舞伎的内容。如四条 河原和六条柳叮。前者是歌舞伎兴起的中心地,后者是游女歌舞 伎云集的地方。开创于庆长八年(1603年)的北野社头歌舞伎在一夜之间流行起来。庆长末年在四条河原常设舞台,供六条柳町游女们来表演,当时有大量的文字记载了这一风俗,当地成为京都的文化中心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和服的穿着情况。
但是,歌舞伎的盛况为当政者所反感,宽永十六年政府下令禁止歌舞伎,所以在宽永年间大量增加的是室内游乐图。
到江户中期,与风俗画相对应 的是桃山时期的浮世绘,浮世绘是从室内游乐图中抽出单独的一个美人进行描绘,这种形式在宽文时代特别流行,因此称为宽文美人图, 其中的《八千代大夫图》是特别优秀的作品。
17世纪中叶,在江户的出版物中出现了版画插图,绘制这些插图的称为板下绘师,大多都是无名的绘师,其中脱颖而出的是菱川师宣(-1694年),师宣曾担任进原西鹤《好色一代男》江户版的插图作者,其中的每一幅插图都能独立欣赏。师宣是一枚绘的创始人,他所作的《见返美人图》中的美人身穿红色小团花地的刺绣大团花图案的和服,美人回首,巧笑倩今,极为动人。
明和二年(1765年)开始流行以俳人为中心的绘画。用豪华的多色摺招版画来制作,其中优秀的作者是铃木春信(1725-1770年),其版画有如锦之美,故称锦绘,其所绘美人尤以柳腰为美,风靡一时。春信以后的美人画代表有胜川春章、鸟居清长等,但最为有名的浮世绘大家则数喜多川歌磨(1753-1806年),其画大多是半 身绘或大首绘,如《妇人相学十躯》等。此后有许多反映蚕桑或纺织生产的风俗画也用了这种浮世绘的风格,画中的女性穿的则是下层劳动妇女的和服。
日本到现代还有美人画这一专门画派,所画大多都是穿和服的日本妇女。
从明治三十年开始,日本的画家开始创造了新的美人画法, 大约可以分成三个流派,一是从浮世绘中脱胎而出的近代美人画派,以关东镝木清方为代表;二是以贵妇和上流社会的太太们为主的美入画,以圆山四条为代,其中上衬松园的作品中有着成群的穿和服的日本太太,丰姿绰约,脸庞丰润,所描绘的和服制作方法也十分清楚,是绞缬还是友禅,都能分清;三是东西合壁的美入画,以西洋画的风格来描绘穿着和服的日本妇女。
上述与和服有关的美术作品。不但保存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和服的色彩、面料、图案、款式和配饰,还反映了和服的穿着方法,以及穿了和服的日本人的举手投足的千姿百态。此外,这些作品事实上是艺术家眼中的和服,流露了艺术家及其同时代人对和服的态度和感情。
和服的种类
和服的种类很多,不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礼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较单调,多深色,腰带细,穿戴也方便。 女性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腰带宽,不同的和服腰带的结法也不同,还要配不同的发型。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
留袖和服:女性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等时穿的礼服,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染有五个花纹,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为已婚妇女使用;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一个花纹,且下摆有图案的,叫"色留袖"。
振袖和服:又称长袖礼服,是小姐们的第一礼服,根据袖子长度又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主要用于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宴会、晚会、访友等场合。 因为这种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所以已婚妇女穿"中振袖"的也越来越多。
访问和服: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近年来,作为最流行的简易礼装,访问和服大受欢迎。开学仪式,朋友的宴会,晚会,茶会等场合都可以穿,并且没有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小纹和服:衣服上染有碎小花纹。因为很适合用于练习穿着,所以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在约会和外出购物的场合,常常可以看到。小纹和服也是年青女性用于半正式晚会的礼服。
丧服:连腰带在内全部为黑色,丧礼时穿。
婚服:结婚时穿的礼服。
浴衣:沐浴之前所穿。
男式和服: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为正式礼装。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纹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为简易礼装,可以随便进行服装搭配。
素色和服:这是一种单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纹可以作礼服,如果没有花纹则作日常时装服。
"付下"和服: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
十二单:乃是古代妇女进宫或节会时所穿的盛装礼服。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
和服的穿法
1、和 服 的 穿 法
练习和服的基本穿法,熟练后,会穿得很漂亮。如果让别人穿,穿时容易,解时难。 穿出和
服的韵味要掌握以下要点:
首先第一步是穿上足袋(袜子),然后按顺序整齐穿上,带子不能系得太紧。
1. 披上和服,把内衬衣的袖子套进和服袖里。把和服的背缝调整到后背中心,然后用夹子把衬衣与和服的领子固定住。
2. 用手提起领子并调整下摆的长度,以不接触到地面的长度为止。
3. 打开和服把前领放到腰骨的位置,决定正面的幅宽。和服边缘与身体侧边对齐为宜。
4. 决定幅宽后,慢慢把正面打开,接着把底面合身定宽,然后把右手所拿着的领子下部提高10公分,使下摆线程倾斜状。
5. 重复正面,把左手所拿的领子下部分提高5公分,注意不要错位。腰间出现后皱折往上调整。
6. 在腰间系上第一根细绳。带子从身体正面往向系,在背中交差后线回到前面打结。
7. 把腰间的皱折拉平。手从和服袖裉下的开衩处伸进去检查和服是否被带子夹住,弄平背后多余的部分。
8. 同样把胸前多余的部分平整好,把皱折拉到腋下,两手抓住两袖边,轻轻拉袖口。
9. 检查两领子是否整齐交差好,如有错位,把手从袖裉下的开衩口伸进去调整。领口开衩不能太在也不能太小。
10. 在胸下系上第二根细绳,多余的部分一定要拉整齐,正面重复的部分程水平状。
11. 端正腰身,在胸前系上一条叫"伊达"的小带子,因为小带子有伸缩性,注意不要系得太紧。
12. 检查胸前和后背是否有折和松懈,有的话,往腋下这边拉平整。
整体完成后用大镜子检查是否有差错,然后摘下领上的夹子。
2、和 服 带 子 的 系 法
下面介绍一种基本的系带方法,操作简单易学,使用场合较广。如果是你一个人系带的话,可以在胸前打结,然后右手拿着结子,左手拿住后背的下侧,从右方向把结转到背后。
1. 把腰带宽上下对折,贴在腰上,取好打结眼的长度,结眼长以20公分为宜。
2. 把打结眼的部份挂在肩上,剩下的部份严整地围腰两圈。
3. 围腰两圈后剩下的带子对折后与挂在肩上的一端打结。
4. 两脚稍分使身体稳定,然后用力勒紧带子。
5. 拿起打结眼的部分叠成三折。
6. 用一条绳子绕两肩一圈系好,用夹子把结眼部份固定在绳子上。
7. 把结翅部份的皱折拉平整。
8. 结翅的长度与两肩同宽,正面朝上卷好。
9. 拿起结翅,在带子衬垫上放入带枕后卷好。
10. 把结翅叠成漂亮的褶,贴在后背上。
11. 把结翅打开整理漂亮。
完成后再做一次检查调整好结翅的角度。
和服的禁忌
和 服 的 着 装 禁 忌
据说,周武王气绝后,有12人小臣分别拿着武王常穿的冕服,分头爬上各处屋顶上面,面向北方大声叫喊:"天子回来啊!"连叫三声后,又回来把冕服盖在武王身上,希望武王的魂魄可以跟了衣服回来。(想起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公瑾死掉后一干人等一边用衣服招魂一边大叫"都督归来"的情形没有......) 日本也有用衣服"招魂"的习俗:人们或者在死者的枕边,或者登上房顶朝向高山大海,或者挥动死者衣服大声呼唤死者回来。为死者洗用过的衣服时,要面北而洗,夜半晾晒。洗完晾干后,必须整整齐齐叠好,收藏一段时间后再用棒敲打几下,生者才能穿用。因此,人们在日常浆洗衣服时,都绝不朝北晾晒,而且夜间也不挂在外面。
在城市,正月初一,大部分家庭都不洗衣服。古俗,每月的一日、十五日、二十八日,甚至彼岸等祭日也不得洗衣。这固然是节假日需要好生休息,也是畏惧这一天祭祀对象的魂灵飘游而过时附在晾晒的衣服上。新穿刚做好的衣服时,有的地区(如纪州)先将衣服披在柱子上;有的地方(冲绳)要口唱"我也千年,柱也千年"、"衣服单薄,身板结实"。即使不先给木柱穿,也要叠好后敲打两下再用。这都是出于担心衣服上藏有某种魂灵的缘故。收藏一段时期后用棒敲打,或者先给木柱穿,从主观愿望来讲,希望起到化解的作用,去灾避邪。
《无何集》载:"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传说。由于死者去的是一个与阳世截然相反的阴间世界,所以死后要反穿衣,反戴帽。日本习俗,人死了下葬时,要左向掩衣襟,意味着死者的一切装束都与生者相反。所以,平时人们穿衣服时,最忌讳领子窝在里面,或者以后为前,以里为面。
同样,由于"万物有灵"思想,人们认为自己穿用的衣服必然寄存有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穿用的衣服赠给最亲近的朋友,意味着把自己的魂魄也赠给了对方,足见一片诚心。有的人赠衣时,还在兜内放一枚五圆的日币,这是取五圆的谐音,表示"御缘"(与您有缘)之意,目前还存在的赠"买衣服钱"、"买腰带钱",都是这种习俗的表现。
和 服 的 色 彩 禁 忌
《中国民间禁忌》一书中曾将服饰的颜色归纳为四:贵色忌、贱色忌、凶色忌、艳色忌。《礼记》载,天子弹服装因季节不同而颜色不同,按季节的阴阳五行,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唐太宗贞观四年定百官朝服颜色,紫列朱前: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可以这样说,日本历史上的色彩禁忌与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相似之处。
推古天皇十一年(605年),圣德太子颁布"冠位十二阶",按阶位用冠。从上至下是德(紫)、仁(青)、礼(赤)、信(黄)、义(白)、智(黑)。这六种颜色和冠位又分别细分为大小两种,共十二阶。
日本历史上曾定桔黄色、深红色、青色、深紫色分别为皇太子、太上皇、天皇、和亲王的礼服用色,限制他人使用。尤其深红色和深紫色,更不准皇室以外的人使用,这种规定一直持续到1945年。
在日本高松冢古坟壁画上,除有唐装男子和女子画像外,尚有作为四方守护神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黑龟)画图。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一些地方穿着和服时,非隆重仪式,一般不选用白色和红色。因为白色代表神圣、纯洁;红色象征魔力。
旗袍
旗袍的起源
旗袍作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深衣与袍服颇有差异,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当于把上衣下裳连成一体;袍服则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义,后来袍服逐渐被接纳为一种稳定的服饰式样,与上衣下裳的服制并行不悖。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起始多为交领、直据,衣身宽博、衣长至附、袖较肥阔,在袖口处收缩紧小,臂肘处形成圆弧状,称为“袂”,或称“牛胡”,古有“张袂成荫”之说。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服饰上的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摇摇欲坠难以为继,清廷内外交困,国力式微。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闭的国门。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
‘陆’ 韩国的传统服饰的特点
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女式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
韩服是韩国的传统服装, 优雅且有品位。 近代被洋服替代。 只有在节日和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穿。 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短上衣和宽长的裙子, 看上去很优雅: 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
历史上,韩服是朝鲜半岛居民的普及服装,不过如今却很难在大街上看到了。韩国人之所以平时不穿韩服,是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传统韩服穿起来相对复杂,活动也不很方便。不过,这样反而提高了韩服的档次,使之成为重要节庆活动的礼服。
在韩国人心中,正式场合穿韩服已经上升为一种规范,如果有晚辈违反,长辈便不会接受他们的“请安”。过年过节,上街不穿韩服还会被陌生人指为“粗鲁、没有礼貌。”也正因为如此,不管韩国人身处何方,韩服在他们心目中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6)韩国人为什么难借到礼服扩展阅读:
韩服的历史发展:
古代朝鲜民族效法中原王朝,服饰文化效仿中原汉族服饰,在吸收大量中原汉族服饰文化的同时,将朝鲜民族本民族服饰文化与之结合,并不断创新与突破,使中华文化更容易地被本民族吸收与消化,从而为本民族服务。
朝鲜三国时期、王氏高丽、李氏朝鲜时代朝鲜族的服饰受到中原汉族文化服饰的强烈影响。李氏朝鲜深受中原明朝文化影响,初期女子服饰衣带在右侧,较幼及短,后来移到较中间的位置,并加粗、加长;
而同一时期男子的着装则基本上是在受到明朝服装影响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民族审美特色。社会各阶层服饰的颜色、纹样、款式等有着严格的区分。
现代韩国则较追求韩服线条的清晰笔直,并常在裙中加入裙撑以制造类似蓬蓬裙的效果,并且将白丝制长筒袜的长度加长,以显示女性的阴柔之美。
‘柒’ 为什么汉服不能成为中国人的礼服我郁闷啊
答: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文化,汉族这点空白。。
我的历史老师说,其实日本很多文化都是从我们学过去的,包括和服,我们叫和服,他们叫做吴服,吴服本来是我们中国江南地区穿的。然后,我们中国历史上不是有元朝和清朝吗?他们不是汉族的,满族的,所以当时汉族的衣服文化就被满族代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以这个而逐渐消失,失去了语言及服饰文化,一个民族就是几乎一个空壳了。满族的朝代把汉族的文化掩埋了。于是,汉族木有自己的服饰文化,不过汉服真的很好看,很有内涵的啦~旗袍算不上是我们的传统服装,这只是以前兴起的一种服饰。而中国古代的是古装汉服,古代汉服才是汉族的服饰。(你是汉族的把?不是汉族的话,这就废话了哎~)中国忽视了汉族服饰文化,本人表示很无奈。。
好了,打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thanks
‘捌’ 韩国人的禁忌
韩国人是喜欢贬低别人,而夸耀自己的垃圾民族。
‘玖’ 韩国的礼仪传统
在韩国,长辈对晚辈可以称呼对方的名字,可不带其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间可称对方为“先生”、“夫人”、“太太”、“女士”、“小姐”等;对有身份的人可称对方为“先生”、“阁下”等,也可加上职衔,学衔,军衔等,如“总统先生”、“总统阁下”,韩国丈夫介绍自己的妻子时会说“我夫人”或“我太太”。关系亲密的的朋友之间,往往在对方名字之后加上“兄弟”、“姐姐”、“妹妹”等称谓如“鸿哲兄弟”、“世宪兄弟”、“在赫兄弟”、“美延姐姐”、“美延妹妹 ”等。对男性也可称“君”,但往往同其姓名连称,如“郑溶君”、“尹鸿哲君”、“赵承远君”、“辛成列君”、“金相镇君”等。对不相识的男性年长者可以称“阿炯吉”(即“大叔”或“大伯”),对不相识的女性年长者可以称为“阿妈妮”(即“大婶”、“大娘”)。
韩国素以“礼仪之邦”着称,韩国人在交往中十分重视所应具备的礼仪修养,按照传统,韩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关系,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应当建立在一种合作和互相支援的传统基础之上,因此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爱和责任感十分强烈,是无法割断的。家庭里的一家之长被视为权威所在,全家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或遵照他的愿望行事。严格的命令必须服从,不得有违。儿辈或孙辈违抗长辈的愿望被韩国人视为不可想象的事情。
每年阴历初一这一天,一家人举行例行的祭祖活动之后,所有成员要按年龄顺序向祖父母、父母、兄长、亲戚等跪着行礼;年轻人甚至要到村里去向长者们行礼以表示应有的尊敬,尽管他们之间非亲非故。在家庭中,保持长幼尊卑的辈份之分,年轻的成员或者身份低的人不得在年长者或者身份高的人面前喝酒或吸烟,违背规矩者被视为缺乏教养的表现,尤其是在吸烟上可能招致严厉的谴责。子女外出,要向父母辞行;父母远行归来,子女要迎接行礼;遇有客人登门拜访,父母先向客人施礼,子女随后依龄随后依年龄大小向客人行鞠躬礼……
韩国人的亲戚之间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间联系的纽带非常牢固,恪守将相互合作视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的庄重责任,这种关系往往超过个人利益或对对方利益的企盼,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得到亲属的帮助。
兄弟之间结婚后再不像过去那样居住在一起,但相互间有条件者均住得很近,交往密切,特别每逢婚礼,长者60或70寿辰、孩子的生日、传统节日等这样的特殊日子,相互总要尽量相聚在一起,氏族成员之间建有共同的钱库和产业,每年要在一起聚会一次,趁此机会共同商议例如维修祖先坟墓、氏族财产管理等这样大家关心的事务。韩国人初次见面,同姓者之间首先总是打听对方与自己是否同一个氏族,如果是同一个氏族,还要查阅家谱,搞清对方与自己关系的亲近程度,若对方辈份较高,往往会经常去拜访并用敬语称呼以表示尊重。
在韩国传统的社会里,年长者因其知识经验而受到尊重,年轻者必须自觉地在行为上以此为准。在公共集会、社交场合和宴会酒店上,谁应当首先向谁表示敬意,谁应当坐在哪个位置上,谁应当首先落座,谁应当首先向谁敬酒,人人自幼都知道这些规矩,不会弄乱,否则就会被视为粗俗和缺少家庭教育。
礼貌礼节
韩国人能歌善舞,勤劳勇敢,性格刚强,民族自尊心强,富有集体意识。而且韩国人普遍热情好客,注重礼貌礼节。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人际交往中,韩国人的常规礼貌礼节既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民族特色,又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韩国人初次见面时,常以交换名片相识,有些商人养成通报姓氏的习惯,并与“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人待客十分重视礼节,男性见面要相互鞠躬,热情握手,并道“您好”异性之间一般不握手,通过鞠躬、点头、微笑、道安表示问候。分别时,握手说“再见”。若客人同自己一道离开便对客人说“您好好走”,若客人不离开则对客人说“您好好在这儿”
若与长辈握手时,还要以左手轻置于其右手之上,躬身相握,以示恭敬。进门或出席某种场所,要请客人、长辈先行。与长辈同坐,要保持姿势端正、挺胸、决不能偷懒。若想抽烟。必须征得在场长辈的同意。用餐,请客人、长辈先入席,不可先于长者动筷。与客人或长辈递接东西,要先鞠躬。然后再伸双手。
同韩国朋友约会,要事先联系,尽管韩国人对客人不苛求准时,但他们自己是严格遵守时间的,因而客人也应守时,以示对主人的尊重。如果应邀去韩国人家里做客,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见面时要双手递给主人。受赠者不要当着赠送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进入室内时,要将鞋子脱掉留在门口,这是最普通的礼仪。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擦鼻涕,吸烟要向主人大招呼,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不懂礼节。若访问韩国家庭时,别忘穿袜子或长筒袜子。韩国人视光脚为失礼!
韩国人待客热情,一般以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有时还加上适量的糖和淡奶,这些茶点客人不能拒绝。
韩国人一般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公共场所不大声说笑,颇为稳重有礼。妇女在发出笑声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以免失礼。多人相聚时,往往根据身份高低和年龄大小依次排定位置。
在韩国,妇女对男子十分尊重。双方见面时,女子先向男子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坐时,男子位于上座,女子则下座!
韩国人很重友情,朋友有什么不好的事,自己也会感到难受。礼金要用白色的礼袋来装,而不是红色的。
禁忌
韩国人不喜欢双数,尤其是“4”,他们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许多楼房的编号严禁出现“4”字;医院、军队更上一绝对不用“4”字编号。韩国人在饮茶或饮酒时,主人总以1,3,5,7的数字单位来敬酒、敬菜、布菜,并力避以双数停杯罢盏。
韩国人不喜欢听人家叫他们的国家为朝鲜,因为这个名词在韩国人心目中,包含有被日本投掷的侮辱的意味,因此在韩国人面前,切勿提到“朝鲜”二字,也不要用京城来指汉城,这个名词也会令韩国人不舒服。韩国人不习惯在别人面前谈论金钱。
韩国传统婚礼礼仪的全过程
Step 1:在入口处,身穿传统礼服的新郎和他的父母站在右侧,新娘的父母站在左侧微笑地迎接来宾。签到后进入举行婚礼的大厅坐下来,正前方立着一座仿照古代建筑建造的房子,里面有间屋子。那是专门为新娘准备的房间。司仪请两家的母亲走到台前点燃蜡烛,随后,新娘的母亲进入准备室和新娘坐在一起,新郎的母亲则回到自己原来的座位上。
Step 2:这时,新郎骑着高头大马入场(有时候还怀抱着一对鸳鸯)。按照规矩他走到小屋前面,向丈母娘行大礼,丈母娘回礼表示对这门亲事的应允。这时,身穿漂亮传统礼服的新娘将双手举到眉眼处缓缓地走出来,手的上边搭着长抵脚面印有“两姓之合”的白绸锻。新娘漂亮的脸蛋上一左一右两个胭脂印,眉心也印着一个。
Step 3:新郎新娘行对礼。新娘先行两个大礼盘腿坐下后,双手叠起,腰向前弯到地面,新郎回一个大礼,旁边的司仪解释说代表阴的最小数字是2,代表阳的最小数字是1,所以新娘行两个礼而新郎回一个礼。
Step 4:祝贺公演和宾客代表祝贺词。精彩的是“扔母鸡”的节目,两名男子分别站在新郎新娘的旁边一手拎一只母鸡弓腰待命,对面还有两个男士做出准备接鸡的姿势。司仪喊“一、二、三”,鸡被扔了出去,对面的两个男士准确接住飞过来的鸡。此时大家一起喊“新郎新娘多生贵子,百年好合!”在宾客的一阵笑声中,婚礼仪式结束了。
‘拾’ 韩国服装的发展历史
韩服的变迁和特征
韩服基本上由长上衣﹐长裤和裙组成﹐而为了仪式和防寒而套一件长袍。这种基本结构代表?北方游牧民 族服饰的基本形态﹐这一点可以从4-6世纪的高句丽古坟墓壁画中得到确认。在经历过一系列变化后而传承至今日。
韩服的女装由上衣和裙子组成﹐男装则分为上衣和裤子。历史上曾因人民的贫富贵贱差异﹐服饰的模样﹐花纹﹐色彩有过很大差别。举例来 说﹐朝鲜时代的国王穿的是象征宇宙中心的黄色服饰﹐而平民则多身?象征朴素的白色服装﹐这也是韩民族被称为白衣民族的由来。
韩服之美在于优雅柔和的线条和整体的宽大。女装以上衣和裙子为基本﹐里面?内衣、里裤、里裙﹐穿布袜﹐外面穿坎肩﹐无领上衣或长袍。 男装则以上衣和长裤为基本﹐系腰带和裤脚带﹐外面穿坎肩﹐无领上衣或长袍。
韩服的变迁和特征
1. 便服
男装
男装便服以上衣和长裤为基本﹐秋天穿夹衣和长裤﹐夏日身?柠麻布单衣单裤﹐冬天则穿土布或丝绸棉衣 和绵裤﹐外面套坎肩和无领上衣﹐外出或出于礼仪时再加上长袍。
女装
女子的便服以上衣和裙子为主﹐上衣有分为无纹饰上衣﹐半镶边上衣﹐麻上衣﹐彩袖上衣等等﹐春秋穿夹衣﹐ 夏天穿柠麻布单衣﹐冬天穿棉衣。
童装 女子的便服以上衣和裙子为主﹐上衣有分为无纹饰上衣﹐半镶边上衣﹐麻上衣﹐彩袖上衣等等﹐春秋穿夹衣﹐ 夏天穿柠麻布单衣﹐冬天穿棉衣。
2礼服
婚礼服 新郎除穿上衣、长裤、长袍外﹐戴纱帽﹐穿布鞋﹐手持布扇。新娘穿黄麻 镶边上衣﹐大红裙和草绿唐衣﹐外面套圆衫或礼服﹐有时也不穿唐衣﹐头戴花冠或簇﹐身上并佩戴装饰品。
丧服
韩国传统的丧服因地域﹐人们的身份﹐贫富差异而各不相同﹐但这些区别现在以逐渐 消失。丧主在死者装殓后(指死者尸体洗净后穿上寿衣入棺)正式穿上丧服﹐这叫做成服。丧衣由粗麻纱或生白布织成。 哭丧后则不必穿丧服。丧者的长子穿屈巾祭服。屈巾祭服是在上衣和长裤外套上祭服﹐腰上系麻行缠﹐头上戴屈巾﹐手持丧杖。
寿衣 寿衣是死者装殓时所穿的衣服﹐根据身份和阶层而有所差异。寿衣是死者生前选一个 闰月的吉日﹐用麻布、土布、丝绸、贡缎等天然纤维织成﹐其尺寸大于生前衣装的尺寸。为了让死者在赴黄泉的路上一路平安﹐寿衣的线 头不打结而拖得很长。
祭服 是指男子祭礼时穿的礼服。过去没有阶层的区别﹐主要是穿道袍﹐带儒巾。而今天则 主要穿长袍。女子由于不能直接参加祭祀活动﹐所以没有专门的祭服﹐主要是穿整洁的白色或黑色上衣和裙子。
周岁服
男孩的周岁服由彩袖上衣﹐开裆裤﹐坎肩﹐无领上衣﹐袍等儿童套装组成﹐头上戴幅 巾。女孩的周岁的时候穿彩袖上衣﹐开裆裤﹐里裙﹐大红裙。头上戴蝴蝶结或有吉祥 图案的华丽刺绣髻头﹐身上佩口袋和装饰品。为了祝愿长命百岁和富贵﹐大人们在小孩衣服上绣上象征长寿的花纹﹐挂上3-9个装满各种谷食的荷包﹐ 并系上衣带﹐男孩的为蓝色﹐女孩的是紫色。
3. 官服
王服
王服分为制服﹐朝服﹐常服﹐戎服和便服。 制服是指君王去宗庙﹐祠堂祭祀时穿的象征性的服饰﹐由冕旒冠和衮服组成﹐又叫冕服。 君王的冕服的冠前有9条垂下的旒﹐身上穿有9条花纹装饰的九章服。
朝服是君王朝见时所穿的王服﹐由远游冠和绛纱袍组成。常服是君王日常所穿的王服﹐ 包括翼美冠和衮龙袍。衮龙袍的胸前﹐背面﹐两肩绣有金丝五爪圆龙图。
王妃服 王妃服分为礼服﹐常服和便服。翟衣是王妃参加嘉礼时规格最高的礼服。 翟衣作为王妃和王世子妃的礼服﹐只能是宫中的法服﹐而圆衫作为盛装礼服分为皇后的皇圆衫﹐王后的红圆衫﹐公主或班家 女穿的绿圆衫。庶民只有一生一次的婚礼时才能?礼服﹐大礼服是上层阶级的婚礼服﹐但是后来庶民也可以穿。唐衣是比较 轻便的礼服﹐主要套在便礼服外。王族的唐衣上绣有织金和付金﹐冬天时为绿色或紫色的夹层唐衣﹐夏天为白色单层唐衣。
韩服是通过直线和曲线的协调创出爱打扮的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女性与短的朝鲜服短上衣以作为宽敞舒适的裙子表现优雅,男性パヂチョゴ表现精粹。白衣民族这个词的基本颜色是白,不过,根据季节和身份等穿方法和素材及颜色也随之改变。像是在婚礼等特别的仪式的情况时,平民贵族也都穿一样的华丽颜色的东西,妇女精心制作的装饰品也等待好打扮。最近,变味的实用性的生活韩衣服为止那个根被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