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韩国资讯 > 中国如何加强与韩国的贸易往来

中国如何加强与韩国的贸易往来

发布时间:2023-01-14 05:52:42

A. 阐述中国处理与邻国及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政策有哪些

世界及亚太地区形势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一直秉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努力与邻国一道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一、 中国与邻国关系
1、中国在北边与欧亚多国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在南边与东盟进行了有效的协调;在东边与韩日等国开展了符合实际的外交。整体而言,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对周边国家以及全球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
2、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较好地解决了领土问题,虽然与东南亚一些国家还存在领土和领海争议,但也在相互合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东亚,中日两国间还存在历史问题,但两国基本上是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在这一前提下建设性地解决历史问题。
3、中国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东盟国家等邻国的贸易快速增长,是邻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中国发展关系不仅有助于许多邻国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也有助于其解决国内政治问题。中俄、中日以及中印之间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助于政治关系的改善。比如,随着中国和印度经贸关系发展,双方越来越意识到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重要性。虽然两国尚未彻底解决边界问题,但在处理地区和国际事务时观点往往是一致的。中国现在已经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两国接触增多,互信增加,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更加开放,双方也会有更多积极的合作。
二、如何处理国家间的领土争端
1、解决争端必须通过和平谈判,而不是使用战争和军事手段。领土争端是两国之间的问题,第三国介入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不会带来好结果。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是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事情,第三国不应该介入。
中国与邻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的领土争端与摩擦,应当严格遵守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通过双边途径,如谈判、协商等方式,寻求和平解决争议。
2、开展合作、共同使用海域或者岛屿符合各方利益,共同开发油气矿产资源则可惠及所有各方。合作会带来和平与稳定,对抗则会导致战争与毁灭。
三、怎样看待大国在亚太地区角逐
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体,泰国等大多数东盟国家把中国崛起看做是机遇而非威胁。尤其是自贸区建成以来,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使其更容易与周边邻国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美国“重返亚洲”政策将无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于美国这一政策,亚太国家并不完全持欢迎态度,而是更多显现出小心谨慎。
把一个国家的崛起当作威胁是错误的看法。日本与美国是同盟国家,但日本最大的出口国已经变成中国。日本经济上与中国关系密切,安全保障上与美国合作,韩国的情况也类似。对于日韩等国来说,如何处理这种经济和安全保障分别与不同国家依存的现状,如何避免军事上的竞争和对立影响经济关系发展,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对各国的影响不尽相同。从历史经验可以得出结论,政治中充满变数,唯一不变的是各国自身利益。因此,美国的“重返亚洲”对本地区国家间关系有何影响,应拭目以待。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共同维护亚太地区安全,整个世界将因此受益。
四、如何深化亚太区域合作
在地区合作机制方面,有必要开展传统和非传统的安保合作。但是,由于东亚地区存在的历史记忆和体制差异,需要秉持尊重主权、求同存异的姿态,而不是苛求完全的整齐划一。
东盟各国已经与中国建立了多种经济合作机制,这些机制使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中国-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仍需大力推进。首先应当改进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系统建设。此外,双方还应加大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不容回避的趋势,中国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国家产品,帮助这些国家创造就业机会。

B. 中国与朝鲜.韩国有哪些贸易往来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
中国与朝鲜的双边贸易在2005年增长14%。2005年的贸易额已接近16亿美元,中朝贸易领先朝韩贸易。朝鲜从中国进口了10亿多美元的商品,包括石油和玉米,向中国出口了5亿美元的商品,主要是煤炭和铁矿石。韩国贸易协会说,中朝双方贸易额的增加得益于双方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展和中国对朝鲜矿产业投资的持续增加

C. 怎样与韩国人进行贸易谈判

韩国商人在长期的对外贸易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他们在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一些独特的做法,常在已不利的贸易谈判中战胜对手,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谈判强手”。

韩国商人十分重视贸易谈判。谈判之前,他们通常都要通过海外咨询机构了解对方底细,以及有关商品行情等,做好准备后才会与对方坐到谈判桌前。韩国商人喜欢谈判内容条理化。所以,谈判开始后,他们往往先与对方商谈谈判主要议题。谈判主要议题虽然每次各有不同,但一般包括各自阐明意图、叫价、讨价还价、协商、签订合同等5个方面内容。

韩国商人常用的谈判方法:

横向协议法。即在进入实质性谈判时,先把需要讨论的条款统统罗列出来,然后逐条逐款磋商。从头到尾商议一遍后,再从第一条款开始检查有无分歧或需要补充的内容,直至最后一款。在此基础上,就分歧或补充内容进行磋商,寻找共同点。

纵向协商法。即对共同提出的条款,逐项进行磋商,在出现的问题或争议得到解决后,才转入下一条款的磋商。
此外,有的韩国商人在谈判中将“横向协议法”和“纵向协商法”结合使用,即在磋商前后两部分条款时分别采用纵、横两种协商方法。这主要视条款内容而定,以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谈判方法为前提。

韩国商人常用的技巧与策略:

声东击西。即在谈判中利用对自己不太重要的问题吸引和分散对方注意力。假如在谈判中韩国商人最关注运输问题,而对方把注意力放在价格上,韩国商人就会提出付款问题,把对方注意力引到这一问题上来,以图迷惑对方,并相应给对方一点好处,以诱迫对方在关键条款上作出让步。同时,也可协商最重要条款争取准备时间,并缓解争议,以变换手法,采取新的对策等等。

先“苦”后乐。即在谈判中以率先忍让的假象换取对方最终让步。如韩国商人打算要求对方降低价格,但已探明不增加购货量对方很难接受,而自己又不愿增加购货量,这时,他们会先在产品质量、运输条件、交货期限、付款条件等问题上向对方提出严格要求,然后在磋商上述条款时,极力让对方感到他们是在冒受损风险作出让步,这时再提出降价问题,对方大多会给予考虑的。

此外,韩国商人还针对不同的谈判对象,经常使用“疲劳战术”、“限期战术”等。

D. 中国对韩国出口贸易

韩国的社会消费水平比较高。国民人均月收入至少要2500美金上下。 由于不是典型的农业国和矿源国,韩国所需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全部依赖进口。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一般被山东垄断,因为山东与日本,韩国在地缘上比较接近;韩国在1992年没与中国正式建交之前就一直多方面,多渠道与山东沟通和交流,最初可以追朔到韩国人通过香港和山东做转口贸易。韩国对山东的投资主要得益于韩国华裔山东籍侨民的大力推动!

E. 中韩关系的经贸合作

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900亿美元,增长了近17倍。据韩国的调查,2002年~2004年韩国销往中国的手机达3300万部,占中国全部手机进口的62%。近年来,两国贸易产品的品种正在逐渐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以电脑等IT产品为主的贸易取代以服装等纺织品为主的贸易,占据两国进出口的第一位。中韩确定的在2008年将两国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已于2005年提前实现。韩国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已达3万多家,投资总额达到270亿美元。双方目前已完成《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作为指导两国经贸合作的指针,确定了17个重点合作领域。2005年11月,韩国总统卢武铉在首尔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后宣布,韩国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韩双方将采取措施,使2012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F. 中国韩国商会的主要职责

增进韩中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1) 促进韩中投资贸易
2) 加强与中国有关机构的交流
3) 加强与中国内各国商会间的交流
经济政策资料等的收集与传播
1) 举办说明会:讲解中国经济领域的法律政策,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2) 中国经济分析资料及刊物(韩文版,内部发行,非卖品):通过网站和E-mail向会员企业发送国内重要经济及法律信息;
3)定期发行在华韩国会员企业名录。
促进会员企业间的交流
1) 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和活动,促进会员企业间交流
2) 举办旨在促进会员交流的体育活动(如高尔夫比赛等)。
问卷调查及企业咨询服务
1) 问卷调查:调查会员社在经营中所遇到的困难或难题,并把结果提交到有关部门,寻求解决方案。
2) 企业经营相关政策咨询:提供各种韩国企业在华经营相关的咨询服务。

G. 中俄、中韩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政府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政府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H.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正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韩自贸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原产地,促进我国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简称《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中韩自贸协定》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与韩国之间的《中韩自贸协定》项下进出口货物的原产地管理。第三条进口货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其原产国为韩国:
(一)在韩国完全获得或者生产的;
(二)在韩国境内全部使用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原产材料生产的;
(三)在韩国境内非完全获得或者生产,但是符合《中韩自贸协定》项下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规定的税则归类改变、区域价值成分、制造加工工序或者其他要求的;
(四)《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前在朝鲜半岛上已运行的工业区(以下简称“已运行工业区”)生产的《特别货物清单》项下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中韩自贸协定》项下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和《特别货物清单》是本办法的组成部分,由海关总署另行公告。
原产于韩国的货物,从韩国境内直接运输至中国境内的,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税则》)中的《中韩自贸协定》协定税率。第四条《特别货物清单》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货物,应当视为韩国原产货物:
(一)使用韩国出口材料在已运行工业区完成加工后再复出口至韩国用于向中国出口;
(二)非韩国原产材料的价值不超过货物船上交货价格的40%;
(三)货物生产中使用的韩国原产材料价值不低于全部材料价值的60%。第五条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在韩国完全获得或者生产的”货物是指:
(一)在韩国境内出生并且饲养的活动物;
(二)从上述第(一)项所述活动物中获得的货物;
(三)在韩国境内种植,并且收获、采摘或者采集的植物以及植物产品;
(四)在韩国陆地领土、内水、领海内狩猎、诱捕、捕捞、水产养殖、采集或者直接捕获而获得的货物;
(五)从韩国领土、领水、海床或者海床底土提取的,未包括在上述第(一)项至第(四)项的矿物质以及其他天然资源;
(六)根据《中韩自贸协定》,在韩国领海以外的水域、海床或者底土得到的货物,只要该方有权开发上述水域海床或者底土;
(七)由韩国注册或者登记并且悬挂其国旗的船舶在韩国领海以外的水域、海床或者底土捕捞获得的鱼类以及其他海洋产品;
(八)由韩国注册或者登记并且悬挂其国旗的加工船上,完全用上述第(七)项所述货物制造或者加工的货物;
(九)在韩国境内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并且仅用于原材料回收或者用做另一货物生产材料的废碎料;或者在韩国境内收集的仅用于原材料回收的旧货;
(十)在韩国完全从上述第(一)项至第(九)项所指货物获得或者生产的货物。第六条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税则归类改变是指使用非原产材料在韩国进行制造、加工后,在《税则》中的税则号列发生改变。第七条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区域价值成分应当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区域价值成分=货物价格 - 非原产材料价格× 100%货物价格
其中,“货物价格”是指按照《海关估价协定》,在船上交货价格基础上调整的货物价格。“非原产材料价格”是指按照《海关估价协定》确定的非原产材料的进口成本、运至目的港口或者地点的运费和保险费,包括不明原产地材料的价格。非原产材料由生产商在韩国境内获得时,按照《海关估价协定》确定的成交价格,不包括将该非原产材料从供应商仓库运抵生产商所在地过程中产生的运费、保险费、包装费以及其他任何费用。
根据本条第一款计算货物的区域价值成分时,非原产材料价格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原产材料而使用的非原产材料的价格。第八条原产于中国的货物或者材料在韩国境内被用于生产另一货物的,该货物或者材料应当视为韩国原产货物或者材料。第九条适用《中韩自贸协定》项下税则归类改变要求的货物,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非原产材料不满足税则归类改变要求,但是符合本办法所有其他适用规定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视为原产货物:
(一)《税则》第15章至第24章、第50章至第63章以外的货物,在货物生产中所使用的未发生规定税则归类改变的全部非原产材料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确定的价格不超过该货物船上交货价格的10%;
(二)《税则》第15章至第24章的货物,在货物生产中所使用的未发生规定税则归类改变的全部非原产材料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确定的价格不超过该货物船上交货价格的10%,并且所使用的上述非原产材料与最终货物不属于同一子目号;
(三)《税则》第50章至第63章的货物,在货物生产中使用了未发生规定税则归类改变的非原产材料,只要全部上述非原产材料的重量不超过该货物总重量的10%,或者全部上述非原产材料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确定的价格不超过该货物船上交货价格的10%。

I. 中韩贸易时常发生逆差的原因

我本身就是学贸易的,我认为应该从这些方面考虑:
一,两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
中韩贸易仍是以商品贸易为主,故应先从比较优势这个原理出发。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是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我国在对韩贸易中,在工业制成品领域与韩国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引致的对韩国产零部件的进口增加:
韩国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企业需要通过投资开拓海外市场,保持或提高国际竞争力,而中国为加快工业化进程,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韩国对华投资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和提升贸易结构,韩国对华投资不仅增加了资本的出口,而且带动了化工、塑料、化纤、电子零部件等产品的出口。2001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超过100亿美元,其中有一部分与在华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中国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一类韩国企业在华投资是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标的,也有一类韩国企业把中国作为加工基地,而产品的最终市场在第三国,如美国、欧盟。这两种类型的投资虽然都会扩大韩国对华贸易顺差。
三,韩国政府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
在关税保护方面,韩国措施名目繁多,形形色色,韩国政府政策只注重向海外出口产品,而限制从国外进口商品,也是造成我国贸易逆差迅速增加的原因。他们的民族主义很强烈,韩剧近几年在亚洲的蓬勃发展与政府的鼓励电视剧出口措施是分不开的。
四,香港中转功能的变化
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往来频繁,而经香港再出口(re-export)的比重逐渐减少。根据韩国方面统计,1992—2001年期间对中国的直接出口增加了6.9倍,而同期经香港再出口只增加了2.3倍。另外,韩国经中转香港出口的比重由1992年的69.8%降到2002年的22.2%,10年间下降到原来的1/3。韩国对华出口的这种由“隐蔽”到“公开”的变化,是双方在统计上都反映出来的韩国对华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作为其结果的中方贸易逆差剧增的一个技术方面原因。
呵呵,不知道能不能算是还凑合的答案。

J. 中国和韩国经济贸易上有什么问题

韩中两国的经济合作是从贸易方面开始的。通过资本的贸易,我觉得韩国是有对华进行投资任务的。综合性的合作形式是有必要的,韩中关系过去18年来,因为中国和韩国是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以没法谈社会分工的问题。但是在亚洲国家,在东亚国家,中国和韩国如果不参加亚洲分工的话,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原来是垂直性的合作,现在应该发展成横向的合作。我们同等的对待,像高附加值的产业、技术性产业,还有像资本的合作,通过这样的关系实现产业的分布,通过共同的研究来实现分工。这种环境下,韩国和中国过去依靠了美国和日本的市场,但是将来由于地区贸易的扩大,我们应该改善一下我们的战略。21世纪,从地理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重视中国和韩国、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共同创造新的经济模式的框架,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现在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中,韩资位居第三,比重由1992年的1.1%上升到目前的10%。一些韩国大企业在中国市场表现突出,例如三星集团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达240亿美元,占其海外营业额的22%,LG在中国的销售额也达100亿美元。
中韩双方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妥善解决。比如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的体系,不然中国的市场也不可能成为世界所有跨国公司所瞩目的大市场。据中方保守的统计,在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贸易逆差累计已达到1500亿美元,特别近年来,中方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差不多每年要增长100亿美元以上。韩国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这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韩国是最成功的以中国为市场来拓展本国经济的国家。中方愿与韩方加强协调与配合,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推动东亚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局面。中韩合作,还会具有很多新的特点和机会,还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阅读全文

与中国如何加强与韩国的贸易往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19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5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6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