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韩民国国军为何简称为韩军而不是国军
韩国国军是韩国的军事武力,除韩国预备军外,还包含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韩国全称是大韩民国,他建国的时候仿效的是当时的中华民国。抗战时期,在中国的韩国流亡人士组建的韩国。
B. 大韩民国国军是大韩民国国防军的简称吗为何我们叫他们韩军而不是国军
首先更正一点,韩国国军就是韩国军队的正式名称,不存在简称的问题。近代以来东亚各国包括旧日本帝国,其军队正式名称都是国军(或帝国军,皇军那是私下不正规的叫法),GMT在伪国大开完后将党军变成国家军队宪法中对民国军队的正式称呼也是“中华民国国军”,同样韩国与南越其军队也是正式称谓为国军。
C. 朝鲜战场上为何没有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倒是想派兵,美国没同意
1950年6月25日,“自律”的蒋介石像往常一样翻开自己的日记本,准备写下近几日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然而,蒋介石还未动笔,国防部政治部主任蒋经国突然闯进书房,神色凝重的告诉他,朝鲜战争爆发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蒋介石又惊又喜,喜的是战争终于来临,他借此反攻大陆的机会来了,坏的是战争发生在蒋介石的铁杆盟友韩国身上,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了当时的心境: “天赐韩战,最应感谢上帝...”。
由于情况太过突然,蒋介石一时还没有想好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于是当天中午,蒋介石在阳明山召开紧急军政会议,邀请国防部长俞大维、外交部长叶公超、陆军总司令孙立人等众多要职将领共同商讨对策。
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讨论,蒋介石终于做出最后决定: 国民党三军官兵立即停止休假与外宿,自6月26日零时起,全面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1950年6月27日,汉城在北朝鲜人民军的攻击下快速失守,惊慌失措的李承晚开始向美国等盟友乞求外援,其中也包括龟缩一方小岛的蒋介石。
接到李承晚的求救信号后,蒋介石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痛心疾首,他反复强调“中韩谊属手足,自应援救危局”,并在随后给孙立人下达命令,拟派第52军远赴朝鲜作战,责令孙立人在两日之内做好作战准备,具体的人员配置、装备以及辎重补给由孙立人全权负责。
国民党第52军是当时蒋介石手里现存的唯一完整的主力军,也是当时蒋介石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把这支军队送到朝鲜战场,蒋介石确实是下了“大本钱”。
但蒋介石想要出兵朝鲜,光凭自己的意愿还不行,还得有美国的首肯,为了达成出兵朝鲜的目的,蒋介石又命令叶公超立即派人前往白宫面见杜鲁门,当面向杜鲁门传达52军驰援韩国的意愿,但杜鲁门并没有对此做出答复。
眼看大局将定,只差东风一缕,蒋介石非常着急,后又派何应钦抵达东京游说麦克阿瑟,希望麦克阿瑟帮忙实现其出兵朝鲜的意愿,为表诚意,何应钦还向麦克阿瑟承诺,部队在五天内即可动身,抵达朝鲜战场后,这些人也将由麦克阿瑟任意指挥。
尽管麦克阿瑟对蒋介石出兵的意愿十分支持,也愿意助蒋介石一臂之力,但却始终没能改变杜鲁门的心意,对于蒋介石的“请战书”,杜鲁门一直置若罔闻,不予通过。
杜鲁门之所以会有如此态度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实际上,当蒋介石的请战意愿传达给杜鲁门之后,美国政府就已经对此做过激烈讨论,在杜鲁门召开的关于是否同意蒋介石出兵的会议上,国务卿艾奇逊第一个不赞同。
艾奇逊担心的情况有三点,一是蒋介石龟缩的小岛本就缺乏自保能力,所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才会第一时间赶过去,现在让被保护的蒋介石政府调兵去支援韩国,这种做法就是自相矛盾。
二是艾奇逊担心如果蒋介石有所行动,中国大陆也会介入其中,这样的话会使战争牵扯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得不偿失。
而第三点则是艾奇逊对蒋介石的军队信心不足,中国内战期间,蒋介石的军队连战连败,美国政府早已对其失望透顶,艾奇逊觉得,这样的军队即使到了朝鲜战场,对美军的帮助也是微乎其微的。
艾奇逊的理由有理有据,句句戳中杜鲁门的痛点,因此会议结束后,杜鲁门委婉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战意愿,命令其原地待命。
1950年10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此拉开序幕,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后,局势开始出现巨大逆转。
麦克阿瑟接连数次遭到迎头痛击,不仅“圣诞总攻势”成为了世人的笑柄,他引以为傲的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也遭到了志愿军的围困,随时有被全歼的危险。
蒋介石瞅准机会在几天后致电李承晚,表达了自己愿意与之并肩作战,以争取最后胜利的决心,同时向麦克阿瑟表示慰问,对“联合国军”在战场上的失利感到愤慨与遗憾。
蒋介石的举动效果立竿见影,为了摆脱在朝鲜战场的窘境,麦克阿瑟向杜鲁门进言,要求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国民党军队,以助美军改善当下的不利局势。
麦克阿瑟的想法很简单,蒋介石是中国军队的老对手,这两股势力对彼此都很了解,如果让蒋介石参与到朝鲜战争中来,对美军抵抗志愿军将大有裨益。
麦克阿瑟认为,这一次杜鲁门没有理由会拒绝,因此他在等待杜鲁门回复期间再次致电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做好战斗准备,并从冲绳和菲律宾临时抽调了大量武器装备,指派飞机和船舰火速交到蒋介石手中,以壮大52军的战斗力。
当时麦克阿瑟提供给蒋介石的装备一度装满了7艘运输舰和3艘货船,这些装备包括各类火炮上千门、各种军用器材2万多吨、各型号的车辆200余辆,经这一换,52军立马焕然一新,全美械化装备的部队即使是蒋介石也是头一次见。
蒋介石喜出望外,因为这正是他翘首以盼的,接到麦克阿瑟的命令后,蒋介石立即回电,信誓旦旦的表示 “52军将于24小时内做好一切准备”。
然而,就在麦克阿瑟和蒋介石忙的热火朝天之时,杜鲁门的回复传达到了麦克阿瑟手中,出乎麦克阿瑟预料的是,这一次杜鲁门依然没有同意让蒋介石的部队进入朝鲜,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蒋介石的部队如果出现在朝鲜战场,美国和中国的处境将会非常尴尬,甚至有可能会引发中美全面开战。
一旦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苏联不会坐视不管,届时这场内战会迅速升级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
但当时美国并没有做好挑起世界大战的准备,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明知道志愿军是中国军队整建制转化而来,却始终不敢对外公开的原因。
第二,美国从蒋介石在某些场合的谈话中已经逐渐判断出蒋介石入朝参战的动机并不纯。
蒋介石一直希望能挑起美苏之间的大规模冲突,而朝鲜战争就是一个契机,一旦战事升级,蒋介石就可以派兵从朝鲜半岛攻入中国东北,继而依靠美军的力量反攻大陆,考虑到这两点,杜鲁门再次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
只不过麦克阿瑟不管这些,杜鲁门两次拒绝蒋介石进入朝鲜战场,这让麦克阿瑟非常恼怒,他随后就给杜鲁门发去一份电报,指责杜鲁门不顾朝鲜局势的恶化,并威胁杜鲁门,如果不采纳他的建议,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麦克阿瑟极具煽动性的措辞不仅没有“打动”杜鲁门,反而使两人之间出现了巨大隔阂,后来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全线崩溃,杜鲁门直接一纸调令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
得知麦克阿瑟被撤职后,蒋介石如同受到晴天霹雳,他知道入朝作战已不可能,翻身的机会就这样胎死腹中,据说因为这件事,蒋介石情绪失控好几天,但最终也只能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