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坠落的坠怎么写
坠落的坠怎么写
坠笔画:
名称: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捺、横、竖、横
笔画数:
7
Ⅱ 制作转笔专用的笔用的材料有什么 教下吖
墨者是中国转笔界中着名的专用笔之一,在国外名声比黑旋风小,但重量比黑旋风重得多。由中国着名Pser IceMT创造,因此又叫做IceMT Mod。重量在笔的两端,加上来自韩国着名的笔comssa作为笔杆,离心感,重量感强。因此很多转笔者都在使用。 3.2 材料 comssa *1 (约30~45元,国内无销售,可到转笔爱好者论坛上收购) 晨光 GP-8670 *2 (又名能量胶,旧版约3元一支,新版约4.9元一支,新版家乐福、好又多有售) 三菱 signo 铁嘴笔 *2 (分有胶版和无胶版,一般无胶版比有胶版便宜,5~10元不等,一般文具店有售) 百乐 K-116或K-118 *2 (吉之岛有售,或可到转笔者之家论坛上收购特殊颜色,11元左右) 3.3 改法 1、取下两支百乐K-116或K-118铁嘴,分别放入两个comssa笔盖顶端,大小是正好合适的。 2、取下signo铁嘴笔的铁嘴,在铁嘴内涂上502胶水或双面胶,套在K-116铁嘴上。 3、取下GP-8670的笔胶,套在comssa盖上。 4、将comssa盖套回comssa笔杆上就完成了。
Ⅲ 谁知道关于中国的笔的发展历史
1、笔 由 何 人 发 明 ?
自 古 就 有 蒙 恬 造 笔 之 说 , 但 查 “ 史 记 ” 蒙 恬 传 却 没 有 造 笔 的 事 , 只 有 张 华 的 “ 博 物 志 ” 有 “ 蒙 恬 造 笔 ” 的 记 载 。 秦 在 公 元 前 二 二 一 年 统 一 天 下 , 蒙 恬 因 功 被 拜 为 内 史 , 这 个 职 位 , 与 用 笔 有 关 , 因 为 撰 稿 、 撰 述 和 抄 写 公 文 , 乃 是 史 官 的 职 责 , 这 也 许 是 导 致 蒙 恬 改 进 书 写 工 具 的 原 因 。 博 物 志 说 “ 造 ” 笔 , 但 “ 造 ” 的 意 义 , 不 一 定 是 发 明 , 也 可 说 是 “ 制 作 ” 。
马 缟 的 “ 中 华 古 今 注 ” 有 一 段 话 , 或 许 可 说 明 世 人 认 为 蒙 恬 发 明 笔 的 误 会 , “ 牛 享 问 曰 : ‘ 古 有 书 契 , 便 应 有 笔 , 世 称 蒙 恬 造 笔 何 也 ? ’ 答 曰 : ‘ 自 蒙 恬 始 作 秦 笔 耳 , 以 拓 木 ( 亦 作 枯 木 ) 为 管 , 鹿 毛 为 柱 , 羊 毛 为 被 , 非 兔 毫 竹 管 也 。 ’ ” 也 就 是 说 , 蒙 恬 只 是 用 枯 木 及 鹿 、 羊 毛 等 , 制 造 了 他 们 秦 国 所 用 的 笔 。 马 缟 的 这 一 注 解 , 与 晋 朝 崔 豹 的 “ 古 今 注 ” 相 似 , 注 中 也 说 “ 蒙 恬 始 造 即 秦 笔 耳 … … ” 。
实 际 在 蒙 恬 之 前 , 古 代 的 文 献 , 早 就 有 用 笔 的 事 , 如 “ 尔 雅 释 器 ” 有 “ 不 律 谓 之 笔 ” 。 “ 礼 记 ” “ 曲 礼 ” 有 “ 史 载 笔 , 士 载 言 ” , “ 物 原 ” 有 “ 伏 羲 初 以 木 刻 字 , 轩 辕 易 以 刀 书 , 虞 舜 造 笔 , 以 漆 书 于 方 简 ” 。 “ 尚 书 中 侯 ” 有 “ 龟 负 图 出 , 周 公 援 笔 以 写 之 ” 。 其 他 还 有 “ 战 国 策 ” 上 记 载 齐 后 将 死 时 , 叫 她 的 儿 子 “ 取 笔 牍 受 言 ” 的 故 事 。 徐 坚 根 据 尚 书 及 曲 礼 的 史 实 , 在 他 的 “ 初 学 记 ” 中 , 较 明 白 解 释 世 传 蒙 恬 造 笔 的 原 因 : 或 者 当 时 的 许 多 国 家 没 有 笔 的 名 称 , 只 有 秦 国 独 得 , 蒙 恬 更 将 笔 “ 损 益 ” ( 改 良 ) 罢 了 。
笔 究 竟 是 何 人 发 明 , 恐 怕 很 难 找 到 答 案 , 只 可 说 是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一 些 人 。 从 近 年 古 代 文 物 的 发 现 , 可 以 证 明 竹 、 帛 上 的 文 字 图 画 , 是 使 用 毛 笔 的 , 并 且 还 有 用 竹 、 木 枝 杆 做 的 毛 笔 实 物 出 土 , 如 一 九 五 四 年 , 长 沙 古 墓 中 发 现 的 战 国 笔 , 笔 管 与 笔 套 ( 整 支 笔 装 入 套 中 ) , 却 是 竹 制 , 笔 头 是 动 物 毛 , 可 能 是 兔 毫 , 笔 全 长 二 一 公 分 , 套 长 二 三 . 五 公 分 。 商 代 及 周 朝 的 金 器 款 识 , 很 显 然 不 是 硬 笔 写 了 来 翻 铸 的 。 殷 商 的 甲 骨 文 卜 辞 , 看 得 出 来 是 用 毛 笔 写 后 再 刻 。 中 研 院 董 作 宾 故 院 士 , 在 他 的 “ 甲 骨 文 断 代 研 究 例 ” 中 , 还 说 到 在 公 元 前 一 四 ○ ○ 年 - 一 二 ○ ○ 年 间 的 牛 骨 上 , 有 用 毛 笔 和 墨 汁 已 写 好 文 字 还 没 有 契 刻 的 。 同 样 情 形 , 在 陶 器 上 , 安 阳 出 土 的 殷 代 陶 片 中 , 也 有 一 个 以 笔 墨 书 写 的 大 字 - “ 祀 ” 。
更 早 一 点 , 在 史 前 时 期 , 从 河 南 仰 韶 及 西 安 半 坡 等 新 石 器 时 代 遗 址 的 彩 陶 , 上 面 的 花 纹 、 卷 企 和 符 号 , 都 必 须 用 软 的 毛 笔 才 能 画 成 。 又 在 甘 肃 辛 店 发 现 的 彩 陶 , 上 面 有 人 、 鸟 、 大 及 车 轮 等 图 画 , 有 些 学 者 认 为 那 是 中 国 较 原 始 的 图 画 文 字 。 近 百 年 来 陆 续 出 土 的 古 陶 甚 多 , 至 秦 时 已 汇 集 陶 文 八 百 余 字 , 能 辨 识 者 不 到 半 数 。
2、最 初 使 用 的 毫 与 笔 管
我 们 从 甲 骨 文 及 陶 器 上 所 见 的 笔 迹 , 只 知 道 用 的 是 软 笔 毛 , 却 无 法 确 定 究 竟 是 植 物 纤 维 或 是 动 物 毛 ? 但 是 因 为 植 物 纤 维 柔 软 度 不 够 , 且 容 易 折 损 , 其 可 能 性 较 少 , 如 为 动 物 毛 , 又 是 何 种 动 物 ? 这 些 问 题 , 仍 有 许 多 未 明 之 处 。 长 沙 出 土 的 战 国 毛 笔 , 它 的 笔 头 传 为 兔 毛 , 此 为 公 元 前 三 四 百 年 之 物 , 再 早 至 公 元 前 一 四 ○ ○ 年 以 前 , 用 于 甲 骨 及 陶 器 的 笔 , 用 何 种 兽 毛 ? 则 尚 未 知 。
笔 本 字 为 幸 , 在 金 器 与 甲 骨 上 都 有 , 罗 振 玉 等 考 释 为 象 形 字 , 为 用 手 持 笔 状 。 我 们 从 以 上 金 文 及 甲 骨 文 尚 可 看 出 , 大 多 数 用 右 手 持 笔 , 也 有 用 左 手 的 , 大 多 数 的 笔 端 , 多 为 分 岔 状 , 也 有 几 字 不 分 岔 的 。
现 代 的 木 工 打 样 多 用 铅 笔 , 几 十 年 前 用 的 是 墨 斗 , 用 时 除 墨 线 以 外 , 还 用 竹 片 端 部 制 为 扁 平 丝 状 的 竹 笔 , 这 种 笔 只 能 画 直 线 , 不 能 写 字 。 笔 者 在 泰 国 北 部 山 区 及 印 尼 旅 游 时 , 见 到 佛 教 贝 叶 经 上 的 文 字 , 均 匀 如 铁 线 , 笔 痕 深 入 贝 叶 : 又 亲 眼 见 到 岑 里 岛 人 将 竹 签 削 尖 , 沾 墨 水 液 , 作 绵 密 的 细 笔 画 , 竹 笔 尖 没 有 分 岔 , 尖 端 如 锥 , 使 用 后 若 线 条 太 粗 , 可 随 时 用 刀 再 将 竹 笔 削 尖 。 由 此 实 例 推 想 , 竹 木 尖 笔 , 一 笔 可 用 甚 久 , 并 可 就 地 取 材 , 应 与 毛 笔 未 周 前 之 原 始 笔 类 似 , 或 者 说 , 在 用 兽 毛 等 软 笔 之 前 , 曾 经 过 一 段 用 硬 笔 的 时 期 。
宋 人 赵 希 鹄 说 : “ 上 古 以 竹 挺 点 漆 而 言 ” 。 “ 拾 遗 记 ” 有 记 载 任 叔 本 “ 削 荆 为 笔 ” 。 “ 白 孔 六 帖 ” 有 “ 于 阗 以 木 为 笔 ” 。 “ 南 史 ” 也 说 陶 弘 景 “ 以 荻 为 笔 , 画 灰 中 学 书 ” 。 这 些 魏 晋 以 后 的 文 件 记 录 , 看 出 毛 笔 虽 已 大 量 使 用 , 仍 有 人 使 用 非 毛 笔 的 事 。 英 国 探 险 家 史 坦 因 一 九 ○ ○ 至 一 九 ○ 一 年 在 新 疆 时 , 曾 在 和 阗 及 尼 雅 发 现 芦 苇 及 木 枝 削 尖 做 的 笔 , 也 有 木 端 开 岔 者 , 据 推 测 为 三 世 纪 以 后 之 物 , 此 项 实 物 , 与 古 文 献 各 记 载 相 合 , 也 可 证 明 硬 笔 在 中 古 曾 被 使 用 的 不 虚 , 与 上 古 有 被 使 用 的 可 能 。
一 九 三 二 年 左 西 北 居 延 发 现 的 汉 朝 制 笔 , 未 用 竹 管 , 而 是 用 四 条 木 片 夹 住 笔 头 , 用 两 条 麻 线 捆 扎 而 成 。 居 延 也 发 现 一 些 无 管 的 毛 制 笔 头 , 这 是 否 意 味 着 , 当 时 胶 笔 头 入 竹 管 之 漆 不 良 , 容 易 脱 落 , 才 会 用 木 片 捆 扎 再 用 ? 或 汉 以 前 的 笔 , 有 圆 竹 管 与 木 片 夹 管 同 时 存 在 ?
三 国 时 制 毛 笔 的 高 手 韦 诞 , 他 的 “ 笔 经 ” 上 曾 说 , 先 取 坚 韧 的 毛 当 锋 , 软 毛 后 以 为 辅 , 同 麻 捆 束 , 入 骨 中 时 “ 固 以 漆 液 ” , 再 将 毛 理 顺 后 , “ 泽 以 海 藻 ” , 就 可 濡 墨 而 试 , 终 日 使 用 也 不 会 败 坏 。 可 见 三 国 时 制 笔 法 与 现 在 相 同 , 且 可 制 成 很 好 的 笔 。 圆 管 较 夹 管 执 握 与 使 用 都 方 便 , 且 固 毛 之 胶 已 获 改 善 , 此 后 用 木 片 夹 住 毛 头 的 笔 , 便 逐 渐 被 淘 汰 了 。
3、制 笔 材 料 的 改 变
笔 管 材 料 以 竹 与 木 为 主 , 至 今 未 变 , 取 其 轻 便 , 容 易 操 纵 , 这 是 真 正 用 于 书 写 的 笔 。 汉 朝 时 天 子 用 的 笔 管 , “ 以 错 宝 为 酣 ” , 即 是 说 笔 管 的 下 半 部 , 用 镀 金 及 宝 石 装 饰 。 昔 时 皇 太 子 初 拜 , 给 以 “ 漆 笔 ” 。 曹 公 器 物 中 有 “ 琉 璃 笔 ” 。 晋 武 帝 赐 张 华 有 “ 麟 角 笔 ” 。 梁 元 帝 分 别 用 “ 金 管 ” 、 “ 银 管 ” 、 “ 斑 竹 管 ” 录 记 忠 臣 义 士 文 章 之 美 者 。 唐 朝 大 书 家 欧 阳 询 的 儿 子 欧 阳 通 , 喜 欢 用 的 笔 为 象 牙 或 犀 牛 角 做 的 管 , 狸 毛 为 心 并 裹 以 秋 天 肥 兔 的 毫 , 非 此 不 书 。 可 见 笔 管 的 种 类 , 在 晋 以 后 , 已 日 渐 增 多 。 王 羲 之 则 对 此 类 较 重 的 笔 管 不 表 认 同 , 在 他 的 “ 笔 经 ” 中 说 : “ 昔 人 或 以 琉 璃 、 象 牙 为 笔 管 , 丽 饰 则 有 之 , 然 笔 须 轻 便 , 重 则 踬 矣 。 近 有 人 以 绿 沉 漆 竹 管 及 镂 管 见 遗 , 斯 方 可 玩 , 何 必 金 玉 。 ”
笔 的 主 要 功 能 在 记 事 , 自 魏 晋 以 后 , 除 了 可 以 耐 久 记 事 以 外 , 更 加 入 法 书 艺 术 的 功 能 , 亦 即 必 须 适 应 书 家 艺 术 表 现 的 要 求 , 这 又 牵 连 到 毫 毛 的 好 坏 , 与 制 作 法 的 考 究 两 方 面 。
王 羲 之 “ 笔 经 ” 说 , 汉 时 已 用 兔 毫 , 以 赵 国 的 最 好 , 理 由 是 赵 国 广 泽 多 细 草 , 兔 食 后 增 肥 , 毫 长 而 锐 , 采 收 的 季 节 以 八 月 为 佳 , 七 月 者 毫 焦 而 嫩 , 九 月 则 毫 脆 而 秃 。 笔 经 中 还 说 到 掺 和 人 发 与 青 羊 毛 的 事 。 南 北 朝 时 , 制 笔 者 正 流 行 试 用 各 种 兽 毛 , 除 前 述 兔 、 青 羊 、 人 发 外 , 王 隐 “ 笔 铭 ” 还 提 到 用 鹿 毛 : “ 法 书 要 录 ” 说 王 羲 之 用 鼠 须 笔 ; “ 博 物 志 ” 有 虎 仆 ( 即 九 节 狸 ) 毛 , 野 鸡 毛 : 及 陶 隐 居 用 羊 须 等 等 。 现 时 台 湾 流 行 的 胎 毛 笔 , 也 是 从 南 北 朝 时 始 创 , “ 酉 阳 离 俎 ” 就 有 一 项 记 载 说 : “ 南 朝 有 姥 , 善 作 笔 , 萧 子 云 尝 书 用 笔 , 心 用 胎 发 ” 。
南 北 朝 以 后 , 各 种 兽 毛 , 都 被 使 用 , 如 狼 毫 、 猩 猩 毛 、 石 鼠 、 貂 鼠 、 鸭 毛 、 猪 毛 、 鸡 足 毛 等 , 而 用 牛 耳 毛 、 山 马 毛 为 制 笔 材 料 , 未 见 较 早 古 籍 记 载 , 似 乎 是 近 百 年 之 事 。
4、两 大 制 笔 区
笔 的 生 产 地 , 不 如 纸 与 砚 之 固 定 , 因 纸 砚 皆 从 原 料 集 中 产 地 而 得 名 , 笔 毫 取 得 分 散 , 纵 得 好 料 , 不 得 良 工 , 也 形 同 废 物 , 而 且 纵 得 良 工 良 笔 , 不 得 识 货 者 , 尤 其 是 名 书 画 家 的 称 赏 , 也 不 能 成 名 , 因 此 两 千 年 来 名 笔 的 记 录 不 少 , 而 名 笔 的 名 产 地 却 不 多 。
中 山 兔 毫 , 为 王 右 军 所 推 崇 , 中 山 在 宣 州 冻 水 县 。 唐 朝 时 宣 城 制 笔 , 甚 为 有 名 , 白 居 易 的 诗 说 : “ 宣 城 石 上 有 老 兔 , 食 竹 饮 泉 生 紫 毫 ” 。 又 有 “ 每 岁 宣 城 进 笔 时 , 紫 毫 之 价 如 金 贵 。 ” 紫 毫 笔 贵 的 原 因 , 一 为 感 叹 贡 笔 用 毫 多 , 民 间 难 买 到 , 另 一 原 因 可 能 从 右 军 笔 说 , 只 有 仲 秋 八 月 时 , 兔 肥 毫 长 , 最 为 合 用 , 孟 秋 及 季 秋 则 毫 焦 脆 , 紫 笔 乃 成 为 次 品 。
宣 城 笔 到 宋 朝 , 名 气 未 衰 , “ 避 暑 录 ” 说 : “ 笔 出 于 宣 州 , 自 唐 惟 诸 葛 一 姓 , 世 传 其 业 , 治 平 嘉 佑 年 间 ( 一 ○ 五 六 - 一 ○ 六 七 ) , 得 诸 葛 笔 者 , 率 以 为 珍 玩 。 ” 。 诸 葛 家 族 中 , 以 诸 葛 高 最 有 名 , 其 次 为 诸 葛 元 。 黄 山 谷 说 与 宣 城 邻 近 的 叙 州 有 吕 道 人 , 夥 州 有 吕 大 渊 , 皆 为 名 手 。 元 以 后 , 宣 城 的 制 笔 声 望 , 逐 渐 南 移 到 邻 州 , 如 徽 州 、 新 安 等 , “ 六 研 斋 笔 记 ” 有 新 安 四 宝 之 说 : 即 澄 心 堂 的 纸 、 汪 伯 立 的 笔 、 李 延 珪 的 墨 及 羊 斗 岭 旧 坑 的 砚 。 宣 城 、 徽 州 、 新 安 等 , 都 在 安 徽 的 长 江 以 南 , 为 文 房 四 宝 的 名 产 区 , 自 唐 宋 以 来 一 千 余 年 , 盛 名 不 坠 。
浙 江 省 湖 州 ( 今 吴 兴 县 ) 的 善 链 镇 , 受 大 书 家 智 永 禅 师 的 影 响 , 自 隋 以 后 逐 渐 为 产 笔 之 地 , 在 唐 宋 间 , 被 宣 笔 之 大 名 所 淹 , 湖 笔 尚 无 名 位 , 元 时 出 现 冯 应 科 、 张 进 中 、 沈 秀 荣 、 潘 文 新 等 名 制 笔 家 , 乡 人 受 其 直 接 间 接 的 指 导 与 互 磋 , 故 制 笔 之 功 夫 大 进 , 人 材 辈 出 , 有 “ 浙 间 笔 工 麻 粟 多 ” 之 语 , 故 湖 笔 之 名 大 噪 , 取 代 了 宣 笔 地 位 。 湖 州 人 中 赵 子 昂 的 字 , 钱 舜 举 的 画 , 冯 应 科 的 笔 , 被 称 为 “ 吴 兴 三 绝 ” 。
湖 洲 笔 系 虽 也 制 紫 毫 、 兼 毫 、 鸡 毫 , 而 以 制 羊 毫 为 有 名 。 羊 毫 最 早 受 北 宋 试 用 , 逐 渐 改 进 , 元 以 后 也 许 因 为 书 风 画 风 与 纸 质 的 改 变 , 元 人 多 用 羊 毫 , 助 长 了 湖 笔 声 势 , 加 以 湖 州 本 地 , 出 产 优 良 羊 毫 料 , 邻 近 的 陕 石 、 嘉 善 等 地 , 亦 为 好 羊 毛 料 供 应 地 , 宣 州 多 山 , 盛 产 兽 类 , 原 料 条 件 不 同 , 乃 成 为 湖 笔 取 代 宣 笔 主 要 原 因 。
4、毛 笔 的 别 名 与 古 笔 制 法
笔 与 文 人 结 缘 后 , 就 不 免 被 文 人 称 道 或 嘲 弄 , 雅 意 者 称 笔 为 “ 龙 须 友 ” 、 “ 八 体 书 生 ” 、 “ 柔 翰 ” 、 “ 实 相 枝 ” 、 “ 翘 轩 宝 扫 ” 。 或 以 毫 为 名 称 者 如 “ 毛 颖 ” 、 “ 纤 锋 ” 、 “ 毛 元 锐 ” 、 “ 毛 文 锋 ” 、 “ 毛 生 ” 、 “ 宣 毫 ” 等 。 或 以 管 为 名 称 如 “ 彤 管 ” 、 “ 管 子 文 ” 、 “ 管 城 子 ” 、 “ 漆 管 ” “ 素 管 ” 、 “ 越 管 ” 等 。 戏 谑 的 文 人 , 称 笔 为 “ 毫 锥 ” 、 “ 文 章 货 ” 、 “ 尖 头 奴 ” 、 “ 毛 锥 子 ” , 对 于 用 过 的 笔 , 则 被 称 为 “ 秃 友 退 锋 郎 ” 。 有 用 神 名 的 如 “ 佩 阿 ” 、 “ 昌 化 ” , 另 外 也 有 用 官 名 称 呼 , 如 “ 藏 锋 都 尉 ” 、 “ 中 书 令 ” 、 “ 管 城 侯 ” 、 “ 文 翰 将 军 ” 、 “ 畦 宗 郎 居 ” 、 “ 黑 曹 都 统 ” 、 “ 黑 水 郡 王 ” 兼 “ 毫 州 刺 都 ” 等 。 可 以 说 笔 是 文 房 四 宝 中 , 名 称 最 多 的 一 宝 。
战 国 时 代 的 制 笔 法 , 据 一 九 五 四 年 长 沙 左 家 公 山 掘 出 墓 葬 报 告 , 杆 长 一 八 . 五 公 分 ( c m ) , 径 ○ . 四 公 分 , 毛 长 二 . 五 公 分 , 笔 毛 不 是 插 入 管 内 的 , 而 是 将 笔 毛 包 住 杆 的 一 端 , 用 丝 线 扎 紧 , 外 面 涂 漆 。 汉 朝 的 制 笔 法 , 据 一 九 二 二 年 发 现 的 “ 居 延 笔 ” , 是 用 四 条 木 片 夹 住 笔 头 。 三 国 时 韦 诞 制 笔 , 在 他 在 “ 笔 经 ” 上 说 , “ 制 笔 之 法 , 桀 者 居 前 , 轰 ( 细 毛 ) 者 居 后 , 强 者 为 刃 , 轨 者 为 辅 ( 注 : 指 笔 毛 的 分 布 ) , 参 之 以 麻 , 束 之 以 管 , 固 以 漆 液 , 泽 以 海 藻 ” 。 这 里 所 谓 “ 束 之 以 管 ” , 意 义 不 清 , 有 可 能 是 用 “ 夹 住 ” , 也 有 可 能 是 扎 在 管 上 , 或 插 入 管 穴 内 。 王 羲 之 的 制 笔 法 , 在 他 “ 笔 经 ” 上 说 , “ 采 毫 竟 , 先 以 人 发 抄 , 数 十 茎 , 杂 青 羊 毛 并 兔 毛 裁 齐 平 , 以 麻 纸 裹 柱 根 , 次 取 上 毫 缚 薄 布 柱 上 , 令 柱 不 见 , 然 后 安 之 , 毛 抄 合 锋 令 长 九 分 , 管 修 二 握 , 须 圆 正 方 可 ” 。 这 种 制 作 法 , 是 用 麻 纸 裹 柱 根 , 外 再 包 被 上 笔 的 毛 “ 然 后 安 之 ” , 在 制 成 笔 头 以 后 再 “ 安 之 ” , 当 然 不 是 捆 扎 在 笔 杆 上 了 , 但 是 否 “ 安 ” 在 管 穴 内 , 仍 然 不 明 。 蔡 质 的 “ 汉 官 仪 ” 有 “ 尚 书 令 仆 丞 郎 月 给 赤 管 大 笔 两 枝 ” 。 “ 拾 遗 记 ” 有 “ 晋 武 帝 以 博 物 志 成 , 赐 张 华 麟 角 笔 管 , 辽 西 所 献 也 ” 。 王 羲 之 “ 笔 经 ” 对 管 的 叙 述 , 也 有 “ 昔 人 或 以 琉 璃 象 牙 为 笔 管 , 丽 饰 则 有 之 , 然 笔 头 须 轻 便 , 重 则 踬 矣 ” 。 由 以 上 汉 晋 当 时 所 用 管 的 材 料 推 想 , 玻 璃 、 象 牙 、 兽 角 , 都 是 笔 杆 光 滑 而 粗 大 , 既 不 可 能 切 片 “ 夹 ” 住 , 也 在 扎 捆 时 容 易 滑 脱 , 似 乎 只 有 钻 为 管 孔 , 将 已 制 好 的 笔 头 插 入 孔 中 , “ 固 之 以 漆 ” 一 途 了 。
由 以 上 推 考 , 汉 、 魏 的 制 笔 名 家 , 卫 夫 人 、 王 右 军 、 韦 诞 等 所 制 的 笔 , 是 将 秦 笔 改 良 , 成 为 笔 头 插 入 笔 管 胶 牢 之 法 , 至 今 未 变 。
秦 笔 以 枯 木 为 管 ( 中 华 古 今 注 ) , 一 九 七 五 年 由 湖 北 云 梦 睡 虎 地 , 秦 墓 出 土 三 枝 毛 笔 , 亦 为 木 质 , 但 其 一 端 削 尖 , 乃 掌 皇 帝 起 居 的 近 侍 , 为 记 事 方 便 常 将 笔 端 插 在 发 髻 或 冠 上 , 故 其 端 尖 称 为 “ 簪 笔 ” , “ 汉 书 赵 充 国 传 ” 有 : “ 安 世 本 持 簪 笔 , 侍 孝 武 帝 数 十 年 ” 之 语 , 可 见 东 汉 初 年 , 仍 多 用 秦 制 木 笔 。 今 之 笔 已 无 尖 端 之 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