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韩国资讯 > 高晓松为什么喜欢韩国

高晓松为什么喜欢韩国

发布时间:2023-04-03 18:04:20

Ⅰ 如何评价高晓松在晓说中对韩国的分析

高晓松天天胡说八道。当然,胡说八道也代表官媒允许他发的声音。

Ⅱ 高晓松是怎样评价奥黛丽·赫本的

奥黛丽赫本一代好莱坞巨星穗轮,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对于奥黛丽赫本,小编也折服于她的美貌,毕竟她的美是现在很多女星都达不到的高度,不愧是人间天使。在《晓说》中,以犀利点评别人着称的高晓松都称赞她为女神,以及对现在社会的一些现象的批判。让我们来看看高晓松是如何说的吧。
节目一开始高晓松就说了个日期,1993年1月20日,全世界正常男人心中的女神偶像,奥黛丽·赫本这一天去世了。可以看出高晓松也是对奥黛丽·赫本也是相当喜欢的,
紧接着高晓松表示奥黛丽·赫本那一代的好莱坞明星,身上具备了那种巨星风采。以及那种无与伦比的气质。
高晓松表示不知道为什么,再后来的所有演员身上,不衫族则但你说像赫本这样的,无比清纯或棚的像女神一样的,找不到了。

Ⅲ 如何评价高晓松这个人

提到高晓松,或许大家心中第一想起的就是他的才艺,又或许想到他那胖大的形象。对于高晓松这个人确实很特别,拥有惊人的才艺,是成就他走上人生美好舞台最重要的筹码。

对于这么一个人,众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呢?

一,一个天赋异禀的艺人

高晓松他是一名知名的导演、音乐人及词曲创作者。这些标签足以证明他的才艺。作为一名艺人,他的天赋是非常高的。

作为音乐人,他创造了许多优秀、经典之作,如《同桌的你》、《青春无悔》、《恋恋风尘》等歌曲在当时都非常的受欢迎,直到今日,依然非常有枣颂脊时代感,总让人回忆起校园美好时光凳渗。

作为一名导演,他能自编自导,还可以自己作曲,就差他自演了。同样导演出许多大作,如《大武生》、《我心飞翔》等影片都非常不错。

所以,作为一名艺人,他的天赋异禀,能在同领域范围创造如此精心之作,没有一定的天赋、才艺是很难做到的,这樱春方面他是优秀的。

二,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

高晓松为什么懂那么多,他为什么如此知识渊博,这与他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密切相关,父母几代人都是文化人,自然高晓松不管是遗传还是后生教养,对他的发展很大的优势。

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后退学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这如此高的学历为他知识渊博打下基础。高晓松其实是位很好学,很有自己理念的人,不管是对艺术的创作,还是对生活、社会的感知,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三,一个能说会道的导师

前面讲述到他的知识、才艺。其实,他还特能说,从前几年他主持的节目《晓松奇谈》,就能看出他不仅很有才,说起话来也是很特别。再到后来担任《奇葩说》的导师,都展现出他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物,有人很喜欢他说的东西,而有些人觉得他也只是夸大其词。

总之,高晓松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艺人,一个知识渊博的才子,同时又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导师。在这个时代,能有他如此有才艺的人,确实也不多,他是时代的音符,更是智者的传递者。

Ⅳ 高晓松说好莱坞

一、法律上的变革:奥巴马时代"网络中立法”被废除

“网络中立原则”的主要内涵是:网络运营商必须同等对待来自各方的所有内容。2014年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网络中立五大原则”是:禁止运营商封锁网站、禁止减慢加载速度、禁止为加速额外付费、必须增强服务数据透明度、监管无宽带的无线网络。

网络中立法的废除导致运营商的权力空前的大起来,这相当于高速公路私有化,会导致整个电信行业大变革。

二、音乐产业趋势

1、网络运营商介入

网络中立法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大赢家,抢用户将不再靠送手机,而是附赠娱乐内容。但网络运营商并非高枕无忧,在进军内容领域时也面临谷歌、亚马逊做全国覆盖WiFi的野心,网络中立原则的废除使得无宽带的无线网络不再被监管。

1)中美电信运营商人口红利消失,竞争加剧, 由送手机签合约发展为内容壁垒, 例如你如果签了AT&T,两年合约,用我的AT&T手机服务,我让你免费听两年音乐,一方面降低送手机成本,另一方面内容壁垒与版权绑定,难以逾越。

2) 由固定费率转变为斜率费率, 用的多交的带宽费就多,且带宽捆绑内容,导致一种非常强势的服务腊链,大家都管它叫smart contract(智能合约),就是说如果你有对内容的特别强的需求,那么带宽我会临时给你更宽。比如说礼拜四晚上,你要看一个那样的戏,高清的VR的,我就给你更宽的带宽。(AT&T要买时代华纳,Comcast拥有环球NBC的原因)

3) 音乐是运营商第一站,因为音乐是高频伴随性消费,用户需要全版权。 当运营商介入后,互联网音乐平台无还手之力,因为电信运营商的付费用户(光彩铃服务可能达到百亿)是互联网平台不能比拟的,版权未来溢价可期。

2、音乐产业区块链革命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分发模式,将直接威胁到传统的中心化播放器,有可能推动大量新的分发应用兴起。

1)明星的推动,回款速度快,跳过词曲版权代理方、唱片公司,直接到版权所有者手中,且过程透明。

2)用户体验好,AI的运用,平台算法已经不太重要,AI更了解你喜欢听什么歌,而不是靠平台积累你的数据。

3)产品的优胜劣汰,金曲会获得比原来高得多的收入,而 滥竽充数的,所谓的过去唱片公司叫B面的歌就迅速丧失价值 ,因为区块链逻辑下,歌曲都是一首一首的模式而非打包。

4)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音乐的应用会爆炸式的成长。大批团队做的音乐新应用,游戏式应用,remix式应用,cover式应用等,都没办法把这些应用商用化,因为拿不到版权。但区块链发展起来后就可以做到自动授权。

3、音乐大并购时代将至

反行业垄断法的式微,打破好莱坞式的艺人经纪合约分散模式,全面走向全约模式,将引发一系列上游公司的大并购。

好莱坞模式,经纪公司难以花大价钱捧明星,难以成批量地生产年轻的艺人和明星。因为 全约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果不是全约的模式,实际上是艺人在雇佣大家。

趋势下的机会

音乐行业这三个大变化,是中国资本进入的大好时机。无论是囤积版权以最重的方式进入,或者是你切进运营,走轻的路线。只要运营商进局,自然获利无穷。 发生大并购的时候,就是外部资本的好时机。

三、未来好莱坞的视频和电影行业

1、 内容制作模式的改变,Netflix内容定制采购模式转变为点播分账模式, 订阅模式下(定制、采购、自制)就是成本加20%~30%的利润,这对于好内容、头部内容是不利的,不利于内容行业发展,而点播分账模式贯彻内容越好,自然收益越多。所以在Netflix模式下量比质重要。 Netflix不靠内容来挣钱,而靠会员模式挣钱,当人口红利消失,优秀的内容慢慢就退出了订阅模式的合作。

2、最终还是内容为王, 新的技术→新的分发渠道→新的一轮红利,但最终还是回归内容上。每一次新的介质进入的时候,都先吃一轮科技红利,然后继续进入内容为王的时州掘代。有内容,平台容易,没有内容,平台难以为继,并且随着平台渠道的增多,内容溢价效益加强,当内容方自立平台,更是被垄断的存在。

例:院线现在面临的就是窗口册局核期的压力。过去是窗口期72天,影片先给院线,然后才去上其它平台。随着平台尤其内容亲爹的增多,院线已经面临巨大的压力,就是要求缩短窗口期。其中最激烈的要求缩短到17天。

(院线过去的模式是mall的模式,是地产模式。内容方纷纷来这里卖,院线抽成。但当内容方地位上升后,mall转成supermarket,得自己出去进货,保底发行)

趋势下的机会

中国人最擅长的线上票务,将凭借pay per view的契机,在好莱坞拥有一立足之地。点播平台要求的不是流量,要求的是ARPU值,就是每个用户花的钱,而不是时长,这是与会员制要求流量和时长相区别。

1、院线被逼保底发行,不能单纯依靠卖爆米花什么的,这个对线上票务平台的需求就大了很多。 (为什么美国发展不起来线上票务:美国的院线票房分账占总收入的比例,比中国院线少很多,所以他他重视的是他那爆米花跟可乐。讨厌别人准时到。你准时到了,跑到屋里看电影去了,你就没来得及买我这爆米花跟可乐。)

2、院线、点播双线并行的大平台,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是线上线下同时pay per view ——你pay了一张电影票去电影院看,和你pay了一个4.99元,在我这平台上直接看了一个电影,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只是说刚刚上映的电影可能贵一点。

(优酷虽然有点播平台,但已经实行了会员制,但淘票票这个平台可以利用起来,由卖票变成卖电影)

3、国际化视野,好莱坞不是美国的,也不需要中国化。

好莱坞的头部公司,我称之为“十三太保”(六大电影公司、三大唱片公司、两大演出公司Live Nation和AEG、两大经纪公司CAA和WME)。三家唱片公司是现在最大市值的:环球母公司是法国维旺迪,索尼母公司日本索尼,华纳母公司是一俄国人。 三大都不是美国的,只管去控制它就行 。 渗透他,再逐渐改变他。 一旦到了那个位置,你的视野就变成全球视野,你就不再拘泥于我是一个中国公司。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包容,而不是拒绝。

四、中国文娱国际化要从好莱坞出发

1、好莱坞的特殊性,硅谷也难以征服

1)股权模式的不同

好莱坞全是玩现金的买卖,没有人有股权。所有人的目标都是 让现金流变大 。今天谁在市场上赚钱多,就多分给谁。而硅谷恰恰相反。他们选择股权绑定模式,人人有股权。所以硅谷所有人的努力方向是把 公司市值做大, 这样股票才值钱。 硅谷希望所有人都看未来,好莱坞只看当下。

2)运营模式的不同

好莱坞是一帮老中医,是经验的、模糊的、概率的。每部电影多大卡司,谁和谁之间不对付,这都是揣在好莱坞大佬兜里的资源。硅谷是一帮年轻的西医,主要靠的是各种数据和科技。

文娱产业实际上可以解构为创作、宣传、分发三个板块。创作是人与人的关系,宣传是人与数据的关系,分发是数据与数据的关系。互联网企业掌握了数据,因此从分发开始,逐渐向上游竞争, 越往上游越与数据无关,与人有关,并且那些“人”越牛逼就越稀少,越来越不能被大数据与AI替代。

3)资本来源不同

硅谷喜欢用聪明钱,喜欢VC(风投资本),好莱坞喜欢用傻钱,喜欢Slate Financing(盲投资本)

2、趋势

1)越来越大的政策风险

美国在内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政治正确的压力。这不能拍那不能拍,各国其实是一样的,走到哪里都有这问题。

2)Streaming平台对传统电视网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体育方面,ESPN是迪士尼旗下最大资产,但ESPN近年掉得厉害。因为ESPN还是付费订阅模式,现在人们信息渠道多元,更倾向Pay per view(付费点播)体育比赛。 电视式微肯定是大趋势,电影票房往下走则会慢得多。 因为看电影的仪式还是很难替代。就相当于现场娱乐一样

3、中国目前进入好莱坞的方式—合拍片

中美合拍片基本没有成功的案例

1)定位差异: 更多原因是彼此定位的差异。一个定位全球,一个定位国内。

2)合作意向差异:六大通常不愿意在内容上合作,只愿意在资本上合作,就是你买我盲投基金。 合拍我们现在在尝试反向输出,就是我们有很好的IP,改改在美国拍了,就比把美国那东西跟我们合拍了要更好一点。

3)水平差异:我们的这个社会发展的所谓的审美跟情感阶段,比美国晚了很多年。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重视爱情,爱情电影电视剧还大卖。而这几年美国没有什么特别强调爱情的电影电视剧了

4、如何走进好莱坞

中国需要用更现代的意象与体系、更世界的话语来实现“文化输出”,试图输出传统文化的努力,效果往往不佳。

传统文化局限性: 中国的古典的文化,神话谱系等,跟欧美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想自己这些东西拿出去,首先得建立这个神话谱系。才能让人看懂。 例如欧美那些东西都是基于《圣经》的,大家都非常了解,《七宗罪》也好,什么也好,都是《圣经》加上莎士比亚式的“家庭关系”

制度局限性: 中国实际上没有建起整套六大的那种绿灯系统来生产影视的产品线,中国现在最大的电影公司也得老板拍脑门,所以基本上 中国最大电影公司在好莱坞相当于Mini major,没有那套复杂的系统。

措施:拿出新的东西,符合世界价值观

立足于我们接受全球的文化,然后创造出一种新的中国文化,《三体》就是一个崭新的中国文化,应该能做成HBO式的美剧。包括我们的《白夜追兇》。《白夜追兇》是好莱坞都没出现过的好IP,完全可以在好莱坞拍起来。

例:音乐方面,韩国现在做得不错,例如鸟叔、BTS(防弹少年团),但那是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几代韩国音乐人把美国这套已经学得通透极了,门儿清。

现在内容出海还有漫长道路,但资本和品牌出海,我觉得是没有问题。

总结:中国只能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内生市场,长城以内,在激烈竞争中大家最后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内生市场;另外一条路就是 你要想去全球,你就不要从北京出发去全球,你就去好莱坞,那里有全套武器装备和地图,就从那里出发去全球。

Ⅳ 高晓松最初是学无线电专业的,他是怎样走进娱乐圈的呢

只能说是因为梦想,是因为心中有一个这样的梦颂和想。当你想要完成一个目的的时候,你就会不顾一切去追寻它。尤其是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终身爱好之后,就会想要实现它。毕竟人野雀盯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为自己好好活呢?而高晓松的经历也是因为心里的梦想而改变的,他喜欢音乐,于是变成了歌唱人,于是就有了导演、制片人、编剧、主持人这样的多重身份。

他在这次落榜了,但是却在另外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进入了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实习编导。这一次是他逆袭的好时机,他在这段时间拍摄了大量的广告片,还为电视剧《心祭》编剧。可能是在这段时间内,他太优秀了,所以让人能够发现他的光芒。在1994年,他进入了大地唱片,正式进入演艺圈。于是在进入演艺圈之后,高晓松仍旧保持着那份初心,所以在娱乐圈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Ⅵ 曾经和韩寒法庭见的高晓松,为何后来却和韩寒成了朋友

韩寒和高晓松在老早以前就已经相识了,当初在2006年的时候,当时还没有微博的盛行,那个时空档候许多人都喜欢用博客,而韩寒当初就因为博客在互联网成为了“网红”,此后还与高晓松在博客上唇枪舌战了好几个回合,由于韩寒当时年轻气盛十分擅长网络骂战,再加上庞大的粉丝群体,导致高晓松很快败下阵来。一次,高晓松在助攻好友跟韩寒的争吵时,逮住“韩寒引用自己歌词”的把柄。

但那段时间恰逢高晓松的《大武生》上映,马上就要开发布会了,但是高晓松因为入狱没有办法到现场,于是高晓松打电话找自己平时以为的哥们儿去捧场,却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在监狱里的人去站台,只好找了韩寒,而韩寒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夜从山东赛车场赶回来上海,连鞋子都没换直接来帮他那些兄弟一起来主持站台了!

Ⅶ 如何看待《晓松奇谈》的《台湾》系列

在这两期节目里,高晓松老师所带来的是他自己对于整个台湾的一个直观印象,并且从各个方面大致介绍了台湾的一些历史以及现状问题。总体而言,高晓松老师很喜欢台湾,这是他自己说的。并且,对于台湾有非常良好的一些印象。这个其实题主在题里已经说了。

所以简短的而言,对于大多数尚未去过台湾或者是对于台湾不够了解的朋友,这两期节目是一个很不错的入口。但是这两期节目里也的确存在着一些错误与硬伤,我将会在答案后半段一一指出。如果想要了解一个真正的台湾,那还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走一遭。

首先,高晓松老师普及了很多台湾独有的,大陆人不了解的概念。这点对于对台湾不够了解的大陆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入口。比如高晓松老师提到的就有“外省人”、“原住民”、“客家人”、“眷村”与“名嘴文化”等。能够在几分钟能将这些概念用诙谐幽默而又简单易懂的话语讲清楚。体现了高晓松老师很深的文化功底。

高晓松老师所带来的关于台湾的这些印象,很可能就是一个第一次去台湾的大陆人对于台湾最直观的印象。比如人人都很有礼貌,比如其实我们两边也差不多,无非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政治体制不一样。还有很多很多。

我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包括我自己,以及所看过许多陆生朋友刚到台湾时所写下的文章都很显明的体现了这一点。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刚看过这期视频之后立刻去台湾,或者是刚从台湾回来之后看高晓松老师的视频,可能会很同意视频里的大部分观点。

但是我必须要说的是,高晓松老师有部分弱化或者隐瞒缺点,而放大优点的嫌疑。尤其是在提到和大陆的对比时,这种方法尤为明显。他用的和台湾的对比很像一种田忌赛马式的对比。我记得之前无论是周小平的关于台湾的文如或章,或碰态者是韩寒的关于台湾的文章里都有类似的这种观点。然而其实只不过是立场不一样罢了。

其次我要说的是高晓松老师提到的很多细节。这个将一点一点分开来说。

小确幸:

第一期里高晓松老师说自己尚未去台湾时,看台湾的电视节目,觉得人人都打了鸡血。因为他们在电视上永远都在吵架。后来到了台湾之后才发现有着巨大的反差,原来大多数人都很安静。人们追求的并不是一种打了鸡血为了政党撕破脸的生活,而是一种平静的小确幸的日子。这点是对的,也是一种台湾的社会风气。但是台湾人并没有特别享受在这种状态之中。事实上,有很多台湾人也在反思为什么到今天台湾的经济变得这么烂,为什么马英九讲的拼经济拼经济却带来的是越来越大的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我只能说,小确幸的确存在,但不是人人都享受它。

大学教育:

这点是题主最怀疑的。真的有8分上大学吗?这个是真的,我可以告诉题主,高晓松老师所举的例子几乎都是真实的。这里高晓松老师用了第一个对比,高晓松老师对比了台湾的大学。并且贯穿两期视频的好几个时节段。首先高晓松老师说台湾想上大学就一定能上,很多排名末尾的学校常常找不满学生。然后得出台湾的大学教育资源比大陆丰富。这种推论里结果是对的,然而推论的方式却错了。事实上大陆也有很多三本,大专常年招不满学生。我上大学那年,在补录的时候刻意的去看了一下补录大学的空缺比。看到三本笑橡源大专那里我简直惊呆了。缺口几乎已经可怕到每个专业只录了本来要录名额的一半不到。有兴趣的可以明年高考时自行点进招办官网,看看是不是我说的这样。

其次高晓松老师提到了台大和清华,并且狠狠地鄙视了自己的母校。其结论是台大清华学风很浓,继承了老北大清华的传统。然而我们今天大陆的大学却功利味道满满。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子吗?我不是在否定台大的教育,但是就我曾经在两岸的大学里各上过学来看(大陆C9+985,台湾私立名校,排名靠前)。单单讲学风这一点而言,没有什么学校能比得上大陆的学校了。因为大陆的学生面临的竞争力更大,我曾经在facebook上随手贴过我们学校冬天早上图书馆排队的场景,当时我Facebook里台湾的好友几乎吓住了。即便是台大的同学也是这样,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学习如此认真刻苦的学生。

台大是所好大学,然而让高晓松老师捧的位置太高了。北大清华也许没有达到高晓松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我必须要替北大清华的同学说句话,那就是这两所学校也绝对没有高晓松老师说的那么不堪,好像人人都在关心“去国企还是去私企”这种问题。

医疗:
高晓松老师还提到了台湾的医疗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一种人间天堂的感觉。这点上我本人没有发言权,但是台湾的健保体系做的的确是世界上排在世界前列的。我自己本身曾经在台湾看过病,因为当时提前缴纳了保险,所以在校医院里看病一分钱没花,而且还很萌的送了我一个杯子。(台湾人奇怪的萌点)= = 。

贫富差距:

这点上,台湾的确是一个基尼系数并不高的国家(0.33),对比中国大陆的0.47可以说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其实高晓松老师也并没有夸大。但是肯定还是会有。

然后是高晓松老师提到的一些台湾特色,像是机车文化这些。都是高晓松老师的个人主观感受,也基本上都是对的。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下面是整整一组重头戏,那就是衣食住行问题。

衣服上,高晓松老师说台湾人很少追求爱马仕,香奈儿这种名牌。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子的。我上学的学校里,女生coach算是蛮多的。香奈儿,Gucci之类的也有。爱马仕倒是真的没看到。然而追求生活质量本身不是什么错误。高晓松老师似乎是想说台湾人并不很俗气的追求一些已经烂俗的奢侈品牌,而是更多的追求一种自我的设计。这点上是存在的,台湾的很多独立设计的确很漂亮。然而逻辑却是错误的。因为一个人喜欢香奈儿爱马仕可能并不是因为他很俗气的想要把这个像暴发户一样的显给别人看。他也可以同时追求独立设计。每次有什么大牌发售的时候,台湾的一些专门店门口会整夜排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已。

食:这点我完全同意高晓松老师,就酱。也许香港美食爱好者可以跳起来反驳高老师。

住:高晓松老师用北京和台北的房价进行对比,然后得出了台湾的房价“真的已经算很便宜了。”这样的结论。其实并不是这样,可能因为高晓松老师接触的一些人都是像李宗盛,张大春这样文艺界的人士。本身其地位也并不低。然而年轻人拿着22K买不起房的场景也是广泛存在的。我今年又回台湾时住在一个朋友家,大概已经算是郊区了。高层小区,一套100平米左右是两千多万台币。约等于四百万人民币。

北京人买房买到通州,台北也有人买房买到桃园。

行:这点上高晓松老师说的基本没什么问题了。台湾的交通发达是可以身体力行感受到的,并且,大街上的车很多都是90年代的本身和当时台湾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有关系。

然后是另一个重头戏,传统文化。

台湾是真的有保存中华文化保存的那么好吗?这个话题简直太大了,估计学界的人也很难解释清楚。高晓松老师认为台湾的文化是很发达的,这点我同意。而且高晓松老师自己是文化界人士,发言肯定比我更专业。但是如果认为今天的台湾文化是传统的中国文化,那就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认识了。事实上台湾自身的历史以及其地理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拥有一种独特的台湾文化。如果简单说的话,应该是闽南文化,汉文化,日本文化与台湾本身原住民文化等的结合体。绝对不是单单“中华文化”四个字所能搞定的。具体不讲了。

下来是高晓松老师视频中的一些硬伤与和我所接触到的不符合的地方。我大概说一些,剩下的明天起来再补充。

住房问题,教育问题上边已经写过了。事实上台湾人也很追求名牌,我相信追求名牌的心在哪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经济发展的高低带来的差距而已。

高晓松老师说一波人到了台湾之后,因为后于闽南人,所以被当做了客人成了客家人。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关于客家人具体的解释自行网络。大概就是中原的汉人到了东南沿海一代这样子吧。

书店:
高晓松老师说进入大陆的书店,满目的成功学。进入了台湾的书店,每个地方都透露着文学的气息。其实诚品最显眼的位置摆的也是畅销书。大陆越来越多的书店开始把文学性看的更为重要。这点上有种田忌赛马的感觉。

历史书:
我不知道高晓松老师翻的是台湾的哪一套历史书,不过我自己本身是看过台湾高中的所有历史书的。而且还跟着老师一起做过课题研究。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在台湾的历史书中,均没有出现诸如“我国”带有主观意义的字眼。所以其实台湾目前所使用的历史书是尽量避免主观判断。

高晓松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是台湾的文化很发达。然而举例却让人大跌眼镜。比如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会说成语……这个根本没有丝毫的说服力。我在台北也见过很多水平很低的出租车司机,在大陆也见过凯恩斯货币理论侃侃而谈的司机(今天下午刚见的…………)。

还有什么因为电影改名,或者是某个地方因为电影而出名。这个推论就更扯了……因为拍了《悲情城市》,九份出名了。所以这就是文化发达呢?如果你说《悲情城市》文化意义很强的话。但是《那些年》也火了一把平溪,你说这算什么呢?

还有一些硬伤,我明天再补充。我先简单做一个结论,然后把答案发出来等你们来点赞。大概就是,高晓松老师的确是很喜欢台湾,和我一样。并且对台湾有着很深的感情,这点也和我一样。然而很多“推论”往往是先预设结果,然后再用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去推论出结果。这是一个节目不应该的。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尼尔波兹曼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那就是人类对于电视节目往往是缺乏反应力的。读书时,人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上下文的思考,去思考作者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得出结论。然而看电视时却不是这样。电视往往会切断人的思维模式,使人在看电视时进行一种不自主的非思考性活动。回到高晓松老师的节目里来,这点会更加明显。我之所以说一个没有去过台湾准备去的人,或者是一个刚刚从台湾回来的朋友也许会很同意高晓松老师的这个节目就是这样。

所以,这两期节目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教材。但是台湾并不完全是它所说的那样子。你待的越久就会越发现,台湾的迷人之处绝对不仅仅是高晓松老师说的这么简单。

Ⅷ 曾经的名声大噪的高晓松,为何变成如今人人喊打的洋垃圾

高晓松这个人吧,完全可以理解为自讨苦吃,身在娱乐圈,却谈及圈外之事儿,而且言论偏激,崇洋媚外,所以,变成人人讨厌的洋垃圾那是必然的。

而这个人最枣旦团大的优点就是敢于表达,但这本来是一个极好的优点,却被其用错了地方,如果思想良好,三观超正的话,我觉得这个人真的挺不错的,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这么一个自诩为书香门第的人,却说了一些让人跌掉眼镜的话,瞬间激起民愤,被讨伐。

还记得几年前他因为酒驾被处罚的事吗?那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家伙太过于高看自己了,坐在车里一股子狂傲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现在这一切都是他自讨苦吃,没有办法。

Ⅸ 同样是高晓松爱过的女人,把筠子、夕又米放一起看,差距就出来了

夕又米发了一篇名为《我不是高晓松娇妻,我是夕又米》的文章,开篇提到离婚是高晓松提出的。

一年前的四月,晓松回到家,坐下来,平静地对我说,他想结束这段婚姻。理由是,和我在一起生活他感到不快烂罩乐,他想要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三天之后,高晓松收拾好自己所有行李,从家中搬出扬长而去。

被养在金丝笼里7年的夕又米,“像从童话世界被忽然扔进倾盆大雨,浑身湿透”,

25岁的她,不得不独自带着6岁的女儿,思考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过活。

17岁和高晓松走到一起,19岁结婚,25岁被抛弃,7年光阴如同一场梦。

梦醒之后,夕又米该如何面对过早到来的余生,而高晓松离开后,是否有了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呢?

第一次接触高晓松时,高晓松是评委老师,夕又米只是参赛选手,身份悬殊。

那时,夕又米不叫夕又米,高晓松还没给她取名徐粲金,而是用本名徐珊珊,芳龄17,比高晓松小19岁,年龄差比她年龄都大。

1988年,夕又米出生在河南商丘,得老天垂爱,有一对疼爱她又开明的父母。

上学期间,夕又米学习不理想,父母对她也没有过多苛责,这让她养成了阳光开朗的性格。

不过夕又米的长相非常有辨识度,清爽干净,甜而不腻,疏离中又难掩热情。

2005年,《南都》举办第二届深圳小姐大赛,夕又米抛下学业,不远万里跑去参加,这让她和做大赛评委的高晓松,人生开始有了交集。

高晓松对夕又米一见钟情,见到她的第一面,这位情场浪子不吝辞色赞美:

“她的眼睛脸型长发,符合一切我对美女的标准。”

不仅口头上称赞,高晓松还亲自跑到后台,找夕又米拿到了她的联系方式,俩人很快展开恋情,而这一切又很高晓松:

喜欢时不择手段,无感后薄情寡欢。

高晓松公开的第一任女友,是歌手筠子,原名武雅筠。

此人已在2000年香消玉损,年仅27岁。

1997年,筠子和着名音乐制片人小柯合作,推出首张单曲《一起做吧》,连续两周位于音乐排行榜榜首。

筠子的一炮而红引起了高晓松的注意,那时高晓松已经凭借《同桌的你》火遍大江南北,两个为乐痴狂的人很快成了情侣。

两人见过家长后,筠子没有等来高晓松的求婚,等来的是摊牌: “我喜欢上别人了,咱们就好聚好散吧!”

筠子被抛弃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不堪重负的她2000年9月10日,在家中结束生命,临终前筠子给母亲打电话说:

“高晓松把我卖了!”

原来俩人分手后,高晓松帮筠子转签到了京文音像公司,拿了该公司15万,全部收入自己囊中,背上背包出国 旅游 了。

高晓松口中的“别人”,是他的首任妻子沈欢。

1999年,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偶遇沈欢,

一见钟情,次日他就托朋友介绍认识了沈欢,

第4天便求婚,沈欢没当场同意,高晓松就在自己胳膊上烫烟花相逼。

自虐式求婚成功后,不足5个月俩人领饥老闹了结婚证,

3年后高晓松又爱上了别人,转身和沈欢离婚。

据说导致高晓松和沈欢离婚的人是阿朵,不过阿朵公开否认过俩人的恋情。

虽然俩人的恋情扑朔迷离,高晓松可是公开说过:

“阿朵很有灵性,很有天赋,是他带过的首个会表演的歌手。”

而且2003年,阿朵推出的音乐专辑《盛开》,制作人也是高晓松。

在此专辑中,高晓松为阿朵写了两首歌《盛开》和《想念自己》,并亲自拍摄了《盛开》的MV。

这种爱时揣在手心儿里,爱后踩在脚心儿底的做派, 似乎也注定了夕又米和高晓松的恋情,很难长久维持下去。

刚遇上夕又米,高晓松爱得如同老房子着火,再加上他那种一贯初尝爱情不顾一切的架势,确实让夕又米感觉到自己被深爱。

深圳小姐大赛中,夕又米并没有取得什么名次,很早就被淘汰掉了。

这样一个无家世背景,也没有拿得出手履历的小女孩,和高晓松这样一个出身“高知”含袭家庭、自身还是顶级音乐制作人的差距,得以光年计算。

1969年出生在清华园里的高晓松,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母亲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 外公外婆都是一流高校创始人之一, 高晓松自己,也曾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

老狼风靡大江南北的《同桌的你》,作词作曲都是高晓松。

因为喜欢音乐,高晓松从清华大学退学,经人介绍进入亚洲电视艺术中心做实习编导,他自编自导的电影《我心飞翔》,获法国里昂电影节最高奖、美国雪城电影节评委会奖。

2004年,由高晓松执导的三星打印机广告,获得广告人中国实战案例奖银奖。

面对白纸一张的夕又米, 能多角度彻底碾压她的高晓松,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嫌弃,

为了让小女友配得上自己,高晓松开启了漫长的 “养成系” 女友培养之路。

觉得夕又米的原名徐珊珊土气,高晓松给她重新取名徐粲金。

感觉夕又米的学历太单薄,高晓松自掏腰包送夕又米去美国镀金。

感觉到夕又米的眼界促狭,高晓松带着夕又米看书、追剧、听音乐,把他喜欢的东西,都推荐给夕又米。

高晓松不遗余力全方位提升夕又米,他曾公开说过:

“徐粲金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 社会 ,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

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夕又米曾经也很开心能有这样一位亦师亦夫的伴侣,所以她才敢敞开心胸,对高晓松保持绝对的信任。

2007年,19岁的夕又米嫁给高晓松,20岁生下女儿,在自己还是个孩子时,就愿意与高晓松生儿育女白头偕老,哪怕高晓松违法犯罪,夕又米也对他不离不弃。

2011年5月9日,高晓松参加完他执导的电影《大武生》发布会后,饮酒的情况下仍然驾车,在北京东直门外大街与前车追尾,造成四车连环相撞,4人轻伤,高晓松也因此被判6个月拘役。

高晓松因为这件事口碑一落千丈,《大武生》上海的发布会,高晓松给好几个关系不错的大腕儿打电话,结果当天只有韩寒一人捧场。

尽管人情冷暖今非昔比,夕又米仍然坚定地选择陪伴高晓松左右,

那年中秋节,夕又米特地带着女儿去探监,让高晓松感受家庭温暖,也算是另一种团圆。

张信哲的《过火》里有句歌词, “你始终有千万种理由,我一直都跟随你的感受”,

这句话很适合用来形容夕又米和高晓松的婚姻,可惜委屈不能求全。

2013年4月,高晓松回到家中,为了更多的 “自由和创作空间” ,他以将全部近千万的财产留给向夕又米为条件,提出了离婚。

7年婚姻走到尽头,高晓松在三天之后果断搬走。

整整一个月,夕又米无法接受自己离婚的事实,她把自己锁在家中,独自对抗失眠、反胃,瘦得皮包骨头。

最终女儿的陪伴让她走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夕又米重新振作起来。

诚然,高晓松没能给予夕又米长久的婚姻和陪伴,但他也把夕又米带到了不同的圈层,帮助她从不一样的视角认识这个世界,这为夕又米离婚后打开事业格局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帮助。

一直对服装设计感兴趣的她,联系到业界知名人士郭艺琼,夕又米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现状和想法,不仅得到了郭艺琼的认可,俩人还迅速合作创立了潮牌。

成立工作室之初,夕又米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师,亲自去和布商谈判挑选布料,亲自去找工厂考察加工制作,在她不遗余力的推动下,这个潮牌早就让夕又米的人生起死回生。

如今,这个品牌让夕又米年入过千万,身价早已过亿,还和 娱乐 圈的郭碧婷、曾轶可成了好闺蜜。

事业的成功也让夕又米对高晓松心存感恩,俩人离婚后也能像朋友一样相处,媒体时不时会拍到俩人一起陪伴女儿玩耍的身影,算是少有的离婚后没有撕破脸的夫妻。

事业取得成功后,夕又米也迎来了幸福的爱情。

今年初,夕又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承认自己已经再婚,

而且透露现任老公很细心,她只是称赞一句朋友的裤架挺好,老公就悄悄帮她下单买了一个,

婆婆也待她很暖,亲力亲为给夕又米煮面条、洗水果。

近期,夕又米还发布视频宣布了自己再怀孕的好消息,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新家给她带来的幸福和温馨。

总的来说,与高晓松离婚后,夕又米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事业,现在也拥有了自己的爱人和第二个孩子,算是人生赢家了。

反观高晓松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在过了火的自由和创作空间下,一步步让自己滑入深渊。

2014年,高晓松主持的《晓松奇谈》开播,高晓松也搭上了自由加速度的“作死”的快车,为了博眼球无恶不作。

高晓松在节目中诋毁中国四大发明,把造纸术让渡给了埃及,指南针让渡给了阿拉伯,印刷术给了韩国,把麻将、针灸、炒菜和按摩定位为中国真正的四大发明。

更变态的是他吹捧日本,还去参拜某神社,对日本侵华时犯下的滔天罪行视若无睹。

中国 历史 研究院在微博上直接点名高晓松,谴责他在互联网上发表的一系列言论,毫不客气地指出他包藏祸心。

这个祸心,终于在2020年6月人民日报的一次读书分享会上爆发了。

“高晓松,垃圾东西!”

“高晓松滚!”

“高晓松,读书前先学做人!”

……

于是,原本计划直播1小时的分享会,在几分钟之后了了收场。

高晓松也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曾经做过的事,说过的话,都会被人翻出来。

2021年8月,《晓松奇谈》在视频平台全部下架,所着书籍停止售卖,名下书馆暂时闭馆,个人微博改名,本人也从原来任职的地方离职。

高晓松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而这一切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

没有无所限制的自由,当一个人以自由为名,丢掉做人的良知、底线和基本的善恶是非时,那他离毁灭就不远了。

相反,若是人生愿意担起那些不自由的责任,反而会走得海阔天空。

高晓松也许怎么也想不到,如今自己与那个被他养成的妻子,会翻转了一个个。

当初是女儿唤醒了夕又米的母性,也是她愿意为自己和女儿人生负责的身不由己,成就了一个单身妈妈的崛起。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越追求自由越没有自由,越舍己担责越人生开阔。

——END——

【文|晓鹤】
【编辑|八姑姑】

Ⅹ 高晓松:为什么我们看不起韩国,而不说日本

因为韩国人 认为 什么都是他们的 ,抢我们文化,脸皮又厚

阅读全文

与高晓松为什么喜欢韩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