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技术开发体系初步形成,高新技术装备与研发能力显着提升,技术
创新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加快产业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技术转型升级,
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技术新跨越。自主创新是推进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高新技术企
业的生命线。
一、创新给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自主创新包括三方面,一是不断进行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
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积极探索集成创新,加强集成创新,
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
三是努力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自主创新,拿来主义也是
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离不开合作创新,合
作创新的意义在于它适合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国家
80%的技术还要靠引进,自主创新的不到5%,现在我们还必须以合
作创新为主。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我们要大力提倡技术引进、技
术消化、技术吸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非什么都要从零开始。
现阶段还必须是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并存,他们之间其实不矛盾,
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创新的形式上讲,合作创新的形
式有:产学研结合、企企合作、商企合作等等。我们现在用产学研
结合的形式比较多,产学研结合互补性明显,高校、科研单位是人
才积聚的地方,他们中间孕育了非常强的创造力,企业有实现技术
的转换能力,优势互补。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只是技术上的
创新,不仅开发一个产品要创新,技术的全过程都应该包含创新的
内容。通俗地说,创新无处不在。各国都很重视自主创新,但是很
多技术并不能靠一个国家完成,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是不是一种矛
盾?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锁国。全世界有23个创
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基本标志是:70%的新财富是靠技术创新实
现的。自主创新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你自己干,说到底,就是要
有一种自主意识。
二、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生机
我们建场五十年来,从开始没有象样的产品,到靠单一产品,
发展好多年,再到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米、面、油、乳、肉、
蛋、菜、酱等8大系列数百个品种。靠创新,新的产品还在不断诞
生,我们正在追赶世界前进的脚步,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产品的差
距,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的大飞跃。企业的进步,离不开体
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管理的创新。创新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
天覆地。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很自豪。
三、创新是企业克服危机的出路
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金融危机,深刻影响
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危机前后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
靠科技积极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
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活跃带来经济繁荣;而技术创新低迷,则往往成为
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伴随经济波动,一些昔日主导性产业逐步衰
退,而另一些新兴产业在创新的推动下茁壮成长,成为支撑经济复
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
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其中美、日、韩三国在危机中的各自
发展就是有力证明。美国在大萧条后依靠技术创新迅速进入以重化
工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高峰期;日、美两国在石油危机后依靠技术创
新使得节能型、低耗能产业迅速崛起;纳穗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依靠
技术创新快速步入知识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期。因此,要走出危
机,创新的路就在脚下。目前,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和措施主
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转型升级。
我们正处在技术发展,产品转型的关键阶段。产品结构调整迫
在眉睫,调整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能提高竞争能力,
调整能保持良性发展。无论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还是自
身发展的要求来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转型,
全面提高经济运营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
迫。国际金融危机,倒逼我们结构迅正调整,新技术亩茄悔的科技革命,
推动我们结构调整,国内外环境变化,有利于我们结构调整,
我们化危机为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产品转型升级,聚优
做强主营产品。作为农业企业,我们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
求为导向,立足已有基础和自身优势,以产品转型升级为目
标,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做优做强主导产
品。我们把做好农业科技园区工作、生产无公害产品作为发展
抓手,优化农产品结构,把提高速度、扩大功能、智能兼容,
作为调整方向,把数字化、一体化、自动化、信息化作为转型
升级的目标要求。
(二)探索多元销售,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以往,在销售模式上,我们主要依靠经销商体系,比较缺乏直
接面对客户的销售形式。市场嗅觉相对迟疑,营销手段单一。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我们提出,打品牌,就是要把产品做稳
定,做可靠,做精细。提高品牌效应,增加附加值。我们相
信,只要我们坚持多元销售模式,走互利共赢的销售发展之
路,我们与分布全国各地的销售商将会共同发展,共同壮大。
(三)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能力。
品牌建设,现代企业都很重视,但怎样树品牌,每个企业的理
解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我们的理解是做品牌就要象做人一
样,要讲究外在的美,更要注重内在素质和心灵美。品牌是企
业文化、企业价值、企业战略和企业经营理念在长期坚持质
量、赢得消费者忠诚度和市场精准定位的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无形资产和有形的货币资金,最终通过有效的市场规范升成企
业资本而形成的,它不仅是标志和称号,更重要的是商品的商
标,综合价值,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终极体现。金融危机激励我
们对关于品牌建设的问题深入思考,品牌建设的主体是品牌文
化的完善,我们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汲取力量,克服危
机。
第一把质量做好。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在今天是任何人
都能懂得的道理了,“三鹿”因为质量而消亡。但反过来说,
好的质量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危机当头,质量工作就显得
更加重要。我们的重点是抓源头控制,抓产品质量控制,抓生
产全过程控制,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技术质量部门,围绕突出
问题,重点攻关,限期改进。
第二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自己的使
命,我们确定的目标是持续创造新价值。我们要为客户发现价
值、提升价值,还要实现价值。我们把品牌的服务渗透到业务
的每个环节当中去,精心设计、精工制造、精细管理,持续改
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以我们的品牌建设是跟企业业务紧
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积极营造与经销商的事业伙伴关系,争
取与客户一起成长,通过协商、沟通、服务,实现共赢。我们
提升品牌,创造价值,与经销商一起培育市场,提高知名度,
提炼差异性,提供特色服务。象做人一样,讲究诚信与忠诚,
共同遵守市场规则和主流社会提倡的信誉。品牌让我们在危机
中找到力量,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
目前,我们的人才结构是侧重在农业生产上,我们拥有一批高
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但是,技术、管理、营销的人员比重则离
创造高附加值的要求还有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
赢利能力,限制了我们产品附加值的增长。要想不断进步,保
持增长,提高赢利能力,我们必须在人员的结构上进行调整,
逐步把人员结构的比重调过来,较大幅度地扩大技术、管理、
营销人员的比重。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低成本引进高技
术、高技能人才的机会。我们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得
好”的原则,引进人才。今年重点在充实研发人员、营销人员
上打开局面。现在我们已在营销、研发等方面引进了一批成熟
人才,采用梯度方式,调整人才结构。同时,我们加强了绩效
考核,提高效率,淘汰落后,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优化人才结构
的机会。
(五)加强互利互补,共谋垦区发展。
我们可以开展技术合作,在资金投入,人才投入上更加集约。
发挥行业作用,开展产品合作,联合开发,统筹开发重点,满
足客户差异性需求。我们的工夫要用在沟通、合作、互利上,
合作可以解决很多一个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减少重复投入,
节约开发时间,避免走弯路。我们有信心担当起振兴民族品牌
的责任,做行业排头兵。只要我们积极进取,创新合作,互利
互赢,向先进学习,持续改进,我们北大荒的明天一定会更
好。
2. 韩国经济是如何腾飞的
韩国经济起飞始于60年代初期,尔后3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据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自1965年至1990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为7.1%,列世界各国之首。按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莫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国家主要指标”剖析,韩国1990年人均GNP5400美元,第三产业在GNP所占比重为46%,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受过基础教育人口比例、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城市人口比重、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均已达标,可见90年代的韩国已进入国民经济现代化阶段。对外开放进而实现市场经济国际化被认为是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国际舆论称之为“韩国奇迹在战争的废墟上出现”。
一、对外贸易推行由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多边化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片废墟上诞生的韩国,复经历了朝鲜战争的洗礼,一直到60年初,其GN22P才达到24亿美元。为摆脱战后的经济困境,提高本国的生产力水平,最初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对于本国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和生产资料的进口征收低关税,对于准备由本国产品替代的消费品进口征收高关税,对于替代进口的国内产业给予财政、金融优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经济和发展生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进口替代不仅限制了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同时也限制了本国产品的出口,造成既缺乏资源和资本,又缺乏技术和设备的局面,加深了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导致国际收支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使国内的工业化进展非常缓慢。
50年代与60年代之交,世界上发生了以电子科学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强劲的势头,促使国际市场容量日益扩大,刺激了各国之间贸易的持续增长。加上美、日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对韩国在资金、技术、物质等方面给予援助,为韩国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提供了较宽活的发展空间。据此,从1964年开始,韩国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把经济活动的重心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采取外贸多边化和自由化的政策,参与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竞争,以外贸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随后,韩国出口额开始逐年扩大,年均增长达40%以上,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及就业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到1990年韩国的GDP业已高达2364亿美元,30年来增长99倍。
二、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依据,促进国内外经济一体化
60年代初,韩国在转向出口导向型战略时,资金缺口很大,投资需要增长很快,据此,韩国政府果断地作出加快引进外资步伐的决定。韩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着眼点,一是有利于发展出口和国际收支改善的原则;二是有利于关键性工业公益事业发展的原则;三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事业作出贡献的原则。30年来,韩国以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依据,制定了引进外资的鼓励和限制政策,一直把技术引进作为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60年代的工业化进程,大胆利用外国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了产业技术的发展,形成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80年代以后,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引进技术的比重,机械制造业占27.8%,电子工业占20.9%,石油化工占16.4%。
韩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相对剩余资本集中提供了参与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为了扩大出口市场,稳定国际资源进口,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强化本国产业的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劳动力成本,80年代以来,韩国推行了对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的策略。韩国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鼓励本国企业向外扩张,在信贷、税收和保险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韩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40%以上是靠政府支持筹措资金发展起来的,1988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8亿美元。目前,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资源开发型产品投资,服务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本国限制性的产业,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再次是对发达国家投资,借以达到引进高科技和现代管理手段的目的。既实现了国内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又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
三、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迈向资本市场国际化
60年代后,韩国为摆脱国外的资金援助,求得经济独立,有计划地建立了各种金融机构,发展各类金融市场,逐步完善了金融体系。80年代初,韩国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筹建,到90年代初,除国家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在国内建有15个分行,在海外设有8个分支机构外,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其中包括全国性市中银行(又称存款银行)5家,拥有资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75%,其分支机构达1857个;地方银行12家,拥有资产约占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6%;外资银行69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美国的10大银行就有8家在韩国开设了分行,其次为日本和西欧国家。
韩国的金融市场分为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即以银行为中心的短期货币市场,非组织的金融市场即以非银行机构为中心的长期资本市场。韩国政府认为金融业的开放首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因此于80年代开始实施资本市场国际化计划。第一阶段(1981至1984年)有限度地允许外国投资者通过韩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开放型国际信托基金和由外国证券公司管理的封闭型基金间接参与投资。第二阶段(1985年至1987年)加速韩国投资者间接投资外国证券的活动。第三阶段(1988年以后)扩大海外基金的规模,以便利外国投资者间接投资韩国证券市场,准许韩国机构和企业投资外国股票,逐步迈向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业的发展已成为韩国政府管理经济、加速资本积累和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纵观韩国经济发展的演绎过程,可资研究和借鉴的基本经验:一是从韩国经济体制运行情况来看,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政府调控为主,众多国外经济学家认为当前韩国仍属“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它通常实施集中的宏观经济决策,并通过指示性计划和控制经济参数,借助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规定产业和企业发展方向,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以推动主要经济决策的实施。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均极端匮乏以至无法依靠民族资本的积累来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情况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二是从韩国政府宏观决策的选择来看,特别注重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抓位有利时机,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和策略。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够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推行不同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较早的使国民经济通过计划手段,从粗放型发展及时转变为集约化发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关键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三是从韩国经济发展格局来看,实行以贸易为导向,以工业为基础,以金融为后盾的三元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市场经济国际化,形成国民经济投入和产业的良性循环,为韩国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高能化的结构。对外开放不仅有助于促进各项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交流,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而且有助于适应国际竞争机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金融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恰恰是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薄弱环节,中国政府要加大开放力度,重点似应在金融开放上大做文章。诚然,目前韩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协调,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配套等还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3.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哪一年提出实施"创造经济"战略
2013年。
21世纪前十年堪称是韩国的10年,经济发展迅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星、LG等已跃升全球企业巨头姿贺。然而,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韩国经济发展势头逐渐放缓,面临经济持续低迷、就业增长缓慢、内需市场不振、缺乏风险创新能力弊裤、企业活力不足等几大挑战。为租册简了应对种种危机,2013年初,韩国总统朴槿惠提出了实施“创造经济(CreativeEconomy)”的创新战略发展思路,要将科技、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到全部产业上,促进产业和产业、产业和文化之间的结合,推动新产业发展,创造新的就业。而为了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经济”发展,韩国政府推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重塑韩国经济增长模式,引领经济走出困境。
4. 如何创新发展
主要抓住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x0d\x0a一、更新观念,大胆改革 目前,我们部分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位移, 缺乏个人理想和抱负,因此更新职工思想观念就显得尤为重 要,正确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今天工作不 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责任意识,增强员工的荣辱意识、 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是我们思想意识创新工作的首要任 务,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的心里疏导和心态调整工作,努力 使员工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做到与单位“同呼吸,共命 要使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创新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就显得必不可少,当然在改 革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就要求我 们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更新观念,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 才能迎接各种挑战。首先要敢想,冲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束 缚,在工作中要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观察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遇到问题充分思考,多方求教,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全方位、全系统的对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做出科 学合理的判断,抓住主要矛盾后,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次要敢干,光有设想不付诸行动,再好的设想也只是一句 空话。我们要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摸索、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 寻求启发,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决不能瞻前顾后, 要科学分析、认真调查研究、果断取舍。 \x0d\x0a二、注重调研,科学决策 作为基层管理的领导班子,他们即是政策的执行者, 也是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的决策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创 新意识,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和工作姿态,必须具有创新能 力,才能确保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与时俱进。如何创造性的 开展工作,我们领导班子的做法是,一定要“吃透上情,摸 清下情”,只有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才能明确上级的工 作要求,这也是我们创让歼新性开展工作的前提。在我们的实际 工作中,工作质量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 升的。我们的工作也会出现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 善于发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善于调查研究,积极寻求解 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措施,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 群众意见、发挥群众聪明才智,才能确保各项决策的客观性、 准确性,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的盲目性。前段时间单位有一 个宣传四价流脑疫苗接种的活动,我们接到项目后,利用几 天的时间对全县各个乡村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通过现场勘 查与多处的走访,逐步改善工作方法,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报 告,为上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x0d\x0a三、加强学习,积累知识 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 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才能逐步提 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为创新工作打 好坚实基础。根据我们疾控中心工作特点,我们的要求是, 在闲暇之余,积极引导员工学习有关文化和业务知识,扎实 练好内功,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我们组织自身内部 人才资源,邀请有经验的老职工,认真做好年轻员工的传帮 带工作,只有充实的知识储备和后备力量,才能为单位的工 作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x0d\x0a四、勤于思考,不断总结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不仅重 视观念上更新,在行动中也注重调研,加强学习,特别是更 加注意在事后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不断进步。\x0d\x0a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对于基层领导班子来说尤其重要,它是 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我们的做法是,从实效性入手, 针对基层创新工作的特点,紧紧围绕疾控工作建设这一中 心,注重实效,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少做 表面文章,根据现有班组的特点,颤滑渣我们通过有情操作和物质 化相结合,真正发挥明理知情的疏导功能、稳定人心的凝聚 功能以及团结鼓励的茄悄激励功能。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 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和加强管理,领导班子经常深入基层,把单位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理性思考,不断总结,走出陈规定式的思维误区,打开视野,创新观念,以思维创新推动 工作创新,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 创业潮变倒闭潮,韩国年轻人有多难
疫情以来,韩国实施了更严格的防疫措施,这让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深受打击,多地小型企业出现破产潮。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个枝袜和体经营的小型企业减少了14万家。
这次的“破产潮”,似乎在将前几年兴起的韩国“创业潮”成果给抹平了。
朴槿惠时期,沉寂多年的韩国经济,再次掀起久违的“创业潮”,无数韩国年轻人投入创业大潮,这个现象吸引国内外学者纷纷研究夸赞,韩国经济似乎再现80年代的活力。
但是没过多久随着政局动荡和疫情到来,“创业潮”变成“破产潮”,韩国无数初创企业和与他们命运相连的年轻人们再次陷入挣扎。
一、创业难
朴槿惠总统在2013年上任之初,就在在 科技 行业推行创业鼓励政策, 力图打造 “创意经济”。
此后,韩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以促进对新兴初创企业的投资,这些措施包括为天使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为创业的人提供金融保险。
这使得韩国一度掀起“创业潮”,在首尔不少互联网公司开始创立。仅在2014年,在这个拥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就出现了约84万家公司。初创企业中,七成餐饮企业。
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这个企业数量已经十分之多,让韩国媒体大肆宣传韩国要重回“巅峰年代”。
很多专家学者蜂拥而上剖析韩国的“创业潮”,一些商业专家指出,韩国人特有的毅力和纪律是创业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总之就是各种夸赞。
当年,全球创业指数公布,韩国以54%的创业环境位居东亚地区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和日本,分别为53%和52%。
但是到了这两年,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尽管韩国正在加紧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和创业型经济体,但越来越多年轻人放弃创业。2018年韩国个体工商户关门超100万!
受经济不景气等影响,经营不到三年就停业的个体工商户已超80万。
于是,专门为停业者开设的停业咨询服务公司在韩国应运而生。据统计,2018年韩国个体工商户的停业申请总数已突破100万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万亿韩元。
这些活过来的企业也没好到哪里去,坚持了一年就碰猛盯上了今年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增长停滞,以及最低工资上调、租金上涨等影响。
2020年7月,根据韩国统计厅和相关业界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个体工商户减少了13.8万家。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
有人将韩国“创业潮”冷却归咎于疫情,但仔细看,韩国创业潮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快“凉凉”了。
二、难以分肉
韩国人并不爱创业。
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曾发表了一份关于中日韩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意向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希望毕业后想进行创业的学生,韩国仅为6.1%,远低于中国的40.8%。
韩国极少年轻人想创业,这个结果并不惊讶,因为他们自己也知道在韩国创业生存率很低。 平均而言,只有60%的新企业能撑过创业后的第一年,只有不到30%的企业能撑过创业后第五年。
很多个体户创业都集中在低技术含量的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问题。 首尔每0.62英里就有8家炸鸡店。
在更极端的情况下,同一特许经营品牌的商店相互竞争。 在某些商业区,同一零售品牌的三家化妆品店。 在这一趋势中,最大的受害者当然是企业主。增加一个竞争对手通常每月损失300万韩元。
普通人创业基本都集中在一些比较低端的产业,而高端的产业基本由财阀把持。
韩国的经济依然还是由大财团或财阀掌控。基本上韩国人能想得到的创业方向,都已经被财阀占据。
前五大财阀的销售收入占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这些财阀的经营范围,横跨手机、 汽车 、医院、保险,甚至还有美术馆、游乐园和化妆品。财阀企业和它们的子公司像八爪鱼一样,伸向韩国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
这样的局面意味着,好洞 倘若韩国年轻人想创业,那么他们所创立的公司顶多只能为财阀集团所服务,例如按照财阀企业的订单生产他们的所需。 初创的小企业甚至可能丧失议价能力,任由大企业宰割。
面对财阀控制经济的现实,许多分析人士指出,主导韩国经济的大型家族企业,如三星、LG等,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韩国政府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包括财阀在内的大型企业约占韩国总收入的一半,但仅提供了韩国20%的就业机会。
对许多韩国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在一个大集团里找到一份终身工作。随着经济放缓,韩国大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工作。
三、出路难
今年疫情之下,韩国失业率飙升。
根据韩国统计局在周五 (16 日) 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对韩国就业市场带来冲击,9 月份韩国失业率升至 3.6%,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增幅。受8月中旬疫情出现反弹的影响,9月就业人数同比减少39.2万人,为2701.2万人。
疫情之下,很多失业者年轻人和破产个体户选择去考公务员。
在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青少年和年轻人最受追捧的职业是公职人员。 《洛杉矶时报》报道,每年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的韩国年轻人,蜂拥报考政府工作岗位。
2019年,韩国107万个政府职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录取率为2.4%。相比之下,哈佛2018年的录取率为4.59%。
很多年轻人为了进入公职队伍,选择不工作而全职在家复习,现代研究所(Hyundai Research Institute)估计,这么多年轻人为了获得政府工作而花了数年时间学习,而不是加入私人劳动力队伍,因此失去工作潜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50亿美元。
但是,政府的岗位是有限的,财阀也提供不了多少岗位,鼓励创业依然被韩国视为是解决就业问题和国家创新问题的重要方式。
韩国政府把重点放在估计创业公司。韩国出台《中小企业专用股票市场》方案,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
但是,韩国创业潮缺得似乎并不仅仅是外在的金钱和政策,更是缺少内核,那就是企业家精神。 韩国经济严重依赖需求驱动的企业家精神,韩国超过80%的中小企业主表示,他们开办企业是为了找工作或养活自己。
正如上文提到,大多数新兴企业都不是创新型初创企业,许多新企业集中在低生产率部门,如零售业和食品饮料业。创业潮那几年,餐馆、酒吧和其他饮料店的数量增加了12%。31.3%的韩国人表示,就业形势严峻,如果创业将会选择餐饮业。
韩国创新驱动型创业的权重仍低于其他经合组织国家。
韩国面临的挑战在于创造一个环境,让人们不必为了找工作而成为“企业家”。培养企业家精神指导下的创业潮,而非迫于生计的创业潮,是就必须要鼓励建立一个强大的 科技 创业生态系统,这无疑是韩国迈向下一个经济发展层次的重要途径之一。
去年,文在寅在跟经济科学特别助理李正东共进午餐时,就公开鼓励韩国的高 科技 人才不应该只是在大学里写论文,而应该走向市场创业。
但是到了今年疫情到来,韩国政府对初创企业的关心也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年初,乐天集团创始人辛格浩去世, 韩媒评论:韩国“创业第一代企业家”时代正式落下帷幕
但是,新的创业一代,似乎并没有能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形成“燎原之势”。
6. 如何实现创新
问题一:个人如何实现创新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开拓创新
一、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1、强化创造意识: (1)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 (2)要敢于标新立异:第一要有创新精神,第二要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 (3)要善于大胆设想 :第一要敢想,第二要会想。 2、确立科学思维: (1)相似联想(2)发散思维(3)逆向思维(4)侧向思维(5)动态思维
二、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1、坚定信心,不断进取 2、坚定意志,顽强奋斗 3、当创新活动误入歧途,需前斗要调整方向时,它能够强迫自己“转向”或“紧急刹车”
问题二: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技术开发体系初步形成,高新技术装备与研发能力显着提升,技术 创新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加快产业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加快技术转型升级, 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技术新跨越。自主创新是推进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是高新技术企 业的生命线。 一、创新给企业发展提供动力 自主创新包括三方面,一是不断进行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 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积极探索集成创新,加强集成创新, 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 三是努力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自主创新,拿来主义也是 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离不开合作创新,合 作创新的意义在于它适合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国家 80%的技术还要靠引进,自主创新的不到5%,现在我们还必须以合 作创新为主。合作晌悔枝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我们要大力提倡技术引进、技 术消化、技术吸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非什么都要从零开始。 现阶段还必须是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并存,他们之间其实不矛盾, 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创新的形式上讲,合作创新的形 式有:产学研结合、企企合作、商企合作等等。我们现在用产学研 结合的形式比较多,产学研结合互补性明显,高校、科研单位是人 才积聚的地方,他们中间孕育了非常强的创造力,企业有实现技术 的转换能力,优势互补。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不只是技术上的 创新,不仅开发一个产品要创新,技术的全过程都应该包含创新的 内容。通俗地说,创新无处不在。各国都很重视自主创新,但是很 多技术并不能靠一个国家完成,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是不是一种矛 盾?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锁国。全世界有23个创 新型国家,这些国家宴敏的基本标志是:70%的新财富是靠技术创新实 现的。自主创新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你自己干,说到底,就是要 有一种自主意识。 二、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生机 我们建场五十年来,从开始没有象样的产品,到靠单一产品, 发展好多年,再到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米、面、油、乳、肉、 蛋、菜、酱等8大系列数百个品种。靠创新,新的产品还在不断诞 生,我们正在追赶世界前进的脚步,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产品的差 距,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的大飞跃。企业的进步,离不开体 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管理的创新。创新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 天覆地。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很自豪。 三、创新是企业克服危机的出路 一百多年来,世界先后发生过多次经济、金融危机,深刻影响 了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危机前后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迎难而上、依 靠科技积极创新的国家和企业,都能很快摆脱危机并实现新一轮的 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的活跃带来经济繁荣;而技术创新低迷,则往往成为 经济危机的重要诱因。伴随经济波动,一些昔日主导性产业逐步衰 退,而另一些新兴产业在创新的推动下茁壮成长,成为支撑经济复 苏和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自1788年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发生 起,这样的规律就反复显现。其中美、日、韩三国在危机中的各自 发展就是有力证明。美国在大萧条后依靠技术创新迅速进入以重化 工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高峰期;日、美两国在石油危机后依靠技术创 新使得节能型、低耗能产业迅速崛起;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依靠 技术创新快......>>
问题三: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促进创新发展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不竭的动力,也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社会不断地发展,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新任务,新的要求,要想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特别是面对落后的基层,作为基层一把手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发展,是我们创新的前提。如果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自我封闭,我们的领导工作就难以做到根据变化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工作创新、领导方法与艺术创新。我们今天之所以特别强调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基层的实际情况发生了迅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在基层的党员干部执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是农村如何尽早地跟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目标而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要正确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在实践中科学发展,不断地开拓创新。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要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基层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和提高起来的。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际,勇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科学发展,在实践中自我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我们领导干部必须积极地投身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领导群众实现改革任务,才能领导群众在科学发展 *** 同奔向富裕。
深入实践,勇于实践,是基层干部掌握第一手情况的法宝,也是基层领导决策必须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领导干部要敢闯、敢试,敢于承担风险,做到敢闯而不乱闯,敢试而不乱试,对风险要勇于承担,不推卸责任,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科学地发展。
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来源于后期的培养和锻炼。实践证明,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其领导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前提,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大多数存在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老化,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地开阔自己的眼界,善于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头绪,从复杂变化的形式中找到关键,并迅速采取主动,搞好本职工作,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学习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的基本功,实践是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的大课堂。基层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不断的实践,积极从群众中吸取营养,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
问题四:如何实现企业创新发展 首先,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意识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不可偏废。创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其次,企业具备鼓励创新的开放系统,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营造集思广益的氛围,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鼓励并善于采纳下属意见,员工普遍习惯于采纳同事的意见。许多跨国公司都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
第三,公司在资源配置上要倾斜。创造本身需要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需要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支持。
第四,建立起恰当的激励机制,给员工一定的培训,并且有衡量绩效的制度。
问题五:如何开展创新 主要抓住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大胆改革 目前,我们部分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位移, 缺乏个人理想和抱负,因此更新职工思想观念就显得尤为重 要,正确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今天工作不 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责任意识,增强员工的荣辱意识、 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是我们思想意识创新工作的首要任 务,有针对性的做好员工的心里疏导和心态调整工作,努力 使员工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做到与单位“同呼吸,共命 要使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创新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就显得必不可少,当然在改 革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就要求我 们的领导班子,必须要更新观念,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 才能迎接各种挑战。首先要敢想,冲破常规和主观偏见的束 缚,在工作中要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观察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遇到问题充分思考,多方求教,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全方位、全系统的对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做出科 学合理的判断,抓住主要矛盾后,寻求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其次要敢干,光有设想不付诸行动,再好的设想也只是一句 空话。我们要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摸索、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 寻求启发,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决不能瞻前顾后, 要科学分析、认真调查研究、果断取舍。
二、注重调研,科学决策 作为基层管理的领导班子,他们即是政策的执行者, 也是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的决策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创 新意识,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和工作姿态,必须具有创新能 力,才能确保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与时俱进。如何创造性的 开展工作,我们领导班子的做法是,一定要“吃透上情,摸 清下情”,只有深刻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才能明确上级的工 作要求,这也是我们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前提。在我们的实际 工作中,工作质量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 升的。我们的工作也会出现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 善于发现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善于调查研究,积极寻求解 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措施,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充分听取 群众意见、发挥群众聪明才智,才能确保各项决策的客观性、 准确性,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的盲目性。前段时间单位有一 个宣传四价流脑疫苗接种的活动,我们接到项目后,利用几 天的时间对全县各个乡村进行挨家挨户的宣传,通过现场勘 查与多处的走访,逐步改善工作方法,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报 告,为上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三、加强学习,积累知识 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快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长期坚 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营养,才能逐步提 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为创新工作打 好坚实基础。根据我们疾控中心工作特点,我们的要求是, 在闲暇之余,积极引导员工学习有关文化和业务知识,扎实 练好内功,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我们组织自身内部 人才资源,邀请有经验的老职工,认真做好年轻员工的传帮 带工作,只有充实的知识储备和后备力量,才能为单位的工 作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源泉。
四、勤于思考,不断总结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不仅重 视观念上更新,在行动中也注重调研,加强学习,特别是更 加注意在事后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不断进步。
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对于基层领导班子来说尤其重要,它是 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我们的做法是,从实效性入手, 针对基层创新工作的特点,紧紧围绕疾控工作建设这一中 心,注重实效,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少做 表面文章,根据现有班组的特点,我们通过有情操作和物质 化相结合,真正发......>>
问题六:企业中怎么进行创新?有哪些方面? 企业创新 ,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一个了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
企业创新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企业系统的每一个层面,然而于提到企业高层来决策的创新项目来说,则只涉及到与 企业的生存、发展悠关的重大问题。比如一个企业实施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其决策的重点在于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而且必须明确所追求的足效益,而不是规模,是为了提高效益而增强竞争力,而不仅是为了扩张规模,所以,决策的要件是效益,关联的问题是规模。对企业的高层决策来说,创新决策包括如何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对创新机遇进行预测;如何保汪市场的份额,对以创新为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各种商业活动的决策;如何通过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组织形式,建立最佳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的管理决策。
经营创新机遇预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许多环境条件随机变化的情况,由于条件的改变,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会,企业的竞争地位会受到巨大的威胁,也会因此使员工丧失使命感而使企业的凝聚力被削弱。同时,将给企业的创新带来机遇,一方面是市场向着本企业发展战略所设定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激发企业原来潜在的创新活力,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商机;另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在市场压力的条件下迸发出创新的欲望和 *** ,或者是环境变化给企业员工的创新带来新的机会。这内外两方面的创新机遇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和跃迁产生可能性。因此,企业把握创新机遇,预测成功率,对于制定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和部署是关键的环节。 创新机遇的预测需要企业有良好的运作组织,高层决策者要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发现能力。这是因为:不论是引人注目的创新还是微不足道的改进,大多数创造性活动不仅事先未曾计划好,而且完全出乎企业的意料。事实上,有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员工在没有企业管理层直接授意和指导的情况下提出了创新或具有潜在用途的新尝试,如果企业的决策者没有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很可能企业的创新机遇在瞬间就会消失掉。因为这些创新萌芽都不是企业管理层规划的结果,任何人,包括管理决策层,甚至创新者自己先前都没有想到这些创意会有何特别的创造性。 创新机遇的预测和把握,对企业的决策来说太重要了,把握得准,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把握不准,则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市场营销创新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家和市场都认可这样的说法:那些不能创新的经营者,终将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企业通过创新经营,在市场的某些领域或层次能捷足先登,就能与企业对手拉开差距,这是确定企业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如前所述,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只要企业没有做过的、为了达到发展的目的去设计以及策划并付诸实施的事情都属于企业创新。比如,某个从事电视机经营的企业,现在策划而且进入计算机设计和生产领域,这对于该企业来说,就是创新的行为。 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市场营销创新决策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就有不同的内容。例如,从企业的经营行业来看,商业创新决策包括单一经营行业的创新决策和多元化经营创新决策。多元化经营创新来说,并非仅仅扩大经营领域这么简单,对于进入一个陌生行业的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则可能会碰个头破血流。
管理创新
管理决策是组织在内部范围内贯彻执行战略决策过程中的具体决策。它旨在实现组织内部......>>
问题七:怎样创新 如何实现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开拓创新
一、开拓创新要有创造意识和科学思维
1、强化创造意识: (1)创造意识要在竞争中培养 (2)要敢于标新立异:第一要有创新精神,第二要有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第三要有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 (3)要善于大胆设想 :第一要敢想,第二要会想。 2、确立科学思维: (1)相似联想(2)发散思维(3)逆向思维(4)侧向思维(5)动态思维
二、开拓创新要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1、坚定信心,不断进取 2、坚定意志,顽强奋斗 3、当创新活动误入歧途,需要调整方向时,它能够强迫自己“转向”或“紧急刹车”
问题八:青少年如何做到一个创新型的人? 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完成学业,全面发展,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②在学习中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敢为人先的精神,经常用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④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从小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新意识。⑤多阅读了解古今中外科技创新人才成长道路和发明创造经历,向他们学习,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问题九:论中国当代大学生如何创新 详细?? 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最根本的一条路就是要靠教育。 我们大学生接受着高等教育,学习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富有智慧的一体,是有创造力的一代,是思维活跃的一个集体,我们是未来创新的主力军,担当着责任,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的能力和和创新素质的大学生,使自己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报效祖国。 一、作为一名大学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到创新: 学习上,要做到独立自主学习,认真的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独立完成作业,有意识的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对老师的问题要学会质疑。有句话讲得很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书海中遨游,做书的主人,敢于去挑战书中的观点,书中的方法。比如一道几何题,不能局限于常规的解题方法,多动脑筋,多思考,寻求新的方法,找到解题的捷径,或者可以创造出新的题目,帮助自己去思考。老师带领我们到实习基地去实习,我们应该突破思维,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尝试新的方法,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2 大学生接受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多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拓展我们的视野,考虑问题可以多角度,培养自己创新的精神。此外,我们可以还可多把握一些机会,比如多参与一些和专业相关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项目,举个例子:资源工程学院 08 地质陈典开、金其忠、赖永旺同学参与了徐福美老师主持的福建土楼结构材料保护的研究和应用项目,通过自己的创新,不仅把所学知识应用在为地方经济服务当中,同时也弘扬了我们大学生的新时代的奉献,创新精神,值得提倡与学习。 “留心观察生活周围的事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这么的美好。”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快乐,提供给我们平台,让我们锻炼自我。 对于社团的一些活动我们也要敢于去创新,多想些比较新奇的点子,在符合实际的情况下,多创造一些新颖的活动。其中活动的环节也可以去创新,让同学们感受到活动的丰富多彩,感受到趣味。一个活动的举办,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观众看。假如一个活动,整个活动下来都是冷场,那么从某种角度上看这场活动算是失败的。为了吸引人来看,活动的节目就不能太单调,不能太老套,所以节目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之前我们能想到的无非就是一些小品,演唱,这样的话就显得太老套,假如我们在整个活动中加入一些新的活动方式,和观众互动,让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加入抽奖环节,把奖品设置得丰厚些,这样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暂且抛开节目质量,就对这些奖品,只要有来观看就有机会获得,谁不要啊?!更何 3 况我们有经过筛选的高质量节目呢!另外,宣传对一个活动来说也至关重要,倘若一个活动人家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来参加呢?在宣传方式上也是可以创新的方面,比如下宿舍宣传,贴海报,利用网络等等。 二、对大学创新的认识 李开复曾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就提到过,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创新并不是随意的凭空想象,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创新就是在知识积累和生活、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由一个新颖的创意而产生的,对人们有用,同时又具备可行性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有用的创新,关键在于“有用”两字,也就是说得有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市场,比如说,袁隆平 1960 年前后经历了粮食饥荒,于是他决定用农业科学技术......>>
问题十: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1、全身心投入: 全身心投入地去发展你的创新能力。不要放弃你的努力。设定目标,争取 别人的帮助,每天花点时间发展你的创新技能。 2、让自己变成一个专家: 发展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通过对课题的深 入理解,你将能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新颖的或者创新的解决方案。 3、奖励自己的好奇: 发展创新能力的一个常见障碍是:感觉好奇是一种胡思乱想。当你对某事 感到好奇时,不要斥责自己,而是要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课 题。 4、认识到有时创新本身就是奖赏: 奖励自己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发展内在的动力。有时,创新的真正奖 励在于其过程本身,而不是产品。 5、乐于冒险: 当开始发展你的创新技能时,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必须愿意承担风险。 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每次都最终成功,但依然会增强你的创新才能和发展未来可 用的技能。 6、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抑制你的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自信是如此重 要。记录下你已经取得的进展,表扬自己做出的努力,并且总是设法来奖励你 的创意。 7. 为创新投入时间: 如果你不为创新投入时间,你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每周安排一些 时间,集中花在某些类型的创意项目上。 8. 克服阻碍创新的消极态度: 根据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200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积极的情绪 能够提高你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据这项研究报告的首要作者亚当.安德森博士 说,“如果你正在做需要有创意的工作,或者在一个智囊团,你会想在一个有 好心情的地方。”着重消除那些可能会损害您发展创新能力的消极想法或自我 批评。 9. 克服失败的恐惧 担心你可能会犯错或者你的努力将会失败,这会阻碍你的进步。每当你发 现自己有这样的感觉,提醒自己:错误只是过程的一部分。虽然你可能偶尔会 在创新的道路上跌倒,但是你最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10. 激发新思路的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个在学术界和专业领域常用的技术,但它也可以作为开发你 的创新能力的强有力工具。首先把你的判断力和自我批评放一边,然后开始写 下相关的想法和可能的解决办法。目标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尽可能 多的想法。接下来,重点明确和细化自己的想法以达成最佳的选择。 11. 认识到大多数问题都有多个解决方案: 下次处理问题的时候,尝试寻找各种解决方案。不要简单地依赖你最初的 想法,花时间去思考下其它可能的办法来处理这种情况。这个简单的举动对于 培养你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12. 记创新日记 开始写日记,记录你的创新过程,跟踪你的创意。日记是反思你已完成工 作并寻求其它可能解决办法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日记可用于保存想法,以便 以后可能成为未来的启示。
7. 韩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经验
韩国近4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对韩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70至1979年为12.84%,1979至1990年为18.70%,1990至2000年为39.54%,并推动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韩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研发主体,国家承担基础、先导、公益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开发,大学从事基础研究,产学研结合并有健全法制保障的国家创新体系。同时,韩国政府在各个阶段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适时调整的科技发展规划是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由政府统筹的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正是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韩国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其经验如下:
1.政府战略重点的抉择和适时调整的科技发展规划是实现经济飞跃的重要保障
“科技立国”战略的确立是韩国经济实现飞跃的重要转折点。在科技立国战略的影响和科技政策的引导下,韩国企业经过引进、吸收技术,现在已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审时度势,正确选择重点产业领域,制定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则是韩国成功的关键。
韩国的发展经历了“贸易立国”、“重化工业立国”向“科技立国”战略的转变。通过各个战略的实施,韩国的产业结构也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再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过渡。韩国各个发展阶段的战略重点和政策选择如下:
(1)“科技立国”战略的准备阶段
朝鲜战争后到1961年,韩国经济处于战后恢复期。这个时期,经济困难,发展缓慢,国内没有像样的技术,也根本谈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时,韩国推行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着重点是保护和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不久,韩国将“进口替代”型转为“出口导向”型战略。这时产业政策的重点是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和资本积累。相应的科技发展重点是加强科技教育,建立技术基础设施,引进外国的技术和人才等。1963至1969年,科技投资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翻了一番,研究人员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第一、二、三产业在GNP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43.3%、11.1%、45.6%变为28.9%、22.8%、48.3%;GNP年均增长9.1%,人均GNP年均增长12.7%,出口额年均增长34.5%。
在这一阶段,韩国科技发展过程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在1966年成立了韩国第一所综合产业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1967年,韩国政府将原隶属于经济企划院中的技术局扩展为独立的“科学技术处”(副部级),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中较早地建立起管理科学技术事务的政府机构。韩国科学技术处自建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了管理科技事务和协调国家研发计划的重任。
20世纪70年代,是韩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充实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韩国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遇到挑战。需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产业政策的目标是:强化工业基础,提高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善工业技术结构,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口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调整了科技发展战略,重点是进一步扩大技术教育,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和改进,资助应用导向的研究和开发。在此阶段,韩国政府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积极消化、吸收和扩散引进的先进技术上,国家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大力发展本国的技术力量,并不断开发自主技术,提高国家整体的技术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技术引进方式上,严格禁止一揽子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做法,鼓励企业有选择地引进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到1978年为止,韩国政府仍对技术引进实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制度,引进技术的主导权基本上掌握在政府手中。
•为促进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向重化工业的转变,1973年1月韩国内阁决定建立大德研究学园城,即大德研究中心,这是韩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它对集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力量,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基本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产业技术需求。
•为鼓励民间企业培养自身的研发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政府采用了一些激励措施,诱导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部门。
•1971年设立了韩国科学院。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成立了很多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
(2)“科技立国”战略的形成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经济技术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科技革命在世界兴起,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韩国科技面临新的挑战;70年代由于过分突出重化工业,使得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再生产比例失调;工资不断上升使以廉价劳动力成本为支柱的出口工业对外竞争力下降,需要经济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档次,特别是需要以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产品,增加出口竞争力。为此,韩国当局将“贸易立国”、“重化工业立国”战略向“科技立国”战略转变。目标是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向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高技术产业转变,开发技术人才以提高生产率。
此阶段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对大规模的技术引进项目和高科技引进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和促进。为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公共研发机构、企业与大学三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大学的技术优势以及研发机构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如,1982年开始实施国际研发事业;促进企业附属研究所的设立;加强企业的研发投资支援制度。为了克服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界限问题,于1978年实行了技术引进自由化的政策。
另外,自1982年开始,每年每季度都要召开一次由政府各部负责人、科技界、企业界代表参加的科技振兴扩大会议,检查全国科技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由于贯彻“科技立国”战略,韩国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很快,大大改变了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出现了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趋势。
(3)“科技立国”战略的深化阶段
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为此,韩国确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十大增长产业”,预示着韩国将经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经济机制的转型,即通过建立适应高技术的经营管理体制、增加研发投资和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使产业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带动经济的再次腾飞。
在这一时期,科技计划的制定转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1991年4月,卢泰愚总统发表了科学技术政策宣言,提出到2000年要使韩国的科学技术达到西方7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即G7)的水平。
过去,韩国的国家科技计划通常由政府资助的非营利研究机构具体执行。在科技计划制定时,通常是按自下而上的途径,由基层研究者监测本领域的技术进展,提高研究建议,然后采取同行评议的方法审查这些建设。一般而言,研究者只注意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很少关心工业应用的相关性。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获得经费,而不是研发的战略方向和目标。这种计划制定方式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是不利的。因此,韩国从90年代开始把科技计划的制定转变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途径,由政府确定长远的国家发展目标,选择技术领域,并征求基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调整,制定科技计划。
为提高科技自主开发能力,政府在持续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不断改革完善科研体制,《尖端技术发展计划》(G7计划)、《国策研发事业》、《大型科技研发事业》等新的科技发展计划相继出台。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民间企业的研发活动更加活跃,研发投入规模超过政府,大企业研究所在设备、规模、人才等方面都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形成了以民间为主、政府为辅的技术开发体制。
在这个阶段,韩国还实施了科技计划管理和决策的重大变革——关键技术选择和技术前瞻。韩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技术前瞻工作,把这一任务纳入到研发管理范围之内,并且完全由国家机构负责,由韩国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小组主持。
另外,韩国还着手对国家科研体制和政策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改革和调整国家科研体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加强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本着“小而有效的政府”原则,政府于1998年进行了重组,科学技术处被升格为科技部,并进入内阁,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科技部长官的排位从各部长官的末席一举跃升到24个部中的第8位,在经济部门中则仅次于财政经济部位居第二。科技部不仅地位提高,管理权限也相应扩大,科技发展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实施,各部门研究机构的管理、协调,人才培养、信息扩散和成果转化等业务,统一划归科技部实施。科技部还全面负责协调部门间科技政策和监督落实情况。1999年,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由金大中总统挂帅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是非常设的、与科技相关的最高政策审议、调整机构。它负责制定科技发展长远规划,协调各部门的科技政策,决定科技预算分配原则等,使国家科技管理更具权威性;科技部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行使职责。
•改组政府科研体系。
•改革科研院所管理体制。
(4)新世纪: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与政策
2000年6月,经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批准,韩国科技部公布了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韩国2025年构想》,规划中提出的重点领域有:信息技术(IT)、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机械电子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其远景目标是:到2005年,韩国科技竞争力排名要超过其它所有亚洲国家;到2015年,韩国要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研究中心;到2025年,韩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要达到世界第7位。
为了增强科技创新体系的能力,政府应该发送科技环境,并通过实施“选择与集中”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资源。
在科技政策方向上,韩国政府认为:
•科技体系应该由政府主导的现有体系为私营部门主导的体系。
•应该将注重增加数量的投资扩大战略转变为注重效率的投资分配计划。
•韩国需要学会克服本国自然资源的限制,利用全球的技术、人力资源的信息,以及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为了确保科技创新体系的自力更生,政府应该制定和系统化地实施一些限制对国外先进技术模仿和复制的政策。
韩国在继续执行既定的中长期科研计划的同时,采取“选择与集中战略”,重点培育未来将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太空和平利用技术。其发展目标如下:
目标一:2010年纳米技术进入世界5强。
目标二:生物技术2010年进入第7位,并占领世界市场的5%。
目标三:2005年实现卫星及火箭全部国产化和本土发射,2015年完成实用卫星发射,使航天产业进入世界第10位。
2.企业研发主体地位的培育和良好创新环境的形成是实现经济飞跃的关键
韩国的经济表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调动企业的力量。韩国政府努力建设一个均衡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三方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注重企业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努力培育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为企业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积极扶持企业研究所的发展
1972年,政府制定了《技术发展促进法》,其宗旨是支持各种私营产业研究组织,如企业研究所、产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研究协会、产业研究集群等。2002年,科技部出台了《产业研究集群支持计划》,其目的是支持将中小企业研究所划分为10个研究集群,以便发现共同的净技术,并开展合作开发。
近年来,企业研究所蓬勃发展。企业研究所从而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骨干力量,大大促进了科技进步及国家经济发展;形成了企业发展和产品竞争的技术支撑力量;密切了生产与科研的关系,加强了研究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2)推行国产化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竞争
韩国政府在推行国产化道路上,采取的是对外保护新兴民族工业、对内鼓励国内企业之间竞争的政策。
(3)对技术开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此类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了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为确保政府的税收支援政策落到实处,通过修改国家有关规定,将技术开发组织(企业研究所等)作为法定支持对象确定下来。同时还修改有关法律,将原来仅适用本国人的研究设备投资和新技术产业化投资5%的税率减免政策扩大至外国人,以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投向本国高新技术产业。
(4)扩大技术开发资金支持
韩国的技术开发资金支持制度大致分为政策金融、一般金融、技术信用保证基金等形式。政策金融中包括了政府财政拨款和各种政策性贷款。1999年政府用于对企业的研发费支出达1300亿韩元,比1998年增加311亿韩元,增长31.4%。政策性贷款以低息向企业技术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国家的科研经费也向企业开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的科研计划。
(5)强化产学研合作研究
为促进技术创新,政府强调产学研的合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及优惠政策。目前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有合同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研器材的共同使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使用等。通过产学研协同技术开发活动,既提高了企业技术研发投资的效率,又促进了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理论研究同产业实践的结合。
(6)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韩国政府过去主要支持和培育大企业集团。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政府开始意识到中小企业在维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转而扶持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给予风险企业50%的税收优惠、在科斯达克上市的中小企业5年内享受免税待遇。
1996年7月,模仿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韩国在股票市场上开设创业板科斯达克(KOSDAQ)。科斯达克设立的目的十分明确,即便利高科技企业、知识经济背景新创业企业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韩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斯达克市场的发展,把建设科斯达克作为振兴韩国经济的战略措施之一,且在1999年提出《健全科斯达克市场的政策》,从而为科斯达克的迅猛发展注入活力。
科斯达克具有多元化的上市结构。上市公司涉及形形色色的行业,而不是仅局限于IT等高技术行业。另外,由于科斯达克独特的市场定位,与韩国证券交易所相比,科斯达克市场上市门槛低,交易费用低廉,符合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的特点,从而吸引了众多高成长、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上市。
3.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是实现经济飞跃的必要条件
韩国在信息产业、汽车产业等诸多国家产业发展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在其成功的各种要素之中,科技管理功不可没。韩国科技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科技的有关部门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地办事。科技部、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部、商务、产业和能源部、文化观光部等许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科技工作,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使得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形成合力,促进了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研发投资总量的同时注重研发投资的高效分配
韩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加强,首先得益于过去30年中政府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
韩国政府研发开支占政府总预算的份额也在逐年提高。
另外,在重视研发投资总量增长的同时,韩国政府逐步认识到高效分配研发资源的重要意义。韩国的研发体系在资源的分配和成果的利用与推广方面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改变关键投资分配战略,对投资资源的高效利用给予更高的重视。为了提高研发投资的总效率,需要将资源用在最佳位置。为此,政府加强了对研发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为加强管理,提高研究资源的利用率,政府于1999年1月颁布实施了《关于政府资助研究机构的设立、运作及育成的法律》,对政府资助研究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按领域分设产业科技研究会、公益科技研究会、基础科技研究会、经济和社会研究会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会等5个研究会。将原属政府各部门管理的43个政府资助研究机构从主管部门分离出来,划归相应的研究会,统一隶属国务总理室。
韩国政府对研发经费实行多重管理监督,管理监督的主体主要有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调整室、企划预算署、5个研究会、民间机构等。为了提高政府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自1998年起正式启动对国家研发计划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根据《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法》,这项工作每年由科技部长官主持实施,并将结果向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报告。科技部下属的韩国科学技术评价院具体负责此项任务。
(2)合理设计和调整科研结构
根据韩国现行研究体制,研究所分为三大类,即民间研究所、公立研究所和大学研究所。
4.加强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韩国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过去30年中,研发人力资源的数量增加了93倍。
韩国的一些大中型企业财团纷纷独资兴办企业院校,甚至研究生院,每年可保质、保量地为本企业输送大批建设与开发人才。如三星企业集团每年用于培养人才的经费高达6000多万美元,人均投资相当于美国、西欧等大中企业的2倍。
韩国还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技术培训,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作。政府认为要达到成熟的工业化水平,其科技人员中科学家应占5%,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应占10%,其余的85%则是具有不同技能的技术工人。
为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合作”,韩国各地还成立了由学校、产业界、地方自治团体、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计划、指导和协调该地区“产学合作”。
8.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韩国经济腾飞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有效干预和主导是一国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有利于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制度框架;其二,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其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四,维持社会公平正义;其五,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其六,宏观调控,实现社会经济总量需求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性有赖于集权统一的政治领导和科学的决策。目前中国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设置过多,职权存在交叉,有必要进一步精简或合并。
(1)合并商务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贸易和工业部。全面负责管理工业、贸易、能源、国际贸易政策和促进出口政策等,对外国企业的进入和引进外国技术
及海外投资政策进行综合协调,为工业和贸易领域提供援助和服务。(2)改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一个国家应该设立一个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发改委虽具有这一性质,但却同时承担着微观经济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处理,直接涉足企业重要投资和主要商品定价,这不仅不利于其宏观管理职能的行使,而且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的经济企划院应是发改委改组的方向。改组后发改委的职责应包括:研究拟订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制定国家中长期经济计划;进行总量平衡;制定有关国土综合开发、能源开发和有关物价的基本政策;调查和分析经济动向和国民收入,分析和测定综合国力;协调各有关部委经济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发改委应实行专家决策,以保证政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2、 扶持教育发展
制约中国竞争力提升的一大“软肋”在于公共教育支出仍非常不足,国民素质总体不高,教育体系适应性不强,人才缺乏。要改变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1)树立教育公平的理念。国家应建立一种机制,不仅人人名义上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力,而且实际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2)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当前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国民教育系列全部实行公费教育,这是加快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惟一途径;二是免去高校全部教育债务,使高校一心一意办教育。(3)创新教育体制。一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满足全体国民受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要求;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进步对人才知识更新的需求;三是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四是改进教育方式和办学模式,优化教育内容,培养创新型人才。
3、 加快产业促进
审时度势,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韩国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经验。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结构基本上都是沿着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轨迹不断演进的,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也应如此。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外部经济援助缺乏,这就决定我们现阶段一方面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进行产业结构
调整和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着力解决眼前及将来相当长时间存在的两亿多农民工和每年几百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承载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重任。除政策引导外,政府更多的工作应该是起促进作用,一是经济上扶持,二是政策上优惠,三是法规上强制。
4、 加强自主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最好的推动力。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来实现,但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技术引进并加以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创新,不失为一条推动技术进步的捷径。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等。但政府要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包括:培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开放科研设施,加强技术信息服务,营造公平的人才发展环境,减免税收,资金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