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朝鲜潜射导弹你了解吗
潜射弹道导弹该型导弹被美国称为“KN-11”,弹体上标示了朝文的“北极星”。经过测量发现,该导弹培洞长径比为5.85/1(含弹头)和4/1(不含弹头)。而苏联的R-27导弹长9.65米,直径1.5米,长径比为6.4/1(含弹头)和5.2/1(不含弹头)。可见,该导弹并不是完全的R-27导弹,而如果像外界推测的那样使用了R-27导弹发动机,则其直径基本应该与R-27相近,也就是1.5米。以此计算则可知,朝鲜“北极星”导弹长约8.8米,弹体部分长6米,弹头部分长2.8米。从以前公布的情况看,由R-27导弹直接发展而来的“舞水端”弹道导弹长12.5 米,直径1.5 米,弹头舱长2 米,与“北极星”导弹有较大差别。而同样由R-27导弹发展来的KN-08导弹虽然长度达到17米,但是使用R-27火箭发动机的第二级长度只有5.4米,这与“北极星”导弹非常接近,而其弹头部分2.8米的长度和球形头锥帽则与“舞水端”导弹最为接近,因此可以看出,“北极星”导弹弹体最有可能是从KN-08导弹的第二级发展而来,而弹头部分则可能从“舞水端”导弹弹头改造而来。此外,与射程2 400千米的R-27导弹相比,“北极星”导弹弹体部分要短约1/4,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则其射程大致不会超过1800千米。
潜射导弹的装载与使用与潜艇的排水量和性能有较大关系。
一是潜艇在发射瞬间受到巨大的发射反冲力和复杂的水动力作用,平衡状态难以保证;而连续发射又需要潜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发射状态,这对潜艇的操控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是搭载多枚潜射导弹可能造成潜艇载荷过大,影响其水下机动性,而考虑到搭载的多枚潜射导弹完全发射后潜艇产生的多余浮力,需要设计较大的压水舱来平衡这种急剧变化,因此配置潜射弹道导弹的潜艇需要较大的排水量。苏联第一代装载3枚潜射导弹的潜艇排水量基本在2 600~2 800吨。例如,R-21导弹使用的“高尔夫”级潜艇排水量为2 820吨,而目前朝鲜主要装备的“罗密欧”级潜艇排水量最大只有1 800吨,前面提到的“萨瓦”级就是该级潜艇的仿制型。因此外界普遍猜测,朝鲜会使用“高尔夫”级潜艇搭载弹道导弹。“高尔夫”级潜艇搭载3个潜射发射管。
不过也有人认为“萨瓦”级潜艇也不是不可能作为潜射导弹的发射平台。其排水量小,可以减少导弹装载量,并装载比R-21或R-27更小的导弹。“高尔夫”级搭载的R-21 导弹最大射程为1 420千米,弹头质量为1 180千克,起飞质量16吨,而R-27导弹起飞质量14吨。从朝鲜“北极星”导弹外观尺寸推测,其起飞质量大致为10吨左右,同时从2014年7月新浦南造船厂潜艇改装的卫星照片来看,“萨瓦”级潜艇围壳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洞,长4.25米,宽2.25米,并罩着蓝色的盖子,而这一空间只能配置1至2个直径1.5 米导弹使用的垂直导弹发射管。因此朝鲜可能在“萨瓦”级潜艇上装载1~2枚潜射导弹,并同时发展更大的类似“高尔夫”级的新型潜艇。
顺便说一下,中国也曾装备过“高尔夫”级潜艇(即G级潜艇),中国主要将其作为试验平台。该级潜艇是中国从前苏联引进6631型潜艇设计图纸和器材设备,自行生产的常规弹道导弹潜艇,仅建造一艘,首艇于1966年下水。1982年10月12日,中国第一枚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1号”首次由031型(G级)常规动力导弹潜艇”长城200号“水下发射并获得成功,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这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2010年8月4日,中央军委授予长城200号艇“水下发射试验先锋艇”荣誉称号。多年来,该艇官兵用忠诚和汗水创造了潜艇服役时间最长、潜射导弹最多等多项纪录,先后60多次受到上级表彰,3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被全军、海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基层单位。“长城200号”艇已于2013年退役。据外媒报道,接替“长城200”号潜艇是201号综合实验潜艇,是目前世界上现役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该艇于2005年1月开始立项研制,2008年开工建造,2010年9月建成下水,2012年10月16日入列装备部队,2013年已经开始执行新型武器测试任务。
导弹容量和作战时间有限
从“北极星”导弹的性能分析可以看出,该导弹射程潜力可以达到1 800千米,加上有限的潜艇航程,可以从本土东部或西部海域对韩国、日本或驻韩日美军基地实施突击,以规避美日韩以陆上导弹为假想敌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其将成为撬动美国东亚导弹防御网的杠杆。但无论是现在的“萨瓦”级还是正在发展的“高尔夫”级携带的导弹数量都不会超过3枚,有限的火力容量使其威胁非常有限。
由于朝鲜潜射导弹采用的常规潜艇续航能力有限,“北极星”导弹加注燃料后有效时间非常短,另外核弹头对环境的温度、湿度、颠簸水平和过载要求都非常高,这些因素导致其潜艇必须在短时间战备巡逻后就必须返回母港检测和维护,使朝鲜潜射导弹系统持续作战
时间非常短,限制了其效能发挥。
此外朝鲜潜艇技术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特别是在当前各国反潜能力极大跃升的背景下,弹道导弹潜艇如果不依赖良好的隐身性能、极强的水下降噪能力,想要发挥海基威慑力很困难。特别是朝鲜潜艇为常规动力,且海上保障能力较低,因此其实际巡航距离非常有限,只能依靠本土的空中和水面力量提供掩护,部署在国家近海担负警戒巡逻任务,必要时遂行突袭和反击作战。
中国导弹专家杨承军认为,朝鲜导弹技术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瞄准精度不高,误差较大;二是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动力装置在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上距离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导弹有一定差距;三是可靠性比较低,现在美俄等国导弹发射成功率在92%以上,朝鲜成功概率比较低;最后导弹武器装备数量少,无法形成有效威慑。
朝鲜潜射导弹对周边的影响
美国军备控制专家杰弗里·刘易斯指出,朝鲜掌握潜射弹道导弹将打破朝鲜半岛现有军事平衡。韩国《中央日报》指出,如果朝鲜实战部署潜射导弹,将具备继核威慑后又一种“非对称”战斗力。对美国来说,朝鲜拥有潜射弹道导弹将提高其威慑力,增加美国人的恐惧——如果美国试图令朝鲜发生“政权更迭”,那么美国的一些城市将遭到报复性打击。对韩国来说,朝鲜成功试射潜射弹道导弹,不仅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也会抵消韩国的对朝外交优势,并削弱韩国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和掌握朝鲜半岛统一主导权的能力。
分析认为,朝鲜很可能仿制的是SS-N-6型单级液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该系列导弹最大射程在2400~4000里之间,能够有效打击美军基地。如果朝鲜潜艇从朝鲜半岛西部海域发射导弹,可攻击日本冲绳、关岛的美军基地;如果潜入俄罗斯远东南库页岛北侧海域,甚至可能攻击美国阿拉斯加州。朝鲜宣称随着成功试射潜射导弹,美国的“核保护伞”将失效,朝鲜可打击关岛、夏威夷及美国本土,1~2枚导弹就可让首尔陷入混乱。
潜射弹道导弹是公认最复杂、也最具威胁的核运载手段,目前真正掌握的仅有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潜射弹道导弹的试验,一般要经过陆基平台、水下试验平台、水下发射筒、潜艇实弹试射四个环节,难度呈指数增加。一些发达国家在首次试射后,需四五年才能完成潜艇发射弹道导弹的研发。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的试射处于其潜射弹道导弹研发的初期阶段。而朝鲜在核弹头小型化、再入大气层载具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朝鲜而言,短时间内并不能解决发展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与财力问题。以朝鲜现有技术实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实战化;即便导弹能形成作战能力,其老式常规动力潜艇也非常容易暴露自身位置,易遭到美国立体反潜网的反制。而以朝鲜的技术水平从水下发射的话,弹道导弹命中精度也会非常差,基本只能袭击城市目标。朝鲜潜射弹道导弹的实际威胁非常有限,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但从朝鲜多次进行潜射导弹试验来看,朝鲜政府对其重视可见不一般。如没有外力阻碍假以时日,朝鲜的潜射导弹一定会成功。那时一旦再与核武器相结合,必将对朝鲜半岛周边战略态势产生重大影响。(张幂)
‘贰’ 韩国核潜艇
核弹是指能进行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并具有大规模破坏效应的武器。按作战使用范围分: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战区核武器
韩国拥有的是攻击型核潜艇,属于战术层次的常规武器,利用核能与拥有核武器绝对不是一墙之隔,这之间的技术要求与困难非常之大。
以下是网络里的制造核武器的四大关卡,韩国至多也就停留在第一步,距离拥有核武器还远远不及,而且核弹这个东西对于国际社会及其敏感。
各国研制核武器在技术上首先要过四关:核燃料、起爆装置、核试验、投掷技术。
☆ 第一关:核燃料
想研制核武器的国家把目光都盯向了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废料。日本就是一个赋予和平利用核能以特定任务、旨在完善和发展核技术最典型的国家。据报道,它首先是以建设核电站的需要为名,大力收购美、英、法等国总量达40多吨的核废料,然后对核废料进行处理和钚再回收,曾扬言几周内就可生产出核武器。为了绝对安全起见,国际社会已把防扩散作为核反应堆改进的一个方向,严禁扩散3项敏感技术,它们是:铀的同位素分离技术(又叫铀浓缩技术)、乏燃料的后处理技术(可从核废料中提取钚239的技术)和重水生产技术(可以用来生产氢弹的原料——氘和氚)。
☆ 第二关:起爆装置
制造一枚原子弹不仅需要有用作裂变燃料的原材料,更要有触发装置,以及一种能在核弹发生爆炸前使大部分燃料发生裂变的技术(否则核弹会失败)。起爆装置关最大技术难题是高爆炸药的合理配置。起爆时,在百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同时引爆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的两种常规炸药,才能实现真正的核爆炸。如果定时误差超过上述要求,或者两种炸药配比不对,就会大幅度降低常规爆炸所产生的压缩效果,致使核爆炸威力减半,甚至形不成核爆炸。一些暗中研制原子弹的国家,就是在这一关面前一筹莫展。
☆ 第三关:核试验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全体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用计算机模拟取代传统核爆试验可以达到同等试验效果的介绍就层出不穷。可这种在已有核爆炸试验的基础上将各种参数编程输入超大型计算机,用化学爆炸、实验室、计算机对核爆炸物理过程和核爆炸效应进行模拟的方法,对今天那些急于造出核武器的国家无疑是一个比造一颗原子弹更难达到的目标。自1945年7月16日美国首次核试验到1996年9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为止,全世界共进行了2047次核试验。其中美国715次,前苏联715次,法国210次,英国45次,中国45次,印度1974年进行了一次。由此可见,真正完成完整的核武器物理设计,没有强大丰富的试验数据库的支持是难以想象的。
☆ 第四关:投掷技术
真正的核武器由三部分组成,即核战斗部、运载工具和指挥控制系统。有了核武器就必须拥有相应的投掷手段。核爆成功后,接下来的小型化和武器化的问题仍然是绕不过去的一关。核武器搭载试验同样必不可少。一般来讲,战略原子弹主要装在导弹、航空炸弹上,发射平台包括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核潜艇、战略轰炸机等。不过,随着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飞速发展,弱国凭借自己那有限的运载手段,究竟还有多少机会把得之不易的原子弹扔到对手的头上,实在是大有疑问。扔不出去的原子弹其实际意义上的威慑能力必定大打折扣。
所以,韩国想要拥有核武器至少近几十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叁’ 世界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介绍。
德国U31\U32潜艇 2003年4月7日,德国基尔港升起了一颗世界级的明星。它是一艘奇特的潜艇,名字叫 U31。国际主要媒体都往它这儿聚焦,庆贺世界第一艘燃料电池潜艇下水及首次试航。研制燃料电池潜艇的还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国,但让德国捷足先登了。全德国的人都为 U31自豪,因为它闯开了常规潜艇的一条发展新路,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到2004年春服役后,它就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 U31是怎么夺得世界第一的?它的先进究竟在什么地方? 来自意大利的建议 德国霍瓦兹船厂是造名牌潜艇的专业户,所造206级、209级潜艇受到多国欢迎。1990年,该厂又在209级1200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制212级潜艇。那是世界上第一型装备燃料电池的潜艇。此间,意大利海军郑重提出建议,要求对212级潜艇的设计进行改进,增大潜深,采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统和更好的逃生设备。德方采纳了这一建议,便产生了212 A型潜艇。德海军订购了4艘212 A型潜艇,首艇就是 U31号。意大利正在以许可证方式建造两艘212 A型潜艇。第一艘“萨尔瓦托雷· 托达罗”号将在2005年服役。 走近 U31,它的模样特别。艇型是长宽比最佳的水滴形流线型。艏部略向下沉。这是为给被动声呐基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艉部呈尖锥形。艇体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挥台围壳。围壳具有良好的流线形,其上装有水平舵。艉操纵面为 X型。艇内有4个舱室。它还一反常规,突破单壳体传统结构型式,采用了局部双壳体结构。耐压壳体用高强度低磁不锈钢制造,结构之间焊接工艺高超。由于结构布局合理,材料性能先进,所以它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U31艇长55.9米,宽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水面航速为12节,水下航速20节;以8节速度航行,水面续航力8000海里,水下续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员编制27人(其中8名军官)。 无处不现的隐形效果 U31潜艇在降低目标特征、降低本艇噪声方面的设计艺术令人叫绝,隐形效果无处不现。 它的艇体外形平滑光顺,流体性能极佳,不仅阻力小、机动性好,而且湿表面积小,可减少被主动声呐探测时的反射面积,从而增加了潜艇的隐形性。那最佳流线型艇体流体噪声极小。对于指挥台围壳大切口、升降装置开口、主压载水舱进排水口、鱼雷发射管出口等较大的开孔,该艇都装设了活动盖板。这些盖板能自动启闭,并采取无缝连接,从而使开孔处的涡流噪声降低。艉部装有性能先进的大侧斜低噪声7叶螺旋桨,使螺旋桨噪声大幅度下降。 艇上的机械设备都经过严格的降噪设计。为了减少振动机械和结构向艇外传递振动能量,所有的设备均安装在高效能的弹性减振基座上。 动力系统是主要噪声源, U31就重点解决。它将主辅机集中布置在密封的动力室内,采用整体“浮筏”技术进行专门减振降噪。此招使结构噪声降低了40分贝,大大地增加了潜艇的安静性。 它多方减小本艇的反射强度。外表面涂敷了新型的吸收声波和雷达波等特种涂料,阻碍敌方声呐与雷达的探测;除了外壳体采用低磁钢材料外,艇上还安装了高性能消磁系统,能随时监测本艇的磁场强度,发现磁异常现象可及时进行消磁。 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相对向海水辐射的热能很少,因此其红外特征很小;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废物,尾流特征也很小;它能超安静运行,其声信号特征比柴-电推进装置的低。所以 U31潜航不易被发现。“不依赖空气”的惊人突破 传统的柴-电动力潜艇在水下潜航2~3天,就会耗尽电池能量,必须浮上水面给蓄电池充电。显然,这增加了潜艇暴露的危险性。而 U31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它在水下就能自行充电,取得了“不依赖空气”的技术突破。 突破出在动力舱。它采用性能优越的混合动力系统,即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柴-电动力系统混合使用。但奇迹主要出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这个系统由9组聚四氟乙烯燃料电池、14吨液氧贮存柜和1.7吨气态氢贮存柜等3部分组成。它的燃料电池尺寸小,无腐蚀,功率密度大,使用寿命长。热交换器、排出泵、冷却水泵、催化剂罐、燃料电池电子设备、斩波器和逆变器等是燃料电池的主要部分。它不用空气,而是将氢燃料和氧化物放到特殊燃烧室内进行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成电能,输出的直流电直接驱动电动机,电动机带动桨轴,推进潜艇航行。每组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为34千瓦,9组总功率306千瓦。用燃料电池提供的动力驱动, U31可在水下连续潜行3周。这是了不起的创新成就啊! 它的柴-电动力系统中有 M T U公司的一台16 V396型废气增压高速柴油机,功率3.12兆瓦。系统中的蓄电池组能满足潜艇高低速航行及全艇电网供电要求。推进电机配备有性能良好的无型调速装置,可任意调节该艇的航速。只使用柴-电动力系统的蓄电池组供电时,其水下最大航速达21节,续航力提高8%。 它安装有新型的计算机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将艇、机、舵的操纵控制综合为一体,由一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纵,可控制潜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参数与状态,操纵控制过程完全自动化。 U31的两种动力系统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相互补充。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用于水下长时间巡航。柴-电动力系统用于潜艇作战时高速航行。单靠燃料电池航行时,其航速可达8节;当以4.5节航速潜航时,该电池还可提供11千瓦的生活用电,同时续航力可达1250海里,潜航时间达278小时。两种动力系统同时工作时,潜艇的水下持续航行时间能超过364小时,续航力达到1638海里,这比209型潜艇的水下续航力提高了4.4倍,从而大大提高了 U31艇的生存力与战斗力。 威力强大的侦测、作战系统 U31潜艇装有功能齐全、高效的电子设备,有先进的 D B Q S-40、 M O A30 70等声呐系统和噪声监控装置。被动探测声呐是一部全方位的中频声呐,可同时跟踪4批目标。拖曳线列阵声呐是一部低频和超低频的被动探测声呐,阵长40多米,主要用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探测距离可超过100公里。 艇上的 F L1800 U型电子对抗仪、1007型导航雷达和导航、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技术先进。它的攻击潜望镜是209型潜艇潜望镜的改进型。它在搜索潜望镜上加装红外探测和微光夜视装置,提高了潜望镜的观测精度和夜间观测能力。 U31潜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水压式发射装置发射,发射深度达2 00米,发射方式有液压式和自航式两种。它配备12枚 D M2 A4重型鱼雷,备有自动化鱼雷快速装填装置。这种鱼雷因装有大功率电动力推进系统、新研制的智能化电子系统、改进的声学系统与引信系统,所以航速快、射程远,还具有自动导向处理能力。必要时该艇能携载24枚水雷。布雷是通过水雷投掷器进行的,由艇内操纵,可在浅海区有效地执行布雷使命。 艇上装有极其先进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 C W C S)。 M S l-90 U型火控系统可实现对多批目标运动要素解算和两批目标的攻击,并具有模拟训练功能。它还能对武器系统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D M2 A4鱼雷既能攻击水面目标,又能攻击水下潜艇。这样, U31潜艇就成为一艘既能反潜、又能反舰、还能布雷的最现代化的常规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