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韩国的春联是汉字
韩国人只有在正式的场合才使用汉字。
在韩国使用汉字是身份的象征。韩国人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个汉字名字。在正式场合时才会使用。比如:《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三顺要改名字,添表时就要写汉字名字。韩国字每个都有对应的多个汉字。所以,我们翻译韩国明星的名字总是有多种翻译法。
在古代韩国人受中国文化影响,皇室都使用汉字。但是老百姓都不识字,韩国皇室很希望百姓也识字,所以其中的一个人(我忘了叫什么了)看着窗户就发明了窗户字(韩国语叫窗户文字)。所以韩国语不是像别国文字是发展而来的,而是发明的。这就是韩国语很多语音多很像汉字的原因。
直到现在,韩国只有在大的场合才会用汉字,比如:《大长今》,因为是历史剧所以为了表示重视所以片名就用的汉字。在韩国的公司里只有最大的会长桌子上的名牌才可以使用中文名字,其他的职位都没有资格使用,都要写韩文名字,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够高。(很自豪吧)
韩国的重要地方的牌子也用汉字,就像古代只有皇宫中才可使用。这些看韩剧都会发现。比较典型的是《大长今》《我的老婆18岁》。中都有很多汉字
现在看到的韩文是近一百年才发明的,以前他们没有文字,只能用汉字了。
朝鲜半岛历史悠久,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是一个只有本民族语言却无民族文字的国家。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朝鲜,后来又采用汉字的音和意来记录朝鲜语,即“吏读文”。但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很难接触到。而且结合汉字创制的“吏读文”有些也不适合朝鲜语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因而有时很难准确地标记朝鲜语言。因此当时人们非常希望能有一种既适合朝鲜语语音系统和语法结构、又容易学会的文字。从统治阶级来看,为了便于老百姓贯彻自己的统治政策,也有必要发明一种易于人民掌握的表音文字。就这样在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的积极倡导下,由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于1444年创制了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确字音。新文字发明后,世宗国王提倡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并责令用“训民正音”创作《龙飞御天歌》。他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训民正音”的创制为朝鲜语书面语的发展以及朝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谁、具体在什么时间创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韩国指定为国宝第70号,199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训民正音”是一种表音文字,由17个子音和11个元音组成。17个子音字按口型和舌位发音器官的样子创造,按发音不同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等,这同现代语音学分类基本一致。又根据声音的清浊,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浊、不清不浊;11个元音中有3个基本元音,它们是按照古人认为的宇宙“天、地、人”的生成次序创造的,其他元音则根据这3个基本元音创造。这28个字母经过56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3个子音和1个元音被淘汰了,目前在朝鲜和韩国只使用24个子音和元音。用24个子音和元音,可以组成7万个朝鲜字,而这些字又可以组成7亿多个词汇,如此浩如烟海的文字是用之不尽的。
2. 废除汉字几十年后,韩国人是怎么看待“汉字”的
“大统领来年访美豫定”、“大入试今日磨勘”,在韩国出版物上,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用汉字书写的词语。
汉字何时传入韩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但统一新罗时代(即公元七世纪左右),汉字已经成为朝鲜半岛的公用文字,并得到官方承认。
因此,学生的汉字水平也参差不齐,进入大学要进行汉字教学就遇到学习进度难以统一等众多问题。
尽管在韩国国内始终存在激烈的汉字“存”“废”之争,但汉字汉语的使用却是越来越普遍,形成一股汉语热。韩国已经在汉字广泛使用的路上了。
3. 韩国国民要求韩国恢复汉字,你怎么看
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或者独立语系,其本身有自己的语法和体系。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韩民族都没有自己的书写文字,当地图书、典籍、公文都是采用汉字书写的,用汉字甚至成为士人和贵族阶层的一种特权。在17世纪朝鲜王超世宗李祹在位时期创立了《训民正音》,韩民族也就有了自己的书写文字——谚文。这种文字为一种拼音文字,其很容易掌握,对于提高是识字率普及文化知识发挥重要作用,即便是没上过学的人,只要掌握了谚文拼音,也就大体能够读的懂基本的文章和标识。这对于提高是识字率普及文化知识发挥重要作用。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去汉字化的一代已经形成后,问题也出现,所以在90年代末韩国总统金大中发表恢复汉字宣言,然而保守派却对此十分抵触,他们认为这汉字通过选修和课外学习即可,不应该增加到必修课之中。所以虽然现在韩国地名和行文恢复了汉字的标注,但是教育阶段仍然没有恢复汉字教育。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4. <大长今>中的书信都用汉字,韩国古代也用汉字现在呢现在他们看不看懂汉字
韩国法律规定,以表音字为专用文字。1948年独*立之后,为了弘扬民族精神,政府制订了朝鲜拼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只能用表音字书写。但是鉴于历史的缘故,暂时允许兼用汉字。从1970年起,韩国小学、中学教科书中的汉字被取消,完全使用朝鲜表音字。在其后的30年当中,小学完全取消了汉字,初中高中仅向学生教授1800个汉字。这一原因造成韩国20--40岁的人几乎完全不懂汉字。他们被称为"表音字的一代"。
带给这代人的后果,是古典文化修养欠缺,与传统脱离,完全脱离了东亚文化圈,深陷孤立与凄楚之中。韩国青年一代连汉字读法都不清楚,书写汉字就更困难了。很多人用汉字写不出自己的名字,父母的名字也写不出,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之后还要自学汉字。韩国面向成人的汉字函授机构遍布各地。
因为只能读表音字的年轻一代,占报纸、杂志读者的大多数,因此报界早早过度到全部使用表音字。随之而来的是,印刷文字由原来的竖排变为横排。于是通晓汉字的一代和专用表音字的一代的差异,在韩国被称为"竖排一代"和"横排一代"的差异。
表音字简单易学却存在"盲点"
韩国的表音字由10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其优点是简单易学。即使外国人,只要掌握了拼写组合方法,也能正确诵读。不过,能够诵读是一回事,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却是另外的事。全部使用拼音文字的朝鲜表音字存在严重"盲点"。
韩国文字与日文词汇相近,有70%来自表意象形文字的汉语。如果仅以表音字记录事情的话,很明显会出现混乱。因为同音异义的字很多。
仅以韩国的姓氏为例。郑和丁,姜和康,柳和俞,林和任等均同音。另外,单词中也存在不少同音异字。例如,故事、古寺、考查、古辞、告辞、枯死等22个单词同音;诈欺、士气、死期、社旗同音;电机,转机,前期,战记同音;输入、收入同音……报纸上也经常遇到,因使用表音字母令读者对其表达意思感到头疼,需要象猜谜一样猜想(试设想我们废弃汉字使用汉语拼音,去看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况--幽灵),颇费时间。这一点好似日本人看用假名发送的电文,如果电文用假名和汉字一起使用,其意便可一目了然。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很容易从形状上辨认。而表音字却不行。由于限定使用表音字,韩国的报纸杂志、街头招牌几乎全部使用表音字。到韩国的日本人看不懂路标和商店招牌觉得为难。不识韩文路标的日本游客觉得在韩国比在香港更象外国。所有到过韩国的日本人全都抱怨看不懂街上指示图。
受害最深的不是日本游客,而是只识表音字的韩国年青一代。他们到了日本成田国际机场一下飞机就不认识汉字书写的出口标识。作为非汉字文化圈的韩国在日留学生,要重新接受汉字教育。韩国的大学生读不懂混有汉字的书籍,想博览古典文学作品也饱受其苦。教授为学生缺乏汉字知识而惋叹。如此下去,韩国的古文化将葬送在下一代人手中。
另外,还不时发生这种笑话∶警察因看不懂身份证上用汉字书写的姓名,而放走犯罪嫌疑人。主张全部使用表音字的人们也注意到上述弊端,想把汉语置换到纯正韩语中。
然而,象日本有与汉语无关的大和语言一样,韩国也有纯正的韩国语言。同大和语言相同的地方是缺少抽象性和语言的创造性。表音字的倡导者也造了一些单词,比如把飞机说成是"飞行装置"却推广不下去。韩国在全面使用拼音文字中,国民患上了该懂的知识却不懂的"知识贫血症"。
100年前仅限于使用汉字
韩国100年以前是一个仅限于使用汉字的国家。不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也同样。韩国的统治阶级、两班使用汉字写信、创作。德川幕府派到日本的朝鲜通信使,选用汉语造诣高的官员担任。他们与日本的儒学家、僧侣之间用汉字笔谈,并即席创作汉语诗词。朝鲜只是庶民与汉字无缘。
朝鲜表音字创造于1443年。朝鲜王朝世宗下令创造庶民使用的简单易学的表音文字。学者们遵照王命,创造了由11个元音和14个子音组成的表音文字。这种钦定文字颁布之时,称为"训民正音"。然而,统治阶级仍然只限使用汉字。妇女、儿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书写的文章叫"谚文",受人歧视。
甲午战争之后,韩国掀起"文明开化"运动。在称为"甲午更张"的改革中,封建制度受到冲击,韩国引进太阳历,从这时起书文从专门使用汉字过度到汉字与表音字结合使用。韩国沦落为日本殖民地时代,确定"国(指日本)汉文字并用"。当时,把朝鲜表音文字学者作为反日思想坚持者来对待,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二战期间,总督府命令解散研究表音字的朝鲜语学会,有的学者被逮捕投狱。因有上述历史缘故,使用表音字成了民族主义标志,被视为反日爱国的象征。
1945年,韩国从殖民地统治中解救出来。新生的韩国提倡国粹主义。表音字学者站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前列,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于爱国。1948年政府一成立,立即制订了《表音文字专用法》,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公文的附加条款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
把拼音文字视为民族主义的象征
韩国大力推广全面使用表音字起于1950年的韩战。战事中全国青年参军受训。他们由于学历参差不齐,读不懂混有汉字的教科书。于是首先在军队中统一使用表音字。而后扩展到全社会使用表音字。
另一方面,朝鲜北部也从1949年起全面废除使用汉字,逐渐过渡到一律使用表音字。不过1968年在金日成指示下,修改了一律使用表音字方案,逐步恢复汉字教育。目前朝鲜小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学习汉字,至高中毕业止学习1500个汉字。大学期间再学习1500个。共计教授3000个汉字。同样是在1968年,韩国的朴正熙总统下令从1970年起,公文中禁止使用汉字,强行废除教科书中使用的汉字。在朴总统坚决推行使用表音字的背后,强调的是土着民主主义以此解释自己的偏执。当时的朴总统企图终身独*裁****,于要求实行欧美式民主的人们针锋相对。以倡导土着民主主义,竭尽全力强调各国各自的土着制度和精神,在此基础上推行文字拼音化。总统的一句话就废除了汉字教育。
独*裁者在文化上胡乱多嘴,没有不出乱子的。
鉴于社会舆论对废除汉字教育的批判压力,韩国政府开始修改全面废除使用汉字方针。
1972年确定恢复中学、高中的汉字教育。1974年确定学习1800个基础汉字(初中900个,高中900个)。并允许汉字在国语和国史教科书中加到括号内使用。
但是,在表音字使用占多数人的社会里,青年人对学习汉字无兴趣,考大学试题也不包括汉字知识,学生学习汉字没有压力。学习属于象形文字的汉字,适于从小学学起,从中学开始学习的话效果欠佳,造成一代人不识汉字的后果。
两派争论逐步升级
随着全面废除汉字教育,人们开始感到不方便,掀起各种形式的要求恢复汉字教育运动。
170多个社会团体联合组成全国汉字教育推广总联合会,1998年11月17日召开总动员大会,提出"从小学接受汉字教育,摆脱文化危机"的口号。大会通过议案∶1,小学学习汉字1000个;2,小学至高中的教科书汉字与表音字混合使用;3,允许公文、路标、招牌等汉字与表音字混用;4,奖励新闻媒体采用汉字表音字混用方式。
大会还向国会提议,"废除表音字专用法案"。赞同的7000多名政界、财界、学术界、宗教界、文艺界知名人士联合签名。
但是,表音字专用者也没有沉默。1997年11月下旬,以韩国表音字学会为中心的表音字专用实践促进会,在诸多大报上发表声明,强调"在韩国解放半个多世纪的今日,更要坚定不移地使用表音字"。他们攻击对方大肆赞美汉字的用意,在于恢复到旧王朝时代,说汉字使用者企图将韩国国语作为方言、表音字只允许作为记述方言的"谚文"。该促进会认为,韩文的表音字功能与汉字相比不但绝对的好,而且能表现出民族自主精神,所以主张全盘表音字化。他们还主张坚决彻底地贯彻"表音字专用"方针,要求立即停止目前的中学汉字教育。此外,该促进会积极促成把制订发布表音字的10月9日定为法定公休节日。
为维护表音字专用法,他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1000万人大签名活动。
双方围绕着是否恢复使用汉字问题的争论升级到不仅是理论之争,扩展升华至民族感情层次。
强调全面废除汉字给社会带来困惑的人们认为,最近政治混乱和经济危机是因为"表音字一代"人文知识欠缺所致,造成伦理、哲学、思想、道德上的混乱。在迎接亚洲太平洋时代,在中国、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汉字文化圈中,只有韩国使用表音字特别孤立,妨碍文化交流,阻碍经济发展。
表音字专用者强烈攻击对方,为使其理论合理化,用尽诡辩、谎言招数,且不惜重金刊登广告造谣惑众。在政治腐败严重的情况下,出巨资掀起文化运动,如同搞政治运动,不知其目的何在。他们还纠集有权势人物,企图以金钱和权势左右韩国文化政策。
韩国新闻界对双方褒贬各半,使得双方争论更加激烈。
争论波及其它领域
在当今计算器时代,韩国难以回避汉字问题。发明了计算机汉字转换功能,出现划时代飞跃,书写复杂问题得到解决。而韩国表音字最大弊端是文字字数过多。韩国在表音字专用思想指导下,计算机组件汉字转换功能落后,不具备汉字单词直接转换功能,再加上组件需求量少,如若普及表音字与汉字混用的计算机,开发出来尚需时日。
关于是否恢复汉字教育,不光是部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事,事关国家大计、文化根基问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接待几十万韩国游客。中国导游颇有感触地说,"日本游客每当听到用古诗、成语和典故介绍名胜古迹时,都知道其古文化渊源,听起来兴致勃勃。而韩国人听了却呆若木鸡"。
韩国自古以来儒教传统浓厚。年轻一代对儒教最基本的《论语》却一无所知。儒教传统成为空架子。学过"衣食足,礼节知"的韩国人,衣食足却不识汉字。甚至出现历史系学生去图书馆,连自己国家的朝鲜、高丽时代的古籍都看不懂的情况。
主张恢复使用汉字的人,批评表音字专用者患了文化封闭症,自己夜郎自大还觉得不够,还硬要把病患强加给下一代,增加"不懂文化的残疾儿"。
这场文化之战在持续,何时能够终结目前尚不清楚,最大受害者是正在接受教育的一代人。
5. 【韩国语】韩国语概况
韩语是韩国的官方语言,在朝鲜称为朝鲜语.现在使用人数约7000万名,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中国的东北三省,美国,日本,前苏联的中亚各国及远东地区等.韩语的词汇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借词.现代韩语是以首尔方言为官话的标准语言,平壤使用的朝鲜语占整个韩语人群中的多数,韩语可以说是朝鲜语的一个方言形式.韩国语和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但由于长达半个多世纪南北交流的中断,特别是普通百姓之间的交流极少,加上两国发展程度相差较大,现代韩国语中新词,特别是西式外来词在朝鲜语中是没有或写法不同,除了新词,标准韩语和朝鲜语就是官方语言和地方语言的差异.仅仅是语音上的微弱区别,不存在互相听不懂的现象,韩语朝鲜语都使用音位文字朝鲜文书写。
韩语的标记方法分为汉字和韩文,汉字是表意文字,而韩文是音素文字,古代韩民族长期没有本民族的书写文字,所以历史上借用汉字记录韩语,用音读的方法使用汉字表述韩语,但因为韩语同汉语语系上的天然差异,加上汉字量的庞大,汉字不能完整的记录和表达韩语,普通人更没有学习文化的机会.直到朝鲜王朝世宗大王创制民族文字韩文.韩文的发明并没有排斥汉字,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韩文也不可能取代汉字的地位。在创制韩文的过程中,朝鲜学者先后13次前往辽东,向谪居在那里的明代翰林学士黄瓒请教音韵和发音的表记。尽管如此,韩文一开始就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当时的崔万里等学者提出:"放弃汉字使用谚文,违背了恭敬中国的思想,等于承认自己不开化。"有关韩文的公告《训民正音》在韩文发明后的第三年才得以正式颁布。在古代韩国古籍文献基本都是使用汉字记录的,韩文创制以来长期遭到抵制,直到19世纪初才被民族主义者倡议下才真正属于民族文字,当时也使用韩汉混用的文字,在韩国叫国汉文.后来汉字逐渐退出韩国主流文字,目前韩国的主要书写文字就是韩文,汉字仅仅是辅助文字.韩语中汉字词并非全部是中原汉字词,韩语中的汉字词包括三部分,第一就是中原汉字词,在汉字引入半岛以后,主要是单词的借用,后来中国的影响扩大,引入了大量古汉字词.一般认为时间在公元4-6世纪左右.虽然近代以来韩文逐渐取代了汉字,但是朝鲜语中的汉字词却无法被取代。朝鲜语中的汉字词大部分来自古汉语,像车站称为"驿",书称为"册",酒杯称为"盏"。而且由于韩文发音比较少,几个汉字只有一个韩文相对应,只用韩文经常不能将一些同音词汇的意义区分出来,完全使用韩文容易产生混淆,有些词汇不标明汉字就不知道确切的称呼。所以在韩文创制之后的几百年里,朝鲜半岛的语言书写形式还是以汉字为主,后来汉字、韩文混合使用,汉字词使用汉字,其余使用韩文。这种混合型文字形态渐渐成为朝鲜半岛通用的文字形式的主流。但在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半岛以前,官方文书,典籍制作、科举取士仍使用汉字。第二是日源汉字词,近代东亚日本开化最早,日本人组合新造了不少新汉字词,这些新生的汉字词同时传到中国和朝鲜半岛, 另外韩国人在长期使用汉字过程中也自己音注或组合了一些汉字词,这些汉字词在中国日本都没有使用.由于汉字文化的长期影响,现代韩语中仍然有近50%的汉字词语.汉字虽然退出韩语主要书写舞台,但汉字仍然是韩国的辅助文字,作为古代东亚通用文字的汉字仍然将影响韩语.另外现代韩语也出现西式外来语增多的趋势.这也符合韩语标音语言的特点.
【韩文的起源】
古代韩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犹如空气一般,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没有自己的文字的痛苦现代人很难想象。 如同拉丁语在中世纪欧洲是超越民族的共同语言,当时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各国人民都广泛地使用汉字。所以朝鲜半岛使用汉字不足为怪。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半岛的民众说的并不是汉语而是韩语,而且韩语同汉语也不是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仅仅是借助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而已。 所以常常有汉字无法完整准确表达韩语的现象。学过一些韩语的人都会发现韩语虽然有大量汉字词,但和汉语差别还是比较大,究其原因汉语是汉藏语系的独立语,而韩语是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两者在语法上有巨大的差异。
起初,人们试图用汉字表达韩语,并出现了“借字标记法”等折中的方法。当时上层统治阶层的汉文水平远高于底层的官吏,因底层的官吏汉字水平有限,往往利用这种两种语言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公文正确的意思。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在汉字上加上组词等虚词,并调整语序的方式来表达。由于汉字是标记汉语而创造的文字体系,要标记和汉语完全不同的韩语则非常不恰当.因此从韩国的三国时代开始就不断有人尝试用汉字来标记韩语.最后发现用2种方法来标记.一种方法是抛弃汉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汉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义,来标记韩语发音"�7�9".第二种方法是抛弃汉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汉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书写韩语单词.如在新罗时代,使用"水"字来表示韩语单词"�0�5".同样用该方法可标记人名和地名.用汉字标记韩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没有停下来,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誓记体表记法和吏读,乡札.誓记体表记法是把汉字的排列结合到新罗语的语顺,即把汉字的新罗化.吏读则是对誓记体表记法进行语法补充,让文脉更加清楚.推测吏读大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形成完整的体系,从高丽,朝鲜一直使用到19世纪末.但是吏读主要是吏胥专用的特殊书面语,还用于汉文书籍的翻译.
虽然这种奇特的方式有一定生命力并继续发展,但用汉字表达韩语难以保证完整性而且效率极低。因为韩语中有不少字很难用汉字的音或者意来正确描述,而且一个汉字有多种意思的情况也很普遍。同时统治阶层的汉文水平逐步提高,导致“借字标记法”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
这种口语和书面语分离的情况使统治阶层觉得十分不便,但对于维持统治地位却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只有统治阶层才能学会汉文并参加科举考试,而科举考试是确定政治地位并享受各种经济利益的保证。所以,创造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能轻易学会的语言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且也不是获得主流社会认可的事情。 从这一点来看,世宗为了图普通百姓的方便创造民族特有文字-韩文,创制韩文从政治角度来看也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
在这种背景下,世宗知道创造新文字的举措必定会引起统治阶层的不满和反对。所以他在暗地里隐秘地开展这个伟大的项目。据说世宗对这个事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很多史书上都说世宗本人创造了韩语,至少世宗本人亲自参与了这个事情。世宗是朝鲜半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明君,当时有能力创造韩文的人中世宗也是首屈一指的学者。为什么世宗如此热衷于创造韩文呢? 也许是因为这是他亲自主持的项目,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训民正音》(即韩文)创建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在全国广泛发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标记韩语方面有着独创性和科学性。字母和音素上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字母“�9�6”表示舌头接触口腔上壁。字母“�9�9"和字母”�9�6“都是舌音,但发音更强,所以在”�9�6“上面加画构成字母“�9�9"。其他字母‘�9�3 ·�9�9’, ‘�9�9 ·�9�0 ·�9�1’, ‘�9�3 ·�9�6’, ‘�9�5 ·�9�8 ·�9�2’ 也是根据这样的语音原理创制。虽然韩国创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但是在韩国的统治阶层两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汉字。训民正音的表音字母系统一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
6. 韩文也是从中文发展去的
严格来说,韩文的写法不是中中国文字发展过去的。
韩文(韩国文字)一般指谚文。
谚文是指15世纪在李氏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创造朝鲜文以前,朝鲜人是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语言的文字。汉语与朝鲜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对于下层朝鲜民众来说,学习中国文字太费时间,只有极少数才能掌握。
“1446年,朝鲜王朝世宗李祹正式公布新创制的文字,诏书称为“训民正音”,正式名称为“谚文”(非正式文字)。意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新文字发明后,世宗提倡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他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
朝鲜文有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任意元音字母与辅音字母均可单独成字或组合成字。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和全面性。朝鲜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韩国文盲数量的减少、出版事业发达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不过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异义词。
朝鲜文组字的时候以音节为单位,一个音节组成一个朝鲜字,每个字母的排列遵循“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这两个基本规则。朝鲜语的音节由初声辅音、中声元音和终声辅音三个部分组成。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有的音节备全了三个部分;有的音节只有初声辅音和元音,没有终声辅音;而有的音节没有初声辅音,却有元音和终声辅音;更有甚者只有元音。
声母-韵母的音节:根据元音字母所属的种类不同,组字的规则分做三种
辅音字母添加在竖立类元音字母的左边(从左到右)
辅音字母添加在躺卧类元音字母的上方(自上而下)
辅音字母添加在复合类元音字母的左上方
只有韵母的音节:用不念声的辅音字母“ㅇ”充当音节的声母部分。然后根据声母-韵母的音节的组字规则组字
有韵尾的音节:韵尾字母一律添加在“声母韵母结合体”的正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