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元悖论的介绍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
2. 三元悖论的简介
三元悖论原则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着名论断。但是,该理论是高度抽象的,只考虑了极端的情况,即完全的货币政策独立、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资本自由流动,并没有论及中间情况。正如弗兰克尔指出的,“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为什么不可以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两个目标的抉择中各放弃一半,从而实现一半的汇率稳定和一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不能不说是“三元悖论”理论在具体目标选择问题分析方面的局限。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根据“三元悖论”原则,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的组合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但是这一组合在现实中有效的前提是在假设一国外汇储备无上限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实际上,现实中一国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无上限,一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再巨大,与规模庞大的国际游资相比也是力量薄弱的,一旦中央银行耗尽外汇储备仍无力扭转国际投资者的贬值预期,则其在外汇市场上将无法继续托市,固定汇率制也将彻底崩溃。因此,一国即使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巨大的国际游资压力下,往往也很难保证固定汇率制度能够得以继续。
3. 怎样看待三元悖论和汇率制度选择的指导意义
综合分析汇改的历史成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历程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东南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收窄,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表1可见,25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经历了一个不断贬值的过程,由1981年一美元兑1.70元人民币到1994年汇率改革时的一美元兑8.61元人民币,随后几年略有上升,而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8.27人民币水平。(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分析我国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是在1997年之后是以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的国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原有汇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1.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严重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呈扩大的趋势,2004年尤其明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美元不断对外贬值,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于是也跟着贬值,相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使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大;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大了外商对我国的投资,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资金流入,使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快速扩大。我国国际收支项目中不断扩大的“双顺差”,加剧了我国跟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尤其是美国与欧洲,屡屡对中国挑起贸易之战。2.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挑战受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几年增长极其迅速,仅2004年就增长了2067亿美元,增幅达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711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造成了我国货币投放的过快增加,2004年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了抑制国内信贷投放过猛、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重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采取在公开市场上对冲外汇占款的做法,对冲比率不断提高,以至出现“无券可用”的情况,只能通过不断滚动增发央行票据来回笼资金,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战。3.国际热钱大量涌入1997年以来的我国实质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在促进我国出口和吸引外资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热钱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大,国际上对我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上升,国际炒家通过各种途径大举进入我国,豪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的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性,需要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进行改革。(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选择分析尽管2003年以来,欧美各国屡屡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政府顶住了压力,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情况下进行汇率制度调整,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相对比较科学的。1.国内条件分析从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条件是相对成熟的。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2004年的GDP增长率高达9.5%,今年上半年仍然保持了9.5%的增幅,这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其次,经过一年多的着力调控,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先过热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进入相对稳健的状态,通货膨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物价水平降到了2.3%水平;第三,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改革成效显着,如外汇管理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工具逐步推广,各项金融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正常运行创造了市场条件。2.国际条件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条件同样趋于成熟。近来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和美联储的持续加息,从2001年开始的弱势美元最近走向强势。从今年1月份开始,美元对欧元、日元汇率开始大幅度升值。由于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汇率也随即走强,人民币升值预期降低,升值压力减轻。这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缓解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带来的外部冲击。-------------------------------------研究现行汇率制度及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内容及其影响分析(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内容解读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一改革特点集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主张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原则,既有利于政府对汇率制度灵活操作,又不至于引发汇率的过大波动。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是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进行小幅调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与上个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后日本日元对美元升值将近一倍相比,我国政府顶住国际压力,对进行人民币小幅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与持续发展。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我国政府在人民币汇制改革中的“主动性”和“渐进性”原则。(二)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的影响分析这次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利弊兼有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好处有:一是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企业进口成本;二是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基本上处于薄利多销的状况,出口利润的增长远低于出口量的增长,实际资源转移速度加快,这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商的人民币收入相应减少,为了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其或是提高出口商品的国外售价,或是减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量,从而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三是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磨擦。近年来,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及其它贸易争端不断加剧,商品出口的国际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商品国外销售价格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状况;四是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成本,有利于出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缩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促使企业减少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五是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活动。人民币升值节省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本,使得国内企业更容易“走出去”;六是可以减缓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从而减少由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之处有:一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出口贸易起到抑制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靠价格取胜,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很多商品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从而影响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出口的抑制又会加大就业压力。我国出口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众多的劳动力就业。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远大于对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一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势必造成就业压力;三是人民币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外商来华投资的增长速度,因为人民币升值虽然会使已在华外资企业的资产增值,但却会使准备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的投资成本增大。四是人民币升值为已流入中国的国际游资提供了获利机会,并有可能增强国际游资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从而加剧国际游资的非正常流动。综上所述,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增大了我国汇率制度的弹性,更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由于人民币的小幅升值,短期内会引起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和贸易量的波动,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与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市场影响一、改革前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约从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到这次汇率制度改革之间,人民币汇率虽然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出发,在资本趋于自由流动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只有同浮动汇率相配合,才能真正体现其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仅在短期内有效,从长期来看无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固定汇率制度的安排与我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日益明显。特别是在此轮经济过热中,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其中主要运用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几年前的“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经济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和美元的持续走低等原因,使得人民币币值被低估,币值的低估严重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一)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在开放经济中,存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的矛盾,即“三元悖论”。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之前,我国选择的是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对国际资本流动实施较为严格的控制。在一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善,抗金融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这种制度安排无疑是符合中国当时的经济实际。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开放经济的大趋势下,伴随着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加强,合法和违规的资本大量涌入,致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我国无法实现。事实上,在此轮经济过热的治理过程中,我国政府虽然稳定了人民币汇率,但却是以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代价,对通货膨胀的控制的依赖于行政手段,而不是货币政策。(二)外汇储备的激增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主动性提出挑战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源自于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动。由于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和国外“热钱”的蜂拥而至引起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为3423.4亿美元,进口为3026.9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396.5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是68亿美元的逆差。截止到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1010亿美元,同比多增337亿美元,其中仅6月份外汇储备就增加200亿美元,同比多增8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激增会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为了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央行不得不加大力度进行冲销操作来阻止货币供给的增加,但这又会造成信贷收缩,进而增大人民币利率上升的压力,反过来又迫使央行买入外汇储备,最终增加货币供给,导致央行试图改变货币供给的努力会大打折扣。上半年,我国出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在信贷收缩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M2,M2由国内信贷和外汇占款组成)仍然大幅增加,这说明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受到了外汇储备的干扰,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其有效性面临严峻挑战。(三)利率工具的运用受到约束在我国,由于固定汇率原因,利率政策手段的效果十分有限,再加之国际社会和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使得利率工具的运用受到约束: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当我国上调(下调)利率进行紧缩(扩张)调控时,会导致资本项目的顺差(逆差)。为了稳定汇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卖出)外汇,从而增加(减少)了外汇储备,进一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利率政策的效果。2、升值预期和跟随美元的贬值导致我国出现大量贸易顺差。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促使国内资金和国外短期资金外流,达到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过热还未得到彻底解决,存在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利率有悖于宏观调控的方向,以至于利率工具的运用面临尴尬。3、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如果大幅提高利率会吸引的境外资金流入国内,增加外汇储备,从而进一步增大升值压力。正是由于利率无法较大提高,且国内物价水平较高,致使我国实际利率水平较低甚至出现负利率现象。在国内金融投资品种比较少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又是持续低迷,于是各路资金追逐投资,尤其是房地产,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四)“热钱”流动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加剧,大量“热钱”通过各种合法及非法渠道涌入中国。“热钱”的流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首先,“热钱”的流入增加了外汇储备,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从而削弱了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其次,“热钱”具有高度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它的快速流入流出会对我国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冲击,因而加大了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难度;最后,在我国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势必有大量“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将直接影响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效果。二、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改变了汇率过于固定的状况,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第一,在“三元悖论”中,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使我国的汇率波动区间变宽,意味着我国在资本自由流动程度逐渐提高的背景下,通过放弃汇率稳定的目标而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可以独立的行使自己的货币政策,通过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进行自动调节,改变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因受多种因素牵制而被动行使货币政策的局面。第二,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不断地进行微幅调整以平衡国际收支,使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有一定的调控空间,摆脱了为稳定汇率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卖出)外汇,从而被动的增加(减少)基础货币投放的困境,提高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目前,人民币的小幅升值,那么出口将会适度减少而进口增加,这样可以消化一定数量过剩的外汇储备,对于提高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力有很大帮助。第三,浮动汇率制下,调解利率对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汇率波动来进行反向平衡,从而增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例如,当我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上调利率虽然会造成资本项目的顺差而增加外汇储备,但同时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影响经常项目,抵消资本项目的顺差,从而平衡国际收支,提高了利率政策的有效性。第四,灵活的汇率可以增加国际投机资本的投机风险,减少了国外“热钱”的涌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降低了投机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在现行汇率制度下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制定投资计划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上半年GDP保持了9.5%的同比增长,CPI上涨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成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银行信贷在上半年偏紧,但基础货币的增长迟早将转化为银行贷款的增加,如果货币供应继续宽松,商业银行释放贷款的能力将迅速恢复;同时,国际原油和主要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造成的对下游产品涨价的压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投资增速下降和粮食供给增加等因素导致的物价涨幅回落。由此可见,我国经济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本次人民币升值2%,对我国经济来说是一项紧缩的货币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的通货膨胀压力。鉴于此,短期内我国的货币政策应以“稳健”为主基调,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微调,在保持或促进经济和物价稳定、改善和升级中国经济结构、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短期内不宜对利率水平进行调整,以免引起宏观经济的波动。但可以从利率结构下手,达到调控我国国民经济的目的。这一思想已在上半年央行的工作中有所体现。接下来我国政府应继续贯彻这一思想,适当调高短期利率,以抑制投资过热和投机资金的流入;同时维持中长期利率的稳定,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二,在信贷方面,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增加信贷的投放,改变上半年信贷偏紧的局面:1、继续严格控制投资过热行业的资金供给,谨防物价反弹,稳定国民经济;同时,对于资源能源消耗和高污染行业也要在信贷资金方面进行抑制,优化我国经济结构。2、对于有成长性、可持续发展性的行业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重点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降低优质企业对外债的依赖程度,从而减轻由于外汇储备增多所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压力。第三,目前,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下来了,净出口拉动力也会因升值而随之减弱,那么,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就落在消费身上。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应该承担培育消费动力的重要责任。此前,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针对房地产行业过度投资和投机性炒房进行调控,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结构调整,从当前的结果来看,在过度投资和投机性炒房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个人住房消费也受到了打击。所以,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工作应在继续对投资型住房实行严格控制的基础上,给予自住型住房适当的支持,达到刺激内需的目的。另外,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升值幅度较小,国外投机资金预期人民币将有一个升值周期,于是大举进入我国,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一些投机资金会获利了结,撤除房地产市场。在综合影响很难确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应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随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熨平国际资本流动给房地产市场造成的波动,以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哪位高手可以帮我解释一下经济学的三角悖论啊!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根据蒙代尔的三元悖论,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①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②汇率的稳定性;③ 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三者之间的选择关系】
根据三元悖论,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部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5. 什么是三元悖论,试用三元悖论分析人民币的当前困境
三元悖论(Mundellian Trilemma),也称三难选择(The Impossible Trinity),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一说蒙代尔)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Monetary policy),固定汇率(Exchange rate),资本的自由进出(Capital mobility)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来实现调控的目的。
6. 三元悖论是如何组合的
本文构建了"三元悖论"政策目标指数,并探讨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策略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以汇率高度稳定作为首要目标,并追求适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而谨慎追求金融开放,并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这种策略的影响包括:(1)较高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对降低产出波动率有积极作用,因持有外汇储备的间接影响使得汇率高度稳定政策也显着降低了产出波动率,金融开放同样也起到了降低产出波动率的作用;(2)积累巨额外汇储备与追求汇率高度稳定政策间的交互影响使得汇率稳定成为维持物价稳定的消极因素,货币政策独立性将降低国内通货膨胀波动率而积累过多的外汇储备却恶化这种影响,金融开放将增加物价波动性。文章凸显出过度追求人民币名义汇率稳定的弊端。
7. 金融 三元悖论 (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
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指不受任何因素影响流入和流出。假设大量资本流入国内,必然由于某特定的货币政策或者汇率提升影响。资本流入国内会导致通胀,是货币贬值,本币没有升值。三元悖论是说假如一个国家想根据自己需求(非外部环境迫使)制定货币政策,如果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利率提升则汇率下降,反之),如果保持汇率稳定(利率提升则资本流入,反之)。香港选择的是和美国后者固定汇率,美国加息香港必然跟进。中国不是。
8. 什么是不可能的三位一体(国际金融三元悖论)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元悖论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的稳定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可以实现其二,舍去其一。
一是货币政策独立性是一国是否能进行反周期调节,以使得宏观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能力。换言之,一国是否具有直接利用货币政策影响该国经济的独立能力,它首先要求货币政策目标的纯粹性、单一性。
二是汇率的稳定性是指使一国在经历投机性冲击的情况下汇率市场正常运行的能力,换言之,一国如何遭受经济冲击的情况下保证本国汇率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三是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是指一国的短期流动不受外力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对于短期资本流动不加以限制。
(8)经济三元悖论韩国如何选择的扩展阅读:“不可能三位一体”论
现实意义他指出,在各国汇率制度选择中,或更进一步地在各国发展模式中,存在着不可实现的“三位一体”,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无论如何只能同时实现两个目标,而不可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
克鲁格曼认为,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发展模式都可以被概括进三角形中。处于三个角上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为政府的三个目标,而A、B和C这三边则分别代表不同的制度选择。当一国政府选择制度A 时,便是选择了并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这两个目标;当一国政府选择制度B 时,便是选择了并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这两个资本自由流动目标;当一国政府选择制度C 时,便是选择了并可以实现汇率稳定和这两个资本自由流动目标。
显然我国是选择制度A的代表,美国和部分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国家和地区是选择制度B的代表,实行货币局制度的中国香港地区和南美洲部分国家则是选择制度C的代表。克鲁格曼建议发展中国家选择制度A ,即通过限制资本流动而实现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为后两者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的平稳发展更为重要。
9. 三元悖论 分别哪些不同的国家选择了哪些,不选哪些
三元悖论(The Impossible Trinity),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10. 我国现在处在三元悖论的哪种情况下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提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坚持这一理论。
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