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是分别是什么国家,多少年被秦国灭亡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是分别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2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春秋韩国是哪个国家灭亡的扩展阅读
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
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又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2. 春秋战国时期是哪个国家最先灭亡
公元前230年,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赵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魏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楚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击破项燕,全面占领楚地. 公元前222年,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望采纳~)
3. 古代的韩国是怎样被灭亡的
说自己是外星人的祖先,被外星人灭了。
韩国佬最可恶了,
好像什么都是自己的或自己创造的。
对了你说的是战国七雄的韩国还是现在的韩国啊。
韩国(中国周代诸侯国):周代的一个诸侯国,原韩国为晋国所灭,战国时期建立的韩国为秦国所灭。
韩国
国姓:姬姓韩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称王 国都: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始封此国者:周威烈王 兴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灭亡原因:被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记(卷45:韩世家) 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着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4.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早灭的是韩国韩国指的是现在的那里
韩国指的是现在的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韩国的兴衰过程
1、兴起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繁衍氏族,在韩献子在位时成为晋的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
前455年~前453年,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晋政。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前403年,周天子正承认晋三卿为诸侯,韩国正式立国。是为三家分晋。
2、强盛
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并迁都新郑。但由于七国间韩地处诸国包围之中,发展空间小;国土面积又最小。故屡遭其他六国攻伐。至韩昭侯在位时,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军备。使韩国国力大增,十数年间,诸侯无侵者。
3、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屡遭列强欺凌。
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长平之战。
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在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5. 七国中谁最先灭亡
七国中最先灭亡的是韩国。
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
1、灭韩:秦王政十六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2、灭赵: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
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灭魏: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
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4、灭楚: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国都城寿春。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
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人复立昌平君为王。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置会稽郡,楚亡。
5、灭燕:秦王嬴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
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二十四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6、灭齐:齐国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过去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
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齐王竞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
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 。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6. 春秋时的韩国是哪个国家灭的
秦王朝的统一沉重地打击了六国贵族势力,为进一步限制和防范这支旧势力的重新崛起,秦朝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
1是杀戮,“豪俊”、“俎豪杰”西元前225年秦破魏国,魏王假投降立即被秦处死,公元前222年燕国被灭,燕王喜被秦军杀害。破魏后始皇下令追杀魏国各公子,一个都不肯放过。
2是迁徙流放。秦灭韩国后将韩王室贵族徙至下邑灭赵后,赵国贵族被迁到今四川广元南;楚国被灭后将楚之大姓迁到陇西;五国已亡徙天下豪强于咸阳十二万户;徙三万假丽邑,五万家于云阳;秦的隐宫刑徒者七十余万人乃作阿房或骊山,这七十余万人不是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便是战争后逮捕的政治犯,其中当然有不少是旧贵族。
3是将贵族降为奴仆。如秦破魏军后迁咎为家人,赵亡后赵国贵族多被降为“贱人”。
4是把缴获和没收于六国的武器加以销毁,于咸阳铸成铜人十二,置于宫廷中;将六国宫廷宝物和美人收于秦宫;下令毁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地消灭旧贵族的根据地;为控制六国旧境还修建了由首都咸阳通达全国各地的驰道,秦始皇多次顺驰道巡游郡县以示威强。
5对于分裂割据的思想进行坚决打击。“焚书坑儒”就是其典型代表,焚的书包括除自然科学、神学、原秦国书籍以及皇家图书馆收藏的书籍之外的所有百家着作,坑的并非全是儒生也包括一些术士和游士,因秦怀疑他们“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以古非今”引诗书而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6是在原来山东六国的旧域内设郡以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六国故地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当秦定天下以后,残余的旧贵族已经完全失去了经济基础和政治依靠,于是有些人便降志屈身以求全,投降新政府。如七十博士和被活埋的诸生四百六十人,这中间当有不少这一类的人物。有些则迫于弹压,畏于酷刑,隐藏山林,潜心学术。如汉初传《诗》之浮丘伯、申公、穆生、白生,传《易》的田何,传《礼》的高唐生,传《春秋》的公羊等,都是这一类的人物。此外还有一些残余贵族,他们始终不肯放弃政治斗争,而又无力揭起反抗之旗,于是隐姓埋名沉入海底,以进行地下活动,企图作死灰复燃之举。如后来搏浪一击的张良,西楚霸王项羽,以及楚汉相持阶段十八个王中的半数,都属于这一类人物。
总之秦王扫六合后,以前的旧贵族除一部分向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投降以外,其他人不是自杀,便是战死;不是逃亡,便是俘虏;不是囚禁,便是流放。这就是称雄中国历史八百余年的旧贵族之悲惨下场。秦王朝对六国旧贵族的迁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巩固统一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由于秦王朝对六国旧贵族的处置过于残酷,没有采取笼络的对策,因而终秦一朝,旧贵族同秦王朝一直处于极度的对立状态,当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时被迁徙的旧贵族没有起事,但是潜逃者却都兴高采烈地混入到反秦队伍中。
秦朝的政治形势不像秦刻石中所夸耀的那样,是“灾害除灭”、“不用兵革”、“天下和平”。在秦王朝大一统的表面背后潜藏着更于严重的社会危机:秦王朝由于把六国旧贵族当作头等威胁加以防范,没有看到劳动人民的反抗是更大的危险,不明白“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道理,因而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过于残暴,徭役和兵役过于繁重终于迫使农民铤而走险、揭杆起义。绝望之中的旧贵族们则终于抓到了救命稻草,得以死灰复燃。
例子 :
有的被废流放比如战国的楚王: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再度出兵攻楚,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秦王亲往樊口受俘,责负刍以弑君之罪,废为庶人。其遗族昌平君在淮南被拥为楚王。
被软禁后杀掉的韩王和魏王: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
魏王(姬)假作为战国诸侯国七雄魏国的亡国君主,出降后,其魏氏王族遭到了灭顶灾难。举城投降的魏王子及家眷数百人均招杀害,信陵君无忌公之14子因远离国都幸免于难,全数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为“王”。
7. 它是春秋战国的强国,却是最早被灭的一个,这是哪一个国家
这个最早被秦国消灭的国家就是韩国,在春秋战国的后期,七雄争霸,其中就有韩国。可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候这个当初的强国却最早被灭亡了。
在李斯成为宰相之后,就对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说:“想要一统天下,必须先要将韩国灭掉。韩国地理位置特殊,如果不将韩国灭掉,根本就灭不了其他的国家。而且韩国公子韩非子是一个非常了得的人物,如果他活着会影响一统天下的霸业的。”
秦始皇听进去了,于是第一个就将韩国灭掉了。
8. 第一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是韩国,请问他是怎么被灭的
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韩国强盛时的版图是今天山西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都城在新郑。由于地处中原要塞,韩国东、北部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国土是七国中最小的,而自己的所处的中原腹心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屡屡遭受大国的侵略。。。。。“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公元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韩王安,建立为颍川郡。韩国灭亡!
9. 战国时期韩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战国的韩国,春秋时晋国六大夫,战国七雄之一,姬姓。春秋时,晋昭侯封其叔叔成师于曲沃,成师的儿子庄伯又封弟弟姬万于韩原(今山西省稷山县),韩万以封地为姓,称韩武子。公元前589年,韩武子之孙韩献子佐晋景公打败齐国,被封为大夫,为晋国六大夫之首。公元前453年,晋国被韩、魏、赵三家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景侯为诸侯。韩国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韩国强盛时的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所处位置东有魏,南有楚,西有秦,北有赵,强国环伺,势力一直不能发展。公元前355年,韩昭侯用申不害为相,实行政治改革,国势有所发展。战国中后期,秦国向东扩张,对韩的威胁日益严重。公元前335年至公元前301年之间,秦先后攻取了韩国的宜阳、鄢、石章、武遂、穰等地。但韩也不示弱,公元前296年,韩与齐、魏联军攻入秦地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迫秦归还了河外及武遂等地,但不久诸地又被侵占。以后,秦国日益强大,不断攻韩,韩军屡败。公元前230年,秦派内使滕攻韩,掳韩王安,在韩地设立颖川郡,韩国亡。
韩国自韩虔公元前403年开国至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共历十一君,一百七十四年。
很详细哦
10.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最后被秦国消灭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最后被秦国灭掉的是齐国,但灭齐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齐王(田建)最终是投降秦国:
齐国最早是西周武王为奖赏治国有功的姜子牙而封给他的,实际上当时的齐国地势是最好的,但历经数代之后姜氏的权力日渐式微,权臣田氏逐渐掌握实权,最终取代姜齐。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已经在七雄中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而秦国为打破东方六国的合纵,采取远交近攻手段逐一灭掉了与自己距离最近的国家,直至燕国被灭后,齐国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然而齐王仍然愿意与秦国争一夕之命,可是秦国已经将齐国国相后胜收买,致使齐国并没有进行积极的防御,秦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手段将齐军主力吸引到边境,然后出奇兵袭击了齐国国都临淄,齐王无奈之下只好缺陷秦军,直到这时齐王才知道原来内鬼正是自己的相国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