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体》在韩国仅卖400本,为何日本卖脱销
科幻小说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设想的小说,分为硬科幻和软科幻两类。硬科幻:以天文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幻作品,软科幻:以心理哲学、历史政治等社会学为基础的科幻作品。刘慈欣着名的小说《三体》就是硬科幻,书里讲述了人类和三体人的文明交流,以及厮杀搏斗。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山西酒泉发射,河南罗山县的男女老手都为卫星的发射欣喜若狂,当时7岁的刘慈欣却在担忧卫星撞到了星星怎么办,这是他第一次将思维放在太空中。
90年代,他还是山西酒泉的工程师,在业余时间写科幻小说,闲的时候一天可以写5000字,每写一部要一年时间。2006年,他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三体》,并在5月12日于《科幻世界》杂志连载。
中国科幻早在1902年就起源了,鲁迅非常欣赏科幻小说,为了在中国推广科幻,他和梁启超还翻译了一些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凡尔纳的作品。以前都是外国科幻传播到中国来,但100多年过去,中国的科幻终于也走出国门,虽然与外国科幻还有些差距,但总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一天。
② 《三体》在日本脱销,为何在韩国只卖了400本呢
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这句话说的还真不错,如今连书卖的好不好,都要靠封面来装饰了,封面用的好读者才有兴趣翻开来阅读。在韩国便有一本书因为封面而滞销,但在其他地方此书却早已经卖到脱销了,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答案,这本书便是《三体》。
看到这个封面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韩国译版的《三体》封面,简直要用“奇葩”来形容,各种奇奇怪怪的元素都凑在了一起,比如说外星人、宇宙飞船、倒塌的大楼,甚至还有年娃都蹦了出来。这位封面的设计师已经不能用“脑洞大开”来形容了,没准是出版商老板拖欠他工资了吧,对此你怎么看呢
③ 《三体》在日本卖到脱销,韩国却仅售400本这是为什么
“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
2019年的春节,因为一部《流浪地球》,我在电影院感受到了久违震撼与感动。我不知道你们哭没哭,我反正哭了,但同时又是自豪的。哭是感动于剧情,自豪则纯粹是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所代表的意义——谁说中国没有本土科幻片?
可没想到的是韩国的数据却让人跌破眼镜,竟然只有寥寥400本。这是为何?难道韩国人都不看科
幻小说?
直到看到韩国版的《三体》封面后,这一谜团终于揭开:看着杂乱不堪的要素、难以入眼的配色,只要有正常审美的人都不会去买吧!至于韩国方面究竟是不是故意将《三体》封面设置成这样,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④ 《三体》最开始刘慈欣是在哪里发表的
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另外最早的三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也就是说开头并不是汪三水,而是WG时期的叶文洁
⑤ 刘慈欣在物理上有多高的造诣
刘慈欣在物理上的造诣仅限于科幻小说作家,不算专业人士。
刘慈欣懂得这么多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将科学和自然的力量完全体现在自己平实而拙朴的语言中,让读者在他的作品中产生很多的遐想。刘慈欣在一次粉丝签名会上,很谦虚表示自己其实并不是懂得很多,自己只是一名很务实的科幻作家而已。这种谦逊的态度很值得年轻人学习。
刘慈欣从1989年开始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在1999年的时候,由他创作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的一等奖,展露头角的刘慈欣陆续发布了很多的科幻小说,在2006年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协会的雨果奖,刘慈欣代表中国人在科幻小说上获得世界奖项,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⑥ 《三体》在日本脱销,为何在韩国只卖了400本呢
《三体》这本书可以说是科幻领域的一部“神作”了,科幻作家韩松曾评价到:“我们以前写的那些东西,在《三体》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在《三体》问世之后我们的确是不敢再搞科幻了”。
《三体》不仅在中国评价极高,在世界各国也有着广泛的赞誉。其第一部经过了刘宇昆翻译后,还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中的最佳长篇小说奖。雨果奖也有着“科幻诺贝尔奖”之称,能获得这一奖励,足以见得《三体》的影响力之大。
不仅在美国,《三体》在日本也有一大票的粉丝,在刚刚发售的当天便霸占了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的榜首。原本计划一月售完的量,第三天就要继续印刷了。可以说《三体》在日本的热度,并不比在中国差多少。
可同样是在邻国,《三体》在韩国的销售数量和在日本一比那就是天差地别了,第一部仅仅才出售了400本。很多人不理解原因一查才知道,问题出在封面上。
⑦ 不知道韩国人对三体得奖有什么看法
别被网媒误导了。韩国是全世界第一个翻译出版三体的。网上有篇误导性文章流传很广,说《三体1》韩国初版销量才400本,日本初版几千本卖断货,然后说三体在韩国根本卖不动。
但是却根本不提韩国是2013年初版的,日本初版时已经是2019年了。刘慈欣2015年获得雨果奖。2013年韩国初版时,刘慈欣在国外根本没名气,韩国初版前,三体海外销量是0。在国内,三体1当年仅仅十几万销量。而日本2019年初版时,刘慈欣已经是世界名人,还入选福布斯名人堂。三体1在海外销量已经有150万,国内更是1800多万销量。
就像咱们不能拿三体2013年在国内的销量,去对比三体2019年在国外的销量,说三体国内销量只有国外十分之一,然后得出三体在国内根本卖不动这种结论。
而且韩国2016年就出版《三体2》了。三体1在韩国也多次再版。作为对比,日本2019年才出三体1,三体2迄今未出版。
⑧ 三体的版权现在在谁手里
三体的版权在刘慈欣手里。
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系列由刘慈欣创作,氛围《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2013年凭借《三体》获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同年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
(8)刘慈欣在韩国什么时候发售了扩展阅读:
刘慈欣是在正职工程师的业余进行写作,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天写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完成。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020年4月,《三体》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高中段文学阅读。
⑨ 刘慈欣在科幻小说创作中有哪些特点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以下特点:
1、有着恢宏的科学意境
在人类能大规模改造自然之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类对于神秘的自然是怀有一种敬畏之感的。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人类不再有这种敬畏感。
然而科幻文学却可以让人们从单调空乏的生活中抽身,让思想在既虚幻又现实的世界里遨游,重拾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科学、想象力丰富、时空尺度极大,能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刘慈欣在其在小说中展示了很多宇宙的科学之美,这种美虽然基于科学,却也具有中国文化所讲求的意境之感,并且无论想象力多么恢宏,却可以落地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展现一种壮观的诡谲,这也是其小说所特有的。
2、有着乐观的科学态度
刘慈欣曾表示自己是一个技术乐观主义,即对科学技术充满信心,认为它可以解决人类的各种问题,尤其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需要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民众需要科学的思维,因为这将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科幻小说不该总描绘科学的负面,这种观念也让他的作品显出一种推崇科技的倾向。
比如,在解决人类生存、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小说中,最初带来灾难的技术几十年后终于造福人类,一个科学研究支持的爱好最终给城市带来降水,百年后人类回望古代人的探索不禁感叹当时的艰辛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死神永生》中是人性最终导致了人类文明的毁灭,但刘慈欣对此并没有表达负面的情绪。他对理性和科学有着明显的倾向,但仍保持了比较中性的立场。
3、重物轻人的形象刻画
在主流文学中小说一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要求小说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然而与主流文学中的着重刻画人物形象不同,科幻文学中一些以自然科学为主的硬科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被弱化甚至符号化的,更多是作为人类种族形象或者类群形象出现的。
在完全是出于对科学的迷恋而非爱好文学而进行科幻创作的刘慈欣看来,人类只是浩瀚宇宙沙漠中的一粒沙,主流文学只注重人的描绘是一种自恋,而科幻要超越这种自恋,将目光投向整个宇宙。
这也许可以解释刘慈欣的想象力为何如此恢宏恣意,他不受传统文学和时空的限制,到达了常人无法企及的宇宙深处。
在他的作品中被突出的是科学形象,而很多人物是被弱化的。这种刻画方式虽然展示出了一些科幻文学的特质,但人物形象的扁平和不合人情也被一些评论者和读者诟病。
(9)刘慈欣在韩国什么时候发售了扩展阅读:
刘慈欣为人低调,一直以科幻迷自居,对于媒体的称赞从来都冷静对待,但他在科幻文学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已经成为谈到中国科幻小说便不可绕过的作家。
他的作品用空灵想象力展示宇宙的宏大壮美,更有乐观的科学态度、独特的科幻意境和幽深的宇宙哲理。
通过分析和总结他的创作特点可以得知,其最与众不同的便是将现代科学精神、西方科幻小说经验以及中国文学传统和社会历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科幻创作,带读者进入了出乎意料又似曾相识的想象世界。
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名气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数量还很有限,我们的科幻文学离世界顶级水平还很远,但是现在刘慈欣已经站到了这个高台之上,为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⑩ 刘慈欣在世界科幻小说界地位有多高
相当高,世界顶尖,确实厉害。还记得同学奉劝我的话:不接触刘慈欣,你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想象力。
于是我接触了一些他的短篇小说,《黄金原野》是我读过的第一篇,最后的大反转令人称奇,文章到了末尾的留白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我那时就知道,大刘真的很厉害。
因为学业,不得不只先看一些短篇,其中《微纪元》和《流浪地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不得不佩服大刘的想象力。
不过,当前些日子我接触了《三体》时,我才知道,之前对大刘的一切评价,尽管很高,但那是对大刘的亵渎。
读完第一部那天,我被最后那章《虫子》深深震撼,那天我真正理解了那个同学的话。
于是开始读第二部,我发现,如果拿“地球往事”的评价高度再评价的话,那么又是对大刘的一种亵渎。那令心灵震颤的黑暗森林体系,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第三部的时候,我想我能做的,就只有献上膝盖了……不能再对大刘作任何评论,因为做不了。只剩下两个字“震惊”。
如果就故事而言,三体一的历史感非常强,读来十分厚重且富有哲思。而三体二,个人认为是最震撼且故事情节是最为完整的。第三部死神永生,则是最为庞大和开阔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三体二最后那么震撼,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第三部,几乎每一段都能让你震惊!
看完之后,回味无穷,哲理与讽刺意味兼具,是不可多得的一个系列。就个人读过的科幻小说而言,除三体之外,暂时没有一部小说可以给我留下如此深刻印象。说是世界顶尖,名副其实。
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水平提升为世界高度,绝对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