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韩国传统民间故事《春香传》主要内容
是朝鲜人民在长期口传中形成的一部古典文学名着。据说,故事最早产生于十四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直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李朝英、正(注:英、正时期系指李明二十一代王英祖(1724-1776)和二十二代王正宗(1776-1800)统治时期。)时期才最后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先后出现过全州土版《烈女春香守节歌》、京版《春香传》、汉文版《水山广寒楼记》、《汉文春香传》和抄本《古本春香传》等多种不同版本。1954年,朝鲜作家同盟出版社以《烈女春香守节歌》为底本进行整理、校注,题名《春香传》出版
在朝鲜,《春香传》的故事情节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它分上、下两卷。上卷写退妓(注:退妓指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命梦龙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注: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这样一个带点感伤,最后以大团圆结局的故事,为什么会在李朝末期广为流传,演变为定型小说《春香传》呢?简单说这是因为《春香传》表达了当时朝鲜人民的思想和情绪,朝鲜人民也要通过《春香传》反映他们的爱憎和愿望。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李朝封建社会,贵族阶级骄奢淫逸,两班统治黑暗腐朽,人民群众倍受迫害和剥削。农民起义、市民斗争及实学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都已进入了高潮,李朝封建制度已濒于崩溃。《春香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人民的口传中臻于完善的。
由此可见,《春香传》绝不是一部单纯的恋爱小说。它仅以爱情故事为情节线索,而以反对卞学道的斗争为中心事件。抨击李朝官僚腐朽统治。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则是它的主题。这个主题在小说所写“金樽美酒千人血”一诗中就作了点示。
小说主人公是退妓月梅之女成春香。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朝鲜人民对她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而对她刚强不屈的品质又给以热情赞颂。她是李朝末年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鲜妇女优美形象的代表。
婚姻应该是爱情的结合。年轻的春香按照这样一条标准,对自己“终身大事”作了自由地抉择。她虽是退妓之女,但“自幼刚强有志,气量过人”。“从不喜那儇薄之辈”,梦想着“共结同心”的爱情。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梦龙,春香突破了身份等级思想的束缚,毅然与梦龙结为夫妇。但婚姻问题毕竟是社会问题,摇摇欲坠的李朝统治者仍继续维护森严的阶级身份制度来延长其黑暗统治。所以在梦龙不得不随父进京离开南原之际,他们自由结合的婚姻愈益显出身份和阶级的高低差别,春香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人格,起而与封建社会展开了正面的冲突与斗争。
春香与社会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春香与梦龙之间,属于两种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春香始终对爱情坚贞不渝。她选择梦龙绝非为了攀附名门,热恋中她曾提醒梦龙两家之间有“贵介”与“蓬门”之别,直待梦龙“意决情真”方才结合。另一方面,贵公子梦龙在即将离别南原的关键时刻,竟相信封建家训,“娶艺妓之女做妾,不但败坏门庭,而且……一定要断送前程”,并向他曾热恋过的春香表示“我二人就不能不分手了”。这无疑是梦龙对封建传统观念屈服的表现。
矛盾发生在春香、梦龙之间,实际却是自由婚姻和当时“尊卑贵贱”身份等级制度的冲突。当时,春香就向梦龙指出,“你休以为春香是个贱女,因而任意抛弃”。并进而斥责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贵族两班,个个狠毒!恨哉!恨哉!尊卑贵贱,委实可恨!谁都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曾想世界上竟有这等狠毒的两班!”这是春香出自肺腑要求爱情自由的呼声,也是对身份等级制度的悲愤抗议和严肃批判!
春香与社会的第二次冲突,发生在春香与卞学道之间,这是春香对两班阶级、封建制度直接的、尖锐的矛盾与斗争,这场斗争,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压迫者与反抗者之间的阶级冲突。
这场冲突的起因是春香不从卞学道为守厅,卞学道利用特权将春香囚入死牢。春香是封建暴政的受害者,但同时又是它的揭露者和抗议者。公堂之上,春香面斥卞学道,“那劫持有夫之妇的人,为何无罪?”“你是临此治民还是专用酷刑来把人薅恼?”接着,又进一步揭露:“使道士大夫,不把四政司,不知四十八方南原百姓的苦,但知枉法去徇私”。她公开提出,要“伸冤雪恨”,“愿得七尺剑,刺杀贼谗奸”。她相信,“无罪之人总有翻身日”,“使道必然没有好下场”。这里,春香悲愤交集的控诉和抗议,正表达了当时朝鲜人民对封建制度久积的愤懑和仇恨。春香从争取个人爱情自由到维护自己人格尊严逐步展开了反对官僚暴政的斗争,这场冲突就大大增强了春香形象的社会意义。这就使春香成为当时朝鲜人民的思想、情绪、意志和愿望的表达者。
李梦龙是封建末期出身于两班阶级,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早期,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婚姻自主的贵公子;科试及第受任全罗御使时的梦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与卞学道相对立的“清官”形象。他与当时社会腐朽两班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和人民群众有一定的联系。他暗察南原,注意倾听下层群众的呼声。他自己就说过:“要知城里事,须问种田人”。他还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权限内按照民意惩处贪官污吏。最后,他在卞学道的生辰寿宴上丢下讽刺诗一首:
金樽美酒千人血,
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
歌声高处怨声高。
诗歌无情揭露了卞学道一伙花天酒地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集中表达了广大群众对道德腐败,行为丑恶的封建官僚的愤懑和抗议。事后,及时罢职卞学道,清理狱犯,与春香团圆,一同反京。
在封建制度败落、人民斗争高涨的年代,出现象李梦龙这样的“清官”是可能的。但要彻底解决李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矛盾,一个出身两班贵族的“清官”,用“御使出道”、革职罢官的方法是绝对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梦龙的形象只是表明,当时朝鲜人民需要借这个理想“清官”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反对社会丑恶、改变社会现状的愿望而已。
卞学道是李朝末年封建官僚的典型。骄奢淫逸,枉法徇私是他的特征。小说中,他与春香、梦龙及广大群众处于对立地位。他本来就是一个“刁钻乖僻”的“失德小人”,却被官僚统治集团继续任命为南原使道。他身负重任却不理政事,反依仗权势,迫害百姓,甚至欲置春香于死地。卞学道的贪婪、横暴,正说明了李朝封建社会腐朽败落,已接近死亡的边缘。
春香、梦龙、卞学道的形象是当时朝鲜社会不同阶级人物的典型代表。此外,书中还刻画了侍女、书童、艺妓等人物形象,丰富了作品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在艺术上,《春香传》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民间文学风格的中篇小说。小说的结构具有民间故事的特点:有头有尾,故事性强。小说“上卷”从春香出生写到与梦龙恋爱、别离,为故事的“开端”;“下卷”紧接上文,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和一个个波澜起伏的斗争场面:春香勇斗卞学道、御使暗察南原、狱中相会、寿宴填诗、革职罢官等,一步步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突出了作品主题。“上卷”着重抒情,“下卷”着重叙事,最后以大团圆结局,化悲为喜。整个作品显得完整、统一、和谐,具有古典艺术的情趣。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春香传》和许多民间文学作品一样,对人物外形、心理、人物环境的描写,是和小说情节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且这种描写,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褒贬,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刻画春香,作者结合游春、恋爱、结婚等情节,用细笔描画了她的外形、情态、心理;更通过别离、审讯、坐监等场面,表现她追求平等、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内在思想和品质。人物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书中梦龙的形象突出运用对比手法,在情节发展中表现他的思想和性格。作家对他是有褒有贬,基本肯定,也有批评。对于贪官卞学道,则运用漫画手法勾画他的丑态,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封建官僚的憎恶和否定。由此可见,《春香传》的基本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但也包含着浪漫主义的因素。
《春香传》的文体和语言具有民间文学的特点,“说唱”结合。“说”的部分用散文写成,“唱”的部分则用韵文。散文通俗易懂,用于叙事;韵文优美典雅,用于描写和抒情。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也用散文、韵文写成。春香的语言散、韵相间,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婉转,表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质;梦龙的语言多用韵文,反映了他的教养和身份;卞学道的语言皆用散文,显得矫揉、粗暴、武断;农夫的歌词朴素而又和谐,表现了劳动者的本色。
《春香传》还引用了许多民歌、童谣、成语、警句、俚语和小故事,更增强了作品的民族、民间文学特色。书中还提到中国古代作家的诗歌典故,这些,和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东西揉和在一起,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更体现了小说的古典风格。
《春香传》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也受到了封建意识的渗透。表现在一方面以“圣君圣德”、“人寿年丰”、“太平盛世”等颂词来称颂已临近崩溃的李氏王朝;另一方面,又宣传“天地神灵”、“神鬼报应”、“苦尽甘来”等宗教迷信观念。这些不能不影响作品思想和形象的完美。
总的说来,《春香传》是朝鲜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名着,是朝鲜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它深为广大朝鲜人民所喜爱,至今,它仍然给我们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㈡ 韩国都有什么传统文化
1.韩服:
朝鲜传统服装-“是中国明代汉服传入朝鲜后发展而成的服饰,韩服”融合了直线和柔和曲线的特点。女装由短上衣和宽松裙子组成,显得十分优雅,男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大褂和帽子更加衬托其服装美。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布料、色彩不同。如遇到结婚等特别日,平民也穿贵族们穿的华丽颜色的韩服和装饰品,婚礼服由粉红上衣加深红色裙子组成,上面再加披肩,最近国内出现了融合韩服优点并添加了实用性的改良韩服。
2.高丽人参:
韩国的四季气候特别适合栽培人参,在世宗时代已经有栽培人参的技术,而人参对降雨,温度,有特别要求现在日本的切片人参,美国的花期人参等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形态各有差别。在中国明代医学书《本草刚目》中提到人参在安神、明目、轻身、保护内脏等功能。人参有抗疲劳、预防动脉静化、降血压、恢复性机能等功效。对美肤酒精中毒也有一定疗效。人参的效能实在令世界医学界惊叹,它还有抗疲劳止血再生,帮助消化等。难道人参不是一种神奇的灵药吗?
3.泡菜:
韩国人是一天三顿离不开泡菜的民族。吃辣泡菜历史是自从1700年代引进了辣椒之后开始的。泡菜种类大致分为辣白菜、萝卜泡菜、小萝卜泡菜、黄瓜泡菜等。根据不同的季节,其种类也很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需要腌一段时间,才会有真正的味道。最近科学家又发现其有抗癌效果。味道较熟的泡菜含丰富的酵母菌,所以促进增长效果,还有丰富的纤维,能较好的预防便秘和成人病。此外,泡菜的主要调料辣椒含维他命C, 其含量为苹果的10倍,橘子的2倍,所以在韩国自古以来,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可以吸取丰富的维他命C。在日本,自从泡菜认定为所谓的健康食品开始,5%家庭主妇把韩国泡菜摆上了其饭菜。
4.烤肉:
在韩国的饮食文化中,能跟泡菜相媲美的就是烤肉,虽然都会致癌。作为韩国的另一种代表饮食已经得到本国的认可。烤肉味道就在于配制的佐料。这种味道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受到各地观光客的欢迎。如果你在餐桌上边烤边吃韩式烤肉,不仅会被它的味道所吸引,还可以享受到一种融洽的气氛。
5.佛国寺:
佛国寺,建造于八世纪中叶新罗时代,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筑物。 1995年12月,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新罗人来说建造佛国寺是他们的最大心愿。还用佛教的力量来挡外敌的思想也很强。由于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当时新罗人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教主的国家是在2层石段上建设的,而每层都有非常深刻的含意。称为新罗时代完成形的释迦塔和多宝塔也在这佛国寺里。释迦塔表现出男性的力量而多宝塔是女性的简朴。
6.石窟庵:
石窟庵表现出新罗人的艺术灵感和技术是拂教文化的精华。石窟庵受东海升起的阳光照射发出拂光,是为消除大海的波涛而建造在山顶上。从而表现了抵御外敌,保护家园的心愿。 在世界上特别受扶桑人欢迎的一种宗教艺术,应该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1995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7.韩国文字:
世界上大多数其它的文字是通过修改仿制他国的文字而形成的,虽然韩文的历史很短暂,但它具有自己的独创性。由于韩文的出现,韩国的识字率不到百分之十,其文化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1443年,世宗大王为了让大众更容易掌握和记录文字,仿效汉字开发出了一套简单的文字,这就是韩文的由来。当初韩文被称为(训民正音),正如这个词组所包含的意思那样,韩文的构成简单,较容易学会使用。该文字的24个记号(14个子音,10个元音)能表示出所有的发音。
8.跆拳道:
跆拳道是韩国的传统武术,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体育运动。跆拳道是一种强身健体,自身防卫的武术运动。它随时代的变迁而国际运动方面发展。在和平时代成为民族之间的一种体育运动。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它成为一种 体育运动. 2000年悉尼奥运会它再一次成为竞技运动项目。
9.假面剧:
假面剧为韩国民众剧的开端,产生于“朝鲜时代”。顾名思义,假面剧是遇到艰难的事情、变故,灾难等时候,为消除各种矛盾而编的带着面具跳舞的跳舞剧,带有意淫色彩。总而言之,农民打扮成地主、武当、花和尚,丑陋的妻子,情妇,小人等发泄痛苦和气愤的现生活。演假面剧时候是整个村庄的人聚集在一起庆祝的时候。根据不同主题扮演不同形式的假面剧,扮演腐败的地主以揭露统治阶层的真面貌或反映花和尚的反面,严格批判和揭发腐败的现实生活。
10.宗庙祭礼乐:
宗庙祭礼乐是朝鲜时代世子大王们祭日时引用中国古代音律演奏的音乐,是重要的无形文化题材。1447年世宗大王以韩鲜的创始为内容作曲的。宗庄祭礼乐发挥了朝鲜音乐界固有的特性,被评论为其乐曲构成接近完美。由步太平11曲和正大业15曲构成的宗庙祭礼乐已有500年历史,到目前为止虽有很大变化,但仍是宫中演奏隆重音乐的典范。
11.雪乐山:
没有一个地方比雪乐山的四季更漂亮,春天的紫色花, 夏天茂盛的绿阴和瀑布,秋天蓝红的枫叶景色,冬天的雪花, 给人以无限遐想。雪乐山分为内雪乐、外雪乐和南雪乐。内雪乐有弯曲的峡谷,尽显秀丽的女性美。外雪乐由奇岩绝壁组成,尽显雄伟的男性美。雪乐山以其着名的岩石、稀有动植物、周边的划雪场和海水浴场而闻名,成为韩国(南朝鲜)的观光名胜。
㈢ 讲真,韩国有哪些鬼怪的传说
情炎鬼。一种妖怪,可对人类施加性方面的物理力量。此妖怪在韩国的一些具代表性的志怪文学中也曾出现过,常常侵犯刚出嫁的新娘,或者让寡妇怀孕,而这些受害者最后会被村民赶出村外。“韩国怪奇谈”的作者曾描述:“情炎鬼的欲望如地狱烈火一般,凡是被他看上的美女,若不夺走其贞操,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㈣ 有关于韩国的传说故事的
檀君的神话传说是韩国的开国神话。传说熊、虎在一个洞穴中生活,它们想要变成人,在天神桓雄的指点下,熊在漆黑的山洞里,坚持吃了21天大蒜和艾草,提前变成了美女,而虎却没能坚持下来,没有变成人。这位熊女嫁给了桓雄,生下了檀君。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檀君创建朝鲜,在韩国人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㈤ 韩国的民间故事和神话都有什么呀
韩国民间故事——孔缀琶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孔缀的女孩,她妈妈在她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后来,爸爸和后妈结了婚,后妈带来了一个叫琶缀的女儿。
孔缀和琶缀特别不一样。孔缀很善良,而琶缀和自己的妈妈一样,一点都不善良。后妈只让乖巧的孔缀做家务,而孔缀干活时,琶缀常常是在玩儿。但是,听话的孔缀并没有抱怨过。
有一天,附近的村子举行了一个宴会。但是,后妈让孔缀干活只带着琶缀去了。孔缀虽然也特别想去宴会,但只能在家干活,她因为特别伤心而哭了起来。
这个时候,一位漂亮的仙女从天而降。仙女在天上看到了孔缀,觉得她太累而下来帮助孔缀。由于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孔缀很快做完了家务。活干完以后,仙女给孔缀漂亮的衣服和鞋作为礼物,并且说:“活儿做完了,快点去宴会吧。”
孔缀穿着仙女带来的衣服,跑着赶往举行宴会的地方。但是,过桥的时候,一只鞋掉到了水里。孔缀捡不着鞋,只好这样去了宴会。过了一会,有一位王子从这个桥上走过。
王子过桥时捡到了孔缀丢失的鞋。鞋很漂亮,而且看起来很特别。因为想找到鞋的主人,王子去了村子里的宴会。
王子来到宴会现场,对在场的人说:“我现在在找这只鞋的主人,来这里的所有女人都试一下这只鞋。”
参加宴会的所有女人都试了那只鞋,琶缀也试了,但是鞋对琶缀来说太小了。最后孔缀试穿了这只鞋,鞋对她来说正合脚。
王子为找到了鞋的主人而高兴,同时,他从村民那里听到了善良孔缀的故事,很感动。因此,王子和孔缀结婚了,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㈥ 韩国一些历史小故事
“韩”在古朝鲜语中是“大”的意思。
所以“大韩民国”就是“大大民国”。
有趣吧? 民族英雄李舜臣出身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他颇有学问,能骑善射,32岁时武举登科,从此开始军旅生涯。他刚直不阿、一生忧国忧民,追求正义,几处逆境而无悔无怨。47岁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后,积极操练水军,构筑防御阵地,并创建了铁甲战舰龟船,防范倭寇的进犯。当时日本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国内四岛的统一,妄图以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1592年,他率领20多万大军进犯朝鲜并攻陷首尔(旧译“汉城”),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半岛,韩国称这一段历史为“壬辰倭乱”。应朝鲜王朝之请,明朝派兵出援,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中朝两国军民共同抗击日寇的战争,史称“壬辰卫国战争”。李舜臣将军和中国水军并肩作战,多次击败日军,屡立奇功。1598年12月,他与明朝水军重创敌寇,在激战中不幸中弹身亡。两年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一级宣武功臣。1643年即他死后的45年,赠谥“忠武”。从此,朝鲜半岛人民为了纪念他,称他为“忠武公”。供奉着李舜臣将军灵位的显忠祠建于1706年,位于芳华山脚下,周围群山环抱,祠内松柏成荫。显忠祠占地50多万平方米,除了“本殿”之外,还有“号”、“古宅”、“家庙”以及李氏家族使用过的水井等古式建筑。有关李舜臣将军的历史资料和当年他与倭寇海战时使用过的武器等实物,明朝皇帝赐与他的都督印、令牌和斩刀等8件赐品的复制件,则被精心地保存在“遗物馆”里。每逢4月28日,即李舜臣诞生的日子,显忠祠都要举行祭祀活动。显忠祠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下一度荒颓,1945年日本投降后,纪念忠武公的活动得以恢复。1966年,韩国政府将此地辟为“圣域”,重建显忠祠,园区的综合景观工程一直持续到1974年。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告成立,李承晚当选首任总统,在朝鲜战争中成功地的挡住了朝鲜的进攻(当然,在解放军面前还是纸糊的),可是1960年李承晚却在全国性学生运动中下台。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开始长达18年的统治,期间韩国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可1979年朴正熙却遇刺身亡了,全斗焕发动政变,并于1980年出任总统,可他却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㈦ 韩国感人的民间传说~
韩国着名的孝女沈清,故事传说是韩国谷城有位叫元良的盲人,妻子死后,和女儿洪庄一起生活。一天他听了弘法寺化主僧说多做功德,眼睛会亮的,于是,把女儿洪庄施助给了弘法寺。后来弘法寺性空法师以“两船值钱的货物”的身价把洪庄卖给浙东富商沈国公为妻。不久,沈国公从韩国的苏浪浦下船把洪庄带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普陀沈家门居住,并把妻子洪庄改名为沈清。沈清在中国虽然得到了幸福,但仍然忘不了故国的瞎子父亲,为了使父亲重见光明,于是命人制造了569尊观音等佛像漂洋过海送往韩国(百济)。(韩国本土电影《沈清歌》也讲述了孝女沈清为了让双目失明的父亲重见光明,竟不惜把自己典作了海的祭品,自沉于名为印堂水的荒海之中。)
《善德女王 》 新片哦 是一部描述韩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善德女王的故事,她以公主的身份登上男人专有的王位,成为新罗第27代女王。善德女王的伟大并不在于她身为女人坐上了王位,而是她挖掘并培养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大业的金庾信和金春秋,让这两个人成为自己政治上的最得力的左右手。此外,本剧把德曼公主(善德女王)和天明公主设定成一对双胞胎,一个为了成就大业放弃了爱情,一个则为了孩子和爱情放弃了王位,通过这两位女性的矛盾挣扎和痛苦,相信让现代女性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黄真伊》 好像有个电影版宋慧乔演的,电视剧版的是河智苑演的。黄真伊(约1506-1544),韩国李朝中宗时期女诗人。别名真娘,京畿道开城人,“明月”是黄真伊的艺名。开城名妓,松都三绝之一。黄真伊一生颇富传奇,史载她色艺双全,书法、绘画、弹琴、诗歌等方面都很有天赋,作有大量“时调”(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六首)与汉诗。作品基本上以描写爱情为主,擅于借助自然现象,巧妙描绘爱情。艺术手法奇特、含蓄,颇类十七世纪善用曲喻的英国玄学诗派,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她出生的开城在今北韩南部,近南北韩边界,当时名为松都,曾是李朝首都。她的父亲(黄进士)属于韩国传统身分制度中最高的“两班”(贵族、地主、士大夫)阶级,而她的母亲有说是姓“真”,出身富裕家庭,也有说是盲女,或盲人之女,属于最低的“贱民”阶级。其母是侧室,庶出的黄真伊因此身分低降,邻居青年若属两班,那就是男尊女卑。也有说因为其母是贱民,根据“从母法”而走上妓女之路。
据说她父亲有次在路上,见桥下清澈水边有漂亮女子在洗濯,向她要水喝,女子以水瓢分饮之,但进入其父嘴里竟成酒,一瓢水酒如是结合了两者,生下当代无匹之佳人。
生活在朝鲜中宗时期开城的黄真伊投入“青楼”罕见地出于自愿。她有文学天赋,美貌如仙,在诗歌、汉文、书法等领域成绩显赫。她的诗至今仍收入韩国中学课本。她的汉文成为中韩历史友好交往的见证。但黄真伊的母亲是侍妾,在当时封建社会十分受藐视,她从小就显现出叛逆的性格,长大后又毅然走出家门落户“青楼”,当了一名艺妓。她超越时代的独立思想性格实属罕见。黄真伊入行之后,全国各地自认为风流倜傥的风流客云集松都,想一睹其真容。当时来说朝鲜全国在籍的妓女约为3万人。
高丽末期,从中国传入的性理学在朝鲜时代以政治理念的形式贯彻到整个朝鲜,收到此影响女子的地位渐渐变得低下了。其代表思想就是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由此可以知道朝鲜时期的女人收到了多么不公的待遇。女子一出生就受到差别对待,男子学文,女子学女红。而且女子一旦结婚,一面虽然能掌管其他妾室,但连嫉妒心都不能有,另一面遵从丈夫的命令,独守空房犹如家常便饭。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在朝鲜时代女性自杀的事情非常普遍。
在韩国,谁都知道黄真伊是着名才女艺伎,而提到黄真伊,首先想到的还是关于她的各种各样的传闻,这些盛传不止的传闻,主题自然是黄真伊和男人们。总体来看,广为流传的有六个小故事。首先是邻家少年为真伊的美貌才华倾心不已,患相思病,终至死去。灵柩行至黄门前时,马居然悲伤得不能前行,黄出门解上衣小褂盖在棺上,棺始行。其二是朝鲜文臣苏世让,这个当时的风流客放言,给我和真伊30天时间共同相处,我绝对不会为黄的美色屈服,若屈服我就不是人。一个月后,在黄赠送的汉诗《送别苏阳谷》下,结果不言自明。其三,王室贵族碧溪守和黄交游,得到的只是丧尽颜面。其四,当时的名唱李士宗,和黄约定6年契约同居,期满的那天,黄头也不回地决然离去。没有理由,只因期满。其五,面壁30年的知足禅师,在黄面前也是一朝破戒。其六,着名学者花潭徐敬德,在黄的主动表白下,是惟一一个巍然不动的人,于是结为师徒。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黄真伊、朴渊瀑布、徐花潭,此三者,松都三绝也。
黄真伊凭着出众的诗才和容貌迷倒了无数文人、硕儒。与黄真伊交流的名人除了知足禅师,大学者花潭徐敬德,宗室碧溪水(碧溪守),判书苏世让,宣传官李士宗,宰相之子李生等,同时与很多‘男寺党牌(流浪艺人团体)’交流心得。
一般认为她大约活了三、四十岁,与历史剧名女医大长今同时代,但比她稍晚生。晚年(其实当时黄真伊还不到四十岁)抛弃一切,游历了全朝鲜名胜古迹。病世时留下了“我生前让很多男人不知道自爱,因此我死后葬在路边让野兽和虫子吃掉我尸身,洗刷我的罪恶吧”的遗言。关于遗言还有一说是“我生前喜欢热闹,不喜孤寂,因此把我葬在行人多的路边吧。还有我生平最喜音律,所以我死后入葬时,不要奏哀乐,给我奏风月曲吧。” 不管遗言是怎样的,黄真伊确实葬在了路边。 女人在传奇过后,似乎都是非常凄凉的下场.
据说黄真伊从小熟知礼仪,七岁习千字文,九岁能读汉文经书、作汉诗。从目前留下来,认定是她作的几首汉文诗来看,她的确是汉诗、时调皆长的天才诗人。到现今流传的黄真伊的作品只有汉诗四首和时调6首。黄真伊做的汉诗有《满站台怀古诗》《朴渊瀑布诗》《奉别苏阳谷诗》《咏初月诗》《与苏阳谷》等四首,时调有《青山里碧溪水》、《冬至漫长夜》、《何时寡信》、《山是旧山》、《竟然是我做的事》、《青山我意》。黄真伊,被称为“韩国的李清照”,韩国中学课本选有她的诗。
据推测因为黄真伊的汉诗和时调因为多是在风月场所作的,再加上她是妓女出身所以有很多都没能传到后世,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但是仅从流传至今的几首诗和时调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作品构思巧妙,形式恰当,语言简炼是具有很高水平的作品。
青山里的碧溪水啊不要夸耀你的轻快,
一旦流到沧海你将永远无法再回来,
明月满空山何不留在这儿与我歇息片刻。
这首诗是黄真伊的名作,因为诗背后还有迷人的轶闻:诗中的“明月”是黄真伊的妓名,“碧溪水”则指她所喜欢的一位李朝宗室(笔名“碧溪守”:韩语“水”与“守”音同)。有一天两人相逢窄桥,碧溪守想要躲避她,黄真伊即兴作出了这首诗,将两人的名字嵌入其中,既挑逗他也调侃他。一语双关,情景交融,贴切坦率,堪称妙作。一方面,青山、碧水、明月这些客观景物被抒情地主观化,产生一种全新的象征性,是一首私密而媚人(来“明月宾馆”开房间休息)的诱惑诗;另一方面,抽象的时间被具体空间化,以瞬间流逝的溪水比喻通过永恒自然(青山)的变动人生,是一首诱导众生抓住时间(carpe diem),及时行乐的劝世诗。我读到的故事说碧溪守是一个高傲自负,认为真正风流者是无需女性的男人。有一天,一行人鸣响马铃路过黄真伊住处,在楼阁盼望的黄真伊,拉上帘幕静静唱出此诗,让顽固至极的儒教主义者碧溪守心旌动摇,终于拜倒明月帐下。有人称黄真伊为诗圣,说她即兴、飘逸的诗风可媲美李白。
黄真伊之所以成为传奇,除了貌美、胆大外,还由于多才多艺。诗之外,她在韩国音乐史、舞蹈史也占有一席之地。她擅长演奏玄琴(geomungo),有好几阙认定是她写的曲子被保留至今。她以绝代之姿,奔放之躯,舞弄、颠覆了被儒教伦理捆绑的男性的窘境。据说她曾自称佛门弟子,夜叩在天马山“知足庵”面壁十年(或说三十年)的知足禅师之门,为他跳了一段舞,像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七纱舞般,让修道成“生佛”的知足禅师顿然知觉自己身体某些部份之不足,“冻未条”破戒。那夜黄真伊跳的舞,人称“僧舞”,是韩国民间舞蹈中极重要之“妓房舞蹈”的代表。韩国舞蹈,主要不过手臂一抬,脚尖一踮而已,但反而困难。黄真伊诱僧的场面,至今不断被搬上舞台,我在网路上看到韩国舞者的表演,着古代妓女鲜艳衣饰,动作简单,姿态妖艳。
黄真伊一一俘虏了当时的名士高官,留下一件又一件供后人闲谈、改写、复制、转寄的公开档案。她有一首汉诗〈奉别苏阳谷〉,是她以才貌服男人的另一显例。苏阳谷(1486-1562)是当时高官,做过判书、大臣,也出使过北京(1533)。韩国书上说“苏阳谷世让,少时以刚调自许,曰:为色所惑者,非男子也。闻真才色绝世,与朋友约,曰:吾与此姬同宿三十日,即当别离,不复一毫系念,过此限,若更留一日,则汝辈以吾为非人。行至松都,见真,果名姬也,仍与交欢,限一月留住,明将离去,与真登南楼饮宴,真少无辰别之意色,只谓曰:与公相别,何可无一语,愿呈拙句,可乎?苏公许之,真即书一律曰:‘月下庭梧尽,霜中野菊黄,楼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觞。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明朝相别后,情与碧波长。’苏公吟咏,叹曰:吾其非人也。为之更留。”看了这样的纪录,真希望自己也不是人。不是人,做入笛的梅香,铮琮的水流,在黄真伊的诗里。“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琴之冷与情之热对比,各自虚幻;花之香与笛之音交融,飘渺虚无。这是比讲求感觉交鸣,强调朦胧、暗示的象征主义诗还早的象征主义诗!
《传说的故乡》民间传说恐怖小故事,就除了真实性有点··嘿嘿··
㈧ 韩国经典古代故事有哪些
。。。
大长今是编的啦
李朝中宗实录实际描写大长今的只有约250字左右,提到她在食疗方面的一些成就,以及担任中宗国王的医官,被赋予正三品的地位,大长今的封号
一般韩国的古装剧大多描述的政治斗争(大长今里也是),推荐几部,女人天下(描写长今同时代的文定王后的故事,就是大长今里的王后)
大王之路(英祖儿子的悲惨故事)
王的女子(宣祖--光海君--仁祖)
明成皇后(末代王后的故事,最终被日本人杀害)
张禧嫔(张禧嫔,仁显王后,肃宗时代)
李算(正祖大王)
王与我(贯穿世祖大王到成宗的几代国王)
㈨ 谁知道韩国民间关于春香和梦龙的故事急!!!
在朝鲜,《春香传》的故事情节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它分上、下两卷。上卷写退妓(注:退妓指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相互倾慕,私自结为夫妇。李翰林不久调任京师,命梦龙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注: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将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小说主人公是退妓月梅之女成春香。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朝鲜人民对她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同情,而对她刚强不屈的品质又给以热情赞颂。她是李朝末年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朝鲜妇女优美形象的代表。
李梦龙是封建末期出身于两班阶级,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早期,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婚姻自主的贵公子;科试及第受任全罗御使时的梦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与卞学道相对立的“清官”形象。他与当时社会腐朽两班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和人民群众有一定的联系。他暗察南原,注意倾听下层群众的呼声。他自己就说过:“要知城里事,须问种田人”。他还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权限内按照民意惩处贪官污吏。最后,他在卞学道的生辰寿宴上丢下讽刺诗一首:
金樽美酒千人血,
玉盘佳肴万姓膏,
烛泪落时民泪落,
歌声高处怨声高。
诗歌无情揭露了卞学道一伙花天酒地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集中表达了广大群众对道德腐败,行为丑恶的封建官僚的愤懑和抗议。事后,及时罢职卞学道,清理狱犯,与春香团圆,一同反京。
㈩ 韩国的经典故事
《兴夫传》《春香传》《沈清传》是朝鲜三大古典名着。
《兴夫传》是在朝鲜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小说,同时流行的艺术形式还有童话和唱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这部小说的中心内容。哥哥诺夫贪婪、残忍,为富不仁,对穷苦的弟弟兴夫百般折磨、虐待。兴夫因为救活了一只摔伤的乳燕,燕子给他衔来一粒葫芦种子,从结出的葫芦里得到大量的金银财宝、牲畜、粮食和一座富丽堂皇的房舍。诺夫见财心动,故意摔伤一只燕子,然后再救活它,企图得到同样的报答。结果从葫芦里出现的却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顿时弄得他倾家荡产。兴夫不念旧恶,接济哥哥,同过富裕生活。小说对兴夫懦弱性格的描写以及结尾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前半部所表现的贫富矛盾的尖锐性。
《沈清传》沈清出生七天后丧母,在盲父沈学圭抚育下成人。父女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他们受了梦云寺僧人的欺骗,相信捐献三百石供米求助神灵,能使盲人重见天日。沈清求告无门,决心作自我牺牲,卖身商贾,充当投海祭神的供品。孝心感动了上苍,沈清得救,做了王后,父女重逢。沈学圭一喜之下,双目复明。作品着力刻划了沈清的善良性格,对贫苦人民的处境充满同情,而且表现了他们之间的互助互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