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韩国过端午节 像中国一样吗
�同宗但不同版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这毋庸置疑。中国学界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解释很多,普通人所熟悉的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的端午节似乎只剩下吃粽子和电视里闪过的龙舟比赛的画面。依稀记得小时候的端午节有趣得多,缝香囊、挂菖蒲和艾草、吃咸鸭蛋,翻翻书本,端午节好像还有很多其他传统活动,可惜这些习俗都已经尘封太久了。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阴历纪年法连同节气和很多节日都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周边国家。韩国的书本上在解释这些文化时也经常指出“是中日韩等国家共同拥有的”,大多数韩国人心中明白这些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中国。端午节也是如此,韩国江陵市端午节文化院的网站上也特意标明“端午节是中日韩三国共同的节日”,还详细介绍了朝鲜、中国与日本过端午节的不同习俗。但是韩国人认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有自己独创的文化内容,而且对保存韩国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是他们将“江陵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依据。
韩国人古时候曾经把端午与春节、寒食和中秋一同作为最重要的四大节日。中国的传统习俗传到了韩国,韩国人也在这一天使用艾草、菖蒲等植物祛病避邪,并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在朝鲜半岛的北部,这时候天气完全转暖,人们刚好希望伸展筋骨,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因此端午节在这些地方更热闹。
韩语中的“祭”与“节”的意义不同,相当于英文中的festival,指的是庆典活动。“江陵”这个村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长达50多天的端午节庆典活动,从阴历三月二十一直持续到五月初六。活动的目的是祭祀当地的山神和城隍,祈求风调雨顺,活动的内容则融合了儒家文化、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以及各种传统体育活动,是一个各阶层同乐的“传统文化大杂烩”。这里的人们为迎接端午节从阴历三月二十就开始泡神酒,四月初一开始向神灵敬神酒。之后神婆(汉)会进行类似“跳大神”的活动。四月十四,当地的地方官吏、乐师以及神婆(汉)组成60多人的队伍骑马去山神庙祭祀,村民们也浩浩荡荡地跟在后面。神婆(汉)会把神请到一棵树上,人们伐了这棵树带回村后供奉在庙中。神被请回后,地方官吏和乡绅们首先按照儒家传统进行祭拜。接着村子里最被信任的神汉(婆)就开始主持热闹非凡的祭神活动。在喧闹的农村打击乐的伴奏下,他们再次进行形似“跳大神”的祭神活动,引得全村人都来围观。五月初一端午祭进入高潮后,他们还会组成游行队伍穿行于村落的大街小巷,沿途进行祭神活动。这时候,村民们也参与到庆典中,摔跤、荡秋千,宛然一个村民体育大会。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目是在空地上围成圈观看官奴们表演的假面舞。官奴是当地最卑贱的人群之一,他们戴上假面扮做其他身份的人跳假面舞。这一舞蹈最初是为了取悦于神灵以祈福,但后来舞蹈故事里有了很多讽刺上层社会的内容,成了下层人民宣泄心中愤懑的一个渠道。这一“官奴假面舞”也被韩国指定为“无形文化遗产”。五月初六人们把神灵送回山,这次神、官、民、奴共同参与的“端午节庆典”才宣告结束。
中韩文化之争
“江陵端午祭”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到中国,很多人误认为韩国把“端午节”作为韩国人创造的传统节日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感到难以接受。最近笔者为研究人们对韩国的看法而进行了大量访谈,很多年轻人都谈到“端午节事件”是导致他们厌烦韩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当他们明白了“端午节”和“端午祭”的区别之后,其中很多人表示既然有这样的差别,韩国的做法可以理解。大多数被访者都认为中国不应该因此责备韩国人,反而应该反省自身,学习韩国重视传统文化的做法。
2005年年底,中国也开始对文化遗产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和登记,并把6月的第2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笔者所访谈的被访者们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进步,之所以有这样的进步,可能也是因为“江陵端午祭”给我们上了一课。
然而中国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消息在韩国媒体上又引起了一波骚动。有韩国报纸小心翼翼地推测,如果中国把传统节日都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来报复韩国的话,韩国的国民可能会感到难以接受。如果这场“传统文化战争”打响,又会成为影响中韩关系的棘手难题。
文化交流本来是美谈,文化同宗原本应该使我们感到更亲近,然而一个“原创与专利权”的问题突然横在中韩之间。文化不同于实物产品,在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总是流动的,流到不同的环境中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尤其是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流入韩国、日本等地已经有千年历史,各个国家甚至相同国家的不同地区在传承这些文化的时候都进行了修改和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哪个国家能够证实其具有独创性的文化,那么在其申请“专利”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予承认。世界教科文组织在审核世界文化遗产时有“独创性”的准则,笔者的访谈发现大部分被访者们都同意这一原则,中国人的这一态度可能是那些预测“中韩文化战争”的韩国人没有料想到的。另外,既然是几个国家共同传承和发展的文化,我们何不作为共同的主人继续传承、交流和发展下去?
如果这样想来,要解决中韩之间“传统文化原创之争”,重要的是两国人民之间能够对上述原则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和包容。话说起来简单,但可能做起来并不轻松。听说今年的“江陵端午祭”邀请中国的学者参加,以促进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这种努力对中韩关系非常有益,可惜我们做得还不够多。有了“端午节”的教训,希望我们文化交流的道路越走越成熟。
Ⅱ 中文的周一到周日是什么由来 为什么和韩语日语的周天不同 (月 火 水 木 金 土 日)
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的。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
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日耀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称月耀日;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耀日;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耀日;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耀日;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称金耀日;土星神尼努尔达主管星期六,称土耀日。
星耀最早在西元七世纪就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
中国在民国成立后改称星期日、星期一至星期六。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日、月、火、水、木、金、土。
中文世界教会常以“礼拜一”、“礼拜二”、…称呼星期诸日。受其影响,一般民众也这么用,亦将“礼拜”一词等于“周”。如“下周”等于“下礼拜”。
Ⅲ 韩国星期六星期日和中国一样么
不太一样,韩国周六周日说韩语的多,中国周六周日说中文的多
Ⅳ 韩语中的周一到周日对应的汉语来源
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这个制度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制定的。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
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
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日耀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称月耀日;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耀日;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耀日;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耀日;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称金耀日;土星神尼努尔达主管星期六,称土耀日。
星耀最早在西元七世纪就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
中国在民国成立后改称星期日、星期一至星期六。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日、月、火、水、木、金、土。
中文世界教会常以“礼拜一”、“礼拜二”、…称呼星期诸日。受其影响,一般民众也这么用,亦将“礼拜”一词等于“周”。如“下周”等于“下礼拜”。
Ⅳ 韩国上学时间跟中国一样吗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吗
哈哈,当然一样。包括上学,上班都是跟中国一样。韩国有个流行语叫불금。意思是说星期五是很让人兴奋的日子。也就是说他们也是周六日休息,所以周五对他们来说很兴奋。而且中国跟韩国的时差也只有一个小时。我们八点的话他们是九点。
Ⅵ 韩国周四六点相当于中国什么时候
北京时间是东8区、汉城时间是东9区,
所以韩国和中国有1个小时的时差,韩国比中国早一个小时。
所以 韩国 星期四 六点钟 就相当于 中国 星期六 五点钟。
Ⅶ 为什么韩日对星期有“七曜”的说法与中国古代有什么关系吗
我觉得,七曜实际更加本土化一些,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但古代中国并没有把七曜用来记日。1905年,清朝学部的袁嘉谷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写官定各种教材,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术语,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至于礼拜的说法,实际上是出自于基督教的称谓。
Ⅷ 韩国的时间和中国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吗
韩国在东九区,我们采用北京的东八区时间。
他们比我们快一个小时。
他们六点时,我们五点。
Ⅸ 国外的日期和中国的一样吗
一样的,中国现在的公历就是来自国外的公历,又叫西历(基督教历法),当然绝大部分国家都用的是公历。
象中国又使用农历(夏历)一样,很多国家也同时使用他们自己的历法,如伊斯兰国家使用伊斯兰历法(纯阴历),少数佛教国家还使用佛历,如泰国。越南、朝鲜、韩国还使用和中国一样的夏历。
Ⅹ 请问韩国有星期六吗
当然有拉
星期制是世界通用的
星期制的老祖宗,是在东方的古巴比伦和古犹太国一带,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三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基督教传入我国的时候,星期制也随之传入。
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有着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七曜指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个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
在不同地区,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埃及人的一星期是从土曜日开始的,犹太教以日曜日开始,而伊斯兰教则把金曜日排在首位。在我国,起初也是以七曜命名一星期中的各天,到清末才逐渐为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所代替,习惯上认为星期一是开始时间(某些地区也有把星期日作为一周开始的观念)。
虽然各地每星期的起始时间不一样,可是特定的日期对应的星期却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