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旗渠的历史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设计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红旗渠建成通水40年来,共引水8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000万亩次,增产粮食15.9亿公斤,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现,形成了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山大峡谷绿色生态游的“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红旗渠年均净创效益4000多万元,40年来共创效益17亿元,相当于建渠总投资的23倍。红旗渠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它的修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林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孕育产生了红旗渠精神!
2. 林州市哪个镇人口最多有多少人
林州市人口最多的乡镇是姚村镇,姚村镇人口有74,000多人。而最小的乡镇是石板岩镇仅有5502人,只相当于一个大村的人口。但是林州市石板岩镇却是整个林州市风景最优美的地方,着名的太行大峡谷就位于石板岩镇,另外还有王相岩,着名的画家村。
林州市:
林州市,河南省直辖,由安阳市代管。位于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林州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 ,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末,林州市户籍人口为1140090人。汉高帝二年置县,1994年撤县设市。
3. 红旗渠旅游
去红旗渠旅游推荐楼主去逸行旅游网上看看安阳、郭亮村、云台山双动4日游。这条跟线不但可以去红旗渠,还可以去安阳,郭亮村和云台山。挺好的。老实说红旗渠并不大,只去红旗渠不用太长时间,顺路去安阳看看古都甲骨文,去郭亮村看看郭亮溶洞,去云台山看看云台飞瀑,不是挺不错的吗?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现在去红旗渠,季节挺适合的。红旗渠总干渠从分水岭分为三条干渠,第一干渠向西南,经姚村镇、城郊乡到合涧镇与英雄渠汇合,长39.7公里,渠底宽6.5米,渠墙高3.5米,周边的千倾良田,都是它来灌溉的。那里的景色很美,有田有山有水,分水苑风景区是园林式景区,也是红旗渠总干渠分为三条干渠的地方。青年洞风景区由分水苑风景区驱车上行30公里,即可达青年洞风景区。这里山高路险,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更使你领略到“人工天河”的无尽诗意,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为你展现出一幅雄壮的画卷。络丝潭风景区络丝潭风景区座落在青年洞西约1公里处,亦名“天桥断”。“络丝潭”因其潭深一络蚕丝而得名,又因浊漳河有“九峡十八断”,此处乃一较大断崭跌水,上有连接豫、冀两省的峡谷索桥,故称“天桥断”。这里有漳河名胜“小三峡”,可放艇畅游而尽享潭中山水风光;有神秘莫测的“神龟洞”,可欣赏神龟救民的美丽传说;还有凌空高悬的“铁索桥”等古迹名胜
4. 林州市人口2021总人数是多少
2021年的数据官方没有公布,以2020年的为例:1140090人。
截止2017年,林州市户籍人口11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50人。市区人口30万,产业集聚区人口3万。林州境内以汉族为主,流动人口含回族等少数民族以及韩国和越南人,其中东岗镇有白族、苗族、布依族3个少数民族。
2019年末,林州市户籍人口为1140090人。
自然地理
林州市位于东经113°37′~114°04′,北纬35°41′~36°22′,市境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4公里。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76万亩。
市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市区海拔306.8米。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望大海,西通晋陕,南依中原,北连京畿,乃南下北上、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称“金三角”,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林州、林州市人民政府——自然地理
5. 红旗渠红色旅游
红旗渠是去安阳最值得去的景点之一。
所属地区:河南安阳林州
票务类型:成人门票
门票信息:同程价:¥55 门市价:¥70
不过最好自驾车去,因为纪念馆和红旗渠是有一定距离的。看红旗渠一定要去看看纪念馆。在那里,你才能明白为什么这条凝聚了千万人心血的人工渠的伟大之处。红旗渠后面的云中栈道一定要去。所以最好不要选择滑道下山。否则就错过了最美的景色了。
6. 林州市!区边的那些镇富裕人流量大
截止2012年,林州市临淇镇人口最多,有88053人。截止2012年,林州市常住人口1200007人,户籍人口1026659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81人。市区人口25万,产业集聚区人口3万。林州境内以汉族为主,流动人口含回族等少数民族、韩国和越南人,其中东岗镇有白族、苗族、布依族3个少数民族。林州,是河南省安阳市代管的扩权县级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9647,户籍人口1026659,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是中国最大县级汽车配件生产基地。
7. 林州市属河南省什么市管辖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全市辖15个镇1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1994年设市。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境内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目前仍存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
经过30余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了以源远流长的儒、释、道历史文化为内涵,集野营观光、休闲养生、滑翔攀岩、绘画写生、科考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国字号”旅游品牌达25个。集雄、奇、峻、美于一体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现在,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魂。
8. 红旗渠是什么东西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西部太行山麓,是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建设起来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该渠1960年2月动工兴建,1969年4月全部竣工。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后正式定名为“红旗渠”。
林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酷旱山区。为了解决严重缺水问题,1960年2月,原林县县委在对林县山川河流和区域人文地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勘探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考察、设计,毅然决定带领全县人民动工修建红旗渠,把漳河水引进林县。当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资金、物质、粮食、技术十分匮乏。面对重重困难,具有大无畏英雄气概的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在建设者们每人每天6两粮食的艰苦条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条生命,投资1.25亿元(其中7878万元是林县人民勒紧裤带自己投入的),苦战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险滩峡谷中建造了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开凿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乡候壁 断下的漳河上。全渠由总干渠及3条干渠、数百条支渠组成,总长2000公里。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墙高4.3米、底宽3米,引水量20立方米/秒。总干渠及3条干渠共开凿悬崖绝壁50余处,斩断山崖264座,跨越沟涧274条,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种建筑物1080座。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总长约1500公里。
60年代由林县人民群众修建的红旗渠这一宏伟工程,曾轰动国内外,被誉为自力更生人定胜天的壮举,有“人工天河”之称。
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80年代,林县人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靠着在修建红旗渠战斗中培养锻炼出来的胆略和技能,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队,总人数达13万之众,意气风发地冲出太行山,走向国内外建筑大市场,被人们称之为“十万大军出太行”。大量的劳务输出,不仅使林县人民解决了温饱,而且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