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韩国资讯 > 韩国卢姓祖先在哪里

韩国卢姓祖先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5-15 23:23:13

㈠ 姓卢的是古代南蛮民族后裔吗

●从渭河蹯溪到赣江赛溪又到黄浦江川扬河…

卢姓始祖姓姜,最早追朔至西周时姜尚-字子牙后称姜太公,太公早年在商朝为官,因不满纣王荒淫暴政弃官隐居解甲东海,励精图治修养经伦,是年八十一岁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渭河蹯溪垂钓,周文王几番延请拜谒,始为相,辅佐周文王,不久太公率兵大战牧野,纣灭。周文王逝后其弟周武王即位封邑齐地,号齐国,春秋初期齐十一世孙高傒食采于卢(今山东长清县),沧海桑田物移星换,宋朝时移赣及丰城一脉,民国初年迁徙沪上众支,端有我辈,而华夏各姓氏迁徙流离繁衍可见一斑,中华九州从此泱泱大国之兴也!

一、 卢姓渊源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傒公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春秋时代,齐国国君桓公的后代有一支取“卢蒲”为姓的,后来改成姓卢;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

3、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4、出自他姓赐卢氏。隋代的章仇太翼,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范阳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姓闾的人,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二、迁徙分布

自春秋时代创姓以来,卢姓子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都有人口迁徙,其中较大规模者,主要有以下五次。

1、战国时期田氏集团篡齐。公元前386年田氏正式篡夺齐国王位,当时卢姓因与齐国旧贵族关系密切,为避免祸害而成群从卢邑迁徙至燕秦各地,即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2、唐代“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由于范阳乃“安史之乱”策源地,卢姓裔孙遭遇浩劫,四处逃散,主要分赴今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3、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历经十年的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过程中,“世家大族”被作为打击对象。卢姓也不例外,卢姓裔孙纷纷避乱,向四邻迁徙,其中向赣、闽、粤等南方地区疏散者为数不少。甚至向海外扩散,大学士卢惠携家避难东渡到朝鲜,更名卢穗。卢穗的九个儿子就是韩国和朝鲜卢氏九大支系,至今已繁衍至四十多代,共三十多万人。

4、金兵掳掠中原和江南地区。北宋时期,金兵侵略中原,对中原和江南大片地区实施掳掠。在动乱之中,卢姓族人纷纷四处逃难,其中以逃至今江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省为多。

5、明代与清代内乱外侵。明末,江、浙、闽、粤四省的卢姓子孙为逃避战乱而四处奔走,有的散居内地,有的则赴海外谋生。清初,广东人卢齐登成为最早移居台湾的卢姓,此后,闽、粤卢氏不断有人入台。 <BR>另外,还有到外地生产劳动和经商、到外地做官和讲学、随军到外地定居、受贬谪遣或惧罪出走、入赘和隐居等原因而小批量移居。

南蛮,中国最古老的原生民族。是世界稻作文明、海洋文明的创造者;茶、陶器、漆器...手工业的发明者;世界女神祭祀、萨满文化的传播者,南蛮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

炎帝,祝融是南蛮祖先.

祝融及其后裔在黄帝时期,发明创新造福于人类,治理山水给人民安定,因贡献巨大,多被后人尊为“神”:
祝融(缙云氏,火神) —— 孔壬(共工氏,水神) —— 术器(山神) 、勾龙(土地神) —— 勾龙生信、噎鸣(时间神) —— 信生夸父 —— 四岳 —— 垂 —— 伯夷、伯常、伯益

㈡ 韩国人的祖先是什么

韩国人祖先不是百济族和高句丽族,布里亚特人(未识别民族)就是古扶余人,
日本人,百济,高句丽,布里亚特人(扶余)都是扶余系民族,DNA接近,
高句丽族是黄帝之孙太阳神高阳氏之苗裔,属于古羌人的一支
古代文献和高句丽壁画也表明高句丽是黄帝之后,五胡十六国的高句丽人高云自称为高阳氏之苗裔

韩国人的祖先是古亚细亚人种的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韩民族发源地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

朝鲜族是古亚细亚人种(尼夫赫-科里亚克人)和新亚细亚人(逃避苦役的中原人姓氏氏族)混合而成,古亚细亚人血统占主体,就像混血儿有几分之一新亚细亚人血统。

中国中原人带青铜兵器和铁器征服了 原始韩部落 建立了辰国,后来辰国变成三韩,土着部落马韩,和中国中原人和杂居的辰韩、弁韩。
尼夫赫人和科里亚克人或为古代马韩人,带有先进青铜武器和铁器的避苦役的秦人建立了辰韩、弁韩

辰和秦 发音相近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韩国人遗传DNA基因和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最接近。俄罗斯有科学家说科里亚克族,尼夫赫人与朝鲜人属于蒙古人种北亚型中的b型,韩民族属古亚细亚人(千岛人种),和爱斯基摩人、日本少数民族爱努人,美洲印第安土着基因相似。

韩语、尼夫赫语、科里亚克语 为 吉古亚细亚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利亚克-尼夫赫语群

五官骨架:不光韩国人骨架大、大饼脸、一线眼、颧骨高,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同样很多骨架大,五官大饼脸,有俄罗斯混血的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除外

韩国人和东北朝鲜族五官差异,朝鲜族是

kreao发音 像极了 科里亚,科里亚克

科里亚克族 (Коряки) 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住在科里亚克自治区。科里亚克族自古以来实行明确的男女分工劳动制。有人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接近朝鲜族的民族,他们的语言与语法与韩语相似,也有同源词,以鹿为图腾(朝鲜人也以鹿为图腾),也是古亚细亚人,不少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代秽貊-夫余人的后裔;而。狗是他们最主要的牲畜,他们与韩国人一样喜欢吃狗肉(他们是少数喜欢吃狗肉的民族),因为他们也养驯鹿与从事捕捞,被称为驯鹿民族,他们与尼夫赫人(吉里亚克族)即是满人所说的费雅喀人是朝鲜人的族源,朝鲜半岛南部和东部濒海地区的一些韩系语言(新罗,伽耶)也属于吉利亚克-尼夫赫语群的一个亚分支,推测远古时期吉利亚克-尼夫克语群是沿着海岸线由勘察加半岛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后来由于通古斯语族肃慎系民族和东夷濊系民族的相继东扩,割裂了南北两个吉利亚克语群的联系,使得吉里亚克语群被压缩在南北两块狭小的飞地上各自演化,北部的吉里亚克人被通古斯人驱赶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南部韩系各族则被北方东夷中的濊貊系与通古斯民族压缩到朝鲜半岛南端,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三韩。

㈢ 卢氏的来源

1、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裔,齐太公后裔孙高傒而来,以邑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之孙高傒(人称傒公),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西周时炎帝后裔姜尚,字子牙,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春秋时代,齐太公的后裔高傒食采于卢,“因邑为姓”,故其后裔姓卢也。此居卢姓主要来源之首位。
2、出自复姓改单姓为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代,齐桓公之后,有一支取卢蒲氏,后来改成姓卢;又据《魏书·氏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卢氏为卢姓。是为河南洛阳卢姓。还有一支取“葛卢”为姓的,后来也改姓为卢。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3、出自他姓赐卢氏。据《隋书·卢太翼传》所载,隋炀帝赐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姓卢,很有才华,备受隋炀帝看重,受赐姓“卢”,子孙也就随之归于卢姓。此支是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卢姓。
5、出自他姓改卢姓。如祖籍河北省范阳(后望于河南省光山)的雷姓人氏在北周之初改为卢姓;唐代有三原(后望于陕西省三原)的闾姓,经当朝皇帝特批,改姓为卢。
6、春秋时代的庐子国,有人以“庐”为姓,后则改为卢。

㈣ 中国古代文化对韩国的影响

韩国文化主流与中国楚文化有许多相似和相关的地方。

在韩国,除江陵外,还有与楚国地名相同的丹阳、襄阳、汉阳(今汉城)、汉江等地名,查韩国地名设置史料,这些地名设置距今已六百多年。从表面上看,韩国的地名和两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国地名好像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一书,很受启发,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据石泉考证,楚国古都江陵并不是在长江中游,而是在汉江中游的湖北宜城。按照新论,楚人建国初期在汉江上游丹江支流的丹阳,发展成熟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汉江中游的江陵(宜城)、襄阳一带。另外上溯中国汉江的源头,是在陕西秦岭的太白山下,尽头则在下游的汉阳。比较一下韩国的几个地名分布:丹阳属于忠清北道在汉江的上游,汉阳在汉江的下游,属于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阳均在汉江上游不远处,洞庭湖也在江原道。最有趣的是韩国汉江发源于江原道和庆尚北道连接处的太白山下。韩国地名分布几乎和中国古代楚国地名的分布同出一辙。

不仅地名相似,我认为韩国的开国神话中也存有浓厚的楚文化遗迹。

檀君神话是韩国开国神话,在中国和韩国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下视三危、太白”,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神檀树下,建立“神市”,他命“风伯”、“雨师”、“云师”等,主管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一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穴中,它们请求桓雄天王把它们变成人,天王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枚蒜,并嘱咐,吃了艾和蒜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一个女人;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桓雄天王与熊女结婚,生下檀君,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

学者们认为神话故事中所谓熊、虎相处于一个洞穴,反映了以熊和虎为图腾的氏族之间的关系。楚人早期是以熊为图腾崇拜的部落。楚人姓芈,少系业务氏熊,在鬻熊之后,历代有三十多位国君以熊为姓,其最早居地又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穴熊”等。

关于“三危”、“太白”,韩国学者多认为“太白”指朝鲜平安道境内的妙香山,“三危”指中国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中国学者对古三危地方的说法不一致,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处,岷江、岷山一带的说法,认为檀君神话中的“三危”是指中国古三危,“太白”应该指韩国江原道和庆尚北道交界处的太白山。中国史籍中,有关三危记载最多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尧舜将三苗的一支放逐到三危,荆楚腹地在上古时曾属三苗地,楚苗同源这已为楚国史研究的学者们所公认。三苗的部落酋长蚩尤曾北上中原,与黄帝逐鹿。在中国各地的苗族都将蚩尤视为始祖,而苗祖蚩尤和“风伯”、“雨师”关系密切。楚国大诗人屈原在《楚辞·远游》中也提到“风伯”、“雨师”、“雷公”(也称“云中君”、即“云师”)。楚辞中的“风伯”、“雨师”、“雷公”(云师)和檀君神话中的“风伯”、“雨师”、“云师”一样,都是天神可以左右的对象。

檀君神话中天神授予桓雄三个“天符印”,中韩都有学者认为这“天符印”是巫师做法的法器。韩国江原道的巫俗是韩国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师主持的巫祭在“端午祭”中,是重要内容之一。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太白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包围圈,使它与外界相对隔离,许多古风古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在中国古代巫风一度盛行,而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苗为甚。现在苗族地区仍有许多巫师。

神话里天神之子桓雄给熊和虎“灵艾一炷,蒜二十枚”让它们变人形,这在楚俗里也有反映。端午时挂艾草、蒜头以僻邪驱瘁,是楚国风俗,至今也还存在。

探讨一下楚罗国、卢国与韩新罗、辰韩之间的关系。公元前8世纪,在汉江中游荆楚腹地有两个苗蛮小国,罗国和卢国。罗国在襄阳西南,据《左传》杜预注:“罗,熊姓国。”楚武王并吞罗国,子孙便由熊姓改为罗姓。罗被楚灭后,楚王把罗国迁到枝江,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尔后楚师扩境江南,再迁其罗国遗民至洞庭以南的长沙。卢国(也称卢戎)的地理位置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卢戎,系炎帝姜姓戎族,源于卢水上游,故名卢戎。姜姓属古羌人亦称民羌、羌戎。学者们考证卢水即今四川岷江。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民羌人活动在岷山以北的地区,岷江、汉水、嘉陵江诸水源头,而这一带也正是古三危之地。三苗的一支被迁到三危去之后,一部分融入了西戎,还有一些继续以苗、有苗存在。有苗氏在公元前11—前8世纪出现在岷江及嘉陵江之间,他们顺着离嘉陵江不远的汉水朝南迁徙,到达汉江中游,建立了卢国。这些逾越千年后从三危迁回到故地的苗裔,已经浓浓地融入了西戎民羌的诸多习俗,他们和彝族、白族、土家族一样尊虎崇虎。

卢国和罗国距离非常近,犹如唇齿相依。历史上罗卢联军曾打败过楚国军队的侵犯。公元前690年,卢国和罗国同时被楚所灭,之后,一起被迁到枝江,然后又迁到长沙。到长沙后,卢戎的一部分往西到了的辰州,现今湘西辰水中游凤凰县苗族仍然存在客教白虎的信仰。我们再来看看韩国古代的辰韩。辰韩,中国史书《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这样的记载:“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这些有关辰韩的史籍在韩国《三国遗事》等古籍中有转载,大量的历史资料说辰韩是秦朝时逃亡过来的中国人,对这一点中韩学者是一致认同的。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里详细地记录了辰韩大大小小的部落国家,有许多是以卢为国名,如莫卢国、驷卢国、万卢国、捷卢国等,甚至有的直接以楚为国名,如楚山涂卑离国、楚离国等。在韩国史籍中,笔者找到了辰韩、弁韩是苗裔的记载,如《三国遗事》:“《新旧唐书》云,弁韩苗裔在乐浪之地。”目前韩国保存有很多祭祀蚩尤的祠堂遗址,这就说明辰韩和弁韩和楚国的罗氏、卢氏一样均为苗裔,同样以蚩尤为始祖。

公元前57年古新罗建国,新罗是由辰韩部落联盟中斯卢部落所建,所以也称斯罗、斯卢。初期新罗地盘狭小,四世纪后,开始征服周围部落,成为半岛东南部的强国,公元676年新罗率先统一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并以熟练使用汉字的优势,创造并记录下来了开国神话。新罗在统一后的两个多世纪内,出现繁荣景象,独具特色的新罗文化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广为传播最终成为韩国主流文化之一。

以此可知:辰韩和弁韩居民均来自被秦灭国的楚国,是罗和卢戎之后。

那么罗、卢两氏族是怎样从中国来到韩国的呢?秦汉及以前的战国时代,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睐,他们不仅通晓方术,而且熟知天文地理、医术、农业及航海等知识。徐福作为方士中最着名的一个,为秦始皇入海求药。与徐福同时代的方士,还有韩终、卢生、侯公等,他们也先后为秦始皇访求仙药,这在史籍中都有许多记载。徐福一行人最终到了日本,这是现在中日学者一致的认识。韩终之属出海后到了哪里呢?我认为韩终是到了朝鲜半岛东南部的辰韩。

查找韩终的有关史籍可见,韩终乃齐国方士,炼丹采药,修炼成仙。《后汉书·张衡列传》“韩谓齐仙人韩终也。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服之,遂得仙。”关键的问题在于,韩终修炼的地方是楚国境内的长沙。可推想韩终在长沙时与罗氏、卢氏交往密切,在秦灭楚后,韩终带着罗氏、卢氏等楚国亡民有准备地逃离了秦国,渡海到了朝鲜半岛,在那里重建家园。

韩国罗氏、卢氏的宗谱也有类似的记载。韩国罗氏被分为罗州罗氏和锦城罗氏。韩国1982年版《罗州罗氏大同谱》卷一《姓原考》说,“周代成王因大罗氏有功封罗国,为楚附庸,后被楚屈氏所灭,是为豫章罗氏”。韩国罗氏宗谱非常明确地记载着罗氏是“楚附庸罗国”、“祝融(楚人先祖)氏后裔”,由此可见,罗州罗氏和锦城罗氏同出一宗,都是楚国之地的罗国人。韩国卢姓一直认为出自山东,但究其卢姓历史却不尽其然。卢戎在商代是强大的部族,曾从周武王灭商,周天子封功臣姜族首领姜尚(即姜子牙)到营丘为齐侯,于是有一部分卢人也随着同族到山东建立了卢子国(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但是还有另外一部分卢人辗转南迁到了湖北襄阳,也建立了卢子国,这就是和罗氏一起迁到韩国的卢氏祖先。

笔者认为,韩国卢氏应是从楚国来的卢戎之后裔。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韩两国的文化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一些地名上的相似或相同,更重要的是早在2000多年秦朝末年,在方士韩终的率领下,楚国的罗、卢两氏的3000多居民就迁徙到了朝鲜半岛的东南部,并建立了辰韩、弁韩以及后来的新罗国。韩终应是檀君神话中桓雄的原型。

㈤ 姓卢的祖先是谁

卢姓的得姓始祖是高傒(傒公)。傒公是吕尚十一世裔孙,任齐国正卿,因屡建丰功,受封于卢,其子孙遂以卢为姓。

齐桓公在登位(公元前685年)之初,为了表彰傒公在内政外交两方面对齐国做出的贡献,把卢邑(卢邑址在今山东省长清县偏西南)封给傒公,其子孙以邑为姓。傒公便成为卢姓的得姓始祖。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卢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7位。至2010年,按人口来排行,卢姓在中国大陆为第42位,在台湾地区为第39位。中国卢姓总人口约650万,约占汉族人口的0.47%,以广东、河北、广西三地居多,三省区卢姓约占中国汉族卢姓人员的48%。

(5)韩国卢姓祖先在哪里扩展阅读

姓氏源流: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

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当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当卢令丞,为专职掌管酿酒、煮酒的官吏,隶属于少府管辖)。当卢令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㈥ 为什么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的祖籍是浙江

因为祖先移民的,所以祖籍是中国浙江。

卢武铉(1946年9月1日—2009年5月23日),曾任第16届韩国总统(2003年2月至2008年2月在任)。祖籍中国浙江省东阳市;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曾就读于韩国釜山商业高等学校。毕业后在韩国军队服役。

1988年,当选韩国第13届国会议员,由此正式踏入政坛,2002年12月击败韩国新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成为总统,2003年2月25日正式宣誓就职。2009年5月23日因受到朴渊次门牵连而选择坠崖身亡。

(6)韩国卢姓祖先在哪里扩展阅读:

2009年,卢武铉卷入收贿丑闻案,检察部门认为泰光实业会长朴渊次2007年6月送给卢武铉方面的100万美元与他收购农协子公司和推进收购友利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庆南银行有关联,朴渊次给前青瓦台总务秘书官郑相文送去3亿韩元,郑相文从总统特殊活动费中贪污12.5亿韩元。

卢武铉也承认郑相文受自己家人(即权良淑)委托,从朴渊次手中收钱,用于清偿未还清的债务。卢武铉60岁大寿时,曾收受朴渊次赠送的两支价格超过2亿韩元的瑞士钻表。后因卢武铉自杀,韩国检方宣布结束对其涉嫌受贿的有关调查。

2009年5月23日,卢武铉在庆尚南道金海市峰下村私宅后山猫头鹰岩跳崖自杀。

2009年5月29日,韩国政府为卢武铉举行国民葬。


㈦ 有谁知道卢氏家谱

一、卢氏渊源 关于续修家谱 古人重视修谱,认为"自古氏族立谱,而垂示后裔。"一般而言,修谱的目的在于"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族谱编修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一般为30年一修。宋朝以后,各地卢氏族人,因为人口发展繁衍,以及社会动乱等原因,造成了分离迁徙。因此,先人都十分注意编纂自己家族、房派的历史,叙明源流,载述祖宗懿德业绩,勾划传衍脉系等。卢氏家谱、族谱,现存最早有修于宋代者。明清时期,因迁徙流转之事甚多,故家谱、族谱的编修、记述也特多,为今人了解卢氏发展变迁提供了很大方便。而家(族)谱中,最有价值者首推序言,现在特选部分以供参考。 涿州,古称范阳、涿郡,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建制史的历史名城。涿州在历史上可谓名人辈出,257位历史名人使涿州成为全国县级区划中涌现名人最多的一个,刘备、赵匡胤、卢植、郦道元、邵庸等都是在历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而在这257位历史名人中,卢姓历史名人占了近一半。 涿州是卢、郦、邬、祖、简、燕、鄢、雷等姓氏的发祥地,在中华姓氏和宗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范阳卢氏。卢氏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内涵,它既包括历代卢氏族人治国安邦的方略、经世济用的齐家之法,也蕴涵着对社会、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民俗等学科和领域的主张、见解与贡献。卢氏文化的精髓可以这样概括:"爱国敬宗、仁德孝信、建业重誉、诗礼传家"。 家族源流缘于上古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卢氏委员会的卢同笋主任介绍,卢氏人口在国内有600多万,居各姓氏中第42位,不及全国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五,从数量上说算是一个小姓氏。但卢氏在历史上又创造出十分辉煌的业绩,一直为世人所称赞。 据研究考证,卢姓子孙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追踪卢姓历史,最早可以源于上古时代我国西部高原的一支游牧部族,史称"卢方",周代又称"卢戎"。卢人即姜姓戎族中一支。据《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姜即羌,意为牧羊人,逐水草而居,随畜迁留中原。 西周初年,炎帝的裔孙姜子牙因协助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受封建立姜姓齐国。从卢氏初祖炎帝、远祖姜子牙到得姓媒介祖高傒有着三千多年的漫长经过。 秦博士卢敖首肇卢姓 姜子牙第十一世裔孙高傒因拥立齐桓公,成就齐国霸业,受封得卢邑(今山东长清西南)为采邑,"卢"字的来历就源于其祖居地"卢方",以显不忘先祖。公元前404年田和篡夺齐国君位,祸及高傒子孙,于是逃往燕地,落户于今涿州一带。后改姓为"卢"以纪念封地,故卢氏之正式肇姓,至今约有2300多年历史。 《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秦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今拒马河)之上,遂为范阳涿人"。卢敖是有明确文字记载并明确籍贯的卢姓第一人,是卢氏开基祖。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受封为燕王,封国也在涿郡一带。至三国时期,涿郡更名为范阳郡,郡治涿县(今涿州市)。因此,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氏。卢氏尽管还有其他来源,但在发展中只有范阳卢氏一枝独秀。所以天下出现了"言卢必称范阳"的倾向。一些出身于旁门别支的卢姓人也敬认范阳卢姓人的祖先为祖先。所以,现今近千万的卢氏均为范阳卢氏,且都有家谱。 汉卢植成为中兴始祖 卢氏播誉天下,始于东汉卢植(公元121-192年)。他以着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称颂青史,开范阳卢氏文化之先河,被尊为卢氏的中兴始祖和范阳卢氏始祖,是历史上配享孔庙的28位大儒之一,据传他还是刘备的老师。《后汉书·卢植传》中记载:"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大军北伐,路过涿郡,特发布旌卢植令告当地守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着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卢植在社会剧烈动乱中,作为中流砥柱、儒宗人望,其学问胆识、功勋业绩与品德风范,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世所公认的楷模,因此奠定了卢氏后来作为"北州冠族""范阳郡望"的基础。《旧唐书·卢》称:"先自元魏以来,冠冕颇盛"。 卢植及其子孙们,在汉魏南北朝所积累建树的学问业绩、品德风范,成为卢氏子孙千余年长盛不衰的声望基础和精神动力。"范阳卢氏,代为着姓""积代簪缨",名人辈出。在佛、道、儒三大文化领域皆有骄人成就。如历代学者卢钦、卢谌、卢景裕、卢彦卿、卢思道等,东晋农民起义军领袖卢循,北周名臣卢辩、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被欧洲尊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佛教中国化的创始人、"禅宗六祖"慧能、明朝名将卢镗、卢象升;清朝名将卢坤、军机大臣卢荫薄等,无一不是出自"范阳卢氏"。 卢氏宗祠 涿州城东拒马河畔,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座北向阳的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不仅是卢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广泛而久远的社会影响。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所说"范阳卢氏"使"涿州名扬天下"、涿州是"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具体所指就是这个地方。 卢氏宗祠之北有卢氏先祖卢植的墓地。不必说各地卢氏族人,自然按节令来此祭祀祖先;即使并非卢姓的人氏,也时常前来,凭吊长眠于此的这位东汉名臣。 作为范阳卢氏始祖的卢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和教育家,在历史上有极高的声誉。"名着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是东汉朝廷对这位"涿郡涿人"的评价。宋朝太宗皇帝所谓"积代簪缨自范阳,尚书光耀千年史"的诗句,是对他由衷的赞颂。卢植以正直的品格、超群的才学和卓着的业绩,开创了卢氏家族"代代出名士"的基业,赢得了生前的名望和死后的不朽,配享于孔庙,名列中华民族古圣贤之中。 以卢植为始祖的涿州卢氏家族,诗礼传家、有功于国,世代簪缨、历朝显贵,汉末以降,成为北方四个高门大姓之一。因魏晋-隋唐数百年间,涿州名"范阳",故而卢氏的郡望为"范阳",涿州卢氏被称为"范阳卢氏"。斯时,家族的郡望是政治地位的标志和文化传承的徽章,因此,播迁于海内外的卢姓族人,大都把自家堂号奉为"范阳堂"。 范阳卢氏是一个人才辈出、声名远播的宗族。仅从三国到唐代,正史记载的卢姓族人就达到八百余位。其中有宰相、尚书、刺史、太守、郡守等百余人。清代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涿州人卢坤,是卢植的嫡系后裔。海外卢氏宗亲中,有韩国的两位总统卢泰愚、卢武铉。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老外",人们来到范阳卢氏宗祠,来到卢植墓前,常常陷入沉思,常常流连忘返。或许是因为,对这里蕴涵的东方文化精神、对历经数千年而生生不息的民族基质,需要细细品味…… 青廉卢氏家族的源流 关于灵寿县青廉卢氏家族是由两个迁徙途径而来,一支由平山县卢家庄迁来,而我们陈家街一支是由平山卢家庄迁到灵寿县卢家洼后又分一支迁到青廉村来。至于平山卢家庄繁衍的卢姓世祖相传乃由范阳迁来。多年来我们原来住在陈家街的卢姓家族与从卢家庄迁来的另一分支卢姓长期友好共处,相敬如宾,仍尊称一家。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范围已经不再局限在本土,在外地我们总是称谓本村卢姓一家人。相信以后必将和睦气氛世代延续下去。 二、族训 人类社会,基于家庭。尊祖敬宗,睦族敦伦。齐家爱国,兴邦固本。夫妻二人,家庭核心,情深意笃,互爱互敬。男不尊大,女不卑从;相互理解,情感交融;穷莫易节,富不变心;风雨同舟,比翼鹏程。双方父母,共同侍奉,善其衣食,便其住行,医其疾病,娱其精神,桑榆逢春,夕阳更红。婆媳翁婿,理解尊重,情同骨肉,休戚关情。偶有不贤,理解宽容。婆待儿媳,应若亲生;儿媳对婆,应为娘亲;婆媳难处,儿应居中,巧施斡旋,妙语开心。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心相默契,行相照应;供养老人,协力同心;遗产继承,以法为凭;亲密无间,黄士成金。妯娌融洽,家门有幸,若有摩擦,兄弟秉正,不可偏信,切勿怂恿,温言明理,春阳消冰,邻里相处,以和为重,与人为善,坦荡真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倘生纷争,主动调停,据手言和,高下莫争,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幸勤劳动,致富光荣。财源广进,俭朴节用。用而不奢,俭而不吝;衣莫厌旧,食莫贪丰;有当思无,富当慈贫;细水长流,筹划精心。合家和睦,夫妇相亲。择妻选婿,重在情缘;情投意合,志在言端;自主婚姻,幸福美满。计划生育,优育优生。琢玉成器,教子成人。天下父母,人同此心。人生启蒙,贯沏终生。身教重范,言教莫松。勤劳务实,庄敬持身,严而无度,反生怨恨。爱而不宠,严格示训。拨苗助长,反害儿孙。自古纨绔,毁于嬉纵。寒门贵子,并非天生。矢志苦学,磨砺成锋。儿孙年少,应端品行;纵欲有害,恶习伤身。坚持正义,旗帜鲜明。效国酬志,学好本领。知识高峰,奋斗攀登。文明家庭,守法为荣,权利义务,自觉履行。严守法度,处变不惊。违法犯罪,祸国殃民。染者回头,迷者猛醒。时时守法,家族康靖。 三、 家谱编纂说明 由于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男丁不再是家庭的唯一继承人,同时,因为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作为家谱乃家族的历史档案资料,可以容纳大量信息。所以我们这次续修家谱的原则凡是我族的男丁、夫人及姑娘的资料都登录在册。男士依先辈分再长幼的顺序登录,夫人的资料随其后,所生男丁在其父后注有名字,详细资料在其所在辈分列出。姑娘的资料在其父下方另列一行。 对于早年迁居异地的族人,暂时不能取得联系的,只能等待时机,以后再填写。 因为我们的家谱已经遗失,这就形成了前期资料的缺失。没有任何依据可供参考,这就自然决定了对于先人的辈分及名讳不可得知,追溯只能靠年长族人的回忆。因为没有旧家谱作范例,再则由于执笔者才疏学浅的限制,所以编修中难免存在不妥不实甚至谬误之处。期盼能得到族人或其他名人志士斧正。

㈧ 卢姓的来源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8)韩国卢姓祖先在哪里扩展阅读: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

阅读全文

与韩国卢姓祖先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