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韩国kbs纪录片《超级中国》
如每集开头的前言所说,“华丽的中国时代正在展开。中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3亿人口创造出的非同一般的力量;军事外交向世界展现中国影响力;中国土地蕴含潜力与力量;软实力向着文化大国飞奔;共产党,中国式领导的强力指导。”
不过调查显示,一些韩国网民看完节目后对中国的发展刮目相看,但也有一些网民担心中国的壮大速度之快,让人感到害怕。而中国国内网民对此看法不一,但普遍认为韩国拍摄方具有过度夸耀的嫌疑。
拓展资料
《超级中国》是韩国KBS电视台2015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共有七集内容,分别从人口、经济、外交军事、土地、文化、政治六个方面介绍中国发展现状。摄制组走遍美国、希腊、阿根廷、肯尼亚、越南等20多个国家,以政府官员、研究学者、企业家及普通民众的视野,观察中国为世界带来的改变。
《超级中国》播出时在韩国的最高收视率超过10%,在韩国媒体、学界、民众中引起热烈关切和讨论。韩国媒体指出,纪录片中采访的绝大部分中国专家认为,中国成长为可以与美国较量的超级力量尚需时日,中国仍处于发展过程中。
这部纪录片在韩国受到关注,在中国也引发了网民的热议。有中国观众表示,外媒过去习惯于批评中国,如今拍出这样较为积极介绍中国的纪录片,少了一些偏见和误解;还有人认为“夸得太过”;也有中国网民表示,这部纪录片可能引起韩国人的担忧。
KBS的《超级中国》制作团队也没想到,这部原以韩国观众为目标的纪录片会受到中国观众的强烈关注。制片人朴晋范认为,韩中关系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两国在纪录片等文化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韩国前驻华大使李揆亨认为,从表面来看,中国可以被称之为“超级力量”,但从学术、实质上来看,中国还在多方位成长阶段,在很多方面还达不到“超级力量”。
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地区研究生院教授姜俊英指出,《超级中国》摄制组长时间、多方面取材,提供了一次系统学习中国的机会。但他认为,纪录片较多记录了中国积极、强大的正面部分,他担心反倒可能会引发韩国国民产生警戒和恐惧。
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指出,可以预期的是,中国将在数十年间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但评价中国国力应综合看待。从中国经济方面入手,要看其满足13亿人口温饱后的国力如何,人均GDP达到了怎样的程度,比起总量,更要看其质的发展。
㈡ 韩国有哪些电视剧提到过中国
《浪漫满屋》—女主角第一集就被骗到中国旅游。
《对不起,我爱你》—在澳洲的时候,大叔看到坐在路边的恩彩,用了好几种语言问她是哪国人,其中就问了一句“你是中国的吗?”
㈢ 韩国有没有表现丙子胡乱的电影为何韩国拍了那么多抗清电影 中国居然没有着名的抗清电影
韩国的《最终兵器: 弓》, 讲的是朝鲜抵抗满金统治的丙子胡乱时期的故事
㈣ 韩国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都有哪些除了超级中国
明见万里第三集讲中国90后
㈤ 韩国有哪些涉及政治的电影
《釜山行》是由延相昊执导,孔刘、郑裕美、金秀安、金义城、马东锡、崔宇植等主演的灾难片,影片于2016年7月20日在韩国上映。影片讲述单亲爸爸石宇与女儿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车往釜山,列车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带来的僵尸病毒开始肆虐且不断扩散,列车于倾刻间陷入灾难的故事。
㈥ 现代战争片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南北关系”的韩国,哪部能得到你的喜爱
心目中最好看的韩国战争片是《暗杀》
谍战暗杀的类型电影纵然层出不穷,但韩国导演崔东勋的一场《暗杀》确是如此为人契合于这一命题的,多方争斗,高潮迭起的暗杀除奸里,包含宿命式的人物塑造更缔结了电影情感上的纵深,不止于暗杀的扑朔迷离.黄雀在后的多重悬疑给人以酣畅淋漓。
一场三派不止于暗杀的巅峰对决,亲情的羁绊,友情的欢乐,爱情的浪漫,还有那能感人于心的唏嘘结局,战争年代下小人物的涟漪是如此精彩。文/梦里诗书
㈦ 请推荐一些韩国政治题材类的电影
1.《实尾岛》
“实尾岛暴动事件”
其实韩影依托于现实题材的不少,这几部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另外韩国现实改变的犯罪类题材影片也不错,可以搜着看看,望采纳~
㈧ 为什么韩国的韩战电影里很少有中国人和美国人好像中美都是打酱油的 但实际上是两个棒子才是打酱油的啊
韩国电影中出现过中国人,在《太极旗飘扬》中,也出现过美国人,在《欢迎来到东莫村》。
这两部电影把中国人和美国人分别黑了。
因为政治关系,韩国电影不方便经常提到这两个国家,现在韩国跟中美关系都不错,不愿意涉及敏感话题吧。不过今年最新电影仁川登陆战又出现了美军。
㈨ 韩国政治外交题材电影
韩半岛 (2006)
㈩ 怎么韩国的电视剧里经常会提到中国的典故,出名些的三国,连姜太公钓鱼也有,难道他们也有学习中国文化吗
韩国曾是中国的藩属国,可以去网络里搜索韩国,就可以知道它的历史。其实韩国文化主要是受中国战国时期文化和唐文化的影响
在韩国,除江陵外,还有与楚国地名相同的丹阳、襄阳、汉阳(今汉城)、汉江等地名,查韩国地名设置史料,这些地名设置距今已六百多年。从表面上看,韩国的地名和两千多年前就存在的楚国地名好像没有什么关联性,但我看了石泉先生近期出版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续集》一书,很受启发,认为它们之间有联系。据石泉考证,楚国古都江陵并不是在长江中游,而是在汉江中游的湖北宜城。按照新论,楚人建国初期在汉江上游丹江支流的丹阳,发展成熟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汉江中游的江陵(宜城)、襄阳一带。另外上溯中国汉江的源头,是在陕西秦岭的太白山下,尽头则在下游的汉阳。比较一下韩国的几个地名分布:丹阳属于忠清北道在汉江的上游,汉阳在汉江的下游,属于江原道的江陵和襄阳均在汉江上游不远处,洞庭湖也在江原道。最有趣的是韩国汉江发源于江原道和庆尚北道连接处的太白山下。韩国地名分布几乎和中国古代楚国地名的分布同出一辙。
不仅地名相似,我认为韩国的开国神话中也存有浓厚的楚文化遗迹。
檀君神话是韩国开国神话,在中国和韩国的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下视三危、太白”,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神檀树下,建立“神市”,他命“风伯”、“雨师”、“云师”等,主管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一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穴中,它们请求桓雄天王把它们变成人,天王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枚蒜,并嘱咐,吃了艾和蒜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一个女人;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桓雄天王与熊女结婚,生下檀君,这个檀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
学者们认为神话故事中所谓熊、虎相处于一个洞穴,反映了以熊和虎为图腾的氏族之间的关系。楚人早期是以熊为图腾崇拜的部落。楚人姓芈,少系业务氏熊,在鬻熊之后,历代有三十多位国君以熊为姓,其最早居地又多以熊命名,如“有熊”、“熊山”、“穴熊”等。
关于“三危”、“太白”,韩国学者多认为“太白”指朝鲜平安道境内的妙香山,“三危”指中国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中国学者对古三危地方的说法不一致,我同意古三危在川甘交界处,岷江、岷山一带的说法,认为檀君神话中的“三危”是指中国古三危,“太白”应该指韩国江原道和庆尚北道交界处的太白山。中国史籍中,有关三危记载最多的是公元前2000多年尧舜将三苗的一支放逐到三危,荆楚腹地在上古时曾属三苗地,楚苗同源这已为楚国史研究的学者们所公认。三苗的部落酋长蚩尤曾北上中原,与黄帝逐鹿。在中国各地的苗族都将蚩尤视为始祖,而苗祖蚩尤和“风伯”、“雨师”关系密切。楚国大诗人屈原在《楚辞·远游》中也提到“风伯”、“雨师”、“雷公”(也称“云中君”、即“云师”)。楚辞中的“风伯”、“雨师”、“雷公”(云师)和檀君神话中的“风伯”、“雨师”、“云师”一样,都是天神可以左右的对象。
檀君神话中天神授予桓雄三个“天符印”,中韩都有学者认为这“天符印”是巫师做法的法器。韩国江原道的巫俗是韩国保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由巫师主持的巫祭在“端午祭”中,是重要内容之一。江原道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太白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包围圈,使它与外界相对隔离,许多古风古俗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在中国古代巫风一度盛行,而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苗为甚。现在苗族地区仍有许多巫师。
神话里天神之子桓雄给熊和虎“灵艾一炷,蒜二十枚”让它们变人形,这在楚俗里也有反映。端午时挂艾草、蒜头以僻邪驱瘁,是楚国风俗,至今也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