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韩国可隆怎么样
转了很多家店,还是决定买这家品牌的羽绒服,原来水游城有店面后来撤柜了!衣服的质量和款式没的话说,不过价格还是贵了点,不过362g的羽绒相比于乐斯菲斯、诺诗兰、狼爪还是实惠不少,蓬松度800,欧洲进口鹅绒确实不错!爸爸去哪儿里面田亮穿的也是,棒子的品牌
② 安全气囊怎么样才会弹出来
你好,
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 0%左右。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③ 韩国现代和起亚汽车没有使用高田安全气囊吗
你好,现代汽车使用,自家生产摩比斯的气囊系统
④ 韩国双龙智能安全气囊灯消不了是什么原因
气囊故障灯点亮的原因有,气囊电脑损坏,线路损坏,气囊传感器损坏,需要一一检查确认,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⑤ 20多年前欧美就强制要求安装安全气囊,强烈建议国内跟进!
作为汽车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安全带如今已成了所有汽车的标配。但作为与安全带相配对的补充性安全配置,即使如今已经到了2020年,安全气囊却还未成为如今汽车的标配。
国内对于汽车安全方面的忽视其实由来已久,而作为对比的,是欧美国家对于汽车安全配置的严苛限制。在如今汽车已经成为主要出行方式的今天,汽车安全能跟得上销量的大幅提高吗?
安全气囊是由美国人约翰?黑曲克(John W. Hertrick)于1956年发明的,但由于成本过高,而且充气膨胀速度太慢,安全气囊的发展一直受限。直到上世纪60年代,安全气囊才开始在奔驰的高端车型上试用。
在197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正式采用了现代意义上的安全气囊系统。从实际装车的表现来看,安全气囊的作用也得到了正面的反馈,可以有效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
因此在1984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将安全气囊这种被动式的安全装置纳入法规,要求到1994年,所生产的轿车上必须百分之百配置。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步伐同样一致,在1993年通过了ECE R94法规,进一步提高碰撞安全性要求。而从1996年开始,前排安全气囊已成为汽车的标配。
除此之外,作为汽车生产大国的日本也同样如此,虽然不如欧美对于汽车安全的研究开展早,但日本相关法规在1998年正式纳入日本保安基准,与欧洲ECE R95法规相似。
而安全气囊的作用也在后续显而易见了,根据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统计,美国在最近20世纪的100年来由车祸引发的死亡人数约280万人。而采用了安全气囊以后,死亡率有了明显的减少。
1999年,全美有9000万辆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有350万辆车的气囊因事故而爆开,有效地保护了4000名驾驶员和750名乘员的生命安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比于欧美国家,我国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因此相配套的一系列标准也较迟发布。直到2004年,我国参照欧洲ECE R94法规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才正式出台。
但这标准只是汽车正面碰撞、侧面碰撞,以及后碰撞三位一体的汽车碰撞国家强制性标准体系,并未规定上市车型需要强制安装安全气囊。
而为何不标配安全气囊,其实专家已经给出过答案。安全气囊只是系好安全带前提下的辅助装置,如果从数据上看,安全气囊本身不如安全带可靠。在全球各类涉及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中,安全带挽救了70%的驾乘者的性命。
而如果单靠安全气囊而不系安全带,正面碰撞时乘员身体前冲,安全气囊的爆破力撞在头部,相当于拳王泰森的一记重拳。因此,被安全气囊所伤的案例时有发生,国内对于安全带的重视程度也高于安全气囊。
在未出台法规强制乘用车安装安全气囊的情况下,如今市面上还有不少车型都未配备安全气囊。比如五菱宏光、幻速H2、金刚、比亚迪F3等车型,均未全系标配安全气囊。
而原因并非是因为安全气囊的安全隐患,而是为了成本所考虑,也就是放任给市场进行管控。最终的结果我们也能看到,比如低价车型为了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选择在低配版本中舍弃掉前排安全气囊。
而10万元以上的车型,开始注重的是性价比和产品力,作为安全保障的一环,没人愿意为了这些许的成本而坏了自己的名声。因此,即使如今未强制标配安全气囊,但绝大多数车型还是配备了前排安全气囊。
除了安全气囊以外,其实海外对于其他安全配置的强制规定同样也在不断推进。比如在2007年,美国首先将ESP作为车辆必备的配置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出来,规定到2012年,将100%新型乘用车及轻型卡车标配这一配置。
除了最早出台规定的美国外,2009年3月,欧洲议会做出决定,从2011年11月起,所有在欧盟注册的新乘用车和商用车都必须装备ESP;澳大利亚于2011年11月起,强制所有新车必须配备ESP;韩国也在2010年7月颁布了同等法令。
ESP的原理,是通过对监控驾驶者的操控、路面反应、汽车运动状态,在极限操作时避免翻车。以美国为例,如果所有的车辆配备了ESP,每年美国将会防止9600起道路死亡事故及24万起交通伤害事故。
但随着汽车安全配置的提升,如今主动安全配置也开始逐渐兴起。在去年,日本与欧盟4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了一项为新车强制安装“自动刹车”的国际标准草案协议。这份法案的意义,在于将为新车强制性安装自动刹车系统,并且最快于今年实施。
主动刹车如今在国内并不罕见,不少10万元级别的自主车如今都有所搭载,通过安装在车头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前方的路况,遇到障碍物或行人过近时能紧急刹停。
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预测,搭载自动刹车系统后,车辆在低速行驶时,车祸可以减少38%,在欧盟内部每年可以挽救超过1000人的性命。
而就在今年4月1日开始,日本新出产的汽车也必须配备自动大灯系统。根据法规规定,当环境光水平降至1000流明以下时,车辆大灯应在两秒钟之内打开大灯,或者在正常天气日落前约15分钟自动开启大灯。当环境光超过7000流明时,前大灯应自动关闭。
根据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近黄昏时(下午17:00-18:00),由于驾驶员没有打开大灯,事故的发生率远高于平常。不少的65岁以上的老人会因此失去生命,这也是自动大灯要求强制配备的原因。
无论是安全气囊、ESP、主动刹车,还是自动大灯,国内目前并未对其严加规定。但这并非国内专属,实际上,除了欧美日韩这些发达国家以外,绝大多数国家对于汽车安全配置的管控同样不太严格。
而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如今国内汽车级别的两极分化还非常严重。我们看到了月销过万的奥迪A6L、奔驰E级,但实际上还有月销过万的桑塔纳、英朗。有许多家庭还在为着第一辆车,苦苦攒着几万元。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有着大规模消费群体的低价车,如果强行要求配备安全配置,容易造成汽车价格成本的上涨,最终转移到消费者头上。对于如今国内不断强调的提振汽车销量,同样是存在负面效应。
而如果选择政府补贴安装,同样不太现实,原因在于无论是安全气囊、ESP还是主动刹车,其实大部分核心零件都来自海外企业,包括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等。这也就造成了补贴无法扶持国内产业,反而让海外企业受益。
此外,对于安全的考量不仅是配置的高低,随着中保研的成立,如今消费者对于汽车安全的观念也越来越清晰。有些车型虽然安全配置足够强,但其车身刚性却翻了车,甚至不如一些只有低价低配置的车型。
因此,有着碰撞测试作为约束,如今越来越多车企也不敢把安全归结于配置上。而是需要在平常注意不到的车身架构上下功夫,否则一个P(较差)成绩带来的,可能是一个无法挽救的丑闻。
在这类新闻出来之时,很多人总会拿国内和海外做文章,确实,如今对于汽车的低标准,使得国内出现了不少毫无安全性可言的“老头乐”。而且造成了不少车企偷工减料,海内外配置不一。而这也是我们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未来需要一步步规范的地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韩国现代汽车性能怎么样值得购买吗
回顾2017年和2018年,自主品牌,德国汽车和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略有增长,而韩国汽车则在国内市场苦苦挣扎。 2019年,韩国汽车销量不仅大幅下降,而且还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可能开设4S商店和一系列工厂中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近年来韩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也有所下降。所以有人要问。韩国车值得买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他外国汽车品牌继续创新并追求卓越,独立品牌也不断积累,导致爆发性爆发,只有韩国品牌仍然存在,而且似乎更具原创性。与大众汽车,MQB,第三代EA888,丰田TNGA,THS-Ⅱ,本田immd,日产VC-Turbo和韩国汽车相比,核心技术很少,因此它们缺乏产品竞争力。因此,韩国汽车并没有明显的缺点,而是采取了注重外观,强度和可靠性的生产和管理策略。
2.我在做工上一丝不苟
显然,韩国汽车在引领潮流,但整体工艺在内部和细节上不够详细。特别是内饰具有强烈的廉价感。驾驶时的噪音控制也存在问题,并且还有诸如异常噪音之类的小问题。例如:伊兰特,瑞欧,弗雷迪等
3.低安全性配置,严重减少配置
以现代汽车为例,总体上五个更重要的安全配置:主安全气囊和乘客安全气囊,前安全气囊,前后头部气帘,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和制动辅助系统减少到四项。相较于丰田花冠和其他同等价格的车型,它有缺点。
正确看韩国汽车
根据2019年9月发布的最新数据,德国和日本占据了国内汽车销量的前10名车型,在这50种车型中,韩国车型中只有4种被列入清单,因此可以说销量很小。 9月份售出的50款家用SUV中,只有现代ix35上市。
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一件事是,从全球市场来看,韩国汽车仍然是强势参与者。 2019年上半年,现代的全球销量为213万辆,起亚的全球销量为135万辆。两者均略有下降,但在东南亚和南部市场表现良好。美国。我们必须承认,从全球角度来看,韩国体系的优势仍然存在,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向国内自主品牌学习。底线:韩国汽车缺乏细节,工艺和创新能力,但其更高的外观和更好的性价比却是杀手features,弥补了它们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韩国汽车为许多人提供了另一种购买汽车的选择。当谈到哪种新车值得购买时,不是从汽车阵营中进行选择,而是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消费者需求并考虑综合成本效益。
⑦ 请问汽车的安全气囊是怎么样的
气囊
[编辑本段]
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英文名称中强调了安全气囊是辅助性的设备,应该与安全带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称中忽略了这一点,容易给用户带来误解,以为仅靠安全气囊就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其实,若不配合安全带使用的话,在某些情况下,安全气囊展开时会对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正驾驶位的气囊装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安装在正前方的平台内部,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因为正面发生的猛烈碰撞会导致车辆前方大幅度的变形,而车内乘员会随着这股猛烈的惯性向前俯冲,造成跟车内构件的相互撞击,另外车内正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顶到驾驶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伤害。
侧面气囊系统是保护汽车遭侧面碰撞以及车辆翻滚时乘员的安全一般安装于车门上,在车辆遭到侧面碰撞会导致车门严重变形,以至于无法开启车门,车内乘员被困于车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
随着整车被动安全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档豪华车中车现了高达30几个气囊从颈部、膝部、甚至是在车顶的两侧会配有两条管状气囊,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有效的缓解来自车顶上方的下压力,配合侧面气帘能够有效的保护乘客的头部和颈部。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⑧ 《韩系动向84》摩比斯开发全球首个车顶安全气囊
现代摩比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开发的车顶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现代摩比斯26日宣布,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以下简称NHTSA)对现代摩比斯的车顶安全气囊进行了安全评估。
自2002年首次批量生产安全气囊以来,现代摩比斯通过不断引入第四代高级安全气囊和乘员安全气囊等技术,在安全气囊领域积累了先进的技术知识。
近年来,它也开始在安全领域开发融合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集成控制系统,该系统将去年推出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与摄像头和雷达等传感器集成在一起。
当预期发生车辆碰撞时,传感器会根据碰撞强度进行检测,系紧安全带并展开安全气囊,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根据碰撞强度造成的伤害,从而确保乘客安全。
现代摩比斯的战略是继续致力于开发车辆安全设备领域的融合解决方案,以成为全球安全领域的领导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汽车安全气囊是如何工作的
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标志之一。
下面管车侠就为大家说说汽车安全气囊那些事?
从无数交通事故中可以看出,安全气囊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的保护,但是安全气囊也只是降低危害的辅助设备,还是要遵守交通规则。
这些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果能普及,相对于安全来说,还是不错的。
今天【管车侠会员日】暖心送好礼,让你与寒冬里的温暖不期而遇!搜“管车侠”立享管车侠会员日福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⑩ 汽车安全气囊 作用过程是怎么样的
看到你的问题,觉得你是个比较细心而且喜欢思考的人。你发现的问题非常好,你考虑的东西非常关键。
在安全气囊设计的时候,为了保护安全气囊模块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给安全气囊设计一个罩盖,罩盖下面便是折叠好的气袋(气囊),罩盖上会标示AIRBAG或是SRS,表明罩盖下面是配备有安全气囊的。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一样,都会有相关的标识。
罩盖在设计时,考虑到了气囊爆出时的影响,罩盖上会有一段弱化线,相当于在原本一样厚度的罩盖上给开出一段槽,该槽处得厚度较薄,在受到气袋挤压力时,该槽处会先撕裂,从而使气囊从该槽处爆出。(你在驾驶员气囊上使劲用手指按压,会看到明显的痕迹,不过你不一定能找到它的准确位置,而且最好不会要用硬物去抠,或是刮,那个厚度也是较薄的)
当然,如果该槽的形状为封闭的形状(例如圆环状),该槽所包含的全部部位则会全部被撕裂而脱离罩盖弹出,就会形成你描述的“外壳伤人”。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在开槽时会预留一段,就像一扇门的铰链一样,即保证气袋能弹出,又使罩盖不弹出伤人。就如你喝有的灌装饮料,拉环会开,但不会全部脱落,(例子其实不太贴切,形状有点像而已)。
你问的“覆盖气囊的东西”其实还连接在罩盖上,只是在气囊打开后被挡住了看不见。
不知能否解除了你的疑惑,可继续追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