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韩国人拍电影能赚钱吗,就算一般人去看电影票房都才1,2千万 应该连成本都收不回吧
韩国拍的电影成本一般都不是太高,他们都拍那种伦理片,像好莱坞一样的科幻大片拍得很少,我只知道 海云台 汉江怪物 龙之战是科幻的。
⑵ 中国电影究竟和韩国电影差在哪些地方
差距如下:
1、爱情、靓男美女是主题。这样能吸引外国人来看。有利于电影输出。
2、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使电影能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发展。
3、电影演员无论多红,都对老前辈非常尊重,而中国则不同。
4、韩国演员厮杀惨烈,如果一旦爆出负面新闻,就可能身败名裂,而中国则不同。
5、韩国电影数量不多,缺质量很高,中国一年数百部电影,精品(如战狼、红海、唐人街)则很少。
6、对韩国来说,是政府鼓励对电影投资,对中国来说,应该限制对电影投资,中国给电影投钱太多了,把一个个小鲜肉都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是中国也有长处,就是动作和喜剧电影。因为中国人看电影,首重动作片(例如红海战狼),其次喜剧片(例如泰囧羞羞的铁拳),再次奇幻(例如捉妖、西游伏妖)。
这些电影方面,美国是强项,例如动作片,所以生化、变形、妇联、速度、加勒比在中国大卖特卖。
而韩国由于市场原因,基本上以小投入为主,因为票房必须是投资的3倍才能收回成本。投资大了(例如美国动作片至少一亿美元起步),那样必然亏本。韩国片最大的投资是鸣梁海战,1亿人民币投资。在今天的韩国,这就是绝对大手笔投资了,而在中国,这样的投资也就适合文艺片。
《红海》投资5亿,女儿国也是5亿,长城是1.5亿美元,捉妖记第一部3.5亿,第二部9亿。 所以,韩国的动作片,在中国根本连水漂都打不起来。
⑶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在影院上映,那靠什么方法来收回成本
如果一部电影不能在影院上映,可以转战网络电影市场,在视频平台上通过视频点播的方式收回成本。
在过去的4年多时间里,“网络大电影”以近乎野蛮生长的方式经历了从无到有,并在前两者的夹缝中,发展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中,不但诞生了以28万成本赚回2400万的传奇例子,同时也暗藏了互联网巨头纵横捭阖的野心。
2016年,网络电影发展势头迅猛,点击量不断蹿升,各种资本不断涌入,但是随着广电总局的各项监管接踵而来,僵尸鬼片校园暴力情色赌片等刺激性影片统统下线,这果然验证了冯小刚说的那番话,是垃圾观众导致了垃圾电影,如今网络电影干净了,网络电影市场也清静了。
⑷ 在韩国,拍电视剧赚钱还是拍电影赚钱-
韩国据说现在四部电影只有一部收回成本。我估计电视剧电影基本都是靠广告、赞助赚钱了吧?但是韩国电影的深度已经是中国电影无法企及的了,中国电影钱太好挣了,再烂只要宣发好,都赚钱。韩国如果做得不出色最后赔的内裤都不剩,所以韩国电影很多精品,演员表演也很到位。
电视剧我近几年不怎么看了,但是感觉大热的韩剧有些深度其实并不如某些日剧和中国的电视剧。
⑸ 韩国电影制作团队又好又便宜,是真的吗
个人觉得,这应该有针对性的,前提是看,你制作的是什么类型的电视剧,面向什么样的群体和市场。付出的多回报也就多,例如太阳的后裔投资了13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也上千万了,它的完成度不也还可以。一部爱情偶像剧的成本大约是60亿韩币,但这60亿的投资肯定无法请到金秀贤、李敏镐。“如果想请这种超大牌演员,那整体制作费就要追加到8、90亿甚至100亿韩币(约5800万人民币)。” 100亿韩币几乎是韩剧投资的“封顶费”,尤其是周播偶像剧,一般都不会超过这个标准。(摘自于腾讯新闻http://ent.qq.com/original/guiquan/g101.html)只是觉得投资的话谁都想投资的成本低一些,作品的质量好一些。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韩国人投资也节省,你倒不如说人家会划算,会计划性花钱,投资小的时候有投资小的办法,投资大的有大投资的用武之地,他们对待投资也是寸土寸金,但是很少见他们投资小的时候质量也随着下降,一般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来策划一部电视剧。说白了就是不乱来,尽可能不浪费。
以前有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内的剧组都不怎么爱惜器材,灯具一用完就丁玲咣当的扔上了货车。韩国的剧组都比较珍惜拍摄器材,不仅如此他们的设备也较于完善,譬如一个摄像的三脚架就有各种各样的型号和功能。你就说国内一天上万的租用摄像机来拍摄,可能都不如他们一天几千租用摄像机用的恰到好处,所以不该拿便宜不便宜衡量幕后团队,当然,你投资高的时候当然能够轻松的找来行内精英来提升电视剧的质量,但是这个条件不是绝对性的,也不是标准。韩国电视剧行业都很重视编剧的,光请一线编剧,再加上演员的费用投资也就不小了,一般一线编剧的作品质量都普遍蛮高的,这相当于一种保障了,所以高投资的时候也有好质量的剧。标准不一。
所以你可能看某些韩剧的时候觉得这部电视剧没有投资多大,但是拍出来的确好看,这说明人家把基础做扎实了,不违背前人总结的经验,在此前提下灵活运用。
⑹ 电影网上的电影有些都不上印,怎么收回成本
有些是国内不上映而已。在国外有专门的独立电影和独立院线,独立电影在拍摄之前就跟独立院线签订协议,这样只进入独立院线放映,而不在公众院线放映。像这种独立院线都是联盟性质的,在国外已经形成体系。
另外有些电影拍出来没有公映是因为就是冲着评奖去的,目前国内很多地下导演都在做这样的电影,拍出来送电影节,如果能得奖,那就火了,会有海外版权、放映权的大笔收入,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电影没有任何收益,只能是进入到一些电影人经常聚会的CLUB小范围放映一下。目前北京这种地下电影人的CLUB还是蛮多的,经常有独立电影的放映。
再一种情况是拍出来的“电影”直接就是发行DVD或者录影带,这些“电影”基本上制作成本很低,拍摄质量根本无法达到院线播放要求。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能够令您满意,一个个字打出来的,希望能帮到您。
⑺ 为什么韩国的电影拍那么弱智和假,还有那么大的市场
我觉得吧,韩国电影其实在国内也不能算横扫吧
你看广电引进过几部韩国电影啊
可能你周围哈韩的比较多吧
所以觉得韩国电影火
据说,据说而已
韩国电影在一年下来能收回成本的没几部
我唯一喜欢的一部韩国电影 雏菊 还是中国导演导的
如果是想知道他在欧美的影响力
感觉应该也就那样吧
见过韩国电影提名奥斯卡吗
⑻ 为什么韩国电影越来越平庸了
而韩国由于市场狭小等原因,基本上以小投入为主,因为票房必须是投资的3倍才能收回成本。投资大了(例如美国动作片至少一亿美元起步),那样必然亏本。
韩国片最大的投资是鸣梁海战,1亿人民币投资。在今天的韩国,这就是绝对大手笔投资了,而在中国,这样的投资也就适合文艺片。
《红海》投资5亿,女儿国也是5亿,长城是1.5亿美元,捉妖记第一部3.5亿,第二部9亿。 所以,韩国的动作片,在中国根本连水漂都打不起来。
所以,韩国只能以小成本的剧情片为主,所以看惯了大片的人觉得太平庸了。
⑼ 低成本小制作类的电影如何赚钱收回成本
低成本靠的是央六。。只要央六收了就能赚钱,央视不收,又上不了院线,那就只能白扔了。。通常这种投资都影视公司自己投点,再找几个暴发户的冤大头拉点,成了就赚,成不了就扔。。
低成本电影通常都是数字电影,最少二十万就能拍完。《盲井》《大卡车上掉下来的小提琴》《我叫刘跃进》这都不属于低成本了,《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那年的重点影片,只不过夭折了而已。。
⑽ 在韩国,电影的观看人数达到多少才算高当然破千万人数不算,因为我知道那已经很厉害了!!
根据成本来定啊,不是绝对的。一般小成本的电影至少150W人次以上才算盈利。有些大成本比如一些大场面很多明星就是算达到500W人次也是亏的(比如D-WAR,河智苑拍的深海怪物等等即使人数不少但是比起成本也是亏大了)。总体来说300W人次都算不错的成绩(除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