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韩国人和日本人曾经是中国人吗
这个 没人回答 我就来大概说说吧
首先不存在流放这一说 至少流放到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
没有中原的帝王会在那个航海不发达的远渡重洋把犯人送到一个不是那么熟悉的地方 何况那还有别人的政权 他们一般会把犯人往北流放到苦寒荒蛮之地 或者往南驱赶至那些蛮族聚居地 当然 我国东北也是他们的选择 这就增加了与朝鲜原住民族(注意:这些原住民实际上也是从大陆,也就是中原迁居过去的)的接触的机会
先说韩国 也就是朝鲜
传说中 商纣王的叔叔 箕子在武王灭商后从河南逃到现在的朝鲜北部 建立了东方君子国
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们与韩国人还算有点血缘 但是这毕竟是传说
古代没有像现代这么明确的国别之分 尤其是在蛮荒落后的未开化地区 非常容易因为民族的接触与征伐以及交流而产生新的同化与融合 所以楼主不可认为朝鲜人生来就是朝鲜人 在那个民族混杂的年代 在东北亚这个云谲波诡的地方 北方的游牧民以及中土的汉人容易发生向着朝鲜半岛的迁徙 前者带给了朝鲜新的基因 后者在改变民族血系的同时传授了先进的文化
举几个例子 如秦国攻灭齐国燕国后 就有大量的齐燕遗民逃往朝鲜半岛 再如汉武帝时汉人打败了盘踞在朝鲜北方的部落 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 以中原的行 政模式管理这些地区 直到公元四世纪中原王朝的内部变乱 再如隋唐时两朝都对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用兵 发动了较大的战争 在战争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同化 后来高丽王国的建立 朝鲜的国家概念相对明显 民族的不断融合趋于终止 朝鲜民族就基本确立了 不过也存在元王朝明王朝清王朝与朝鲜王室的通婚 总之 朝鲜民族是来自中原的朝鲜原住民与北方西伯利亚人种以及后来的中原汉人共同融合而产生的民族
再来说日本 日本呢 与朝鲜相比 就是民族成分更加复杂罢了 而且中原对其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日本古代民族成分主要有大陆迁居的原住民 不断迁移过去的 中原汉人 从北方迁居的通古斯语系民族 还有来自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人种 我来说中国的影响
传说中 中国首位皇帝秦始皇派去海外仙山求取仙药的术士徐福率领三千童男童女远渡到达了今天的日本九州(一说朝鲜南部 一说日本本州岛) 并在那里登陆 后来成为了日本第一代天皇 神武天皇(这大概是后人臆造的) 史记上说:“(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假设这个传说是真的 那么日本人也是中国人的后代了 根据一些相当有力的考古证据 日本古代在徐福东渡的大致年代 其文明程度发生了质的飞跃 从石器时代一跃到了青铜时代 据说徐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实行“去汉化”的政策 禁止秦姓汉语 移风易俗 做到真正的与大陆隔绝
另有传说 汉代皇族在王朝颠覆后曾经逃往日本 达到后大都没有继续使用"刘"的姓 而是完全融入了日本的大和民族 衍变成新的日本姓氏 他们移民日本 带去了当时中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 因此 他们以其固有的文化素质 很快成为日本社会中地位尊高的新贵族 如有位叫刘都贺的遗民就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传入日本 他因此被称为都贺王 到了日本朱雀天皇时代(公元930--946年) 汉高祖刘邦的第45代孙大藏春实( 第几代孙尚待考证)官任征西将军 为平定当时日本发生的"天庆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于天庆三年(公元940年)五月初三受到天皇的巨大嘉奖和赏赐 当此之时 这支刘氏皇族后裔"恩宠伟大,威势极盛" 自从大藏春实之后 大藏家族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显要职务 而大藏氏仅是东渡刘氏的一个分支而已
刘氏东渡因为史载广泛 应该是史实 这就足以说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影响 后来在唐朝时频繁的文化交流不胜枚举 而且日本也乐于接受宋朝 明朝等所谓汉人正朔的遗民
说到朝鲜与日本间的关系 也是千丝万缕 举两个例子
首先朝鲜半岛上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鼎立时代 高句丽王族高丽若光在唐军与新罗联军联合灭掉自己的祖国后逃往日本 受到日本王族的重用 成为了甲斐国的开山祖
第二 日本桃山时代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挥军进攻朝鲜 在占领区掠夺了大量的匠人艺人 带回国内安置 人数以数万计
据说日本人在唐代的时候有那种求子团 就是来了一帮日本娘们 见到中原长得俊帅伟岸的男子便主动求欢 以求改良人种 这个相当搞笑。。。
总之 不能简单地说韩国人和 日本人是中国人 尽管血缘相近 但他们能认祖宗吗 我还说猴子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呢 楼主不要过于天真
② 日本人从DNA基因上来说 和亚洲哪国人最接近
日 本 人总体上是多个人种的混血。 日 本 人大和民族的Y染色体类型中, 其中O2--M95占31.7%,
O3--M122占20.1%, O1--M119占3.4%; D占34.7%, D1占4%;
C1-M8占8.5%; N占1.6%。 阿伊努人的Y染色体类型中,C1-M8占90%,D占10%
其中C1,C3是棕色人种血统 D和D1是小矮黑人血统 N是芬兰黄色人种血统
O2是东北亚黄种人血统 O1,O3是来自华夏的血统 亚欧大陆主要民族基因来源分析:
日韩明明是杂种民族,却整天宣传自己是纯种 中 国 人明明是纯血统,却整天宣传杂和论
中国汉族的所有基因几乎都来自K-M9族 所有汉族人11000年前的祖先是相同的
K-M9族可以再划分为N,O,P,Q,R 汉族人的基因几乎都是O,加少量Q 汉民族的血缘一致性在世界大民族中首屈一指
尼格利陀人 也称为东南亚小矮黑人,是40%的现代日 本 人的祖先
东南亚古老居民。名称来源于西班牙文,意为小黑人。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尼格利陀类型。身材矮小,男子平均身高1.50米,女子高1.42米;肤色褐黑,头发略带鬈曲。
二三千年前曾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各地。后受马来人排挤和同化,现仅存留于马来半岛泰、马边境的密林深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的沼泽地带,
菲律宾的吕宋、内格罗斯、巴拉望和棉兰老岛的偏僻山区,以及印度的安达曼群岛等地。包括塞芒人、库布人、阿埃塔人和安达曼人等支系。
=======================================================================
遗传学人类基因Y染色体单倍体技术近年有了很大的发展,各方对此期待甚高,希望就此解读人类进化、变迁与人种之谜。编者对此也满怀期待,但是网上对这些研究数据的解读却是误解甚多。最近网上有人发表了东邻日本人的基因数据,Y染色体数据如下:
日本人和族的Y染色体类型中,其中O2(东北亚黄种人)--M95占31.7%,O3(华夏黄种人)--M122占20.1%,O1(华夏黄种人)--M119占3.4%;D(小黑种人)占34.7%,D1(小黑种人)占4%;
C1(褐种人)-M8占8.5%; N(北欧黄种人)占1.6%。
阿伊努人的Y染色体类型中,C1(褐种人)--M8占90%,D(小黑种人)占10%。
网上的解读大多是:小黑种人成分占有41.7%,日本人是小黑种人;东北亚黄种人占31.7%,日本人是东北亚黄种人;华夏黄种人占23.5%,日本人是华夏黄种人;甚至还有说是动物基因,等等,不一而足。
这里有个对数据解读的误区,这些数据无疑是有根据的,即使有偏差也不会太大。但是数据的解读方法与统计方法一致才不会出现缪误。这组数据是在一定数量(如10000个)个体抽查的结果,正确的解读如下:10000个日本和族人中,具有小黑种人成分的人占有41.7%,具有东北亚黄种人成分的人占31.7%,具有华夏黄种人成分的人占23.5%,具有褐种人成分的人占8.5%;具有北欧黄种人成分的人占1.6%。
同样解读阿伊努人的Y染色体类型:10000个阿伊努人中,具有褐种人成分的人占90%,具有小黑种人成分的人占10%。
这样的解读结果只能是:日本和族是多个人种的混血民族;而由于褐种人本就是具有小黑种人的基因,所以阿伊努人基本是纯正的褐种人。
而历史的资料表明,日本人的主体是和族,另外有少数民族阿伊努族、琉球族,现今琉球族已基本被和族同化。和族亦称“大和人”,是日本民族的主体,约占总人口的
98% 以上,属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其系统特征是头较短,黄皮肤,黑头发,体毛和胡须较少,身材普遍较矮。
阿依努人旧称“虾夷”、“毛人”,属于南亚褐色人种北迁类型,肤色黑、黄、白不等,体毛浓密,腿长腰阔,头大颧高,拥有自己的语言阿依努语,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文学和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信奉萨满教,经常举行“熊祭”、“鲸祭”等宗教仪式,自古以来一直以渔猎(主要是猎鹿、捕鱼)、采集为生存手段。现在还约有
2 .5万阿依努人集中生活在日本北海道。
古代琉球人与台湾高山族同属南亚褐色人种,有自己的语言琉球语,有一种叫做“斯丘码”的象形文字,结绳记事也是主要方式,以部落为单位群,14世纪时曾经建立了三个小国,1429
年由尚巴志统一为琉球王国,与中国结成朝贡册封关系。17世纪初遭日本萨摩藩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1879年,琉球被正式纳入日本版图。琉球人先是接受中国文化,后又接受日本文化,现在已经基本被和族同化。琉球人目前约有
120万人,绝大部分生活在日本冲绳县(琉球群岛)。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
其实,7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东亚已经属于无人区,所有考古发现的猿人、智人均灭绝或者迁移到南方赤道附近。
3~4万年前,气候逐步回暖,海平面虽然有上升,但仍然还在现在海平面之下200m左右,象台湾岛、海南岛等就是大陆;而南亚的岛屿都比现在大很多,并且也与大陆相连或者很接近。已经进化了的新北京猿人(新型智人,以新北京猿人为代表)可以沿广阔的海岸线逐步向北迁移,回到华北台地、东南沿海大陆架、日本列岛等祖先南迁之前的居住地。
同时向东迁移的西亚白种人也进入了华北台地,这两个差异较大的人种混血杂交的后代以山顶洞人为代表。气候继续回暖,又间杂急剧的气温下降,缺乏适应性的种群又逐步消失,而具有杂交优势的种群“黄种的山顶洞人”得以存续。留在西亚和欧洲的白种人也只有一部分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新种群白种高加索人才存续下来。
无独有偶,另外一个种群也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持续下来,那就是南亚和大洋岛上的褐种人。而居于东非的黑种人和居于海岛的小黑种人由于环境变化不大,种群得以继续。
东亚沿海的人群在全新世海侵到来之前,基本居于现东南沿海大陆架,人种主要是“黄种的山顶洞人”,还有少量的褐种人。
1.1万年前,气温急剧上升,冰川融化,全新世海侵到来,这就是世界各地传说的“大洪水时期”。日本脱离大陆,成为岛屿。少量的“黄种的山顶洞人”和褐种人成为日本岛的第一批居民。
此后,大陆不断有黄种人迁移到岛上,而南亚方面也不断有褐种人通过海上迁移到东亚和日本岛。日本具有多方面的人种基因就源于此。
西亚褐种人苏美尔人的后代塞种人从陆路进入西亚再到北亚,后代继续向东迁移,渡过日本海峡,进入日本萨摩地区,萨摩就是以塞姆人命名的,这部分人就是现在的阿伊努人的祖先,阿伊努人是目前最纯正的褐种人族群之一。
直到3500年前的中国夏代,进入日本的种群、部族都是没有什么作为的。3500年前,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部族从海岱地区渡海进入日本岛,这个部族叫做“羲和”部族。典籍记载如下:
《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书序》:“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
《史记·夏本纪》:“帝中(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
羲、和本是同族,合称为“羲和”。和,读音“娥”,也与“娥”通假。羲和是上古伏羲部落的后代,世代执掌天文历法,相当于现在的气象部部长。帝尧时期,羲和氏族分为四部,分别居住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观察天象,特别是恒星和太阳的行走轨迹需要详细记录,这些资料对农耕社会很重要。羲和又被称为“日神”。
羲和部族的老大羲仲氏族,居住在“嵎夷”旁边一个叫旸谷的地方,是观察日出和春分的专门职司。嵎夷是“九夷”之一,在海隅(今山东省海阳地区岠嵎山附近)。
另外在《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钜燕”在渤海周边,包括列阳、倭,列阳就是列姑射山之阳,在朝鲜的西面,列姑射山就是渤海口长岛岛链,盖国(西周金文“王伐盖侯,周公谋禽,祝禽又胀,祝王,易金百孚,禽用乍宝彝”)在海岱地区渤海南岸,倭国在盖国南面,应该在海岱地区黄海北岸。
“倭”(音“窝”)与“和”(音“娥”)读音相似,也都以“禾”为基本字根:“和”为“禾+口”,表示其职司;“倭”为“禾+女+人”表示其部族,所以这个“倭”就是羲和之国。
夏王仲康时期,王权实际掌握在后羿手里,是一次篡权行为。羲和部族为世掌天地四时之官,观象制历,敬授民时,初为部落联盟首领尧舜服务,继而为夏服务。这次的事件就是天象观察者羲和利用观天象的职司,故意错过了很重要的天文现象,没有及时汇报,幻想篡权者后羿因此失败,却不想引来杀身、灭族大祸。后羿以夏王仲康名义派胤侯率领大军长途征讨羲和部族。
胤侯大军从夏都曲阜出发,需要经历至少15天才能到达羲和的总部倭国“旸谷”,羲和当然知道不能对抗,于是全部族一同坐船漂洋过海踏上了东瀛的土地,从此成为日本岛居民。
羲和部族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与技术,又是整族有目的的迁移,很快就在东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了。但是,当时的夏代,还没有熟练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和文字这两样对后世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所以,东瀛的发展此后也一直没有新的进步。
羲和部族对东瀛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东瀛传播了日神的概念,他本是司日之官,号称“日神”的后代,日本地区又是天然的日出之地,因此,日神被转化为“天照大神”,日神崇拜的传统就此确立。可以说,羲和的“倭”国和“日神”揭开了日本绳纹时代的序幕。
在羲和部族之后,大约3000年前进入东瀛的阿伊努人,虽然源于苏美尔文化,但是他们这个部族在西亚、北亚已经飘荡了上千年,对羲和部族而言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了。阿伊努人被压缩在萨摩和鹿儿岛地区,成为众多迁入民族中小国的一个。
到公元前3世纪,大陆进入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大陆向日本的被动移民急剧增加。这些新移民,大都象当年羲和部族一样具有技术和文化优势,这些新的内容推动日本社会进入弥生时代。
典籍第一次记载东瀛情况是成书于东汉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上小国林立,而“倭”已经成为日本的代表。
弥生时代后的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6世纪),大陆移民仍不断进入口本,在漫长的历史中,由来自东南亚的褐种人和来自东北亚的黄种人,不断混血而形成了新的“混合民族”——倭族,即和族。
《后汉书·倭传》特别提及“倭奴国”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汉光武帝于公元57年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旧历2月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印章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国王”5个字)。这个倭奴国应该也是羲和的子孙建立的小国家。
中国史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的邪马台国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王国了,女王卑弥呼曾多次遣使曹魏,并受到魏明帝的册封,称“亲魏倭王”,邪马台国也是羲和子孙无疑。
《晋书.武帝本纪》亦记载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王卑弥呼最后一次遣使入贡的情况。此后,直到《宋书·倭国传》记载宋高祖刘裕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赐大和国王赞。这中间有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史籍对日本的状况没有新的记载。说明在这一个时期,大和国已经强势兴起并基本统一日本。大和国第一次使用“和”字取代汉语带有贬义的“倭”,既表明其王族就是羲和的子孙,又有东瀛文明已经提高的意思。
中国史籍《宋书·倭国传》记载,顺帝开明二年(公元478年),大和国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统一日本的活动情况说:“自昔祖祢,躬榄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下海北九十五国。”毛人是褐种人特有的体征,说明褐种人在日本曾经大量存在。此后,大和国统一日本,“天照大神”又被依照中国南北朝时期道教神袛“元始天尊”的模式加以改造,赋予了无所不能的神通,从而推动了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大和国王宣称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君权神授,走上了中国皇帝封建专制的道路。
7世纪初,推古女王和圣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大陆。在与隋的交往中,开始称国名为“日本”,称国王为“天皇”,推古女王是实际上的第一代“天皇”—推古天皇,此前的“天皇”都是后人加上去的。日本人认真学习隋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全面地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实行经济、政治社会改革,并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将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快速成为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
羲和部族进入日本的时候,夏代的文字还不成熟,并且是由商族贵族所掌握。夏代的语言也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日本的语言应该出于羲和部族,现在已经无法研究了。公元八世纪中期,日本开始学习用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造“片假名”标注外来词,又用汉字草书的偏旁部首造“平假名”,用来注汉字音。这样,“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共同构成了日本文字。
由于日本文字产生于中国唐朝,所使用的汉字是唐代的文字,也已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唐代文字由于“五胡乱华”,特别是读音,已经与汉代文字有了变异。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宋、元、明、清,胡族继续南下,汉语读音变异很大。但是,也由于中原战争频发,不断有移民向南迁移,形成“客家人”。客家人的语音保留了大量的唐代音节。所以,常常有人说,日本人是客家人迁移过去的,呵呵,一笑!
此后的日本历史,史籍记载比较完善,不再赘述。
③ 日本和韩国哪个比较厉害
从综合国力来看,日本强于韩国!
④ 韩国和日本,哪个更强
当然是韩国。。。日本就动漫很好。。。
⑤ 日本人韩国人是否最早中国移民的后代,我们是否有远远的血缘关系
废话,中国是4大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上的人都是从这4个地方发源的
⑥ 韩国与日本哪个强
楼主是问综合国力吗?还是世界杯啊?
国力的话,日韩不管谁强,都得听他们共同的主子美国的!!
看看最近的 天安舰 和 狼狈下台的鸠山吧
足球的话,除了02年韩日世界杯,其余不过是代表黄种人凑凑热闹罢了 嘿嘿嘿。。。
⑦ 日本韩国人和中国人是否同祖先
是的,不止日本人,世界上的人皆为炎黄子孙,可以参考《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
⑧ 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是不是一个祖先或有血缘关系
我们可以返回看看我们自己的历史。有关史书记载,西汉时,就有人跑到朝鲜半岛去建国家,所以说呢,应该是咱们中国人
⑨ 古日本人、古韩国人和现在的日本人和韩国人在血统上是一脉相承的吗
日本人就是古代日本人一脉相承的,没有什么外来血统,他那个地方一般人也不愿意去,想去也去不了。韩国人就比较复杂了,北朝鲜也就是现在的朝鲜,是商纣王的叔叔萁子(我记得应该是竹字头找不到那个字),在商朝灭亡时带领组人建立的其子朝鲜,周朝封他为侯。其子朝鲜传了一千三百余年,春秋时被卫氏灭掉,建立了卫氏朝鲜,传了四百余年被汉武帝灭掉,汉武帝灭了朝鲜之后在朝鲜设立了四个郡,(有乐浪 贷方 平邑记不清了。)其中一个郡的治所也就是首府叫做平壤一直传到现在。现在你看朝鲜人的传统你还能看出其子朝鲜的遗风,就是朝鲜传统的服饰都是白色的,商朝就是尚白,商朝的国君什么的都是穿白色,(另外夏朝尚赤,周朝尚黑,皇帝传黄袍是唐朝开始的),而朝鲜南部也就是现在的韩国,是半岛南部的土着,有三个大部落,马韩 卞韩 陈韩。其中陈韩效法中原文化又称秦韩。后来南北不断通婚就成了现在的朝鲜。 不知道我说的是否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