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韩国的石碑上,为什么写的全是中文
因为古时候的韩国,他们也是用的是汉字。所以他们的石碑上就写的是中文,就和中国的字是一样的。而且现在很多韩国人,他们的身份证上后面也有用汉字写的名字。
⑵ 韩国首都有块石碑,韩国百姓它视为“国耻”,为啥政府却禁止毁坏
在韩国首尔汉江南岸的松坡区蚕室洞乐天世界的楼背后,矗立着一块时间接近四百年之久的石碑,让现在的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方石碑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均找不到一个韩文。
在碑的正面,篆刻着满文和蒙文,背面篆刻着古体汉字;通篇碑文刻有九百余字,但其中最为醒目的还是碑额上的七个篆体大字:大清皇帝功德碑。
在三番五次的推倒、竖立中韩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将其列入本国的文化遗产,并将此碑视作让韩国民众铭记历史耻辱的最好象征。2010年,韩国政府经过一系列考证后将该石碑移到了现在的位置。虽然韩国政府最终决定正面历史,但一些民众仍对此碑的存在持反对态度。
⑶ 韩国首都有块石碑,韩国百姓视它为“国耻”,为啥政府却禁止毁坏
很多朝鲜大臣将石碑视为耻辱,因此都不同意建造,不少文官也互相推诿,不想为石碑题字。清朝政府对此十分不满,专门派使者前来监视,朝鲜这才不情愿的加紧动工。这块石碑也成为了大清和朝鲜“友谊”的见证,每次清朝的大臣来朝鲜都要到这个石碑处参观。不少朝鲜人都把这块石碑看作是“国耻”,甚至蓄意破坏石碑,这令朝鲜国王心惊胆战,万一被清朝使臣发现了那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国王为了保护石碑,还专门派军守护,直到甲午战争。
2007年还有民族分子蓄意破坏它,政府用了好几个月才修复完成。为了避免触动民族主义者的神经,韩国方面把石碑下面绘有朝鲜国王向皇太极跪拜的铜板撤掉,理由是“没有文物价值”。
⑷ 韩国首都有块石碑,百姓视为“国耻”,为啥政府却禁止毁坏
韩国政府最终决定正面历史 。
清朝的权力在近代逐渐减弱,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这座值得纪念的纪念碑被推倒并埋在地下,并在20世纪初被挖掘后重新竖起。石头由于某种原因被再次埋葬,但没人知道七年后洪水把它冲出来了。在几次推到之后,韩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不仅将其纳入了韩国的文化遗产,而且将这座纪念碑视为朝鲜人民记住历史耻辱的最好标志。经过一系列研究,韩国政府于2010年将石碑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⑸ 韩国以前和我们国家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有“清朝石碑”
韩国以前和我们国家就是附属国关系,清朝石碑本是“大清皇帝功德碑”是因为皇太极当年征服朝鲜国所立下的。
⑹ 韩国首都一石碑与清王朝有关,子民视为国耻,为何从没将其销毁
韩国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最深重的国家之一,清朝灭亡之前,韩国境内所流通的官方文字一直都是汉字。包括韩国的传统服饰以及官民称呼都是依照中原王朝的规则来进行命名的。
清朝灭亡之后,这块石碑被当地的文物部门挖了出来并且保存。只不过由于它的存在令自身感到耻辱,所以这块石碑再次被埋到了地下。
直到后来发生了一场大洪水,这才让这块石碑再次得以重见天日。而这次韩国政府出于尊重历史的态度,也就没有再次将这块碑给埋在地下,更没有将其销毁。但也不能说将其保护起来了,因为它只是被随手扔到了一个公园里面。
⑺ 韩国首都有块石碑,韩国视为“国耻”,为啥政府还禁止毁坏
这个事情还要从1636年说起。
在这一年的4月,皇太极正式由汗改称皇帝,改国号大清,同时他还派出使者将此事通报朝鲜,希望朝鲜归顺大清。但是,朝鲜国王却拒不接见皇太极的使团,也不接受其来书,更不愿俯首称臣。
皇太极非常气愤,于是在这一年的12月,皇太极亲率十二万大军亲征朝鲜,在清军在渡过鸭绿江后,一路势如破竹,仅短短十二天,清军将士便抵达朝鲜的都城汉城。
朝鲜国王李倧兵败溃逃至南汉山城避难,这也就是朝鲜历史上有名的“丙子胡乱”。
随后,皇太极率领大军包围南汉山城,随着城内粮草断绝,各路勤王军队也被清军击败,李倧只好向清军投降,并宣布断绝与大明之间的藩属国关系,接受大清为李氏王朝新的宗主国。
于是,皇太极在汉城东南面的汉江三田渡举办朝鲜王朝的受降仪式,随后清军撤离朝鲜。
与此同时,在清朝的要求下,朝鲜国王为向新的宗主国示好,还在受降之地建造了一个楼阁,并树立了一块石碑,以此来彰显和纪念皇太极的丰功伟德。
⑻ 韩国有块石碑,百姓视为“国耻”,为啥政府却禁止毁坏
因为韩国政府认为此碑作为文化遗产和民族耻辱的象征理应被铭记,所以在1963年韩国政府将其指定为史迹第101号并保护起来,因为在此之前,此碑曾几次被韩国百姓所遗弃掩埋,他们认为这是韩国人的“耻辱”,那么此碑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碑,它因有何历史渊源而会被韩国百姓如此痛恨呢?
看来这块碑真的严重冲击了韩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不知道它距离下一次被推倒还有多久……
⑼ 韩国境内有一块大石碑,为什么连国王见了都要叩拜
因为这是他的先祖们替他们打下的江山。是韩国跟朝鲜的分界线,所以连国王见了都要扣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