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菲律宾元帅有多少人

菲律宾元帅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6-09 11:18:30

㈠ 麦克阿瑟将军的简介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

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麦克阿瑟将军的人物评价

麦克阿瑟将军为我国利益所做的贡献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他把我国从投降后的混乱凋敝的境地中拯救了出来,并把它引上了恢复和重建的道路,是他使民主精神在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牢牢扎根。对麦克阿瑟参谋长,我只有赞扬。他完全懂得为国防发展一支统一战斗部队的需要。他主张进步,但并不激进。他勇于向上级发表他的正确意见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由于他的参谋部处事英明,他赢得了陆军和全国的完全信任。

㈡ 菲律宾军衔

元帅:菲律宾元帅(只在战时授予)
将官:上将、中将、上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士官:军士长、大士、中士、少士
列兵:一等兵、二等兵

㈢ 这三人是谁急求

巴顿、麦克阿瑟、隆美尔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菲律宾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麦克阿瑟他桀骜不驯,是一个十足的狂 人。在太平洋战役初期美军一败再败,投降事件接连不断,唯有麦克阿瑟还在战斗。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I shall return.”(我会回来的。)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马尼拉。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陆军第一剑客,美国第一勇士,美国装甲兵第一人(创始人)。巴顿号称“铁胆将军”。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 。巴顿无疑是一代名将。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 “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恐怕是德国二战时最着名的将领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 粹将领的本质。但他的骄人战绩并不能弥补他在战略决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战术巨人,战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样矮小。它不同于纳粹其他将领,他是唯一一个被战争双方都奉为英雄。在生前身后他都荣誉不断。由于隆美尔曾经参与反纳 粹活动,又在德国民众中有巨大影响,战后又由于冷战的需要,隆美尔被战胜者加以利用,所以说呢,他死后,仍然殊荣不断。其名着《步兵攻击》。

㈣ 麦克阿瑟

Build me a son, O Lord,
who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know when he is weak,
and brave enough to face himself when he is afraid;
one who will be proud and unbending in honest defeat,
and humble and gentle in victory.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使他在软弱时,能够坚强不屈;
在惧怕时能够勇敢自持,
在诚实的失败中,毫不气馁;
在光明的胜利中,仍能保持谦逊温和。

Build me a son
whose wishes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deeds;
a son who will know Thee... and that
to know himself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knowledge.

主啊!恳求塑造我的儿子,
不至空有幻想而缺乏行动;
引领他认识你,同时让他知道,
认识自己,才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Lead him, I pray,
not in the path of ease and comfort,
but under the stress and spur of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Here, let him learn to stand up in the storm;

here let him learn compassion for those that fail.

主啊!我祈求你,
不要使他走上安逸、舒适之途,
求你将他置于困难、艰难和挑战的磨练中,
求你引领他,使他学习在风暴中挺身站立,
并学会怜恤那些在重压之下失败跌倒的人。

Build me a son
whose heart will be clear,
whose goal will be high,
a son who will master himself
before he seeks to master other men;
one who will reach into the future,
yet never forget the past.

主啊!求你塑造我的儿子,
求你让他有一颗纯洁的心,
并有远大的目标;
使他在能指挥别人之前,
先懂得驾驭自己;
当迈入未来之际,永不忘记过去的教训。

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yet never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

主啊!在他有了这些美德之后,
我还要祈求你赐给他足够的幽默感,
以免他过于严肃,还苛求自己。

Give him humility,
so that he may always remember
the simplicity of true greatness,
the open mind of true wisdom
and the meekness of true strength.

恳求你赐给他谦卑的心,
使他永远记得,
真正的伟大是单纯,
真正的智慧是坦率,
真正的力量是温和。

Then, I, his father, will dare to
whisper, "I have not lived in vain."

如此,我这作父亲的,
才敢低声说:“我没有虚度此生。”
阿们!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 麦克阿瑟将军

麦克阿瑟将军(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生于美国堪萨司州的一个陆军军营中,他的父亲因参加南北战争曾获国会勋章,是菲律宾群岛首任军事总督。1903 年麦克阿瑟以第一名姿态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他的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创办一百年来最好的。麦克阿瑟将军曾出任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迫使日本全面投降,并在盟军控制的日本,担任军事总督。

麦克阿瑟将军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驻扎菲律宾期间,写下了这段题为“塑造我儿子”的祷告词,这段祷告词,是在他逝世后由他的家人公布于世的,从中我们看到这位外人看来如此有能力的将军,在创造宇宙万物的独一真神面前,是如此的谦卑,他将儿子的成长交托在主的手中,求主塑造他的儿子。在祷告中,他没有为儿子求高官、求发财,他只求神让他的儿子更深地认识神,求神塑造儿子的品格。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㈤ 新中国十大元帅的故事

刘伯承
1892年生,曾用名刘伯坚,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辛亥革命时期从军,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护法战争,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年后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故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别山。25日夜,当刘伯承率野战军指挥部和第六纵队到达汝河北岸,准备渡河时,汝河南岸渡口已被敌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占领了。河上船只,已被敌人搜砸一空。这时,在后面尾追野战军的3个师,距汝河北岸仅五六十里。情况尤分紧急,真有“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之势。

此刻,刘伯承把指挥部前移到六纵司令部。在北岸河口附近一间小屋里,召集六纵干部举行紧急会议。

屋里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沉默的刘伯承,微微抬起了头,用他分外沉着、安详的眼光巡视了每张焦急的面孔,他开了口:“同志们!情况确实严重,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如果让后面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仅影响战略跃进,而且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说到这里,他的声调变了,坚毅有力地说:“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用拳斗撞击着桌面,更高声地重复着:“现在要用进攻的手段来对付进攻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同志们明白吗?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只要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打过去!”

政委邓小平点了点头说:“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我们就是要用顽强的战斗作风,把敌人压垮,压倒,叫他让路!”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进攻命令,通过电话立刻传遍了整个部队。午夜12点,部队开始行动。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来到河边,具体指挥强渡。

六纵队指战员英勇奋战,终于在天亮前杀开了一条血路,突过汝河,占领了南岸阵地。但整个形势仍很紧张。敌人像输红了眼的赌棍,企图夺回阵地,堵住口子,阻止大部队渡河。担任打开道路、副食全军渡河的前卫团,遭到了敌炮火的猛烈轰击,炮弹不时地打到团指挥所的院内。

这时,刘伯承、邓小平突然来到指挥所。前卫团指挥员担心首长的安全,劝他们躲开敌人的炮火,他们没有理会,蹲在院子里,摊开地图,仔细地研究起来,敌人炮火更加密集,刘伯承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详细地询问前卫团指挥员是如何部署兵力的,甚至连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也查问到了。

平时,部队指挥员都非常喜欢刘伯承这样提问题,可这会儿,因为担心首长的安全,他们确实有些不耐烦,急得搓手跺脚。刘伯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严肃地说:“同志啊,不是我信不过,而是你们的任务太重要了!现在,还不能松劲,敌人的反击很猛,能否保住阵地,可是关系到全军的命运啊!”

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给部队指挥员极大的鼓舞,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经过整整一夜的拚杀,不但在南岸站住了脚,而且还不断扩大,在敌阵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使后面的大部队和直属机关在尾追之敌赶到之前,全部渡过了汝河。

强渡汝河后,刘伯承又指挥部队徒步涉过淮河,率大军进入了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心脏,把人民解放战争的车轮开到了国民党统治区

刘伯承的办学公式

南京军事学院的一些老教员、老学员经常谈起这个公式——杨得志+罗哈里斯基+麦克阿瑟-“戈尔洛夫”=X?,其实,这个刘伯承办学公式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当然,在描述之前,应该稍加注释。

杨得志,1928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是着名的战将,入学时为华北军区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入学后不久,即赴朝作战,先后任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

罗哈里斯基,即H·A·韦廖夫金—拉哈尔斯基,苏军中将。1941年8月至1994年6月,任苏军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在军事学术上有较深造诣。时为苏军总顾问,率20多位苏军顾问驻南京军事学院。

麦克阿瑟,1903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39岁时任西点军校校长,典型的“西点式”军人 。历任驻菲律宾美军兵团司令、总司令。1941年任远东军总司令,1945年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总司令。1950年侵朝战争爆发后,任“联合国总司令”。

“戈尔洛夫”,我国在40年代翻译的一个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盲目自大,保守落后的典型人物。40年代初,延安曾多次上演这个话剧,在观众中有较大影响。这个公式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杨得志——在这里代表“我”情。因为杨得志是由军事学院调往朝鲜前线的,是将学院教学与战争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以我为主,就是从我军实际出发,为我军建设服务。

罗哈里斯基——在这里代表“友”情。吸取苏军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作为军事教学的参考。

麦克阿瑟——在这里代表“敌”情。即将朝鲜半岛的敌情与军事学院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运用最新军事住处辅助教学,有针对性地研究美军装备、编制、指挥、作战等问题。

“戈尔洛夫”——在这里代表保守、落后、机械,也可以说是教条主义的形象化。其意自明,不必赘述。

㈥ 你对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朱可夫,隆威尔,麦克阿瑟,蒙哥马利等元帅或将军知多少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1880-1959),美国陆军上将,战略家。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一战中任作战处长、军参谋长。战后曾任潘兴将军的副官、本宁堡步兵学校副校长。二战期间任陆军参谋长,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美军和美英联军的重大战役计划。1944年12月晋升五星上将。战后曾任国务卿和国防部长。

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在步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参与坦克部队的训练工作。战后,毕业于指挥参谋学校、陆军军事学院,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随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陆军参谋部战争计划处长、作战处长,主张美国应以欧洲、大西洋为主要战略方向,主力应集中使用于欧洲战场。1942年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登陆。1943年12月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挥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向德国本土进军,12月晋升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同行动。德国投降后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1945年11月任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后,一度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1952年出任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1961年任总统,任内大力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着有《远征欧陆》(1948)、《受命变革》(1963)等书。

乔治·巴顿(1885年——1945年),美国着名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屡建战功,被誉为“血胆将军”。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毕业于私立维吉尼亚军事学院,从事军人职业。巴顿在少年时就学会了骑术,19岁被保送进入西点军校接受高等教育。因数学成绩欠佳,多读了一次一年级,但巴顿依然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所以,他经常鞭策自己:要变成要人,受人赏识,受人喝彩。他热爱体育运动,对足球、田经、击剑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击剑方面颇有盛名,并认为“这是最好的宣传。”在这种出人头地的心理和目的的指导下,他不断发奋图强,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

巴顿把杰克逊的一道训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经常有意地锻炼自己,向恐惧心理挑战。

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后,被派往芝加哥附近的萨里州堡的一个骑兵部队服务,任命为少尉。1910年,他与比阿特丽丝结婚,比阿特丽丝是麻省富商之女。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生有一男一女。1911年,巴顿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里可以使他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他曾临时充任过陆军总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侍从官。

1912年,奥林匹克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15年,巴顿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拼命去夺取胜利,凭借顽强的毅力,他终于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5名,成为美国正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随即,他到法国去旅行,按其夫人比阿特丽丝的说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顿却以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骑兵学校深造剑道。这种努力使他获得“剑道大师”的头衔。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要去法国参战的请求未被批准,便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指挥下的第八骑兵团任职。在这里,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第一个高峰。1916年,他随潘兴到墨西哥干涉农民革命,颇出风头,得到潘兴的赏识,成了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这里却与墨西哥大小相同,在美国远征军庞大而复杂的机构中,巴顿不仅干不成大事,还显得十分拘束。9月初,巴顿去见潘兴,请求调到战斗岗位上去。此时,正值潘兴要设法组织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之际。他对巴顿说:“我提出两个职位供你选择,一个是去指挥一个步兵营,一个是去组织坦克部队。”巴顿选择了后者。

巴顿作为第一个奉派参加坦克兵种的美国军官,首先去参观了英法两国的坦克训练中心,以便使自己熟悉此种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后写出一份详细的报告,他当时的主要思想还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便突破对方防线。1918年初,巴顿在南格里斯开办了一所训练坦克、战车人员的学校,并用当时法国的轻型坦克将其所训练的人员编成一个旅,他本人也由少校升为中校。在圣耶布尔会战中,巴顿率领两个坦克营参加,表现出勇往直前的精神。战后获得勋奖,由中校晋升为上校。1919年,巴顿凯旋回国,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在那里,他结识了西点后期同学艾森豪威尔,两人对任何将装甲兵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机动兵种,进行了见解一致的讨论,然而1920年的国防法案改组了美国陆军,把装甲兵的位置摆在步兵之下,并降低了正规军官的军阶。巴顿被降到少校,回到骑兵部队任职。之后的20年间,巴顿在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

1940年7月,55岁的巴顿回到装甲兵,出任第2装甲师的装甲旅长,不久升任第2装甲师的少将师长。1942年初,美国宣布正式参战,巴顿便升任为第1装甲军军长。由于他熟读兵书,精通战史,对富勒、利德尔·哈特、吉德里安等提出的新的作战理论也还比较了解,所以,他对装甲兵在作战中的运用有独特见解。随着战争的发展,巴顿预见到美国军队有被派往北非和中东作战的可能,便在美国南部开办了一个沙漠战地训练中心,对其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7月间,在决定执行“火炬”作战时,巴顿被选派充任美军战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占领了法属摩洛哥,并担任了驻摩洛哥的总督。1943年2月,在突尼斯战场上,轴心国军队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发动反攻,美国第2军溃败,艾森豪威尔立刻调巴顿接管第2军,挽救突尼斯败局,并授予恢复美军士气的重任。巴顿到任后,即下令整顿军风军纪,规定每个军人必须随时戴钢盔、扎绑腿,连护士也不例外。不到一周,即把他的战斗精神贯注到部队之中,在他的指挥下,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勇猛顽强,战绩卓着,与英军配合歼灭德意北非军队25万人。巴顿被士兵称为“顶呱呱的鼓气人”。不久,他升任中将,把军长的职务交给了副手布莱德雷。7月调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官,在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指挥下,配合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登陆,攻占了巴勒莫等地。巴顿作风粗鲁,曾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舆论的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

1944年1月,巴顿乘飞机离开非洲,前往英国接受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在这之前,因为殴打士兵的事件,许多人是反对把一个集团军交给巴顿的,但艾森豪威尔深知巴顿的战术天才,还是选择了他。巴顿到任后,便进行“大君主”作战的一系列计划准备工作。战役开始,联军地面部队在蒙哥马利统一指挥下,布莱德雷的部队于6月6日登陆并确保了滩头阵地。盟军在这次战略性战役中共出动各型舰艇9000余艘,飞机1.37万余架,总兵力达287万余人。巴顿的部队于7月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为了打破在灌木墙地区的战争“静态”,7月25日开始发动“眼镜蛇”作战。这个突破性的作战,很适合巴顿的军事天才。其实,这个突破性的作战计划正是受到巴顿1944年设计的一系列大胆计划的影响而做出的。这个计划的实施,导致了“霸王”作战名垂青史的胜利。

“霸王”计划开始执行,巴顿的任务本身是向西攻占不列坦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性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顿指挥的部队已经向鲁昂进击,占领了雷恩,抵达富热尔,并继续向瓦恩挺进。但是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战绩和创造的良机并不兴奋,认为这只不过是早熟的果子。他感兴趣的是果断而持续地进攻地维尔周围的中央战区的陆军,并将其消灭,使之无法退却到齐格菲防线。巴顿理解最高统帅的意图,拼命地进攻。经布莱维雷同意,8月13日进攻到阿金坦一线,三天之后向东进至寒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即,联军再次发动进攻,巴顿趋向巴黎与奥尔良之间的缺口。他用半个装甲师作矛头,一路不停,8月底到达缪斯河上。9月间,在补给和燃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渡过莫斯里河并攻占南锡。10月停止进攻一个月,11月8日,再度进攻,不久即进至齐格菲防线。12月22日,他带领三个军向巴斯通进攻,与被困的美国伞兵师会合。接着,又经过一个月的进击,抢先渡过莱茵河,长驱直入德境。此时,德军已全面崩溃,不久,联军便与苏联军队会师。这时,巴顿已是四星上将。

欧洲战场结束后,巴顿由于反对肃清纳粹余孽政策而引起轩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到有名无实的15集团军充当司令官。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战史写作任务。

1945年12月9日,也就是巴顿预定退休返回美国的前夕,突然在一次车祸中负伤,经医治无效,于 12月22日死去。

巴顿是美国历史上颇具个性的一位将领。他热衷战争,为此熟读兵书,钻研军事历史;他思想敏锐,对新技术和兵器及其在战斗中的运用刻意探求;但由于在战略特别是政治战略上的浅见,作风的粗暴与骄浮,他备受非议,即使在战时也是几经沉浮。尽管如此,他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生于斯特列尔科夫卡村(在今卡卢加州朱可夫卡区)农民家庭,俄罗斯人。

1918年参加红军,在骑兵服役,先后任排长和连长,参加过察里津保卫战。

1919年加入共产党。

1920年毕业于骑兵训练班。历任骑兵营长、副团长、团长和政治委员。

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指挥员训练班。

1930年任骑兵旅旅长。

1931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3—1940年先后任顿河哥萨克第四骑兵师师长、第三骑兵军军长、第六骑兵军军长、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曾在哈勒欣河指挥对日军作战。

1940年6-12月任基辅军区司令,参加了苏芬战争,同年升为大将。

1941年1-7月任苏联国防委员会副人民委员兼苏军总参谋长。

1941年6月起为苏军统帅部成员。同年10月任西方面军司令,指挥保卫莫斯科战役。

1942年8月任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人民委员和副最高统帅,10月任最高统帅部代表,统一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指挥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

1943-1944年先指挥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进行科尔松-谢甫琴科战役,后又指挥白俄罗斯第一和第二方面军在白俄罗斯作战,把德国法西斯军队逐出苏联国土。

1944年11月起指挥白俄罗斯第一、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追击德军,于1945年5月攻克柏林,5月8日代表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

1945年6月至1946年3月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军占领区最高行政长官。

1946年-1955年先后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敖德萨军区和乌拉尔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1955年2月至1957年10月继布尔加宁任苏联国防部长。

1941年-1946年为联共(布)中央候补委员。

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3年7月起为苏共中央委员。

1956年2月至1957年6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

1957年6月-10月任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1957年10月因他企图“取消党、党中央和苏联政府对武装部队的领导和监督”,被解除党、政、军一切领导职务。

1937年12月至1958年3月为第1-4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1958年3月退休,1974年6月18日病逝。着有《回忆与思考》。

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双方阵营


波兰、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新西兰、英属印度、南非联邦、加拿大、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希腊、南斯拉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中国、危地马拉、古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伊朗、利比里亚、秘鲁、罗马尼亚、匈牙利、厄瓜多爾尔尔、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智利。 意大利王国、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同盟国。 阿道夫·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国社党(缩写音译为:纳粹党)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头号战犯。世界近代历史上俱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着名演讲家、政治家和冒险的军事家、心理学家。
东条英机,日本陆军大将,第40任首相。昭和天皇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长于行动,短于思考。在关东军有剃刀将军之称,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因其才智有限,直呼其为上等兵东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有力推动者,1944年因指挥无能被解除一切职务。
墨索里尼,意大利王国政治家、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就是此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5年获“Il Duce(领袖)”称号,1925年1月至1943年7月25日间实施独裁统治,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被迫下台。但随后担任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扶持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领袖。直到1945年4月28日被共产党游击队处死于意大利王国科摩省的当戈。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俗称小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在战争期间将美国工业完全投入战争轨道,并且积极推行了《租借法案》援助其他盟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斯大林,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对二十世纪的俄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1939~1941年期间,他曾经充当了希特勒的盟友和帮凶,但他在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体现出的坚韧不拔帮助苏联人民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且反败为胜。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着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逝世于台北士林官邸。历任中华民国黄埔军校校长、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国统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胜利。 同盟国阵营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元帅,朱可夫历任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等职。朱可夫在苏德战争时期,曾活跃在各个重要的战场上,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许多有声有色的重大战役。哪里情况紧张,战事危急,那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不但为打败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也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被称作是苏德战场的救火队员。斯大林对朱可夫说过:“你就是我的麦克莱伦”!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曾任潜艇艇长、大队长。1922~1923年在新港海军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主力舰队和美国舰队助理参谋长、海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团长、潜艇部队长、后备役驱逐舰部队长及巡洋舰长。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当时,珍珠港内几乎没有一艘完好的舰船,士气低落到极点。在国家危难之际,56岁的尼米兹临危受命。尼米兹一到任,就表明对全体参谋人员的依赖,勉励大家振奋起来,使遭重创的太平洋舰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自信心。而期果断使用航母作战使得美海军度过危机。他力挽狂澜重创日海军,成为美海军永不陨落的将星!就连美国的最大级别航母也使用它的名字命名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五星上将,菲律宾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麦克阿瑟他桀骜不驯,是一个十足的狂人。在太平洋战役初期美军一败再败,投降事件接连不断,唯有麦克阿瑟还在战斗。1942年2月22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I shall return.”(我会回来的。) 1945年2月5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马尼拉。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是美国10位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不同于其他的二战名将,他没有指挥过旅、师、军、集团军等军事单位,而是直接担任总司令。一直以来他都是在各级单位担任参谋长的职务,为他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陆军第一剑客,美国第一勇士,美国装甲兵第一人(创始人)。巴顿号称“铁胆将军”。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 。巴顿无疑是一代名将。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 “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红军元帅(1944),波兰元帅(1949)。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参与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统帅才能。他善于运用各项军事原则,苏军中常常流传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的战役时,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则是罗科索夫斯基。”事实也正是如此,几乎每次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总是率先突破敌人防线的部队。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着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一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1897.12.28~1973.5.2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陆军的野战三驾马车之一。他在军事上所具有的敏锐而正确的直觉是罕见的。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而且作为政治委员出身的他,在激励士气、思想工作等方面有着朱可夫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他最终没有获得解放柏林的荣誉。安德鲁·布朗·坎宁安Andrew Browne Cunningham(1883一1963),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1898年参加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任驱逐舰舰长,1938年任海军副参谋长。随后任驻地中海舰队司令。1940年指挥塔兰托战役,首开舰载机袭击军舰的先河。该战役行动代号为“光荣的判决”1941年指挥攻击马塔潘角海战,重创意大利王国舰队。1942年任北非盟国远征军海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任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成为英国海军最高领导。此后,坎宁安接连参与了数个重大战略决策,包括诺曼底登陆战,以及皇家海军舰队在太平洋的部署计划等。 1945年获圣殿骑士称号,并进入上院;1946年荣获功绩勋章,并升到子爵爵位,1947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951年,他出版了《一个水兵的生涯》。作为皇家总管大臣,他曾参加伊丽莎白女王1953年的加冕典礼。1963年6月12日,坎宁安在家中去世。
轴心国阵营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恐怕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二战时最着名的将领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 粹将领的本质。但他的骄人战绩并不能弥补他在战略决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战术巨人,战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样矮小。它不同于纳粹其他将领,他是唯一一个被战争双方都奉为英雄。在生前身后他都荣誉不断。由于隆美尔曾经参与反纳 粹活动,又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民众中有巨大影响,战后又由于冷战的需要,隆美尔被战胜者加以利用,所以说呢,他死后,仍然殊荣不断。其名着《步兵攻击》。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元帅。曼斯坦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他提出的“黄 色计划”使得德军能在33天击败当时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战后着有《失去的胜利》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德意志第三帝国陆军一级上将,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装甲兵之父,德意志第三帝国“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其从小酷爱军事,13岁就进入军校。他提出了高速坦克战(即“闪击战”)的战术,使得在战场上德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古德里安提出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的重 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炽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其画像至今悬挂在德意志第三帝国装甲兵军营中!
卡尔·邓尼茨(德语: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指挥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潜艇舰队总司令,之后又成为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海军总司令,也是“狼群战术”的创立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邓尼茨受到希特勒的指明,成为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联邦大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出任此职位约20多天,之后向同盟国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
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坚决拥护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同时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1943年4月18日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东条英机(东条英机/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Tōjō Hideki,1884年12月30日-1948年12月23日),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第四十任日本首相(1941年-1944年),二战甲级战犯,侵略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罪犯之一。东条英机是昭和天皇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长于行动,短于思考,在关东军因独断专行、凶狠残暴有“剃刀将军”之称。
东条英机1940年7月任陆军大臣,期间参与提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口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41年10月任日本首相,并被授陆军大将衔。任内参与策划珍珠港事件,同时发动太平洋战争。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疯狂侵略、践踏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共计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数以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因战争后期日军屡遭重创,于1944年被迫辞去一切职务。
1945年9月12日,自杀未遂,被捕入狱。1948年11月12日,东条英机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反人道罪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3日被执行绞刑。

㈧ 麦克阿瑟是几星将军

1944年12月25日,晋升为五星上将

1897年6月,他成为西得克萨斯军事学院的第一名毕业生。
年轻的道格拉斯荣获了约翰斯顿主教所能颁发的最高学术奖——学院金质奖.
他为队长的得克萨斯足球队以坚不可摧名噪一时,在那个学校范围,从来没有任何足球队能攻进他球队的大门!
1899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西点军校。他得了93·3分,第二名还不到80分。
1903年6月,以平均98.14分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被破例授予上导尉军衔。据说是历年来西点学员所取得的最高成绩.
1918年7月,率领“彩虹”师出征欧州。成为军中历史上最年轻中的准将!在残酷的战场上,不断经历死亡的威胁。最终获得全军中最多的勋章,包括银星勋章和紫心勋章。
1919年6月,担任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被人称为“西点之父”。
1922年,前往菲律宾担任驻菲美军总司令。
1928年,担任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在这次奥运会中,美国队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
1930年,出任陆军参谋长。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成为当时军队中唯一的四星将军。
1937年前往菲律宾担任奎松的军事顾问。成为菲律宾的元帅,亦是美军中唯一被外国任职为元帅的人。
1941年7月,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命令,被重新召唤服役,并担任美军远东部队总司令。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麦克阿瑟率部开始菲律宾保卫战。
1942年,获取国家的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
1942年4月18日,被任命为太平洋西南战区司令.
1944年 反攻菲律宾.实现他:"我要回来"的诺言.
1944年12月25日,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5年8月15日,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为盟军总司令.
1945年9月2日,作为"联合国"代表,主持日本投降仪式.
1945-1950年,作为盟军总司令和占领军最高指挥官,全面改造日本.
1950年7月8日,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在仁川实施登陆,朝鲜战争局势发生根本性逆转.在这里,将军被证明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天才,仁川登陆是有史以来最高明、最大胆的战略进攻。超过了诺曼底登陆."成功率大约是五千分之一"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解除"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
同年回国,受到"万人空巷"的欢迎.当麦克阿瑟的轿车经过时,人们向他疯狂地欢呼,所抛扔的彩带和纸屑共有2850吨,为上次欢迎艾森豪威尔时所达纪录的4倍。
同时,国会为表达对麦克阿瑟的敬意通过一项决议,批准为他铸造一枚金质特殊荣誉勋章,上面刻着他的肖像和下列文字:"澳大利亚的保护者 菲律宾的解放者 日本的征服者 朝鲜的捍卫者。"
1962年5月2日,麦克阿瑟回到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勋章.并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讲.
现在随便打开一本箸名演说录都能找到,叫”责任一荣誉一国家”
此外,阿瑟将军拥有两枚紫心勋章(两次负伤几乎失明),五枚军队最高奖章——服务优异十字勋章。八枚银星勋章(表明勇气与毅力)。一枚空军奖章.
一枚国家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
全军最多勋章的人。

麦克阿瑟的过人能力:

美军中唯一被外国任为元帅的人
盟军总司令
创造了历史性的西点军校最高分98。14分
美军中最年轻的准将
1919年成为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使墨守陈规、面临垮台的西点获得新生,并被称“西点之父”
1925年成为最年轻的陆军少将
先后出任国内第3军区司令和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美军中最多荣誉勋章的人
出神入化的指挥大败了日军,将军也因此成为五星上将(许多人认为是美国的装备而非将军的才能。这很可笑!当年日本敢于先进攻美国,是有必胜的信心与能力!开战之初美国完完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特别是海军,最大时日本对美国的优势是三比一的舰队!当时麦克阿瑟的军队无论数量质量,都要差于日本,很多时候,他的指挥都是孤注一掷,只能赢,输就死路一条。美国能打胜,一个是尼米滋战果历害,一个是运气(这连美国人都承认),一个就是阿瑟将军的蛙跳战略完全打得日本不知他的下一次出现的地方。)
五年时间就将日本从一个废虚的国家改造成屈指一首的经济强国(不可思义的政治才能)

还可以说他是作家,他流传的《往事的回忆》,还有《军事爆破》,被一些军事学校定为指定的教材。
演说家,他的告别演说超过任何总统的国会演说。
西点军校校歌是他创作。在西点,至今留下许多他当年所写下的励志诗词。
学者,他的博学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从历史的第一高分你应该相信他的知识在带兵将军来说,是出类拔粹的。
麦克阿瑟共懂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和英语五种语言!!知识名列第42师榜首。

㈨ 麦克阿瑟为什么宁肯不要军籍,也要留在菲律宾

1935年10月,麦克阿瑟带着83岁的母亲,以及艾森豪威尔等随从,登上了前往马尼拉的轮船。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希望罗斯福在其上任一段时间后再宣布解职令,毕竟四星上将比两星少将更让他觉得风光,总统答应了。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倍感沮丧。就在麦克阿瑟一行人等,还在奔赴马尼拉的途中,罗斯福突然变卦,宣布了他的解职令。也就是说,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只能以少将身份面对当地民众,肩抗四颗将星的威武场面,只能是个梦想了。



他要在有生之余再经历一次战争,这是对军人职业最好的诠释。麦克阿瑟与奎松商量后决定,辞去美军职务,继续担任菲律宾政府的军事顾问。从事后看,他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尽管也曾灰溜溜地逃离菲律宾,但最终经历了战争并凯旋而归。

从某种角度看,菲律宾就是麦克阿瑟的“福地”。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㈩ 菲律宾战役的战役人物

本间雅晴(HonmaMasaharu,1887年11月27日—1946年4月3日),生于日本新潟县,日本帝国时代陆军中将,二战战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期,日本陆军大学27期,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能说英语,爱看西方电影,在战争期间作画、写诗,有“诗人将军”的绰号。
太平洋战争时,任第14军司令官职为日本菲律宾派遣军司令官,指挥菲律宾作战。战后被联军军事法庭以在菲律涉嫌屠杀16万美、菲军民起诉,宣判为甲级战犯,于1946年4月3日马尼拉郊外被枪决。本间雅晴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理论家,但缺乏实际指挥控制力。战争结束前,他因职守不力而被撤职,被半拘留在日本本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其引渡至联军军事法庭接受裁决。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MacArthur,Douglas 美国五星上将。这是一个具有狼一般性格的人:在战争中,他打的胜仗如同狼的捕获量一样多;尽管他也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就是美国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出身于军人世家。190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1906~1907年任总统随从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师参谋长、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1919~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8年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5年任菲律宾军事顾问。1936年被菲律宾总统任命为菲律宾陆军元帅。1941年7月任远东美军司令。1942年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同年秋季开始对日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朝鲜战争爆发后,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极力主张扩大朝鲜战争。因同H·S·杜鲁门政府的全球战略方针有分歧,1951年4月被撤职。
麦克阿瑟返回美国后曾在国会发表演讲,继续主张扩大朝鲜战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怂恿蒋介石反攻大陆等政策。美国国会亦曾举行麦克阿瑟听证会。1952年,麦克阿瑟企图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能成功。此后任兰德打字机公司董事长,着有回忆录《往事的回忆》。1964年4月3日,麦克阿瑟在沃尔特·里德陆军医院因病死去。

阅读全文

与菲律宾元帅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