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般台风是从哪形成的
热带海洋上。由于太阳光的强烈照射,海面产生大量的上升气流而形成台风。形成台风需要的是能量,而能量只能来至于太阳。
气象定义
台风和飓风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生地和活动区域不同。台风主要是指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生成及活动的热带气旋,而飓风是指在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生成及活动热带气旋。
台风
从等级划分来看,风力在12级以上的台风分为三个等级,而飓风等级更多,上限也更高。一级飓风相当于台风或强台风,二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三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或者超强台风,四级和五级飓风则相当于超强台风。
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为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按等级可分为一般台风(最大风力12~13级)、强台风(最大风力14~15级)、超强台风(最大风力≥16级)。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它的中心气压很低,低层有显着向中心辐合的气流,顶部气流主要向外辐散。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云墙区、螺旋雨带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台风
Ⅱ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台风形成的原理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由于海陆热力差性质登陆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Ⅲ 台风是由什么所产生的
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面的热带风暴。主要是海水受太阳暴晒让洋面上形成热带气旋,随后带动周边空气不停地旋转,并按由南往北的方向前进、或在海中消失。每年都有至少十多个台风对我国形成影响。在造成灾害时,还带来大量的雨水。经过太阳照射,海面上形成很强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段地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使得上方空气热、下方空气冷。
因此,首先要有足够大的洋面,这样才能够具备储存形成台风所需的能量其次,要有足够高的温度,要形成台风必须在既定洋面上,60米水深,每层水深都要在26.5度以上。而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地方只有赤道附近当条件具备的时候,在这片区域会聚集大量的上升水蒸气,形成上升气流这时候还差一个条件,那就是旋转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会形成以后偏转力,偏转力越在高纬度越大,而在距离赤道5个纬度的附近偏转力刚好可以讲气旋周围的气流围绕中心旋转,而非直接进入中心位置。随着洋面水蒸气继续蒸发,以及周围气流的加入台风形成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当然,其实台风形成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以上只是大概远离。
Ⅳ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低空存在一个热带扰动,造成辐合流场,这是热带气旋发展的基础。有广阔的高温洋面,蒸发大量水汽到空中凝结,提供台风形成所需的巨大潜热。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使扰动气流渐变为气旋性旋转的水平涡旋。基本气流的风速垂直切变要小,使潜热不扩散,形成、保持暖心结构及加强对流运动。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中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产生在海洋上的台风是怎样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影响的呢?这就要从台风的路径说起了。台风路径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相似形势和条件的影响下,还是有其共同的特征。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可以将西太平洋台风的基本路径概括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为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中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中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第二类为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中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中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
第三类为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中国辽鲁沿海。冬季这类台风的转向点很偏南,有可能影响菲律宾和中国台湾一带。
台风移动路径随季节而异。一般说来,夏季台风多属路径第二类,其他季节则多属路径第一和第三类。其中从东向西的西进型路径,自冬至夏是从低纬向高纬慢慢迁移,自夏至冬又返回低纬。据统计,1—4月台风多在10°N以南西移,5—6月多在10°~15°N之间西移,7—8月主要路径显着北移,在15°~25°N之间西移影响中国。9—10月开始南退,多在15°~20°N之间西移,11—12月台风路径南退到10°~15°N之间西移。至于转向台风,各月平均转向点亦随季节变化,自冬至夏很有规律地从低纬向高纬移,盛夏达到最北,而且转向点从东向西移;自夏至冬则转向点从高纬移向低纬,从西移向东。
以上台风路径是多年平均得出的典型路径,反映了台风移动的一般规律。但实际上,在历史上台风从来没有出现过两次完全相同的路径,有些台风甚至会出现打转、摆动、准静止甚至倒退等异常路径。至于南海台风有的还会向西南,或东南方向移动。
天气预报员在预报台风的时候,总说台风“某某”会在未来多长时间内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人们给台风起了名字。根据世界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旨在帮助人们对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强警报效果。
Ⅳ 台风怎么形成的
台风形成原因:
1、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
2、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3、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
4、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
热带低压: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
热带风暴: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
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10~11 级,(24.5~32.6m/s);
台风:最大风速12~13级,(32.7~41.4m/s);
强台风:最大风速14~15级(41.5~50.9m/s);
超强台风:最大风速≥16级(≥51.0m/s)。
Ⅵ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最主要有3个条件。一是需要较高的海水温度,因为台风只生成在水温26 27℃以上的广阔洋面上。二是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即地球自转产生的改变风向的力(北半球向右)。地转偏向力随地理纬度的降低而减小,在赤道地区为零。这就是纬度低于5°海洋上没有台风生成的原因。三是要有一个原始涡旋,这样在台风形成初期不致因四周气流直接流入低涡中心,使之迅速填塞而消失。还有,在台风生成区高低空风向风速差别要小,这就是20°纬度以上不易生成台风的主要原因。全球热带海洋上每年生成约80~100个台风。其中约36%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这里是全球生成台风最多的海区。南大西洋热带海区,因为南极流来的冷洋流降低了水温,因此不发生台风。有人统计了42年资料,西北太平洋上共发生台风(包括热带风暴)1178个,平均每年28个(20 40个)。登陆我国的台风42年中共有297个,平均每年7.1个(3 12个),居世界各国之首。台风路径尽管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在相似形势和条件的影响下,还是有其共同的特征。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可以将西太平洋台风的基本路径概括为以下三类:第Ⅰ类为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海面一直向西移动,经我国南海,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越南沿海一带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较大。第Ⅱ类为西北移路径:台风自菲律宾以东海面向西北方向移动,横穿我国台湾和台湾海峡,在闽、粤一带登陆;或者穿过琉球群岛,在江、浙沿海登陆。这条路径的台风常常侵袭我国大陆,对华东、华南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称之为"登陆型台风路径"。第Ⅲ类为转向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海面先向西北方向移动,以后转向东北,呈抛物线状,是最多见的路径,如台风在远海转向,主要袭击日本或在海上消失;如台风在近海转向,大多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朝鲜,但有一小部分在北上的后期会折向西北行,登陆于我国辽鲁沿海。冬季这类台风的转向点很偏南,有可能影响菲律宾和我国台湾一带。
Ⅶ 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如何形成的
台风玲玲及登陆于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台风均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洋面。这一海域处低纬度热带水域,水域终年温度偏高,水汽蒸发旺盛且充足,为热带气旋的形成准备了充足的水热条件。使热带气旋不断发展壮大一热带风暴一台风(其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时)。
Ⅷ 台风是怎样产生的它旋转的方向
感谢您的邀请,以下是我对此问题作出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漩涡,总伴有狂风暴雨,会给受影响地区造成严重灾难,具有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就是因为沿海地区才能满足以上三个要求,而内地以陆地为主,很少海洋,因此很难形成热带气旋。
台风一般是在沿海地区在海洋气候状态下形成的,移动到内地,遇到高压会逐渐减弱并消失。
Ⅸ 菲律宾为什么会有台风
台风一词,有人说源于日语,亦有人说来自中国。以前,中国东南沿海经常有风暴,当地渔民统称其为大风,后来变成台风。
气象学上,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国际上,热带气旋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
风级小于8级(风速小于每秒17.2米)的是热带低压;
8至9级(风速每秒17.2-24.4米)的是热带风暴;
10至11级(风速每秒24.5-32.6米)的是强热带风暴;
12级及以上(风速每秒32.6米以上)的通称为台风或飓风。
“台风”和“飓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被不同国家的人用了不同的称谓而已。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台风)命名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而热带气旋是指热带地区形成的一种低压。它不断旋转,并伴随着大风和强降雨天气。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中心风力在7级和7级以下的称热带低压,8到9级称热带风暴,10到11级称强热带风暴,12级和12级以上称台风。这4种类型热带气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相互转化。
根据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 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旨在帮助人们对 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强警报效果。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编号。该方法将用于台风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布的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 报时使用。
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 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 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和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台风给人类送来了淡水资源,大大缓解了全球水荒。一 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 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一句话,台风太大太多不行,没有也不行。
Ⅹ 台风是怎么形成的
台风形成的原因是: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10)菲律宾台风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1、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 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超强台风、强台风、台风、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热带低压六个等级。
2、台风根据近几年来台风发生的有关资料表明,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季节性。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四是损毁性严重。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3、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