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菲律宾发射多少颗卫星

菲律宾发射多少颗卫星

发布时间:2022-06-16 19:35:31

① 中国航天帮助过那些国家升卫星

十多年来,中国共用六种火箭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二十二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成功发射国外卫星二十七颗,还提供了五次搭载服务。
如美国,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尼日尔爾利亚,菲律宾,法国,今年还会帮委瑞内拉发射通讯卫星

② 发射卫星的前五个国家

火箭卫星是高科技产品,也是国家品牌高大尚产品,是国家实力的体现,到现在为止,也不是美国国家都能发射火箭卫星的,

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了航天工业的正式诞生,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

航天工业是技术密集、高度综合、广泛协作、研制周期长和投资费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的工业部门之一,足以带动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发展。航天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航天工业是人类向太空发展的新兴工业部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

目前,不同程度地建立了独立的航天工业体系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挪威、西班牙、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韩国、朝鲜、巴基斯坦、伊朗、南非、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航天工业的规模和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上面提到的国家之中,也不是都能发射火箭卫星,目前能独立自主发射火箭的国家: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日本、德国。印度、以色列,朝鲜、伊朗。

在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卫星之前,已经有11个国家用本国火箭发射了卫星,按时间顺序分别为:苏联(1957)、美国(1958)年、法国(1965)年、日本(1970)、中国(1970)、英国(1971)、印度(1980)、以色列(1988)、俄罗斯(1992)、乌克兰(1992)年、伊朗(2009)年.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均继承了苏联的发射能力,所以朝鲜自称为第九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③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能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有几个

世界上拥有人造卫星的国家一共有50多个
拥有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的国家有20多个,其中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巴西、瑞典、阿根廷、巴基斯坦、智利、泰国、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秘鲁、菲律宾、蒙古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委托别国成功发射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含微小卫星)
而拥有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截止目前只有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英国、印度、朝鲜、以色列、伊朗和韩国等11个,具体情况是:
01.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 /83.6公斤 “伴侣”-1号
02.美国---1958年1月31日 /8.22公斤 “探险者”-1号

03.法国---1965年11月26日 /42公斤 “试验卫星”A-1
04.日本---1970年2月11日 /9.4公斤 “大隅”号

05.中国---1970年4月24日 /173公斤 “东方红”1号
06.英国---1971年10月28日 /66公斤 “普罗斯帕罗”号
07.印度---1980年7月18日 /360公斤 “罗希尼”号
08.朝鲜---1998年9月4日 /----- “光明星”1号 (成败不明,未获国家社会广泛承认)
09.以色列--2002年05月28日 /----- “地平线”5号C
10.伊朗---2009.02.03 /----- “希望”-2号 (未获国家社会广泛承认)
11.韩国---2013.01.30 /----- “罗老”号
另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已经拥有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卫星的技术,南非、伊拉克等曾尝试自主发射但未获成功

④ 全球定位系统的24颗卫星是那些国家发射的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布设的第二代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它是在地球上空布设24颗 GPS专用卫星,卫星轨道即每时刻的精确位置由地面监控站测定,并通过卫星用无线电波向地面发播;地面上用GPS接收机同时接收4颗以上卫星信号,根据卫星的精确位署以求得地面点位置。它能为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向速度和时间信息。

GPS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促使大地测量的作用大大向外扩展延伸。其作用可归纳如下一些:

(1)为飞机、船舶、运载体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

(2)布设城市、矿山、海洋等各类控制网,不需造标观测,可灵活方便又廉价的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3)布设地面监测网,可监测地壳形变、板块运动、固体潮、海平面升降等地球动力学现象;

(4)可用于标定国界、海疆和联测沿海岛屿;

(5)用于建立以地球质心为坐标系原点的地心坐标系,为建立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提供资料;

(6)利用GPS和水准测量资料精化大地水准面;

(7)应用在已知点上的GPS观测资料,可反求大气对流层的气象元素等。

1、GPS发展的背景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的研究提到了议事日程。1973年12月,美国陆、海、空三军继“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简称“NNSS”,1958年开始研制,1964年正式运行)后,开始联合研制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历时20多年,耗资300亿美元。其目的主要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GPS的工作原理

GPS是目前世界公认最先进的被动式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卫星全天时地发射包含自身三维速度、三维坐标和准确时间等信息的导航电文,设在代定点上的接收机通过接受导航电文进行测时、测距,利用空间后方距离交会技术反算出代定点的三维速度和三维坐标,实现导航定位的目的。

3、GPS的组成部分

①空间部分:由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的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和三颗备用卫星),卫星上安置了精确的原子钟、发射和接受系统等装置;

②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系统的工作)、注入站(即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文和其他命令)、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

③用户装置部分:由天线、接收机、微处理机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4、SA和AS技术及对策

美国为了维护其军事利益和国家安全,分别对GPS实施了AS和SA技术。AS(Anti-Spoofing)技术也叫反电子欺骗技术,他是一种GPS保护技术,是为了防止敌方和黑客对GPS信息的破坏和干扰以及防止非授权用户(民用用户)使用精密导航信息(军用码)。SA(Selective Availability)技术即选择可用技术,是通过在非精密导航信息(民用码)里人为地加入高频干扰信号和降低卫星星历精度,从而降低了普通用户的定位精度,使民用单点定位误差达到100米。SA政策是影响民用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

为了应对美国SA政策,提高定位精度,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差分技术。即利用多台接收机同时接受同一颗卫星信号,采用一次或多次求差的方法,抵消同一颗卫星的各种人为干扰误差和大气误差,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的广域差分、实时差分等定位技术,有效的减弱了SA和AS政策的影响。

5、GPS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促进GPS的发展,1998年美国政府提出了GPS现代化计划,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保护。采用各种措施保护GPS不受敌方和黑客的干扰,增加军用讯好的强度,增强抗干扰能力。

②阻止。阻止敌方利用GPS军用讯号,设计新的信号结构,将军用频道和民用频道彻底分开。

③改善。改善GPS定位和导航精度,增加2个民用频道,提前结束SA政策。

为了促进GPS产业发展,2000年5月1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取消SA干扰,使GPS单点定位精度提高了10倍。为了不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威胁,美军升级了军用GPS系统并声称在其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还将增加地区性的认为干扰。

⑤ 告诉我一下中国所有的航天基地及各自发射卫星,世界各国相关资料对比统计材料

前 言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开展航天活动,于1970年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迄今,中国在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一世纪,中国将从本国国情出发,继续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迈进二十一世纪之际,有必要对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原则、发展现状、未来发展和国际合作等作简要的介绍 。

一、宗旨原则

中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使外层空间造福于全人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不断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航天活动在维护国家利益、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和原则。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维护国家利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方针,使航天事业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在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将航天事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鼓励和支持。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航天技术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同时,重视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把航天技术自主创新与必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国情国力,选择有限目标,重点突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以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选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提高航天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中国谋求更加经济、更加高效的航天发展道路,力求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相统一。

--坚持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天地结合、协调发展。中国政府统筹规划并合理安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促进航天事业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4.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5.载人航天。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在气象、地矿、测绘、农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国科学院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机构已经建立起来。这些专业机构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开展了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灾害监测、环境保护、海洋预报、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特别是卫星气象地面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有了明显的减少。

2. 卫星通信。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国内外通信卫星,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广播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卫星固定通信业务方面,全国建有数十座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联结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卫星通信话路达2.7万多条。中国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国内卫星通信话路达7万多条,初步解决了边远地区的通信问题。甚小口径终端(VSAT)通信业务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国内甚小口径终端通信业务经营单位30个,服务小站用户15000个,其中双向小站用户超过6300个;同时建立了金融、气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卫生和新闻等几十个部门的80多个专用通信网,甚小口径终端上万个。在卫星电视广播业务方面,中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卫星电视教育系统。中国从1985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已形成了占用33个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卫星传输覆盖网,负责传送中央、地方电视节目和教育电视节目共计47套,以及中央32路对内、对外广播节目和近40套地方广播节目。卫星教育电视广播开播十多年来,有3000多万人接受了大、中专教育与培训。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卫星直播试验平台,通过数字压缩方式将中央和地方的卫星电视节目传送到无线广播电视覆盖不到的广大农村地区,使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国现有卫星电视广播接收站约18.9万座。在卫星直播试验平台上,还建立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络,面向全国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

3. 卫星导航定位。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国外导航卫星,开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技术开发工作,并在大地测量、船舶导航、飞机导航、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国在1992年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COSPAS-SARSAT),以后还建立了中国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空间科学

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气球开展了高层大气探测。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展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环境探测资料。近年来,开展了空间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及相应的国际合作。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利用返回型遥感卫星进行了多种空间科学实验,在晶体和蛋白质生长、细胞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国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在空间物理学、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等领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空间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具有支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利用"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对近地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及其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测,并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体物理两层流体空间实验,实现了空间实验的遥操作。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引导中国航天活动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推动航天领域中重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促进航天科技在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深化航天科技工业的改革,实现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管理,建立航天法规体系,制定航天产业技术政策,保证航天活动有序、规范发展。国家鼓励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航天政策引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国家支持航天科技创新,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支持公益性航天活动以及具有商业前景的航天研究开发工作,并不断强化对航天行业的监督。中国国家航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负责民用卫星管理及相关的政府间国际空间合作的政府机构。

三、未来发展

二十一世纪将是世界航天活动蓬勃发展的新世纪。中国根据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正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航天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发展航天事业。

发展目标

近期(今后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

--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组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中国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球的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建立自主经营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积极支持商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开发长寿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初步建成中国卫星通信产业。

--建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分步建立导航定位卫星系列,开发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

--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运载火箭,建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化系列,增强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

--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研制试验体系。

--建立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统一规划和建设各种卫星遥感地面应用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地面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和分发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在对地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形成较完整的业务化应用体系。

--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空探测。建立新型的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加强空间微重力、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文研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远期(今后二十年或稍后的一个时期)发展目标:

--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满足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广泛需求,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成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的、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成天地协调配套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整、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

--建立中国的载人航天体系,开展一定规模的载人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

--空间科学取得众多成果,在世界空间科学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开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测和研究。

发展思路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思路是:

--促进空间技术及应用实现产业化。引导和鼓励航天科技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

新,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运行机制,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运载火箭为重点,分步实施,推进空间技术及应用产业化进程。

--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各项工作,以实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加强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加强航天活动三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扩大国际空间合作,继续保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势头。

--加速航天科技队伍建设,构筑航天人才优势。发展航天教育,培养航天人才,采取特殊政策,加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年轻的航天科技队伍。普及航天知识,宣传航天事业,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航天事业的发展。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和效益。针对航天活动投资大、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等特点,运用系统工程等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四、国际合作

中国一贯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主张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增进和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

指导原则

中国政府认为,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1996年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开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合作,促进所有国家的福利和利益,并特别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的宣言》("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合作中,一贯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国际空间合作应以和平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为全人类谋取福利为宗旨。

--国际空间合作应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国际空间合作的优先目标是共同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能力,享受航天技术的惠益。

--国际空间合作应采取必要措施保护空间环境和空间资源。

--支持加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作用,支持联合国的外空应用方案。

基本政策

中国政府在开展国际空间合作中采取以下基本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国内外航天科技的市场需求,开展积极、务实的国际空间合作。

--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多边国际合作。

--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

--重视与发达的空间国家的空间合作,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空间合作。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

主要活动

中国在空间领域的国际合作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二十多年来,中国开展了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多边合作以及商业发射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空间合作,取得了广泛的成果。

1.双边合作。198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政府部门间空间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边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制定互利的空间计划、互派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到共同研制卫星或卫星部件、进行卫星搭载服务、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等等。

1993年,中国与德国合资成立了华德宇航技术公司。1995年中国与德国、法国的宇航公司签订了"鑫诺一号"卫星的研制生产合同,并于1998年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与欧洲宇航界的首次卫星合作。

中国与巴西开展的地球资源卫星合作进展顺利。1999年10月1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中巴双方除了整星合作外,在卫星技术、卫星应用以及卫星零部件等方面也开展了多项合作。中巴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在高科技领域进行"南南合作"的典范。

2. 区域合作。中国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1992年,中国与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联合倡导并发起了"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研讨会"。在此区域合作的推动下,中国、伊朗、韩国、蒙古、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六国政府于1998年4月在曼谷签署了《关于多任务小卫星项目及有关活动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除签字国外,其他亚太国家也可以加入。该合作项目的确定,促进了亚太区域空间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 多边合作。1980年6月,中国首次派出观察员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第二十三届会议,同年11月3日,联合国正式接纳中国为该委员会成员国。此后,中国参加了历届联合国外空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科技和法律小组委员会届会。中国于1983年和1988年先后加入了联合国制定的《外空条约》、《营救协定》、《责任公约》和《登记公约》,并严格履行有关责任和义务。

中国支持和参与了联合国空间应用方案的实施。1988年以来,中国每年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数额、为期一年的长期培训奖学金。1994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亚太区域"空间应用促进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并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北京宣言》。1999年9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和欧空局合作,在北京举办了"空间应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00年7月至8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与联合国外空司和亚太经社会合作,在北京举办了"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卫星技术短期培训班",来自亚太地区十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空间碎片问题是人类进一步开展航天活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中国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与有关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年6月,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加入了"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中国将继续与各国共同探讨缓减空间碎片的途径和办法,积极推进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还参加了诸如"国际对地观测委员会"、"世界天气监测"、"联合国减灾十年"、"国际日地能量计划"等多边合作项目。

4. 商业发射服务。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射服务业务以来,至2000年10月,先后为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瑞典、美国、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国外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

优先领域

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优先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国际合作:

--积极推动亚太地区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利用空间技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和灾害监测。

--支持中国航天企业在平等、公平、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商业发射服

务。

--支持利用中国成熟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技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为合作国家提供服务。

--支持开展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探测、微重力科学、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等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空间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⑥ 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求大神帮助

26 1991.12.28 CZ-3 F-0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4号) 四川西昌 GTO 失败 未入轨 27 1992.08.09 CZ-2D F-01 第1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第二代照相普查卫星,运行15天后返回 28 1992.08.14 CZ-2E F-02 澳塞特星B1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3,澳大利亚 29 1992.10.05 CZ-2C F-10 瑞典弗利亚科学卫星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外星4 第14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 运行7天后返回成功 30 1992.12.21 CZ-2E F-03 澳星B2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失败 外星5,澳大利亚,卫星爆炸 31 1993.10.08 CZ-2C F-11 第1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卫星未返回 32 1994.02.08 CZ-3A F-01 实践四号小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夸父一号模拟星 33 1994.07.03 CZ-2D F-02 第1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运行15天后返回 34 1994.07.21 CZ-3 F-09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6,亚太卫星公司 35 1994.08.28 CZ-2E F-04 澳塞特星B3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7,澳大利亚 36 1994.11.30 CZ-3A F-02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5号)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卫星未能定点,DFH-3 37 1995.01.26 CZ-2E F-05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失败 外星8,亚太卫星公司,爆炸 38 1995.11.28 CZ-2E F-06 亚洲二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9,美国休斯公司制造 39 1995.12.28 CZ-2E F-07 艾科斯达一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10,美国 40 1996.02.15 CZ-3B F-01 国际通信卫星708号 四川西昌 GTO 失败 外星11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41 1996.07.03 CZ-3 F-10 亚太一号甲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12,亚太卫星公司 42 1996.08.18 CZ-3 F-11 中星7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失败 DFH-3 43 1996.10.20 CZ-2D F-03 第17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搭载日本微重力实验装置,运行15天后返回 44 1997.05.12 CZ-3A F-03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6号)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DFH-3平台1 45 1997.06.10 CZ-3 F-12 风云二号A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静止气象卫星 46 1997.08.20 CZ-3B F-02 马部海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13,菲律宾 47 1997.09.01 CZ-2C/FP 铱星模拟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铱星模拟星 48 1997.10.17 CZ-3B F-03 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14,美国劳拉公司 49 1997.12.08 CZ-2C/FP 铱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外星15,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铱星 外星16,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50 1998.03.26 CZ-2C/FP 铱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外星17,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铱星 外星18,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51 1998.05.02 CZ-2C/FP 铱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外星19,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铱星 外星20,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52 1998.05.30 CZ-3B F-04 中卫一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21,购自美洛-马公司 53 1998.07.18 CZ-3B F-05 鑫诺一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外星22,购自法国 54 1998.08.20 CZ-2C/FP 铱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外星23,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铱星 外星24,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55 1998.12.19 CZ-2C/FP 铱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外星25,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铱星 外星26,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56 1999.05.10 CZ-4 F-03 风云一号C 山西太原 SSO 成功 实践五号小卫星 300公斤的CAST968小卫星公用平台 57 1999.06.12 CZ-2C/FP 铱星 山西太原 LEO 成功 外星27,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铱星 外星28,美国摩托罗拉公司 58 1999.10.14 CZ-4B F-01 中巴(巴西)资源一号 山西太原 SSO 成功 巴西小卫星SCAI-1 外星29 59 1999.11.20 CZ-2F F-01 神舟一号飞船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无人,21小时/14圈 60 2000.01.26 CZ-3A F-04 中星22号(烽火一号)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军用通信卫星,DFH-3平台2 61 2000.06.25 CZ-3 F-13 风云二号B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62 2000.09.01 CZ-4B F-02 中国资源二号A(尖兵3号) 山西太原 SSO 成功 光电成像普查卫星,替代尖兵1号B 63 2000.10.31 CZ-3A F-05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北斗一号,DFH-3平台3 64 2000.12.21 CZ-3A F-06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北斗一号,DFH-3平台4 65 2001.01.10 CZ-2F F-02 神舟二号飞船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正样无人飞船,模拟载人,7天/108圈 66 2002.03.25 CZ-2F F-03 神舟三号飞船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67 2002.05.15 CZ-4B F-03 风云一号D 山西太原 SSO 成功 海洋1号A小卫星 CAST968平台,海洋水色卫星 68 2002.10.27 CZ-4B F-04 中国资源二号B(尖兵3号) 山西太原 SSO 成功 69 2002.12.30 CZ-2F F-04 神舟四号飞船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正样无人飞船,模拟载人,7天/108圈 70 2003.05.25 CZ-3A F-07 北斗导航试验备份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北斗一号,DFH-3平台5 71 2003.10.15 CZ-2F F-05 神舟五号飞船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杨利伟,21小时 72 2003.10.21 CZ-4B F-05 中巴资源一号02星 山西太原 SSO 成功 创新一号微小卫星 重88kg,第一颗低轨道数据通信小卫星 73 2003.11.03 CZ-2D F-04 第18颗返回式卫星(尖兵4号) 甘肃酒泉 LEO 成功 第二代照相测绘卫星,运行18天后返回 74 2003.11.15 CZ-3A F-08 中星20号通信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DFH-3平台,DFH-3平台6 75 2003.12.30 CZ-2C/SM 探测一号小卫星 四川西昌 GTO 成功 CAST968平台,中欧“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⑦ 亚洲3S-C卫星

105.5度亚洲3S,是亚洲卫星公司,目前用来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主要转发卫星。

=======给你复制一段官方的介绍==========
亚洲3S卫星

多年来对用户提供卫星转发器资源及相关的用户服务使亚洲卫星更好地了解了市场需要和用户需求,并据此制订自己的卫星发射计划和设计卫星载荷。

1999年3月21日,亚洲卫星的第三颗卫星-亚洲3S卫星成功发射并于5月8日替代亚洲一号卫星在105.5度的轨道位置上投入运行。

亚洲3S卫星是美国休斯公司(现美国波音卫星系统公司)制造的HS601HP型高功率卫星,在轨运行寿命为16年。荷载了28个36兆赫带宽的C波段转发器和16个54兆赫带宽的Ku波段转发器。

亚洲3S卫星的C波段转发器配备带线性器的55W行波管放大器,其覆盖与亚洲二号卫星的C波段波束覆盖相似。

亚洲3S卫星的Ku波段转发器配备带线性器的140W行波管放大器,共分为3个波束,东亚波束覆盖中国、日本、蒙古、韩国和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南亚波束覆盖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和地区;其移动波束可根据需求覆盖亚太区域中的任何地区。

亚洲3S卫星的Ku波束转发器载荷还配备了星上矩阵开关,使东亚、南亚和移动波束之间的转发器可以进行切换,如南亚波束和移动波束的转发器均可以调动到东亚波束工作,移动波束的转发器也可以调动到南亚波束工作。同时也可做到使卫星通信信号从一个波束上行, 从另一个波束下行,例如卫星信号可以从移动波束上行,从东亚波束下行;或从东亚波束上行,从南亚波束下行。

=====================================
非加密频道列表:
1、 凤凰卫视中文台 39、 卫视体育台 亚洲
2、 凤凰卫视资讯台 40、 libya
3、 华娱卫视 41、 德国之声卫视(DW)
4、 星空卫视 42、 ABU DHABI TV
5、 东风卫星电视台 43、 Saudi CH-1
6、 广西卫视 44、 也门 TV
7、 陕西卫视 45、 星空电影台(东南亚)
8、 安徽卫视 46、 欧洲体育台
9、 江苏卫视 47、 法国时尚(时装、模特)
10、黑龙江卫视 48、 世界时装频道
11、上海东方卫视 49、 BTV 世界频道
12、山东卫视 50、 阿里郎电视
13、中央电视1台-综合频道 51、 SABE TV
14、吉林卫视 52、 印度电影台
15、 中央教育电视台 53、 印度音乐台
16、 Sahara NAT 54、 微笑 TV
17、 印度1-14台 55、 河南卫视
18、 中东卫视 56、 福建东南卫视
19、 Sahara UP 57、 江西卫视
20、 MTA 58、 辽宁卫视
21、 ZEE音乐台 59、 新加波亚洲新闻台 PAL
22、 Sahara MP 60、 新加波亚洲新闻台 NTSC
23、 PTV-National 61、 香港无线8频道(TVB8)
24、 PTV- 1 62、 PTV-WORLD
25、 EPORT体育台 63、 [V] 音乐台
26、 MTV 音乐台 64、 湖北卫视
27、 香港世界网络频道(NOW) 65、 四川卫视
28、 彭勃财经亚洲频道 66、 青海卫视
29、 印度音乐 67、 湖南卫视
30、 G 频道 68、 阳光卫视
31、 Ins Vision 69、 美亚电影娱乐频道
32、 山西卫视 70、 有线卫视新知台
33、 北京卫视 71、 中央电视4台-国际频道
34、 Living Asia Channel 72、 中央电视9台-英语频道
35、 兰色之吻频道 73、 中央电视台-西法语频道
36、 syria TV 74、 延边卫视
37、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国际频道 75、 AVT KHYBER
38、 qatar TV 76、法国国营电视5台

加密频道列表:
福克斯新闻
欧洲体育新闻频道
卫视电影台 int 台湾
国家地理亚洲频道
卫视中文台
卫视电影台 mandarin
[V]音乐台 台湾
ESPNplus
卫视体育台 亚洲
天空新闻
娱乐体育节目网中国频道(ESPN)
ESS 动画频道
美亚电影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Cartoon Network 亚洲
动物世界
Cartoon Network 台湾
Cartoon Network 澳门
Cartoon Network 菲律宾
Cartoon Network 澳大利亚/新西兰
TCM(古典电影)
Disney卡通频道
Boomerang卡通频道
凤凰卫视电影台
卫视合家欢台
凤凰卫视中文台
卫视国际电影台
凤凰卫视资讯台
星空卫视
[V] 音乐台
[V]音乐台 国际频道
Zee cafe
Zee 中东频道
Zee Studio
Zee
信号测试
Zee trendz
PLAY TV
Zee 马来西亚
ABC 印度频道
RA FLP

RA FLP

ACTION Cinema
ClASSIC Cinema
PREMIER Cinema
ZEE 新闻
STAR Plus
卫视电影台
卫视新闻台
国家地理频道
STAR GOLD
卫视电影台
STAR WORLD
STAR UTSAV
ESPN 台湾
ESPN 亚洲
卫视体育台
卫视体育台
ESPN体育台
ESPN
娱乐体育台
ESPN 巴基斯坦
ESPN 印度
卫视合家欢
卫视中文台
卫视国际电影中文台
Adventure One
历史频道(History)
STAR WORLD 印度
STAR PLUS
STAR PLUS
V音乐台
全国广播公司亚太(CNBC)
HBO美国家庭影院电影台
STAR ONE
VIJAY TV商业频道

⑧ 哪些国家发射了卫星,按先后排列

1、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2、美国: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星重8.22公斤,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3、法国: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星重约42公斤,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4、日本: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公里,远地点5138公里,运行周期144.2分钟。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8吨;第三、四级推力分别为6.5吨和1吨。
5、中国: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直径约1米,重173公斤,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东方红”1号的发射,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6、英国: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该星重约66公斤,轨道倾角82.1 °,近地点537公里,远地点1482公里,运行周期105.6分钟.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Woomera)火箭发射场,运载火箭为英国的黑箭运载火箭.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7、其他: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⑨ 中国总共有多少卫星发射上天。

序号 时间 运载火箭 发射工位 有效荷载 轨道 结果

1 1970.04.2421:35 CZ-1 JSLC,LC2/5020 东方红一号卫星 近地轨道(椭圆轨道) 成功

2 1971.03.0320:04 CZ-1 JSLC,LC2/5020 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3 1973.09.1820:12 FB-1 JSLC,LC2/138 技术实验卫星1 近地轨道 失败

4 1974.07.1221:55 FB-1 JSLC,LC2/138 技术实验卫星2 近地轨道 失败

5 1974.11.0517:40 CZ-2 JSLC,LC2/138 返回式遥感卫星-0 近地轨道 失败

6 1975.07.2621:30 FB-1 JSLC,LC2/138 技术实验卫星3 近地轨道 成功

7 1975.11.2611:27 CZ-2A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1) 近地轨道 成功

8 1975.12.1617:21 FB-1 JSLC,LC2/138 技术实验卫星4 近地轨道 成功

9 1976.08.3019:45 FB-1 JSLC,LC2/138 技术实验卫星5 近地轨道 成功

10 1976.11.1017:05 FB-1 JSLC,LC2/138 技术实验卫星6 近地轨道 失败

11 1976.12.0712:38 CZ-2A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2) 近地轨道 成功

12 1978.01.2613:00 CZ-2A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3) 近地轨道 成功

13 1979.07.2805:28 FB-1 JSLC,LC2/138 实践二号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二号甲气球卫星,实践二号乙气球卫星 近地轨道 失败

14 1981.09.2005:28 FB-1 JSLC,LC2/138 实践二号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二号甲气球卫星,实践二号乙气球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15 1982.09.0915:18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4) 近地轨道 成功

16 1983.08.1914:00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5) 近地轨道 成功

17 1984.01.2920:24 CZ-3 XSLC,LC3 试验同步通信卫星-T1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部分成功

18 1984.04.0819:20 CZ-3 XSLC,LC3 试验同步通信卫星-T2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19 1984.09.1213:43 CZ-2C JSLC,LA2B 返回式卫星-0(6) 近地轨道 成功

20 1985.10.:04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7) 近地轨道 成功

21 1986.02.0120:36 CZ-3 XSLC,LC3 试验同步通信卫星-1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22 1986.10.0613:40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8) 近地轨道 成功

23 1987.08.0514:37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0(9) 近地轨道 成功

24 1987.09.0915:15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1(1) 近地轨道 成功

25 1988.03.0720:41 CZ-3 XSLC,LC3 试验同步通信卫星-2(中星一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26 1988.08.0515:28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1(2) 近地轨道 成功

27 1988.09.0704:30 CZ-4A TSLC,LC7 风云一号A试验气象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 成功

28 1988.12.2220:40 CZ-3 XSLC,LC3 试验同步通信卫星-3(中星二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29 1990.02.0420:28 CZ-3 XSLC,LC3 试验同步通信卫星-4(中星三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30 1990.04.0721:30 CZ-3 XSLC,LC3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31 1990.07.1608:40 CZ-2E/SM XSLC,LC2 巴达尔一号科学实验卫星,澳普图斯模拟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32 1990.09.0308:53 CZ-4A TSLC,LC7 风云一号B试验气象卫星,大气一号甲气球卫星,大气一号乙气球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 成功

33 1990.10.0514:14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1(3) 近地轨道 成功

序号 时间 运载火箭 发射工位 有效荷载 轨道 结果

34 1991.12.2820:00 CZ-3 XSLC,LC3 东方红二号A通信卫星(中星四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

35 1992.03.2218:40 CZ-2E/SM XSLC,LC2 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1星(澳大利亚)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

36 1992.08.0916:00 CZ-2D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2(1) 近地轨道 成功

37 1992.08.1407:00 CZ-2E/SM XSLC,LC2 澳赛特卫星B1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38 1992.10.0614:20 CZ-2D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1(4),弗利亚科学实验卫星(瑞典) 近地轨道 成功

39 1992.12.2119:20 CZ-2E/SM XSLC,LC2 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2星(澳大利亚)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

40 1993.10.0816:00 CZ-2C JSLC,LC2/138 返回式遥感卫星-1(5) 近地轨道 成功

41 1994.02.0816:34 CZ-3A XSLC,LC2 实践四号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模拟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42 1994.07.0316:00 CZ-2D JSLC,LC2/138 返回式遥感卫星-2(2) 近地轨道 成功

43 1994.07.2118:31 CZ-3 XSLC,LC3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英属香港)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44 1994.08.2807:10 CZ-2E/SM XSLC,LC2 澳普图斯通信卫星B3星(澳大利亚)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45 1994.11.3001:02 CZ-3A XSLC,LC2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五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46 1995.01.2603:38 CZ-2E/SM XSLC,LC2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英属香港)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

47 1995.11.2819:30 CZ-2E/SM XSLC,LC2 亚洲二号通信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48 1995.12.2819:50 CZ-2E/SM XSLC,LC2 回声一号通信卫星(美国)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49 1996.02.1503:01 CZ-3B XSLC,LC2 国际通信卫星708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

50 1996.07.0318:47 CZ-3 XSLC,LC3 亚太一号A通信卫星(英属香港)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51 1996.08.1818:27 CZ-3 XSLC,LC3 中星七号通信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失败

52 1996.10.2015:20 CZ-2D JSLC,LC2/138 返回式卫星-2(3) 近地轨道 成功

53 1997.05.1200:17 CZ-3A XSLC,LC2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六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54 1997.06.1020:01 CZ-3 XSLC,LC3 风云二号A试验气象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55 1997.08.2001:50 CZ-3B XSLC,LC2 马部海一号通信卫星(菲律宾)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56 1997.09.0122:00 CZ-2C/SD TSLC,LC7 铱星模拟卫星A(铱MFS1号卫星),铱星模拟卫星B(铱MFS2号卫星),SMARTDISPENSER(中国) 近地轨道 成功

57 1997.10.1703:13 CZ-3B XSLC,LC2 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香港)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58 1997.12.0815:16 CZ-2C/SD TSLC,LC7 铱42号通信卫星,铱44号通信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59 1998.03.2601:01 CZ-2C/SD TSLC,LC7 铱51号通信卫星,铱61号通信卫星,SMARTDISPENSER(中国) 近地轨道 成功

60 1998.05.0217:16 CZ-2C/SD TSLC,LC7 铱69号通信卫星,铱71号通信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61 1998.05.3018:00 CZ-3B XSLC,LC2 中卫一号通信卫星(中星五号A通信卫星)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62 1998.07.1817:20 CZ-3B XSLC,LC2 中星5B(鑫诺一号)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63 1998.08.2007:01 CZ-2C/SD TSLC,LC7 铱3号通信卫星,铱76号通信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64 1998.12.1919:30 CZ-2C/SD TSLC,LC7 铱11号通信卫星,铱20号通信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65 1999.05.1009:33 CZ-4B TSLC,LC7 风云一号03星,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 太阳同步轨道 成功

66 1999.06.1201:15 CZ-2C/SD TSLC,LC7 铱14A号通信卫星,铱21A号通信卫星 近地轨道 成功

67 1999.10.1411:16 CZ-4B TSLC,LC7 资源一号(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科学卫星一号(SACI-1)(巴西) 太阳同步轨道 成功

68 1999.11.2006:30 CZ-2F JSLC,LC43/921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 近地轨道 成功

69 2000.01.2600:45 CZ-3A XSLC,LC2 中星22号通信卫星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70 2000.06.2519:50 CZ-3 XSLC,LC3 风云二号B试验气象卫星 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71 2000.09.0111:25 CZ-4B TSLC,LC7 资源二号A(尖兵-3A) 太阳同步轨道 成功

72 2000.10.3100:02 CZ-3A XSLC,LC2 北斗导航试验1A卫星(GEO01)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73 2000.12.2100:20 CZ-3A XSLC,LC2 北斗导航试验1B卫星(GEO02) 超同步转移轨道 成功

==========公元2000年前的发射===========

中国2001年至2005年航天发射记录

我国2001年至2005年期间共进行了27次航天发射,其中开拓者一号3次,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4次。详细如下(以下表由林晓弈统计整理,统计时间2017年11月):【略】

我国2006年至2010年期间共进行了48次航天发射,全部任务均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详细如下(以下表由林晓弈统计整理,统计时间2017年11月):【略】

我国2011年共进行了19次航天发射,全部任务均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详细如下(以下表由林晓弈统计整理,统计时间2017年11月):【略】

……网页链接

⑩ 世界各国发射过多少颗人造卫星现役卫星有多少颗

俄航天局称,截至2005年4月份,在地球轨道运行的各种用途的人造卫星共有849颗,其中有425颗(占总数的50.6%)为美国所有,俄罗斯有99颗。而且,据国际预测公司在其日前公布的一份分析报告称,未来10年内西方国家将向地球轨道发射118颗各种型号的军用卫星。隶属于美国的将占到40%,另有19%属于欧洲国家。
法国《航宇防务》2005年12月9日报道,据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透露,美国在太空的卫星数量超过了世界其它国家的卫星总数。目前在太空约有800颗卫星,其中有413颗卫星属于美国,382颗卫星属于其它国家。中国34颗。
数据库显示,俄罗斯拥有的卫星数量仅次于美国,共有87颗。该组织统计认为,中国的卫星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只有34颗,远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的卫星总数甚至还不及美国的军事卫星数量。

阅读全文

与菲律宾发射多少颗卫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5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