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菲律宾人是什么人种,他们的语言,文化和祖先
目录
历史溯源
民族特征
华人
经济发展
菲律宾人
菲律宾人无忧无虑的性格,首先是因为他们笃信宗教。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有85%左右的人天主教徒。教徒家里就是一贫如洗也会挂上一副耶稣“最后的晚餐”的油画。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吉普尼,几乎每一辆上都写有与宗教有关的字句。菲律宾人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幸福感很强。这种幸福感很有感染力,大街上不管富人穷人,脸上都挂着微笑。即使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每月只赚一点点钱,他们也整天乐呵呵的,几乎没有危机意识。
中文名称:菲律宾人
人口:4948万人
地区:东南亚
国家:菲律宾
历史溯源
菲律宾群岛的古老居民系尼格利陀人,约在两万多年前从连接亚洲大陆的陆桥迁入,带来旧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其后裔为今日的阿埃塔人。公元前3000年纪至前1000年纪,先后有两批原始马来人从海上迁入,带来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后裔为今日的邦都人、卡林加人、伊隆戈特人、巴戈博人、曼达亚人、布基农人等。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又有3批新马来人迁入,带来金属工具、阶级制度和文字,其后裔为今日的伊富高人、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卡诺人、比科尔人以及14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摩洛人等。
民族特征
这些不同来源的人们有的仍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有些则互相混合,并不断吸收以后陆续迁入者的文化和血统,社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3世纪时,菲律宾人即与中国有友好往来。中国宋代赵汝适《诸蕃菲律宾人志》中已有关于民都洛岛麻逸国的记载。当时菲律宾人已输入中国瓷器和其他商品。其后,在东南部又建有苏禄国,在班乃岛建有马迪加亚斯国,在北部和中部建有吕宋和冯嘉施兰等国。14世纪后有大批中国移民迁入,参加当地的经济开发。1521年遭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人民奋起抵抗, 率队入侵的F. de麦哲伦在此次进犯中毙命。 自1565年起受西班牙殖民统治达 330多年。1896年以A.博尼法西奥为首的 "最尊贵民族儿女协会" ("卡蒂普南")发动反西班牙殖民者大革命,于1898年宣布独立。其后又开展反对美国侵略、保卫独立的斗争,失败后,自1901年起受美国殖民统治达40多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占菲律宾,菲律宾人又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于1946年获得独立,建立菲律宾共和国。
⑵ 菲律宾种香蕉是什么梗
香蕉知道你有多努力,这是焦农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近年来,菲律宾香蕉因其甜糯的口感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其出口香蕉有四分之一是到了中国市场。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是着名的“香蕉之乡”,大大小小的种植园星罗棋布。那里种植的香蕉品质优良,在哪里?
菲律宾的一位焦农,有大约五公顷的香蕉园,靠种香蕉的收益养活儿女。这位焦农说,香蕉的收益是最好的,香蕉每周都会给你带来收入,如果是水稻的话,差不多需要投入3到4个月才有收益,如果你比较香蕉和水稻的收益,那真的是差太多了。
他所在的这片区域被称为水果之乡,这里出产的香蕉甜度很高,原因就在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菲律宾最高峰阿波火山离这里只有数十公里,这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香蕉的生长,菲律宾特别是达沃出产的香蕉,口味和口感都非常好,这里有阿波火山和很多火山灰,所以土壤非常肥沃,出产出来的水果都非常好吃。
菲律宾2017年对华香蕉出口额约为2.89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49.5%,中国已经成为菲律宾香蕉第二大出口国,消费量在菲律宾出口总量的1/4,近两年来中国在菲律宾进口的水果超过200万吨,包括香蕉,芒果,菠萝等,给菲律宾南部超过四万的人口带来超过15亿美元的收入。这里每周的货运量能达到30个集装箱,全部都发往中国,其中95%都是A级品质 。
⑶ 菲律宾主要气候类型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什么
: 菲律宾属季风型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湿度大、台风多。年平均气温约27℃,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2000-3000毫米之间。
⑷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请说出每种农作物典型分布国家
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区。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水稻是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肥沃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泰国、缅甸和越南是世界重要的稻米生产国和出口国。
⑸ 东南亚的农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把粮食生产作为国家稳定的基础
泰国是东南亚着名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泰国一直注意发展稻米和玉米的生产。1981年以后,泰国一直保持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的地位,其稻米出口约占全球稻米出口量的40%。
马来西亚的粮食生产长期以来是薄弱环节。为了实现自给,马来西亚农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并通过兴修水利、增加水稻灌溉面积等措施,使稻谷产量从1965年的68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176万吨,1989年粮食的自给率达到70.6%。
粮食产值约占印尼全部农业产值的60%。1965年以来,印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政府颁布了“粮食价格支持计划”,包括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在生产上的投入给予补贴、发放粮食生产贷款等。这一计划的实施以及政府大力推广高产稻种、投资兴修水利等措施的落实刺激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稻米产量从1967年的118万吨增加到1984年的259万吨,增加了一倍以上,并在1985年实现了粮食自给。
菲律宾是传统农业国,主要粮食作物是大米和玉米,约占全部种植面积的25%。由于生产技术和耕作的落后以及水利灌溉设施不足,粮食的单位产量较低。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菲律宾政府在1973年和1974年分别制定了“稻米99方案”(指每公顷平均收获稻谷99袋,每袋44公斤)和“玉米丰收方案”,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稻谷和玉米产量的措施,诸如在农村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扩建水利设施、推广良种和杀虫剂等。由于措施比较实在,粮食单位产量从1965年每公顷1.3吨增至1986年的2.7吨,在1978年实现了粮食自给,1978年后的有些年份,还有少量的大米出口。
越南的粮食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经从粮食进口国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粮食生产也不断增长。
经济作物走向多样化
东盟多数国家不满足于发展传统的一两项经济作物,而是根据本国气候、土壤等具体条件,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需求,开发新的收益较大的经济作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东盟已是全球天然橡胶、油棕、椰子、马尼拉麻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和输出地区。
马来西亚长期保持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和自胡椒生产国的地位,菲律宾在椰子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第一,印尼的热带林木和橡胶出口在世界上仍占重要地位。橡胶是泰国主要的传统作物,1979年后泰国成为全球主要橡胶生产国之一,产量约占全球的15%,1989年泰国生产橡胶16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起,马来西亚政府规定了“四加一”的种植政策,把油棕、可可、椰子与橡胶并列为4项优先发展的经济作物,将他们与大米的种植比例作了规定。1989年油棕的出口收入超过橡胶,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单项生产国。此外,可可、椰子、胡椒的生产发展也很快,1989年马来西亚跃居全球第四大可可生产国。橡胶、咖啡和油棕是印尼的主要传统经济物,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橡胶、椰子、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1978年至1988年间,橡胶、油棕、咖啡、甘蔗、烟叶和椰子等经济作物的产值占农业产值的88%。在菲律宾的经济作物中,椰子、甘蔗和马尼拉麻曾长期占压倒优势,但上世纪70年代以后,香蕉的生产异军突起,另外,芒果、咖啡、棉花和橡胶的生产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泰国在经济作物多样化的目标下,发展了木薯、甘蔗、豆类和热带水果的种植,其中木薯的生产和出口特别令人瞩目。1979年起,木薯成为仅次于大米的第二大单项出口商品,每年出口均超过60万吨,1989年木薯的出口增加到950万吨。
⑹ 菲律宾是什么人种
东南亚地域人种。
分布于中国少数西南地区、日本北海道(东南亚人后裔北迁)和南部冲绳地区、朝鲜半岛南端及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称南方蒙古人种,分南亚类型和马来类型两种,前者包括中国西南部分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各族,后者分布在马来群岛。
(6)菲律宾是什么农呀扩展阅读
主要民族
1、米沙鄢人
米沙鄢人,又称维萨亚人,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人口301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39%,主要分布在萨马岛、保和岛、宿务岛、内格罗斯岛和帕奈岛。
2、他加禄人
他加禄人是菲律宾第二大民族,人口2200万,主要分布在吕宋岛中、南部地区。所使用的他加禄语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1937年被选定为国语基础语言。
3、比科尔人
比科尔人是菲律宾第四大民族,使用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比科尔语,有多种方言,人口总数为370万。
4、摩洛人
菲律宾的摩洛人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集团,包括许多民族。 “摩洛”为西班牙所取,意为信伊斯兰教的摩尔人。
⑺ 菲律宾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简述其特点
季风水田农业吧,或者热带种植园,不放心的话可以两个都答,不会扣分的
⑻ 菲律宾是世界上什么农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什么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⑼ 菲律宾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菲律宾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和玉米。
米饭是菲律宾人的主食,他们餐餐都离不开米饭,就连早餐也必须要有米饭。也就因此,菲律宾成了世界上使用米饭最多,进口米饭最多的国家。如果你去菲律宾,他们的快餐店套餐都附有一碗饭。就连必胜客,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连锁快餐店也有和米饭有关的套餐。
玉米是继米饭后,菲律宾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玉米的食用主要集中在在菲律宾中部,也就是维赛亚群岛(The Visaya Islands) 。维赛亚群岛是菲律宾主要的玉米种植地。他们都会以玉米来替代米饭为主食。他们多数都会将晒干了的玉米磨成粉,然后像煮饭一样倒入适量的水,放在灶炉上煮。这样方式煮出来的玉米味道像碎米煮成的饭,然而比米饭更粗糙。如同米饭,他们会用玉米陪菜吃。
此外,菲律宾人也喜欢吃面包,着名的面包有西班牙式的pan de sal (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盐面包“)。这是一种像蒸包大小的面包。原本的pan de sal 是外脆内嫩的,然而由于运进菲律宾的面粉都是廉价面粉,所以这些原本外脆内嫩的面包也因为面粉素质而变得内外都嫩,不是那么结实。
⑽ 菲律宾共和国的经济:
菲律宾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稻谷和玉米。椰子、甘蔗、马尼拉麻和烟草是菲律宾的四大经济作物。值得菲律宾人引以自豪的当属水果生产。菲律宾盛产椰子、香蕉、芒果、凤梨,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宾的工业以农、林产品的加工为主,另有一些纺织、水泥、汽车装配等工业。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37.16亿吨,金1.36亿吨,镍1.27亿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1976年以来在巴拉望岛西北部海域发现石油,储藏量为3.5亿桶。森林资源丰富,有红木、樟木等名贵木材,面积1250万公顷,覆盖率约40%。旅游业是菲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主要旅游点有:百胜滩、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伊富高省原始梯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