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养猪
A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1、妊娠母猪一般合群饲养,以提高圈舍利用率。分群时应对母猪大小、强弱、体况、配种时间等加以区分,以免大欺小,强欺弱。妊娠前期每圈可养4~5头,妊娠后期每圈2~3头。临产前5~7天转入分娩舍(产房)。
2、配种后18~24天以及39~45天认真做好妊娠诊断,及时检测出复发情或未受孕的母猪。
3、配种初期的母猪应少受刺激,避免热应激,不得鞭打、追赶母猪。
4、适当运动;在妊娠的第一个月为了恢复母主体力。重点是保证营养供给,使用猪充分休息,少运动。一个月后应使妊娠母猪每天自由运动2~3小时,以增强体质并接受充足的阳光,妊娠后期应适当减少运动,临产前5~7天停止运动。
5、疾病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易引起流产的药物。
6、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注意防病和猪体卫生,并要避免因机械损伤造成流产。
B.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母猪产前1周进入已消毒过的产房,准备好接产用品,接好红外保温灯。
2、进产房后,根据哺乳母猪膘情,逐渐减少饲喂量,膘情较差的可少减料或不减料。
3、注意观察母猪的临床每1次征兆:(1)产前1周外阴红肿,尾根两侧下陷,俗称“塌跨”,产前1天左右乳头能挤出奶水;(2)产前6~8小时地方品种叼草做窝;引进品种用嘴拱地或用前足扒在地面,精神不安。来回走动,排粪排尿频繁。
4、分娩过程中有专人看守,整个分娩过程为14小时,一般5~25分钟产出1头仔猪,胎衣排出后立即清除,防止母猪因吃胎衣后吃仔猪。对于难产,应肌肉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同时注射强心针,如果半小时后还未产出仔猪,需要人工助产,消毒手臂后伸入产道,掏出大的胎位不正的仔猪,如产道过窄,应请售医做剖腹产。
5、产仔当天不喂饲料,补给麸皮食盐水或麸皮电解质水,以后逐渐增加给料量,1周内使采食量增加到最高水平,随后自由采食,每日饲喂3次,尽量大可能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严禁供给发霉、变质饲料。如果母猪产后食欲不振,可用3、4两食醋拌1个生蛋喂给,能在短期提高母猪食欲。
6、供给不间断的清洁饮水,保持产房清洁卫生,防止乳房炎和无乳症的发生。一旦发生乳房炎,应用于或湿布按摩乳房,并将乳汁挤出。每天要挤4、5次,坚持3天,待乳房松弛,皮肤出现皱褶为止。如果乳房变硬,挤出的乳汁呈浓状,还应注射抗菌素进行削炎。
7、母猪断奶前3天,逐渐减少给料量,断奶当天不喂或少喂,待断奶2、3天乳汁分泌逐渐减少后,才可增加饲料量,开始催情饲养。
C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无论是自繁自养,还是从市场上购买仔猪育肥,在进猪前1周必须对空栏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并备足相应的饲料。
从市场上购买仔猪时,需了解当地的疫情及防疫情况,从其他猪场购仔猪时应了解该场的免疫保健程序,并索取有关资料。从某一猪场进猪,除有特殊情况外,尽量不在其他猪场购猪。有资料报道,从两个场进猪将增加20%的药费。挑选仔猪时,选精神活泼、健康无病、体重相差不大的仔猪。
一、饲养
(一)断奶方式。采用高床限喂栏分娩的猪场,多采用一次性断奶法;采用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最好采用逐渐断奶或分批断奶,一般5天内完成断奶工作;小规模饲养方式的仔猪可一直饲养到出栏仍在原栏。
(二)合理分群。按强弱大小分栏饲养,每栏仔猪体重接近,按每头猪占0.9平方米的面积计算每栏饲养头数。最多每栏在15头左右,过多拥挤易发生咬尾、咬耳现象,不利于猪的生长。
(三) 喂料。断奶后一周内的仔猪要控制采食量,以喂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每天喂4~6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断奶后10~20天内,仍然喂给断奶前饲喂的乳猪料。乳猪料换为仔猪料时应有5~7天的过渡期,逐渐减少乳猪料的饲喂比例,直至完全饲喂仔猪料。
(四)饮水。保育仔猪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自动饮水器高低应恰当,保证不断水,若无自动引水器,饲槽内放清洁的水,刚进栏的猪可适当在饮水中加入多维。
二、管理
(一)观察,每日早、中、晚观察仔猪精神状态、呼吸、吃食、粪尿等情况,发现病情立即向兽医汇报,尽快治疗,并按兽医要求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隔离治疗。
(二)调教。使仔猪做到三定:吃、睡、排粪定地点。为使排粪尿定地点,在分栏时把仔猪粪便放在每栏定点位置。通过3~5天调教,基本都能做到定点排粪尿。既便于粪便清扫,又能保持猪舍干净。
(三)清扫。每日必须清扫3~4次栏舍,保持栏舍内干净卫生。夏天应在上午九时左右冲刷猪舍,每周消毒1次。
(四)保温。断奶仔猪适宜温度25~26℃。.复式猪舍比较容易达到该温度,单列式猪舍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温。复式猪舍应注意通风。
(五)补硒。从市场上购买的仔猪,在第10天左右注射亚硒酸钠VE针:1ml/头。
(六)去势。对未去势的小公猪进行去势。
三、防疫、驱虫
在断奶饲养阶段,必须完成各种传染病疫苗的防疫注射,使猪只对各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则仔猪顺利生长,有一个健康的体质。也为以后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自繁自养(或规范化猪场)都有规定的免疫程序,对未完成的免疫,按规定日期继续执行。
2、从市场上购买的仔猪,在饲养第一周内,应立即进行猪瘟疫苗防疫。4头份/头。1周后再分别进行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苗防疫。按疫苗说明书剂量注射(口服)。为提高免疫力,也可对其他猪场购进仔猪再进行1次防疫。70日龄进行链球菌病疫苗防疫1次。80日龄(每年4月、9月)进行口蹄疫苗防疫1次。
3、 经常进行观察,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死亡猪只解剖后进行深埋。
4、 各疫苗防疫结素,待猪只一切正常,对猪进行驱虫,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选用虫克星、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眯唑、敌百虫、肥猪散、六合一(含有中药绵马、贯中、槟榔等成分)。驱虫1次后过1周左右再重复驱虫1次,也可更换不同驱虫药。驱虫时必须及时清除粪便(或冲刷栏舍)防止排出体外的线虫和虫卵被猪吞食,影响驱虫效果。驱虫后再消毒1次则效果更好。
② 因非洲猪瘟暴发,菲律宾进入国家灾难状态,猪瘟是怎么引起的
是因为这个地方的环境被破坏的比较严重,再加上养猪的这些地方,空气也不是特别的流畅,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③ 如何养猪长得快
猪瘟让猪的价格暴涨,很多小伙伴吐槽说以后恐怕只能吃菜吃不起肉了,对于养猪的人这算是一场商机,怎么养猪省钱又长得快呢?
要想猪长得快必须让猪能够把吃的饲料充分吸收,做到以下方法最多可以节省10%的成本。
根据调查,建议您使用河南宝林生物科技旗下的“肥88”,该产品能够被肥猪很好的吸收营养。.
据调查,肥88富含多种名贵中药维生素以及营养性菌类,以及代谢产物还有发酵物,能够促进营养的吸收。
由于其口味良好,能够让猪胃口大增,增加食量的同时,也易消化,所以吸收好,适合增重。
该产品成分含有一定营养成分,能够抵抗细菌,避免肉猪生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发病风险。
该产品有助于消化,可以防止猪的肠道内形成病菌还有微生物,其粪便里不会存在不消化的饲料残渣。
使用三天,猪的食量大增,使用15天,通体光亮,使用20天体重增加能够形成双肌背和双肌臀。
④ 菲律宾爆发非洲猪瘟,菲律宾做了什么以防止疫情继续爆发
菲律宾对于爆发非洲猪瘟的事件采取了很多相关措施。例如,他们解聘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同时对生猪进行捕杀。
同时,菲律宾解聘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入境问题上,严格控制机场安检,入境的群众需要接受严格正规的全身检查甚至是泡脚;在市场上还严格限制生猪的进出口,宣布暂停进口、销售以及加工部分国家的猪肉,也呼吁全国的养猪相关商户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疫情再次爆发。
⑤ 怎么养猪
1,要有场地
2,技术,养殖技术消防,医药这些必须懂一些
3,资金,建筑费,采购猪种费
4,粮食是否充足,有无粮食供应渠道
综上,要考虑成本是否承担得起,不能怕脏怕累,猪舍建造结构是否合理很重要,无论南北方,猪舍要度过一年四季,所以最好去专业的养殖企业或养殖大户学习参观交流,这样你才能知道好的方案综合考虑,并作出决定。
⑥ 目前菲律宾发现非洲猪瘟了吗
目前没有相关的报道,并且在去年9月,菲律宾还下发两道禁令,禁止从中国、拉脱维亚、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和乌克兰六国进口猪肉及猪肉制品,并将没收六国抵境旅客所携带的所有肉类产品,同时禁止将机场、港口的餐厨垃圾作为饲养生猪的泔水。
马尼拉将加强边境安全,防止致命的非洲猪瘟(ASF)疾病侵入,这种疾病对中国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破坏,并可能随时蔓延到其他亚洲国家。
菲律宾动物产业局(BAI)发布了一份技术建议,概述了农业部(DA)对于南非、欧洲、俄罗斯和现在中国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所采取的措施。
农业部的附属机构动物产业局表示:“历史上,菲律宾没有爆发过非洲猪瘟。”
根据动物产业局的数据,菲律宾在猪肉产量和繁殖母猪数量方面排名世界第八。
⑦ 仔猪如何饲养
1、后备种猪 70日龄至初次配种前的猪称为后备猪。生产中要求后备猪在8~10月龄时达到配种体重,瘦肉型猪100~120千克左右。 一般从20千克体重起,留作种用的小母猪可比商品猪的粗蛋白质、赖氨酸及钙、磷均高70%~10%,小公猪可高17%~20%。在生长后期,一般需适当限食,避免长的过肥。瘦肉型猪一般是提高饲粮粗蛋白质、赖氨酸以及钙、磷的浓度,自由采食,母猪在80千克体重开始限食,甚至更早一点,以保持中等体况为准,公猪在90~100千克体重才限食。 在后备猪的管理方面,应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粪便,定期驱虫和预防接种。运动对于后备猪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代谢,增强体质,锻炼肢蹄,保证旺盛的性欲,顺利完成配种任务。有条件的猪场,夏秋季节可采用放牧饲养,冬春季节可进行驱赶运动,或在户外自由活动。 2、母猪配种前 青年母猪配种前1~2周可以采取催情补饲,有利于增加排卵个数和提高受孕率。一般以在原基础上提高20%~25%的喂量较合适。短期优饲对于体况较差的母猪效果较明显,可明显刺激内分泌,促进生殖系统的活动,增加排卵个数(2~3枚)。 经产母猪经过产仔和哺乳,多数体重减轻。一般体重减轻20%~30%。经产母猪配种前的饲养就是要恢复母猪的体力,使之达到种用体况。如果母猪在断奶时能保持7~8成膘情,只要饲粮搭配合理,粗蛋白质不低于12%,供给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每天饲喂2.3~2.7千克日粮,不需提高总能量水平即可在5~10天内正常发情和配种;对泌乳能力高、带仔多的母猪和产前膘情差的母猪,应在泌乳期增加饲料喂量。为保证断奶后母猪正常发情,关键是给哺乳期母猪充足营养,一般喂给粗蛋白质16%的全价饲料,敞开饲喂。在饲粮配合上搭配一定比例的青饲料或苜蓿草粉,对断奶后发情有促进作用。 3、妊娠母猪 (1)饲养措施。在114天的怀孕期中,一般采取前84天低水平,后30天提高水平。小母猪除了保证胎儿生长发育外,自身还要生长,所以比成年母猪需要更多的饲料。对于生长较快的瘦肉型猪,全期平均以每日1.9千克饲粮较合适。前84天可按1.8千克/日饲喂,后30天按2.1千克/日,即后期每天比前期高16%。也可后期比前84天高20%~30%,但全期总摄入能量水平一样。总的原则是母猪不肥也不太瘦,有利于产仔为标准。冬季可在此基础上增加10%~20%,夏季可降10%,以保持中等体况为准。为使母猪有饱感可多用低能量的青、粗饲料,以增大体积,饲粮营养浓度低、体积足够大时也可自由采食。 (2)注意事项。饲料品质要保证优良,青饲料必须新鲜。严禁饲喂霉烂变质、冰冻和带有毒性的饲料,否则会引起死胎和流产,如棉籽饼所含棉酚和菜籽饼中的芥子硫葡萄糖甙均对胚胎的发育有害,喂这两种饲料过量时会增加胚胎死亡率。 妊娠期要避免突然更换饲料。更换妊娠母猪的饲料应采取渐进的方式,一般要经5~7天的时间。母猪从产前10~15天起,即需要将饲料种类逐步更换成产后的饲料。更换切不可突然,以防便秘、腹泻,甚至流产。 为增强母猪体质和预防产后便秘,要给母猪以适当的运动。夏季要注意防暑。为了防止发生机械性流产,不要强行驱赶或恫吓母猪,临产前停止运动,并严禁鞭打和突然惊扰。此外,为了更好地预防母猪发生便秘,应在分娩前母猪的饲粮中使用合适的倾泻剂。如按占日粮1.65%的水平饲喂氯化钾。 4、母猪产仔前后 临产前几天,可适当减少喂量,给予较多的粗饲料,以利于通便,可用小麦麸代替日粮的一半。并应减少或防止母猪兴奋。产仔这一天,10~12个小时之内不要饲喂,只给予充足的水,冬季可给予温水。如果母猪表现饿感,可给0.5千克饲料。产后第一天可给1~1.5千克饲料,以后逐渐增加,5~7天后可让其自由采食,如果带仔不多,应按带仔多少给量。产后的第一周内,千万不要强迫母猪吃的太多,以免发生产乳热,乳房水肿或者仔猪腹泻。母猪泌乳过多,也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再管理不善以及仔猪受凉,很容易死亡。所以,应注意观察母猪乳房和仔猪粪便。产仔1周后可给予优质的平衡饲粮以刺激产乳。为防止产后感染疾病和并发症,饲料中可加入抗生素。 5、泌乳期 产仔1周后,一般是自由采食。但根据带仔多少,可适当增减喂量。母猪在产后5~7天恢复哺乳期饲养标准喂量后,从产后10天起开始加料,直至泌乳高峰(产后30天前)停止加料。由于大量泌乳的消耗,母猪产后1个月内失重最多。为了满足母猪的采食量,每日应喂3~4次,在泌乳高峰期夜间还应增喂1次。对于泌乳期发生泌乳不足或缺乳的母猪(初产母猪常发生),应进行人工催乳。催乳常用的方法是,在改进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增喂含蛋白质丰富而又易于消化的饲料,如豆浆、小米粥、米浆、鱼粉(或小鱼、小虾)、优质青绿饲料和发酵饲料等。也可喂给煮熟的胎衣或中草药,如催奶片。 猪乳中含水约80%,每天应供足母猪清洁的饮水。产房应光线充足,尽量让母猪和仔猪多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其体质。保证猪舍环境安静,让母猪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舒适温暖。要经常检查母猪乳房,如有损伤,及时治疗。训练母猪养成两侧交替躺卧的习惯,使乳房大小发育均匀,便于仔猪吮乳。 6、公猪 (1)饲养与饲料。在公猪的日粮中必须保证供给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4%。日粮中钙、磷不足或缺乏时,精液中发育不全和活力不强的精子就会增多。在谷类及其副产品(米糠、麸皮)中一般磷多钙少,应注意补钙。日粮中含有0.65%的钙即可满足需要。为了确保青年公猪睾丸的正常发育,日粮中的含锌量应为100毫克/千克。糠麸、饼粕、动物性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锌。维生素对睾丸的发育和提高精液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维生素A、D、E更是公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当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公猪睾丸容易发生肿胀或萎缩,不能产生精子。缺乏维生素D、E时,精液品质便会下降。要保持公猪不肥不瘦的配种体况,配合饲粮时,必须使其能量供给合理。为了保持种公猪的良好体况,从而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舍温每下降1℃,则每日能量摄入量应增加3%。当公猪日粮中能量含量有变化时,都应相应调整日粮中其它养分的含量,尤其是要调整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种公猪的日粮应以精料为主,粗纤维含量不宜过多,切忌喂稀汤料。青绿多汁饲料的给量不应过大,以便保持其适宜的容积,防止公猪形成“草腹”而影响配种。对实行季节配种的种公猪,在配种季节开始前1个月即应逐渐提高其营养水平,在配种旺季日粮中应加喂血粉、鱼粉、鸡蛋、牛奶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骨粉及青饲料,直到配种季节过后再逐渐过渡到非配种期的营养水平。饲喂种公猪应当定时定量,每顿不要喂得过饱。夏季饲喂公猪应在一天的凉爽时间内进行,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2)管理与使用。适当的运动、单圈饲养和夏季防暑降温是科学管理种公猪的三要素。运动对于后肢软弱无力的公猪更为重要。种公猪一般每天要运动0.5~1小时,可令其在较大场地自由活动,也可在较小的场地驱赶其行走。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天应在午后气温较高时进行。配种任务繁重时可适当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非配种期和配种准备期要加强运动。 种公猪宜单圈饲养,每间猪舍6~7.5平方米,安置在场内安静、向阳和远离母猪舍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因母猪的声、味等刺激而造成精神不安和食欲减退,甚至降低种用价值的后果。 种公猪不耐热,夏季长时间的高温刺激,使种公猪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从而导致精液品质变差和射精量减少。为此,应采取在猪舍周围植树、给猪舍通风和在运动场上设置水塘及淋水装置等防暑降温措施。 此外,在种公猪的管理上还应经常清扫猪舍和刷拭猪体,保持圈舍和猪体卫生;坚持定期检查精液品质,以便随时调整营养、运动和配种频率;为防止公猪咬架或伤人,在选作种用时就将其犬齿锯掉。 合理使用种公猪有利于延长其种用年限和充分发挥繁殖能力。后备公猪的初配年龄应根据性成熟后身体生长发育程度来确定。一般瘦肉型猪种的初配年龄为10~12月龄,体重应达到该品种成年体重的50%~60%。过早配种影响公猪的生长发育,使其早衰;而过晚配种又会降低公猪性欲,影响正常配种。公猪配种使用的强度会影响精液的品质和射精量,从而影响受胎率。在生产中,2岁以上的公猪1天配种1次为宜,必要时也可日配两次(早晚各一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1天。青年公猪,每2~3天配种一次。在本交情况下,1头公猪可负担20~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人工授精时,1头公猪可负担500~1000头母猪的输精任务;在繁殖场,公猪可饲养到4~5岁,使用年限为3~4年。
⑧ 有关“玛雅农场”的介绍是怎么样的
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10年的建设,形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玛雅农场是由一个面粉厂发展起来的。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麸皮,面粉厂就养了一批猪,又养了鱼。为了增加收入,又开办了深加工业,把猪肉加工成肉食品及罐头。加工厂利用产生的废料又建起了沼气生产车间。每天,生产的沼气就能满足整个厂生产使用。后来,又购买了附近一大片丘陵地扩大生产,取名为玛雅农场。到1981年,农场已有36公顷农田和经济林,喂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一个大的农业循环就逐步地形成了:农田生产粮食→加工厂制成面粉,麸皮喂猪、牛、鸭、鱼→进食品加工厂制成食品→废料进沼气池生产沼气供生产、生活用→沼气的沼液→喂鱼→塘泥肥田→田里生产粮食。像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农场几乎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但能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没有生产和生活废物产生。
在实行生态农业的生态农场中,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进行增链加环,对生物物质实行多级利用,大幅度提高生物物质的利用效率。例如,在菲律宾的马雅农场,农田生产出谷物,谷糠、麸皮等做成饲料养猪。农作物的秸秆和灌木的茎叶喂牛。猪和牛排出的粪便流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产生的能量可满足农场灌溉抽水、照明等的需要,沼气池中剩余的沼水和沼渣用作饲料和肥料。
生态农场利用生物的、土壤的分解氧化能力,将有害的污染物变成无害的物质。这样既净化了环境,又增加了产量,使废物变成了农业资源。
⑨ 如何养猪
你先搞清你怎么养,如果自繁自养,你按一头母猪1万的投资额算吧。
养猪投资非常大。
里面的技术、学问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你既然不懂,当然第一步,先从别的猪厂挖个技术员过来。当然,好的技术员肯定很难被你挖走的。
第二步建猪厂。基建很重要,看你什么规模了,几头十几头的猪可以是最简陋的草棚,百头以上就是规模化了。找人设计你的猪厂车间。
第三步是引种,和联系饲料来源。去大型猪厂引进品像好的种公猪和种母猪。找猪饲料的供应商谈价格,结付方式等等。
第四步是养殖。
平时管理有很多事情,你得有技术员,管理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