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菲律宾是中国的后代吗
早就有联系了,
中国史籍中所提及的吕宋、苏禄、麻逸、古麻剌朗等国皆于今日菲律宾国内。在菲律宾当地,考古发掘甚至发现有日期在3世纪的中国瓷器。 226年(东吴黄武五年),东吴官员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浮海巡抚,也曾到过今天菲律宾境内的臣延、耽兰和杜薄。康泰着有《吴时外国记》(《扶南传》)。裴松之注《三国志》与《晋书》中也有提及。唐、宋时期汉族商人就与菲律宾各地有贸易往来。
明朝永乐十五年还有一苏禄国国王来进贡死了,埋在中国山东德州(苏禄王墓),中国姓安的和姓温的有些都是他的后代。
Ⅱ 菲利宾是中国人吗
菲律宾人不是中国人。
菲律宾人,东南亚菲律宾的基本居民。超过一亿人(2014年),包括几十个民族。大多属蒙古人种马来类型;少数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尼格利陀类型。
Ⅲ 明朝时菲律宾国王为什么到中国来
苏禄国(Saltanah Sulu) ,是古代以现菲律宾苏禄群岛为统治中心的、区域有时包括苏禄群岛、巴拉望岛等和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北部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政治体制为政教合一的苏丹制,掌握苏禄国的国家主要权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别为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东王权利最大。
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后登基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为彰显靖难之役胜利及庆祝身登大宝成为皇帝,朱棣下诏召开大朝会,广邀各附属国及外国前来朝见,在此期间,苏禄国三王率眷属及侍从340人,远渡重洋访问中国,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盛情款待。
在回程途经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乐皇帝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藩王之礼安葬东王,还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苏禄国东王墓)。东王病逝后,其长子回国继任王位,王妃和另两个儿子就留在德州守墓并定居,其后裔在清朝获得中国国籍,取安、温姓氏。
Ⅳ 菲律宾是中国的后人吗
准确的来说。。。不是。
Ⅳ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是中国血统吗
杜特尔特拥有华裔血统,祖父是中国人,祖籍福建,是一名姓吕的中国人。
2004年杜特尔特曾对一名中国记者这样说,“我也有中国血统,我的外祖父是中国人,中国人很久以前就来到了菲律宾,他们在这里扎根,辛勤地工作,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与其他华人一样,我也加入了菲律宾国籍,但我为有中国血统感到自豪”。
根据专家所作的研究,遍处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与当地人种混血出生最多的,首推泰国,其次便为菲律宾。根据人类学家所作的这项研究,在菲律宾民族中,华人血统约占百分之二十;以菲律宾现有9730万人口来说,有华人血统的,可能超过一千万人。过去由于华人教育不发达,大部分具华人血统的,鲜有机会接受华文教育,也由于信奉天主教,结果变成纯粹的菲律宾人。
Ⅵ 她是世界首位华人女总统,因是华人后裔而自豪,现在怎么样了
科拉松·阿基诺,本名为玛丽亚·科拉松·科明昂科,菲律宾的第11任总统,也是菲律宾和亚洲首位女总统。另外,她还是世界首位华人女总统。
然而,驻菲美军的存在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菲律宾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刺激了菲律宾民族主义,引起了自由派、共产派人士反弹,学生和民间组织还曾发动了反美军基地示威,加上美国不同意菲律宾提出的基地费用。在这种情况下,1991年,科拉松停止了美菲军事基地协定,撤除了美军苏比克湾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1992年科拉松卸任,菲德尔·拉莫斯接任总统一职。她卸任后,出任首都银行基金会名誉会长,仍长时间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2009年8月1日,科拉松因结肠癌医治无效在医院去世,享年76岁。她去世后,菲律宾举行了为期10天的举国哀悼活动,人们纷纷参加。最终,她被安葬在丈夫墓旁。
Ⅶ 菲律宾历史上与中国的蕃属关系
菲律宾北方的吕宋,和南方的苏禄,历史上的确都曾和中国存在一些象征性的隶属关系,主要发生在中国明朝永和、清朝雍正、康熙年间,但中国并未真正实际控制过菲律宾,最接近于“隶属”的,是干隆年间的苏禄苏丹“请奉纳版图”事件,他们希望能加入中国版图确立藩属关系来抵御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而迫不得已为之,但被干隆正式拒绝,这件事并未成为事实——哪怕是理论和形式上的事实。所以可以说菲律宾在历史上对于中国来说从来未有藩属关系。
Ⅷ 如果是安和温两个姓氏,很可能是菲律宾皇室的后裔吗
明成祖朱棣执政期间,国家政通人和,国力强盛,开创了永乐盛世的局面。在位第三年,派遣郑和率领海船出使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沿海国家和地区。
到了满清时期,这些东王后人仍然受到十分热情的款待,继续享受特权。用安、温两姓以中国籍苏禄人的身份正式入籍中国德州,成为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清朝末期,受迫于清朝的内忧外患,这支族群被迫离开,向其他地区迁移。
2017年,苏禄东王的后裔,来到德州祭拜祖先赴华600周年。
Ⅸ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是不是华人血统,有没有中国名字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是华人后裔,有部分华人血统,没有中国名字。其祖父是华人,有中国名字。
杜特尔特曾对中国记者说,“我也有中国血统,我的外祖父是中国人,中国人很久以前就来到了菲律宾,他们在这里扎根,辛勤地工作,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与其他华人一样,我也加入了菲律宾国籍,但我为有中国血统感到自豪”。由此看来,菲律宾杜特尔特是华人后裔。
杜特尔特曾两次访问北京、上海。他说,中国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将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中国不会给邻邦构成威胁,历史上中国从来没有而且将来也不会侵略别国,中国的强大将会使地区更加和平与稳定。
杜特尔特为什么亲华的原因有:第一,与前任总统阿基诺三世完全倚赖美国的政策不同,杜特尔特表达了他对中国在菲修建基础设施的欢迎。
第二,南海仲裁案或为筹码,为让步铺垫。杜特尔特曾暗示,他自己也并非赞同通过国际法律仲裁解决南海纠纷,“我和中国的立场相似,我不相信国际法庭可以解决这场冲突”。
杜特尔特自就任总统后,对国内毒品犯罪打响全面战役,截止8月11日以来,菲国内共有850人被处决;其中,过去六个星期内就有650人被杀害,这引发了联合国和人权组织的批评。
Ⅹ 安姓是谁的后裔
一个是安息(伊朗)
二 中亚的栗特人
三是菲律宾吕宋国王后裔(分布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
可能来自中亚河中地区(昭武九姓),包括安、康,可能是栗特人,带高加索血统了
隋 唐 西域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国”,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国。相传九国的祖先是月氏人(最东部的印欧人)
昭武九姓
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中亚西部10多个小国的总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另据《北史》、《隋书》,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
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7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同时开始遭受阿拉伯帝国侵袭。多次向唐朝求援,接受唐朝赐封的王号,反抗阿拉伯帝国。8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昭武诸国概况如下:
康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大臣3人,共掌国事。兵马强盛,多是赭羯(意为战士)。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696年(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王。712年大食破其城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条约,但于719年(开元七年,回历百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744年(天宝三载)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
米国 米国治钵息德城(今片治肯特),与康国关系密切。642年(贞观十六年)为西突厥所破 。654年(永徽五年,回历33年)为大食所破。658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718年(开元六年)二次遣使来唐的米国王当即片治肯特领主迪瓦什蒂奇,于722年被大食人所俘,旋被杀。731年康国王乌勒伽请唐封其子默啜为米国王。744年唐赐米国王为恭顺王。760年以后片治肯特废弃。
曹国 西曹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与康国关系密切。731年(开元十九年 )唐封康国王乌勒伽之子咄喝为曹国王。天宝三载赐曹国王为怀德王。中曹治迦底真城(在今撒马尔罕西北之凯布德)。东曹首府布恩吉卡特,一说在今乌勒提尤别,一说在乌勒提尤别西南之沙赫里斯坦。722、740年曾屈服于大食人。但直到752年(天宝十一载)尚上表唐朝请击黑衣大食。
何国 何国在今撒马尔罕西面。永徽时以其地为贵霜州,任何国君为刺史。
安国 安国在今布哈拉地区。唐显庆时为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其王别顿之遗孀可敦在7世纪下半叶多次抗击大食入侵。其子安国王笃萨波提一度被篡位,709~710年由大食埃米尔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重立笃萨波提为王,但719年(开元七年)笃萨波提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后被大食人所杀,其子屈底波曾遣使来唐,751年为大食人所杀。阿悉兰在位7年,被大食哈里发下令杀死,其兄弟在位7年,于782年(一说783)又被杀,其国遂亡。
在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即穆斯林文献所称的粟特境内,还有东安国,西安国,毕国和史国等国。除上述地域外,还包括石国与捍。
石国 石国在今塔什干一带。658年(显庆三年)唐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713、714年大食人侵入石国。开元初封其君莫贺咄吐屯为石国王 。721年(开元九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请讨大食 。739年(开元廿七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封为顺义王 。740年大食埃米尔纳斯尔入侵 。750年(天宝九载)石国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败唐将高仙芝军。753年唐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至762年(宝应元年)尚遣使朝贡于唐。
捍(钹汗)即拔汗那。
上述诸国均在窣利(粟特)境内。
火寻等国 火寻即花拉子模,在阿姆河下游两岸地区。乌那曷,旧安息之地,都城在阿姆河西,东北去安国400里,西北去穆国200余里。穆国,都城在阿姆河西,亦安息故地,东北去安国500余里,东去乌那曷200余里,今名查尔米。漕国,当即漕矩咤,都鹤悉那,今名加兹尼。8世纪初起臣属罽宾。
影响 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历史上裕固族曾长期保留古老的部落(又称“家”)组织,每个部落由若干户族(氏族)组成。新中国成立前后,裕固族共有10个部落、29个户族。每个户族的名称又起着“姓”的作用。因此,裕固族的传统姓氏就有29个。现在裕固族通行的单字汉姓,都是由这29个本民族姓氏名称音译或意译而来的。如安帐-安、索嘎勒-索、托鄂什-妥等。其中“安”姓是大姓。因为过去统辖各部落的大头目和各部落头目都姓安,故有“天下头目都姓安”的说法。
关于安姓的由来,裕固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裕固族迁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王子召集大家商量,要派人去京城求见皇帝办些事情,可很多人都胆子小,不敢去。当时,有个勇敢善骑的青年说:“我去”,并要求王子:“我去晋见皇帝,如果皇上把我杀掉就算了,若事情办成了,就得让我当头目”。王子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这个青年便骑马去了京城,见了皇帝,禀报了事情的原委,皇上欣赏他的才干,把问题给他解决了。临走时,皇上问他姓什么,他没有听懂,只顺手拍了一下马鞍,便扬鞭而去。皇上误以为他姓“安”(与鞍谐音),遂赐为“安”头目。这位青年回到部落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他,他向王子和乡亲们叙说了晋见皇帝的经过。王子也履行诺言,封他和他的兄弟们为头目。他有兄弟七人,分领七个部落,称为七族。之后,七族头目便都姓“安”了。
裕固族的安姓,可上溯至五代、北宋时的回鹘人,如安盐上、安铁山、安进、安殿民等。这些回鹘人都是受五代、北宋王朝敕封的甘州回鹘官吏,说明安姓有着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