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马尼拉大屠杀”背后有什么故事
马尼拉大屠杀是发生在二战时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一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杀,这次大屠杀累计遇害人数超过十二多万人。仅仅在珍珠港战役之后的十个小时,日军的坦克和大量的士兵便在舰队的护送下登录了菲律宾,仅仅不到一个月,日军攻占马尼拉,日军以军事重镇对马尼拉进行了改造。
菲律宾游击队员在抵抗了两年多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而留给菲律宾人的不再是一个汇聚亚洲和欧洲文化的国际都市,而是一座人间炼狱。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激烈巷战和后期的炮火轰炸,马尼拉无数的历史建筑、大学校园、公园教堂,以及所这座城市的所有文化遗留都被交战的炮火化为灰烬,菲律宾人在马尼拉大屠杀中失去了全国的精华。只留下了一座人间炼狱,这就是“马尼拉大屠杀”。
② 1942年日军如何占领了菲律宾
菲律宾战役
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军事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创造条件。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点评: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③ 二战中,日军为攻占菲律宾提出怎样的作战计划
日军制定的作战计划,采用了登陆作战的正攻战法,战争初期首先夺取制空权,在开战后3天内歼灭美军航空兵主力,同时派登陆先遣队夺取主岛吕宋岛周围的岛屿和吕宋岛沿岸防御薄弱地区,然后在吕宋岛实施多处登陆,占领机场,适时向前机动航空兵,保障登陆主力在仁牙因湾、拉蒙湾登陆,分进合击马尼拉,并夺取南部的棉兰老岛,从战略上把菲律宾背后割断,最后占领菲律宾群岛。
④ 菲律宾战役,日军是如何击败美军的呢
菲律宾是一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地处亚洲东南部,西濒南中国海,南与马来亚、荷属东印度隔海相望,东临太平洋,是沟通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印度洋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565年,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从此遭受西班牙殖民统治230多年。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占领了菲律宾,菲律宾也成了美国染指亚洲的跳板。
一、美国的轻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上下都认为日本不会对自己发动战争,因此美国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战场,日本人则趁此时机,准备开始实施"南进"战略。该战略的首要目标是占领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获得对日本帝国的生存必不可少的石油资源。而前进道路上存在着两大障碍:一个是菲律宾,一个是新加坡,它们分别是美国和英国在远东的政略和战略上的根据地。
⑤ 日军制订了怎么样的攻占菲律宾群岛的计划
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马尼拉和棉兰老岛达沃,将美军逐出远东,以支援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日军制订的作战计划,采用了登陆作战的正攻战法,战争初期首先夺取制空权,在开战后3天内歼灭美军航空兵主力,同时派登陆先遣队夺取主岛吕宋岛周围的岛屿和吕宋岛沿岸防御薄弱地区,然后在吕宋岛实施多处登陆,占领机场,适时向前机动航空兵,保障登陆主力在仁牙因湾、拉蒙湾登陆,分进合击马尼拉,并夺取南部的棉兰老岛,从战略上把菲律宾背后割断,最后占领菲律宾群岛。参加作战的日军是由本间雅晴中将指挥的第14集团军,下辖第16、第48师和第65旅,共5.7万余人。参战的部队还有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队以及陆军第5飞行集团,共有各种作战舰只43艘,飞机500架。此外,还有南方军的直属部队和进攻马来亚的部队进行支援。这些部队分别集结在中国的台湾省和帕劳群岛等前沿阵地。
⑥ 二战时日本是如何完成对菲律宾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的
1941年12月8日9时,日本陆海军航空队500架飞机从台湾出动对吕宋岛美军航空兵基地进行轰炸,一举将美军在马尼拉附近的克拉克和伊巴机场上的200架飞机炸毁一半。其中,对日军威胁最大的“空中堡垒”B-17式轰炸机2/3被毁于地面,日军取得了空中优势。同时,日军先遣部队开始行动,以1个营攻占了吕宋岛以北的巴坦岛。12月10~15日,日军陆海航空队连续进行了多次攻击,美军在菲律宾群岛中南部残存的30~40架飞机基本上失去了反击能力。12月10日,日军分别夺取在甘米银岛和阿帕里、维甘、黎牙实比三处机场,并向马尼拉方向实施合击。日军航空兵继续攻击美军海空力量,轰炸马尼拉湾的甲米地和苏比克湾的乌朗牙坡海军基地,炸沉美军舰艇4艘,炸毁海军巡逻机1/4。至12月17日,美军被迫把在菲律宾剩下的飞机、军舰撤往澳大利亚等地。日军完全掌握了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成了预定的第一阶段作战计划。
⑦ 日本是怎么夺得菲律宾的控制权的
几乎在南云忠一率领的联合机动舰队大获全胜的同时,由冢原三二四中将司令和大西泷治郎参谋长率领的第11航空舰队,开始袭击菲律宾的美军基地。
在日本的南进计划中,菲律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而且是处于通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交通枢纽。1941年7月,为了加强防御和对日本的制约,美国成立远东美军司令部,任命麦克阿瑟为远东军司令,在菲的美军基地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就更加阻碍了日本的南扩进程,因此,按照山本的计划,必须在袭击珍珠港的同时,摧毁菲律宾的美军基地。
历史似乎在有意与美国人作对。如果说珍珠港在毫无防范中遭到毁灭性打击尚可原谅的话,菲律宾战役就太不应该了。按照计划,大西的近400架飞机也应在12月8日凌晨攻击美军空军基地。然而,是日凌晨日军基地却大雾弥漫,飞机无法起飞。直到南云部队袭击开始以后,大雾仍无散去迹象。这时,如果拥有35架空中堡垒B-17轰炸机的美军前来袭击,日本航空队必将遭到毁灭性打击。出人意料的是,老谋深算的麦克阿瑟元帅不仅未曾作如是设想,甚至对来自华盛顿的严重警示也未作出应有的反应。下午12时45分,近400架日机几乎未遇到任何阻拦地到达美军机场上空。经过近1个小时的狂轰滥炸,18架B-17轰炸机,53架P—40战斗机和其他30多架美军飞机被撕成碎片。日本以极小的代价夺得菲律宾的制空权。
⑧ 二战、日本侵略菲律宾的过程,和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仅仅10个小时,日军就对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发起了进攻。成功地偷袭了克拉克和伊巴两美军基地后,又在11日对阿巴里机场大肆轰炸。不及一星期,菲岛的制空权已操在日本人手中。日方在空中占了优势后,即准备进攻菲律宾。同月17日,侵菲主力部队由高雄、基隆、马公三处出航。7天后,凭藉舰队炮火之掩护,在吕宋岛的拉蒙湾和仁牙因湾靠岸。拉蒙湾的登陆,本来以为困难重重,结果却很顺利地上了岸,而是在仁牙因湾遭遇到许多料想不到的难题,最终得在尝了不少苦头后,才成功登陆。未开战前,日本人估计菲岛比马来亚容易占领。可是,实际情况刚好相反。日军花了近三倍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于1942年5月6日把美人赶出菲律宾。前后五个月
⑨ 二战中,日军为何想要攻占菲律宾
菲律宾由7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印度洋交通要塞。最大岛屿吕宋岛上有美国在远东最大的军事基地克拉克和甲米地。
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中的吕宋岛马尼拉和棉兰老岛达沃,将美军逐出远东,以支援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控制日本本土到南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⑩ 二战中,日军对菲律宾第二阶段作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12月17日,日军开始对菲律宾进行第二阶段作战。12月22日和24日,日军分别在吕宋岛的仁牙因湾和拉蒙湾登陆。25日在和乐岛登陆。17天之内,日军成功地实施了9处登陆。
在日军迅猛突击下,美军损失惨重,马尼拉的防线迅速被突破。12月26日,麦克阿瑟下令撤出马尼拉,将部队集中于巴丹半岛的预设阵地进行抗击。日军没有紧追美、菲退却的部队,仍按原作战方案向马尼拉推进。1942年1月2日,日军攻占马尼拉。
1942年1月10日,日军向巴丹半岛的美军发动进攻,此时南方军已将第5飞行集团和土桥师调去进攻缅甸,参加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作战,侵菲日军战斗力大为下降,加上地形不熟,热带病流行,此次作战,日军减员较大。1月28日,日军被迫停止进攻,巴丹半岛的作战陷入僵持状态。4月3日,日军在得到2.2万人和飞机、火炮的增援后,集中第4、第18、第65师3万人对巴丹半岛发起第二次进攻。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
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哥黎希律岛连续实施猛烈的炮击和轰炸。5月5日,日军渡过海峡在哥黎希律岛登陆。接替麦克阿瑟指挥的美军中将温赖特于5月6日广播投降书,驻岛美菲部队1.5万人成为日军战俘,随后,南部其他岛屿的美菲部队也大部投降,一部溃散或潜入山林。日军在进攻菲律宾作战中死伤约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