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上我国台湾为什么被荷兰日本侵略殖民,海南岛却没
1622年,荷军东印度公司驻印尼雅加达总部命令科纳里斯·雷约兹率军舰17艘、侵略军1000余人,再度窜犯澎湖,在妈宫澳(马公湾)登陆,随后又在凤柜尾、金龟头、莳里、白沙、八罩诸岛建设城堡。同年7月,雷约兹率舰2艘到台湾西海岸,从安平入台江测量水道,为以后入侵台湾做准备。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又派马尔登·宋克率战舰“热兰遮”号窜达澎湖。明朝福建巡抚南居益派兵2000人攻打澎湖。先遣部队在白沙岛的镇海港登陆,攻打瓦硐港炮台,后越海进入澎湖岛,逼攻西卫附近的红木埕堡(今潮阳)。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下,荷军约1000人大部龟缩于妈宫澳,一部分固守凤柜尾城,企图顽抗。为全歼敌军,福建省巡抚大量增兵,于8月从红木埕、文澳、西卫向荷军发起总攻,打败荷兰侵略军,恢复澎湖。侵略军头目高文律等12人被活捉,其残兵败将仓皇逃往台湾南部。
荷军看到双方兵力悬殊很大,不得不求和。荷兰侵略者从澎湖败逃出来后,转到台湾。1624年10月25日抵达台湾西海岸,骗得当地居民的信任,经台江在安平地区登陆。明朝政府于收复澎湖后,为胜利所陶醉,没有派兵追击,结果使荷兰侵略军在台湾南部站稳了脚跟。1630年荷兰人在安平构筑台湾城(荷兰称热兰遮堡),1650年又在台南建设赤嵌城(荷兰称为普罗文查堡),企图长期盘踞。荷兰在台驻军最高达2800人。当时侵占中国台湾的还有另一个西方殖民者―西班牙。1596年,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曾向其国王建议,占领台湾,阻止日本南侵。1597年,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率舰2艘、兵200人,企图占领台湾,因遇逆风,未能得逞。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南部后,西班牙的海上航行和贸易受到威胁。 同年7月,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命令率舰2艘赴台,8月17日又亲自率舰4艘驶台,企图与占领台湾的西班牙军队会合,独霸台湾,因中途遇到大风,不得不返回菲律宾。1628年7月,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又派军舰到台湾西北海岸的沪尾(今淡水),构筑淡水城(西班牙称为圣多明哥城)。1632年沿淡水河而上,进入台北平原和基隆。荷兰为排挤西班牙的在台势力,于1629年7月,由驻台总督派军舰攻打淡水港,遭到西班牙军队的抵抗而失败。
1641年8月,驻台荷军又派一支先遣部队300人北上,26日抵达基隆,侦察西班牙军队情况,并令西班牙献城投降,遭到西班牙驻台头目拒绝。因此,荷兰驻雅加达总督于1642年7月向台湾增派援兵,并任命哈劳节为总指挥,率舰5艘、帆船2艘、士兵690人,北上攻打西班牙军队。舰船于8月21日驶抵基隆港外,企图在和平岛北端登陆,但因遭到西班牙海防炮火的打击,战局对荷兰军队不利,故停止进攻,退到外海。8月22日晨,荷军又以5艘军舰迫近和平岛,由陆战队强行登陆。西班牙军队虽然组织抵抗,但寡不敌众,不得不放弃前哨阵地,退至山上堡垒。8月23日,荷军敢死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攻占城堡后,一方面以人力控制基隆城,一方面再次命令西军投降。西班牙驻台头目被迫于8月25日投降,并于9月1日全部撤出台湾。从此,台湾被荷兰殖民主义者独占。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871年12月,60多名琉球人乘船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南部登陆,其中54人被台湾土着居民杀害,其它人被清政府送回国。日本以琉球漂流民在台湾被杀为借口,在美国驻厦门总领事、自称“台湾通”的李仙得的协助下,立即向清政府发难,乘机侵略台湾。1874年2月6日,日本政府通过《台湾番地处分要略》。4月组成所谓的“台湾生番探险队”3000人,由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舰队侵略台湾,并在琅峤登陆。5月18日,日军开始与台湾当地居民交战。牡丹社酋长阿实禄父子等战死。7月,日军以龟山为中心建立都督府。清政府得知日军侵犯台湾消息后,立即向日本政府提出质问,并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直赴台湾。沈葆桢等到达台湾后,一面与日军交涉,一面积极备战。日军由于不服台湾水土,士兵病死较多。日本政府考虑到不能立即军事占领台湾,于是转而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清政府付给“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抚恤银10万两和日军在台“修道建房等”40万两。12月20日,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日本第一次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即为中国台湾,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了日本霸占台湾的野心。
1879年,日本武力吞并了琉球,设冲绳县。台湾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1885年10月,清政府下诏在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1874年4月27日,日本借口琉球“牡丹社事件,悍然出兵台湾。日本基本占领整个台湾岛。台湾岛的位置则与海南岛不同。从南海向北航行,必须经过台湾海峡,海峡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而北部湾或琼州海峡则未必。当然,这是站在重视海权的立场上所看到的,作为重视陆权的传统帝国,是没有多少海权观念的。明清交际时,郑氏收复台湾,除了要驱赶殖民者,也是战略上的转进。而清朝收降郑氏后人,主要也是为了政治上的统一,对于台湾岛的开发则是相当迟缓。从地理上看,中国最南部的开放口岸应该是广州。自马六甲海峡向东北航行到广州,这一航路并不经过海南岛,海南岛的位置大概在此线路更西面的位置上。
荷兰人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资本主义早期的西方列强殖民海外主要还是因为贸易而兴起。这需要殖民地至少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中的一个:一是有丰富的原材料;二是有广阔的市场;三是有大量劳动力;四是以上三种可能都不具备,但是它距离上述三个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很近,适合做贸易中转及补给。个人觉得台湾便具备第四点,它处于东南亚、中国的江南和日本的中间,作为贸易的中转站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反观海南,在当时情况下,不具备前三项特质,第四项也不具备。具体原因一是其靠近的广西和越南均不是商业繁华之地,二是广东虽然商业较发达,但附近有香港和澳门可以作为更好的中转站。因此,在早期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时期,海南缺乏吸引力。台湾成为西方列强重点盯上的原因就是其周边的地缘环境远远优于海南。
从1557年到1842年,澳门对来华西人十分重要。广州虽为通商口岸,但并不允许西人长期居留。一年之内,西人可到广州经商的时日有限,其余时间必须返回澳门。这种情况到鸦片战争之后才有所改变。二战期间,受惠于葡国中立,澳门成为东亚唯一的中立港口。另外,水文条件对于一个港口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葡人选定澳门,英人选定香港,荷兰人选定台南,此三地泊船补给条件相比海南岛更具优势。
2. 明末清初郑家困守孤岛台湾,为何没有选择向菲律宾扩张
其实郑成功和他的部队在攻占台湾之前,就已经非常的孱弱了,当时满清王朝在中原的统治越发稳固,各种各样的反清势力也都沉寂了下来。而郑成功,此时也经历了转折性的失败,那就是在南京战役中元气大伤,输给了满清军队。经此一役,郑成功的势力范围被压缩到金门和厦门这两处地方,生存空间已经极为狭窄。
所以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不久之后,就制定了攻占菲律宾的计划,可是呢,还没有来得及将计划实施,郑成功就猝然离世了,因此攻占菲律宾吕宋岛的计划,也就随着郑成功的离世而搁置。
3. 如果郑成功没有突然去世,他攻取菲律宾的计划能成功吗
随着满清在中原的统治日益牢固,反清力量逐渐沉寂。郑成功在南京战役失败后,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攻势,其势力被压缩至金门和厦门两地,生存空间已经极为局促。面对困境,他只有开辟新的根据地一途可行,于是台湾便成了他攻取的目标。
《清史稿》载:“成功自江南败还,知进取不易;桂王入缅甸,声援绝,势日蹙,乃规取台湾。”
攻台前,郑成功对台湾的认识并不很清晰,他认为那里物产丰饶,足以成为解决几十万兵员粮饷物资供应的基地。投奔过来的荷兰买办何廷斌告诉他台湾有良田万顷,上了岛便可以轻易获得补充。攻台部队出发时,何廷斌又说:“数日到台湾,粮米不竭。”
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后,由于其本土和北美殖民地距此有万里之遥,因此粮食和生活用品以及工匠只能从最近的也是当时远东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取得。所以他们鼓励中国商人到菲律宾贸易,并把中国商人在马尼拉的货栈、集市和居住地集中起来,称为“八连”。
由于对中国劳动力需求非常迫切,殖民当局于1585、1590年先后两次到闽粤招工。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说:“我人百工技艺有挟一器以往者,虽徒手,无不得食,沿海之民争趋之。”结果仅马尼拉一地,华侨人数即由1571年的150人,发展至1588年的超过1万人,1603年更达3万人。西班牙总督莫尔加在1609年时说:“要是没有中国人充当各行各业的工匠,并且如此勤恳地为微小的报酬而劳动,这个殖民地就不能生存,这是肯定的。”
随着华人急剧增多,他们凭着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华人特有的智慧,逐渐在菲律宾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华人的物资和商品供应产生了严重依赖。由于经济命脉被华人掌握,而且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人数与华人相比处于绝对少数,殖民当局对此感到非常忧虑,担心华人势力动摇其殖民统治。于是开始用强加苛捐杂税等各种手段遏制华人在菲律宾的发展,导致双方矛盾日趋激化。
16世纪70和90年代,又先后发生了海盗林凤袭击马尼拉事件和潘和五等刺杀西班牙总督事件。此后,西班牙人便把华人视为其在菲殖民统治的一大威胁,对华人采取了残酷的驱赶、掠夺和杀戮政策。
在1603-1765年间,华人不堪忍受压榨,掀起过数次反抗和起义,但因武器落后,组织不力,先后惨遭殖民当局五次大屠杀,数万人被杀害。
1686年,西班牙国王曾下令在6个月内驱逐全部华人。后因担心菲律宾经济崩溃以及清朝政府可能因此取消西班牙人在华传教许可而未实施。
1662年的屠杀期间,郑成功已经准备攻打菲律宾,他闻讯后勃然大怒,以明朝政府名义于当年四月派遣意大利籍天主教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国书如下:
大明总统使国姓爷寄马尼拉总督曼利克·特·喇喇之宣谕:承天命而立之君,万邦咸宜效顺朝贡,此古今不易之理也。可恶荷夷不知天则,竟敢虐我百姓,劫夺商船,形同盗贼,本当早勒水师讨伐。然仰体天朝柔远之仁,故屡寄谕示以期彼悔罪过,而彼等愚顽成性,执迷不悟,邀予震怒,遂于辛丑四月率师亲讨,兵抵台湾捕杀不计其数,荷夷奔逃无路脱衣乞降,顷刻之间,城池库藏尽归我有,倘彼等早知负罪屈服,岂有如此之祸哉。
你小国与荷夷无别,凌迫我商船,开争乱之基。予今平定台湾,拥精兵数十万,战舰数千艘,原拟率师亲伐。况自台至你国,水路近捷,朝发暮至;惟念你等近来稍有悔意,遣使前来乞商贸易条款,是则较之荷夷已不可等视,决意姑赦尔等之罪,暂留师台湾,先遣神甫奉致宣谕。倘尔及早醒悟,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则交由神甫履命,予当示恩于尔,赦你旧罚,保你王位威严,并命我商民至你邦贸易;倘或你仍一味狡诈,则我舰立至,凡你城池库藏与金宝立焚无遗,彼时悔莫及矣。荷夷可为前车之鉴,而此时神甫亦无庸返台,福祸利害惟择其一,幸望慎思速决,毋迟延而后悔,此谕。永历十六年三月七日。国姓爷。
郑成功挟击败荷兰收复台湾之威向西班牙炫耀武力,要求他们“每年俯首来朝纳贡”,并警告他们不要重蹈荷兰人的覆辙,希望借此对西班牙殖民者形成震慑。然而西班牙人收到郑成功的警告信后并未收敛,反而因此在马尼拉展开了第三次对华人的屠杀,作为对郑成功威胁的回应。
西班牙人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十六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科技和军备已经大幅领先,而明朝倾举国之力才勉强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遑论对抗海外西方殖民者。
菲律宾当时属大明朝贡体系之内,按理明朝有义务维持那里的秩序,保护那里的人民免遭袭扰。可是西班牙侵入明朝势力范围,公然殖民菲律宾,明朝没有任何反应。1596年西班牙屠杀驱赶华人时,明朝的唯一举措是福建当局于次年派船接回部分“唐人”。
明朝之所以如此低调,是因为他们了解当时中国与西方武器装备实力悬殊。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在描写他所见到的葡萄牙番舶时就说:“香山岙乃诸番旅泊之处……番舶渡海,其制极大,大者横五丈,高称之,长二十余丈,内为三层,极下镇以石,次居货,次居人,上以备敌、占风……若入番江,则舟尾可搁城垛上,而舟中人俯视城中。”从这段文字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三层甲板的盖伦船,当它航行于珠江江面时,船尾竟比广州城垛还高,船上的人可以俯视城内,其高大威猛对明朝官兵造成的心理震撼可想而知。
福建总兵朱文达见到荷兰船后说:“红夷勇鸷绝伦,战器事事精利,合闽舟师不足撄其锋。”这位总兵认为福建全部水师都打不过一艘荷兰战舰。
福建右布政使沈演则形容他所见西洋战舰为“舣舸如城,铳如围,弹如鹗卵”。
万历二十九年,荷兰人“挟二巨舰”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惊得明朝官员目瞪口呆。巡按御史方元彦认为我之舟与器皆不及夷,杀之是往遗之禽也”。这位巡按大人认为与洋人作战等于送死。
徐光启在天启元年七月的一封奏疏中写道:“夫兵器之烈,至一发而杀百千人,如今日之西铳极矣,无可加矣。”
崇祯六年,福建巡抚邹维琏见到的一艘西洋战舰是“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的海上巨无霸。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卸任首辅叶向高称其“高大如山”“不畏风涛”。福建巡抚南居益则叹其“望之如山阜,触之如铁石”。明人郑大郁又用“巨舰大如山,而固如铁桶,坚不可破”来描述他所见的西洋军舰。可见当时西方战舰之巍峨,武器之先进已经超乎明人的想象了。
亲自与西洋人打过海战的福建巡抚南居益的感受最为深切,他在《谨陈闽事始末疏》的奏章中记录荷兰大船:“见大海澎湃中,万难接济战。夷舟坚铳大,能毒人于十里外,我舟当之无不糜碎。即有水犀十万,技无所施。”
4. 台湾为什么不学菲律宾 用英语做官方语言
台湾人民其实没有受到西方国家太多的影响,反而是受到日本影响很大,毕竟被殖民统治过,现在台湾亲美,是因为美国方面当初支持国民党,现在美国搅浑水,都是是政治因素,人民层面不会发生什么根本性都变化,跟菲律宾根本不一样。
5. 台湾被哪国殖民地统治
台湾在历史上曾遭以下国家的殖民侵略:
1、西班牙、荷兰 这两个国家主要是在17世纪的时候侵略过,荷兰还在此建立殖民统治。
2、英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曾侵略台湾北部的基隆。
3、美国 19世纪60、70年代有侵台,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
4、法国 中法战争时期,法国曾经派兵侵略台湾,被刘铭传派兵抵御于台湾外。
5、日本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在次建立殖民统治。
台湾省,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台北,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组成。 纵跨温带与热带。人口约2341万,超过70%集中在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台北都会区最大。
中国台湾地区,是指台湾当局控制下的台湾省(包括台湾本岛与兰屿、绿岛、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以及福建省的金门、马祖、乌丘等岛屿,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
台湾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6个台湾当局“直辖市”,基隆、新竹、嘉义3个市,新竹、苗栗、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台东、花莲、宜兰、澎湖、金门、连江(马祖)13个县。
6. 菲律宾没被郑成功拿下,真的是因为婚外情吗
1654年,清军大举进攻江南地区,郑成功所率领的部将成为明朝末期最后残存的势力之一。面对清军的攻势,郑成功也无法匹敌,只好一路退居到海岛厦门、金门等地。
为了有一处坚实的固定地盘,郑成功将目光放在被荷兰殖民的台湾岛上。
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与岛上驻守的荷兰大军交战,翌年成功收复台湾,开启了郑氏统治台湾的时代。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清朝采取了计划达20年的“迁界令”,阻断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断绝台湾的经贸财源。郑氏集团为此深感焦急,为了缓解清政府“迁界令”对台湾造成的打击,郑成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向南进军,攻占菲律宾群岛。
郑经的这次代价最高的婚外情,是导致郑成功死亡的最直接原因,郑成功的死亡也导致了唾手可得的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失之交臂。若郑成功攻占菲律宾,中国极有可能增加7000多座岛屿、近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7. 郑经婚外情,为何让中国丢了将菲律宾纳入版图的机会
一场因为婚外情而引发的祸事,不仅让当事人差点丢了性命,更让国家丢失了一个将菲律宾纳入版图的机会,这堪称史上代价最高的婚外情。
收复台湾,意气风发
明朝时期,台湾被荷兰殖民者掠夺掌控,就已经脱离了中国大陆的管辖。于是郑成功作为爱国将领就被皇上赋予了收复台湾失地的任务。
郑成功拥有着卓越的战斗指挥能力与作战的经验,一路上郑成功带领着士兵横渡海峡、巧渡鹿耳门,追着穷寇到了赤嵌城。
最后迫于郑成功的步步紧逼,荷兰宣布投降,台湾自此回归中国内陆,西方殖民者也落得个抱头鼠窜的下场。郑成功也因此扬名于天下,意气风发的准备进攻菲律宾。
可天意弄人,就在郑成功准备好了粮草与兵马想要大干一场的时候,偏偏天意弄人,一场出乎意料的婚外情打破了这个将军原有的平静。
有缘无份,冥冥注定
细细想来,历史总是那么奇妙,一次次阴差阳错,看似可惜的背后也常常隐藏着偶然中的必然,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无形中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剧情走向。
郑经的风流倜傥,郑成功的恪守礼义,以及郑氏集团对明代的深厚感情及效忠,都在暗地里预示着可能到来的一场坏结果。
郑成功因为郑经的婚外情而与吕宋无缘,郑经又因为''三藩之乱''而无缘与吕宋,后期郑氏集团的衰落,内部的明争暗斗,这也让攻打吕宋再无条件。
看似一个个微妙可笑的事件,却阴差阳错地推动着整个国家历史车轮的发展,郑经的婚外情也经常为世人调侃为世上最贵的婚外情。
8. 美国当年控制了菲律宾,为何没有把它发展成为殖民地
美国当时控制了菲律宾,而菲律宾当时其实也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但是后来菲律宾从美国独立了而已。而菲律宾当时之所以能够独立成功,主要是因为美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的现象,美国人也害怕菲律宾当时会让美国的经济继续萧条下去。
而当时美国之所以会同意菲律宾独立,是因为美国当时正面临着经济大萧条。当时美国很多人都失业了,原本的蔗糖业也毫无发展。面临着当时的这个形势,整个美国的农场主和各个行业的工人纷纷起义。美国的这些人们强烈要求要限制菲律宾的糖和移民进入到美国境内。当然,如果美国想要达到这一目的的话,只能同意菲律宾独立。因为只有菲律宾独立了,才会在与美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一样,那些菲律宾原本享受的优势也没有了。美国这些底层群众的这些要求,也影响到了当时美国的议会员们,经过一番考虑之后,美国最终同意了菲律宾独立。当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菲律宾的经济非常的落后,美国人觉得如果把菲律宾作为美国的一部分的话,会拉低自己的经济。
9. 攻占菲律宾为什么成为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争论的焦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1944年,可以说盟军在各个战场上获得了主动权,而参战2年多的美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战争潜力,也逐渐在盟军中脱颖而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这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他梦寐以求的结果。
作为美国人承担的主战场——太平洋战区,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倒不是战局有多么紧张,而是分别代表陆、海两军种的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常为进攻方向争吵不休,让他左右为难。善于“和稀泥”的罗斯福干脆指示各打各的,没有主次之分。
显然,罗斯福被麦克阿瑟的解释打动了,尼米兹也无话可说。也就是说,尼米兹只是从纯军事、战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忽略了人情世故和长远打算。看来,麦克阿瑟为了尽早攻占菲律宾,挽回自己的面子,没少下功夫。
大家认为麦克阿瑟这么做,对吗?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海上骑士:尼米兹》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