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蚯蚓养殖
蚯蚓价值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它的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高.可作为畜,禽,&127;鱼类等的蛋白质饲料,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还可利用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作用.此外还有很多的药用价值,提取"蚓激酶""氨基酸",作为轻工业的原料,生产美肤剂化妆品.蚯蚓粪是优质肥料,是一种土壤改良剂,蚯蚓粪可以用作栽花,种菜等农作物的肥料.蚯蚓用途很广,可以在我国农村和城市试验推广.
蚯蚓2700种
世界上蚯蚓的种类很多,约有2700百多种.我国的蚯蚓品种有16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要开展人工养殖蚯蚓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蚯蚓有哪些种类?哪些是属于野生种?哪些不适合人工养殖?哪些品种适合于人工养殖?把问题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介绍几种适于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
青蚯蚓威廉环毛蚓 俗称青蚯蚓.巨蚓科,环毛属.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宽8-12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5.2克,体色为青黄色或灰青色.卵包呈梨状,每一卵包有一条幼蚓,极少数有两条,这种蚯蚓吞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喜欢生活在蔬菜地或饲料地里,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生习性较强,&127;江苏省海安县有这种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参环毛蚓"适于人工养殖(北京的环毛蚓,&127;个体较大,野生习性强,不适于人工养殖). 参环毛蚯蚓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的"参环毛蚓",适合于人工养殖.是广东省的优势种.个体较大,体长120-240毫米,宽6-12毫米,鲜体重每条20克左右,青灰色,每平方米可收蚯蚓10-20千克.另外,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也适于人工养殖.
红蚯蚓(可以吃垃圾的环保蚯蚓)赤子爱胜蚓 俗称红蚯蚓,分类上属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生殖带在X节.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幼蚓,少则2条,多则6条.&127;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在腐熟的肥料堆或纸浆污泥中可以发现,是属于粪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1)北京条纹蚓 北京本地良种.属于粪蚯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中,选育出来的.体长100-60毫米,体宽4-6毫米.鲜体重每条平均0.70克,最大的可达1.8克.条纹明显,生殖带在X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127;喜欢吞食纸浆污泥,牲畜粪,蘑菇渣等.要求饲料湿度70%-80%.是北京本地良种,适于人工养殖.(2)北星2号 引进品种.属于粪蚯蚓.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体长90-140毫米.体宽3-5毫米,鲜体重平均每条0.5克左右.生殖带在XXV-XXXIII节,生育期70-90天,喜欢吞食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属于粪蚯蚓.(3)重庆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4)眉山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
背暗异唇蚯蚓 北京市和德州市都有这个品种.体长90-260毫米,宽3-6毫米,鲜体重量每条0.7-1.3克.环带为马鞍形,在XXVI-XXXVI节.体色为暗粟色或灰褐色.喜欢生活在含有机质丰富而湿润的土壤中,是一种适合于人工养殖的品种,但繁殖率较低.另外,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选出"异唇蚓"虽能繁殖,但繁殖率不如赤子爱胜蚓.
蚯蚓饲料 蚯蚓饲料的种类 蚯蚓
饲料
的配制
饲料的好坏决定养殖蚯蚓的成功与失败的关键.饲料的调制和发酵工作,是蚯蚓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关键.蚯蚓繁殖的快与慢,很大程度决定了所准备的饲料.;如果饲料发酵得好,营养丰富,C/N的比例合适(在20-30之间),蚯蚓生长速度就快,繁殖率就高.如果饲料发酵好(特别是利用鸡粪,兔粪,猪粪,羊粪等做原料的),就会造成蚯蚓死亡或繁殖率低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饲料的调制和饲料发酵的工作. 蚯蚓的饲料来源很广,凡是无毒的有机物质,经过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蚯蚓的饲料种类很多.有畜禽的粪便,如马粪,牛粪,猪粪,鸡粪(氮素饲料)等.有各种植物的器官,如稻草,麦秸,玉米秸,树叶,木屑(碳素饲料),此外西瓜皮,烂番茄,糖醛渣,蔗渣,烂水果等.有各种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如酒糟和啤酒渣等.;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蚯蚓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主要的营养指标是碳氮比例(C/N).目前人工养殖的"北星2号"蚯蚓,对碳氮化的要求20-30之间,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过高反而会有害蚯蚓.因为蛋白质分解时,产生恶臭气味和氨气,对蚯蚓生长不利.因此,氮素饲料不宜单独使用,必须适量搭配碳素饲料,使C/N比调整在20-30之间,碳素饲料也不宜单独使用,由于营养不全面,也不利于蚯蚓生长繁殖.饲料搭配的基本原则是:碳氮比例要合理,一般粪料60%,草料40%.品种尽量多种多样.蚯蚓是杂食性动物要求营养丰富的有机物质.蚯蚓繁殖快或慢很大程度决定于氮素营养,特别是有效氮.
蚯蚓的饲料是经过充分发酵后的有机废物,;如各种牲畜便和秸秆等.这些有机废物必须以过堆制发酵后,蚯蚓才能吞食利用,没有充分发酵的饲料,作为蚯蚓的饲料,会使蚯蚓大量死亡.因此搞好饲料的发酵,是人工养殖蚯蚓的关键,一般有机废物经过三四次的翻堆腐熟后,就可作为蚯蚓的饲料.
饲料的调制发酵 (1)饲料的发酵 蚯蚓是杂食性环节动物.喜欢吞食腐殖化的植物性有机质,;或发酵过的畜禽粪便,有机废物都要经过发酵.
发酵前,所用的畜禽粪便,如马粪或猪粪都在经过洒水,捣碎;如果农作物秸杆,如稻草或麦秸,最好用铡刀切成6-9厘米长,再浇水,拌均匀,使其充分湿润然后开始在地面堆制.
堆制的方法,采用一层秸杆,约20厘米厚,一层牲畜粪,约10厘米厚,并充分洒水,所含水分为50%-60%之间.逐层堆积,依次类推,堆积1米高左右,长度不限.
堆料时,要求堆料松散,不要压实,以利高温细菌的繁殖,上面可用塑料布覆盖,以达到保温保湿之目的.
15天左右翻堆1次,把上面的堆料翻到下面,四周的堆料翻到中间,并把堆粪料松拌匀,添加水分,以改善空气条件和水分状况,达到促进微生物繁殖和堆料的腐熟的目的.
饲料堆腐过程,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是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堆积的有机废物经过3-4天后,里面的碳水化合物,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被高温微生物的利用,温度可上升至50-60摄氏度之间,大约10天左右,温度开始下降,半个月左右可翻堆1次,并添加水分,保持水分在60%-70%之间,同时改善空气条件.
(2)纤维分解期 这个时期系高湿低温发酵阶段,含水分大约70%之间,纤维素细菌开始分解纤维素,经过半个月左右,再翻堆1次并补给水分.
(3)后熟期(木质素分解期)主要由蘑茹菌参与分解,发酵物质为黑褐色的细片,;木质素被分解在发酵过程,各种微生物交互出现,死灰,这时微生物数量趋于衰减,微生物遗体也是蚯蚓的好饲料.
(2)饲料的鉴定投试 腐熟标准为:腐熟好的饲料,黑褐色,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不滞,表示腐熟
为了慎重起见,取部分饲料投入蚯蚓床上,然后放上20-30条蚯蚓在料床上,;如果蚯蚓很快进入料床内,不往外爬,表示饲料已经充分腐熟,符合蚯蚓的口味,可以使用.
如果蚯蚓不愿进入料中或往外逃逸,说明饲料腐熟不完全,要继续发酵后才能使用
蚯蚓大世界
蚯蚓又名"地龙",俗称"曲",是尽人皆知的环节小动物,凡有泥土的地方,如庭院,屋前宅后,路旁岸边,田野等处,都有它的居住场所,可谓比比皆是.据明代李时珍解释:"蚓之行也,此而后伸,其偻如丘,故名蚯蚓."古书(礼记* 月令篇)中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的记载,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蚯蚓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在动物分类学上,蚯蚓属毛足纳,寡毛目.它有水生和陆生两种, 以陆生蚯蚓与人类关系为密切.蚯蚓虽然体躯粘糊糊,长相难看,人们往往一屑一顾;但它的一生,却默默无闻地, 辛勤地为人胶耕耘着,早在1882年,达尔文曾说过,蚯蚓在混合土壤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身躯把大量底层土壤暴露在空气中,并把这些土壤堆积在洞口,这样就把细致的混合物质带到表层.指出了蚯蚓对改土肥的作用.我国劳动人民早就有利用蚯蚓作为饲料的习惯,如从野外掘取蚯蚓喂养鸡,鸭; 或在翻地时将鸡,鸭放牧,任其寻食蚯蚓.但是,随着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饲料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不足,已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 为此各国相继开始了蚯蚓养殖业.蚯蚓富含蛋白质.据对赤子爱胜蚓分析,干体含粗蛋白61.02%, 粗脂肪含量高于鱼粉.可见,人工养殖蚯蚓业的兴起,是提供蛋白质饲料的一条新途径.蚓粪是优良的机肥料,据分析,含全氮0.82%,全磷0.80%, 全押0. 44%, 有机质29.93%.此外,蚯蚓食性广,可用以处理垃圾,化害为利;还可制成药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当展,蚯蚓还可作为罐头,食品,化妆品等的原料.总之,人工饲养蚯蚓方法简便,各地可以就地取材,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蚯蚓养殖业.
中国蚯蚓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和命名的蚯蚓约有2000多种.在澳洲有一种被称为"巨蚯蚓"的,有9尺多长,最长的竟有15尺.我国幅员辽阔,蚯蚓资源丰富,计有四个科:正蚓科,链胃科,巨蚓科,舌文科,共140余种蚯蚓,其中100余种系环毛蚓属.在我国峨眉山万年寺一带,有2-3尺长的蚯蚓.在无锡发现一种"杜垃蚓",长达2.4尺.苏州,无锡的合胃蚓长达3尺左右,而普通蚯蚓只有3寸长.在西藏高原的冰川上,还可以见到一种冰蚯蚓,它们在冰天雪地中依偶尔吹来的一点花粉顽强地生存着.我国大部分地区,从南方的红壤到北方的黄土地区,除盐碱土及干旱的沙漠地区外,其他各类土壤均有分布.据初步估计,每平方公里约有蚯蚓3-6万市斤,比相同面积上的人口总数还多几倍.
最早人工养殖蚯蚓的,当首推新西兰和美国.最近十几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三废"的污染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危害,经试验研究,人们发现蚯蚓是处理"三废"的"廉价劳动力",从而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继新西兰和美国之后,日本,加拿大,印度,缅甸,菲律宾,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相继开始了蚯蚓的人工养殖.蚯蚓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导致蚯蚓养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据蚯蚓养殖专家估计:美国现有的蚯蚓养殖场,每天可以处理150吨垃圾;在日本,每季度增殖及其粪土达2000吨;加拿大的一个德国移民养殖的蚯蚓,&127;每星期能吃掉20吨垃圾,并收获同量的蚓粪,再用这些蚓粪拌合泥苔和细砂,包装后运销各处的苗圃,温室,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作为花卉的肥料,很受欢迎.近年来,我国台湾省的蚯蚓养殖业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台湾比较成功的出口项目之一是蚯蚓,仅1977年-9月,就向中东提供了32.000吨鲜蚯蚓,还培育了一种新的蚯蚓品种-THE-RETI-MA,繁殖率在15000倍以上,即每隔六小时就能繁殖一次.近两年来,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山东,吉林,福建,北京,天津,四川,湖南,新疆等省市相继开始了人工养殖蚯蚓.天津市还从日本引进了一套蚯蚓工厂设备,由日本专家指导蚯蚓生产.据上海市金山县的初步测算,全国已有1000多个县饲养日本蚯蚓"大平二号".目前在不海市金山县,崇明县,川沙县人工饲养的蚯蚓共有三种,除本地赤子爱胜蚓和威廉环毛蚓外,还从日本引进了"大平二号"蚯蚓.
人工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的热潮已席卷全球, 现将一些国家养殖开发利用情况例举如下:
美国蚯蚓美国开发人工养殖蚯蚓的时间较早, 现在大大小小的蚯蚓养殖场已遍布全国.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7年9月22日)的报道,一致认为"养殖蚯蚓, 一举三得".近几年来,美国的蚯蚓养殖业又开始兴旺起来了,他们对养殖蚯蚓这一行业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养殖蚯蚓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此行业是"盈利的行业,健康的卫士,环保的功臣".目前美国约有300个大型蚯蚓养殖企业,并在近年成立了"国际蚯蚓养殖者协会". 一些蚯蚓养殖公司,正在着眼于"放眼全球","立足本地"的环保主义, 利用养殖蚯蚓来处理大城市后院的垃圾.预计到2000年,把大城市后院的垃圾, 送进垃圾填埋场的数量将减少一半.他们组织了1200名的城市居民,凭票发给他们的是蚯蚓,用于处理家庭垃圾, 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一家钱伯蚯蚓养殖公司,一年就可以出售蚯蚓4000磅, 每磅售价约为20美元,从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美国纽约州的街头上,出现一种流去摊贩,专门出售蚯蚓荷包蛋的摊贩. 大盒的价格为17.99美元.小盒的价格7.99美元,现在已经成为纽约市民喜欢的食品.美国科学专家们,对家庭养殖蚯蚓的综合利用作出如下的评价:" 利用蚯蚓处理家庭有机废物,净化住宅环境,为家庭提供了优质肥料(蚯蚓粪)用作种花,种菜的肥料,对喜欢家庭园艺的人来说,具有特殊价值."美国有一位农场主,使用堆肥养殖蚯蚓,连续60年获得了丰收, 所种植的农作物的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很好.美国一位蚯蚓专家,在1977年,写了一本关于蚯蚓的专着, 专门评述蚯蚓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生态,生活习性和改良土壤的作用,并且介绍了19 个农民如何通过养殖蚯蚓来为农业和园艺服务的经验. 日本蚯蚓 20世纪70年代, 日本曾派代表团到美国学习关于蚯蚓的养殖经验. 到了80年代,日本蚯蚓养殖业已经遍布全国.大型的蚯蚓养殖农场已有200多家.静冈县1977年建立了1.65万平方米的蚯蚓养殖工厂, 蚯蚓利用来处理有机废物和造纸厂的纸浆等.每月可处理有机废物3000吨,并且生产蚯蚓饲料添加剂.兵库县蚯蚓养殖工厂为满足人民养殖蚯蚓的需要,养殖10亿条蚯蚓,用于处理食品厂和纤维加工厂的10万吨污泥,化废为肥.在北海道,建立了有机废物再循环的试验场,其试验目的: 在于利用废物转化为蛋白质,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试图改变日本人的食物结构,增加蛋白质的数量.其方法如下:
将稻壳粉碎后,加入相当于稻壳重量的2%的糖,搅拌均匀,经过灭菌后,再接种蘑茹,从而生产出蘑茹蛋白质.剩下的蘑茹渣,可以用来喂牛,生产出来的牛肉, 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牛粪里再加入锯末,搅拌均匀,经过发酵后,再用来养殖蚯蚓, 所生产的蚯蚓用来养鸡,养鸭,养鱼.蚓粪和鸡粪再用来肥田种植水稻.这种循环复式农业, 只要投资2亿日元,预计经过2年就可收回投资.由于日本的蚯蚓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已成立了全国性的蚯蚓协会, 会员已达到1500余人,他们推动了日本的蚯蚓养殖业的发展.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的美原恒教授,他利用蚯蚓提取蛋白酶获得了成功, 此药可以代替"尿激酶",是治疗"心肌梗塞","脑血栓"的特效药.
加拿大蚯蚓的法国移民克劳克,向安大略州的环境厅提出申请,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生产有机肥料(蚯蚓粪),再掺加一些泥炭加工处理后, 作为园艺作物的营养土,运销到世界各地,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英国蚯蚓 1982年11月19日,英国的(每日电讯报)上报道: 研究农场食用蚯蚓的昆虫学家刘易斯博士对蚯蚓的评价是:农场养殖的食用蚯蚓,它像牛排一样富有营养, 蚯蚓体中含有蛋白质70%左右,并含有多种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 他还用蚯蚓喂猪和家畜进行试验,证实利用蚯蚓来喂牲畜可以长膘,用蚯蚓作为鱼饲料, 所喂的鱼比一般的商品鱼更好吃.英国每年生产4200万吨牛粪,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污染环境. 只要利用蚯蚓来处理其中1/3的牛粪,就可获得生产价值大约3亿磅的蛋白质,可以作为饲料的一种补充.这笔钱相当于我们花在进口蛋白质的款项.蚯蚓粪可作为园艺作物的优质肥料, 认为人工养殖蚯蚓是很有前途的事业.英国着名的蚯蚓专家爱德华兹,他是(蚯蚓生物学)一书的作者,1980年在英国的洛桑试验站,开展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猎粪)转化为蛋白质饲料的试验.(国外科技消息)在1988年14期报道:英国用猎粪生产动物饲料.英国康普罗斯泰公司,已建立一个利用蚯蚓处理猎粪的工厂,利用蚯蚓来处理固体的猎粪转化为蛋白饲料,用来喂鱼和家禽,蚯蚓粪是优质肥料, 可以与工业化肥相竞争. 这个工厂有处理10万头猪所生产的猪粪的能力,在亨德地区有90万头猪,今后五年计划要建立12个工厂,霍尔德内斯厂将雇用40人从事于这项工作,这个工厂可以消除猪粪对环境的污染,而蚯蚓是高蛋白,可以用来代替鱼粉和大豆,供作饲料.
意大利蚯蚓
意大利的蚯蚓养殖业,已成为一种新兴行业.于20年前, 在佛罗伦萨附近建立一个蚯蚓养殖公司,其养殖面积达16公顷,是欧洲最大蚯蚓养殖场, 从事于加利福尼亚的种蚓繁殖,繁殖的种蚓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各地蚯蚓养殖户.这个公司还承担养殖蚯蚓,用于处理畜牧场的牛粪,繁殖的蚯蚓作为畜禽的蛋白饲料; 所生产的蚯蚓粪作为花卉肥料营养土销售给法国.蚯蚓的另一用途是,用来处理城乡生活垃圾,其方法是建立一个装垃圾的塔, 垃圾从塔顶装入,经过发酵后,放入蚯蚓去处理垃圾,经过2-3个月后, 从塔的底部分离出有害物质和腐殖土,并收回金属塑料,玻璃等.意大利的利卡比市,用蚯蚓处理垃圾的方法是,先把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开, 有机垃圾经过发酵处理后,放入蚯蚓,每平方米放入2万条蚯蚓,经过蚯蚓的一段时间处理后,原来的有机垃圾就变为蚯蚓粪,其养分的含量比普通肥高得多, 再用蚯蚓粪作为小麦,豌豆肥料,增产效果极为显着,每平方米的蚯蚓价值达8000法郎,获利可观, 因为有利可图,养殖者很乐于养殖蚯蚓. 德国蚯蚓 在德国盛行利用蚯蚓处理家庭食物残渣,清除厨房的垃圾,通过蚯蚓处理转化为腐殖土,作为优质肥料.其办法是:在住宅的阳台上,设置一个长90厘米,宽60厘米,高30厘米的木箱, 内装有2/3的掺有碎纸屑的泥土,再放入500-1000条蚯蚓,隔2-3天,倒1次厨房食物残渣以喂养蚯蚓,蚯蚓吞食有机废物后,它的排泄物与沙土混合造成腐殖土, 然后用来栽花美化环境.由于饲养蚯蚓方法简便,利润高,目前已有上千个企业从事于这种事业,在德国已形成一个新兴行业.1989年有关报道,德国开始养殖一种蚯蚓(美国加利福尼亚红蚯蚓),用来处理家庭有机废物,只要花20美元,就可以买到1箱红蚯蚓(每箱800条), 用来处理家庭的生活垃圾如菜叶,果皮,咖啡渣,剩饭等,蚯蚓把这些生活垃圾转化为腐殖土, 有人还用担当蚓作为食品(蚯蚓剁碎后加入食盐和胡椒),吃起来像鸡蛋一样有味道.
苏联蚯蚓 前苏联的农业杂志,在1984年报道: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堆肥,每方堆肥中,接种蚯蚓5000条至3万条,经3-4个月后,便可制成蚯蚓堆肥,施用这种蚯蚓堆肥, 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坑病能力,果实色泽鲜艳,外观品质都有所提高. 蚯蚓堆肥还适用于花卉,果树,蔬菜等行物. 荷兰蚯蚓 荷兰皮顿蚯蚓养殖公司,利用蚯蚓处理城市垃圾,这个公司拥有1600万条蚯蚓,利用迷宫系统养殖蚯蚓繁殖快.其方法是:建立直径为11米,高为30厘米, 八角形的蚯蚓池;放入50吨垃圾,并投放200万条饥饿的蚯蚓,大约90天后, 就可以把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效很高的肥料.荷兰农业大学土壤专家万比斯特从事于这项研究,40个八角形的蚯蚓养殖池能处理一个5万人城市垃圾. 菲律宾蚯蚓 (世界农业)1984年10期报道,在菲律宾蚯蚓养殖技术已经标准化.一般由蚯蚓养殖公司向蚯蚓养殖户提供种蚓,饲养者把收获的蚯蚓卖给公司,供出口或国内加工和消费.目前饲养蚯蚓的人数达5万人之多,大家认为蚯蚓是废物处理机,一切有机废物都可被蚯蚓吞食.目前养殖的蚯蚓7个品种.其中有一种蚯蚓来源于中国,吕宁国立大学正从事于本国的蚯蚓品种进行试验.一些慈善机关负责人认为:深信养殖蚯蚓是解决菲律宾低收入经济来源的好办法.
西班牙蚯蚓 在西班牙一些地区正在试验,推广红蚯蚓养殖业,此项养殖业,本小利厚,是农民"生财之道",发展红蚯蚓养殖,可把垃圾处理和肥沃土壤结合起来,目前在西班牙已建立了15个蚯蚓养殖场. 在加太罗尼亚地区的阿雷依斯德尔镇已建立红蚯蚓养殖试验场,用蚯蚓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已取得显着效果.经蚯蚓处理的腐殖土, 在市场上每600克可卖2个多美元.腐殖土用来栽花肥效很好.在城市垃圾场, 气味难闻,经过蚯蚓处理后可消除难闻的气味. 印度蚯蚓
(北京晚报)1995年1月12日报道, 印度正在利用蚯蚓处理城市中堆积如山的垃圾,它借助于印度本地一种蚯蚓,把它放在垃圾坑里或垃圾箱里. 蚯蚓就以垃圾为食,然后排出一种精细而松脆的堆肥. 澳大利亚蚯蚓
(北京晚报)1996年11月7日报道,澳大利亚的环保专家提出,一个家庭就地消化垃圾的办法.专门制作一种底部有许多小孔的箱形铁盒,放进有泥土有蚯蚓的浅坑里.家庭中的生活垃圾去除玻璃,塑料,金属,鱼刺后,将这些菜叶,面包屑, 果皮,剩饭菜,统统扔进铁盒里,蚯蚓就从小孔进入铁盒里吃垃圾,蚯蚓随吃随排泄, 垃圾是随消耗随添加,等到铁盒箱满时,将箱子倒扣过来, 把蚯蚓粪与垃圾一起倒在坑里,再过一段时间,土坑填满后,可以取出来当花卉肥料使用,也可用来种菜之用.
中国新蚯蚓展览室
我国于1979年,从日本引进"大平2号"蚯蚓和"北星2号"红蚯蚓.从日本引进的这两个蚯蚓品种同属于赤子爱胜蚓.其特点是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适于人工养殖.我国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市进行试验与推广.同年在上海召开蚯蚓协作会议.1982年10月份,农业部在江西省赣州地区畜牧研究所,举办蚯蚓讲习班.1983年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了全国蚯蚓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50余人.现在全国已有600多个县,开展人工养殖蚯蚓工作.全国蚯蚓会议指出:人工养殖蚯蚓适合于"自繁,自养,自用"的方针,不要盲目购买大量种蚓,以免经济上受到损失.人工养殖蚯蚓的出路,在于开展综合利用,繁殖的蚯蚓作为鸡,鸭,牛蛙,鳝鱼和甲鱼等的蛋白质饲料,蚯蚓粪作为蔬菜和花卉肥料或作为饲料添加剂.现在我国对人工养殖蚯蚓的研究,试验,养殖和开发利用情况介绍如下:
天津蚯蚓
市科委从日本北海道引进的"北星2号"红蚯蚓,共有50万条, 分别在天津市饲料研究和双港大队进行人工养殖引种试验工作,其目的是利用蚯蚓处理猪粪,牛粪,鸡粪以及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从中获得大量的蚯蚓蛋白质饲料, 以及把城市有机废物转化优质肥料(蚯蚓粪),然后用来种花,种草达到美化城市之目的, 同时也达到消除有机废物,减少对环境污染问题,并于1980年召开引种成功鉴定会.
中国农科院蚯蚓
土壤肥料研究所杨珍基,谭正英等研究人员,1980年, 开始从事于蚯蚓处于有机废物,化废为肥,从而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污染的问题, 蚯蚓粪作为花卉肥料和其他农作物的肥料以能美化城市的研究工作. 中科院西北所蚯蚓
黄福珍研究员, 长期从事于蚯蚓改良土壤的研究,从事于从蚯蚓中提炼抗癌药---"福乃康"药物的研究. 四川蚯蚓
动物学会,于1982年3月27日至30日, 在重庆召开蚯蚓养殖与综合利用学术讨论会,全国有15个省(自治区)市的蚯蚓科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并提出论文和总结报告60余篇,编成论文集(蚯蚓的养殖利用),并于1984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此书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有关蚯蚓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介绍蚯蚓的生长,发育.繁殖,生态, 区系,品种选育与改良,饲料配方与加工制作,养殖工艺,养殖密度和管理技术. 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物,蚯蚓喂鱼,养对虾,养猪,养鸡,养鹌鹑以及蚯蚓的药用价值等,内容相当丰富.
上海自然博物馆蚯蚓陈赛英同志,长期从事于蚯蚓品种方面的研究,并与海安县饲料研究所和上海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协作,开展蚯蚓养殖与利用研究. 金山蚯蚓科委,在1980年进行"大平2号"红蚯蚓人工养殖试验, 很快在该县推广22个蚯蚓养殖试验点.利用蚯蚓喂鸡,喂鸭,其增产效果显着. 江苏海定蚯蚓1986年在全县推广人工养殖蚯蚓和蚯蚓选种方面的工作,认为当地的环毛蚓和" 曲塘一号”红蚯蚓, 可以作为当地人工养殖品种. 研究人员在全县7366养殖蚯蚓农户中,开展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的研究,利用牛粪,养殖蚯蚓,蚯蚓喂鸡鸭,蚯蚓粪和鸡粪喂猪,猪粪产沼气,沼气渣,喂蚯蚓和种蘑茹,进行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上海农科院畜研所蚯蚓20世纪80年代,引进露天红蚯蚓0.5吨,进行处理牛粪试验,蚯蚓养殖面积为4.05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公顷=15亩,下同),全年总产出蚯蚓11642千克,全年增殖20倍.研究人员认为,人工养殖蚯蚓的生产成本低, 每千克的生产成本只有0.99元,蚯蚓可作为畜禽的蛋白质饲料. 山东莱阳农学院蚯蚓开展蚯蚓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利用蚯蚓代替进口鱼粉,蚓粪代替部分能量饲料用来喂猪,喂鸡,喂鱼等试验.采用露天养殖蚯蚓的方法,蚯蚓亩产达5253.9千克;采用塑料大棚养殖蚯蚓,亩产蚯蚓达15000千克的好成绩.利用蚯蚓喂罗非鱼试验,增产极为显着. 沈阳农大蚯蚓
崔玉珍等研究人员,从事于养殖蚯蚓处理有机垃圾的研究试验,他们认为养殖蚯蚓是增加有机肥源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利用有机垃圾养殖蚯蚓,蚯蚓繁殖快,蚯蚓粪是优质肥料,养分含量高,蚯蚓可作为优质蛋白饲料.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陈祖建等研究人员, 利用低等动物处理农副产品废弃物的研究,进行养蛆,养蜗牛,养蚯蚓等的循环利用.
清华大学蚯蚓环境保护系胡秀仁等研究人员,在1985-1989年,从事蚯蚓处理有机垃圾试验,认为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工艺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投资不多, 没有2次污染,可作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方法之一.具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光靠蚯蚓处量数量庞大的垃圾是难于实现的必须因地制宜,同生态工程, 生物工程相结合,开展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或利用农村城镇的多余劳动力,分散养殖,才有更显着名经济效益. 重庆一师
蚯蚓岳清泉等研究人员,于1981年,进行四川眉山赤子爱胜蚓选育与养殖试验,认为当地的眉山赤子爱胜蚓具有的特点是:聚居性好,生产性能稳定,在省内具有明显的分布区,抗病性能强,具有一定价值的地方品种,应当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可以利用眉山赤子爱胜蚓与进口赤子爱胜蚓进行杂交,以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此外还进行利用蚯蚓提取"蚕保素"试验,结果证明: 在桑叶上喷洒蚕保素后,可以提高蚕的抗病能力,并且能增卵和增丝,从而增加蚕丝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北京双桥蚯蚓养殖场方田同志,利用猪,牛粪养殖蚯蚓快20年的历史了. 对人工养殖蚯蚓有丰富的经验,养
㈡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哪发现的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吉普斯兰。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一种性格很温和蚯蚓。
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和绝大多数蚯蚓一样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由于这种蚯蚓体型巨大,如果有人踩在它们洞穴的上方,它们会感受到震动并发出嘎吱的响声。
(2)菲律宾哪里蚯蚓最多扩展阅读
吉普斯兰大蚯蚓一次只能产1枚黄豆荚大小的卵,并需孵化1整年。孵出的小蚯蚓也有近18厘米长。据估计,这种蚯蚓的寿命最长可达20年。
但由于吉普兰斯大蚯蚓孵化期长,加之其栖息地大量流失,目前,这种蚯蚓的数量十分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
㈢ 什么地方的蚯蚓比较多而且大
通常在菜低附近,有好浅积水的地附近。那里菜的腐叶多,泥土又湿润。
㈣ 什么地方蚯蚓最多
你好,
自家菜地里,大树下的石块底,水塘或者是河边,曾经堆放过垃圾或者是粪便的地区都有可能有大量蚯蚓存在。养殖蚯蚓:温度控制在15-25℃左右,湿度控制在70%,土壤ph控制在6-8,并保证土壤的透气性蚯蚓的生活习性是:
蚯蚓喜暗怕光,湿润、安静环境,常栖息于温暖、湿润、腐殖较多湿润、栖息于20厘米深度以内的表层土壤中,一般在树叶堆、长期堆积的畜粪堆及烂稻草堆下面的土层中。栖息深度一般15~20厘米,昼伏夜出,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为食。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适宜温度为20℃左右。在0~5℃时,蚯蚓处于休眠状态。0℃以下容易冻死;超过40℃又会热死。根据试验观察,60%~75%的土壤湿度最适合蚯蚓生长和繁殖。在干燥的环境便集抱成团,不吃不动,以减少消耗,并从背孔中喷出体腔液维持体表的湿度;如果干燥时间过长,蚯蚓体内水分大量散失会造成死亡。但也有例外,如红蚓、异唇蚓和环毛蚓抗逆力强,只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在我国南方,冬天也能照常生活,特别是异唇蚓,还能繁殖后代。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对蚯蚓呼吸不利。蚯蚓在土壤穴中是纵向栖息,口朝下、肛门朝上,将粪便排积在地面。
㈤ 请问蚯蚓哪里最多
蚯蚓最多的地方:
1、树林落叶堆积,大树下阴凉长草的地方最多。
2、花圃、草地有土面裸露的地方也不少。
3、如果家里种花,在花盆里也都有。
4、长有大片植物、杂草的墙角跟,是蚯蚓聚生之地。
5、找蚯蚓的方法,是在下雨前后,或者刚给植物浇完水之后,看到土面上有一簇簇麦粒大小的白色土球隆起,中间有小孔,顺着挖下去,保证不落空...
㈥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吉普斯兰。世界上最大的蚯蚓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
拓展资料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 。
蚯蚓(earthworm)是环节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 [2] 。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 。
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挖穴松土、分解有机物,为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条件,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许多国家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有机废物和净化污水。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含有的氮、磷、钾的成分较一般土壤高数倍,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蚓粪又可增加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计林地或果园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团粒结构每公顷达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同时蚯蚓还可将酸性或碱性土壤转化为近中性。蚯蚓含蛋白质较高,其含量约占干重的50%-65%,含18-20种氨基酸,其中10余种为禽畜必需的。故蚯蚓是一种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对家禽、家畜、鱼类的产量提高效果明显。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利尿等功能,自古即入药。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大,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的有机垃圾,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可化害为利,抑制公害。各国都兴建养殖蚯蚓的工厂,繁殖蚯蚓,处理废料,生产有机肥料。蚯蚓又有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能力(镉、铅、锌等),可收集蚯蚓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蚯蚓加工后可制作食品,国外有利用蚯蚓制饼干、面包等。
㈦ 在菲律宾很多蚯蚓跑出来,然后死掉了,是为什么
环境不好,菲律宾属于热带,而蚯蚓要在潮湿的土壤下才能生活,所以一出来就完了
㈧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是在哪里发现的
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最大的蚯蚓为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平均长度为1米,重200克,最大长度可达3米多,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是一种性格很温和的蚯蚓。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仅仅生活在维多利亚省东南部南极普斯兰岛低河谷地区,它们的洞穴一般都是在地下0.9-1.5米深的地方。
澳大利亚巨型蚯蚓和绝大多数蚯蚓一样生活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这种动物一般能存活5年左右的时间,澳洲巨型蚯蚓一般能长到1米左右,目前在澳大利亚发现最长的蚯蚓有3米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澳大利亚巨型蚯蚓体型虽大,但它也是很脆弱的,只有少数的几种湿地才适合它们生存,而且它们对于脚步造成的震动是很敏感的,听到这种震动它们就会四处爬动。并且它们繁殖率很低,生长周期却很长,所以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收录在了红色名录中。
㈨ 我要世界之最!
自然环境
世界热极:巴士拉(伊拉克)最高记录:58.8℃
世界冷极:南极点附近(东方站)最低记录一89.2℃
年温差最大的地区: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年温差107.7℃,俄罗斯)
年温差最小的地区:基多(年温差0.6℃,厄瓜多爾尔尔)
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位于美国的夏威夷州) 每年平均有335天下雨,年降水量达12244毫米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南美洲) 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1845年~1936年的91年间未曾下雨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年降水量10841毫米,1861年年降水量达20447毫米
世界陆地的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 43米)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且山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海拔7000米以上且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
从结构体底部到顶部的最高峰:冒纳凯亚火山(Mauna Kea,夏威夷岛,海拔4,205米,海下5,998米,总高达10,203米)
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山及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夏威夷岛,海拔4,169米,火山体积达75,000立方公里)
地球上最高的火山及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米,是西、南半球最高峰)
地球上最高的活火山:奥霍斯德尔萨拉多山(海拔6,893米)
最高的岛上山峰:查亚峰(新几内亚岛,海拔4,884米)
最长的陆上山脉:安第斯山脉(长7,500公里)
最长的海底山脉:中洋脊(长80,000公里)
最低的火山:笠山(笠山,日本,高112米)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5万千米)
最大的火山口:阿苏山(周长100多千米,日本)
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已达210次,意大利)
最深的及容积最大的天坑:重庆奉节小寨天坑(中国)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有争议。尼罗河长度为6695公里,是公认的世界第一长河,但最近,由巴西,秘鲁两国组成的科考队经过长途跋涉,发现亚马孙河新源头,这个源头使得亚马孙河长度达到了6800公里,成为第一长河,但引起了专家们的争议。
水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国)
最大的湖泊:里海
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连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淡水最多)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巴西)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亚洲)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北美洲)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11,033米)
最淡的海:波罗的海(欧洲)(海水盐度只有7~8‰,各个海湾盐度更低,只有2‰)
最咸的海:红海(北部盐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准均盐度35‰高得多)
最浅的海:亚速海(平均8米)
最大的海:珊瑚海
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土耳其)
最咸的湖:死海(咸度332%,位于巴基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
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秘鲁,玻利维亚)
[编辑本段]天文之最
天文研究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目前公认):中国的《史记·秦始皇本纪》
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后来发现,早《史记》400多年):中国的《淮南子·兵略训》
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的公元前1217年5月26日
世界上最早的流星雨记录:中国的《竹书纪年统笺》记载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中国的《汉书·五行志》记载的公元28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星图:敦煌莫高窟的《敦煌星图》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雏形:英格兰的巨石阵
天文仪器
世界上最大的太阳钟:奥古斯都太阳钟
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天文仪器:浑天仪
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世界上最早的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
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射电望远镜:绿岸射电望远镜(Green Bank Telescope)
世界上最大的光学仪器:空间望远镜
世界上最大的折射望远镜:美国叶凯士天文台
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高加索山上的口径6米的望远镜
世界上最大的光谱天文望远镜(口径和光谱获取率):lamost天文望远镜(中国,09.06.05)
恒星
最亮的恒星:天狼星A(太阳系外)
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最亮的超新星:金牛座超新星
星体最大的恒星:美国天文学家于2005年1月发现的三颗呈红色且十分明亮的恒星
引力最强的星体:黑洞
最古老的恒星:黑矮星(人类了解范围内)
自转速度最快的星体:脉冲星
行星
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约为其余7个行星的质量总和的2倍)
拥有光环的行星: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公转最快的行星:水星(88天)
最大的行星:木星
卫星最多的行星:木星
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
肉眼看到最亮的行星:金星
最早被计算出来的行星:海王星
最美丽的行星:土星
(太阳系内)
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
自转最慢的行星:金星(比公转还慢,为243天,而公转为225天)
卫星
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
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卫星:木卫一
人类最先到达的卫星:月球
星系
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
其他
最大的陆上油田:加沃油田 (最大的采油量为820亿桶,约合115亿吨)
最重的石油钻井平台:潘波钻井平台 (重2.4万吨)
最大的天然气田:乌连戈伊冷凝天然气田 (总储量为80000亿立方米)
最致命的烟雾:1952年12月4日的伦敦烟雾(共有3500~4000人死于大雾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
最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是巴西在1990~2000年间的森林砍伐(几乎等于萨尔瓦多的国土面积)
最大的油田:加瓦尔油田
最大的油港:腊斯塔努拉油港
最厚的地区:南美洲厄瓜多爾尔尔的钦博拉索山处。
已发现最高的火山:奥林匹斯火山(火星)(面积相当于整个爱尔兰,高度超过3个珠穆朗玛峰)
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前苏联与1971年4月成功发射)
迄今最大的空间站:“和平”号
第一个人造卫星:人造地球卫星一号(前苏联与1957年10月4日发射)
最强大的火箭:“土星”5号
最着名的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发射)
首个穿越小行星带的人造探测器:先驱者11号
[编辑本段]人文地理
国家
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总面积约17,075,200平方公里)
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总面积0.44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口约13亿人)
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 (2008年时约有990人)
人口最少的国家和地区:皮特凯恩群岛(2006年共50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摩纳哥(面积1.95平方公里,共居住32,409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6,620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蒙古国(面积1,564,000平方公里,共居住2,800,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
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加拿大(海岸线长达202,080公里)
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博茨瓦纳(2005年时平均每一千人就有29.36人死亡)
死亡率最低的国家:科威特(2005年时平均每一千人只有2.42人死亡)
出生率最高的国家:尼日尔爾尔(2005年时为千分之51.33)
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德国(2005年时为千分之8.33)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德国
婴儿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安哥拉(平均每一千名婴儿出生就有187.49名死亡)
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千名婴儿出生只有2.29名死亡)
妇女生育率最高的国家:尼日尔爾尔(平均每一名妇女就生育7.46名婴儿)
妇女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平均每一名妇女只生育1.06名婴儿)
自杀率最高的国家:立陶宛(2003年时平均每年十万人当中就有42.1人自杀,男性平均每年十万人当中有74.3人,女性则平均每年十万人当中有13.9人)
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美国 (2008年GDP为14.32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卢森堡(2004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统计约有75,130美元)
国民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安道尔(2006年平均寿命有83.51岁)
国民预期寿命最短的国家:斯威士兰(2006年平均寿命有33.22岁)
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尼泊尔(2008年5月28日宣布废除君主制)
最长的国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国歌《金色的孟加拉》它长达142小节。
最短的国歌:巴林国歌——Bahrainona 《我们的巴林》(只有7小节)
歌词最短的国歌:乌干达国歌 全曲仅八小节
最古老的国旗:丹麦的红底大白十字国旗。
最长的边境: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边境(长6,416公里)
一天最早开始的国家:基里巴斯(也是唯一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国家)
生产椰枣最多的国家:伊拉克(1981年产量占世界2/5)
产椰子最多的国家:菲律宾(占世界产量1/4以上)
最早种植咖啡的国家:埃塞俄比亚
最大橡胶生产国:泰国
最大蕉麻生产国:菲律宾
棕油产量最多的国家:马来西亚
玉米、大豆、棉花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美国
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最多的国家:巴西
世界上出口羊毛和绵羊数最多的国家和铝土矿、铅锌、铀、镍储量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
最富有的国家:瑞士(人均占有财富64.8万美元)
牛最多的国家:印度(约3亿多头,约占世界上牛的总数的1/5)
羊最多的国家:澳大利亚(有2亿多只,平均每人12500只)
湖泊最多的国家:芬兰(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
岛屿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由大小不等的13667个岛屿组成,其中6000个岛屿能住人)
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水最昂贵的国家:科威特
最北的国家:芬兰
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
残疾人比例最高的国家:安哥拉
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莱索托
地势最低的国家:荷兰
高峰最多的国家:尼泊尔
世界最长的不设防国界:美国与加拿大的国界
行政区划
最北端的首都: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
最南端的首都: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最西及最东端的首都:斐济首都苏瓦
海拔最高的首都: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
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南美洲厄尔多尔的首都——基多。
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市 (263,953平方公里)
最小的城市:荷兰 海牙 马德罗丹小人国
最北端的城市:挪威 斯瓦尔巴群岛 朗伊尔城(位于北纬78度)
人口最稠密的最北端小镇: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
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乌斯怀亚(位于南纬54度50分)
最早用鲜花报时的城市:日内瓦(已有28年历史)
人口最密集的岛屿:鸭脷洲(香港,面积1.3平方公里,共居住90,000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0,000人)
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马累(马尔代夫,共居住469,800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8,007人)
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旺角 (香港)(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万人)
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格陵兰(平均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0.1人)
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划:萨哈共和国(面积达310万3200平方公里)
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划:北方邦(总人口约175,922,300人)
妇女生育率最低的城市:香港(平均每一名妇女就有生育0.95名婴儿)
世界GDP最高的城市:东京(2008年为11910亿美元)
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东京(2008年为3560万人)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东京(面积2155平方公里)
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城市:纽约(2008年为61000美元)
世界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纽约(有35栋2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
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纽约
全球密度及宽广度最高的天际线:香港——计法是相等于扣除最低值的90米或295呎,所有建筑物高度的总和。(以米计算,不包括塔尖)。而独立塔则以他们一半的高度来计算。
矿产
最大的储金国:南非(占有开采价值金属量3/5)
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沙特阿拉伯
磷酸盐最丰富的国家:摩洛哥
稀土矿最丰富的国家:中国
煤矿最丰富的国家:中国
最大的天然钻石产地:澳大利亚 (钻石产量为0.374亿克拉,占世界钻石总产量的34%)
其他
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
最早成立的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
最长的洋流:南极环流(长达21,000公里)
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总面积达242,000平方公里)
最大的独立岩石:澳大利亚艾尔斯巨石(周长约为9.4公里)
[编辑本段]生物之最
动物
最大的动物:蓝鲸(平均长30米,重达140吨)
最大的陆上动物:非洲象(平均重达7吨)
最高的陆上动物:长颈鹿(平均高5米)
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卵生动物:鸭嘴兽
皮毛最保暖的动物:北极熊
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高1米以上,长可达3米,尾巴约1米,体重可达350多千克)
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
最聪明的动物:海豚
雄性生殖器官最长的动物:非洲象(生殖器官长达2米)
最大的鸟纲类动物:鸵鸟(平均高2.5米,最重可达155千克)
体积最大的飞鸟:柯利鸟(体长1米多,体重约18千克,生活在非洲东南部)
翅膀最长的鸟类:信天翁(翅展2~3米)
最早的鸟:孔子鸟、辽宁鸟和中华龙鸟(距今2~3亿年前,前两者属同一时代,皆比始祖鸟早上几千万年,而中华龙鸟是龙还是鸟尚有争议。)
嘴巴最大的鸟:巨嘴鸟 (嘴长24厘米,宽9厘米)
形体最小的鸟:蜂鸟
飞得最高的鸟:天鹅 (最高能达17000米)
最耐寒的鸟:企鹅
产蛋最大的鸟:鸵鸟
拥有最大细胞的动物:鸵鸟的卵细胞
翅膀最多的鸟:四翼鸟(生活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西部以及扎伊尔南部)
最大的软骨鱼纲类动物:鲸鲨(平均长8米,最长可达20米)
陆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可高达时速130公里)
速度最快的海洋动物:旗鱼(最快可达190公里每小时)
飞行速度最快的动物:军舰鸟(最快可达418公里每小时)
最高的犬种:爱尔兰猎狼犬(最高可达150公分)
体积最小的犬种:吉娃娃(一般重量介乎1至5公斤之间)
最高的狗:大丹狗 (通常高76厘米以上)
现存最古老的生物:舌形贝(有4.5亿年历史)
最大的水母:北极霞水母 (伞盖直径可达2.5米)
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
牙齿最多的动物:蜗牛 (共有14175颗牙齿)
最大的蜘蛛:捕鸟蛛
最常见的蠕虫:蚯蚓
最长的软体动物:枪乌贼 (最大有17米长,触手长达13米)
最大的蝌蚪:不合理蛙(产的蝌蚪全长超过25厘米,但蛙长仅有7厘米)
足最多的动物:千足虫(700只足)
最长的昆虫:竹节虫(最长超过30厘米)
筑巢最精巧的昆虫:蜜蜂
飞行能力最强的昆虫:蝗虫 (每天能够连续飞行近10小时)
爬行速度最快的昆虫:蟑螂
眼睛最多的昆虫:蜻蜓 (每只复眼由28万个眼晶体组成)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蚊子 (一年内曾使三百万人死于它们传播的疾病)
力气最大的昆虫:大力甲虫 (可以支撑或拖走超过自己体重870倍的物体)
外形最奇特的鱼:海马
眼睛最奇特的鱼:比目鱼
最毒的鱼:毒鲉
飞得最远的鱼:飞鱼 (记录:高度11米,距离1000多米)
放电能力最强的鱼:电鳗 (放电时最高电压可达800伏)
产卵最多的鱼:翻车鱼 (一次产卵可达3亿个)
最懒惰的鱼:雄性𩽾𩾌鱼
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即娃娃鱼)
最大的爬行动物:咸水鳄 (最长的可达8米多)
最原始的爬行动物:斑点楔齿蜥
最长的蛇:蟒蛇 (身长最长达14.85米,体重达447千克)
最会变色的蜥蜴:避役(或称变色龙)
毒性最强的蛇:海蛇 (其毒性为氰化物的80倍)
寿命最长的动物:海龟 (已发现最年长的海龟有300多岁)
体形最大的恐龙:地震龙 (体长有42米长,体重约130吨)
最聪明的恐龙:伤齿龙 (智商高达5.3)
最笨的恐龙:剑龙
爪子最大的恐龙:重爪龙 (爪子30多厘米长)
身体最宽的恐龙:甲龙 (体长不超过10米,体宽可达5米)
最丑陋的恐龙:肿头龙
最厉害的恐龙:异特龙、暴龙
牙齿最多的恐龙:鸭嘴龙(960颗)
最小的恐龙:新颌龙(体长60厘米,重5.5千克)
双翼最长的鸟:信天翁(一般可达3.17米)
走得最慢的兽:三趾树懒(速度100米/小时)
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睡鼠(冬眠时间5~6个月)
怀孕期最短的哺乳动物:达呼尔鼠兔(孕期15天)
最长的蜈蚣:长达1米之多
进入太空中体型最大的动物:黑猩猩哈姆(1965年升入太空)
生命力最强的动物:水熊虫
最大的青蛙:巨谐蛙(鼻尖至肛门最大长度可达到33厘米,体重最大可达到3公斤)
最小的青蛙:诺侏儒青蛙(平均长11.4毫米)
植物
最大的植物:谢尔曼将军树(体积达到1,489m³)
最小的树:矮柳 (高不过5厘米)
最大的花:大王花(可重达11公斤)
最小的花:无花果的花
最臭的花:腐尸花
最短命的花:葡萄花
最大的叶子:王莲叶
最大的种子:大实椰子(成熟时直径长40至50厘米及重达15至30公斤)
最小的种子:斑叶兰(长约 0.5 毫米、直径 70 微米,只有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才看得清楚)
结果习性最奇特的植物:花生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含植物蛋白质最多的农作物:大豆 (36.3克蛋白质/100克大豆)
最古老的农作物:豌豆 (已有1.1万年历史)
纤维品质最好的植物:苎麻
栽种茶树最早的地区:广西
最耐旱的农作物:粟
播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小麦
含维生素C最多的蔬菜:辣椒
含维生素C最多的水果:樱桃
热量最低的蔬菜:黄瓜
最健康的水果:苹果
最粗的树:波巴布树(树干周长可以超过50米)
最高的树:澳洲杏仁桉树 (最高可达156米)
叶子最长的树:长叶椰子树 (最长有27米)
根长得最深的树:南非奥里斯达德附近的一株无花果树 (根深入地下120多米)
树冠最大的树:孟加拉榕树 (其树冠可以覆盖约1万平方米的土地)
体积最大的树:美国加利福尼亚巨杉
储水量最大的树:纺锤树
最老的树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一棵名叫麦修彻拉的刺球果松(树龄高达6400岁;另外还有一棵是非洲西部加那利亚岛的龙血树,已经活了8000多岁,可惜的是在1868年毁于一场风灾)
最重的木 :云南西双版纳的铁力木(其主干高达30米,木质坚硬,把它放在水中也不会浮于水面)
最轻的木 :美国和中国云南、广西等地的巴沙木(每立方米只有0.1吨重)
最粗的树 :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生长着一棵栗树(树身周长为56米)
最咸的树 :中国黑龙江生长着一种木盐树(含盐量竟与普通食用盐相差无几)
最甜的树 :北美洲的槭树(含糖量可达85%)
最硬的木 :朝鲜和中国东北的铁桦树(比普通钢板还要硬1倍,现代步枪即使在短射程内也奈何不了它)
最亮的树 :北美洲的魔树(晚上在树下可以看清楚小5号楷书大小的字)
最毒的树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和海南海康的箭毒木(即见血封喉,其树汁洁白,却奇毒无比,见血就要命。唯有红背竹竿草才可以解此毒)
最耐火的树 :中国南海的海松树和南非洲的水瓶树(一旦发生火灾,最多叶子被烧掉,来年照样发新叶,正常开花结果)
对火最敏感的树:灭火树(原产安哥拉,只要有人在树下点火,就会立即喷出一种特殊的液体,把火浇灭)
最珍贵的树 :水杉和银杏(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活化石”、“植物熊猫”)
最具贵族气派的树 :首推檀香树(有位生物学家曾幽默说:檀香树是贵族中的贵族,是非常漂亮、美丽的树,绝不“寄生作伴”,更不轻率接香,因此常与洋金凤和紫珠搞得火火热热)
生长最慢的树 :前苏联喀拉里的尔威兹加树,以及北极林带的希特卡云杉(每百年的高度只有28厘米,直径2.5厘米)
生长最快的树 :马来西亚利沙巴的一种佚名树(一年就可以长9.2米)
最大的茶树 :中国云南勐海的一棵茶树(高32米,主干粗2.98米,叶最长达14厘米,宽6厘米,树龄约1700年)
最老最大的栗树 :捷克的一棵栗树(主干周长700厘米,树龄已有500多年)
最老的荔枝树 :中国福建莆田市的一棵名叫“宋家香”的荔枝树(主干周长7.1 米,树龄已有1200多年)
最老的橄榄树 :南斯拉夫得里亚海滨的一棵橄榄树(树龄高达2400多年)
最大的葡萄树 :英国英格兰的一棵葡萄树(树荫覆盖面积达460多平方米。枝条最长的 达到90多米)
品种最多的梨树 :中国河南商城的一棵人工杂交梨树(能结出24种不同形状的梨子,如雪梨、明月梨、莱阳梨、孔德利梨等品种)
最孤单的植物:独叶草
最有灵性的植物: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叶子都会垂下。
世界海拔最高的森林:藏东南高山林地
世界海拔最低的森林:海南清澜后港红树林
[编辑本段]科技之最
科技文明的脚步不断向前推进,而且已由漫步逐渐加速为快跑。
IT
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网民数达到3.3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截至2009年1月)
建筑
最高的建筑物(有纪录以来):华沙电台广播塔(高646.38米,于1991年倒塌)
最高的建筑物(目前):KVLY - TV天线塔(KVLY-TV mast,美国,高628.8米)
最高的广播电视观光塔:广州新电视塔(610米,中国广州)
最大的金色玻璃幕墙建筑物:中港城
第一个高科技建筑: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中心(1971年建造)
最大的太阳能大厦:电谷锦江国际酒店(位于中国保定·中国电谷)
最大胆的未来建筑:日本富士山塔(高度超过富士山,可容纳100万人居住,预计从2008年开始100年内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