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朝时人口才7000万人,为何到了清朝会激增到四个亿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人口一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统治者最为重视的领域。根据史料记载,在明以前人口规模始终存在一个瓶颈,即使是文景之治下的汉朝与开元盛世下的唐朝人口依旧在六千万左右,迟迟没有超过这个数值。明朝以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海内承平,人口数量激增,峰值时达到一亿多。然而与清朝相比,明朝的人口规模仍然十分有限。不过让人不解的是,在明朝时人口才7000万人,为啥到了清朝时会出现人口大爆炸,激增到四个亿呢?
虽然,后面清朝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间,天灾战乱不止,使得大量人口死亡,但整体来看,清朝时期的人口总数还是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也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人口数量奠定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基础。
B. 明朝有没有考虑过把菲律宾纳入自己的版图呢
明朝立国后的扩张属于有限的扩张,在传统华夏领土外,周边地区多采用类似现在的自治区制度,对于远离大陆的海外更没有心思扩张,只有独特的朝贡体系存在。
一、明朝时期的菲律宾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的群岛国家,14世纪前菲律宾群岛上还是以土着部落形式存在,1390年建立苏禄苏丹国,1417年,1565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并以西班牙国王名字命名该群岛,1946年从美国手里获得独立。
明朝是1368年立国,同一时期的菲律宾群岛还不是一个国家。
明朝永乐皇帝在位时期,派出郑和率领船队出巡海外,经过菲律宾群岛,最远抵达非洲海岸,这也是同菲律宾大规模直接接触。
也不能怪明朝短视,封建时代因为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在经济文化等远超其他地区,天朝上国的心理,对于海外没有兴趣,也没多少需求,菲律宾自然也不会考虑并入实际版图。
C. 历史上一个人从菲律宾带回藤蔓养活中国三亿人,他是谁
生活在中国的新一代青年,都见证了国家的强大,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长大,即使不富有,也是衣食无忧。殊不知,这样的盛况在古代却是奢侈的景象,李绅作《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样的景象是当代罕见,却是古时常态。
01
要知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三国志》中的名言放到今天依然是真理,现代社会得以安定和谐,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百姓衣食无忧,生活安康。现代人不用忍饥挨饿,是受利于社会变革,也得益于粮食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贡献。
而在物资相对匮乏的中国古代,曾经也有一位为粮食生产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人称"番薯之父",被现代人称作:“古代袁隆平“。他就是陈振龙,明朝万历年间的人,曾冒生命危险从菲律宾偷回了一个藤条,让明朝人口增加了3亿。
▲番薯
清初,全国超过一半的省份种植番薯。清干隆时期,全国都在种植番薯。明朝末年,全国的人口只有1亿,康乾盛世,全国人口在4亿以上。百姓衣食无忧,人口也不断增加。
就算是人口暴涨了3倍有余,清朝也未曾闹过严重的饥荒,番薯对此功不可没,而带回番薯的陈振龙,也相当于是解决了中国的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结语
而当今之中国,人口已经十四亿有余。人口的增长,不仅是因为社会安稳,还是因为粮食供应充足。而粮食供应得益于这些为民生之计呕心沥血之人,可以说是: 前有陈振龙,后有袁隆平。这样的功绩,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比入仕为官逊色。
D. 明朝时菲律宾国王为什么到中国来
苏禄国(Saltanah Sulu) ,是古代以现菲律宾苏禄群岛为统治中心的、区域有时包括苏禄群岛、巴拉望岛等和马来西亚沙巴州东北部的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政治体制为政教合一的苏丹制,掌握苏禄国的国家主要权利的是三家王侯,分别为东王、西王和峒王,其中以东王权利最大。
明成祖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后登基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为彰显靖难之役胜利及庆祝身登大宝成为皇帝,朱棣下诏召开大朝会,广邀各附属国及外国前来朝见,在此期间,苏禄国三王率眷属及侍从340人,远渡重洋访问中国,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盛情款待。
在回程途经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病逝,永乐皇帝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藩王之礼安葬东王,还赐谥“恭定”,并亲撰碑文(苏禄国东王墓)。东王病逝后,其长子回国继任王位,王妃和另两个儿子就留在德州守墓并定居,其后裔在清朝获得中国国籍,取安、温姓氏。
E. 请问明朝时期西班牙人屠杀菲律宾华裔是怎么回事。
下西洋后是禁海制度,大地主文官集团垄断海洋贸易,大量走私,获取巨额利润,沿海平民百姓受禁海政策影响不吃海没活路,就大量逃逸到南洋,继续还中求生存,以闽广人为主,国人普遍忍耐较强,西班牙人来后就没反抗,而西班牙人把华人当成羊,一茬一茬的宰割,第一次屠杀时指使土人杀人,怕大明报复一直提心吊胆,结果大明掌权阶级本就不看重华人,更别说跑到海外的,后老西班牙人有恃无恐杀的更凶,并且海盗也为虎作伥,帮西班牙人运汉人去吕宋……
F. 菲律宾华人到底有多
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统计,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已有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85.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600万)、泰国(465万)、马来西亚(509万)三国就有1574万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多。
那么,菲律宾有多少华人华侨?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200万。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14世纪前后建立了苏禄国。明朝永乐年间(1417年),苏禄国三王曾率眷属及侍从340人,远渡重洋访问中国,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盛情款待。
一直以来,菲律宾与中国关系密切。不少华人到菲律宾寻求发展。华人在菲律宾百年来的经济发展史上,一直扮演着先锋的角色,尤其是引进国外的技术、资本与生产设备,开创初期的农耕与手工业。
据统计,菲律宾有华人血统者超过千万。其中约90%祖籍福建,广东和其它省籍人士约占10%。闽籍人中又以晋江、南安、惠安籍人士最多。
报道称,福布斯公布的“菲律宾前40名富人榜”的前10名当中,至少有7名华人
G. 菲律宾从什么时候起,就已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了是明朝的时候,还是唐朝的时候
那时候,基本上南洋各国与中国都是附属国与宗主国的关系,虽然没有像朝鲜那么牢固。但是这种关系随着西方国家东渐和中国国力衰退,渐渐的失去。而且,明代的灭亡,基本上宣布中国失去此些地区的主权。
H. 明朝时的菲律宾人被叫做什么
被叫做苏禄苏丹人!
据悉,十四世纪之前,菲律宾群岛上未形成国家,多以土着部落形式。在公元1390年,苏门答腊岛移民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
I. 中国在明朝时期,欧洲人口总数有多少人
欧洲有人口7、8千万,英国群岛只有400万。 这是比较多人认可的结果
【补充问题回答】目前欧洲人口7.23亿 ,欧盟成员国人口约5亿
历史上从1000年到1300年是整个西欧人口增长时期。英格兰人口在1086年到1340年增长了三倍;法国在1100年到1328年,增长了二倍。1348年到1350年着名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口骤降了三分之一,直到15世纪中叶(明朝中期),人口又开始局部复苏增长,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也造成了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欧洲人口数量反而开始下降,目前不少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