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槟榔出产于哪里
简介 学名∶槟榔(Areca catecthu L.) 别名∶槟榔玉、槟门、槟楠、尖槟 科属∶棕榈科Palmae,槟榔属Areca L. 亦作Areca Nut、Pinang或Penang。 两种不同植物种子的总称,在南亚和东印度人们取之咀嚼。估计世界上有1/10的人有嚼槟榔的习惯。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Areca catechu)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叶。槟榔树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4050迟),直径约45公分(18吋)。叶大,69枚簇生于茎顶。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咀嚼时,卷少许于蒟叶内,加少量酸橙共嚼,以促使唾液分泌和放出刺激性的生物碱。有时还加入少许小豆蔻、姜黄或其他芳香剂。结果产生大量砖红色的唾液,把嘴、嘴唇和牙龈都染成橘红色。但爱嚼槟榔者的牙齿并不是被槟榔汁液染黑,而是人为染黑的。槟榔子是劣等儿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 特征与特性 (一)植物特征 树干笔直,圆柱形不分枝,胸径10~15厘米,高10~13米以上。茎干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幼龄树干呈绿色,随树龄的增长逐渐变为灰白色。叶丛生茎顶,羽状复叶,长1.3~2米,叶柄三棱形,环包茎干。小叶长披针形,表面平滑无毛。肉穗花序,佛焰苞黄绿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被6;雄花2列,互生于花序小穗顶端,花小而多,约2000余朵;雌花着生于花序小穗基部,花大而少,约250~550朵。雄槟榔树(Areca catechu)的种子花有退化雄蕊6枚,花桂3枚,子房上位,一室。坚果,卵圆形;种子1粒,圆锥形。 (二)生物学特性 槟榔生长在热带季风雨林中,形成了一种喜温、好肥的习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20℃。16℃时落叶;5~6℃时落果;3℃时叶色变黄,果实发黑脱落;-10℃以下植株严重死亡。一般在海拔低的地区生长较好。其喜湿而忌积水,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匀则对生长有利。一般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的地区都能生长。空气相对湿度高(80%左右)又长期稳定对生长有利。一般幼苗期荫蔽度宜50%~60%,至成龄树应全光照。槟榔经济生命长短,土壤是关键。喜欢生长于土层厚、表土黑色、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底土为红壤或黄壤最为理想。其一般定植后7~8年开花结果,20~30年为盛果期,寿命最高可达100年以上。果实采收后种子有果内后熟的特性。黄色成熟果实发芽率64.3%。果实失水即降低发芽率。在室内催芽,日均温26.41℃,日温变化平均差1.8℃,发芽率98%。 中药规格等级 现行槟榔规格标准如下: 一等 干货。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色或棕色。质坚实。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花纹。味涩微苦。每1000g 160个以内。无枯心、破碎、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扁圆形或圆锥形。表面淡黄色或棕黄色。质坚实。断面有灰白色与红棕色交错的大理石样花纹。味涩微苦。每1000g 160个以上,间有破碎、枯心不超过5%;轻度虫蛀水超过3%。无杂质、霉变。
Ⅱ 槟榔生长在什么地方
槟榔树是棕榈科植物,其特性是忌霜畏冷,五度以下就不能生长,因此槟榔树主要生存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海南、广东、云南等地都有槟榔树种植,槟榔果实的形状为圆锥形,大小跟鸡蛋差不多,味道涩,又略带点苦。不仅具有极佳的药用价值,日常嚼服也会起到提神的效果。
Ⅲ 关于槟榔
槟榔分为:2大种类
一、干槟榔——如:七妹、胖哥、小糊涂等牌子,主要产地:湖南
二:新鲜槟榔——如:阿辉、高雄等牌子,主要产地:海南、台湾
Ⅳ 槟榔是什么东西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
槟榔即槟榔树的果实,与椰子同属棕榈科植物。主要生于亚洲及东非一带,原产于马来西亚。
槟榔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在亚洲的许多地区,例如台湾及印度,均有嚼食槟榔的习惯。槟榔是棕榈科植物,英文名为Areca, Betelnut, Pinang。在我国主要生长在海南、台湾等热带近海的地方。槟榔的种子,有仁频、宾门等多种称谓。自古以来槟榔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款待亲朋的佳果,因古时敬称贵客为“宾”、为“郎”,“槟榔”的美誉由此得来。海南待客有 “茶,烟,酒,槟”等四种等级,槟榔只有在迎贵宾,婚庆等重大节日才摆上筵席,可见其地位。目前随着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槟榔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消费中了。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嚼槟榔是西双版纳傣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大凡上了年纪的傣族老人,闲暇时常以嚼食槟榔果为乐。傣族为什么如此喜爱槟榔呢?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傣族老两口被不孝的儿子和媳妇气出了胃病。有一天,老两口在槟榔树下编竹箩,风吹树摇,一大串成熟的槟榔果掉了下来,口干舌燥的老两口顺手摘了一颗放在嘴里嚼,觉得甘甜清凉,生津可口,略带一点涩味。到了晚上,老两口都感到胃里异常舒服,接着吃了几天槟榔果,老两口的胃病居然痊愈了。据说,从此以后,傣族有了嚼食槟榔的习惯。
槟榔为棕榈科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越南、菲律宾等,而以印度栽培最多。在植物分类学上,槟榔和油棕、贝叶棕等同属一科,但它们却形态迥异,风格不同,油棕、贝叶棕高大魁伟,枝叶修长,堪称高大英俊、潇洒雄健的伟男子;槟榔则窈窕秀气,亭亭玉立,可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少女。槟榔树高而细,在民间还有其传说:不知是在什么年代,一位傣族男青年因自己心爱的姑娘不见了而爬山涉水到处寻找,艰难的路途中他碰到了槟榔树,可当他满怀希望请问槟榔树可曾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儿时,谁知槟榔树却傲慢地高抬着头,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令他伤心失望的话。焦急万分的傣族青年又气又恼,对着槟榔树大声诅咒:我要让你高高地站着,永远也不会粗壮。岁月一年年地过去了,至今,槟榔树还是细细高高,始终也长不粗壮。
在西双版纳,槟榔果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古时候曾被人们当作货币使用,同时又是傣族青年男女的爱情信物。据说,傣族青年恋爱结婚后,小伙子一般要先到姑娘家上门,义务地服三年劳役,但如果在恋爱期间小伙子能够爬上高高的槟榔树采到槟榔果送给心爱的人,那就可以免去这三年劳役,并把姑娘领回家。
据科学研究表明,槟榔果还是一种常用的南药。除了象傣族民间传说中有健胃的功用外,槟榔果是保护人体牙齿的良药。西双版纳的许多傣族老人牙齿很好,就是常食槟榔果的缘故。此外,槟榔果还能驱虫、治腹胀、驱风、消水肿等。
Ⅳ 哪些地方主要生产槟榔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别名:槟榔玉、白槟榔、青仔、宾门、橄榄子等。以干燥果皮(大腹皮)、成熟种子、雄花蕾(槟榔花)、未成熟果实入药。
槟榔性温,味苦、辛;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等功能;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等症。
槟榔在中国引种栽培已有 1500多年的历史。主产于海南、台湾、广东、云南、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大。
Ⅵ 槟榔树在哪里有的多
槟榔树(Areca catechu)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公尺。槟榔子是棕榈科(Palmae)槟榔树的种子。而槟榔叶是胡椒科(Piperaceae)蒟(Piper betle)的叶。槟榔果略小于鸡蛋,果皮纤维质,内含一粒种子,即槟榔子。胚乳坚硬,具灰褐色斑点。于8~11月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晒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槟榔子是劣等儿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碱是槟榔碱,兽医用作驱虫药。另有同名电影作品《槟榔》。槟榔果实在台湾东南亚经常被嚼食,根据个人体质对生物碱耐受不同,可产生面红发热兴奋,甚至如醉酒卧街的各种情。
Ⅶ 槟榔可以出口菲律宾吗
可以。
因为菲律宾没有禁售槟榔,并且菲律宾是槟榔的主要产区。
Ⅷ 槟榔出产地哪儿
槟榔的产地在马来西亚。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槟榔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热带亚洲,东非和欧洲部分地区。太平洋地区主要分布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努阿图和密克罗尼西亚,散布在皮纳佩岛。美国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夏威夷群岛的竞技场种植园仅供观赏。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8°之间,最适温度为10-36°C,最低温度不低于10°C,最高温度不高于40°C,海拔高度为0-1000米,年降雨量1700-2000mm。该地区可以很好地生长。
(8)菲律宾哪里盛产槟榔扩展阅读
槟榔的危害
1、对牙齿本身不好: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耗严重,导致牙齿变红变黑,甚至提前掉牙。
2、对牙周不好: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牙周健康。槟榔纤维粗硬,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
3、对口腔黏膜不好: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重则演变为口腔癌。
4、对颞下颌关节不好: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此外,槟榔渣也刺激胃壁,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
Ⅸ 国外吃槟榔吗
少数是吃槟榔的。
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槟榔是重要的中药材,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将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
形态特征
茎直立,乔木状,高10多米,最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环状叶痕。叶簇生于茎顶,长1.3-2米,羽片多数,两面无毛,狭长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4厘米,上部的羽片合生,顶端有不规则齿裂。
雌雄同株,花序多分枝,花序轴粗壮压扁,分枝曲折,长25-30厘米,上部纤细,着生1列或,2列的雄花,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雄花小,无梗,通常单生,很少成对着生,萼片卵形,长不到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4-6毫米,雄蕊6枚,花丝短,退化雌蕊3枚,线形;雌花较大,萼片卵形,花瓣近圆形,长1.2-1.5厘米,退化雄蕊6枚,合生;子房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