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菲律宾信奉什么宗教
在菲律宾,国民约85%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
菲律宾是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国家。天主教是伴随着西班牙对菲律宾的殖民入侵而进入菲律宾社会。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认为有一种神鸟是伟大全能的创造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称为巴塔拉。
(1)菲律宾为什么这么多教堂扩展阅读:
菲律宾是个岛屿国家,诸多风俗禁忌如下。
称呼方面:交往时要称呼他们的职称、职务,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
交往方面:同辈人相见时,互相握手问好;遇见长辈时,要吻长辈的手背,或者拿起长者的右手碰自己的前额以示尊敬;拜访菲律宾人时,进门前脱鞋,不要窥视主人的卧室和厨房。
生活方面:乘车时,遇到老年人一定要让座,且不要在老人面前抽烟;;菲律宾上流社会流行刀叉进餐,广大乡村依旧习惯右手抓食食物;在宴请活动中邀请方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以示诚意;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为客人上菜时,务必表示谦让,不要在主人落座前就座。
2. 菲律宾巴洛克式教堂群的介绍
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巴奥艾、圣玛利亚、马尼拉以及班乃岛的米亚高等地。其中以圣奥古斯丁教堂、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比略奴爱巴教堂最为着名。这些教堂是从16世纪开始出现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大体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了大量的装饰。教堂结构以西班牙教堂为样板,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做了改动。采用长方形平面,既无侧廊又无交叉廊的结构。这种设计加上坚固的备用墙壁、天棚低矮的回廊,成为菲律宾基督教堂的特征。
3. 菲律宾人信仰宗教的人很多,为什么不能相互交谈他们的宗教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毕竟各宗教之间的信徒确实没有谈自己宗教的行为。菲律宾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为了避免尴尬,自然不会相互交谈各自的宗教。
这样看来,其实两家要是不谈宗教问题,说不定还能更好的相处。而菲律宾人不谈宗教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凸显了他们是非常睿智的,至少不会因为宗教矛盾而产生更大的问题。而且菲律宾人其实不太喜欢谈宗教相关的问题,是因为他们有更加热心的东西,他们更喜欢讨论一些小八卦,一些家庭琐事更能让他们兴致勃勃。
4. 菲利宾国家怎样
在中国的南海边,有一个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就是菲律宾。国土面积约为2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云南省那么大,总人口确是云南的两倍多,约为1亿200万。菲律宾的种族、文化众多,比如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岛上主流的四种。菲律宾移民指数:居住环境7分,福利保障6分,教育质量7分,投资环境7分,就业环境6分。
菲律宾属于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与中国海南岛气候一样,终年阳光充沛,四季如春。从性价比上来讲,菲律宾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国家。这里不仅有比海南岛一点都不逊色的海景和蓝天,物价却比海南低太多。再加上最近几年菲律宾经济迅猛发展,建设了许多高档小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只需要很少的钱,就能享受较高品质的生活。菲律宾有着亚洲水平最高的英语教育。政府规定英语为官方和商业用语,学校的教学语言也为英语。这里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英语的国家之一,英语基本识字率达93%,在亚洲排名第一。菲律宾的有1200所高校,其中有4所进入了国际500强。由于学费和生活费低廉,菲律宾成为了亚洲留学最便宜的国家之一。
菲律宾的基础教育也采用英语教学,2015年之前,为10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中学4年,后来加入了高中2年,为12年义务教育。
除了公立学校之外,菲律宾有大量的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私立学校基本上为华人开设,菲律宾的华人属于社会富裕阶层,几乎所有领域的富商都有华人血统,所以华人学校的收费比公立学校要贵很多,换算过来大概为1-2万人民币一年。而国际学校聚集在首都马尼拉的高档小区周围,有美式、英式、法式各种类型的学校,连通着小区周围的购物城、游乐场、公园、球场,完全是一个个封闭的小欧洲城。学费比华人私立学校更贵,大概需要5-10万人民币一年,但这也比国内的国际学校便宜了一半。
5. 菲律宾巴洛克式教堂群的主要教堂
圣奥古斯丁天主教堂
圣奥古斯丁天主教堂是菲律宾最古老的石造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571年。初建时用的材料是易燃材料竹子、泥巴及椰树叶子,所以1574年和1583年曾发生过两次火灾。1599年重建,1661年竣工。
大殿长60米,宽15米,用珊瑚和砖修筑的墙壁厚1.7米,墙垣、天花板和地面部是大理石材料,天花板的石块上雕刻有各种各样的花草,雕刻技艺高超,非常逼真。备用墙壁高出外壁5米,顶部筑有小塔。教堂内装饰有大量雕刻和绘画和一些精细的木雕装饰,且有防震设施。后来,这里还修建了以珊瑚为材料的钟塔。
圣奥古斯丁教堂:菲律宾全国各地散布着众多的天主教堂,被称为“东方的梵蒂冈”。在首都马尼拉,当年西班牙殖民者居住的城中城的心脏位置,屹立着一座历经地震、台风和战火而不倒的教堂,它就是拥有400年历史、并于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圣奥 古斯丁。
自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开始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起,马尼拉和其他地方就开始矗立起座座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是最早建成的教堂之一(见左图,董力摄)。最初,圣奥古斯丁教堂是用竹子和泥巴建造的,1574年被入侵的海盗烧成灰烬。此后两次重建又都毁于火灾,殖民当局最后决定用石头重建圣奥古斯丁。终于在1607年建造成了这座高大宏伟的全石料教堂,一并建成的还有第一修道院。此后,又修建了第二修道院,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对圣奥古斯丁进行扩建。圣奥古斯丁逐渐成为马尼拉乃至整个菲律宾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圣奥古 斯丁由教堂和修道院组成。
巴洛克风格的礼拜堂是整个圣奥古斯丁的精华。走进礼拜堂,仰头看穹顶,《圣经》中的人物经由技艺高超的意大利画师的手精心绘出,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高大的柱子从顶部到底座都雕刻着玫瑰形饰物,唱诗班阁楼的顶部装饰着拿着喇叭的天使,高高的穹顶上垂下来的巨大枝形吊灯更增添了几分庄重肃穆。圣奥古斯丁曾经收藏了大量的法衣、黄金圣杯、白银十字架、象牙雕像、金线绣花的丝绸披风和油画,当时就连欧洲也没有几座教堂和修道院在这方面能与之媲美。不过,这些珍贵藏品却在历次战争中流失了。圣奥古斯丁有4个庭院,其中的第四个院子是着名的布兰科植物园,是西班牙人曼纽尔·布兰科在此任职期间潜心 研究菲律宾药用植物的地方。他于1837年出版了《菲律宾的花草》一书,这本凝结他多年心血的着作,得到了科学界的一致赞誉,被视为圣奥古斯丁在文化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巅峰。
在400年的漫长岁月里,圣奥古斯丁见证了菲律宾跌宕起伏的历史,也经历了一次次的灾难。1581年,在此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教区主教大会讨论了菲律宾奴隶制的废除;1585年,向日本派遣传教士的决定在此作出;1953年,菲律宾国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此召开。英西战争、美西战争、 日本占领菲律宾以及日美之间的战争,都将圣奥古斯丁置于枪林弹雨之中,圣奥古斯丁珍藏的大量圣器、油画、雕塑、地图、典籍、家具被洗劫一空!战争结束时,圣奥古斯丁已是一片破败景象,第二修道院变为一片废墟,其余建筑残缺不全,270件油画以及众多的圣坛、家具、钟表、古董也没了踪影。二战结束后,圣奥古斯丁得以重修。教堂和第一修道院恢复了当年的面貌,在第二修道院的废墟上清理出了布兰科植物园。1965年,为了纪念天主教在菲律宾传播400年,圣奥古斯丁展出了全国各地建于16世纪到19世纪之间的百座教堂照片,由此萌发了创建一个博物馆的想法。此后,圣奥古斯丁不断收集在几次战争中失去的各类珍贵藏品。现在,圣奥古斯丁不仅是教堂、修道院,还是收藏众多菲律宾、西班牙艺术珍品的博物馆,是展示菲律宾历史文化瑰宝的重要场所。
圣·奥舌斯丁教室是菲律宾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装饰华丽·抗震性极强:非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是从16世纪开始出现的,这些教堂基本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建立的。教堂的大体风格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大量镀金图案,装饰奢侈的墙面以及刻面精美的柱子等。
教堂建筑以西班牙 教堂为样板,但也考虑到当地多台风、多地震的气候和地质因素而设计为长方形,无侧廊和交叉部,适量降低建筑高度,形成了菲律宾样式的基督教堂。同时还受到中国宗教建筑的影响,教堂正面结构讲究。一般的教堂与钟塔分离,钟塔又起防御和避难作用。 巴奥阿伊是吕宋岛北部的一个海边小村,这里建有菲律宾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建于1599年,始为竹木结构建筑,1606年开始改用石头建筑,也是菲律宾最古老的石造建筑之一。
教堂的规模很大,大殿长为60米,宽15米,用加工过的珊瑚和砖砌成的墙壁厚度达1.7米。教堂内装饰有大量雕刻和绘画。教堂建成后的半个世纪,同样用珊瑚修建了钟塔。1762年,这里曾是英军司令部,1898年美军攻占菲律宾后,教堂的会议室是美军同西班牙军签订停战条约的地方。教堂内有博物馆,珍藏着教会的历史文物。有一条拱形走廊通往教堂内的大殿,走廊一边是拱形的窗户,另一边墙上挂满宗教性油画。大殿庄严雄伟,教堂大门、神坛和合唱团所坐的木椅,雕刻精致。教堂的壁金里安葬着很多有名望的教士遗骸。
努埃斯拉塞尼约拉·德·拉·阿森西翁教堂
吕宋岛南伊罗戈省圣玛利亚有着名的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教堂建于1810年,因传说此地发现了圣母玛利亚雕像,人们认为圣母有在这座山丘上建一座天主教堂的愿望,有此征兆,故而建。教堂正面两侧有圆塔。墙壁砌有花和叶的图案。教堂的钟塔为八角形平面的4层建筑,近似中国的佛塔。米亚高位于班乃岛南部港口城市伊洛伊洛以西约40千米处,比略奴爱巴教堂就坐落在此地,教堂竣工于1809年,两侧矗立着两座钟塔,钟塔上方用棕榈等热带植物作为装饰品。这座教堂并非仅仅是教堂,还是一座矮而坚实的防守堡垒,在战争中这座教堂曾起到防御要地的作用。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是东方基督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建筑杰作。曾经被作为要塞使用过·它静穆的气氛十分适合教徒祈祷、静思:建在圣玛利亚的努埃斯拉·塞尼约拉·德·拉·阿森西翁教堂是1810年修建的。教堂入口处有宏伟的石台阶,教堂正面两侧建有坚固的圆塔。装饰砖砌墙壁的花和叶,为阿拉伯式图案,明显表征受伊斯兰的影响。离教堂不远的钟塔,为八角形平面的4层建筑,与其说是基督教建筑,倒不如说近似中国佛塔,因为非律宾教堂建筑受中国建筑的影响是很大的。圣.奥芭斯丁教堂大圆顶的内部雕刻着繁杂的图案,很多菲律宾人都喜欢在这里举行婚礼:菲律宾中部班乃岛东南哈罗河口的怡朗省,有另外一处着名教堂— — 米亚阿戈奥教堂。米亚阿戈奥教堂并非单一的教堂,还是一座矮而坚实的防守堡垒,建于1787年,历时10年,用以防卫来自穆斯林民族的入侵。米亚阿戈奥教堂用当地黄色沙岩建成,左右有两座尖塔,正面墙上有精致的雕刻,这些雕刻以人的形体语言演绎了宗教难懂的术语,让任何看见它的人可以理解雕刻的含义。这些雕刻完全出自当地工匠之手,他们从未接受任何美术教育,完全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对于宗教的理解进行制作。正是这独一无二的雕刻使米亚阿戈奥 教堂举世闻名。米亚阿戈奥教堂用当地黄色沙岩建成,左右有两座尖塔,正面墙上有精致的雕刻。
6. 400年的菲律宾“温柔古城”,为何当地人死后都不愿意离开
因为这一座城市是当地人的一个信仰,也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这就是当地人为什么那么热爱这片土地的原因,在着名的菲律宾国家,有着这样的一座城市,它被人们称为温柔之城,这座城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当地人在那里直到死都不愿意离开呢?我们刚听到这个城市的名字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一种感觉,这座城市是不是特别的浪漫,也非常的适合修身养息呢?
如今世界上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要来到这里祈福一下,为自己带来好运,看看这座历史留下的名胜古迹。实话对于这种古建筑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因为它见证了太多事情,看着墙壁上,那充满历史感的墙砖,让人心中产生一股敬意。希望它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的坚持下去。
7. 在菲律宾的锡马拉神殿,为何游客进出禁止穿着暴露
菲律宾也是世界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那里有独特的文化遗产,菲律宾的锡马拉神殿,是一座大教堂,去那里参观不可以穿着暴露,附近还有租衣服的地方,因为当地人认为那里非常的圣洁,可以给人带来好运,所以去那里的时候要庄重。
在当地人的眼里,锡马拉神殿是非常神圣的,它与建筑物的年代没有关系,而是因为里边供奉的圣母玛利亚非常的圣洁,会给他们带来好运的,是十分的灵验。所以经常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就算是有什么重要的活动,也会在那里举办,但是要求一定要着装庄重,不可以穿得太暴露。而且附近还有租衣服的地方。
8.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好象很发达哦
马尼拉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地处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吕宋岛西岸,也称“小吕宋”,濒临天然的优良港湾--马尼拉湾。马尼拉建在巴石河两岸。河流把城市分成两大部分,14个区中的7个区在巴石河北岸,6个区在南岸,一个区被分成两部分,河上的6座桥梁把城市南北两部分连结起来。1976年11月,菲律宾政府决定把马尼拉、奎松、卡洛奥坎、帕萨伊4个市和玛卡蒂等13个区合并,组成大马尼拉市,面积达626.58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称之为“亚洲的纽约”。
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及中亚古文明的基础上,融合西班牙,美国的西洋文明,形成东西合壁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盖斯比从马尼拉登陆,入侵并占领了菲律宾,然后在现在的马尼拉市中心,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时起,这里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统治当局的首府。
1898年,美国人打进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对菲律宾的统治,随后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罗族,把四周的乡镇和地区并入马尼拉,使马尼拉逐渐扩大。1901年7月31日,马尼拉被辟为菲律宾的特别城市,成了美国统治菲律宾的基地。从此,巴石河北岸的商业区内,大银行、大公司、大饭店等高楼大厦拔地而起,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国在菲律宾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破坏,城堡要塞周围的建筑物全部被炮火摧毁。1946年7月4日,菲律宾正式独立,将马尼拉定为首都。今天的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洁的热带花园城市,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商端口。
马尼拉湾口距市区55.5公里,海湾长8.3公里,是一个天然良港,马尼拉港外建有很长的防波堤,防波堤里面是码头区,码头建于1834年,巴石河经此入海,把海港分成了南北两港。北港停泊近海轮船,南港停泊远洋海轮。戴尔潘桥、琼斯桥、麦克阿瑟桥、奎松桥和阿亚拉桥跨越巴石河,连接两港的地面交通。马尼拉港港阔水深,现代化设施齐备,是菲律宾进出口的要地和贸易中心。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经济中心,它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有纺织、榨油、碾米、制糖、烟草、麻绳、冶金企业等,产值占全国的60%。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港口,全国出口货物的 1/3和进口货物的 4/5集中在这里。
马尼拉的交通非常方便,市民出门不论远近均习惯乘车,市内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空中铁路、公共汽车和“吉普灵”车等。“吉普灵”是马尼拉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带车篷的厢式吉普车,其车厢内有相对而坐的两排座位,乘客可随时打招呼上下。
马尼拉的面貌既古老又年轻,地处亚洲又十分欧化,在马尼拉湾岸边,有一片在填海造地的基础上建造的占地70多公顷的建筑群,其中主要有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文化中心、设计中心、电影中心、民间艺术剧院、超级市场和可以容纳上千名旅客的广场大酒店等。这些建筑物,大多数是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兴建的,设计新颖别致,融合了欧洲和东南亚的建筑风格,很多建筑都高达几十层,各建筑物之间,道路宽阔,两旁有热带树木和草坪,花木掩映,终年一片苍翠。街道两旁,到处可见洁白如玉的菲律宾国花“桑巴吉塔”。“桑巴吉塔”是忠于祖国,忠于爱情的象征,青年们常把它作为献给心上人的礼物,国际交往活动中,它表示纯真的友谊。
马尼拉是一座富有浓厚热带情调的城市,也是东南亚地区着名的旅游胜地,城内可供游览的名胜很多。位于马尼拉市中心的黎刹尔公园,占地58公顷,它原名鲁纳达公园,后来为纪念菲律宾的民族英雄黎刹尔博士而改名为黎刹尔公园。黎刹尔博士是个教育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他早年学医,后从事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领导人民完成了以1862年卡比特运动为开端的独立运动,1896年12月30日被殖民统治者杀害,年仅35岁。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公园里铸有他的铜像,每天有两名警卫守护。黎刹尔公园中,有吸引人的中国式庭院,院内有假山,入夜,七彩的装饰灯把庭院打扮得辉煌美丽。
1981年1月,在马尼拉湾南岸新区,用椰子树建造起一座现代化的宏大建筑--椰子宫。它成为马尼拉的一个新胜地。这是一座两层楼高,六角形屋顶的菲律宾式的典型建筑。褐色屋顶由椰木板构成,立柱用的是椰树干,砌墙壁用的砖,是由椰果毛壳的纤维混合高强度水泥制造而成的。大厅的巨大吊灯,由100多片经过精心雕刻的椰壳制成,大门上镶嵌着由4000块椰壳片组成的几何图案。地板上的地毯,也是用椰果纤维织成的,在大厅以外的厅室中,桌上陈放着用椰壳雕成的各种形状的台灯,连烟灰缸也是用椰壳雕刻成的。在椰子宫的餐厅里,有一张长约11米的大餐桌,镶嵌着47000块不同形状的椰壳片,用椰树各个部分制成的家具、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据说,建造椰子宫共使用了2000棵树龄在70年以上的椰子树。在椰子宫的周围,还种植了150棵椰子树,林间绿草如茵,花木扶疏,别具情致。
马尼拉的儿童城也别具一格。所谓“儿童城”,主要包括儿童医院和儿童公园,处处突出儿童特点,处处对儿童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在儿童公园里,按照菲律宾各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分成几个区域,各个区域都有鲜明的特色。一方面对儿童普及知识,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
在马尼拉有一条着名的罗哈斯海滨大道,它沿着海岸从南往北笔直延伸,长达10公里,是从机场进入市内的必经之路。罗哈斯大街是为纪念战后的第一位总统罗哈斯而命名的。道路宽阔、椰树夹道,两旁高楼林立,宾馆、夜总会等繁华异常。这里融合了东西方的许多特色,外来的旅游者都要到这里领略一番典型的马尼拉风光。
马尼拉还有一些着名街道,也是旅游者观光的地方,阿亚拉街原是西班牙财阀阿亚拉的私有土地,经过多年的不断扩建发展成为今日繁荣的商业中心。这里集中了许多公司、餐厅、商店、电影院和马尼拉第一流的饭店,马卡蒂商业中心、帕尔大厦和不少外国大使馆也在这个地区。埃斯柯达大道在巴石河的北侧,从西班牙统治时期起,就是一条繁荣热闹的街道,两旁商店、餐厅林立。黎刹尔路是一条电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华街道,在其后方是古老的唐人街--王彬街。王彬本是个华侨印刷工.在参加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中有过功劳,因此,菲律宾人民及这里的侨胞一直纪念着他。唐人街是一条以石块铺成的狭窄街道,两旁布满了中国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珑的骑楼,其街景很像我国旧时广州的格调,街口立有纪念中菲友谊的一座牌楼,还有一尊华侨王彬的铜像。观光的马车来往奔驰,使整个“中国城”生气盎然。
马尼拉是着名的国际会议城市,居亚洲五大国际会议中心之首。在马尼拉新区建造的国际会议中心,占地12公顷,内有会议厅、宴会厅、演讲厅、展览厅、电影厅、新闻中心、文化中心、食宿服务网等。会议中心附近的国际贸易中心、菲律宾文化中心,经常举办大型的商品博览会和文艺活动。文化中心位于罗哈斯林荫大道上,是一座一角向马尼拉湾突出的现代建筑物,主要部分有广场、美国会馆、小剧场、音乐厅、艺术馆、博物馆等,人们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菲律宾的文化,也可观赏马尼拉湾落日的美景。位于海朗街的国家博物馆,主要展出菲律宾出土的古代石器和有关伊斯兰教文化的展品及民间艺术品。
马尼拉保留了很多古建筑,那些布满着苔藓的古教堂外表古老,式样别致,建筑水平高超,与现代建筑互相辉映,形成东方与西方、质朴与繁华,古老与现代的混合体。菲律宾是东方唯一的基督教国家,基督教徒约占全国人口90%以上,其中85%信奉天主教。马尼拉市教堂极多,每一个教堂都有其建筑年代的特征,是马尼拉历史的无声见证。市内着名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建于1599年,是菲律宾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也是菲律宾境内最古老的石造建筑之一,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宾最重要的罗马式天主教堂,位于黎利尔公园西侧,这个大教堂是为圣母玛利亚修建的,教堂内珍藏有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等国的着名艺术家奉献的大量青铜制品、镶嵌工艺品和雕塑等。
玛拉干南官坐落在巴石河堤岸,以巨大的花冈岩为建筑材料,坚实宏伟,四周是茂盛的热带植物。它以前曾是西班牙总督与美国总督的官邸,菲律宾独立后,历届总统都曾加以修建并将此作为总统府。
马尼拉集中了许多所高等学府,有早期建市的阿坦尼奥马尼拉大学、拉萨利大学,也有20世纪以来建立的菲律宾大学、菲律宾师范学院、菲律宾女子大学、阿布阿拉木大学等,其中圣托马斯大学是菲律宾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创立于1611年,浓绿的大学校园内分布着很多教堂,校舍也都是古典式建筑。大学内附设一个博物馆,展出很多稀世珍宝,菲律宾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毕业于这所大学,
塔尔湖旅游胜地位于马尼拉市区以南约56公里的塔盖泰镇,湖上一个巨大的火山口形成长24公里,宽14公里,水深70米。湖中有一个小岛,岛上的塔尔火山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只有300米高。从湖岸遥望,山腰处有白色的烟雾袅袅升起。马尼拉郊区另一旅游胜地是百胜滩,又称北染瀑布,位于市区东南约120公里,以急流和瀑布着称。
9. 菲律宾伊斯兰教教堂特点
菲律宾伊斯兰教教堂特点以学生为主。
在世界上有三大宗教遍布全球,西方的基督教,中亚与欧洲那边的伊斯兰教,西亚以及东南亚的佛教比较盛行。这三大教囊括了很多地区的人民,每一个教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自己独特的宗旨和具有特色的教堂建筑物。伊斯兰教建筑的主要特色是它的颜色,它的建筑外形,以及其他的一些视觉的安排。这些都是其他宗教建筑所没有的特色。
伊斯兰教的建筑,它不像欧洲的城堡,但是又与城堡有着相同的地方。它又不同于哥特式建筑,更多了一些清雅,也不像印度的宗教建筑,满满的宗教气息。伊斯兰教的建筑则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它采用穹顶和开孔的方式,他的穹窿几乎涉及在它的每一处建筑物中,以及开孔的门和窗都是圆拱形的,独具自己的特色。
一些宗教场所都比较昏暗,阴沉沉的感觉,有一种沉重的气息。而伊斯兰教信奉的清真寺则生以绿蓝色为主,看起来有一种生机和活力。这是直观上与其他宗教场所最不相同的地方。并且伊斯兰教建筑没有什么遮蔽的地方,大多都是的立在那里,他们的倾向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内部的地方,而不是外面高高的墙,内部的建筑才是他们的核心,有一种两厢对比的意味在里面,这是与其他宗教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不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