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高调反美到讨好美国,杜特尔特的态度为何会发生180度转变
从高调反美到讨好美国,杜特尔特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变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特尔的总统任期快到了。等到他卸任后,如果菲律宾一直和美国僵持,他的继任者不一定处理好于大国关系,所以杜特尔特是在给继任者留后路。
B. 从高调反美到讨好美国,杜特尔特的态度为何会发生180度转变
高调反对到讨好,杜特尔特脑子是不是坏掉了,不,并不是,相反他十分的聪明,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国家本身的利益。
杜特尔特是菲律宾的总统,他上任之初,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整治国内的犯罪,也许此举触犯了老美的一定利益,因此老美就开始谴责杜特尔特,但是人家根本不理你,按照自己的执政理念,继续他的改革。同时杜特尔特当时极力改变和中方的关系,因此有些人甚至称杜尔尔特为反美斗士。
如果从其他国家来说,他做的确实有点圆滑,甚至是相当不地道,但是从他本国来说,他确实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甚至在他国内,有人会说他是英雄,毕竟人家是为了菲律宾。
放到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为自己国家谋福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当今世界的常态化。
C. 菲律宾东部热带低压生成,这会对当地造成哪些影响
菲律宾东部洋面热带低压生成之后或引发大规模的台风天气,对于我国来说这一次的洋面热压距离我国漳州东山南方向仅有1050公里,也就是说我国南部地区会遭遇大规模的降雨天气。
受到台风天气的影响,菲律宾东部洋面出现大量的风暴,并且和夹杂着雨水天气。而对于我国来说,受到台风的影响台南地区尤其是台湾浅滩渔场、闽南渔场以及西部漳州沿海地区都出现了台风级的大风天气,级别可达到7到8级。我国南部地区多地出现下午到夜间中到大雨,局部出现暴雨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台风天气导致台湾浅滩渔场和闽南地区的渔场航行作业都出现了搁置,渔民的正常生活遭到打扰,只能暂时搁置,以保证安全。
D. 台风知识
太阳直射的持续高温的太平洋的夏日,大面积的洋面上的水分大量蒸发。不断蒸发的水分将逐渐排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使空气的湿度急剧增加。这种高湿度的空气,正是台风的形成的先决条件!
当有外部条件(如降温或水蒸气自动凝结)促使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凝聚时,空气的压强会急剧下降,造成了相对于周围空间的大气负压,而这种负压就是形成台风的中心负压。这种负压一旦形成,周围的空气就会立刻进行补充。由于负压往往是从低温度的高空开始形成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围向中心旋转的空气大旋涡——这就是台风眼!
因而,台风的成因来自于空气的负压,负压来自于水蒸气的凝结,水蒸气来自于太阳的夏日的连续直射所产生的高温!最终,太阳是导致台风产生的根本动因!
对上述的假说的最主要的证据,就是台风都是在海面上形成的,且是在太阳直射、持续炎热的夏日,并且,当台风逐步经海面登陆陆地的时候,会逐渐减弱为低气压而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台风经过的海面都是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逐次凝结的区域,而陆地上空的空气的湿度则相对要低的多,因而不能形成强的空气负压中心,也就只能成为陆地风暴而不能成为台风了。
尽管炎热干旱的地区有时也会出现小型的龙卷风,但大型的龙卷风都是出现在靠近海洋的广大地区。靠近太平洋海岸的美国,就是龙卷风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那里靠近海岸,夏季空气湿度较大,经常变化的气候很容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进而形成局部的小规模的空气负压中心,导致龙卷风形成。即使相对干旱地区,夏季也会蒸发一定量的水分,也会在一定条件下遇冷凝结形成小的“龙卷风”。
总之,台风和龙卷风与一般的季风与平和风的形成机理不同,尽管他们都是由于太阳的原因造成的,但前者是较为局部的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的蒸发与凝聚有关的,而后者则是大范围的与空气气温有关的空气流动的自然气候现象。
如何预防台风的破坏
1. 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
2. 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3. 市民应留意媒体播放、刊载的台风消息,并采取预防措施。
4. 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 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
6. 台风袭来时,切勿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片弄伤。
7.台风过后易生瘟疫应如何防范?
台风过后,各处布满污秽杂物,病菌容易繁殖,加以蚊蝇之传播
,所以容易有传染病流行,如痢疾、霍乱等。应注意在台风过后,立
刻整理环境、清除污物、喷洒消毒药品,发现有传染病立即迳往卫生
机关隔离医治,以防蔓延。
E. 为何菲律宾会从富裕国家退化成贫穷之国
菲律宾在亚洲一直是处于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地位的一个国家,而且这个景象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非常的突出,也是那个时候亚洲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菲律宾却从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退化成了贫穷之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2个比较尴尬的原因就是菲律宾的人口出现了危机状态。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在1946年的时候,菲律宾的总人口是1800多万,但是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菲律宾的人口急剧增加,已经达到了1亿人口以上。人口的迅速膨胀也让这个国家的负担变得非常沉重。国家的基础设施非常的薄弱,爆炸性的人口增长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属于灾难。
F. 菲律宾东部生成了一股热带低压,这股热带低压将会去到哪里
在菲律宾地区出现了一个热带低压,可能大家对于这种事情不是很了解,在我们的地球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每一个地区都存在着一些特别的气压,有的是热带高压,有的是热带低压还有许多其他的环境所导致的低压和高压。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就像我们城市和农村的降雨就有很大的区别一样,因为环境因素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菲律宾东部出现热带低压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毕竟菲律宾本来就靠近热带地区,而且他们地方地势比较低,周围全都是一些高压地带,或者说是他们人口也比较少,导致它们这个地区的气压会比较的低。最终,这个热带低压会不会形成台风或者飓风,或者说其他的自然灾害,现在还不知道只只知道他还在增强过程当中,具体会移动到哪里去,我们也现在很难猜测。
G. 美国历史
“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已由华尔街波及全球,令人不禁想起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1929年秋爆发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根本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做点历史考察很有必要、很有启示性。这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借鉴意义。”谈起80年前那次美国经济大萧条,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资深美国经济专家陈宝森研究员由此打开了话匣子。
陈宝森长期跟踪研究美国经济,可谓着作齐身。他的主要着作有:《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美国经济周期研究》、《美国总统与经济智囊》、《当代美国经济》、《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美国制造业振兴启示》等。他认为,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美国从来就有两派观点。一派主张弱势政府和市场自由,另一派主张强势政府和市场干预。这两派从建国起就已经存在。
在美国貌似繁荣的经济土壤中,危机的种子在悄悄发芽
陈宝森首先向记者谈起了80年前美国经济大萧条爆发时“歌舞升平”的复杂背景和值得记取的深刻原因。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时期。电力能源在加速机器运转的同时点亮万家灯火,冰箱、洗衣机改变了人们的食物购买和日常生活习惯,汽车成为家庭新宠,大兴土木促进了建筑业的兴旺。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在歌舞升平、物欲横流的喧嚣中尽享“繁荣兴旺”生活。
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却有一大批被忽视的贫困人群:600万个家庭的年收入微薄,衣食窘迫;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大批农场倒闭,农业面临严重衰退,使广大农民陷入困境;黑人依然在种族歧视的阴影下挣扎;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人却并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这一时期兼并之风盛行,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由于大部分财富集中到了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导致美国经济运行中商品增加和资本输出困难,这进一步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虽然金融巨头在投机行为中都获得了高额利润,但大量资金并没有被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是被投向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股市投机盛行引发财富泡沫。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
“在美国貌似繁荣的经济土壤中,危机的种子在悄悄发芽。随着华尔街股市大崩盘的出现,经济繁荣达到了顶点,也走到了尽头。”陈宝森说。
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加快了垄断资本的发展。通过集中兼并产生了许多大财团,最出名的是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如1912年摩根财团在120家大公司中有341个董事,共有240亿美元财产,而当时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不过394亿美元。摩根一个家族的财产相当于美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摩根财团不仅拥有工业,还拥有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所以能呼风唤雨。垄断资本的发展激化了许多矛盾,如大公司与中小公司的矛盾,穷人与富人的矛盾(10%最富的人收入占39%,10%最穷的人才占2%),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工农剪刀差扩大,工农产品购买力平价,即以1914年的农产品价格同工业品价格都为100,到1929年农产品价格只相当工业品的40-50%)。
陈宝森接着说,金融市场的崩溃是大危机的引子。1930年在众议员斯蒂格尔的领导下,对银行在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发现商业银行用存款人的钱卷入股市的投机狂热是重要祸根。当时炒股人只要付少量保证金(10%)就能借到大量资本进行证券的炒买炒卖。而付少量保证金的炒股人不加控制地投机,对国民经济的损害比表面数字要大许多倍,他们的活动导致证券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损害了真诚投资者所拥有的财产。商业银行放款过度不仅导致证券投机,而且使工业企业过于乐观,从而盲目扩大生产。到市场风向逆转时,商业银行匆忙收回贷款,借款人被迫大规模出售证券,导致股市崩溃。银行又由于账户上的准备金不足,迫使借款人进一步清偿债务,这种金融紧缩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金融业的过度贪欲和无序竞争,又是导致大危机的重要根源。事后据参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的调查,发现了金融机构的许多丑闻,如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勾结,放款过度,保证金交易,有38%的股民付少量保证金就可以从事股票投机,杠杆率达到1比10,还有弄虚作假,逃避所得税等等。此外投资银行还利用自己为上市公司担保的条件,把略高于成本但大大低于市值的股票卖给官员、报社编辑、律师、政客,还有利益相关者,为自己谋利。
“即使今天回眸思量昔日美国这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灾难何以发生,仍然令人心颤。大危机是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金融体系中的问题成了爆发危机的引信,纽约股市大崩盘是危机爆发的标志。一切情况说明,免于政府干预与监督的自动调节经济的美好梦想是多么不切实际的空谈,政府对市场不干预不行了!”陈宝森总结道。
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财富损失最重、影响程度最深的经济大萧条
美国经济大危机以1929年10月纽约股市的崩盘为标志。股市在1929年9月1日是最高点,市值总计是896亿,到1932年7月1日跌到156亿,跌了740亿美元,跌幅达82.5%。随着纽约股市的惨跌,美国爆发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形成整个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财富损失最重、影响程度最深的经济大萧条。
陈宝森拿出他的专着《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向记者介绍了大危机给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空前危害。
1929年10月29日,这就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声名狼藉的黑色星期二。人们匆忙抛售证券,股票抛售恐慌已成定局且一发不可收拾,沮丧的股票经纪人泪水涟涟,股市就此崩溃。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就这样,美国上下从1929年夏季令人炫目的巅峰滑向大萧条的深渊,这不仅是美国自身也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衰退。”陈宝森说。
银行破产造成的恐慌成了大萧条的主要传播机制,1930年11月和12月,田纳西州的考德威尔银行和纽约市的美国银行相继破产,这两家银行在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无限制的增长,然而,在大萧条的压力下,这两个过度膨胀的金融帝国崩溃了。据统计,大萧条头3年,共有5000家银行倒闭,由此造成的恐慌又加剧了大萧条。
大危机还给实体经济造成灾难。1929——1933年四年间,美国经济彻底瓦解了。国民生产总值减少了40%,失业率达到24.9%。国民经济的每个部门都受到了相应的损失,至少有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1932年7月,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高达一半的美国家庭主要劳动力失业或收入锐减,成千上万工人工作无着,三分之一的人口缺衣少食。1929——1939年这十年,由于大危机之后的长期萧条,经济几乎没有什么增长,1939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29增长不足0.1/%。
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尽管人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包括关税保护和增加购买,但是收效甚微。随着信贷紧缩力度的加大,使许多农产品和原材料的持有者相继破产。
20世纪20年代被奉为英雄的企业家们在30年代转瞬成为替罪羊。金融业与工业大亨们破产的破产、坐牢的坐牢、自杀的自杀,变得愤世嫉俗的民众开始对他们曾经顶礼膜拜的商业大亨们的垮台冷嘲热讽。
大萧条还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由于经济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在它的影响下,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最有声誉的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7月9日,德国丹纳特银行也这样做了,随后两天,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放假;柏林证券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1931年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2年后,美国和几乎所有大国也都这样做了。
在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贸易也急剧衰退,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 242亿美元。
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在所有国家中,经济衰退的后果是大规模失业。
陈宝森说:“残酷的现实发人深思,为什么在美国这种社会制度下会出现一面生产过剩、一面啼饥号寒的矛盾现象。它是发生在垄断资本鼎盛、生产力急剧扩张、经济失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这说明当时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岌岌可危。”
大危机催生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管理,限制过度竞争
“总之,一切情况说明,在此阶段政府对市场不干预不行了。所以,1932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在治国理论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在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上非常强调政府监管。除了金融领域的几个立法以外,在铁路、空运、卡车运输等方面也加强了政府监管。总的理念是加强政府管理,限制过度竞争。”陈宝森说,凯恩斯主义又从理论上阐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及干预的办法。这样美国就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把攻击对象指向垄断,他说:“垄断限制了各种机会。个人的主动精神被一部庞大机器的轮牙所压碎。自主经营的领域日益受到限制,私有企业确实变得过分私有,它们已经变成了特权企业,不再是什么自由企业。”罗斯福颂扬政府,把它看作是希望所在。
谈起罗斯福新政的实质,陈宝森认为,新政的基本政策精神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机器干预社会再生产,其基本政策手段逐渐演变为运用所得税制、预算拨款、政府债券和银行信贷等财政金融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发展国民经济的某些重要环节给以促进,对不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企业活动进行管辖。新政需要一种比传统经济学高明的解释资本主义现状的理论,但是它不希望这种理论彻底触动资本主义现状。这个任务在稍后一些时间由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完成了。
实行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主要是应用财政、信贷两个杠杆进行调节,以医治资本主义自发机制所造成的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痼疾。办法之一是通过赤字预算和发行债券向资本家借钱,把劳动者已经创造出来、但为资本家所有、且又为他们所不愿意使用的那部分闲置资本运用起来,进入生产或消费。这样,资本家可以获得由政府保证的债券利息,得到政府订单的企业,可以扩大生产,就业的增加又可以扩大消费,社会再生产就可能在扩大的规模上持续进行。办法之二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显而易见,凯恩斯的政策重点是用需求带动生产。这反映了大危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陈宝森说。
为了制止金融市场上的这些弊端,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其要点是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职能严格分开,商业银行管存贷,不管投资。投资银行则只管投资不管存贷。1935年又通过了一个银行法,重点是加强联邦储备系统的权力。
陈宝森说:“通过实行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国家直接干预社会再生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空前强化。国家通过对资本主义自发机制的干预和调节,为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某些有利条件,为缓和社会矛盾提供了某些改良主义措施,使美国经济逐步走出大萧条的阴影。”陈宝森认为,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经济政策上的重大转折,新政是大危机的产物。新政的出台并不是某些政治家的灵感,而是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这种主张的风云一时也并非由于个人的提倡,而是以社会上长期的思想理论准备为基础的。
说到这,他认为,国家干预不能从根本上制约资本主义自发机制,也不能消除经济的周期波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的“停滞膨胀”,使加强政府管理、限制过度竞争的理念受到了挑战。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的名言是“政府不解决问题,问题就在政府自己”。
但是,金融的放松管制不久就导致了80年代末的储贷协会危机以及当前这次更大规模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海啸的发生,是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方针,听凭金融资本自由发展的结果,也是美国政府包庇纵容金融资本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又是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新自由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陈宝森着重指出。
从美国多次经济危机可以得出四点结论
回顾80年前美国的那次经济大萧条以及美国建国以来的历次经济危机,陈宝森认为,从上述历史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理论会得到社会多数的认同。从新政的改良主义到里根的保守主义这个大转变不是偶然的。大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占了上风,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经济“停滞膨胀”,凯恩斯主义失灵,新自由主义又趁机反扑,获得了压倒优势。这种形势一直保持到现在。
他认为,二战以后是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人们自然把这一切和凯恩斯主义联系起来,似乎它真的能给美国带来千年盛世。这期间,资产阶级主流派无疑是支持这种政策的,因为它缓和了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使美国资本主义再生产能比较顺利地进行,而且最终也保证了资本家最大限度的利润。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动摇了凯恩斯主义雄踞20年的理论宝库,各派经济学家趁机兴起,受到当时的里根总统支持的供应学派提倡自由放任,发挥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里根政府奉行供应学派与货币学派的理论,纠正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片面性,但是保守主义盛行,又导致美国经济新的不平衡和新的危机。
第二,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即没有国家干预,甚至没有国际干预,就无法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国家干预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但可以缓和矛盾,使生产力继续发展。
第三,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说明竞争有利于把金融市场搞活,然而,金融业的过度贪欲和无序竞争,又是导致金融风暴的重要根源,它会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灾难。而要使金融市场的竞争有序,不对金融行为加以规范是不可能的,金融规章由政府制订,规章是否合乎客观规律,能不能做到管而不死,仍然要在实践中接受考验。他意味深长地说:“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以及后来的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它也向世人昭示,市场经济为何必须处理好自由与纪律、放活与监管的关系,稍有偏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
第四,罗斯福及历届民主党总统实行的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和里根及其他共和党总统实行的不同色调的保守主义,都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的,其差别在于对政府力量的运用不同,以及处理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的策略不同。它们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时期为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和发展。它们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是深刻的,这是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政府的作用又会得到强调。但是这绝不是自由放任思想的终结,他们仍然会保留自己的阵地,并且伺机夺回优势地位。这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左右摇摆,也是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的必然走向。在美国现在的条件下不可能在市场和政府定位问题上得到各方面一致统一的共识。”
那么,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对于中国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从中所得到的启示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陈宝森进一步指出,我们既不否定市场的积极面,也不迷信市场万能。既主张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督,又反对政府越位,进行不适当的干预。我们主张两手都要用,两手都要硬,两手要各得其所。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界定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非常重要。现代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放任由市场机制调节的,而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这样。政府还要做好公共管理。
他说,美国经济危机的教训启示我们,中国的金融改革要坚持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进一步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盘考虑,协同推进,体现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H. 180度大翻转!一向反美的杜特尔特,为何最近频频讨好美国
180度大翻转!一向反美的杜特尔特,为何最近频频讨好美国?凡事都会涉及利益,虽然杜特尔特即将卸任,但是为政治寻找出路,是其必须要做的事情,特别是杜特尔特还是一个无比精明的总统,在各个国家的博弈间,彻底的倒向美国或者俄罗斯都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忍期间虽然口头上反美,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对美国做出彻底的翻脸,在卸任前,寻求政治平衡是无比高明的决策,虽然因为其在近期杜特尔特在美国进口了部分直升机来平衡美国的不满,但实际上,菲律宾的财政以及地缘对于军事力量的需求并不大,这就是彻底的对政治的妥协。
其实影响其女儿继任最大的政治障碍,也就是USA的打压和菲律宾国内反对党的批判,其女儿萨拉尽管也很强硬,可是胆魄远不及杜特尔特,假如杜特尔特卸任,菲律宾反对党毫无疑问伺机而动刁难萨拉,那时候杜特尔特即使想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假如USA此时在身后使坏,那萨拉在政治路上会走得极为困难,甚至有被政治谋害和清算的隐患。
杜特尔特如今也只能谋求与USA缓解关系,因此订购军事装备也算得上表明诚意,并且,菲律宾和USA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没有走到反目的终点,这也是由于杜特尔特坚持美菲同盟关系,我觉得这就是杜特尔特给自己留下的最后一条退路。
I. 为什么菲律宾对美国的态度突然反转
是的从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以来,菲律宾一反常态,从开始的对结果不持立场,到最后杜特尔特总统公开对美国的辱骂。如果您对最近的新闻有一个连续的关注的话,对这些事情,您就不会再有什么疑问。好吧,我来解释一下。先说当初仲裁结果即将公布时,中国用军事实力在南海军演,表达了强烈的愤怒。由于在这段时间以来中美高层频繁接触,中国清晰的表达了自已的底线,所以结果公布以后,美国的强硬姿态反而与之前大大的下降,最多只是为了顾及自已的面子,说几句硬话而已。美国这时对菲律宾的承诺,已经是视而不见了,但美国此时也是心安理得,并无什么内疚和自责,因为它当初对菲律宾的承诺本就是言语模糊和模棱两可的,为的是给它自己留条后路,说白了美国只是想吓唬中国来获取利益和坚固它的军事联盟,并不想与中国正面冲突。仲裁结果公布以后,这时美国就无处躲藏了,它只能挑明自已的立场,来给世界一个交代,是与中国正面为敌维护菲律宾的利益,还是放弃之前对菲律宾的承诺,结果美国选择了前者,这无疑使菲律宾产生了巨大的心理有落差。搞南海仲裁是美国出的主意,强推着菲律宾搞这一活动,菲律宾为此花费了巨额的金钱,也顶着冒犯中国的巨大压力,然而美国说放弃就放弃了。把菲律宾推到了风口浪尖,又让菲律宾重重的摔了下来,惹了一身腥又一无所获,而站在幕后的那个老板(美国)就这样潇洒的离开了。这样的情景就好像,小偷是菲律宾与我美国无关,菲律宾的感觉就是被老板出卖了。虽然美国事后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的对菲律宾说,美菲同盟的重要性,但菲律宾已经对美国失望了。所以菲律宾对美国的态度有所转变,但它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菲律宾还是需要美国的,但是不会再是美国的小弟,被 美国当枪使,不会再让美国把自己当做钓鱼的诱饵,新华社马尼拉9月10日电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10日说,菲律宾将遵循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都不得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杜特尔特骂美国,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因素。现实原因是,他上任后把反毒作为头等大事,想把他在达沃市任市长时“乱世用重典”的治理做法推向全国 ,美国却以“不守法律“、“违反人权”等来相指责,他自然火冒三丈。历史因素是,美国对菲律宾进行近百年的殖民血腥统治,犯下几百万起罪行。这些都深深印在菲律宾人的历史记忆中,可以说广大菲律宾民众有着反美基因。民族独立意识很强的杜特尔特,哪里会容忍昔日殖民者的后裔还想以主子自居,颐指气使,指手画脚?他说:“我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总统,我们不再是殖民地了!”他的这番话道出了他自己也是菲律宾民众的心声。另外,杜特尔特敢于这么放开骂,是瞅准了美国有求于菲律宾,奥巴马用打哈哈、自嘲和调侃来应对辱骂,讨好巴结杜特尔特。必须看到,不论杜特尔特总统骂美国有多么凶,并不表明他会同美国“恩断义绝”。对美国的军事援助,飞机也好,舰艇也罢,菲律宾照单全收,美国张罗的军事演习菲律宾一场不拉,美国在菲军事基地安全无恙。美菲是军事盟国,经过多年经营,美国在菲律宾的影响无处不在,菲亲美势力不可小视。另外菲律宾也在向中国示好,根据美联社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13号说,不会同意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在南海进行所谓的联合巡航,杜特尔特的这一表态,明显废弃了其前任和美军早前的约定,杜特尔特强调,菲律宾海军只会在12海里领海内巡航,不会在其他水域活动。此外他还考虑,向俄罗斯和中国购买防御武器。
J. 从高调反美到讨好美国,杜特尔特的态度为何会发生180度转变
杜特尔特的菲律宾政府与美国签下2.5亿美元购买6架“阿帕奇”的军购合同,就被判定“从高调反美到讨好美国180度大转弯”,国内某些自媒是太脆弱还是太无知,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杜特尔特向美国军购很正常,若是大笔购买中俄装备才是“反常”,因为菲律宾不是泰国,也做不到印尼、大马购买俄战机的“魄力”。
第四,安全上不离美国,经济上交好中国、日本,礼道上给俄罗斯面子,老杜的政策很实用。不像前任阿基诺三世,最后就剩下美国、日本两个朋友。
最后,菲律宾文化上受西班牙天主教、美国时尚影响,体制上看齐美国,军事方面独立至今不离美国。老杜上台已是四个年头,他很“聪明”,知道购买中俄武器的后果:冒犯美国,得罪军方,某种意义上“自掘坟墓”,所以与中俄只有外交政治互动,没有更进一步行动。
因为菲律宾人骨子里亲美国、媚西方,制度是西方式,传媒与文化亦然,这样的底色,怎么能轻易改变?
所以说老杜根本没有什么“180度大转弯”,他就是嘴上怼美国,心里烦美国,行动上又得罪不起美国。而从根本看,国内制度创设、历史传统、民意基础和舆论环境都不支持真正的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