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尔马蒂机场在哪里
位于古巴共和国首都哈瓦那市西南15公里处。
由ECASAS.A.运营管理,为哈瓦那市提供航空服务。
机场以拉丁美洲解放运动领袖何塞·马蒂的名字命名...阿尔马蒂机场是是位于古巴共和国首都哈瓦那市西南15公里处的一座民用机场,由ECASAS.A.运营管理,为哈瓦那市提供航空服务。
㈡ 为什么世界有很多城市叫圣何塞尤其是西班牙,菲律宾,一些欧洲国家都有圣何塞
因为他,何塞。马蒂,,前面加个圣是外国人的叫法,比如彼得大帝,就有城市叫圣彼得堡等有很多这样的。
何塞·马蒂(José Julián Martí Pérez 生于1853年一月二十八日,卒于1895年五月十九日)古巴卓越的诗人、杰出的民族英雄、伟大的思想家。他从15岁起就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42岁便牺牲在独立战争的战场上,他短暂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争取祖国独立和拉美自由的事业。
㈢ 哈瓦那的旅游
哈瓦那位于古巴的西北部海岸,被哈瓦那省包围,为古巴的首都,主要城市以及商业中心。该城市是古巴和加勒比海国家里最大的城市,是古巴政府所在地,许多政体机构以及商业总部也都设在哈瓦那。
哈瓦那地处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称,古老教堂、城堡、广场、博物馆、纪念碑、公园、图书馆等众多,为着名的旅游胜地。哈瓦那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是建筑艺术的宝库,拥有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至今还留有许多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新城是拉丁美洲着名的现代化城之一,临加勒比海,街道宽阔整齐,高楼鳞次栉比,拥有豪华的宾馆、饭店、公寓、政府大厦等,花坛草坪点缀其间,充满现代化气息和繁荣景象。 古巴国会大厦位于首都哈瓦那,1959年以前一直是古巴政府的办公大楼,现在是古巴科学院(Cuban Academy of Sciences)所在地。国会大厦是古巴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其内部的雕像是世界上第三个最高的市内雕像。
国会大厦建成于1929年,整体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形酷似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但其建造者欧亨尼奥·拉尼瑞(Eugenio Raynieri)称该建筑圆顶的灵感来源于位于巴黎的法国着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先贤祠(Panthéon)。该圆顶采用钢架构造,再辅以石头建造而成,建于美国,后由古巴进口,高92米,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是哈瓦那最高的建筑。大厦内部装饰高雅华丽,尽显气派;外部有几个漂亮的法国式花园,花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国会大厦映衬着花园,花园也装点了国会大厦,构成一幅美妙的风景画。 古巴首都、西大西洋最大的城市哈瓦那,位于古巴岛西北部哈瓦那湾的阿尔门达雷斯河畔,扼佛罗里达海峡西南口,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气候温和,四季宜人,风光秀丽,素有“加勒比海明珠”之称。哈瓦那是一座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城市,现有人口200多万,是古巴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巴岛于1492年由哥伦布发现,1510年开始殖民化进程。哈瓦那建于1519年,1550年成为古巴主要城市,1898年起成为首都。哈瓦那市区分为新城旧城两部分。新城濒临加勒比海,街道宽阔整齐,高楼鳞次栉比,拥有豪华的宾馆、饭店、公寓、政府大厦等,花坛草坪点缀其间,充满现代化气息,是拉丁美洲着名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占地面积不大,街道狭窄曲折,迄今保留着许多欧洲式古老建筑。旧城是当年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征服新大陆的重要基地,四周工事环绕,具有很高建筑学价值的古老建筑物大多集中在城区的兵器广场、大教堂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以及老广场附近。城区那些传统性民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哈瓦那老城区古建筑布局整齐和谐,外观古香古色,迄今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哈瓦那的名胜古迹众多。坐落在市区的拉富埃尔萨城堡建于1538年,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堡,也是美洲第二座最古老的城堡。城堡建筑呈方形,四周围墙环绕,顶部塔楼高耸,塔顶安放的一尊印第安少女“哈瓦那”铜像格外引人注目,哈瓦那城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建于1587年至1597年的莫罗城堡,高耸在哈瓦那湾入口处的峭壁上,城墙高大宽厚,外有宽宽的护城河,内有条条幽深的隧道,这里曾是哈瓦那城防止海盗袭击的要塞,是哈瓦那城的重要古迹之一。莫罗城堡历史上曾先后遭到法国、荷兰、英国列强的洗劫,已变得面目全非,但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仍可以显出城堡当年的英姿。在海滨大道上,竖立着19世纪下半叶古巴独立运动的着名将领安东尼奥·马赛奥、马克西莫·戈麦斯和卡里斯托·加西亚的青铜雕像。
在市中心的何塞·马蒂广场上有古巴民族英雄、着名诗人何塞·马蒂的巨大铜像和纪念碑。在市区九号街的广场上,有1931年为表彰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华侨而建的纪念碑,在高18米的红色圆柱形纪念碑的底座上刻有“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的文字。哈瓦那的圣塔玛丽亚海滩,山环水抱,岸畔林木葱郁,芳草如茵,滩面沙细洁白,海水蔚蓝,是风景优美的旅游避暑胜地。哈瓦那港狭长,近岸水深12米,可以停泊远洋巨轮,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进出口货物经过这里。哈瓦那有铁路和公路通向全国,市郊有何塞·马蒂国际机场,交通十分便利。兵器广场,又称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广场。广场中央竖立着古巴1868年至1878年起义领袖、战时共和国总统塞斯佩德斯的雕像。广场东北角有一座特姆普莱特神庙,庙前有一棵木棉树,1777年曾将哥伦布遗骨埋葬在木棉树下,后转移到大教堂。西侧的哈瓦那历史博物馆,有别具一格的连拱廊、木雕的阳台和雅致的庭院,是殖民时期的一座建筑杰作。广场附近的大教堂建于1704年,是一座西班牙和美洲风格的绚丽多彩的古老建筑。教堂的塔楼高耸入云,站在塔上,哈瓦那城和哈瓦那港湾的美景尽收眼底。哈瓦那市区有众多的雕像和纪念碑,给这座古城更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古巴首都哈瓦那坐落在古巴岛的西北岸,扼佛罗里达海峡西南口,与美国的佛罗里半岛隔海相望。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建于1510年,旧城的城堡及其工事体系,是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用于征服新大陆的重要基地之一。哈瓦那旧城包括城墙旧址与哈瓦那湾之间的整个地区,面积为142.5公顷,分布着一系列城堡。尽管哈瓦那城已步入现代社会,19世纪建的城墙几乎荡然无存,但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尊重城市最初的设计规划,并注意建筑的整体特征,因此这些古建筑布局整齐和谐,外观富于表现力,从而使哈瓦那旧城的非凡原貌保存至今,尤其是那些工事环绕的古城区城堡群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
在哈瓦那市区,有一座名叫拉富埃尔萨的城堡。古堡建于1538年,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堡,在美洲古堡中也居于第二位。这个古堡呈四方形,四周围墙高达20多米,堡上筑有一座塔楼。1539年,埃尔南多·德·索托从古巴岛出发,首先发现了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传说在索托走后,他的妻子伊萨贝拉·德·博巴迪利亚时常登上塔顶向远处眺望,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她年复一年,望眼欲穿,哭瞎了双眼。最后听到丈夫的死讯,她也悲痛而亡。城堡塔楼不仅因这个动人的传说而闻名,而且以塔顶安放的一尊印第安少女“哈瓦那”的铜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因为哈瓦那的得名,就是来自这个受人尊敬的印第安少女的名字。如今的铜像是个复制品,真品保存于城堡附近的哈瓦那城市博物馆里。
在哈瓦那港湾入口处的峭壁上,高耸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古堡,这就是哈瓦那的着名古迹之一——莫罗城堡。1982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哈瓦那旧城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时,这座古堡大概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莫罗城堡建于1587~1597年,做为哈瓦那城的要塞以防海盗的袭击。城墙高大宽厚,并有一条20米长的护城河。一条条幽深的隧道使堡垒相互通连。堡旁的灯塔建于1844年,30千米以外都可见到灯塔耀眼的光芒。城堡上的累累弹痕,是哈瓦那历史上屡遭欧洲列强洗劫的历史见证。16至17世纪,法国与荷兰海盗多次进攻哈瓦那。1756年至1763年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又于1762年占领了古巴,英罗城堡也被英国军队摧毁。如今,城堡虽已面目全非,然而从存留的堡体上,依然可以看出莫罗城堡当年的雄姿,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座古堡现已辟为哈瓦那航海博物馆。哈瓦那除拉富埃尔萨城堡和莫罗城堡外,还有好几座年代久远的古堡。拉卡巴尼亚堡建于 1763~1774年,面对海湾竖起两堵高大结实的城墙,而朝内一侧则有深12米的壕沟,沟上有吊桥通向古堡的主要入口。古巴独立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关押爱国者的所在,如今成为古巴的一座兵营及军事博物馆。拉篷塔堡建于16世纪末,建筑坚固墩实,墙厚2.5米。堡垒对面有一座马克西莫·戈麦斯纪念碑,他曾与马蒂、马塞奥等一起,领导古巴人民对西班牙殖民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为古巴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哈瓦那还有建于1763年的阿塔雷斯堡和建于1774~1794年的王子堡等。这些城堡与工事体系、民居等古建筑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氛围,使哈瓦那旧城成为加勒比地区最重要的历史中心,也是美洲大陆最有意义的历史中心之一。另外还有建于1763年至1774年的拉卡巴尼亚城堡、建于16世纪末的拉篷塔堡以及建于1774年至1794年的王子堡等。 圣玛利亚海滩是哈瓦那的着名海滩之一,这里山环水抱,风景优美,是美好的避暑胜地。 哈瓦那是着名良港,海湾狭长,湾底建有地道沟通两岸。在海湾进口处左岸是建于1632年的莫罗城堡。陡峰峭壁,地势险要,最初是为防御海盗修建。1762年英国殖民者攻打哈瓦那时,在莫罗城堡前遭到古巴的农民自卫队的英勇抗击。十九世纪中叶起,莫罗城堡成为西班牙殖民当局的监狱。1978年古巴政府在此建设旅游点,接待各地游客。海湾对面俯瞰全城的卡瓦尼亚高地圣卡洛斯城堡上,从17世纪末哈瓦那修筑起城墙和城门后,每晚9点钟都要准时举行鸣炮仪式,宣布关闭城门和港口。鸣炮的传统至今仍保留着,并已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从20世纪起,哈瓦那发展迅速,现代建筑拔地而起。在这里有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的复制品,有使人想起曼哈顿的建筑,也有直接从芝加哥照搬的电影院,巴卡迪大厦是装饰派艺术的典型例子。
哈瓦那也是保存其历史遗产最好的美洲城市之一。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哈瓦那的历史中心和整个军事防御体系为“人类遗产”,其中就包括了表现过去400年从新古典主义到巴洛克建筑艺术风格的1780种风格各异的和谐建筑。哈瓦那因为其海港城市的特色和坐落在墨西哥湾入口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欧洲和南美洲之间的中转站和必经之地。蓝天碧水和阵阵迎面拂来的加勒比海凉爽的轻风,无论是历史文化抑或是风俗民情都吸引着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它的多元、神秘和奇异。 在二十世纪初,为了接待世界知名人士和富豪,哈瓦那盖起了气派的大旅馆和饭店。宫殿般的国家饭店就是当时社会名流趋之若鹜的地方之一。国家饭店建在突出到海里的一块陆地上,今天它已经被正式列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辉煌的饭店面向世界上富有的旅游者,于1930年12月30日在盛大的庆祝仪式中开业。当时美国的百万富翁们与古巴的内阁部长以及当地的土地所有者经常光顾这里,社会名流也都住在这个饭店里,因为在当时它是加勒比地区最豪华的饭店。今天当人们走进国家饭店的花园,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哈瓦那作为一个国际娱乐中心时该饭店当时的情景。市内的其他着名饭店也经常有名人光顾,女歌唱家约瑟芬·贝克是塞维利亚饭店的常客。塞维利亚饭店于1908年3月22日开始营业,是按照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西班牙-摩尔风格建造的,该饭店以能够浏览海湾最佳胜景而着称。 革命广场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是一个广场也是一个自治区,人口密度为 13469.3 人/平方千米,原名公民广场,1959年古巴革命后改为革命广场。
革命广场区从广场延伸至马雷贡直至海边,面积达72000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一座何塞·马蒂纪念碑,高109米,是哈瓦那最高点之一。纪念碑后面是古巴前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办公室,对面是着名的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a)的画像,伴有指示着内政部楼的 “永远向胜利前进” 标语。广场四周建有国家图书馆和许多政府机构。
革命广场是古巴许多政治游行的重要举办场地,同时也是菲德尔·卡斯特罗及其他政治人物在古巴经常发表讲话的地点;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在此对多于100万人次的古巴人发表过讲话,其演讲时间通常为每年的5月1日或7月26日。 哈瓦那拥有拉丁美洲最大的唐人街。20世纪初,大量的中国人随着西班牙殖民者来到了古巴。这些中国人主要来自我国福建,广东,香港和澳门,他们经过菲律宾来到了古巴的哈瓦那。这些华人最早在19世纪中期来到古巴来接替黑奴在古巴的工作。在为期8年的合同过后,许多中国人也永久的定居在了哈瓦那。
1847年3月3日,第一批206名中国人来到了哈瓦那。哈瓦那华人街里现在已经拥有了许多餐厅、洗衣店、银行、药房、剧院以及许多汉语报社。初期的哈瓦那华人街拥有44个街区,哈瓦那华人街的心脏地带是Zanja运河,华人街是一个以步行街为主的长条地带。整个步行街拥有很多富有中国特色的装饰。唐人街里面的餐厅几乎可以提供所有种类的中国菜。
哈瓦那华人街拥有两个牌坊,1990年,中国政府在在Calle Dragones地带捐建了其中最大的一个。这个牌坊用汉语和西班牙语写出了“华人街”字样。而较小的牌坊则位于Zanja运河的长条形地带古巴华人在当地的兴旺发展结束于1959年。1959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革命结束了私有制经济,许多华人因此前往美国。现在,古巴的华人子孙正在致力于复兴和保护华人文化。
㈣ 菲律宾的行政区划
全国共13个行政区,划分为75个省。
伊罗戈区:7省(省会):阿布拉省(邦贵)、本格特省(拉特立尼达)、北伊罗戈省(拉瓦格)、南伊罗戈省(维甘)、拉乌尼翁省(圣费尔南多)、高山省(邦都)、邦阿西楠省(双译班诗兰)(林加延)。
卡加延各区:7省(省会):巴坦群岛(巴示戈)、卡加延省(又译加牙因)(土枯加劳)、伊富高省(拉加韦)、伊莎贝拉省(伊拉甘)、卡林阿-阿巴尧省(塔布克)、新比斯开省(巴云邦)、基里诺省(卡巴罗吉斯)。
中吕宋区:6省(省会):巴丹省(巴朗牙)、希拉干省(马洛洛斯)、新怡诗夏省(帕拉延)、邦板牙省(圣费尔南多)、打拉省(打拉)、三描礼士省(伊巴)。
国家首都区:4省13镇:马尼拉市、卡洛奥坎市、帕赛市、奎松市。
南他加禄区:11省(省会):八打雁省(八打雁)、甲米地省(特里塞马蒂雷斯)、内湖省(圣克鲁斯)、马林杜克省(波克)、西民都洛省(曼布劳)、东民都洛省(卡拉潘)、巴拉望省(普林塞萨港)、奎松省(卢塞纳)、奥罗拉省、黎刹省(帕西格)、朗布隆省(朗布隆)。
比科尔区:9省(省会):阿尔拜省(黎加实比,莱加斯皮)、北甘马省(达特)、南甘马省(那牙),卡坦端内斯省(比拉克)、马斯巴特省(马斯巴特)、索索贡省(索索贡)。
西米沙区:6省(省会):阿克兰省(卡利博)、安蒂克省(圣何塞-德布埃纳维斯塔)、卡皮斯省(罗哈斯)、伊洛伊洛省(伊洛伊洛)、奎巴拉斯、西内格罗斯省(巴科洛德)。
中米沙区:4省(省会):保和省(塔比拉兰)、宿务省(宿务)、东内格罗斯省(德马奎特)、锡基霍尔省(锡基霍尔)。
东米沙区:5省(省会):莱特省(塔克洛班)、东萨马省(博龙岸)、北萨马省(卡塔曼)、西萨马省(卡巴洛甘)、南莱特省(马阿辛)。
西棉兰老区:5省(省会):巴西兰省(伊莎贝拉)、*苏禄省(霍洛)、*塔威-塔威省(马林宾)、北三宝颜省(第波罗)、南三宝颜省(帕加迪安)。
北棉兰老区:6省(省会):北阿古桑省(武端)、南阿古桑省(普罗斯佩里达德)、布基农省(马来巴来)、卡米京省(曼巴豪)、马拉瑙省、西米萨米斯省(奥罗基达)、东米萨米斯省(卡加延德奥罗)、北苏里高省(苏里高)、南苏里高省(丹达)。
南棉兰老区:4省(省会):达沃省(塔古姆)、南达沃省(迪戈斯)、东达沃省(马蒂)、南哥打巴托省(科罗纳达尔)。
中棉兰老区:5省(省会):*马京达瑙省(马戈诺伊)、北哥打巴托省(基达帕万)、北拉瑙省(伊利甘)、*南拉瑙省(马拉维)、苏丹库达拉省(伊苏兰)。
穆斯林自治区(1987年成立):科迪勒拉、穆斯林棉兰老(包括塔威-塔威省(马林宾)、马京达瑙省(马戈诺伊)、南拉瑙省(马拉维)、*苏禄省(霍洛)。
㈤ 北纬18度以南有哪些城市
以下城市在北纬十八度附近:(城市无论大小)
努瓦克肖特(毛里塔尼亚首都),提希特(毛里塔尼亚),阿加得兹(尼日尔爾尔),海米斯穆谢特(沙特阿拉伯),孟买(印度),绍拉布尔(印度),维萨(沙)卡帕特南(印度),良礼彬(缅甸),勃生(缅甸),仰光(缅甸),万象(老挝首都),拉瓦格(菲律宾),莫雷利亚(墨西哥),托卢卡(墨西哥),墨西哥城(墨西哥首都),普埃布拉(墨西哥),维(韦)拉克鲁斯(墨西哥),切图马尔(墨西哥),贝尔莫潘(伯利兹首都),金斯顿(牙买加首都),太子港(海地首都),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胡安(波多黎各首都),夏洛特阿玛利亚(托尔托拉岛,英国),罗德城(维尔京群岛,英国),瓦利(安圭拉,英国),巴斯特尔(圣基茨和维尼斯特首都),圣约翰(按提过瓜和巴布达首都)
以下城市在北纬十五到十六度,北纬十九度到二十度之间:(城市无论大小)
塔瓦(尼日尔爾尔),喀土穆(苏丹首都),苏丹港(苏丹),阿斯马拉(厄立特里亚首都),萨那(也门首都),塔纳(印度),格利昂(印度),纳西尔(印度),格尔哈布尔(印度),贝尔高姆(印度),奥兰加巴德(印度),胡布利-塔尔瓦尔(印度),古尔伯加(印度),海德拉巴(印度),贡土尔(印度),维杰亚瓦达(印度),彬马那(即内比都,缅甸首都),那空沙旺(泰国),乌汶(泰国),琅勃拉邦(老挝),岘港(越南),塞班(北马里亚纳群岛,美国),阿卡普尔科-德华雷斯(墨西哥),圣佩德罗苏拉(洪都拉斯),普利茅斯(蒙特塞拉特,英国),巴斯特尔(瓜德罗普,法国),罗索(多米尼加国首都)
㈥ BS7H的BS7H的传呼
“DX远征”是一种荣耀。DX'er(DX追逐者)痴迷于寻找新实体,乐此不疲。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已经划分出320多个实体,达到极致。这时,有无线电业余爱好者发现,黄岩岛是中国领土,距离中国大陆又超过225海里,如果能确认成为一个新的实体,将是一项巨大的成绩。在“世界DX联络期望值排名”中,黄岩岛始终高居前三名。多年来,全世界的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一直翘首期盼,希望哪天能听到来自黄岩岛的无线电通话;而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中的中外探险家们,也早就按捺不住,跃跃欲试。
首先是一个名叫迪特的德国人冒了出来。他想抢先到黄岩岛去架设一部电台,即“DX远征”。他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提出申请。中国外交部批准了他的申请。但迪特当时没准备好,未能成行。
不仅迪特,国外其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想抢先到黄岩岛去架设业余电台,开发这个新实体。
这时一个叫马蒂的芬兰人冒了出来。他也算是个业余无线电的大玩家。马蒂是诺基亚的员工,当时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工作。他雇了一架飞机私自闯入黄岩岛上空转了一圈,拍了许多照片,发现黄岩岛附近有一条搁浅的破船,可以架设电台。他想抢先去黄岩岛。
第一步,他找到德国人迪特,说黄岩岛条件很差,劝说迪特放弃了原先的上岛计划。然后,马蒂找了一个名叫沟口的日本爱好者,希望他出钱资助远征黄岩岛。沟口在“DX远征”圈内颇有名气,也有钱。沟口告诉马蒂,去黄岩岛得找中国国家体委的无线电运动协会。
1994年2月,两人来到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提出要上黄岩岛架设电台,要求中国外交部批准上岛。中方要求,必须架设中国的业余无线电台,并由中国无线电主管部门颁发电台执照。
按“DXCC”规则,一个新实体必须经过申请,由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认可才能成为实体。马蒂和沟口在国际业余无线电圈子里活动了几十年,关系很熟,主动提出负责协调从国际业余无线电界筹措经费,寻找设备赞助,做好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申请黄岩岛DXCC新实体的前期铺垫工作。
去黄岩岛最好在四五月份。6月下旬之后进入台风季,就没法去了。时间很紧。
国家体委当时的领导很支持这次活动。外交部、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等很快为黄岩岛国际联合“DX远征”队办好了一切必要的批准手续。从起草到批准,仅用了两个多星期,各种批件就办齐了。
远征黄岩岛,从一开始就是我国组织的国际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联合行动。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又在无线电运动学校工作过的陈平理所当然成为这支国际队的领队。技术上由芬兰人马蒂负责。 1994年6月中旬的一个早晨,一艘测量船紧随着刚刚离去的台风,抵达黄岩岛。“DX远征”队员除了陈平,还有芬兰、日本、美国和菲律宾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一共十来个人。
船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注册的。船长是澳大利亚人。此时,他站在船头,一会左一会右地指挥船员,小心翼翼地绕过礁石,进入到黄岩岛的泻湖中停下。
20多个小时的航程加上台风掀起的风浪,让第一次出海的陈平吐了一路。黄岩岛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像从海水里突然冒出来的一块陆地。要知道,黄岩岛外十多公里左右,海深就达二三千米。
从地图上看黄岩岛像一个三角形。外围是一圈大大小小的礁石。南边比较多,西边较少,北面更少。涨潮时能看见几百个,落潮后露出海面的能有上千个。礁石旁边坑坑洼洼,深浅不一。浅地方脚能踩到底,深的地方看不见底。礁石大小不一,大的也长不过四五米,宽不过二、三米,很不规则。礁石圈里都是珊瑚礁。大一些的船是进不了黄岩岛的。泻湖入口附近,有一艘不知何时的沉船。
测量船无法靠上礁石。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只能利用船上放下的一艘小艇,找到一块较大的岛石,开始架设无线电台,分班轮流在岛石上值班联络。
第一次登岛后,决定在一块当时认为很大的礁石上架电台。日本人沟口推荐的一名日本队员负责搭架设电台的平台。他带来了两个像铁床的钢架子架在礁石上,再在平台上铺上木板,花了大约两三个小时。
电台架设好后,正式用“BS7H”业余电台呼号呼叫。B:代表中国,凡是B开头都是中国的业余电台;7:代表在中国的七区,包括广东、海南、湖南、广西等;S:表示这是一个南海的特殊电台;H:意指黄岩岛。
远征队在黄岩岛上待了两天,吃住在船上,与世界几千个业余电台实现了联通。
陈平说:“电台呼号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 每一个业余电台都必须经所在国政府批准。一个国家的业余电台只有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才能使用,不能到另一个国家使用。BS7H这个电台呼号指定的设台地点就是黄岩岛。就是说,这个呼号只能在黄岩岛上使用。此后四次远征黄岩岛都用的这一个呼号。
这是经中国政府批准的“DX远征”。也是黄岩岛历史上第一次发射无线电信号呼叫全世界。 刚从黄岩岛回来,陈平就收到一个意外的坏消息:美国人说黄岩岛不能成为“DXCC”的新实体。理由是,这次的技术操作不合格。原来,美国人看了马蒂他们寄去的照片发现,架设电台的支架是在海水里,按规则必须把电台架设在“陆地”上。陆地的概念,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海水涨潮的时候是干的,才叫陆地。
于是,1995年,陈平和国际队第二次去黄岩岛,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搭平台时保证每条支架的腿,在海水涨潮时,都在干燥的礁石上。然后再照相录像。这次在两块石头上搭了平台,架了两部电台。唯一遗憾的是,由于出了些技术问题,美国东部的爱好者无法收到信号。
为了尽量铺平把黄岩岛列为DXCC新实体的道路,远征队优先安排熟悉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的高层人士操作电台,让他们与美国高层先联络上。
满以为这次黄岩岛能被顺利认可为一个新实体,结果再次出人意料。
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有些人认为黄岩岛太小,根本不能维持生活,不能算一个岛,再次否决黄岩岛成为一个DXCC新实体。
陈平得知,对于把黄岩岛列为一个新实体这件事,在美国大致分成两派。美国西部支持的比较多,东部反对的人比较多。于是,陈平和黄岩岛远征队的主要人物沟口等出席了美国的两个大型DX集会,发表讲演,争取支持。
沟口发言说,美国有人说黄岩岛太小,不能成为一个实体,我同意!但是美国太大,也不能成为一个实体。他的幽默立即引来台下一片掌声。
陈平对听众说,据说美国人讲民主,按规则办事。但实际是,我们按你们的规则去操作,可等我们回来又变出一个最小面积新规则来否定我们。这难道就是美国式民主?
不过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的一些高层领导头脑还是清楚的,支持把黄岩岛列为一个新实体。一位高层对陈平说:“陈先生,这就是美国的民主,有缺点。我们会想办法解决。”
协会开了个理事会,修改了相关申请的批准程序,给批准黄岩岛成为DXCC新实体开出了一条新路。最终,于1996年1月,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发出公报,承认黄岩岛为一个新的“DXCC”实体。 黄岩岛的呼号通过国际认可后,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经过国家体委和外交部的批准,组织了第三次黄岩岛远征活动,日期被定在了1997年的“五一”。国家海洋局特意派出中国海监72、74号两搜科学考察船,运送和接应队员。这次,从小热爱无线电、长大又受到哥哥影响而深迷上无线电运动的陈方,毅然参与了远征队伍,与他同去的,还有十几名中外爱好者,南京三中的物理老师王龙也是其中之一。从广州出发后,经历了30多个小时的航程,船只终于到达黄岩岛附近海面。第二天天刚亮,队员们便准备乘坐小艇到岛上搭建平台,但不想却在此时迎来了与菲律宾军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艘菲律宾炮舰悄然停泊在他们的海监72号附近。双方对峙了一段时间,都从舰船上放下了小艇。远征队员们按原计划乘着小艇到黄岩岛礁上去搭建操作平台。不过,海监船上的海员和远征队员们刚开始在岛礁上工作,头顶就传来了刺耳的呼啸声,陈方看见,两架飞机正向远处的74号船俯冲而去;然后掉头,又向72号船及正在搭建平台的3个岛礁做俯冲飞行。
有那么一刹间,飞机与队员们距离如此之近,以至于双方都能清楚地看清对方的面貌,气流几乎掀翻队员头顶的草帽。“第一次见到这种架势,心中难免紧张起来。”但随后而来的两架F5战斗机的再次呼啸俯冲,则让在场的中国人心中多了些义愤填膺。他们全然没有理会战斗机的一遍遍威慑,继续埋头工作。不过,菲律宾军方却没有就此止步。1991年5月1日凌晨,一艘灰色菲律宾护卫舰悄然出现在离队员们三四百米的海面上,一天内,军舰的数量增至5艘。从上午开始,就有一些军人乘着橡皮艇,或干脆游到远征队员搭建的平台下方,一边查问队员们是不是军人,一边试图上岛,遭到中国队员的拒绝,“我说岛礁很小,你上来会很危险。”王龙说。与陈方一样,王龙也是南京人,当时 是南京三中的物理老师。遇见菲律宾军人时,他正在3号岛礁进行无线电联络。当时海水很浅,一名菲律宾军人朝王龙走去,一只脚踩在礁石上,试图登上来。“我告诉他,你不可以上来。”王龙回忆说,“我可以让他一只脚踩着礁石,但我绝不容忍他两只脚都站上礁石,这是原则问题。”虽然菲律宾军舰如魅影相随,却也未敢有更大的动作。
1997年的远征是极其成功的,在72小时的时间内,队员们共联络到6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14000多个电台。而因为此次远征的消息已早早在世界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中传播开来,所以只要“BS7H”的呼号一出现,便有无数业余电台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的呼号,希望“BS7H”能与自己进行联络。队员们甚至不用自报呼号,他们改频改到哪里,哪里便热闹非凡,他们与每个电台的通话往往只有一两句,然后赶紧挂断,联络另一个,因为“世界在等着呢”,陈方此时回忆起来,还是一脸的自豪,“一时间,黄岩岛成了业余无线电世界的中心,仿佛我们在‘领导’世界。”
同时,中国队员们通过电台得知,我国外交部已经就菲律宾干扰我国组织的民间活动提出了严正交涉。这几天的对峙让陈方感触深刻,临走时,他和其他队员分别来到3个比较大的岛礁上,举着国旗合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愿祖国更强大,我们的每一寸领土都不容侵犯!” 1997年以后,受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黄岩岛再也没有传出任何电波。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对远征黄岩岛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国际上也出现了“取消‘BS7H’呼号”的声音。于是2007年4月,陈平带队第四次远征黄岩岛。台湾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也加入进来,这支包括江苏的陈方、陈新宇在内的16名中外业余无线电远征队员,乘坐着一艘不足百吨的香港渔船,顶着剧烈的晕船反应,行程七十多个小时,再次来到了黄岩岛。
随着不断积累经验,黄岩岛“DX远征”队上岛架设业余电台已经越来越轻车熟路,每次BS7H业余电台都成功地与全球成千上万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双向通信,满足了他们与黄岩岛联通的需求。从4月29日晚至5月6日晨,“BS7H”与世界各国业余电台进行了45000多次联络,在国际业余无线电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爱好者为再次听到来自黄岩岛的呼叫而激动万分。
但第四次远征队内部个别西方国家队员的所作所为让陈平很不高兴。个别欧洲队员说,几十年前发生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海上“DX远征” ,受不明身份的人从岛上射击致死的事情,怕在黄岩岛海域遇到危险,出发前悄悄寻求菲律宾官方保护。陈平从其他外国队员的邮件中觉察出这个动向,求得证实后,跟这个队员发了火。最后那个队员放弃了“脚踩两只船”的企图。
返航的时候,又有人为了个人方便,瞒着中方队员偷偷买通船长,想取道菲律宾上岸。对这种偷偷改变计划的行为,陈平和他再次大吵了一架。
在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主权这个问题上,无论是黄岩岛国际联合“DX远征”队、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还是包括菲律宾业余无线电协会在内的很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四次BS7H的“DX远征”活动中,都能够客观地尊重历史。
在申请DXCC新实体的过程中,按照规则需要,美国和芬兰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做了细致的考证工作。他们专门跑到美国图书馆收集复印了有关菲律宾对黄岩岛没有主权的国际文件,还找到菲律宾业余无线电协会和菲律宾国家地图及资源信息部,得到这两个单位的书面答复,明确承认菲律宾对黄岩岛不拥有主权。
陈平第一次到黄岩岛时,看到一块岛石上立着一块碑。第二次登岛时他专程到这块岛石上查看这块水泥碑,上面刻有“南海科学考察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测绘局、地震局”等字样。于是,他特意用这块富有意义的水泥碑作为固定天线的支座,设了一部电台,在这块小小的岛石上工作了约两个小时,联通了一两百个世界各地的业余无线电台。这部特殊的业余电台让他至今津津乐道。后来这个碑没有了。2007年陈平和台南的柯志达凫水再登这块岛石,只见原来水泥碑的基座处留下一个光滑的四四方方的印痕(1997年被菲律宾方面拆除)。
陈平说,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各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四次登上黄岩岛,每次都成功地使用BS7H的呼号和世界联络,也得到了包括菲律宾业余电台在内的全世界业余无线电台的响应和支持。这不但是我们通信活动的成功,本身也是一段国际合作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黄岩岛BS7H业余电台和北京的、上海的、中国其他地方的任何呼号以国家冠字“B”开头的业余电台没有什么两样。 2007年的那次远征活动,满足了全世界大部分业余电台对黄岩岛无线电波的需求。但从2007年至今,“BS7H”又沉寂了整整5年的时光。2012年春季,菲律宾不断在中国中沙黄岩岛海域制造事端,2012年4月底,现代快报“@星期柒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将2009年采访陈方的报道再次发布出来,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赞”“支持”的评论占据了大半页面,还有不少网友感慨写道,“一口气看完,他们对爱好和信念的坚持真的很让人佩服”。得知了网友们的评价,陈方面露微笑,“其实我们最初只是为了无线电爱好而去,”随即而正色说道,“但我们以行动,宣示了国家主权,这点,我至今还是引以为豪的。”“我由衷地希望,黄岩岛的局势能回到2007年那样相对缓和的状态,”在这个环境险恶、普通人难以接近的小岛上历经艰险、奋力工作了13天的陈方,显然对黄岩岛产生了他也很难形容得出的深厚感情。他希望,还能看到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登上小岛,让“BS7H”不再沉默。“我大概是不太可能了,”满头银发的陈方笑着无奈地摇摇头,“体力跟不上咯。”可没过一会儿,他想想又改了口,“如果船再大一些,也不是没有可能,作为有经验的指导者去……虽然辛苦,但那种兴奋、骄傲的心情,让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㈦ 古巴有哪些国际机场
不知道明演姝林是从哪里找来这些资料的,我在古巴那么多年也没发现有个“圣朱利安机场”,阿雷格里港根本就不在古巴,而且好多机场都不是国际机场。
古巴所有的国际机场一共有九个,如下:
哈瓦那 何塞·马蒂国际机场;
巴拉德罗 胡安·瓜尔贝托·戈麦斯国际机场;
南长岛 维洛·阿古尼亚国际机场;
西恩富戈斯 海梅·冈萨雷斯国际机场;
圣克拉拉 阿贝尔·圣玛利亚国际机场(一般只有包机航班);
椰子岛(科科岛)国际机场;
卡玛圭 伊格纳西奥·阿格拉蒙特国际机场;
奥尔金 佛兰克·派伊斯国际机场;
圣地亚哥 安东尼奥·马赛奥国际机场;
㈧ 何塞·马蒂
名言:
生活在世界上,就有使它更美好的义务
烈士的墓是荣誉的最瑰丽的祭坛。
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一战壕的思想远远胜过一战壕的石头。
古巴应该摆脱西班牙和美国而获得自由。
棕榈在沙地上成长,
玫瑰在苦咸的海边扎根,
我的诗从我的痛苦中诞生——
激扬、炽热、芬芳。
它像蓝色的大海中的航船,
与狂风恶浪展开激烈的搏斗,
帆破桅折,侧弦裂口,
但激战过后,它继续向前。
……
如果人民召唤我,我将挺身而出,
因为我活着就是希望为祖国效力。
为祖国服务,死亦光荣。
图谋把她献给外国,生亦可耻!
在我们阅读、欣赏和研究马蒂的诗作时,必须将他的诗歌创作和革命生涯联系在一起。马蒂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古巴的民族英雄。他从15岁起就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到42岁光荣地牺牲在独立战争的战场上,他短促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争取祖国独立和拉美自由的事业。用马蒂自己的话来说,他不仅是一个“写诗的诗人”,而且是一个“实践的诗人”。1895年3月25日,马蒂在动身回古巴领导和参加独立战争前夕写信给他的好友费德里科·恩里克斯-卡瓦哈尔,在信中马蒂表示他为古巴和拉美独立献身的决心:“我深信,今天我回到古巴将是有益的,至少会像我在国外时一样有益。如果在危急时刻,对祖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我会感到羞愧万分,无地自容。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哪里需要我尽义务,我就去哪里”,“对我来说,祖国尚未胜利,需要历尽磨难和承担责任”,“我唯一的愿望是靠着最后一棵树干、最后一名战士静悄悄地死去。对我来说,是时候了”,“如果我牺牲,同样也是为了您的祖国的独立。”这封信被认为是马蒂的“政治遗嘱”。
何塞·马蒂(José Julián Martí Pérez, 1853—1895)
古巴卓越的诗人、杰出的民族英雄、伟大的思想家。
马蒂在古巴、拉美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拉美现代主义的开路先锋,他的诗篇《伊斯马埃利约》、《纯朴的诗》和《自由的诗》,他的散文《我们的美洲》、《美洲我的母亲》《玻利瓦尔》等在古巴和拉美脍炙人口。
马蒂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是古巴的民族英雄。他从15岁起就参加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革命活动,42岁便牺牲在独立战争的战场上,他短暂的一生完全献给了争取祖国独立和拉美自由的事业。
马蒂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卷帙浩瀚的着作中包含着深邃的思想。他主张民族独立,后来,马蒂成为古巴民族的英雄和象征;主张建立一个自由的、有尊严的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应保障人的尊严;主张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通过各国行使自主权以实现世界平衡,这一思想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出现严重失衡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张人人平等,认为人不分种族,都是平等的,号召拉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㈨ 真探第一季亮点在哪里
每一集都有亮点。
《真探第一季》是美国HBO有线电视频道发行的惊悚犯罪类电视剧,是《真探》系列电视剧的第一季,由凯瑞·福永执导,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等主演。
该季讲述了德州警探拉斯特和他的搭档马蒂重访他们1995年经手的一桩古怪宗教仪式杀人案件。随着调查的展开,过往经历浮现,两人不得不重新面对内心深处多年未愈的心灵沟壑的故事。
剧情介绍:
马蒂(伍迪·哈里森饰)和拉斯特(马修·麦康纳饰)是一对合作多年的搭档,马蒂为人开朗圆滑,在警局的同事里很吃得开,而拉斯特则恰恰相反,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无法自拔。
然而,令马蒂感到十分钦佩的是,拉斯特拥有极为敏锐强大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许多疑难杂案一经他手,便能够被轻松化解。
尽管马蒂是唯一一个能够受得了拉斯特的人,但两人的合作和友谊却依然产生了无法弥补的裂缝,其原因要归结到1995年所发生的一起神秘古怪的宗教杀人案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