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vivo NEX3怎么查询imsi码
你好
方法一:
1.打开vivo手机,进入到拨号界面。
2.在拨号盘上输入【*#06#】便可知道你IMEI。
方法二:
在手机的背面的贴纸上有IMEI码。
方法三:
在手机的包装盒上贴有IMEI码。
PS:vivo为一个专注于智能手机领域的手机品牌,vivo和追求乐趣、充满活力、年轻时尚的城市群体一起打造拥有卓越外观、愉悦体验的智能产品,并将敢于追求极致、持续创造惊喜作为vivo的坚定追求。
2014年vivo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全面开启,除中国大陆市场外,vivo进驻的海外市场包含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2016-2017年,vivo正式成为NBA中国官方合作伙伴。
2016年底,vivo高层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将在国内外成立七个研发中心,国内部分有深圳、东莞长安、南京、杭州和北京,而在国外将在美国硅谷和圣地亚哥分设两个研发中心。从这种部署看来,vivo将由原来的音乐和拍照的单点技术突破将变成从智能手机的整体技术创新全面推进。
❷ 你好现在vivo高端机有那几款
iQOO 3
iQOO作为vivo旗下的子品牌,从诞生至今,一直坚持“生而强悍”的品牌理念,推出的每一款手机都极为优秀。而今年,随着5G技术的成熟,iQOO推出了全新的5G手机iQOO 3,并重新定义何为5G性能旗舰,该机为用户带来了最极致的5G性能体验,这也是首推该机的原因之一。
vivo NEX 3S
最具特色的高端5G手机,非vivo NEX 3S莫属。该机在继承vivo NEX 3 5G版无界瀑布屏的同时,还对核心配置、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拥有强悍的5G性能。相信任何人看到vivo NEX 3S时,都想体验一下无界瀑布屏所带来的极致体验。
(2)nexgen是在菲律宾哪里扩展阅读:
2014年vivo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全面开启,除中国大陆市场外,vivo进驻的海外市场包含印度、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2016-2017年,vivo正式成为NBA中国官方合作伙伴。
2016年底,vivo高层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将在国内外成立研发中心,国内部分有深圳、东莞、南京、杭州和北京,而在国外将在美国硅谷与圣地亚哥设研发中心。vivo将由原来的音乐和拍照的单点技术突破很可能将变成从智能手机的整体技术创新全面推进。
2017年5月31日,vivo在京宣布将连续成为2018年及2022年两届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借助世界杯足球赛这一顶级赛事,vivo也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扎实海外布局步伐,为未来品牌出海计划做铺垫。
❸ 详细介绍一下AMD
不知道你说的是厂商呢 还是它的产品 都说一下吧 说起AMD不能不提它的冤家对头INTER
Intel与AMD的竞争似乎从他们成立之初就已经注定。
1968年,Intel公司成立,随后1969年,AMD公司开始正式营业。两家公司的“斗争”由此开始。1971年,Intel研制的4004作为第一款微处理器开启了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大门。
1978年,Intel出产第一颗16位微处理器8086,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该指令系统沿用至今。
接触电脑比较早的人,一定知道早期的计算机表示方法都是按照X86指令集定义,比如286、386、486。当时各个公司出品的CPU都是一个名称,只是打的厂牌不同。
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Intel提出的X86体系处理器远没有现在风光,当时IBM和苹果公司都推出了微处理器产品,在结构体系上互不相同,但性能差距不大,当时Intel对于AMD以及当时Cyrix等公司的态度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们推出的产品和Intel的产品完全兼容,在市场上对其产品销售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Intel也在借助这些公司的产品稳固X86体系的地位。
在Intel与AMD发展的初期,两家公司还有过鲜为人知的合作关系,为X86体系地位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286 、386的不断推出,特别是到486的时代,x86体系已经雄霸民用微处理器市场,IBM只有在服务器市场坚守着自己的领地,苹果被限制在了某些专业领域维持其独特的风格。
在这段时间人们对于处理器的品牌概念十分淡漠,当时的消费者只知道购买的的康柏的486或者IBM的486,并不关心处理器的Intel还是AMD。Intel凭借标准提出者的身份,一直是新产品的首发者,并且在市场份额上保持着老大的地位。AMD只能跟在对手背后以完全兼容作为生存的标准,更像是一家生产厂,在竞争上也只能以低价作为俄日裔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AMD一直以来跟人的感觉都是一个“高性价比”品牌,其实就是低价产品的美化说法。
被迫改变
1993年,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Intel一改以往的产品命名方式,对于人们认为该命名为586的产品,注册了独立的商标——Pentium(奔腾)。此举不仅震惊了市场,更是给了AMD当头一棒,AMD到了必须走一条新路的时刻。
从Pentium(奔腾)开始,Intel的宣传攻势不断加强,当时提出的“Intel Inside”口号,现在已经深入人心,经历了Pentium II(奔腾2)和Pentium III(奔腾3)两代产品,Intel已经成为微处理器市场的霸主,一直同AMD并肩作战的Cyrix公司在Intel的强势下无奈选择下嫁VIA公司,退出了市场竞争。
面对Intel的Pentium(奔腾)系列处理器,AMD在产品上虽有K5、K6等系列对抗,但从性能上一直难与Intel抗衡,只有凭借低廉的价格在低端市场勉强维持生计,眼看着Intel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作为一家科技公司,AMD终于醒悟单纯的价格并不能使其产品得到用户的认可,拥有技术才是关键。
1999年,AMD推出了Athlon系列处理器,一举赢得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关注,AMD彻底摆脱了自己跟随着的身份,腰身成为敢与Intel争锋的挑战者。也是在这一年,Intel放弃了使用多年的处理器接口规格,AMD也第一次没有跟随Intel的变化,一直沿用原有接口规格,标志着AMD与Intel的竞争进入了技术时代。
新的开始
从Athlon开始,AMD似乎找到了感觉,接连在技术上与Intel展开竞争,率先进入G时代,无疑是这一段交锋中,AMD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在比拼主频的这段时间,不仅让对手再不敢小觑这个对手,也让消费者认识了AMD,市场份额虽然还处在绝对劣势,但是在很多的调查中,AMD已经一举超过Intel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CPU品牌。
接下来AMD发起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势,在Intel推出奔奔腾4在主频上与AMD拉开距离后,AMD极力宣传CPU效能概念,在稳住市场的同时还概念了消费者盯住主频的消费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AMD首先提出了64位的概念,打了Intel一个措手不及。当时64位技术还仅限于高端服务器处理器产品,在民用领域推行64位技术,使AMD第一次作为技术领先者在竞争中取得主动。Intel当时十分肯定地说,64位技术进入民用市场最少还要几年时间,但是1年后,面对市场趋势不得不匆忙宣布推出64位处理器。
在这次64位的比拼中,AMD无论在时间还是技术上都占有明显优势,可惜天公不作美,由于微软公司的拖沓比预计晚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推出支持64位的操作系统,而此时Intel的64微处理器也“恰好”上市了,AMD得到了一片叫好声但是“票房”惨淡,所幸AMD也许早料到了这一点,其向下兼容的64位技术在32位应用中性能不俗,没有落得更大遗憾。
在64位没有取得先机的Intel,在双核处理器上再下文章,领先AMD一个月推出双核产品。AMD现在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跟在人后的小公司,在推出自己的双核产品后,抛出了真假双核的辩论。
更令业界震惊的是2005年6月底,AMD毅然把Intel告上了法庭,直指对手垄断行业。对于这场官司的胜负暂且不论,AMD的这种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不再依靠跟随对手,不再依靠低价抢占市场,AMD现在要求的事平等,是站在同一赛场上的对手。
在法庭外的市场上,AMD再一次拿起了价格这柄利器。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主频竞争发展缓慢,因而Intel公司和AMD公司之间几乎没有进行过大幅度的降价竞争。但是随着双核处理技术的发展,两家公司与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产品价格重新成为了Intel公司与AMD公司争夺市场的主要战场。
市场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公布的x86处理器市场2005年第一季调查。结果表示Intel还是这个市场的头龙占市场81.7%,比上季下降0.5%,而AMD为16.9%上升了0.3%,在战斗中两个对手都在不断成长,似乎AMD要走的路还要更远一点。
产品对比
AMD与Intel的产品线概述
AMD目前的主流产品线按接口类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基于Socket 754接口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基于Socket 939接口的中高端产品线;而按处理器的品牌又分为Sempron、Athlon 64、Opteron系列,此外还有双核的Athlon 64 X2系列,其中Sempron属于低端产品线,Athlon 64,Opteron和Athlon 64 X2属于中高端产品线。这样看来,AMD家族同一品牌的处理器除了接口类型不同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核心,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AMD现在的产品线是十分混乱的。与AMD复杂的产品线相比,Intel的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清晰的。Intel目前主流的处理器都采用LGA 775接口,按市场定位可以分成低端的Celeron D系列、中端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高端的Pentium 4 6xx系列、双核的Pentium D系列。除了Pentium D处理器以外,其他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处理器都是基于Prescott核心,主要以频率和二级缓存的不同来划分档次,这给了消费者一个相当清晰的印象,便于选择购买。(鉴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CPU产品都已经全面走向64位,32位的CPU无论在性能或者价格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所列举的CPU并不包括32位的产品。同样道理,AMD平台的Socket A接口和Intel的Socket 478接口的产品都已经在两家公司的停产列表之上,而AMD的Athlon 64 FX系列和Intel的Pentium XE/EE系列以及服务器领域的产品也不容易在市面上购买到,因此也不在本文谈论范围之内。)
2. AMD与Intel产品线对比
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2005年CPU领域最大的亮点。毕竟X86处理器发展到了今天,在传统的通过增加分支预测单元、缓存的容量、提升频率来增加性能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行通了。因此,当单核处理器似乎走到尽头之际, Intel、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处理器解决方案:Pentium D、Athlon 64 X2!
所谓双核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
处理器协作机制: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其实是由Athlon 64演变而来的,具有两个Athlon 64核心,采用了独立缓存的设计,两颗核心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资源,而且通过“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统请求接口,简称SRI)使Athlon 64 X2两个核心的协作更加紧密。SRI单元拥有连接到两个二级缓存的高速总线,如果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需要同步,只须通过SRI单元完成即可。这样子的设计不但可以使CPU的资源开销变小,而且有效的利用了内存总线资源,不必占用内存总线资源。
Pentium D
与Athlon 64 X2一样,Pentium D两个核心的二级高速缓存是相互隔绝的,不过并没有专门设计协作的接口,而只是在前端总线部分简单的合并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周期。即当一个核心的缓存数据更改之后,必须将数据通过前端总线发送到北桥芯片,接着再由北桥芯片发往内存,而另外一个核心再通过北桥读取该数据,也就是说,Pentium D并不能像Athlon 64 X2一样,在CPU内部进行数据同步,而是需要通过访问内存来进行同步,这样子就比Athlon 64 X2多消耗了一些时间。
二级缓存对比:
二级缓存对于CPU的处理能力影响不小,这一点可以从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线上的高低端产品当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二级缓存做为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其大小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越大的缓存也就意味着所能容纳的数据量越多,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由于总线与内存的速度无法配合CPU的处理速度,而浪费了CPU的资源。
事实上也证明了,较大的高速缓存意味着可以一次交换更多的可用数据,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速缓存失误情况的出现,以及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使整体的性能更高。
就目前而言,AMD的CPU在二级高速缓存的设计上,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还是比较小,高端的最高也只达到2M,不少中低端产品只有512K,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处理的数据量较大的时候。Intel则相反,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如Pentium D核心内部便集成了2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高端产品中,甚至集成4M的二级高速缓存,可以说是AMD的N倍。在一些实际测试所得出来的数据也表明,二级缓存较大的Intel分数要高于二级缓存较小的AMD不少。
内存架构对比:
由Athlon 64开始,AMD便开始采用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中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周期,以前都是采用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北桥芯片组的设计,改成集成于CPU核心当中,这样一来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作,在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北桥芯片的设计难度,使主板厂商节约了成本。不过这种设计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个是兼容性问题,由于内存控制器集成于核心之内,不像内置于北桥芯片内部,兼容性较差,这就给用户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内存兼容性较差之外,由于采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对于内存种类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就现在的内存市场上来看,很明显已经像DDR2代过渡,而到目前为止Athlon 64所集成的还只是DDR内存控制器,换句话说,现有的Athlon 64不支持DDR2,这不仅对性能起到了制约,对用户选择上了造成了局限性。而Intel的CPU却并不会有这样子的麻烦,只需要北桥集成了相应的内存控制器,就可以轻松的选择使用哪种内存,灵活性增强了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如若用户采用集成显卡时,AMD的这种设计会影响到集成显卡性能的发挥。目前集成显卡主要是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做为显存,当采用AMD平台时,集成在北桥芯片当中的显卡核心需要通过CPU才能够对内存操作,相比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延迟要长许多。
平台带宽对比:
随着主流的双核处理器的到来,以及945、955系列主板的支持,Intel的前端总线将提升到1066Mhz,配合上最新的DDR2 667内存,将I/O带宽进一步提升到8.5GB/S,内存带宽也达到了10.66GB/S,相比AMD目前的8.0GB/S(I/O带宽)、6.4GB/S(内存带宽)来说,Intel的要远远高出,在总体性能上要突出一些。
功耗对比:
在功耗方面,Intel依然比较AMD的要稍为高一些,不过,近期的已经有所好转了。Intel自推出了Prescott核心,由于采用0.09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多的L2缓存,晶体管更加的细薄,从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出现,也就增加了漏电功耗,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带来了功耗及热量的上升。为了改进Prescott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Intel便将以前应用于移动处理器上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移植到目前的主流Prescott核心CPU上,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降低功耗及发热量。
而AMD方面则加入了Cool ‘n’ Quiet技术,以降低CPU自身的功耗,其工作原理与Intel的SpeedStep动态调节技术相似,都是通过调节倍频等等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实际上,Intel的CPU功率之所以目前会高于AMD,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远远要比AMD的CPU多得多,再加上工作频率上也要比AMD的CPU高出不少,这才会变得功率较大。不过在即将来临的Intel新一代CPU架构Conroe,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实Conroe是由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变化而来的,它延续了Pentium M的绝大多数优点,如功耗更加低,在主频较低的情况下已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等等这些。可以看出,未来Intel将把移动平台上的Conroe移植到桌面平台上来,取得统一。
流水线对比:
自踏入P4时代以来,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些。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相对于当时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增长了几乎一倍。而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流水线越长,频率提升潜力越大,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Intel将8级指令获取/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因此严格说起来,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而Proscott有39级流水线,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不过,是否有了解过较长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三个操作数。这和K7/K8是相同的。理论上,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指令乘以时钟速度,便是最后的性能,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础。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不过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在着差异而已。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劣势。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多。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样子以来,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以及较低的流水线,配合双核心设计,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更加优异。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器准则,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暗示其为“伪双核”,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便。
AMD认为,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与单核相比,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SRI)和“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AMD称,它们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限的前端总线上,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从而影响性能,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心,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器,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或标准,业界并无明确定义,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的一家之言,是一种文字游戏,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伪之分。CMP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此外在不久前AMD举办的“我为双核狂”的活动中,有不少玩家指出,AMD的双核处理器在面对多任务环境下,无法合理分配CPU运算资源,导致运行同样的程序却会得到不同的时间,AMD的双核并不稳定。从不少媒体的评测还可以看到,AMD的双核在单程序运行的效率要高于Intel处理器,但是在多任务的测试中则全面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真假双核之说,笔者认为只是一种市场的抄作,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性能表现。从真正的双核应用上来看(双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即多程序同时运行的要求),Intel的双核更符合多程序的发展需求。
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二、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Intel还是AMD都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而至于二者在处理器架构上的优劣毕竟不是片言只字可以言明,也不可以片面的说谁的架构更为优胜,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之处,也有其不足。但无论如何,对于CPU来说,一个产品优秀与否,性能如何,都必须要有其发挥的平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家产品的主流平台。
1. 平台对比之Intel篇
在刚过去的2005年中,Intel处理器在产品规格与规划两方面对整个芯片技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用户的最终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尽管LGA775接口较脆弱的问题曾一度过引发争议,但桌面级CPU从Socket 478向LGA 775过渡已是不可逆转;其次,处理器的FSB频率再一次被拉高,1066MHz已成为新一代处理器的标准;再次,双核CPU的上市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普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与之对应,第一代LGA 775接口芯片组——Intel 915/925系列已是昨日黄花,945/955系列已经作为新的主流取而代之。集成HD音效技术、双通道DDR2内存架构、千兆网卡、SATA2技术,RAID5等一系列过去只能在高端主板上才有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在PCI-E显卡接口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的时候,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厂商加入其中,Intel芯片组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NVIDIA和ATI都推出了相应产品,功能规格毫不逊色;VIA和SIS等台系厂商也有其“特色产品”,市场空前繁荣。 Intel Intel处理器搭配Intel芯片组一向是DIYer的首选。2005年,Intel沿袭了其一贯的特点:新品推出速度快,档次定位明确,新技术大量使用等等。目前Intel的高端桌面芯片组当属955X和975X系列,作为高端产品,955X具备了945系列的主要功能,但抛弃了过时的533MHz FSB。加之其支持8GB内存、ECC校验技术和内存加速技术,这些特点令其与主流产品拉开了距离。975X则是955X的加强版,可以完美支持Intel所有桌面处理器,包括Pentium EE。更重要的是支持双PCI-E 8X显卡并行技术。925X/XE是上一代的高端产品,但由于缺乏对双核心的支持,令其瞬间失势。
主流市场一向是Intel的中流砥柱。945系列是其巩固这一市场的利器,包括945P/PL/G/GZ等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需求的用户。945系列支持FSB 533-1066的处理器,包括Celeron D、Pentium 4和Pentium D等在内的Intel主流CPU,945系列已全面转向DDR2,并支持Intel Flex Memory技术,可使不同容量的内存构成双通道模式,兼容性得以提高。
随着945系列的大量铺货,曾经的主流产品915系列不可避免的被推到低端市场。915系列包括915P/PL/G/GV/GL五种型号,针对不同的用户,但目前该系列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售价与945系列相差也不是太大,而且也传言Intel即将将其停产,故不推荐购买。
NVIDIA目前NVIDIA发布的Intel平台的芯片组有NF4 SLI IE,NF4 SLI XE,NF4 Ultra等几款,都是作为中高端产品出现在市场的,其中的NF4 SLI IE更是第一个把NVIDIA在AMD平台上无限风光的SLI技术引入了INTEL平台,让INTEL平台也能实现双显卡运作的模式。而更具革命性的是,NF4 SLI IE芯片组在打开双显卡模式的时候,能够运行在PCI-E 16X+16X的高显示带宽之上,性能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技术优势,即便是说AMD平台上的NF4 SLI芯片组也已经难以实现(NF4 SLI只能打开PCI-E 8X+8X的带宽),缺乏技术授权的众INTEL芯片组更是无可奈何。
ATI目前ATI在Intel平台的主力芯片组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系列,而支持交火技术的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则定位高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芯片组的主板采用南北桥分离设计,包括RS400、RC400、RC410和RXC410四款产品。北桥集成X300显示核心,并具备Intel平台的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持,兼容性十分强大。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在Intel平台的产品称作RD400,基本架构与RS400相仿,最大的特点是支持ATI的CrossFire显卡并行技术。但ATI的自家的南桥功能有限,众多厂商会采用ULi M1573/1575替代作为折衷方案。
VIA、SIS VIA和SiS在Intel平台也是有相当资历的元老级芯片组生产商,二者主要为Intel平台提供中低端的产品。VIA目前在Intel平台的主要产品有PT880 PRO和PT894,集成显卡的最新产品为P4M890。SiS则提供SiS 656/649等产品。 2. 平台对比之AMD篇
随着K7核心退出历史舞台,K8处理器已经顺利完成过渡。与此同时,Socket 754和Socket 939平台也发生着分化——Socket939定位于主流桌面和入门级服务器市场,Socket 754则定位于低端平台。与之搭配的芯片组延续着显示核心市场的明争暗斗——NVIDIA于ATI的大战愈演愈烈,加上久经沙场的VIA和SiS,AMD处理器配套芯片组市场从未如此热闹。
NVIDIA
NVIDIA是AMD平台中芯片组最多的一家厂商,从集成显示核心的入门级产品到支持显卡并行技术的高端产品都可以找到NVIDIA的身影。可以说NVIDIA芯片组是AMD平台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也是众多DIYer眼中AMD处理器的最佳搭档。
目前NVIDIA在AMD平台的芯片组包括NF4-4X、NF4标准版、NF4 Ultra、NF4 SLI以及整合图形核心的C51系列。其中NF4-4X主要采用Socket 754接口,针对低端及入门级用户,主要搭配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和Athlon 64处理器。NF4 Ultra和NF4 SLI则主要采用Socket 939接口,针对中高端用户。其中部分产品更是用料十足,配置豪华,是骨灰级玩家的选择。C51系列包括C51G(GeForce 6100)和C51PV(GeForce 6150)两种北桥芯片,搭配nForce 410 MCP和nForce 430 MCP两种南桥,为AMD提供整合显示芯片的主板。其集成的显示芯片性能已经不再是鸡肋,紧跟主流显卡脚步。
ATI
ATI作为NVIDIA在显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在AMD平台中的角色也非常强,但竞争力就要比在显卡市场下降不少。作为对NVIDIA SLI技术的回应,ATI推出了Crossfie芯片组与之抗衡,而且其双显卡并行的限制比SLI要宽松很多, Crossfie技术对游戏的兼容性很好,几乎每款游戏都可以从中获得性能提升。但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Crossfie主板远没有SLI的多,ATI在这方面推广力度似乎不够。此外在中低端市场,ATI提供了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整合显示核心的RS480/482和采用独立显卡的RX480,支持单PCI-E x16显卡插槽,支持两个以上的SATA接口,支持千兆网卡,性能中规中举。
平台综述
目前市场上Intel和AMD平台的主要产品都已经略为介绍,我们可以看到,AMD处理器目前使用的芯片组绝大多数由其合作伙伴设计,比如nVidia、ATI、VIA等等,他们设计好后再找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样一来,AMD在实际的市场操作方面就有很多困难,比如说在平台的整体价格控制方面无法做到统一调控,另外很可能会出现主板供应跟不上CPU的市场出货率,或者大于CPU的供应量等等。虽然AMD本身也有配合自己产品的平台,但是高昂的成本、不实用的功能也只能使它成为评测室中的一道风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AMD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拥有Socket 754和Socket 939两个平台,而在两个平台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
❹ Inter & AMD 的CPU ,怎么比较啊
AMD很好!Intel高频低能!(酷睿暂且不提,因为AMD与之同代产品还未成形)
频率低些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想玩游戏,强调图形加速的话,AMD很不错!
AMD烧坏主板电容的情形现在已经很不常见了。
有一个玩笑:AMD XXXX+ 的意思就是说它比IntelXXXX频率的处理器强。2G的3600+就比Intel3.6G的强。
❺ AMD芯片组的主板问题
文章太长转不过来,到这里看吧,超详细!http://bbs.enet.com.cn/mB1001_2097637.html
CPU和主板技术用语详解 前言:相关资料来自中关村在线和IT168。
❻ AMD具体的叫法
AMD CPU系列名称解析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朋友都在问一些关于AMD名称方面的东西,今天我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不是很完善,新的资料我们会尽快收集齐全奉献给大家。期待~~
Duron“毒龙”处理器
大家都记得,n年前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还是在低端处理器市场和Intel进行竞争,当时AMD推出的 K6 、K6-2和K6-III 处理器在商业应用软件上的表现十分出色,再加上3Dnow指令集的支持,使得它们的销量巨大,一度超过intel的赛扬处理器,但是浮点性能不彰也是AMDK6系列处理器的通病,再加上速度很慢的二级缓存使得AMD k6系列处理器和高端无缘。
1999年8月发布的 AMD Athlon(速龙)处理器则彻底改变了AMD的命运,AMD不再是廉价处理器的代名词,速龙的性能第一次超过了intel的 PentiumIII 处理器,无论是在整数还是在浮点性能上,并且保持至今,在AMD的最新高端处理器-雷鸟和intel铜矿处理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AMD再接再厉,于美国当地时间,2000年6月19日上午(北京时间6月19日晚上10点)推出了万众瞩目的Duron(毒龙)处理器。
根据AMD的说法,Duron来自于拉丁字根"rare",它的意思是"持久、耐久"之意,而"on"则表示"单元"的意思,所以Duron就是"持久、耐久的单元"的意思。中文命名为“毒龙”!
处理器内核剖析
AMD当时推出的Duron(毒龙)处理器主要面对低端处理器市场,针对的竞争对手就是Intel抢先推出的同档处理器产品-赛扬II处理器。
Duron(毒龙)处理器最初产品在速度上有600、650和700MHz三种速度,而intel赛扬II处理器的速度虽然已经提高到了667MHz,但是我们在市面上最高只能见到600MHz的赛扬II处理器。在高端市场,AMD雷鸟处理器已经推出了750、800、850、900、950和1000MHz,总共六款产品。
Duron(毒龙)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制造工艺,芯片内部电路之间铝搭桥连接,制造于AMD在美国德州的奥斯丁Fab25工厂,铝制程的雷鸟处理器也是在这里制造的。和AMD已经推出的雷鸟处理器一样,Duron(毒龙)处理器也采用了SocketA封装形式(462针脚),AMD之所以采用SocketA封装形式的原因在于制造成本较低,适用范围比较灵活,和其相对的就是intel Socket370(370针脚)封装形式的赛扬II处理器。
Athlon“速龙”处理器
2000年2月14日公布了AMD Athlon处理器的正式中文名称。在当时这款全球速度最快及性能最高的x86处理器称为“速龙”。选用这个中文名称的目的是要充分表现AM D这系列最新处理器的卓越性能。
Athlon这个字含有速度快及动力强劲的意思。而“速龙”这个中文名称亦有这个含意。正因为这款曾多次获奖的AMD Athlon处理器拥有这样的特性,因此深受亚洲及世界各地的用户欢迎。
Athlon XP处理器
美国时间2002年6月10日,AMD正式发布了期待已久的采用Thoroughbred核心的新版本Athlon XP处理器。相对于先前的Palomino核心,Thoroughbred核心在处理器逻辑线路上并没有重大改动,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0.13微米制程的新工艺。
Athlon XP处理器除了有与Windows XP取名意义相同的“给用户更好的操作体验”(Experience)这个意思以外,还带有“极至性能体现”(Extra performance)的意思。新版Athlon XP处理器和旧版Athlon处理器最大的不同就是Athlon XP使用了新的PR(Performance Rating)方式来衡量处理器的档次。
标称频率 实际频率
Athlon XP 1500+ 1.33GHz
Athlon XP 1600+ 1.40GHz
Athlon XP 1700+ 1.47GHz
Athlon XP 1800+ 1.53GHz
Athlon XP 1900+ 1.60GHz
Athlon 4处理器
从AMD K7处理器发展来看,Palomino核心属于第四代核心,我们知道AMD在1999年推出了第一款采用0.25um制程的“K7”核心、之后就是0.18um制程的“K75”核心,而后就是拥有256K同频二级缓存的“Thunderbird(雷鸟)”核心,“Palomino”核心确实属于第四代核心。
因为Intel在推广他们的Pentium 4处理器的时候花了数百万美元,这也是历史投入最高的处理器推广费用,因为Intel必须保证2001年底Pentium 4处理器完全取代Pentium III处理器,当然大手笔的宣传是少不了的。而目前intel在宣传中最强调的就是4字,这样的话AMD改名Athlon 4显然可以占很多Intel已经开发出来认可‘4’的市场,让人知道Athlon 4就是同Pentium 4是旗鼓相当的,其实AMD并不是第一次用这招了,当年Intel推出PIII之后,AMD就决定将自己的整合256K片内缓存的K6-2命名为K6-III,而非K6-3。
最早发售的就是笔记本市场的版本(6月发布工作站/服务器Athlon 4处理器版本,8月发布Athlon 4处理器)
Athlon MP处理器
AMD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多处理器系统(MP)的追求,实际上,AMD的K6系列CPU就支持多处理其功能,只不过在当时没有对应的支持多处理器的主板芯片组,使得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得以实现,即便是当时有了支持K6多处理器功能的主板芯片组给予支援,当时AMD的技术水平也限制了K6系列CPU也不会有很好的表现。
早在1999年发布的Athlon中,AMD就已经加入了MP指令,当时由于一块Athlon就能提供 超过双PIII处理器的性能,使得世人皆为震惊,但是由于AMD在普及这款CPU时就已经有着很大的困难,更别说推广这款CPU到双CPU的工作站和服务器行列当中去了。
在CPU方面,760MP芯片组是和AMD首款使用支持服务器Athlon核心的CPU一同出场的,就在几个星期之前,AMD发布了基于Palomino核心的笔记本CPU——Athlon 4。AMD支持服务器功能的CPU所使用的核心也是Palomino,只不过在命名上有点猫腻,就像INTEL将基于同样Willamette核心的服务器领域的CPU命名为Xeon来区别于台式机的P4命名方式一样,在2001年6月AMD推出了正式支持多处理器技术的中央处理器,AMD将这款面向服务器领域的CPU命名为Athlon MP,这里MP很显然就是已经通过AMD认证的多处理器(multiprocessor)的意思。从CPU结构角度来分析,这个Athlon MP和Athlon 4并没有区别,尽管AMD宣称他们在Athlon MP加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Smart MP Technology,但是这样的技术也同样出现在Athlon 4中。
Sempron“闪龙”处理器
随着2004年6月下旬Intel Prescott核心的Celeron D处理器的发布,AMD新一代对抗Intel Celeron的品牌也终于在7月底面世,它就是全新的Sempron系列处理器。
Sempron的名字其实是来源于拉丁语 Semper,其就是英文的always“永远”的意思,后面的“ron”后缀则代表它上一款价格便宜的处理器(Budget Processor)。而其中文的命名被翻译为“闪龙”,同样其亦有它的中文意思,就是代表“如闪电般迅捷,如恒星般闪耀”的意思。AMD Sempron系列处理器作为主攻中低端市场的产物,其主要对手将是Intel 90nm工艺的Celeron D。
处理器内核剖析
Sempron 处理器在型号命名方面,继续沿用了AMD独有的PR值标称计算命名方法,在Socket 462平台上,AMD推出的Sempron 2200+、2300+、2400+、2500+、2600+、和 2800+ 六款产品,工作频率从1.5GHz到2.0GHz。其中较为低频的2200+和2300+主要的面向对象为品牌机 OEM 厂商,并不会大量地流到零售市场之中。而 Sempron 2200+ 至 2800+ 这个范围的 Sempron 处理器仍然是采用 AMD 沿用多年的 Socket 462 接口,而核心方面与 Athlon XP 采用完全一样的 Thoroughbred 的核心,前端总线为 333Mhz,而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分别为 128K/256K。与以往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 XP 相比,Sempron的PR值明显是高出一截的。如果说以前Athlon XP的PR值是相对于Intel Pentium系列处理器的话,Sempron较高的PR值我们只可以认为是相对于Intel Celeron系列的,稍高一点的PR值也无可厚非。
Hammer处理器命名“Athlon Pro 64”
Athlon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现有用户很容易接受;“Pro”的意思“Professional”,表明Hammer同样适合专业用户使用,同时又表示了其实Athlon的“Pro”版本,比Athlon性能更为强劲;“64”意味着其实第一款64位的x86处理器。
同时从Athlon Pro 64这个名字又衍生出了:Athlon Pro 64M(用于移动Hammer处理器)、Athlon Pro 64XP、Athlon Pro 64MP、Athlon Pro 64Server(用于四路服务器的Hammer处理器)。而国外的网友基本上都一直反对AMD可能使用的“Fortan”等等名字,首先它们听起来都太死板,而且重现宣称一个商标形象的话势必也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而且最终人们的接受程度也很难说。
AMD Opteron处理器
“Opteron”源自于拉丁文optimus——“最佳”的意思。之所以选择Opteron,是因为它可以表达性能最好、最高的含义,它还含有选择(灵活性、选择)的意思。
AMD Opteron处理器的目标市场包括全球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政府/教育机构——它可以用于1-8路服务器解决方案和1-2路工作站解决方案。利用加大的二级缓存,大工作负载功能和可以提供超高带宽的HyperTransport连接,AMD Opteron处理器非常适用于那些需要更快的数据库交易或者需要让电子商务型应用支持更多用户的客户。它尤其适用于CAD、数字内容创建和其他需要快速图形显示的应用。
❼ AMD是什么,哪个国家的牌子
美国的
公司概览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超微半导体 ) 成立于 1969 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 AMD 公司专门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 AMD 致力为技术用户——从企业、政府机构到个人消费者——提供基于标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AMD 在全球各地设有业务机构, 在美国、中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设有制造工厂,并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设有销售办事处,拥有超过 1.6万名员工 。 2004 年, AMD 的销售额是 50 亿美元。
AMD 有超过 70% 的收入都来自于国际市场,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公司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代号为 AMD。
❽ AMD公司的中文名称是什么
爱艾母地
❾ 谁能介绍一下AMD公司的历史吗与及今天的AMD情况
AMD,这个成立于196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桑尼维尔的处理器厂商,经过多年不懈地与英特尔的抗争,终于小有成就了—凭借此前的AthlonXP及目前K8处理器,AMD这个品牌旗下的处理器产品已经成为了不少消费者心中的“最爱”。
然而你对他目前的处理器产品线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对各系列的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么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为败之地几乎是不可能的。AMD当然深谙此理,其产品正是不断技术创新中来获取我们的“心”……
● HyperTransport总线
HyperTransport是AMD为K8平台专门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它的发展历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为“LDT总线”(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闪电数据传输)。2001年7月,这项技术正式推出,AMD同时将它更名为HyperTransport。随后,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许多企业均决定采用这项新型总线技术,而AMD也借此组建HyperTransport开放联盟,从而将HyperTransport推向产业界。
在基础原理上,HyperTransport与目前的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采用点对点的单双工传输线路,引入抗干扰能力强的LVDS信号技术,命令信号、地址信号和数据信号共享一个数据路径,支持DDR双沿触发技术等等,但两者在用途上截然不同—PCI Express作为计算机的系统总线,而HyperTransport则被设计为两枚芯片间的连接,连接对象可以是处理器与处理器、处理器与芯片组、芯片组的南北桥、路由器控制芯片等等,属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总线范畴。
第一代HyperTransport的工作频率在200MHz—800MHz范围,并允许以100MHz为幅度作步进调节。因采用DDR技术,HyperTransport的实际数据激发频率为400MHz—1.6GHz,最基本的2bit模式可提供100MB/s—400MB/s的传输带宽。不过,HyperTransport可支持2、4、8、16和32bit等五种通道模式,在400MHz下,双向4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0.8GB/sec,双向8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6GB/sec;800MHz下,双向8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3.2GB/sec,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6.4GB/sec,双向32bit模式的总线带宽为12.8GB/sec,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总线技术。
2004年2月,HyperTransport技术联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发布了HyperTransport 2.0规格,由于采用了Dual-data技术,使频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双向16bit模式的总线带宽提升到了8.0GB/sec、9.6GB/sec和11.2GB/sec。Intel 915G架构前端总线在6.4GB/sec。
目前AMD的S939 Athlon64处理器都已经支持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而最新的K8芯片组也对双工16Bit的1GHz Hyper-Transport提供了支持,令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传输率达到8GB/s。
第2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64位技术
● AMD 64技术
AMD公司于2003年4月22日推出了第一款AMD64 处理器—即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处理器。于2003年9月23日推出AMD速龙64处理器—这是用于基于Windows的台式电脑和移动PC机的第豢詈臀ㄒ灰豢?4位处理器。
AMD64技术采用类似于从80286升级在80386的平滑升级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寻址位宽,另一方面又具备向下兼容,这样可以在让64bit处理器运行在32bit应用环境下,而且64位计算技术可使操作系统和软件处理更多数据并访问极大量的内存。
在AMD64架构中,AMD在x86架构基础上将通用寄存器和SIMD寄存器的数量增加了1倍:其中新增了8个通用寄存器以及8个SIMD寄存器作为原有x86处理器寄存器的扩充。这些通用寄存器都工作在64位模式下,经过64位编码的程序就可以使用到它们,在32位环境下并不完全使用到这些寄存器,同时AMD也将原有的EAX等寄存器扩展至64位的RAX,这样可以增强通用寄存器对字节的操作能力。
与此同时,为了同时支持32位和64位代码及寄存器,x86-64架构允许处理器工作在以下两种模式:Long Mode长模式和Legacy Mode传统模式,Long模式又分为两种子模式:64位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目前支持AMD 64的操作系统包括Linux、FreeBSD还有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Intel在经过一番变革之后,也推出了类似的x86-64扩展指令集EM64T,从技术架构上有抄袭AMD64之疑!
第3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Cool‘n’Quiet技术
● Cool‘n’Quiet技术
Athlon64系列的另一个关键特性是AMD特有的Cool‘n’Quiet技术,这是一种智能温控技术,可以在CPU没有满负荷运行的时候降低处理器频率以及散热风扇的速度,以此来降低系统的功耗和风扇的噪音。
类似于移动版Athlon 64所采用的PowerNow!技术,它可自动调节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并搭配测温器件,自动调速散热器达到降温静音效果。可以这样认为,Athlon 64的CnQ技术几乎可以与Intel 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术和Transmeta Crusoe中的LongRun技术相媲美。目前除了32位闪龙外,目前S754、S939的Athlon64、64位闪龙处理器都支持此功能。
当然Intel也在基于Prescott核心的处理器中入引入了Thermal Control Circuit温控技术,效果相对于Cool‘n’Quiet技术要更胜一筹。不同于Cool‘n’Quiet,Thermal Control Circuit热量控制电路拥有两套热敏二极管。
其中一套热敏二极管侦测CPU的温度值并传输给主板上的硬件监控系统,这套装置象传统的内部温控技术一样通过关闭系统来保护CPU,不过只是在紧急情况才会自动关闭。第二套热敏二极放置在CPU内核温度最高的部位,几乎触及ALU单元,也做为热量控制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温控效果更具动态性。
第4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整合内存控制器
● 整合内存控制器
在K8的处理器架构中,将原本内建于北桥芯片的内存控制器部份,转移到处理器身上,这样一来内存的规格便建立在使用的处理器上,而不是决定在芯片组身上了!
我们都知道,P4平台是目前唯一支持双通道DDR2内存架构的桌面平台,拥有的内存带宽已经比此前的双通道DDR要高许多,而Athlon 64平台目前能停留在双通道DDR400的水准。
但由于Athlon 64平台的内存控制器在CPU内部,内存延迟要远低于、运作效率要远优于P4平台,而且由于内存控制器将与CPU速度相同,因此内存带宽是随着内核频率提升同步提升的,这使得Athlon 64内存架构是按需配置的。
换句话说玩家在选购K8处理器时,除了运作频率的考虑外,也得考虑该处理器是支持何种的内存架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缩短内存传输的时间来增些许的效能,缺点是一旦想更换处理器可能连同主机板也要一并换掉。
第5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CPU硬件防毒技术
● CPU硬件防毒技术
K8处理器还有一项绝技—NX bit防毒技术。相信很多用户还对冲击波病毒心有余悸,其实,像冲击波这种蠕虫病毒就都是靠缓冲区溢出问题兴风作浪的,而通过NX bit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NX bit可以通过在转换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的页面编译台中添加NX位来实现NX。在CPU进行读指令操作时,将从实际地址读出数据,随后将使用页面编译台由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如果这个时候NX位生效,会引发数据错误。一般情况下,缓冲区溢出攻击会使内存中的缓冲区溢出,修改数据在堆栈中的返回地址。
一旦改写了返回地址,则堆栈中的数据在被CPU读入时就可能运行保存在任意位置的命令。通常由于溢出的数据中包括程序,因此可能会运行非法程序。因此,操作系统在确保堆栈及缓冲区的数据时,只需将该区域的NX位设置为开启(ON)的状态即可防止运行堆栈及缓冲区内的程序,其原理就是通过把程序代码与数据完全分开来防止病毒的执行。
英特尔也在它的“J”系列处理器中加入了类似功能,但其与AMD硬件防毒技术的实现原理是一样的。
第6页:AMD CPU的独门秘术 - 3DNow!、SSE、SSE2一样不少!
● 3DNow!、SSE、SSE2一样不少!
3DNOW!是AMD推出的指令集,主要中通过单指令多数据(SIMD)技术来提高CPU的浮点运算性能;它们都支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对多个浮点数据进行处理;都有支持如像MPEG解码之类专用运算的多媒体指令。与Intel公司的MMX技术侧重于整数运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针对三维建模、坐标变换 和效果渲染等三维应用场合,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处理性能。
不过,由于受到Intel在商业上以及Pentium 3/4成功的影响,软件在支持SSE、SSE2、SSE3上比起3DNow!更为普遍。因此,虽然Intel是自己的冤家,AMD仍继续推出了增强版Enhanced 3DNow!,引入了SSE、SSE2、SSE3指令集的支持。其中目前基于Venice核心上的新Athlon 64处理器也是目前支持最多SIMD指令集的处理器,包3DNow!,SSE2和SSE3一样不少。从技术上来看,SSE3对于SEE2的改进非常有限,我们不应该期望SSE3指令集能为新Athlon 64带来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且性能提升也需要有软件支持为前提。
第12页:AMD全系列桌面处理器点评 - Athlon64 X2
● Athlon64 X2
Athlon 64 X2是AMD的桌面双核心处理器,竞争对手是英特尔的Pentium D处理器。从架构上来看,Athlon 64 X2除了多个“芯”外与目前的Athlon 64并没有任何区别。Athlon 64 X2的大多数技术特征、功能与目前市售的Socket939 Athlon 64处理器是一样的,而且这些双核心处理器仍将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与芯片组连接及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
目前Athlon 64 X2共有Toledo、于Manchester两个核心版本:其中Toledo核心就相当于是两个San Diego核心的Athlon 64处理器的集成,而Manchester自然就相当于两个Venice核心了,两者主要区别是L2缓存容量之一。AMD 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共推出五个型号,分别是3800+、4200+、4400+、4600+与4800+,这五款处理器除了在频率上有2.0Ghz与2.4Ghz的差异外,L2高速缓存也有1MB+1MB与2MB+2MB的差异。
AMD 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由AMD德国Feb 30晶圆厂生产,晶体管数目为154—233.2 million(视L2缓存容量而定),采用90纳米SOI制程设计,除了具备x86-64Bit架构外,并具备了3D NOW! Pro、SEE、SEE2、SEE3指令集,并整合防毒与Cool”Qulet节电技术。
结语:
可以说,AMD目前的产品划分做的很好,从Socket 754的Sempron、Athlon 64,Socket 939的Athlon 64、Athlon 64 FX,再到双核心Athlon 64 X2,几乎每一个价格范围都有产品,这一方面说明了AMD市场运作的渐渐成熟,我们也期望AMD未来一路走好……
参考资料:http://www.pcpop.com/doc/0/118/1185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