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巨大的求助!!关于日本战后的历史
一、日本战后改革
(riben zhanhou gaige)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当局主导之下进行的日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司法等广泛领域的民主主义改革。主要包括:第一,为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采取如下措施:解散日本全部军队;逮捕东条英机等140多名战犯,并组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进行审讯;废除《治安维持法》和《治安警察法》,撤销特高警察;解散右翼法西斯团体;解除军国主义分子的公职;神道和国家分离;释放共产党人在内的全部政治犯等。第二,根据美国占领当局意旨修改宪法。修改后的《日本国宪法》于1946年10月7日经贵族院和众议院通过, 11月3日正式公布,从1947年5月3日起生效。新宪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废除天皇的绝对统治大权,“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日本为议会制国家,内阁对国会负责,行政权由内阁执行;“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新宪法使日本成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第三,解散财阀。美国占领当局首先指定三井总公司等83家为持股公司,指定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十大财阀的56人为财阀家族。这些被指定者的所有股票须交给“持股公司整理委员会”处理。解散持股公司,勒令财阀家族及财阀公司负责人一律辞职,十年内不许复职。在此基础上又制定《禁止垄断法》和《经济力量过分集中排除法》,禁止卡特尔的共同行动,划小经济力量过分集中的企业。此项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被指定的83家持股公司只解散28家,原指定为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325家企业中,实际上被划小的企业只有8家。解散财阀虽不彻底,但铲除了日本财阀的封建统治形式,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第四,农地改革。先后颁布两次农地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凡在村地主超过一町步的出租地和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由政府强制收买,出售给无地或少地农民。全国原230万町步出租地征购了190多万町步,其中180多万町步廉价售给佃农。农村90%耕地变成自耕地,90%左右农户成为自耕农或半自耕农。封建地主制基本上被消灭,形成以自耕农为主体的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此外,日本还对文化教育、劳动立法、公务员制度、警察制度、家族制度等进行改革。战后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解决了明治维新遗留下的历史任务。日本由军国主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国家,为战后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基础、美国的扶持政策、朝鲜和越南战争的机遇、国防开支的减少与军事负担的减轻及有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揭示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是曾经获得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所致.
二、日本战后经济
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瘫痪和崩溃边缘。据日本经济安定本部1949年报告中统计:日本物质财富损失总额为1057亿日元,相当于1944年全部国家财富的35%。1946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1934—1936年平均水平的30.7%,农业生产降至战前的6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及战前一半。就连美国国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都说:“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
经济崛起原因之一:美国的扶持。二战后,世界分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为抗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广泛的结成军事或经济同盟。由于二战的摧毁,西欧国家及日本等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都是百废待兴。因此,为抗衡苏联,美国开始扶持这些国家,帮助他们恢复经济。在东亚,扶持日本便成为了制约苏联及新成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有效方法。
原因之二:战争的刺激,即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从1945年至1949年是战后日本重建的“蜗牛爬行”阶段,经济恢复速度缓慢。到1948年初,尽管通货膨胀稍有抑制,但整个经济形势仍不景气。1949年2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实施以“紧缩通货、平衡预算”为核心的“道奇路线”。经过整顿,到1949年底,日本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税收增长40%以上。但道奇路线在另一方面又造成货物大量积压,工厂相继倒闭,失业增加,银根紧缩,出现所谓“稳定恐慌”。到1950年初,日本经济阴云密布。恰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它宛若久旱之后的甘露,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战后“第一次军需繁荣”。
朝鲜战争对促进日本经济在1950~1955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朝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大量的军事“特需订货”。据统计,3年战争期间,日本直接向战场美军提供的“特需订货”达13亿美元;而外国官员在日本购物以及外国有关机构支付款项的“间接特需”达23亿美元之巨。美国的“特需订货”动员了日本各部门的经济力量,在侵朝战争期间,日本电力的70%,煤炭的80%,船舶和陆地交通的90%的上部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军服务。日本成为美国的“兵工厂”。“军需订货”的源源而来,为日本经济注入了起死回生的“强心剂”。
其次,朝鲜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仅1950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日本出口额增加55%。而1950年6月至1951年底,日本对外贸易总额增长达2.8倍。随着对外贸易的增长,日本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1952年,日本“特需收入”为8.2亿美元,占该年外汇收入的66.8%。
再次,“特需订货”和出口增加使日本的商业迅速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日本有近1500亿日元的积压商品顷刻间被抢购一空。许多百货大楼拔地而起;衣料、粮食的配给制被取消;工农业生产指数迅速回升。工矿业生产在1950年10月已达到战前水平。农业生产1952年已达战前水平的111.2%。国民生产总值1951年达152亿美元,为战前水平的119.4%。
最后,朝鲜战争使日本企业界获得了高额利润,反过来又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例如日本棉纺织业十大公司在其间利润增加9~19倍之多。其中90%的利润都留在企业内部用作积累资金,这就保证了有充足的资金来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例如在薄钢板方面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带钢轧机代替过去的递回式轧机,使生产效率提高了1000倍。煤炭、电力、造船、电子等方面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新技术。
三年朝鲜战争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军事“特需订货”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出口贸易;工农业生产指数大幅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度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了垄断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这一系列的良性经济运行循环使战后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很快走出了“死胡同”。1956年日本政府发表的《经济蓝皮书》正式宣布“以恢复为杠杆的成长已经结束”,提出要由现代化来支撑以后的经济发展。从此日本经济入了以实现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高速或超高速增长时期。而1950~1955年,日本经济的复苏恰恰为1956年后日本经济持续18年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根基。
总之,朝鲜战争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正如日本资产阶级政客所津津乐道的那样:朝鲜战争“真是天佑神助、起死回生的妙药”,是“一股神风”。
同样,越南战争为日本带来了“第二次军需繁荣”。日本没有直接参加越战,也没有直接从越战中获得太多的好处,但越战为日本消化设备投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美国经济服务于越战以后,民用品的生产让出来了一大块,日本的设备投资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整个越战期间及越战结束后美国休养生息期间,是日本向美国提供了美国市民日常的生活用品。1965年日本对美出口为24亿美元,70年增加到了59亿美元。
越战期间,美国为了安抚越南周边国家,在经济上予以了很大的支援。越南周边国家的经济现代化,需要大量的生产设备,在美国没有能力提供的时候,是日本负责提供的。1963年日本对越南周边国家的出口仅有13亿美元,70年为36亿美元,增长幅度大大地超过了对美国的出口。
原因之三:日本自身的努力,即根据本国实际,适时调整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充分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把科学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新纪元。
50年代—70年代是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普及运用的关键时期,更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赶上了机遇,更抓住 了机遇,在确立外向型经济妥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科技立国长远发展战略”,注意吸取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选择以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合成材料技术的开发,为振兴日本工业的突破口,引进国际尖端技术,进行消化后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从1950—1972年共引进11786项新技术,使日本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据统计1956—1964年,日本经济全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其中因技术而增长的部分为48.5%。可见运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是日本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2、制定“高度经济成长”政策。
1956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内阁制定了“高度经济成长”政策,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划在十年后的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
为了“高度成长”,政府给国家财政进行巨额投资和金额贷款,采取对公司企业减税及其他财政措施,以增加资本积累,增加出口贸易。为了“高底成长”,工业生产在大规模设备投资下,以技术革新为中心,进一步以世界第一的超高速度继续增长。
1964年佐滕内阁执政,继续执行“高度经济成长”政策,1965年至1970年,出现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7.2%的十年里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年平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超过了美国2.69倍,英国4倍,联邦德国2.4倍,国民生产总值,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盟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推行贸易外汇的自由化计划。
为了扩大出口,增收外汇,加速经济发展,1960年6月,日本政府制订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同时恢复日元对美元的交换性能。池田内阁执政后,1961年7月,进一步制定了《促进自由化计划》。1962年内,包括石油、煤炭在内,日本实现了产品88%的自由化。1964年6月,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8月,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所规定的国家。接着又加入了当时以开发“后进国”为名的欧洲合作组织(OEEC)这些标志着日本“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呈迅速上升势头。
4、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随其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高,开始改变其向美国“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方针。为了获得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日本政府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为发展经济服务。先后出台了“等距离多边外交政策”、“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以及“自主选择外交政策”。
1972年9月田中内阁同中国恢复邦交,迈出了“多边自主外交”的第一步。1973年9月田中首相访问西欧这是日本与西欧关系的转折点,奠定了日本与西欧“确立伙伴关系”的基础。1974年三木武夫组阁后,推行中苏两国不偏不倚的“等距离外交政策”,福田赳夫任首相衔后修补了上述政策,推行“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1977年8月福田出访东南亚各国,表示向东盟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扩大了日本对东南亚的影响。鉴于苏联威胁的增加,福田内阁末期于1978年8月同中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从此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日中友好,为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两国贸易迅速增长,1981年贸易额达100亿元,为复交前1971年10亿美元的10倍,1991年中日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为复交前的20倍,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已达1500多家。这些无疑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多次采取“反萧条对策”。第四产供销中东战争爆发,由石油危机而导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日本从60年代开始,就以中东的廉价石油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中东的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剧烈的打击,日本的经济也进入战后最严重的危机中。从1973年11月至1975年3月,工矿业生产指数从最高点下降20.6%,倒闭企业达11681家,失业人数达112万15、元人,197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第一次出现0.5%的负增长,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低速增长的时期。
为了缓和危机,刺激经济的复苏,从1975年开始日本政府多次采取“反萧条政策”,主要对策有:“⑴增加财政开支,扩大公共投资。⑵对垄断资本减税,以刺激扩大生产。⑶松动银根,降低利率,增加企业利润。⑷发行赤字公债。⑸制订修订种种法律,为垄断资本摆脱寻找出路。上述措施,促进了日本经济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从1975年至1978年连续4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5%的水平上。这次经济的回升,主要是靠政府空前干预和企业“减量经营”实现的,同时也是实行产业合理化的结果。
原因之四:重视教育,加速人才的培养。
1、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日本较早的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战前就已普及了四年及六年义务教育,1947年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50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全普及,就学率达99%,1965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率达69.6%;1970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的达23.6%。同时还有配套齐全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一句话“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机会。
2、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还表现在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逐年增加,1956—1978年期间,教育经费在行政费中的比例就达20—33%;1978年教育经费占国民总投入的7.1%;同年按人口平均的教育经费相当于1950年度的51.46倍。
3、提出“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发展战略。为了振兴日本经济,适应“高度经济成长”的政策,1962年8月日本政府提出了“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战略思想。“造就人才”实质是美国的“开发人类能力的政策”即把人看作经济上的生产力,因教育投资来开发这个力量的政策,是和日本式“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暗物。“建设国家”就要造就“热爱民族、国土和文化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见识,在国际上也是以赢得依赖和尊敬的日本人”。
为了实现“造就人才”、“建设国家”的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⑴进行“学力测验”,建立早期优秀学生选拔制度,建立优秀学生跟踪档案,确保成才。
⑵颁布《教科书免费分配法》,对义务教育期间的中小学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境贫穷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和中餐补贴制度。
⑶建立“光荣母亲”评选制度。
为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重视教育的氛围,日本文部省在全国推行“光荣母亲”评选活动,对那些教子有方、爱女有道的突出母亲或父亲政府授予“光荣母亲”(父亲)的荣誉,给予奖励,登报表彰,通过评选,涌现了一大批“光荣母亲”(父亲),使尊师尊教成为日本国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大力发展教育,日本国民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发展经济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了较充分的保证。
原因之五:“经济第一”,勤勉劳作的精神。
战后的日本,在学习西方尤其是学习美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反省”战前的“军刀政治”、“版图扩张”的富国强兵文化,认识到“军事第一”绝不能使日本通向幸福,从而确立了“经济第一”、“勤勉劳作”的新的经济文化观点。
1、国内建设中,信奉“经济第一”的原则,他们在狂热的军事热情遭到破灭后,所幸福的希望完全建立在国内经济发展上,经济成为战后日本所关心的唯一国策。发展经济,努力生产,成为有志青年的献身目标,大批优秀的人才开始由军事转向企业界,科学、教育和工程人员的奋斗归宿只有一点,那就是推动日本振兴。
2、国际事务中,坚持“经济第一”的原则。
在国际事务方面,日本也坚持“经济第一”的原则,一切以日本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基点,对战后冷战、地区冲突坚持保持中立的消极态度,使得日本经济在国际交往中避免了许多 不必要的“封锁”和“干扰”,以至今天日本仍有“经济动物”的雅号.
3、乐于奉献的“勤勉劳作”精神。
与“经济第一”相共存的是日本人的“勤勉劳作”精神。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勤勉劳作同样成为日本民族的精髓。日本人为了家庭、为了妻子儿子,为了幸福的生活,自觉地加倍工作。他们坚信勤劳就会幸福,甚至甘愿牺牲自己的汗水而少取工资。日本人效忠企业,以厂为家。真正树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企业竞争意识,正是这种乐于奉献的勤勉劳作精神,创造了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塑造了日本民族深邃的灵魂。
三、启示:
通过战后日本经常济的崛起原因的初探,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日本能在短短的50年时间,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创造日本经济腾飞的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绝非偶然,从上面的探索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日本经济崛起,得益于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得益于吸收消化欧美先进的文化科技技术。日本1960—1970年十年里,工业生产水平保持16%的增长速度,其中增长的80%都是靠吸收转化科技成果而获得。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谆谆教导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今天我们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就要有日本当年那种敢于引进,善于引时,甚至不惜“错误”引进的决策和胆识。充分利用、吸收消化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所用。
启示之二:日本经济崛起也得益于政府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为了发展经济,日本不惜以允许美军驻军为代价,来换取美国的“保护”和支持;为了发展经济,日本能够主动改善邻国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关系,化敌为友,赢得安宁的国际环境;为了发展经济,能够依据需要制定适应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暂时“不平等”的政策。这些对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正有力证明邓小平“猫论”的无比正确吗。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只有对我们建设有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大胆尝试,不要怕“吃亏”,今天的“吃亏”就是为了明天的崛起。
启示之三:日本经济的崛起还得益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无论是战后困难时期,还是六七十年代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教育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杠杆。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下一个世纪即将到来,我国要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各级政府都必须要向日本那样,真正把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真正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决不能以经济困难为借口而忽视教育压缩教育经费的投入。全教会刚刚落幕,《教育发展十年纲要》已经颁布,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
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咬定发展经济不放松,借助日本成功经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日本今天的富强,就是我们明天的现实。
❷ 初中一对一补课多少钱一节
不同省市,不同学段,不同老师(大学生、在职教师)有一定差别。一般,小学150,初中200,高中250,从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一般说来,一线城市的名师、在职教师价格高一些,网络辅导低一些,楼主也可以尝试100教育的在线家教,多比较比较几家。
❸ 菲律宾是一个生活节奏相当慢的国家,菲律宾的环境怎么样
针对生活在中国内地的我们,多数时候从新闻中了解到的菲律宾全是贫困、动荡、政局永远不平稳,热带岛国人民群众皮肤颜色普遍比我们黑的多。但是,真实的菲律宾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菲律宾人天生乐观、风趣、喜欢笑、爱大吵大闹!有时候工作中并不像工作中,工作中并享受乐趣!她们喜欢音乐,喜爱舞蹈,爱用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关键是唱起来真的很好听。
自然,他们也有一同的缺点“懒散”,她们理所当然地觉得“懒散”是他们的文化艺术,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菲律宾人“懒散”在他们的文化和生活心态中不可动摇。正是这种懒散使我们回到原来的生活方法。如果你在这儿待得够久,你会发现你好像被感染了!你也变懒了!心竟然静下心来了,人也变得平静了!
你可能不相信,但信任我,时长和环境能够改变一个人。中国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你能来这里度假旅游或生活一段时间,让自己慢慢的走,这些自身的灵魂。平凡的我们终究会重归平凡的世界,如果你必须选择菲律宾,既然你在这里,学会接受和忍受这里的一切,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关于菲律宾大家还知道些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❹ 促消费补短板新政将密集落地
夜间经济成中秋消费亮点
中秋期间消费再次呈现多个亮点。文化和 旅游 部数据显示,综合各地 旅游 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 旅游 部综合测算,期间全国接待国内 旅游 总人数1.0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 旅游 收入增速达8.7%。
出境游方面,携程数据显示,小长假期间我国游客从近599个海内外城市出发,到达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871个国内外城市。国家数量从去年的82个增加到了88个,增长7.3%。人气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依次是日本、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和英国。
除了出游,在餐饮消费方面,今年在电商平台上,月饼、白酒、各式礼盒、大闸蟹及蟹卡成为中秋消费主角。苏宁大数据显示,以上商品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34%、143%、139%和156%,螃蟹及相关周边销量首次超过月饼。
另外,今年中秋期间,众多商家开展夜间活动,延长营业时间,助力夜间经济持续上扬。天津此前出台《夜间经济可持续高品质2.0版实施方案》,以今年中秋为契机,天津各夜市打造新颖消费载体。厦门市举办2019中国厦门中秋 旅游 嘉年华,数百家餐厅24小时不打烊。北京夜间消费表现强劲。其中,夜间餐饮、休闲 娱乐 等消费总订单量同比增长26%,居一线城市首位。
分析指出,中秋期间的消费亮点是我国消费潜力释放的一个缩影,显示出各地落实细化促消费相关政策的效应。
促消费再迎密集利好
围绕扩内需促消费的多个利好仍在密集释放。一个月内,央地在多领域出台一揽子重磅举措。
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 旅游 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了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包括推出消费惠民措施,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提高消费便捷程度等。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 体育 健身和 体育 消费的措施。
部委层面,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下一阶段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8月30日,商务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 汽车 平行进口发展的意见》。
地方上促消费新政也密集落地。9月11日,海口召开“两个确保”百日大行动促进消费动员大会,发布60条具体措施,确保 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指标年度增长10%。9月12日,河北省召开全省经济运行暨投资和项目建设调度会议,强调着力挖掘消费潜力,支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支持免税店、港货销售店设点布局,活跃“夜经济”,扩大农村消费、假日消费。
此外,福建省在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方面,则推出促进商圈(步行街)繁荣发展,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商业促销,省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对促销活动给予奖励等举措。贵州将采取多种措施激发 汽车 消费市场潜力,稳定和规范 汽车 消费。据了解,北京市有关部门计划在 旅游 、文化、 体育 、 健康 、养老、家政、教育、信息等领域各出台至少一项促消费政策,形成全市域促进总消费政策集成。
补短板深挖消费潜力
“从区域来看,中西部消费增长速度也高于东部地区,是我国消费增速未来的引领地区。”赵萍说。
以夜经济为例,有关数据显示,长沙、成都、重庆、贵阳等中西部城市“夜经济”活跃程度甚至超越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大都市。
赵萍表示,我们要重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目前消费高速增长的势头,进一步释放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创造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其和东部地区以及城镇之间消费增长更加平衡。“推进城乡消费市场、中西部消费市场协同发展,进一步挖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❺ 爱上一个菲律宾女孩怎么办
竟然喜欢菲律宾人,恭喜了!第一:准备好钱,她们超级喜欢别人给她买东西,吃的喝的用的!第二:准备好养她,刚开始她们很勤快,结婚后就超级懒,什么都不干!第三:给自己准备一个绿帽子,她们看到更好的有钱的立马就跟走了!
不知道是中国女的没有选择了还是什么,为什么选菲律宾人,奴性很重!
❻ 菲律宾现在怎么还会有共产党游击队和政府军对战一说啊
是的,菲律宾新人民军,是由毛泽东当年扶持起来的毛派共产党,他们使用的是和当年我们的红军一样的服装,旗帜,实行的和我们当年红军时代一样的政策等。中国政府于一九九二年开始停止了对东南亚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毛派共产党的支持。目前菲律宾共产党领导的新人民军和政府军的冲突相对比较少,最危险的还是伊摩组织和政府军经常发生冲突。
❼ 在菲律宾如何汇人民币回中国
用西联汇款 ,很快的,以前朋友从美国汇款给我就是用这个,全球都有,很方便,取款人只要带身份证和汇款人的名字和汇款号在国内有西联办理点的银行或者邮政就可以取,一般农行就可以取。
❽ 菲律宾原是亚洲一霸,但后来落后时怎么回事
个人觉得菲律宾从来算不上亚洲一霸,因为其经济发展成果一直没有得到巩固,其经济发展有两个高峰:一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最有“霸相”的应该算是第一次。
第一次发展主要得益于宽松的市场经济体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有利因素,总之二战后菲律宾经济迅速起飞,至六十年代已经被视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Ferdinand Marcos上台后将原本的市场经济转化为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菲律宾经济开始走下坡路,随之而来的是宗教等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其国内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反过来又加剧了经济下滑。总之,直至1992年Fidel V. Ramos当选前,菲律宾经济一直在低谷徘徊,逐渐丧失了优势。
第二次发展十分短暂,大致从1992年至1997年金融风暴。当时东南亚很多国家都以宽松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菲律宾的经济自由化也顺应了这种潮流,在外资投入与出口的拉动下,菲律宾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迎来了一个发展较快的时期,但也为金融风暴埋下了伏笔。至于后来的金融风暴,我想不需要太多解释,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
菲律宾是一个新工业化国家,应该说对农业的依赖还很大,旅游业、商业外包贡献不小,最有特色的是劳务输出(约一千一百万菲律宾人在海外工作)。
菲律宾的发展优势这里不多说,主要谈谈其经济出现混乱的一些原因:过度依赖外国资本以及出口,本国经济独立性偏差;国内社会矛盾复杂,体制不完善,导致政治不稳时有发生;国际经济体系分工中处于下游,与周边国家竞争激烈等。
大概就是这样,希望能有点帮助。
❾ 越南媒体是怎么批评中国足球的
北京时间1月12日,中国国奥队以0进球的耻辱提前告别了东京奥运会,这个结果真的很让我们球迷愤怒生气,作为球迷真心希望我们的足球是强大的,更能够冲击到世界杯,这也是我们多年的足球梦想。可是我们的这个梦想居然遭到了越南媒体的嘲讽,甚至开始批评我们的足球,这真的是我们的最大的耻辱,更是我们的悲催。
其实我们应该高兴,输得越惨不忍睹,输得越干净利落,越对现在的我们有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就可以认认真真寻找自己的失败根源。要不然我们一直保存着侥幸心理,认为我们的短板只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只要补上这个错误,我们还能走得更远!其实这样的输,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去正视我们的不足,寻找到了真正的根源,我们能真正的崛起!
❿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俄罗斯不是发达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不仅要看工业化水平,还要看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人类发展指数。
俄罗斯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如马来西亚、土耳其和巴西,同属于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俄罗斯缺乏一个发达国家的多元化和现代化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和开采矿产。同样,波斯湾的石油国家也没有资格成为发达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很高。
发达国家的社会往往具有社会凝聚力。发达国家通常是开放的社会,有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中产阶级,他们的价值观占主导地位,而俄罗斯的社会不具备这样的特征。我们今天看到的发达国家将是高科技消费驱动的社会,而俄罗斯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
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正在快速发展,甚至有可能在各方面超过俄罗斯。这些国家包括巴西、墨西哥和智利。
(10)菲律宾怎么补短板扩展阅读
发达国家(Developed Country),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那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借由开发自然资源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但未必属于发达国家(比如文莱、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
发达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也就是商业)为主要产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大都处于工业化(制造业,也就是工业)时期,未开发国家则还在农业时代。
全球的发达国家共31个,分别为: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