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中国怎么去菲律宾
办好护照和签证,订机票。
② 个人首次办理去菲律宾的护照
现场要拍护照照片,有的地方对着装可能有要求,例如不能穿没有领子的衣服拍照。其他没什么要特别注意的。具体费用是160元。现在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实行全国通办政策,你在任何一个公安出入境窗口都可以申请办理。别忘了带身份证,现场要核验身份证。
③ 我是泉州人,我想要去菲律宾,需要办护照,请问要怎么办要多久
办理护照,只能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带上身份证、户口簿、相片
办理护照费用200元 15个工作日内可以办好
④ 去菲律宾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准备的材料和证件:
1、有效期8个月以上的护照原件(须有二页以上的空白页),如有旧护照必须提供;办理护照:身份证,户口本,护照专用照片。到户籍所在地公安局出入境处办理。大概20个工作日能拿到护照,费用200左右。
2、近3个月内3.5cm*4.5cm白底彩色照片2张;超过6个月无法使用;
3、清晰的身份证正反面的复印件1份;
4、 15周岁以下儿童必须由父母中一方陪同方可签证。16-19周岁可不由父母陪同,需提供有父母一方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未满19周岁儿童必须提供户口本和出生证明原件;委托书要去领馆签。20岁以上的成年人申请去菲律宾的签证,找家旅行社帮你办理就可以了,大概5个工作日。
5、填写申请表一份备注:如果未去过菲律宾,需要提供财力证明:如果三年内去过菲律宾,不需要提供财力证明。
提供经济能力证明(以下三选一):
(1)、人民币4万定期三个月的存款证明;
(2)、半年的流水清单,最后余额3万以上;
(3)、国际通用的信用卡正面复印件(visa, master card, JCB, America express)等。
向左转|向右转
拓展资料
在去菲律宾时,若您携带了高级长镜头照相机或摄像机必须在海关申报,否则在返途入关时将追加税金,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携带各国政府名令禁止的带上飞机的物品,如:匕首,枪支弹药,毒品或黄色物品等,携带拉杆箱的请务必有锁,防止被窃,在托运的行李中不要夹带现金和贵重物品。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一件不超过20公斤的行李,若超重则需付超重费。在飞行途中严格遵守航空公司的各项规定(例如:不能使用手机,禁止吸烟等)。
到菲律宾应注意几点
1、菲律宾是个热带的国家, 所以来这边不用带太多衣服。几件清凉的衣服裤子,短裤就行了然还是带一件薄外套以防万一(空调太冷)。
2、菲律宾整体算安全,但不代表可以轻忽。尽量别带名贵的首饰,配件等等。还是低调一点吧。
3、菲律宾英语行得通,掌握基本英语几乎可以活了。
4、如果在马尼拉尽量小心的选择 计程车,菲律宾的Taxi 有的挺不规范的,小心一点。
5、 菲律宾(尤其是马尼拉)商场特别多。SM大商场,和Robinson 是两大集团,还有其他小商场,所以买礼品日常药品物品都不用操心。
6、 菲律宾尽量多准备零钱,菲律宾经常找借口说找不开钱,其实就想把剩的钱当小费。
7、 菲律宾其实没有小费,除了某些餐厅等等。如果觉得还行给个20 Php 就行了。
8、 在马尼拉看到路边的孩子千万别给钱,要东西也尽量别给。注意看自己的包。
9、 真走丢了,问问附近的人(最好找警卫 穿白色制服的)比较靠谱。
⑤ 泉州赴菲律宾支教的条件
参考这个:
一、支教老师报名条件
1、忠于党和人民,忠诚农村教育事业。
2、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师范专业毕业及有从教经验者均可报名。
3、有爱心,能吃苦耐劳、能适应山区艰苦的环境。
4、身体健康、形象良好、无不良嗜好。
5、年龄在20-45岁,男女不限,条件优秀者可放宽年龄。
http://www.szzhh.com/newshow.asp?classid=2&id=123
http://www.cunews.e.cn/html2006/xwbl/15585285.html
附:
1.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泉州15名教师赴菲律宾支教
2005年6月13日
华声报讯:日前,泉州市15名教师踏上了赴菲律宾华校支教1年的征程。据悉,这是该市首次外派教师任教,也是福建省首次大批量集中选派教师赴外任教。
据泉州晚报消息,今年1月份国务院侨办对福建省下达选派15名外派教师赴菲律宾华校任教的任务,省里考虑到菲律宾侨亲大多集中在泉州,于是将任务下放给泉州。最后筛选出来的15名选派教师主要集中在南安、晋江与石狮三地,包括3名男教师和12名女教师(多数在30岁以下),年龄最大已经53周岁,年龄最小的则是4名23周岁的女教师。他们教龄集中在3年至30年之间,将在菲律宾华校支教1年。
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2796/node2797/node2803/userobject6ai246720.html
2.泉州大学生菲律宾支教 异国他乡初为人师(组图)
核心提示:2005年5月,泉州师院17名大学生远赴菲律宾支教。今年4月初,赴菲支教学生们返泉。工作生活在异国他乡,初为人师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新鲜事,在早报读者俱乐部活动中,他们向早报记者一一讲述起在菲律宾教书的经历。
http://news.sohu.com/20060417/n242841314.shtml
⑥ 泉州到菲律宾探亲办理护照需要什么手续
你的意思是你想从泉州去菲律宾探亲,办理国内护照需要什么手续对吧?
如果是的话,你就带着户口簿+身份证+相片(跟照相馆说你要拍办理护照用的相片),然后去当地县/区级以上的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办理护照,工本费200元,一定要本人亲自去的,要按指纹。
办好护照之后,你要去厦门驻菲律宾领事馆或者委托当地旅行社办理去菲律宾的签证,5个工作日左右就能办好。
⑦ 泉州人移居海外的历史进程
有充分证据说明,早在宋代,就已经有泉州人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地迁徙。而元代征爪哇时,自泉州出航,作战失败,军中病卒数百人均留在当地,成为华侨。当时,在东南亚从商的泉州人,有的也在“蕃国”成家立业,开店贸易。
近年,德国汉学家傅吾康(Woifang Franke)利用所搜集的东南亚古代汉文碑刻数据论述泉州海外交流的盛况。据他所述的资料,元时东南亚早有中国人的墓碑、庙碑、亭碑等碑刻,充分证明当时在东南亚留居的泉州人已经不少。[傅吾康(Woifang Franke):中文碑铭所反映的1254——1800年中国与东南亚的海外交往《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在明朝以前泉州海外贸易的黄金时期,泉州人侨居海外有其时代的特点:
首先,这个时期侨居海外的泉州人,大多是临时性的,而且除了特别的原因(如元兵因失败、重病而无法回来)以外,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发展。
其次,当时的朝廷并不禁止海外移民,也允许商人自由活动,所以他们从海外重返故里的可能性较大。
明代中后期,泉州人移居东南亚的人数日益增多。
人口移动特点
从明至清,由于海禁及抑商政策,宋、元时期那种人口海外自由活动的环境不复存在,泉州民间的第一种反映是成规模的海上私商与海盗的兴起(参见《海丝之路.私商与海盗》),第二种反映就是大量向海外移民,形成泉州地区人口移动历程的第二次重大变动。
在中国移民史上,大规模的向外(一般意义上的居住地之外)移民,大多是因为生存压力太大引起的。五代之前大量北方人口迁入泉州这个边陲之地,就是因为当时中原战争动乱、自然灾害、土地矛盾、人口压力等频繁发生,迫使民众向未开发之地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明、清时期泉州之所以出现海外移民潮流,也是因为到了这个时期,泉州已经不再是一个能够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的地方了。在这个时期,泉州充满了各种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导致的矛盾。因而,向中华帝国的外部迁移,成为许多人寻找生存空间的基本手段。
台湾的开发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日益增长,是与闽南人勇于冒险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从整体上说泉州人具有冒险进取的精神,但是由于晋江上游多是比较封闭的山区,因此在民风习尚方面,山区与沿海各地还是存在一些差别。
大体言之,比较靠近大海的,冒险进取的性格比较明显,而交通不便的山区居民,社会风尚就相对敦朴保守一些。如泉州府沿海的晋江、同安等县,“滨海为岛夷之贩,安平镇其最着矣”,“滨于海,探珠而从海贾游者,经鲸波蜃浪之险,而心无畏慑。”而内地如永春县的一些乡村,“民树艺外百勿能解,商贾百工艺业咸远人擅之……条本薄末,有幽凤焉”。
明.初、中期
泉州人冒险进取的传统,在明代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明代私人海上贸易的兴起,一开始就带有违法走私的性质,亦商亦盗的特点十分明显,再加上当时沿海人多地少,农耕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困窘,许多泉州人不得不挈妻携子移居台湾以及海外,谋求开拓发展。
早在明初,泉州人便已较多出国定居。永乐癸巳(1413年)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中记载南洋爪哇已有不少“唐人”居住,“皆是广东、漳、泉人”,旧港国的“国人多是广东、漳、泉人移居在此”。郑和下西洋时,闽南人有不少人随其出国而居留不回。
明.长乐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漳、泉之人,“东则朝鲜,东南则琉球、旅宋,南则安南、占城,西南则满剌迦、暹罗,彼此互市,若比邻然。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夏去秋来,率以为幸,所得不赀,什九起家。于是射利愚民,辐辏竞趋,以为奇货”。(谢肇制《五杂俎.卷四.地部二》)。
明.初、中期,不仅实行海禁,还禁止海外移民。因此,这个时期的移民与海上私商和海盗势力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而且与国内政治压力下出洋寻求发展机会的目的息息相关。移民的目的地主要包括菲律宾和日本,与前两者为主。
在16世纪后期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群岛以前,中国商人早已有侨居菲律宾的。这些商侨主要来自泉州、漳州和江浙一带,散居菲律宾岛屿之间,主要从事商业贸易。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群岛后,随着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闽南人移居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的人数大增,既有商人,也有工商业者和渔民。
当时的泉州侨民已经在马尼拉等地成立了自己的小区。这一方面是为了在海外贸易中保护侨商的利益,另方面也为了在侨民中维护正统秩序。这是因为泉州人冒险犯禁、勇于进取的作风,不仅要受到官府的压制,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乡族之间,生存发展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这样造成闽南人嚣悍多心机的性格,所谓“事杂易淆,物多觊,襄隙构戾,职此之由。以舶主中上之产,转盼逢辰,容致巨万,顾微遭倾覆,破产随之,亦循环之数也。”“竞胜于讼,竞利启棼,鼠辈因凭社作威,虎冠以生翼滋暴,狡者视音劣为奇货。……以夷为市,子母即赢,因而机械百变,此漳与四方之所异也。”没有一个自治权威,是不利于共同生存发展的。
到16世纪70年代以后,华侨的势力在菲律宾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于引起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恐慌。为了控制华侨,他们利用传教向华侨灌输殖民主义文化,同时禁止华人经营零售商业。
当时的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当局,还必须同时面对以闽南人为主体的中国沿海商盗的挑战。嘉靖(1522—1566年)以后,尽管明政府加强了海防控制,这些商盗集团在势力上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扩张,一些集团甚至在东南亚各地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压制中国商盗的海外扩张力,欧洲殖民主义势力处处设防,勾结明政府对他们加以围剿。
在同一时期,泉州向日本的移民也很重要。向日本迁移的泉州人,大都是经过南洋诸国周转而去的,即谢肇制《五杂俎》所谓“又久之,遂至日本矣”。当时,明政府因为倭患问题(参见《泉州典故.倭患》),严格禁止商民与日本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因此,泉州人经常以去南洋为借口,获得官府许可出境,然后辗转到日本。在日本,许多泉州商民与当地人成婚,也有许多人在当地定居并发展家业。他们利用与居住在泉州各地的家属和家族亲缘关系,与内地形成相对稳定的贸易关系。
明.晚期
明末,郑芝龙为首的海商军事霸权集团逐步形成(参见《泉州人名录.郑芝龙》),控制着东方海上贸易的主动权。
郑氏集团早期已经利用海上势力促成一些泉州商民外迁。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郑芝龙占据台湾北港。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的招抚,正值闽南大旱,饥民甚众,遂在福建巡抚熊文灿支持下,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使泉州出现第一次移民台湾的高潮。去台的泉州移民有的携带家眷,有的返回原籍而留家眷于台,有的单身前往在台长住。
这一时期,泉州商民移居东南亚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史载,明.万历间(1573-1620年),漳、泉民贩吕宋(今菲律宾),或折阅破产及犯压冬禁不得归,流寓土夷,筑庐舍,操拥贾杂为生。《明史.卷 323》云,在菲律宾,“闽、粤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至者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至长子孙。”
仅从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对华侨的几次大屠杀,可知泉州华侨之众。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对华侨进行第一次大屠杀,有 2.5万人被杀害,泉州府籍死者甚众,致使晋江安海等处“讣至家,哭相闻,妇人女子不知几人称寡”。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吕宋华侨进行第二次大屠杀,有 1.2万名华侨被害,死者大多是福建漳、泉人。此后至清朝期间,西班牙殖民者共进行五次大屠杀,数万名福建华侨被害,其中有不少泉州人。
清代,泉州人移居海外已成为民间谋生的一种习惯。
迁居台湾
清初,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参见《泉州人名录.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04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此时,清政府在北起辽东,南至广东,对沿海居民实行野蛮的“迁界”政策(参见《海丝之路.迁界》),把各省沿海30里居民一律迁居内地,并禁止船只出海,在沿海地区发兵戍守,使泉州沿海居民受到一次空前浩劫,父子兄弟妻女流离失所者众多。
郑成功在台湾一方面实行军屯,另方面从福建沿海招集“迁界”后流离失所的流民,给予经济上的鼓励政策,到台湾参加开垦,使泉州出现了迁台的第二次高潮。
在同一时期,向吕宋等东南亚各国的移民,在泉州也得到持续,数量不在少数,只不过这个时期的移民大多是深受“迁界”之害的民众,与海上商盗关系不大。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平定,郑成功海上政权败局已定,清廷开始在沿海地区复界,重新从内地把人民迁到沿海居住。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江苏松江、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四口岸开放对外贸易港口,并对海外商船减少关税。然而,这些政策只维持30多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之后,即重新对海上贸易加以严厉打击,也对海外移民实行严厉限制。在康熙、雍正年间,三次严申禁令,企图杜绝沿海人民“偷渡”去台。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阻止泉州的去台移民运动。清政府不得已开放泉、台通航对渡(参见《泉州史迹.蚶江海防官署碑记》)。在控制放松的情况下,泉州向台湾的移民出现了第三次高潮。这次移民高潮的出现,使台湾得到开发。(陈孔立:《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如清.嘉庆六年(1801年)安溪新康里(今虎邱镇)卓源周氏部分精壮族众移居台湾淡水大加蚋堡东门外三板桥,开垦原野,从事农耕,逐渐蕃衍,成为台北望族。
与此同时,随着汉人移民入台,清政府把海疆的概念延伸到台湾,确立“以台治台”的政策,把郑成功遗留势力迁回大陆,派福建班兵驻台防守,对台湾人事制度实行特殊政策,将其列于福建属下,对人员进行频繁调动,在民政方面广泛实行保甲、里社制,海防方面大力建设军事防线。(驻闽海军军事编纂室:《福建海防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
这一时期,移民有的单身前往,有的举家入台,而移民社会身份背景也从流民转变为包括士绅阶层。随着台湾地方政府的设立和士绅阶层的入台,清代正统制度和文化也逐步移植到台湾。台湾科举制度的实施,吸引了大批城乡居民追求功名,促使以“四书五经”为象征的国家正统观念体系成为渗透性极强的文化。
至于现在台湾的汉民,原籍为福建泉州、漳州二府的,约占台湾人口的70%以上。
移居海外
在清代,泉州人移居海外已成为民间谋生的一种习惯。“闽漳、泉人避地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者尤多。”清.干隆五年(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城制造“红溪惨案”,屠杀华侨万余人,其中不少是晋江人。
直到光绪年间,在吕宋的华侨人数还很多。《清史稿.卷 119.职官志》云:“日斯巴尼亚,一名西班牙,即大吕宋也。明.嘉靖初,据南洋之蛮里剌(马尼拉),是为小吕宋……光绪六年(1880年),小吕宋华民请设领事,不果。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小吕宋总领事。”
据本世纪的一些统计数字记载,有些闽南人的族姓,向海外移居的族人已超过了留居在本国的族人人数。如永春东平乡东山村颜姓在国外人口有八百多户六千多人,而国内仅有二千多人;城郊乡桃溪村周姓1950年修谱时登记海外人口四千多人,比国内人口多一倍以上。又如永春东门后村郑姓在国外人口达三万余人,而国内人口只有一万多人;城效乡张埔村李姓1937年调查国内人口不足三百人,而国外人口则达六百多人。
⑧ 从泉州到菲律宾要几天
说了一个谎又要说另一个谎话,这样以后很累的 。。。。。
⑨ 中国人去菲律宾需要签证吗
中国人去菲律宾持中国外交护照、公务护照临时来访人员可免签证进入菲律宾停留30天。持中国普通护照及申根、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或日本任意一种有效签证者,以旅游为目的可免签证进入菲律宾停留7天。
菲律宾的签证分为根据投资法申请的签证、特殊法律规定的相应签证、投资人签证三大类。三大类签证又分为若干小类:
1、根据投资法可申请的签证类型包括短期访问或观光签证、工作授权签证(入境前雇聘签证、条约商人签证及其他工作授权方式签证)。
2、特殊法律规定的相应签证包括特种多次入境签证、特种苏比克工作签证和特种克拉克工作签证。
3、投资人签证包括特种投资常驻签证、旅游项目与旅游业投资者特种投资常驻签证、特种苏比克投资签证、特种克拉克投资签证和特种常驻退休签证。
(9)泉州人怎么去菲律宾扩展阅读
入境菲律宾的注意事项:
入出菲律宾国境时,需填写入出境登记卡和海关申报单。旅游者需申报其携带物品的总价值,包括收受的礼品、商品的样品等。要如实填写海关申报单,如有虚假申报或未申报者,一经查出,将按违反菲律宾海关法予以处罚。
在旅游期间的个人自用物品,可不申报。非法进口严禁物品(武器、爆炸物等)、管制物品(无线电收发机、光盘、录像带等)和控制物品(麻醉剂、化学物、没有医生药方的处方药等),无论数量多少,均违反菲律宾海关法。严禁携带植物、植物产品、肉类、肉产品、鸟类、蜗牛以及其它活动物和动物产品。
未经菲律宾中央银行批准,任何入出境旅客带入或带出超过1万比索的纸币、硬币、在菲律宾银行提取的支票或其他汇票,均违法,并可能被没收,且被处以民事处罚或受到刑事起诉。
携带超过10,000美元的外币须在海关申报单中声明,否则将被处以20万比索以下5万比索以上的罚款,或面临2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