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熊猫快餐为什么进军菲律宾

熊猫快餐为什么进军菲律宾

发布时间:2022-12-18 10:25:44

㈠ 详细介绍日本的漫画行业2

日本动漫产业考察有感
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为了学习借鉴日本发展动漫产业的先进经验,为在“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发展动漫产业理清思路,张江集团副总经理陆方舟率领由张江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浦东新区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人员组成的日本动漫产业考察团一行10人于4月2日至4月12日赴日本进行考察动漫产业。在日本的11天时间里,考察团参观了“2005东京国际动漫展”,拜访了日本动画协会、出版社、动画/游戏制作公司、衍生产品开发商及其他相关企业共13家客户,在考察的最后几天考察团还参观了东京迪斯尼乐园和爱知县世博会。
“2005东京国际动漫展”汇集了日本所有的动画业者,所有最新的动画电视、电影都在这里率先曝光,参展商达到了197家,当中有动画制作公司、播映电视台、版权公司、动画相关产品制造商及辅助业者、动画学院/大学等,可以说是整个日本动漫产业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4月2日、3日两天的观展,考察团对成熟发展的日本动漫产业有了一个宏观而直观的面上的认识。
而后走访的13家企业也涵盖了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考察团对日本动漫业的了解和认识推向纵深。
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1.动漫产业高度发达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日本动漫产业已经达到了每年3兆亿日元的规模,由自由职业者、个人工作室、出版社、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行业协会、玩具开发商、游戏开发商、教育机构相互配合打造的完整的产业链覆盖漫画出版、动画电视电影制作、衍生产品开发、电子游戏开发、职业教育和手机增值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日本国内,漫画杂志和单行本的发行量占杂志和图书发行总量的45%,囊括科幻、探险、政治、经济、奇闻逸事、恋爱、体育、历史、科学、宗教、幽默玩笑、文艺小说、纪实报告文学等等多种题材。
电影院一年上映的动画片约有80部,电视台每周播放的动画片在75部(集)左右,一年约3900部(集);而且日本动画片国际市场上也占有重要份额,全球播出的动画片中60%来自日本制作,而在欧洲这一比例则达到了80%。
2.动漫消费人群年龄跨度较大,市场高度细分
在日本的11天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这是一个全民看漫画的国家。无论是上学的孩子,早晚乘地铁的上班族,甚至是等红灯的卡车司机,都在看漫画。而在遍布各处的便利店中,最为抢眼的也是花花绿绿的漫画杂志和书籍。新近面世的基于3G手机平台的手机下载漫画也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与期待。这一切都足以反映日本动漫产业广泛的消费群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日本一本漫画可以老少皆宜,恰恰相反,日本动漫产业的市场细分程度是非常高的。且不说面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动漫产品,即使是同样针对青少年的漫画杂志也被分为少男版和少女版。
与此同时,日本的动漫业也已成为色情和暴力文化的重要载体,不要说限制级的作品,即使是没有限制的作品中,色情和暴力的成分也随处可见。这也是日本动漫行业过度竞争,市场趋于饱和,而又缺乏政府干预所导致的结果。
3.以版权为核心的动漫产业链完整、成熟
传统的日本动漫产业链图示如下:
这个产业链中的核心是创意知识产权,或者说版权,这个核心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以不同形式存在,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的同时被不同程度的开发。
第一阶段:杂志连载
这是版权形成的阶段。无论多么优秀的漫画作品在被发表之前是没有任何市场价值的,而杂志连载之所以能成为产业链的最前端在于其进入门槛较低。经连载发表后,一部漫画作品就被赋予了版权价值。在这一阶段,版权的价值还是比较低的。
第二阶段:单行本发行
这是版权价值继续发展的阶段。在日本发行的漫画杂志多如牛毛,被连载的作品数量更是难以统计。但其中只有少量作品能够以单行本的形式发行,只有那些得到读者认可和追捧,经过市场筛选的作品才能被作为单行本发行。在这一阶段,版权价值得到了增加,而且漫画家本人的无形资产也开始具有市场价值。
第三阶段:电视动画片制作、播出
这是版权价值得到大幅提升的阶段。作为现今大众传媒的最有力形式,电视的影响力是纸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一部作品被制作成电视动画片意味着其版权价值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而与此同时,电视动画片高昂的制作费用和较长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大幅度增加了市场风险。因此,由“漫”到“动”的转变实质上是市场对作品进行大浪淘沙式筛选的过程,只有被市场证明为真正优秀的作品才会被制作成电视动画片。在这一阶段,版权价值达到了顶峰。
第四阶段:衍生开发
与前几个阶段的筛选式晋级不同,由电视动画到衍生开发几乎是必然的结果。因为电视动画片成本高昂,电视台收购播出的价格仅能收回成本的60%-70%,衍生开发则是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在这一阶段,版权价值被多形式、多途径的开发,得到释放。
随着日本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现代日本动漫产业也出现了新的产业链模式。
图示如下:
产业链的几个环节不再是线性顺序发展,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出版社不再独占产业发展的前端,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当前端,继而成放射性的发展。比如风靡世界的“皮卡丘”就是先有电玩,后有连载漫画;Tecmo公司的众多游戏产品也被相继改编成电视、电影作品;而Bandai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点心熊猫”甚至是从衍生产品切入,进而为配合点心的销售来开发动漫作品的。在这个新型产业链中流转的核心依然是版权,只不过版权价值形成的过程不再单纯依赖出版社了,但作为唯一的大众传播方式,电视动画片的播放仍然扮演着提升版权价值的重要角色。
已经非常成熟的日本动漫产业模式仍在不断发展和变化,3G手机技术的发展就将成为这种变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日本,已有技术让手机下载漫画浏览,下载到手机上的漫画基本类似于平面出版的漫画,但根据手机的特点加入了简单的声音和震动的效果,可以说是界于漫画与动画之间的一种漫画新形式。目前日本全国有8000万台手机,全部为3G手机,但目前只有100万台支持漫画下载业务,预计明年将达到1000万-2000万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增值服务又将成为日本动漫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4.让市场来发掘、培养人才的机制
纵观现代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原创是版权价值的灵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只是将原创进行各种形式的表现和商业开发,而原创能力的源泉就是人才。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日本动漫界发掘和培养原创人才的机制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与国内众多院校争相开办动漫画专业的情形相反,日本动漫界有这样一个共识:漫画家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翻看当今日本着名漫画家的履历,的确没有一位是高校动漫专业毕业的。在动漫产业如此发达的日本,进行动漫创作培训的居然主要是职业培训机构,学历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且在培训人才方面的作用远远及不上出版社的。
在日本从事漫画出版前三位的出版社为集英社、小学馆和讲谈社,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少年JUMP》(集英社)平均发行量为300万册,售价仅为250日元,这个价格在日本还及不上两瓶矿泉水的售价。而漫画业务也早已成为日本着名出版社的重要业务版块和创收来源。创建于1922年的小学馆,是日本最大的综合出版社,年平均销售总额1600亿日元,占日本出版业销售总额的8%,居前3位。小学馆1959年创刊少年漫画杂志《少年SUNDAY》以来,陆续出版了儿童漫画、少女漫画和青年/成年漫画等杂志,至今已达19种,漫画单行本年销售量高达1亿册,其中《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乱马1/2》等很多漫画作品被拍成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发达的漫画平面出版业在为整个日本动漫产业培养消费群体的同时,更承担了发现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角色。在日本,一个漫画家的成长历程大体是这样的:自由创作或进入知名漫画家工作室进行低层次的工作积累经验,而后向漫画杂志投稿或参加各种漫画大赛争取在漫画杂志上发表连载作品,在连载的过程中从出版社编辑处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指导,进而成长为真正的漫画家。出版社之所以能在人才发掘与培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关键在于为年轻的创作人员提供了一个低门槛的,赋予创意版权价值,并根据市场反应对版权价值进行培育的渠道。
5.制作电视动画片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如前所述,电视动画片的环节在产业链中担负着提升版权价值的重要作用,但高昂的成本和较长的成本回收周期也大大提高了风险。在当今的日本,电视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平均为50万日元/分钟,以平均每集22分钟计算,一集动画片的成本平均为1100万日元,而电视台收购价却最多只能实现60%-70%的成本回收:在价格最高的晚7点至8点的黄金档播出也只有平均800万日元/集的收购价,在休息日上午或深夜播出,收购价通常减半,甚至免费。其它部分的成本回收就要依靠开发衍生产品和向海外市场销售。
如此高的风险如果让动画制作公司独自承担肯定不利于产业的发展,在日本,我们看到了动画制作公司、衍生产品开发商和电视台共担风险的机制。
衍生产品开发商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分担风险。从传统的动漫产业链模式上看,衍生产品开发商是等版权价值被提升以后,也就是电视动画片播出以后才介入到产业链中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衍生产品开发商往往采取提前介入,在版权价值还没有被提升前就预支衍生产品开发授权的费用,甚至成为制作电视动画片的投资方之一。这种提前介入的方式,使得衍生产品开发商在以较低价格拿到开发授权的同时,也帮助电视动画制作方分担了风险。而在近些年的日本动漫业,衍生产品开发商直接开发原创产品,充当产业链前端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而日本电视台播放动画片的机制也充分适应整个产业链的需求。与国内通常的每天一集不同,日本电视台播放动画片通常采取每周一集的方式,一个作品的播放周期通常以年为单位,即52集,电视台通常26集起与制作公司签订播映合同。这样的播出方式主要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给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的空间。电视台对一部动画片的播出时段是动态调整的,一部市场反映低于预期的作品在半年合同过后完全有可能被调整到较差时段甚至不再续签,而一部逐渐被市场接受的作品也可能被调整到较好时段;而制作公司一般采取边播出边制作的方式,基本单位为13集,也就是一季,这样以来制作公司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反应和需求来对制作方针进行动态的调整。而另一个好处则是通过延长作品的播出周期而加大了市场影响力和衍生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寿命。如前所述,衍生产品的开发是电视动画片回收成本和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动画可以说是衍生产品的广告片,广告片播放一年与两个月的效果差异是不言而喻的。
6.日本动漫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日本动漫产业在高度发达的同时也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这种瓶颈表现为制作力量的过剩和原创题材趋同两个方面,换句话说,当今日本动漫产业既需要走出去也需要引进来。
面对过度竞争的国内市场,日本动漫企业纷纷着眼于开拓海外市场。例如,日本玩具开发巨头万代公司(Bandai)现有业务的79%来自本土市场,而将来的目标是将海外市场所占公司业务的份额提升为50%。
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由于面对政策壁垒,日本企业无法大举进军文化背景更为接近、市场潜力更为巨大的中国,却在欧美市场取得了更大的成果。仍以万代公司为例,在现有占公司总额21%的海外市场业务中,美国占10%,欧洲占8%,亚洲只有区区3%。我们从日本动画协会(AJA)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如此,AJA的多家会员企业都曾尝试与中国开展合作,但至今尚无一个成功案例。造成不成功的原因除了政策高墙外,还有对动漫产业认识不同造成中日合作双方摩擦不断,以及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使得盗版泛滥。
日本动漫市场虽竞争激烈,但并不是没有空间。去年第一部韩国动画片在日本播映就有力的说明,日本市场对于来自海外的新鲜创意和题材是开放且欢迎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与日本文化血脉相连,如果能够以现代动漫语言加以表现,来自中国的题材和作品打入日本市场并非不可能。
比照日本动漫产业,我国动漫产业面临的现状弊端
1.产业链不完整
目前我国的动漫业大都处于动漫产业链的外围,以加工制作为主。这些动画制作公司、玩具加工厂等从事的仍然是接订单式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不产生版权价值,因此既不能获得高额经济回报,也不能真正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本土进行的原创尝试往往不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人为切断产业链。国内的原创往往跳过平面出版漫画的环节,直接切入电视动画片的制作,作品没有任何市场基础,更难以瞄准市场的真正需求,造成作品的市场响应度差,版权价值随之降低,衍生开发也就无从谈起了。
2.发掘、培养人才机制不完善
随着动漫产业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全国多所高校纷纷开设动漫专业,这当然会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但单纯依靠教育机构发掘、培养人才却是远远不够的。
如前所述,从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漫画家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在发掘、培养人才方面,漫画杂志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反观我国,漫画杂志并没有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大都经营不善。总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1) 编辑水平相对低下
在日本,一本成功漫画杂志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编辑的能力。一个好的编辑不但具有发现优秀人才、优秀作品的慧眼,而且能根据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对漫画作者提出宝贵的建议,促使一个年轻漫画作者的成长,将一个出色的但不成熟的创意打造成具有良好市场反应的作品。而一个优秀漫画编辑也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依靠师傅带徒弟式的“传、帮、带”培养出来的。日本的新潮社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家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5年前才开始涉足漫画出版,现在来自漫画业务的收益已占到全社收益的10%。能如此快的在漫画界取得好成绩,与他们5年前不惜重金从其它出版社挖来的资深漫画编辑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编辑的经验和水平对一份漫画杂志的成功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2) 发行渠道不畅造成成本增加
3) 资金实力不够
3.电视动画片制作高风险,低回报
与日本电视动画片边播出边制作的机制不同,根据广电总局的规定,在我国必须要完成动画片的全部制作后才能向广电总局报批,申请播出许可证。也就是说,一部动画片在完成制作之前是不能保证能够播出的,这就造成了全部风险由动画片制作方独自承担。
而我国电视台收购动画片的价格更是低的可怜,即使是价格最高的CCTV和SMG对国产动画片的收购价格也低于3,000元/集,县级电视台的收购价甚至不足1,000FLASH冒充动画,压低成本。
4.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在与日本动漫企业的接触中我们了解到,日本动漫界虽然对中国市场垂涎欲滴,但往往因为猖獗的盗版问题望而却步。盗版对以版权价值为核心的动漫产业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产业链核心失去了价值,产业链自然就不复存在了。

日本动漫产业前景黯淡
日本动画片过去总被嘲笑为一种新奇文化,在西方只能吸引儿童和卡通迷。但最近几年,动漫市场找到了更大范围的观众,并成为日本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之一。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
但是,正当动漫业似乎已进入黄金时代之际,日本动画制片商、政府官员和分析师却警告说,该产业的长期前景黯淡。由于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日本的年轻人再也不愿从事动漫工作。同时,随着对动漫的需求猛增,人们担心制作质量已经下降。

如果一部动漫片一炮打响,利润将由投资于该片制作的制作委员会分享,包括电视台、广告公司和其它机构,而创作片子的工作室常被排除在该委员会之外。

“另外,日本动漫业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制作动漫和投资动漫制作的不是同一家公司,”吉卜力工作室的铃木先生说,“吉卜力工作室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我们自行投资进行制作,并且不放弃这些自创作品的任何权益,”他说。而许多较小的制作公司或是没有进行此类投资的财力,或是没有独立筹资的途径。结果就如经济产业省传媒与内容产业局的官员所说,“动漫工作者在经济上生存有困难。这已成了个大问题。”

另一个动向加剧了人们对日本动漫产业的担忧:这个劳动密集程度极高的工作正流向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和菲律宾。估计日本已有70%的动画制作业务流向亚洲其它地区,有人警告说日本动漫业正被挖空。

如今,日本政府已采取应对措施,旨在帮助动漫创作者获得体面的报酬。私人投资者也已出现,使动漫公司能自筹资金。

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 北京动漫业慢了好几拍
一进展会大门,就看见一排没有脸的卡通人物纸板站立着,不时有男孩、女孩兴冲冲地走过去,“借”给他们一张张青春的脸,旁边的照相机“咔嚓”直响……这是昨日记者在第七届北京动漫大会上见到的场景。这次大会自7月29日开幕,为期四天。

■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

在农展馆的大会现场,记者见到一位杨姓大二女生,英语专业的她特喜欢动漫大会中的全国Cosplay明星主场秀。记者发现,明星秀吸引了不少青少年,但主办方选择的动漫作品并无国产作品,是日本的《火影忍者》、《水果篮子》和《犬夜叉》等。而参加动漫会的主力———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绝大多数表示他们喜欢日本动漫作品,杨同学说日本的动漫作品在故事情节和画风上吸引了她。而另一位姓刘的高一女生也赞同她的看法,认为日本动漫作品“画得好,情节好看”。

■主办方:北京动漫产业发展有些滞后

第七届动漫大会现场熙熙攘攘,一派热闹场面,却并不能让主办方代表《北京卡通》主编闫宝华女士乐起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在动漫产业发展上比上海、广州和长沙都慢了好几拍”。见证了中国动漫十年发展的她忧心忡忡。

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筹建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以产业基地为基础,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从而将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做大做强。但近年来,北京动漫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

全国动漫产业发展与欧美和日本相比落后一大截。2004年全球游戏、动画业相关衍生产品产值在5000亿美元以上。据了解,英国数字娱乐产业年产值占GDP的7.9%,成为该国第一大产业。今年日本动漫在全球的票房和DVD收入将达到52亿美元。据报道,日本动画产品出口值远远高于钢铁出口值。而据中国动漫协会预测,2004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仅117亿元。2005年,中国动漫产业估计有180亿元的产值。

■呼吁:政策支持很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动漫产业不发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原创能力不足,将其作为一种流行艺术推广到大众生活中并不成功,动漫还只是一种“小众”艺术;社会意识影响大,不但老把动漫视作教育工具,还局限于为青少年创作;盗版严重,影响创作热情;竞争机制不完善、市场动作能力大。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动漫产业“绘画技能一流,编写故事二流,动作能力三流。”基于此,从7月29日召开的“中国原创动漫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牵头,正联合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讨论《北京市2005—2008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建设方案》。

闫宝华希望北京在中国动漫产业方面起到“牵头、示范”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点,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据了解,中国动漫人才缺口较大,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动画人才缺15万人”。要扭转这一局面,政府部门应给予动漫产业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支持。

日本动漫产业:出口额超钢铁 动画片渗世界
5月黄金周期间,东京大大小小的电影院都在忙:日比谷电影院的墙上换上了新的美国大片《布雷德3》的广告,而靠近超市的一些小影院,《水平线上的阴谋》(动画片《着名侦探柯南》系列中的最新一集)则招来了不少小学生。

通往市中心的轻轨上,乘客除了在专心致志地发短信以外,大多在看点什么,其中又以漫画为多。车站的书报亭里漫画是按性别、年龄分的,人们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漫画。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当中,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看到好莱坞的电影比美国产品能更多更广地渗透到世界各地,日本也开始追求他们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动漫备受日本政府青睐。

动漫产业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新亮点

日本国民十分喜爱漫画,漫画文化非常发达。据日本三菱研究所的调查,日本有87%的人喜欢漫画、有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日本全国共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以及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日本动漫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日本动漫作品在文化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风靡全球。

现今日本最着名的动漫作家宫崎骏,以自己超凡的才华打造了《风之谷》、《天空之城》、《幽灵公主》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幽灵公主》所创造的票房纪录,就远远超过美国影片《外星人E.T.》。该片电影原声CD也创下了CD发行史上的新纪录。今天日本,动画片票房收入占到日本电影业票房总收入三分之一强,而日本出口影片中,动画片数量也大大超过一般影片数量。
目前,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达到230万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十几个百分点。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产业链”,推动着日本经济的发展。着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就认为,日本正处于自明治维新以来又一次伟大历史转折中,其结果是在日本出现了动漫、娱乐等一串超过汽车工业的赚钱产业。

近年来,世界也越来越关注日本文化产业的崛起。《时代》杂志曾刊登一篇封面文章认为,日本正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当世界其他经济体将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通讯产业的时候,日本却将其应用于制造新文化产品,这种旁溢斜出的趋势得到了日本社会上下的赞同和追捧,青木昌彦认为,日本正在借助新文化产业的兴起尝试一种渐进式的经济转型。

动漫带来三大商机

长期以来,日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拓和发展动漫产业以及与动漫相关的市场。

首先是大力开创动漫片的播出市场。据日本有关方面公布的调查数据,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漫片约为81部,日本的电视台每周播放动漫节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动漫作品节目接近4000集。

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在2003年度(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日本的动漫市场销售额(动漫电影票房、动漫电影以及动漫电视录像带、电视专门频道等的营业收入总额)达3739亿日元,比2002年度的2135亿日元增长了1604亿日元,增幅高达75.1%以上。而日本电影业同年的收入也只有2000多亿日元。

其次是积极开创动漫衍生产品市场,大力对动漫作品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提升动漫作品的附加价值。由动画漫画等衍生出的人物、文具、玩具、游戏软件和服装等已经在全球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漫产业链”。动画电视连续剧《机甲战士》就是一个例子。日本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万代公司每年的销售总额中,约有15%到17%的份额是机器人玩具的销售收入。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内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的发展带动了音乐、出版、广告、主题公园和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创造出新的商机。

第三,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加快日本动漫片走向世界。日本的动漫制作商十分重视开拓海外市场。日本在1963年播放首部动画电视连续剧《铁臂阿童木》后的8个月后就将其出口到了北美市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的动漫制作商又把目光转向了亚洲国家。《聪明的一休》、《机器猫》等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家喻户晓。70年代后期,日本动漫片《高达战士》开始在法国电视台播出,成功登陆欧洲市场。此后,日本动漫片开始主导世界动漫市场。有的甚至出口到了70多个国家播放。

政府大力扶植动漫事业

为了扩大动漫片在国际上的销路,加快、加大日本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日本政府以及东京都政府都在对日本的动漫产业实施支持和扶植政策。日本政府不但将动漫作为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而且还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来培养

㈡ 中国快餐可以打败麦当劳肯德基吗

中国餐饮500强前10名,麦当劳、肯行德基占了一半,但是不用紧张和生气,麦肯正在帮我们培训人才。D快餐前身为一家面包店,90年代初开始做中式快餐,方方面面学习麦当劳,并且善待员工,因此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步引进麦当劳人员进行管理,分布于高、中、基各阶层,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管理水平,10来年发展了29间店,基本上都赚钱,而另外一家从D分出来的企业C快餐2年时间就发展了22间,其中一间为利润更高的海鲜酒家,全部直营,家家有利润,并且布点极富心思,因此,引发了我如何正确地学麦肯的思考。

在中国,现在提起快餐,众人言必称麦当劳、肯德基,中式快餐完全不用紧张和生气,可以这样看,麦肯正在帮我们培训人才。现以广州某中式快餐企业为例展开分析,为方便讨论,我们且将此企业称为D快餐或D企业。本文也仅为经营讨论,并非对相关企业优劣之评判,请勿对号入座。

背景:D快餐前身为一家面包店,90年代初开始做中式快餐,模仿麦当劳形式装修,设计店堂,服务也仿效麦当劳,方方面面学习麦当劳,并且善待员工,因此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步引进麦当劳人员进行管理,分布于高、中、基各阶层,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管理水平,到2001年发展到24家分店,全部分布在广州,2002年初一次增开6家分店,关闭1间(非经营原因),10来年发展了29间店,这些店基本上都赚钱,而另外一家从D分出来的企业C快餐2年时间就发展了22间,其中一间为利润更高的海鲜酒家,全部直营,家家有利润,并且布点极富心思,因此,引发了我如何正确地学麦肯的思考,也借此一角向D快餐进言:

1、 录用制度。

麦肯录用管理基层会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简历筛选。
·面试。
·安排OJE实习。
·营运经理面试。
·通知上班。
第一步到第二步时间是一个星期,简历筛选----面试。
第二步到第三步是一个星期,面试-----安排OJE实习。
第三步到第四步又要一个星期,安排OJE实习------营运经理面试。
第四步到第五步还要再等一个星期,营运经理面试------通知上班。

要想最终到麦肯上班要经过一个月到二个月的等待才行。麦肯这样做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我们要仔细地分析,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而不能简单地照搬招抄,事实上,这种考验应征者的方法是否适应E时代,他们肯定也在思考,因为笔者就参加过肯德基的面试,他们现在已经不用这么长的时间了,而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而D企业的录用过程还是原地踏步,还是要一个半月甚至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中间不作任何的联络,任何企业都是人才的竞争,这样的录用程序是否能录用到真正有才能的人,这种方法是否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小企业的最佳做法?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就看它的人力资源部强不强。正如经营之神王永庆所说,管理首重人事管理。

2、 营运心态。

虚心使人进步。D企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也的确在一定的顾客群体中获得了赞誉,本人也认为D的很多做法是可取的,但是D企业中有一部分人开始以"一家大公司"自居,喜欢摆架子,口气也粗了起来,实在让人发笑,D在广州发展根基尚不牢固,更不说在全国或者全球竞争,应有的心态,是谦虚谨慎,苦练内功,广纳贤才的形象才对,不用说家门口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了,同是中式快餐,比比美国的熊猫快餐、菲律宾的快乐蜂,D企业的管理、发展、规模等就显得很可笑了,还是"深挖沟、广积粮、缓称霸"的比较好。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现在企业界的流行语,不过有的是当方法用,有的是当装潢用。在麦当劳,你可以干几个小时便得以休息片刻,餐厅经理和员工关系也较融洽,鼓励的较多,大家都是零时工,计时管理,普通员工每小时三块五,大家做得很开心,D快餐每小时的工资是四块,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不够好,以为自己就是四块钱。当然,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让员工感觉得到的就是钱,那么员工流动率当然要上升了,如果是得到钱以外的东西,那当然人人乐在其中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根据员工的各种心态,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真正把员工当作是企业生死存亡的根本。让每个员工感觉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愿意多做一点,做更好一点,那么我们的企业不兴旺也难了。企业对员工不好,可是员工对顾客的服务却很好,这种逻辑一定有问题。

好的员工留不住,企业没有吸引力,员工的乐趣和希望在别处,我们还怎么和麦当劳肯德基竞争呢?D企业某领导的一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伤了员工的心。

4.企业培训

D企业也有培训部,其中一个培训部的主管,到一家开张不久的店去指导培训,只不过是指手划脚,批评一通,而不是亲自做示范。这样的培训如果是学麦当劳的,那简直是给麦当劳抹黑。在麦肯中工作的朋友告诉我,麦肯培训的观点是做中学,这也意味着做中教。训练永远是最便宜最有价值的投资。

在D企业,一个工作了一年的见习经理,其间只不过受过一次简单的SOC培训,上文字课而已,培训显得太过不足,其中一个原因竟是担心员工学好后跳去竞争对手那里或自立门户。想当年松下幸之助都能把当时属企业生命的工业塑料配方告诉普通员工,有什么样的气魄就有什么样的事业,如果是担心怕别人学去,麦当劳、肯德基大概也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在D快餐的一家在本系统里比较好的店,煎锅烧到发红上面还没放东西,发觉不对,赶紧倒一些冷水上去,如果是新手还可以原谅,可她却是一个工作了一年多的员工。这明显是训练不足的表现,而在D企业另一家店,一个刚从麦当劳出来的员工,熟练地在做煎锅的保养工作。士卒孰练,兵众孰强,胜负见已。不作完备的培训,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怎么与人家竞争呢。

5.创造与执行

D企业的《营运手册》也有一大本,可能也是麦当劳的同志们搞出来的,其中就有一点,规定餐厅见习经理以上每人每天要与三个以上的顾客交流,但是D企业的一位餐厅经理讲,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做。

好的管理制度,执行了没有?没执行,和没有,有什么两样呢?如果说有,那就是没执行,以后员工对制度也就看着是制度了。制度不能代替管理,不时时反省也谈不上管理,只有反省后改进了才能称得上管理。

而另一方面,D企业的一些领导也过分强调执行,而没有作出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作一些有价值的创造。成功的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走向成功,同时也会阻止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甚至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反应不力,走向衰败。如麦当劳十几年都在不吃牛肉的印度执行公司菜单,在菲律宾被快乐蜂打得处处被动才开始推出中式口味。

麦肯的发展之初,很多分店都在做研究,开发出许多新的产品,更绝的是日本麦当劳,在学习中开发出新的收银系统,反而打回麦当劳总部。日本麦当劳之父藤田田还研究出大受欢迎的米汉堡,不是用油煎,而是象中国的包子那样用蒸箱去蒸,你能说他没有执行公司的政策吗?

照本宣科地执行绝不是最好的执行,所谓执行,笔者认为,是要充分理解公司的意图,充分了解自己的处境,而执行公司的方法,目的是结果,而非过程。我认为,公司制度要执行,要创造性地执行,不要没有思想地执行。

6. 形象宣传

麦当劳肯德基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DM等来做宣传拉动,中式快餐就不能学了,这样资源消耗大,短期内达不到效果,就要吃大苦头了。D在这方面就吃了苦头,白白用去了一些利润。而从D快餐分出来的C快餐,在这方面就较省,资金主要用于开设分店,店内注重干净卫生,装修一般。开设分店的费用起码比D快餐省1/3至1/2,也就是说C用同样的钱,可以开比D更多的店,这种宣传效果是否更好?看得见、买得到,乐得买。可口可乐的三大原则C快餐是用上了。C快餐在广州目前的发展速度要比它的师傅D快餐快多了,在广州的一个区,C快餐前后左右数家店,把D快餐仅有的一家店团团围住,周围商务区、写字楼的生意基本被C快餐接过来了。不仅是D快餐,麦当劳的一家店也被C困住了。D为了自己的企业形象,在外地某核心城市开设几家分店,因为远离总部,地形不熟、监管不力,几家店苦苦支撑,想维持都异常困难,每年还不得不从总部拿出大把银子填窟窿,为了形象,亏钱也不敢关,到底是要面子,还是要实力?

7.销售渠道

这里借用快速消费品的名词来讲。我认为其实快餐也可以象快速消费品那样去经营,有趣的是在中国领导肯德基超过麦当劳的苏敬轼,就是从宝洁出来的。

商场超市

在购物中心或美食城的食街,开窗口,D企业在一家服装批发市场对面的食街开店,生意也很好。最高峰时,一天销售收入近十万。另外,一些连锁超市也做起了中式快餐业务,先是做休闲小吃,后来干脆卖起饭来,如广州一家连锁超市在店里的熟食部开起了快餐业务,一份盒饭,二肉一菜,才卖四元,还送一碗汤,也是极聚人气。在广东另一个小城市,一家连锁超市的盒饭火爆的生意,与旁边某自称是全球最大的中式快餐的分号清淡的生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级城市:

麦当劳肯德基目前还是以大城市为主要战场,但中式快餐就可以在二级城市中取得好的市场分额,笔者曾在山东潍坊火车站不远发现一家"JJ快餐",生意火爆得不得了,它开在另外一个小城镇的分店也是人头攒动,看它的管理营运,只是一般,如果D企业去这里开店,呵呵。在广东清远一家叫"BBG"的快餐,生意也是很红火,二级城市,因为现代快餐的经营还没开始,或者刚刚起步,反而容易成功,这些地方,一旦这些地方占据市场,别说麦当劳肯德基没油水捞,恐怕连开店的好地头都难找。

服务输出:

进行品牌和服务的输出,去承包企事业单位的食堂,做员工餐,起码目前,麦肯是没法在这方面和中式快餐竞争的。国内的一些中式快餐在这方面做出了比较好的尝试,D企业也在之方面有所尝试,但是没有成功,原因并非经营管理的失败,但D没有再作新的尝试,笔者认为D企业不能因此放弃,而应好好总结,努力在这块市场上有所作为。

外卖业务:

上货上门,这也是中式快餐对抗麦肯的利器,北京的丽华快餐就在这方面做足了工夫,占领了北京外卖送餐的大部份市场。D企业也在这方面有业务,但是被动送餐,并没有再进一步去挖掘,而从它分出来的C快餐,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了。送餐的同时,还积极派发小广告菜单。

团购(团体包餐)业务:

香港大家乐、大快活、美心等中式快餐,都在学生餐这块市场上赚到笑,可惜D快餐还没能有所表现。日本餐饮泰斗市川治平甚至提出餐餐馆应跟着人群走,他们到山上,我们就到山上,他们去海边,我们也去海边。深圳开高交会时,面点王等中式快餐就大赚了一笔,中式快餐厨房简单,移动方便,麦肯怎么和我们斗。

互联网络:

目前,麦当劳、肯德基还没有在网上开始销售。但他们可能一天时间就可以开始网上销售。D企业也没有做这个工作,只是在大众的一再呼吁下才开始搞了一个很难上去的网站,只是用于简单的企业介绍,而前面提到的C快餐和其它一些快餐店,已经在一些美食网站上叫卖开了,反映还不错。北京的一些快餐在这方面也做得较好。D企业要反省。

8.经营方式。

四大不同,带来经营方式的不同。因此要在创新中学习。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相比起码有四大不同:

一、 产品不同。西式快餐主要是汉堡、薯条、炸鸡,牛肉等,这些与中国人的口味差异较大,营养成分不同。受众不同,因此经营思路也会不同。
二、 顾客不同。贫穷国家吃西式快餐是吃口味,吃文化,富裕国家吃西式快餐是吃便宜,中式快餐则相反。吃中式快餐的人讲究吃饱吃好,营养美味,顾客不同,营销心理学就不同,那么我们要采用的营销策略就应该不同。
三、 管理不同。西式快餐主要以煎和炸为主,工作比较轻松,没有我们的厨房那么热、累、脏、吵,因为中餐汁水多,内容也丰富,派餐岗忙的时候就容易出错,用餐完毕后产生的垃圾也很多,所以我们各个岗位的员工都比西式快餐的人员要辛苦,工作量大,而且我们现有的工资水平也不高,所以员工的心理压力、身体压力都很大,如果我们用西式快餐管理员工的那一套拿来管我们的中式快餐员工,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历史书籍浩如烟海,全是写如何管理的,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很好用,根本不用照搬和模仿。
四、 营销的方式方法不同。麦肯的利润比我们大,可以利用巨大的广告宣传力量拉顾客上门,我们跟着做就会被拖跨,他们惯于守株待兔,我们就不能学,你有没有听说过麦肯主动上门推销,到各单位去联系工作餐和加班餐业务。或者承包别人家单位的职工食堂?我们中式快餐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9.学习型组织。

麦肯这样高度标准化的快餐巨头,也请一些专业公司来做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培训。

小改进可以带来大成功。D企业常年都在招见习经理,并要求填写改进意见,通过不断地做这种工作,D企业的快餐店越来越规范和完善,但我认为D企业做得还不够深入和彻底,这种招人来提改进意见的效果并非最好,好的意见永远来自企业的内部,而非外部,因此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即中式快餐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学习型组织决不是全员读书,而是要启发全员研究。

华为老总任正非鼓励员工作小改进,而不要去想大改进。想一想,的确是很有道理。
餐饮业作为一个注重细节的行业,零碎经验的累积很重要,笔者曾呼吁D企业:
管理层一定要有一研究的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一定要强,勤于阅读,观察、比较和思考,不断地学习和累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这种态度来经营中式快餐,努力把自己的店变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使大家都有一颗研究的心。

收银岗的人如果有一颗研究的心,那么就能一眼判断出顾客是什么人,哪里人,那么就可以有效地推荐食品给顾客,顾客就不会走掉,而且还会买得更多。

厅面的人如果有一颗研究的心,他就会知道男女老少吃不同食品用多少时间,产生多少垃圾,他就可以在心里分配一下时间,不用频繁走动,影响客人就餐同时把自己搞得很累,他还会询问客人还有哪些没有满足的需要,这不仅会使客人高兴,而且收集上来的信息还会帮我们开发出畅销品种,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到更多的客源,他还会还会在满座的时候,调亮灯光,提高室温,以加快座位的周转;

派餐岗如果有一颗研究的心,就会知道几点到几点会卖出什么东西,那么我们就会做好准备工作,不会在高峰期手忙脚乱,出错,断货或是让客人久等,如果我们的备料(配菜)有一颗研究的心,那么就会砍出大小一致的排骨,厅面在处理客户抱怨排骨太小时就不会出现困扰,顾客就会惊奇地听到我们的餐厅"每一块排骨都在天平上称过,误差不超过0.5克,他还会津津乐道地告诉250个人,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客源,不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中国西式快餐之父王大东就说过同这一模一样的话,他的乐杰士餐厅还叫罗杰斯时就实现了;厨杂如果有一颗研究的心,就会发现这个期间菜芯不好吃,退回工厂,换成鲜嫩的生菜,而不是被动地洗菜,她还会根据不同的米煮出软硬一致,含水量是n%的米饭,如果我们能准确说出这些数据,试问哪一家快餐可以忽视我们。

如果我们的炒锅有一颗研究的心,他就会把中国几十万种美味的炒制方法来个大革命,研究出几百种可以在三分钟内就可以炒好的菜式,那么我们快餐提供的食品工业不仅可以口味常新,而且不会出现"卖完了"的困扰。

如果我们的粉面档有一颗研究的心,他就会研究方便汤料,在三分钟内做出各类粉、面、人家统一、康师傅的方便面、方便粉丝用开水一泡,三分钟就很好吃,我们有那么多的配料,还有温度那么高的煤气灶,应该是数量多也足可应付,凭什么让客人等十几分钟?

改进永无止境,这里不过略举一二。改进不是高层的工作,高层也要用行动鼓励大家去改进,不要总是过分强调执行。如果人人有一颗研究的心,那么繁重、琐碎的工作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员工身心压力就会减轻,我们的服务就会更好,我们的餐厅就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岗位专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复制出若干个核心店,样板店,那么我们向全国、向全世界扩张就会有紧实的基础。

我们每样做好一点,那就会好很多,每样做差一点,那就会差很多。

10.工业化问题。

工业化决非中式快餐的瓶颈,不要被洋快餐骗了。工业化的实质是要求快餐快速供应、品质恒定,而不是为了工业化而工业化。

很多人士对中式快餐提了很多积极的意见,其中有很多工业化、标准化的呼声,到目前为止,全球中式快餐没有一家实现工业化,工业化好比是"马其诺防线",暂时绕开它可能更好,美国最大的中式快餐企业熊猫快餐也没有实现,现在自称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菲律宾快乐蜂也不过是部分工业化,不要忘记了餐厅不是食品工厂,它属于服务业,它的主要产品是服务。我们讲暂时忘掉工业化,而不是不要工业化。D企业工业化的也在作不断地偿试,如D将麦当劳的煎岗和炸岗合二为一,设立煎炸岗,提供一些三分钟内就可以做出来的东西,如巴辣鸡翅,脆香卷、汉堡包等。笔者当时也曾向D企业提出建议,让能够在工厂做的东西不要拿到厨房中,以为厨房节省空间和时间,现在D的吉列猪扒也不用费时捶,直接下锅炸,黑椒牛柳也不用再加工,直接上煎台了,出品速度快了好几倍。要知道在快餐行业里,一分一秒都是很有价值的。中式快餐的主食很多快餐店已经工业化了,要工业化的其实是菜式,菜式其实可以逐步工业化,可惜D企业在这方面重视得不够,其实很多菜式是可以工业化的,如菲律宾的快乐蜂,是先将大份菜在工厂中做熟后,然后急冻,用时只须按人份分成小份加热即可,速度非常快,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难怪他们可以打败麦当劳。很多人说麦肯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国外被称作是"垃圾食品"等,我不赞同这种说法,这好比是说人家是"垂死的资本主义"一样,人家那么差,还打不过人家,只能证明自己没本事。

到了收尾的时候了,好象也应该喊一点"中式快餐一定会占领全球""一定会打败麦肯"之类的口号,但是我们和麦当劳、肯德基的较量决非口水战可以打赢,师其洋技,学现代快餐经营管理手法,苦练内功,将中餐精华快餐化,我们将不战而胜。

阅读全文

与熊猫快餐为什么进军菲律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