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莱特湾海战美日各多少兵力
海战进行的时间是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有约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用飞机参与了战斗。美方损失 美国: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护卫航空母舰和3艘驱逐舰被沉,约3000人阵亡 日方损失 日本:1艘重型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被击沉,10000人阵亡日本联合舰队方面 第二舰队 司令长官:栗田健男中将参谋长:小柳富次少将总旗舰:爱宕号巡洋舰→大和号战列舰 第一游击部队第一部队 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 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 第四战队:司令长官直率 重巡洋舰:爱宕、高雄、摩耶、鸟海 第五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少将 重巡洋舰:妙高、羽黑 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早川干夫少将轻巡洋舰:能代。 第二驱逐队:司令:白石长义大佐 驱逐舰:早霜、秋霜。 第三十一驱逐队:司令:福冈徳治郎大佐 驱逐舰:岸波、冲波、朝霜、长波。 第三十二驱逐队:司令:大岛一太郎大佐 驱逐舰:浜波、藤波、岛风。 第一游击部队第二部队 第三战队:司令官:铃木义尾中将 战列舰:金刚号、榛名号 第七战队:司令官:白石万隆少将 重巡洋舰:铃谷号、熊野号、利根号、筑摩号 第十战队:司令官:木村进少将 轻巡洋舰:矢矧号 第十七驱逐队:司令:谷井保大佐 驱逐舰:浦风、矶风、雪风、浜风、清霜、野分 第一游击部队第三部队(西村舰队) 第二战队:司令官:西村祥治中将 战列舰:山城号、扶桑号 重巡洋舰:最上号 第四驱逐队 驱逐舰:山云、满潮、朝云 第二十七驱逐队 驱逐舰:时雨 南西方面舰队 第二游击部队(志摩舰队) 司令长官:志摩清英中将 重巡洋舰:那智号、足柄号 轻巡洋舰:阿武隈号 驱逐舰:曙、潮、不知火、霞 第三舰队(小泽舰队) 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参谋长:大林末雄少将旗舰:瑞鹤号航空母舰(战殁)→大淀号巡洋舰 本队: 第三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直率 航空母舰:瑞鹤号 轻型航空母舰:千代田号、千岁号、瑞凤号 第四航空舰队: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将战列舰:伊势号、日向号 巡洋舰舰队:司令官:多摩舰长山本岩多大佐指挥 轻巡洋舰:多摩、五十铃 第一驱逐队:司令官:江戸兵太郎少将 轻巡洋舰:大淀驱逐舰:槇、杉、桐、桑 第二驱逐队:第六十一驱逐分队:初月、若月、秋月第四十一驱逐分队:霜月 其他日本航空兵力 10月24日 第二航空舰队(台湾)395架 特别攻击队(南九州,西南各岛)100架 第三航空舰队(本土)70架 第一航空舰队(菲律宾)50架 实际出动了三分之二 盟军与美国太平洋舰队方面 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驻檀香山) 第三舰队司令官:威廉·哈尔西(Adm. William F. Halsey Jr.)上将 总旗舰:战列舰新泽西号(依阿华级战列舰) 第三舰队第38航空母舰特遣队 司令官:马克·米切尔中将 旗舰: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 (Lexington) 第一特混大队:司令官:约翰·麦凯恩中将 旗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Hornet CV-12) 航空母舰:大黄蜂号(Hornet CV-12)、黄蜂号(Wasp CV-18)、汉考克号(Hancock CV-19); 轻型航空母舰:考朋斯号(Cowpens CVL-25)、蒙特雷号(Monterey CVL-26); 重巡洋舰四艘; 轻巡洋舰两艘; 驱逐舰14艘 第二特混大队:司令官:杰拉尔德·博根少将 旗舰: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 CV-11) 航空母舰:无畏号(Intrepid CV-11)、邦克山号(Bunker Hill CV-17) ; 轻型航空母舰:独立号(Independence CVL-22)、卡伯特号(Cabot CVL-28) ; 战列舰:依阿华号(Iowa)、新泽西号(New Jersey,兼总旗舰) ; 轻巡洋舰3艘; 驱逐舰16艘 第三特混大队:司令官:弗雷德里克·谢尔曼少将 旗舰:航空母舰埃塞克斯号(Essex CV-9) 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 (Lexington)、埃塞克斯号(Essex CV-9) ; 轻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Princeton CVL-23)、(Monterey CVL-26); 战列舰:华盛顿号(Washington)、马萨诸塞号(Massachusetts)、南达科他号(South Dakota)、亚拉巴马号(Albama) ; 轻巡洋舰4艘; 驱逐舰13艘 第四特混大队:司令官:拉尔夫·戴维森少将 旗舰: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 CV-13) 航空母舰:富兰克林号(Franklin CV-13)、企业号(Enterprise CV-6) ; 轻型航空母舰:贝勒伍德号(Belleau Wood CVL-24)、圣哈辛托号(San Jacinto CVL-30); 重巡洋舰2艘; 驱逐舰15艘 第三舰队第34特混舰队,司令官:威利斯·李(Willis A. Lee)中将,由第38航空特遣舰队抽出一部编成:战列舰6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17艘 潜艇舰队:4艘 第七舰队及皇家澳大利亚海军 第七舰队南西太平洋方面军 指挥官: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 炮火支持群、中央舰队:战列舰: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马里兰号(Maryland)、西弗吉尼亚号(West Virginia)、田纳西号(Tennessee)、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宾夕法尼亚号(Pennsylvania), 驱逐舰6艘 左翼舰队: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第56驱逐舰队:驱逐舰9艘 右翼舰队: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2艘,第24驱逐舰队:驱逐舰6艘,第54驱逐舰队:驱逐舰7艘 第七舰队高速鱼雷艇队:鱼雷艇39艘(3大队?13个小队) 护卫航空母舰战斗群:护卫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3艘、护卫驱逐舰4艘 第一分遣舰队:护航航母:6艘,驱逐舰:3艘、护卫驱逐舰:4艘 第二分遣舰队:护航航母:6艘,驱逐舰:26艘, 第三分遣舰队:护航航母:6艘,驱逐舰:3艘、护卫驱逐舰:5艘 潜艇部队:北部攻击特遣TF-78,南部攻击特遣TF-79
⑵ 二战时美国在太平洋对日作战中共投入了多少兵力
初三历史书上说当时有800万圈入战争,死亡人数5000W物资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
⑶ 菲律宾战役中美国做了哪些
1944年10月20日至1945年7月5日美军为了消灭日本人的第14方面军和联合舰队主力,攻占菲律宾,制止那里民族解放斗争的继续展开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切断日本同原料产地的主要海上交通线,开始了菲律宾战役。
1944年10月上半月,为实施当前战役,美国海空军对在菲律宾、台湾等地的日本基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猛烈突击。日本人损失惨重,兵力对比对于美国人更为有利。10月20日,登陆兵在莱特岛打响了战役的第一枪。
与此同时,美军于战役前夕在莱特湾入口的诸小岛上陆,扫雷舰在3天内开辟了上陆地点的通路,而飞机和舰艇摧毁了敌防御工事并歼灭了敌有生力量。莱特岛争夺战期间,进行了大规模海上交战,交战中日本人遭到惨败。
1945年1月9日,在美国第7舰队舰炮的强大火力和美国第7、3舰队航空兵突击的掩护下,美第6集团军开始在吕宋岛上陆。第1天有6800人在吕宋岛上陆,并且攻占了正面32公里、纵深7.5公里的登陆场。1~2月间,美国人一直战斗到吕宋岛的腹地,并于3月初攻取了马尼拉。2月间,美军也开始了解放菲律宾南部的战斗行动,美第8集团军参加了此次行动。
嗣后,在吕宋岛和其他岛屿上进行了消灭吕宋岛南部和北部的日军个别孤立集团的战斗行动。菲律宾的战斗行动于7月初正式结束。但是,在吕宋岛及其他岛屿上同继续抵抗的小胜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游击队“菲律宾人民军”的人民抗日军给予盟军巨大援助。
美国人对菲律宾群岛的攻占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清海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满洲和朝鲜向宗主国运送。美国人独自获得了南海的制海权,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宗主国建立了许多基地。
⑷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损失了多少人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共派出兵力270万,累计伤亡超过30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损失的舰船飞机也是不计其数。
日本想通过所罗门群岛来夯实东南亚的战略位置,并以此来切断澳大利亚与美国之间的补给线。而美国当时的想法是,通过所罗门群岛来实现阻止日本扩张的目的。然后,他们就在瓜岛相遇了。
这一仗一开始日本差不多是势在必得,但却犯了战略性错误。日本进攻的重点只放在了夺取机场上,而忽视了美军的补给线。于是,一场遭遇战最终给打成了消耗战,而日本由于几乎无法正常补给,最后不得不沦落到人吃人的地步。
最终,双方付出的代价是:
日本:38艘舰船沉没,683架飞机损毁,19200人阵亡,其中8500人死于战斗,其余10700人,大多死于饥饿。
美国:29艘舰船沉没,615架飞机损毁,7100人阵亡,7700余人受伤。
瓜岛战役的胜利,使美国首次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相应地,日本在太平洋上已经从攻势转为了守势。美国的全面胜利,也就只剩下了一个时间问题。
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伤亡26040这是一场本没什么悬念、美军实力一边倒的战斗。美国以5倍于日本的兵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代价是巨大的。
双方投入的力量为:
美国:包括3个陆战师、第五舰队等在内的110000名军人,以及500多艘舰船。
日本:主要是陆军109师团和海军警卫队,共计21060名军人,以及23辆坦克、438门火炮、33门海军炮和69门反坦克炮。
最终的结果则为:
美国:1艘航母沉没,1艘航母严重受损,137辆坦克被毁,6821人死亡,总伤亡人数26040人。
日本:18000人在战斗中死亡,216被俘,其它约3000人一直躲藏到几周甚至几年之后,最终被消灭或投降。
硫磺岛战役是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唯一一次美国伤亡人数超过日本的战役,战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不过好在平民在战前已经全部撤离,整个36天的战斗没有造成平民伤亡。
1945年3月,冲绳战役,伤亡75357人冲绳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行动,也是整个太平洋战区发起的最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整个战役持续了3个多月,共造成18.5万人伤亡,另外还有4~15万冲绳平民死亡。
此次战役,美国的主力是第十集团军和第五舰队,其中,第十集团军投入了全部54万兵力的近一半,高达25万。而日本的兵力为11.6万,包括32军的7.6万人,和冲绳4万左右的本地部队。
冲绳战役的结果:
美国:12艘驱逐舰沉没,15艘两栖登陆舰沉没,221辆坦克被毁,763架飞机被毁,最高20195人死亡,总伤亡人数75357人。
日本: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沉没,27辆坦克被毁,1430架飞机被毁,死亡人数约11万。
冲绳的地理位置对美国来说极其重要,因此即便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也是在所不惜。夺取冲绳之后,美国就拥有了一个理想的舰队基地,为入侵日本本土做好了准备。
“没落行动”部署
当然,美国计划中的入侵日本的“没落行动”,最终被原子弹轰炸所代替,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冲绳战役的惨状所震惊到了。如果没有原子弹,美国将在不久后,发起一个比诺曼底登陆规模还要大得多的两栖战役,而美国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将是超过100万人的死亡。
倘若当时原子弹没有准备好,这一幕相信会有人乐意见到。
……
在太平洋战场上,虽然在大部分战斗中,美国拥有绝对的优势,但实际上美国人的总伤亡人数超过了日本。
另外,也可以发现,日本伤亡人数中,受伤的比例要比美国低不少。这其中主要有2个方面的影响:
⑸ 菲律宾海海战的美军追击
19日当天战斗结束时,战役结果已大致分晓。小泽舰队被美国潜舰击沉两艘大型航空母舰,派出的326架舰载机中仅130架返回日本航空母舰,加上角田在关岛折损的50架及随大凤、翔鹤沉没的飞机,日本总损失315架。美方取得史上最大舰载机空战的压倒性胜利,空战中仅仅损失23架,6架飞机在操作意外中损毁,此外仅有两艘航舰、两艘战斗舰受到轻微损伤。
原本美军第58特遣舰队19日白天不断派出侦察机,欲寻找日本舰队并歼灭之,但在小泽舰队的战术使用下而未成功探查到日舰的踪影。同日15时,鉴于日本“分兵合击”的顾虑逐渐消除,斯普鲁恩斯终于准许米契尔第二天朝日本舰队前进。鉴于飞行员已在白天的空战中消耗不少体力,米契尔并未在夜间派出侦察机,20日上午一面西进一面派机侦察,仍一无所获。因为19日夜间小泽舰队转往西北,暂时避开跟第58特遣舰队的接触并进行加油,小泽意图第二日再度派出其剩余百余架的舰载机,同时计划联合已飞往马里亚那加油添弹的舰载机一同袭击美舰(但大部分飞往马里亚那的舰载机已被击落)。
20日上午,小泽再移乘其所在的甲队唯一剩余的航空母舰瑞鹤,此时由于通讯改善,下午1时小泽终于得知前一天空战的结果,由于大量舰载机损失,小泽仅剩百余架飞机可以出击,即使如此小泽仍打算协同陆基航空队对美军再进行一次打击,小泽正决断之时,前卫舰队司令栗田自旗舰爱宕重巡洋舰向小泽通报:美第58特遣舰队向己方逼近,距离已不到300海里。
20日15:40分面,企业号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小泽舰队,自海战展开30个小时以来,第五舰队终于首度发现一直躲藏在侦察距离外的敌舰队。可时机却极为尴尬,因为双方舰队距离275海里,第58特遣舰队若发动进攻则将使其舰载机面临危险的夜间降落。米契尔虽然左右为难,但为免坐失战机,依旧发下唯一有可能的指令:出击!16:21分第58特遣舰队第1、2、3支队(除掩护第7支队战斗舰的第4支队外)派出216架飞机进攻,启动这场海战中第五舰队唯一一次的攻势。16:15分日军方面也发现美舰队,17点25分甲队唯一的航空母舰瑞鹤出动7架鱼雷机去攻击,前卫部队的栗田中将也因为收到夜战命令而向东进。但美军飞机已先赶到日舰上空,开始攻击日舰。
被美机发现后,小泽下令舰队向西北各自高速逃脱,并抛弃补给舰队。18:40分,美机抵达补给舰队上空,重创两艘油轮,两舰后来都被迫自沉。随后一心想寻找日本航空母舰的美机群飞到日本舰队上空,日落前展开匆忙的攻击。中型航空母舰飞鹰号被一枚鱼雷击中,引发大火,2小时后沉没,而空母隼鹰、龙凤、千代田、瑞鹤、战舰伊势、重巡摩耶都被炸弹击伤,其中小泽的旗舰瑞鹤伤势较重。日本在这波攻击中又损失65架飞机,美国则损失20架。由于小泽下令各舰自行运动及美国舰载机攻击过于匆忙,因此这波攻击成果并不特别出色。
20时45分,大批燃料即将耗尽的美机在夜色中回到舰队上空。虽然米契尔下令整个舰队不惜冒着被日军潜艇攻击的危险打开照明,航空母舰以探照灯直射天空,驱逐舰也发射照明弹。但由于各机油料殆尽,加上200架飞机同时联络舰队所造成的通讯混乱,许多飞行员无视于降落信号灯官的指令争先恐后地扑向甲板,导致许多混乱与意外。在此回夜间降落中,美机损失80架。讽刺的是,联合舰队的全力攻击只使敌手损失40架飞机,竟不及夜间降落对美军造成的损失。
由于驱逐舰彻夜搜索因为油料用尽而坠海的飞行员,因此仅49名飞行员在夜间降落中丧命(仍比日本舰队攻击与空战的损失的27人多)。搜救行动造成的混乱使第58特遣舰队几乎停止反潜作业,幸亏舰队未受日军潜艇攻击,却又再耽搁宝贵的2小时。19点40分左右,联合舰队长官丰田副武大将向小泽发布脱离与美军接触的命令,小泽便中止“阿”号作战撤退了。第58特遣舰队追击无法成功,海战因此结束了。
美国第五舰队第58特遣舰队在这场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主力第一机动舰队,一举夺得西太平洋的制海权同时巩固在塞班建立起的阵地,美军仅付出76人阵亡、损失123架飞机、四艘军舰轻伤的极小代价,给予敌人三艘航空母舰、两艘油轮及600架飞机的巨大伤害。虽然无法再给予敌人更大的伤害,仍是一场决定性的大海战,使日本航空母舰部队无力再与美军抗衡,只能在4个月后雷伊泰湾海战中成为诱饵,悲惨的被全数歼灭。以后马里亚那完全被美军控制,如同两周前盟军诺曼底登陆突破纳粹德国的大西洋壁垒一般,日本“绝对国防圈”惨遭突破,美国陆军航空兵(1947年改为美国空军)的大型远程战略轰炸机B-29得以进驻,日本最大的梦魇—盟军轰炸机投下大量烧夷弹摧毁整座城市的可怕情景将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⑹ 二战中美国仅在莱特湾战场上投入多少兵力
日期 :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战役地点 莱特湾海战是发生在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 交战各方以美国为首的盟军 指挥官:威廉·哈尔西、 托马斯·金凯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 日本 指挥官:栗田健男中将、 小泽治三郎中将 兵力: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约200架飞机(另有驻菲律宾、台湾的约500架陆基飞机提供支援) 日本企图击退或消灭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结果是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日本联合舰队战败,此战严重削弱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日占的菲律宾群岛打下基础。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在莱特湾海战中日本第一次有组织使用神风特攻队。 海战进行的时间是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有约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用飞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持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大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的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的对盟军舰艇大规模进行自杀式攻击
⑺ 中途岛海战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各有多少
中途岛作战,日本人一共使用了:
( 1 ) 一个先遣潜艇部队,分成三线巡逻,具有击灭美国海军对抗行动的意图;
( 2 ) 一支侵入部队:由近藤中将指挥,用12 艘有护航的运输船,载运着部队5000人,担负密切支援的为4 艘重型巡洋舰,而一支较远距离的掩护部队有2 艘战列舰、1 艘轻航空母舰和另外4艘重型巡洋舰;
(3)南云中将的第一航空母舰部队,包括4艘重型航空母舰,搭载飞机250余架;由2艘战列舰、2艘重型巡洋舰和一队驱逐舰担负护航的任务;
(4)山本大将所直接指挥的主力舰队,包括有3艘战列舰,加上驱逐舰的屏障和1艘轻型航空母舰。 其中有1艘战列舰为最近建造完成的巨无霸“大和”号(Yamato) ,排水量7万吨,装有9门460mm三联装主炮,为山本的旗舰。
辅助计划
对于阿留申的作战,日本人所分配的兵力有:
( 1 ) 1支侵入兵力:由3艘有掩护的运输船组成,搭载部队2400人,加上1个由2艘重型巡洋舰所组成的支援群和一支包括2艘轻型航空母舰的航舰部队;
(2) 1支掩护部队:有4艘较旧的战列舰。
美国
两个特混舰队,总共3艘航空母舰,13艘巡洋舰(9艘重巡、4艘轻巡),28艘驱逐舰,25艘潜艇,舰载机230架,岸基飞机120架。日本总共动员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13艘重巡、10艘轻巡),65艘驱逐舰,21艘潜艇,舰载机396架,岸基飞机214架。
中途岛,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岛屿距美国旧金山和日本横滨都相距2800海里,在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太平洋航线的中途,故名中途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丢失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不安全。
最终美军以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该战役的胜利深深鼓舞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士气,取得扭转太平洋战争局势的胜利。
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航空母舰实力对比。日军仅剩大型航空母舰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从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开始丧失战略主动权,战局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此次海战的特点是双方海上战斗编队在舰炮射程之外,以舰载航空兵实施突击。日军失败的原因是过高估计己方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同时在两个战役方向作战,兵力分散;情况判断错误,认为美国航空母舰来不及向战区集结;通信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海上侦察,直至关键时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舰的位置;战场指挥不当,决心多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掌握日军进攻企图,及时集结兵力待机;在鱼雷机大部损失的情况下,轰炸机连续俯冲轰炸,导致日军鱼雷机连机带雷爆炸,航空母舰被彻底摧毁。
⑻ 菲律宾战役的战役兵力
参加菲律宾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菲律宾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中将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
⑼ 菲律宾战役的战役详况
菲律宾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战役兵力: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战役过程: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菲律宾战役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美国第7舰队舰炮的强大火力和美国第7、第3舰队航空兵突击的掩护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军的基本兵力)在吕宋岛上陆,并且夺取了正面32公里、纵深7.5公里的登陆场。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美军经过一系列战斗于3月3日攻占马尼拉。2月,美军还开始了解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及其他岛屿)的战斗行动,美第8集团军(司令艾切利贝尔盖尔上将)参加了此次行动。嗣后,美军在吕宋岛和其他岛屿上进行了消灭岛上南北两部日军个别孤立集团的战斗行动。菲律宾的战斗行动于7月初正式结束,但是,在吕宋岛及其他岛屿上同继续抵抗的小股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人民抗日游击军人民抗日军曾给予盟军巨大援助。
战役详况: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宾战役是在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下,反攻日本军的一系列战役。
菲律宾、美国及澳大利亚军队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领导下,于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进攻位于菲律宾中部雷伊泰岛之战役,以消灭由日军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日本军队,此战役为解放整个菲律宾群岛、建立菲律宾之民主及结束日本在菲律宾3年多之统治拉开序幕。
莱特湾海战:
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援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沈,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地对盟军舰艇进行自杀式攻击。
奥尔莫克湾战役:
日本帝国与美国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于菲律宾的卡莫特斯海一带爆发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雷伊泰岛战役之一部分,战役爆发的原因是日本军队向在雷伊泰岛的守军增援和补给,而美国军队尝试进行阻截。
民都洛岛战役:
美军与日军于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宾群岛北面之民都洛岛爆发之民都洛岛战役,美军希望在此岛建立一个基地以支援进攻吕宋岛的仁牙因湾战役。
仁牙因湾战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奥登多夫指挥盟军舰队驶向仁牙因湾海岸,美国海军及皇家澳大利亚海军舰只炮轰日本帝国在仁牙因湾之据点。
吕宋岛战役:
美国及菲律宾联军的登陆战役,以消灭岛上的日本帝国军队,战役结果是美国和菲律宾联军获胜,盟军在3月份控制了吕宋岛上所有战略及经济上重要之据点,虽然在包围圈内的日军仍持续在山区抵抗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卡巴那图营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于菲律宾卡巴那图(甲万那端)的日军战俘营内511名盟军战俘的军事营救行动,参加行动的有美国陆军游骑兵与菲律宾游击队。此次行动是同盟国特种部队的一次经典军事行动。
巴丹半岛战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军及菲律宾游击队从日本帝国手中解放菲律宾群岛中吕宋岛之巴丹半岛的战役,是解放菲律宾之战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占领马尼拉湾之西海岸,以使用马尼拉之港口设施及开辟供应线以支援进行中的马尼拉战役。
马尼拉战役:
在一个月的战事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的破坏,它标志着日军对菲律宾3年占领期结束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实现他胜利重返菲律宾的承诺。
科雷吉多岛战役:
美国攻击科雷吉多岛岛上利用原美国远东军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军,以收复该岛。
碧瑶战役:
它是美国收复吕宋岛之最后一场战役。
巴拉望岛战役:
美军与日军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于菲律宾群岛南部巴拉望岛爆发的巴拉望岛战役是美军胜利者1号及2号计划之延续,亦是美军解放菲律宾战役之一部份,美军希望解放菲律宾南部岛屿、结束日本统治及消灭残余之日本守军。
米沙鄢群岛战役:
美军与菲律宾游击队于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对日军发动的胜利1号及胜利2号计划内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放菲律宾行动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岛屿及消灭防守之日军。
棉兰老岛战役:
美国联同菲律宾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宾群岛中的棉兰老岛对日本帝国所发动的军事行动,代号为胜利者5号计划,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放菲律宾的行动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宾南部岛屿及消灭在岛上的日本守军。
战役结果:
菲律宾战役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中将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