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惨败,乘鱼雷艇偷偷逃跑了吗
太平洋战争初期,超过两倍日军兵力的美、菲联军,在菲律宾群岛上,依托坚固阵地,居然被从海上来犯的日军打得稀里哗啦,十几万人向几万人投降,就连他们那个牛逼哄哄的总司令麦克阿瑟陆军上将,也大“走麦城”,要不是罗斯福总统偷偷救他,让他赶紧逃跑,估计也成了日军的俘虏。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够丢人现眼的了,也算是奇葩一朵!
1942年3 月11日晚,这是麦克阿瑟“走麦城”故事的重要情节:他秘密携带着夫人和4岁的儿子,乘着巴尔克利上尉指挥的小鱼雷艇,偷偷地离开了科雷吉多尔前线阵地,在夜幕的掩护下,仓皇地游荡在了太平洋的海面上,性命一直悬着,生怕被日本人抓住了。
⑵ 麦克阿瑟是不是被过誉了
麦克阿瑟远远不止是过誉这么简单
一、镇压一战老兵
在1924年的时候,美国国会曾经通过一项法案,许诺给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每人一笔退役金,帮助退役士兵们改善生活,但议员们因考虑到预算成本,规定"荣民奖金券"要到1945年才能兑换。
但是在1929年爆发了经济危机,从而引发了巨大的失业潮,到了1933年美国已经有1370万人失业,而身处大萧条的一战老兵们自然也深受经济大萧条带来的恶劣影响。
于是在1932年5月29日,两万名美国一战退伍老兵带着老婆孩子到达华盛顿,聚集在国会大厦附近,希望美国政府能提前支付荣民奖金券,帮助他们渡过危机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本来这些人都是一战老兵,在十几年前为美国在欧洲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满足老兵们的要求看起来无可厚非,就连众议院中也有很多人支持老兵的举动。
在这里也要做出一个澄清,那就是关于“跳岛”作战。很多国内的文章都说麦克阿瑟创造了“跳岛”战术,大大节省了美军的人力和物力,以低代价获得极高的战果,但是“跳岛战术”的最早提出者其实是海军将领哈尔西和其参谋布朗宁,麦克阿瑟只是推了一把,使得该战术可以在太平洋战场上得以大规模运用,远非首创一门新式战术。
⑶ 二战时期日本猛攻菲律宾,为何美国会输掉菲律宾战役
小油瓶想说,面对精锐日军、精心谋划、精心准备、突然袭击,战争准备不足并且兵力并不占优的美国人在“自信心十足”的麦克阿瑟中将带领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骄傲的麦克阿瑟中将根本不相信日本人要对他动手,疏于戒备,错误判断,让本就实力不足的军队雪上加霜。
下面小油瓶带您走进这场对麦克阿瑟来说失败的作战!
至此菲律宾战役彻底以美国人的失败告终。
所以麦克阿瑟的错误判断、疏忽大意导致空军被歼灭,海军望风而逃,自此制空权制海权彻底消失,而菲律宾部队缺乏战斗力和战斗精神被日军精锐部队击溃,无奈退守巴丹,巴丹守军又因缺乏粮食和支援,无奈被歼灭,这就是美国人是如何输掉菲律宾战役的!
⑷ 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撤离,到底是因为胆小怯战,还是另有隐情
其实我觉得这并不能说是麦克阿瑟怕了,说他胆小怯战。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命令其实是由美国的罗斯福发布的,和麦克阿瑟无关,所以就不是他胆小怕事了。
在在3月12日晚,麦克阿瑟还有他的家人,连同几位美国远东军的军官共同离开了科雷吉多岛。他们先乘坐约翰·巴尔克利中尉的鱼雷艇前往棉兰老岛,在去乘坐B17轰炸机然后前往澳大利亚。
但是当麦克阿瑟冷静下来后也是清楚的知道,菲律宾的战局已经定了,就算他能留下了,去阻挡日本数月,但是最后也是难逃战败的命运,而且他还有可能被俘虏,所以他后来也是接受了这个撤退也就是逃跑的决定。
⑸ 迈克阿瑟打过哪两场败仗分别败给了谁
一次是太平洋战争时候把马尼拉失守了(但最后战争的结局是麦克阿瑟打败了日本!)
第二次是输给了朝鲜战争彭德怀(赞扬一下)
⑹ 请问二战期间日军攻占菲律宾的时候美国一位司令都被俘虏了这个人是不是麦克阿瑟
不是,被俘的是乔纳森·温赖特中将。麦克阿瑟确实在菲律宾失败了,日本进攻菲律宾把美军打的惨败,麦克阿瑟最终撤离,没有被俘虏。
1941年12月8日, 日军继偷袭珍珠港之后,对菲律宾发动进攻。由于麦克阿瑟判断错误和处置失当,驻菲律宾的美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大部被毁,空中防御能力丧失殆尽,再加上美菲军兵力有限,装备低劣而缺乏训练,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麦克阿瑟几乎要拿父亲留下的手枪自杀,与菲律宾人民共存亡。但是,罗斯福在1942年2月8日以国家的名义,再次命令麦克阿瑟及其家属撤离菲律宾。2月22日和23日,罗斯福和马歇尔连续给麦克阿瑟发电,让其撤离,并允诺让麦克阿瑟到澳大利亚指挥盟军反攻,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无奈撤离。于是所有部队则从马尼拉撤往巴丹半岛固守,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就在1941年12月24日,麦克阿瑟晋升为上将。1942年1月,日军进占马尼拉。日军随后多次进攻巴丹半岛,但未能成功。当日本广播电台的“东京玫瑰”嘲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时候,麦克阿瑟要求陆军部派遣飞机飞越菲律宾上空以打击“敌人宣传的气焰”,稳定守军士气。然而,这种要求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满足。3月,得到增援的日军向孤立无援的巴丹半岛等地的美菲军发起攻势。美国政府为避免麦克阿瑟成为俘虏,命令他将指挥权转交温赖特并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指挥该区盟军作战。3月11日夜,麦克阿瑟在从科雷吉多尔登上鱼雷艇离开菲律宾之前,发誓“我还要回来”。4月9日,巴丹美军及菲律宾军约75000人被迫向日军投降。5月6日,巴丹陷落后转移到哥黎希律岛指挥作战的温赖特被迫请求投降,并于次日通过马尼拉广播电台命令所有美菲军队投降。
1942年3月,当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命令麦克阿瑟将军从菲律宾撤退到澳大利亚时,麦克阿瑟的下属温赖特少将被晋升为临时中将,全权行使驻菲律宾盟军指挥权。他的第一个重大决策是在科雷吉多尔要塞加强防守。巴丹半岛被日军攻占后,被俘盟军开始了臭名昭着的巴丹“死亡行军”,科雷吉多尔要塞成为下一个战场,温赖特和他的13,000名盟军士兵在1个月内饱受重炮轰击之苦。温赖特和他的部队最终弹尽粮绝,于5月6日全部投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温赖特被提升为驻菲律宾盟军总司令并投降后,他的部队仍然在菲律宾的其他地区坚持战斗。温赖特被俘后,在未来的三年半时间里辗转于菲律宾吕宋岛,台湾和中国满洲战俘营。日本投降后,俄军解放了关押温赖特将军的满洲战俘营。几年的战俘生涯彻底拖垮了温赖特将军,他被释放时憔悴到完全“皮包骨”,头发花白,形容枯槁。他还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认为自己对菲律宾的沦陷难辞其咎。1945年的8月16日,乔纳森·温赖特中将(于菲律宾科雷吉多尔岛被日军俘虏),在位于中国满洲(东北)的战俘营被苏军解救。
⑺ 为什么二战时麦克阿瑟在菲律宾输了还被当作英雄一样赞扬
这其实和西方文化有关,麦克阿瑟不是无敌的,他不仅在菲律宾输了,而且在朝鲜战场上也没有占到便宜,最后被杜鲁门给免职了,但是这并不影响麦克阿瑟的个人魅力,在美国人看来麦克阿瑟那张扬而又桀骜不驯,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具有狼一般性格代表了美利坚文化,并不因为他曾经失败过。正如麦克阿瑟在其着名的演讲《老兵永不死》所说: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昔日的风采和荣誉已经消失。它们随着对昔日事业的憧憬,带着那余晖消失了。昔日的记忆奇妙而美好,浸透了眼泪和昨日微笑的安慰和抚爱。我尽力但徒然地倾听,渴望听到军号吹奏起床号的那微弱而迷人的旋律,以及远处战鼓急促敲击的动人节奏。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滑膛枪在鸣放,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然而,晚年的回忆经常将我带回到西点军校。我的耳旁回响着,反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注;责任,荣誉,国家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麦克阿瑟是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⑻ 麦克阿瑟竞选总统时信心满满,但最后为什么大败而归
麦克阿瑟竞选总统时信心满满,但是他竞选三次都宣告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他的政治力量太薄弱了,根本就不是搞政治的,他的军事才能还不错但是在政治方面,他是一窍不通,这是由于他在1944年的第一次参加总体竞选,但没想到他管理的菲律宾遭到了日军的打击,这时的他没有迎难而上,反而率领部队逃走了,因此他的名声一落千丈,这个时候是他第一次落选,当然,他的对手是罗斯福,罗斯福是比较有政治名声的一位人物,他的政治头脑很厉害。麦克阿瑟在他的面前一败涂地。
⑼ 坚持战斗到底的麦克阿瑟,为什么撤离菲律宾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个月后,日本的“南进”政策进行的“顺风顺水”,关岛、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等地相继沦陷。此时的菲律宾也岌岌可危,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一边指挥8万美菲联军,退守到巴丹半岛苦苦支撑;一边等待增援。
然而,自菲律宾遭到入侵以来,很少看到运送物资和兵员的补给船。原来,按照“先欧后亚”战略,美国决定在澳大利亚建立新的防御体系,放弃了菲律宾。但麦克阿瑟一家拒绝撤离,誓将战斗进行到底,未来充满着危险,他该何去何从呢?
他急忙下达了作战指令,鱼雷发射管被打开,发射诸元已设定完毕,慢慢靠近“驱逐舰”。就在这时,旗语兵大声喊道:“鱼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这艘“驱逐舰”正是麦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⑽ 麦克阿瑟血战巴丹半岛,美国为什么要放弃菲律宾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几乎与此同时,菲律宾也遭到了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成了第二个珍珠港。麦克阿瑟渴望已久的战争终于来到,他激动地站在巨大的兵力部署图前,向驻守菲律宾各岛的部队下达着作战命令。
其实,在他的潜意识里,根本瞧不起日军的战斗力,更不相信珍珠港会在日军的偷袭中损失惨重。这种错觉不可能带来正确的判断力,致使在开战最初的几个小时,让他缺乏戒备,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满怀信心的麦克阿瑟,能守得住菲律宾吗?
全然不知的麦克阿瑟,一边不停要增援、要补给,一边给前方将士打气,“增援很快就到”。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军方许诺的援助物资和增援部队始终不见踪影。他也不再去前线慰问了,因为将士们质问补给在何方时,他无言以对。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