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菲律宾战役的战役详况
菲律宾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而实施的战略性战役。
战役兵力: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司令官本间雅晴中将)、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司令为高桥伊望中将,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司令为小冰英良中将,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计有13万人(麦克阿瑟中将任司令,其中3.1万美国人)和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司令为哈特上将,主要类型的战斗舰艇45艘)协同该集团作战。
战役过程: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于12月8—9日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2月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
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上陆。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00人)撤向巴丹半岛。
菲律宾战役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美国第7舰队舰炮的强大火力和美国第7、第3舰队航空兵突击的掩护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第一天有6800人(美第1、第14军的基本兵力)在吕宋岛上陆,并且夺取了正面32公里、纵深7.5公里的登陆场。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美军经过一系列战斗于3月3日攻占马尼拉。2月,美军还开始了解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及其他岛屿)的战斗行动,美第8集团军(司令艾切利贝尔盖尔上将)参加了此次行动。嗣后,美军在吕宋岛和其他岛屿上进行了消灭岛上南北两部日军个别孤立集团的战斗行动。菲律宾的战斗行动于7月初正式结束,但是,在吕宋岛及其他岛屿上同继续抵抗的小股日军的战斗一直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菲律宾人民抗日游击军人民抗日军曾给予盟军巨大援助。
战役详况:
1944年至1945年的菲律宾战役是在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率领的盟军下,反攻日本军的一系列战役。
菲律宾、美国及澳大利亚军队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领导下,于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进攻位于菲律宾中部雷伊泰岛之战役,以消灭由日军山下奉文大将指挥的日本军队,此战役为解放整个菲律宾群岛、建立菲律宾之民主及结束日本在菲律宾3年多之统治拉开序幕。
莱特湾海战:
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
海战进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21艘航空母舰、21艘战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援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居于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重型军舰13艘被击沈,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地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地对盟军舰艇进行自杀式攻击。
奥尔莫克湾战役:
日本帝国与美国在1944年11月11日至12月21日于菲律宾的卡莫特斯海一带爆发的一系列海上及空中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雷伊泰岛战役之一部分,战役爆发的原因是日本军队向在雷伊泰岛的守军增援和补给,而美国军队尝试进行阻截。
民都洛岛战役:
美军与日军于1944年12月13日至12月16日在菲律宾群岛北面之民都洛岛爆发之民都洛岛战役,美军希望在此岛建立一个基地以支援进攻吕宋岛的仁牙因湾战役。
仁牙因湾战役:
在1945年1月9日早上,由祖斯·B·奥登多夫指挥盟军舰队驶向仁牙因湾海岸,美国海军及皇家澳大利亚海军舰只炮轰日本帝国在仁牙因湾之据点。
吕宋岛战役:
美国及菲律宾联军的登陆战役,以消灭岛上的日本帝国军队,战役结果是美国和菲律宾联军获胜,盟军在3月份控制了吕宋岛上所有战略及经济上重要之据点,虽然在包围圈内的日军仍持续在山区抵抗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卡巴那图营救:
1945年1月30日解救位于菲律宾卡巴那图(甲万那端)的日军战俘营内511名盟军战俘的军事营救行动,参加行动的有美国陆军游骑兵与菲律宾游击队。此次行动是同盟国特种部队的一次经典军事行动。
巴丹半岛战役:
1945年1月31日至2月8日,美军及菲律宾游击队从日本帝国手中解放菲律宾群岛中吕宋岛之巴丹半岛的战役,是解放菲律宾之战役中的一部份,目的是占领马尼拉湾之西海岸,以使用马尼拉之港口设施及开辟供应线以支援进行中的马尼拉战役。
马尼拉战役:
在一个月的战事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的破坏,它标志着日军对菲律宾3年占领期结束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实现他胜利重返菲律宾的承诺。
科雷吉多岛战役:
美国攻击科雷吉多岛岛上利用原美国远东军建立的要塞防守的日军,以收复该岛。
碧瑶战役:
它是美国收复吕宋岛之最后一场战役。
巴拉望岛战役:
美军与日军在1945年2月28日至4月22日于菲律宾群岛南部巴拉望岛爆发的巴拉望岛战役是美军胜利者1号及2号计划之延续,亦是美军解放菲律宾战役之一部份,美军希望解放菲律宾南部岛屿、结束日本统治及消灭残余之日本守军。
米沙鄢群岛战役:
美军与菲律宾游击队于1945年3月18日至7月30日对日军发动的胜利1号及胜利2号计划内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放菲律宾行动之一部份,目的是解放南部岛屿及消灭防守之日军。
棉兰老岛战役:
美国联同菲律宾在1945年3月10日至8月15日在菲律宾群岛中的棉兰老岛对日本帝国所发动的军事行动,代号为胜利者5号计划,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解放菲律宾的行动之一,目的是解放菲律宾南部岛屿及消灭在岛上的日本守军。
战役结果:
菲律宾战役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中将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
B. 菲律宾海海战为什么日本会大败完全无还手之力,这是为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1.舰载机性能的差距。当时美军航母已经使用F6F“恶妇式”舰载战斗机,该机无论在速度、爬升率还是火力、防护上都比日军的“零式”优秀;2.飞行员的差距。美军培训飞行员的能力强大,能把合格的飞行员源源不绝地往前线输送;而日军的传统是奉行“精兵主义”,把优秀的飞行员集中在一线作战,而且极不重视培训后备飞行员。当大批的精英飞行员在珊瑚海、中途岛、瓜岛等一系列战役中消耗殆尽后,重组的舰载航空队的飞行员素质急剧下降。到战争后期,竟然连能在航母上熟练起降的飞行员都寥寥无几。所以出现“马里亚纳打火鸡”这样一边倒的战斗也就不出奇了。
所以当日本舰队的舰载战斗机被被美军消灭干净后,日本舰队就只有挨宰的份了。
C. 莱特湾海战战役时间的介绍
日期:1944年10月20日—1944年10月26日 战役地点 莱特湾海战是发生在菲律宾莱特湾(莱特岛东部和萨马岛南面)附近的一次海战。 交战各方 以美国为首的盟军 指挥官:威廉·哈尔西、 托马斯·金凯德 兵力:17艘航空母舰,18艘护卫航空母舰,12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其它舰只、鱼雷艇、潜艇和约1500架飞机 日本 指挥官:栗田健男中将、 小泽治三郎中将 兵力:4艘航空母舰,9艘战列舰,1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约200架飞机(另有驻菲律宾、台湾的约500架陆基飞机提供支援) 日本企图击退或消灭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结果是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日本联合舰队战败,此战严重削弱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日占的菲律宾群岛打下基础。有海军历史学者认为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在莱特湾海战中日本第一次有组织使用神风特攻队。 海战进行的时间是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有约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用飞机参与了战斗。日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日本因此决定孤注一掷,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而盟军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持的日本帝国海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大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严重打击了日本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组织的发动神风特攻队自杀攻击。1944年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944年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的对盟军舰艇大规模进行自杀式攻击。
D. 关于二战中,美日两国在菲律宾群岛的战役详细资料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了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E. 菲律宾战役为什么美军会败给日本
1.日本人提前谋划了菲律宾战役,而美军只是被动防守。
2.美国人在情报上没有获得零式战斗机的资料,判断日本飞机航程较短,无法直接从台湾进攻菲律宾,除非用航母开到南海。结果,日本人利用零式长航程的优势,从台湾直飞菲律宾,消灭了美军大部分的航空力量,夺取了制空权。
3.在制空权的保障下,日本人登陆顺利,赶跑了美军参与的舰艇和飞机,势如破竹。
4.美菲联军对日军兵力判断不足,结果日本人小部队受挫后立即增员,日军航空兵发挥了重要作用。美菲联军没有增援与补给,只能投降。
F. 在菲律宾战役中数十万美菲联军为何打不过数万日军呢
我们先来看看驻菲律宾美军的实力。在兵力方面,美菲联军在数量上具有优势,美菲联军人数高达13万人。然而,尽管美菲联军有13万人,但其中大部分是菲律宾殖民势力的军队,战斗力很低。真正的美军只有2.1万人,主力是美军的菲律宾师。美军主力军所谓的菲律宾师实际上只是一支杂军,其战斗力并不比菲律宾军队强多少。菲律宾师由美国从本土派遣的8500名国民警卫队组成。它得到了大量菲律宾士兵的补充。其中大部分士兵拿的是老式恩菲尔德步枪,许多枪支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G. 莱特湾海战的过程如何
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0日~26日),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海域的一次战争。日本联合舰队战败,严重削弱了日本海军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战役也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日占的菲律宾群岛打下基础。
战争背景
1943年,二战战场上的形势迫使日本军队不得不放弃其在所罗门群岛的基地。1944年盟军在一系列登陆行动中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军在太平洋的内防御圈,在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的航母舰队受到重创,盟军在西太平洋获得空中和海上的优势。
此时盟军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海军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建议进攻台湾,将日军阻挡在菲律宾。这样盟军可以控制联系日本和南亚的海路,切断日本与它南亚的驻军的联系,这样在南亚的驻军得不到补给必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主张在菲律宾登陆。菲律宾也位于日本的联系线上。将菲律宾让给日本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丢脸的事,而且麦克阿瑟1942年逃离菲律宾时曾经发誓重返故地。最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必须做最后决定。他决定在菲律宾登陆。日方对盟军的步骤也很清楚。联合舰队最高长官丰田副武制定了4个方案:捷1号作战方案是针对菲律宾的重大海军作战方案,捷2号作战方案是针对台湾的作战方案,捷3号和捷4号作战方案分别是针对琉球群岛和千岛群岛的作战计划。所有4个计划都是孤注一掷的、复杂的和大胆的行动计划,它们将日本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一次决定性战役。
美国海军进攻菲律宾的登陆点在莱特岛。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七舰队的旧式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援登陆部队。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三舰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
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台湾进行了一次空袭来保证那里的飞机无法介入在莱特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1号作战方案。一波再一波的飞机被投入对美国航母的战斗。在此后3天中日本损失了600架飞机,这几乎是它大部分的空军力量,这使得它的海军基本丧失了空军保护。
按照1号作战方案,小泽治三郎中将的机动部队使用易被打击的航母,将美国第三舰队从其应该保护的登陆力量引走。美国登陆力量在丧失其空中掩护后受到从西方开入的3支日本舰队的打击:驻扎在文莱的栗田健男中将率领第二舰队进入莱特湾消灭盟军登陆力量。西村祥治和志摩清英中将的舰队组成第五舰队作为运动攻击力量。这3支舰队没有航母和潜艇,完全由水面舰只组成。显然这个计划的结果是这4支舰队中至少1支要被消灭。战后丰田对美国调查者是这样解释的:“假如我们丧失菲律宾,而舰队幸存下来,那么我们南北之间的海道就被割断了。假如舰队待在日本领海的话,那么它得不到燃料补给。假如它待在南海的话,那么它就得不到武器弹药的补给。因此假如我们失去菲律宾的话,那么保存这支舰队也没有意义了。”
战争经过
1944年10月20日﹐美军一支两栖部队进攻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这是莱特湾战役的开始。同一天,日军一支部队从莱特岛东南部进入阵地﹐美军第七舰队的潜水艇发现了日军第一攻击部队。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4日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在锡布延海海战中他受到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武藏”号战列舰被击沉。栗田调头撤退,美国飞行员以为他就此退出战场,但晚间他再次调头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于清晨来到萨马岛。
西村中将的舰队于10月25日清晨3点进入苏里高海峡正好撞到美军的作战舰队。在苏里高海峡海战中“扶桑”号战列舰和“山城”号战列舰被击沉,西村战死,他的剩余力量向西撤退。
哈尔西上将接到小泽的航空母舰舰队到达的消息后于10月25日派他的航空母舰追击,在恩加尼奥角海战中4艘日本航空母舰被击沉,小泽的剩余力量逃往日本。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5日清晨6时到达萨马岛。此时哈尔西正在追击小泽,在栗田的舰队和美国的登陆舰队之间只有3支美国护卫航空母舰和它们的驱逐舰编队。在萨马岛海战中美国驱逐舰令人绝望的鱼雷攻击和无情的空中攻击,以及天气的不利使栗田以为他面临美军主力,因此他转身撤出战场。
整个海战可以分为4个阶段:锡布延海战、苏里高海峡海战、恩加尼奥角海战、萨马岛海战。
锡布延海战
栗田最强大的“中央舰队”由5艘战列舰组成(5艘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加上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栗田的舰队企图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攻击莱特湾内的登陆舰队。
10月23日子夜后栗田的舰队经过巴拉望岛水域,他的舰队被美国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发现。虽然“大和”号上的电报员发现了2艘潜艇并报告他们发现这支舰队的电讯,日本舰队没有采取反潜行动。6时43分,“海鲫”号(SS-247)首先发动攻击,在1,000米距离上对准重巡“爱宕”和“高雄”各射出6枚鱼雷,“爱宕”号命中4雷沉没,“高雄”号中2雷重伤,6时56分,“摩耶”号重巡洋舰则被“鲦鱼”号命中4雷沉没。“高雄”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在2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返回文莱,美国潜艇尾随着它。10月24日由于“海鲫”号搁浅被迫被放弃。栗田将他的旗舰移到“大和”号上。
10月24日约8时美国“无畏”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现这支舰队进入狭窄的锡布延海。哈尔西命令集结第三舰队的3支航空母舰分舰队集中攻击栗田的舰队。从“无畏”号和“卡伯特”号航空母舰和其他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共260架飞机约于10时27分开始不断攻击这支舰队。醒目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成为美军主要攻击的目标。“妙高”号重巡洋舰首先中弹,舰尾被命中1雷,负重伤返航。“武藏”号、“大和”号和“长门”号相继中弹,“武藏”号在6波攻击中共命中鱼雷19枚,炸弹17枚(另有近失弹18枚)后沉没,“大和”“长门”均受伤,航速下降至24节,“金刚”“榛名”轻伤,轻巡“矢矧”中弹,驱逐舰“滨风”“清霜”受伤返航。由于己方缺乏航空掩护,15时30分,栗田下令他的舰队转头开出美国航空母舰的袭击范围。他等到17时15分,然后再次转头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他的舰队无暇顾及受重伤掉队的“武藏”号。“武藏”号最后约于19时30分倾覆沉没。
与此同时,大西泷治郎中将驻吕宋岛的80架飞机袭击了“埃塞克斯”号、“本宁顿”号、“普林斯顿”号和“兰利”号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1枚穿甲炸弹击中起火。15时30分其后弹药库爆炸,当场有229人阵亡,236人受伤,其他附近船只也被损坏。17时50分“普林斯顿”号沉没。该分舰队负责向北边警戒任务,导致无暇派飞机搜索北方水域,16时35分小泽的诱饵舰队才被美军飞机发现。
莱特湾海战“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发生大爆炸苏里高海峡海战
西村的南路舰队由战列舰“扶桑”号、“山城”号以及“最上”号重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10月24日他们遭到空袭,但未受伤。
由于南路舰队和中路舰队严守无
线电静默,西村无法与栗田和志摩协调他们的步骤。当他进入苏里高海峡时,志摩在他后面约40千米,而栗田还在锡布延海,离莱特岛的海岸还有好几个小时。
他们刚刚开过帕纳翁岛就闯进了美国第七舰队为他们设置的圈套。杰西·奥尔登多夫少将的6艘战列舰(从西向东,分别是“宾夕法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田纳西”号、“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8艘巡洋舰(从西向东,分别是:“什罗普郡”、“博伊西”、“菲尼克斯”,以上3艘编成右翼巡洋舰群,面向南方;“哥伦比亚”、“丹佛”、“明尼阿波利斯”、“波特兰”、“路易斯维尔”,以上5艘编成左翼巡洋舰群)、29艘驱逐舰和39艘鱼雷艇已经严阵以待。
由于美军缺乏在夜间作战的飞机,故只能用装备雷达的鱼雷艇来提供信息。20时50分,美国鱼雷艇发现西村舰队。随后,美军13个鱼雷艇分队分别向西村舰队发动鱼雷攻击,无一命中,美军鱼雷艇PT-493触礁沉没,但为第七舰队提供了大量情报。
次日凌晨3时,美军第54驱逐舰中队第一部分3艘驱逐舰在7,000~8,000米距离上向西村舰队发起鱼雷攻击,共射出27枚鱼雷,1枚鱼雷击中“扶桑”号中部,“扶桑”号即刻落伍,随之右回转后撤,8分钟后全舰失去动力。3时9分,第54驱逐舰中队第二部分也发射了鱼雷,前导驱逐舰“山云”号首先中雷,随即发生大爆炸沉没。“朝云”号前主炮下方中弹,舰艏折断,航速下降至12节。战列舰“山城”和驱逐舰“满潮”相继中雷受伤,“山城”号前后中2枚鱼雷,中后部主炮无法工作,但仍坚持前进。3时45分,落后的“扶桑”号中部燃料舱和3、4号主炮塔弹药舱发生大爆炸,舰体断裂,舰艏部分于4时20分被击沉,舰尾部分在1个多小时后也沉没。战后谁也不知道“扶桑”号上发生了什么,因为全舰无一幸免,阵亡人数在1,400~1,600之间。
3时50分,美军战列舰、巡洋舰编队采用海军炮战经典战法,排成2列T字横队(战列舰在后,距离20,000米,巡洋舰在前,距离14,000米),用全正面交叉火力在雷达引导下共发射大口径主炮炮弹245发,巡洋舰发射炮弹4,000多发,第56驱逐舰中队也对其进行鱼雷攻击,共中鱼雷2枚,顷刻间,“山城”号剧烈燃烧并发生爆炸,舰桥崩塌,沉入大海,西村中将以下除10人被美军救起外,其他均随舰葬身鱼腹(作为对比,整个海战中,西村舰队损失的战舰上,幸免的合计仅有26人)。“最上”号也中弹多处,其中防空指挥所被直接命中,舰长、副长、航海长等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全部被炸死,只好由炮术长荒井大尉代理指挥。“时雨”号驱逐舰也有5处受创。
4时15分,志摩的“那智”号和“足柄”号重巡洋舰以及8艘驱逐舰到达战场。志摩以为他看到的那两段残片是西村的两艘战列舰的剩余(实际上它们是“扶桑”号的两段),他认识到通过海峡是毫无希望的,因此下令转身撤退。在混乱中他的旗舰“那智”号与焚烧的“最上”号相撞,丧失机动能力而落后的“最上”号第二天被飞机击沉。志摩舰队在撤退过程中,受到美军舰载机的追击,轻巡“阿武隈”号和驱逐舰“不知火”号相继沉没。
苏里高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发生在战列舰之间的海战,是海战史上组织最成功的战例之一。美军以1艘鱼雷艇为代价,获得了击沉2艘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3艘驱逐舰,伤1艘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的骄人战绩。
恩加尼奥角海战
小泽的舰队由4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战列舰改装成的2艘航空战舰:“伊势”号、“日向”号,三艘巡洋舰:“大淀”、“多摩”、“五十铃”和8艘驱逐舰组成。“瑞鹤”号是最后一艘参加过珍珠港事件幸存至此的航空母舰。“日向”号和“伊势”号的后部炮塔被改成机库、跑道和起飞机构,但这2条船都没有带飞机。小泽一共只有108架飞机。
一直到10月24日下午16时40分小泽的舰队才被发现。此时美军正在对付栗田的舰队和吕宋岛来的空袭。24日晚,小泽获得了一份美国电报说栗田撤退了(这个消息是错误的),但8时丰田下令所有舰队继续进攻。
哈尔西看到他有机会消灭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这样美国可以毫无忧虑地进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经在锡布延海战中被击退,因此他于子夜后带领所有的3队航空母舰和威利斯·李上将的战列舰(根据哈尔西的命令,为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临时编成第34特混舰队。命令是个预案,在后来造成理解的混乱。)开始追击小泽。虽然美国侦察机发现了栗田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但哈尔西认为金凯德的第七舰队足以对付它,未加理会。
美国舰队的数量比日本舰队多得多。哈尔西拥有9艘航空母舰(“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黄蜂”号、“汉考克”号、“企业”号、“埃塞克斯”号)、8艘轻航空母舰(“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勒伍德”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兰格利”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6艘战列舰(“亚拉巴马”号、“艾奥瓦”号、“马萨诸塞”号、“新泽西”号、“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17艘巡洋舰、64艘驱逐舰和1,000多架飞机,但他将登陆点让给了几艘护卫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哈尔西被小泽的诱饵给引诱出来了。
10月25日早,小泽下令75架飞机起飞攻击美军,但这些飞机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大多数飞机被美国战斗机击落,少数飞往吕宋岛。
哈尔西亲自率领第34特混舰队的战列舰急速前进,准备用大口径舰炮直接去对付小泽舰队前卫的战列舰以及在舰载机空袭中掉队日舰。清晨,在还没有确定日军的精确位置的情况下,美军就起飞了180架飞机,直到7时10分侦察机才找到了北路舰队。8时美军战斗机摧毁了保护舰队的30架日军飞机,他们一共进行了857架次袭击,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纷纷中弹(“千岁”号和“秋月”号驱逐舰沉没,“瑞鹤”号、“千代田”号和“多摩”号轻巡洋舰丧失机动能力)。小泽将他的旗舰改到“轻大淀”号巡洋舰上。
这时萨马岛战斗的消息传来。美军登陆军的情况紧迫(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因为栗田的舰队突然出现,而不断地发报向哈尔西求援。连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也给哈尔西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但负责电报加密的军官,随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的译码军官误以为是正文未加删减,这使哈尔西怒不可遏),哈尔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两个航空母舰大队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来收拾小泽的残余船只。
下午在击沉几艘日本航空母舰后,日军飞机集中在2艘改装的战列舰上,但它们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挡了空袭。空袭一直到傍晚,小泽舰队作为诱饵的全部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千代田”),还包括1艘轻巡洋舰(“多摩”)、2艘驱逐舰(“秋月”、“初月”)被击沉。“诱敌部队”取得了出色的成功。但由于通讯不畅,小泽发出诱敌成功的电报,栗田却没有收到,不过这再次使栗田的舰队免遭全军覆没。
萨马岛海战
萨马岛之役栗田舰队击沉美军2艘护卫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日军损失3艘巡洋舰,3艘主力舰受重创。
栗田的舰队于10月25日凌晨进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凌晨3时它们沿萨马岛的海岸向南进发,于黎明时分发现美国舰队。
金凯德中将有3支舰队来阻挡它,每支舰队由6艘护卫航空母舰和7或8艘驱逐舰组成。每艘护卫航空母舰带约30架飞机,一共有500多架。护卫航空母舰比较慢,装甲薄,对付战列舰它们没有多少可能。
金凯德错误地以为威利斯·李的战列舰还守护在圣贝纳迪诺海峡,因此从那里才没有危险,但李被哈尔西调走去对付小泽去了。当日本舰队在萨马岛出现时,美军大吃一惊。哈尔西的舰队已经被诱敌战术调走远离莱特湾,但是栗田对此却一无所知。栗田错误地将那些护卫航空母舰当做美国的航空母舰舰队,他还以为整个美国第三舰队在他的18英寸炮口前呢。
美国护卫航空母舰立刻向东后撤,希望坏天气可以影响日本炮的精确度,同时立即发报请求支援,甚至用明码发报。美国驱逐舰企图用分散日本战列舰的注意力来取得时间。这些驱逐舰自杀般的对日舰发射鱼雷,吸引日舰火力。为了躲避鱼雷,日舰不得不打散自己的队形。“大和”号被2条平行的鱼雷逼迫背向而行,无法转身,怕被它们击中,这样损失了足足10分钟的时间。4艘美国驱逐舰被击沉,其他受伤,但它们为航空母舰获得时间让它们的飞机起飞。这些飞机没有时间转装穿甲炸弹,因此它们只能带着它们正带着的弹药起飞(有时甚至是深水炸弹)。美军航空母舰继续南逃,而战列舰的炮弹不断在它们周围爆炸。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其他受伤。
由于栗田舰队未完成整编队形便发动进攻,加上美军驱逐舰的攻击将他的队形打破了,各战队散乱在广阔的海面上。他丧失了对战事的战术指挥,他的3艘重巡洋舰被集中的海上和空中的袭击击沉。栗田于9时20分下令北转整理队形。躲过栗田的舰队袭击的护卫航空母舰遭受的打击并没有结束,被“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击沉1艘,另2艘遭到重创。
不久栗田的舰队改变航向,驶往莱特湾。就在日本计划就要得逞的时候,栗田再次北转撤退。他感觉美军支援舰队正向他包围过来,因此他感觉参战的时间越长,他遭到美国强大空袭的可能性就越高。在不停地空袭
下他向北,然后向西穿过圣贝纳迪诺海峡。往返航行300海里的第三舰队于26日日出后,派舰载机对栗田舰队的掉队舰只进行了袭击。栗田舰队的“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受重创。他带5艘战列舰进入战场,当他回到日本时,只有“大和”号还有作战能力。
战争结果及评价
在这次海战中,美国共有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护卫航空母舰和3艘驱逐舰被沉,约3,000人阵亡;而日本有1艘重型航空母舰、3艘轻型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被击沉,10,000人阵亡。美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这场海战消灭了日本的海军力量,除了陆上基地的飞机外,日本海军几乎已不存在了,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
H. 菲律宾战役结果怎么样
菲律宾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日本于菲律宾发生的一次战役,此战日本获胜,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菲律宾战役结果,希望你喜欢。
菲律宾战役结果
此战,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同战役。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上陆的 成功 具有 决定 性意义。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上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使日本的战略态势进一步恶化。日本与南部海域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其战略原料只有从中国东北和朝鲜向本土运进。美军完全控制了南海,并为进攻海南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和直接进攻日本本土建立了许多基地。
菲律宾战役十万美军投降
据说当时在菲律宾这块,日本悄无声息的发动了菲律宾战役,并且经过经过炮弹的炮击和轰炸,日军成功的摧毁了岛上美军所在的炮兵阵地,还炸毁了岛上的供水设施,中断了用水供应。
在同年的5月3日这一天,温赖特 命令 整个菲律宾的美菲部队停止抵抗,并准备投降日本,并称拒绝投降的人要以逃兵论处。但是尽管如此,棉兰老岛的3万多军队中,也只有7000人向日军投降,剩下的人员拒绝服从命令,并带着武器上山打游击去了。
后来,美菲联军投降后,关于投降人数大约有78000人,这78000人在成为日军的战俘后,开始遭日军强索财物。并且在一路上,所有的战俘都是以徒步行军为主,还不允许任何战俘饮食,其中要是企图找寻饮水与食物的人,会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
与此同时,日本人还阻止当地的菲律宾人给战俘提供食物与水,即便有几位侥幸者躲过日军眼线而偷喝到几口河水,也会因河水已严重遭受污染,最后引发严重的 腹泻 、呕吐而死。
菲律宾战役企图
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 军事 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创造条件。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
菲律宾战役地点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宾群岛,英文为PhilippineIslands。亚洲南部马来群岛的组成部分。西滨南海,东临太平洋。群岛由7100多个岛屿组成,是菲律宾的国土。菲律宾群岛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相望,西临南海,东滨太平洋,南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沙巴州隔海相望。这里 雨水 丰沛,花草、果木繁盛。出产的香蕉、凤梨、芒果在 国际 市场上很有名。因此,菲律宾群岛享有“太平洋果盘”、“花园岛”之美誉。菲律宾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构成。多活火山,地震频繁。棉兰老岛的阿波火山是菲律宾最高的山峰,吕宋岛的马荣火山是菲律宾最大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兰老河、卡加延河,贝湖是全国最大湖泊。菲律宾北部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台风。
菲律宾战役结果怎么样相关文章:
1. 菲律宾战役简介
2. 菲律宾独立战争有什么影响
3. 菲律宾独立战争的爆发原因介绍
4. 护法运动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5. 美西战争双方实力怎么样
6. 美西战争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