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菲律宾简介。
菲律宾共和国(他加禄语:Republika ng Pilipinas),简称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群岛国家,面积29.97万平方公里,人口1.049亿(2017年)。
菲律宾人的祖先是亚洲大陆的移民,14世纪前后建立了苏禄国。1565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独立。同年美西战争后,成为美国属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占。二战后重新沦为美国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获得独立。
菲律宾主要分吕宋、米沙鄢和棉兰老岛三大岛群,共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种族与文化为数众多,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风俗习惯,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随后民族的迁徙陆续带来了马来文化、随着宗教与贸易发展也带来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菲律宾是东盟(ASEAN)主要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24成员国之一。菲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及世界的新兴市场之一,但贫富差距很大。独立至今,菲经历数次经济快速成长,然而政局时常动荡,政府贪污腐败,社会的不安定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宾已正式通知联合国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的决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宾正式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1)二战菲律宾什么时候解放的扩展阅读:
国家象征
菲律宾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白色等边三角形,中间是放射着八束光芒的黄色太阳,三颗黄色的五角星分别在三角形的三个角上。旗面右边是红蓝两色的直角梯形,两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调换。平时蓝色在上,战时红色在上。
太阳和光芒图案象征自由;八道较长的光束代表最初起义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八个省,其余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颗五角星代表菲律宾的三大地区:吕宋、萨马和棉兰老岛。蓝色象征忠诚、正直、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和平和纯洁。
国徽
菲律宾国徽为盾形。中央是太阳放射光芒图案,三颗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国旗。左下方为蓝地黄色的鹰,右下方为红地黄色狮子。狮子和鹰图案分别为在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标志,象征菲律宾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历史进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绶带上用英文写着“菲律宾共和国”。
㈡ 二战的战场.战况.哪些国家打的
同盟国
(领袖)
波兰:1939年9月1日
英国:1939年9月3日
澳大利亚:1939年9月3日
新西兰:1939年9月3日
法国:1939年9月3日
尼泊尔:1939年9月4日
纽芬兰:1939年9月4日
汤加:1939年9月4日
南非:1939年9月6日
加拿大:1939年9月10日
丹麦:1940年4月9日
挪威:1940年4月9日
比利时:1940年5月10日
卢森堡:1940年5月10日
荷兰:1940年5月10日
自由法国:1940年6月18日
希腊:1940年10月28日
南斯拉夫:1941年4月6日
苏联:1941年6月22日
图瓦: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10月11日
巴拿马:1941年12月7日
菲律宾:1941年12月7日
哥斯达黎加:1941年12月8日
多米尼加共和国:1941年12月8日
萨尔瓦多:1941年12月8日
海地:1941年12月8日
洪都拉斯:1941年12月8日
尼加拉瓜:1941年12月8日
美国:1941年12月8日
中国:1941年12月9日
危地马拉:1941年12月9日
古巴:1941年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1941年12月16日
墨西哥:1942年5月22日
巴西:1942年8月22日
埃塞俄比亚:1942年12月14日
伊拉克: 1943年1月17日
玻利维亚:1943年4月7日
伊朗: 1943年9月9日
意大利:1943年10月13日(脱离轴心国)
哥伦比亚:1943年11月26日
利比里亚:1944年1月27日
罗马尼亚:1944年8月25日(脱离轴心国)
芬兰:1944年9月4日
保加利亚:1944年9月8日(脱离轴心国)
圣马利诺:1944年9月21日
阿尔巴尼亚:1944年10月26日
匈牙利:1945年1月20日(脱离轴心国)
巴哈瓦尔布尔:1945年2月2日
厄瓜多爾尔尔:1945年2月2日
巴拉圭:1945年2月7日
秘鲁:1945年2月12日
乌拉圭:1945年2月15日
委内瑞拉:1945年2月15日
土耳其:1945年2月23日
黎巴嫩:1945年2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8月9日
轴心国
(领袖)
大德意志帝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大日本帝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意大利王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罗马尼亚王国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权)
轴心国建立的傀儡政权
满洲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汪精卫政权(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斯洛伐克共和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克罗地亚独立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缅甸巴莫政权
菲律宾劳雷尔政权
塞尔维亚救国政府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轴心国的合作国
芬兰(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西班牙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泰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维琪法国
塞尔维亚游击队
抵抗运动
奥地利 · 波罗的海国家 · 捷克地区 · 丹麦 · 爱沙尼亚 · 埃塞俄比亚 · 法国 · 德国 · 希腊 · 意大利 · 犹太人 · 韩国 · 拉脱维亚 · 荷兰 · 挪威 · 菲律宾 · 波兰 · 泰国 · 苏联 · 斯洛伐克 · 乌克兰西部 · 越南 · 南斯拉夫
序幕
非洲 · 亚洲 · 欧洲
1937年
东亚:七七事变(亚战爆发) · 淞沪会战 · 太原会战
1938年
东亚:徐州会战 · 武汉会战 · 广州战役
1939年
东欧:入侵波兰(欧战爆发) · 冬季战争
西欧:假战 · 大西洋海战
东亚:南昌会战 · 随枣会战 · 第一次长沙战役 · 桂南会战
1940年
东欧:占领波罗的海国家 · 比萨拉比亚及布科维纳北部
西欧:丹麦挪威战役 · 荷兰战役 · 比利时战役 · 法国战役 · 不列颠空战 · 伦敦大轰炸
地中海与非洲:利比亚及埃及 · 入侵希腊 · 罗盘行动 · 英属索马里兰
东亚:枣宜会战
太平洋:入侵法属印度支那
1941年
东欧:入侵苏联 (巴巴罗萨作战) · 继续战争 · 基辅战役 · 列宁格勒围城战 · 莫斯科战役 · 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
地中海与非洲:入侵南斯拉夫之战 · 南斯拉夫战线 · 希腊战役 · 克里特岛战役 · 中东战场 · 东非战场
东亚:豫南会战 · 上高会战 · 晋南会战 · 第二次长沙战役 · 第三次长沙战役
太平洋:珍珠港事件 · 香港战役 · 菲律宾战役 · 马来亚战役 · 婆罗洲战役
1942年
东欧:蓝色行动 · 斯大林格勒战役
地中海与非洲:加查拉战役 ·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 火炬行动
东亚:浙赣战役 · 日本占领缅甸
太平洋:珊瑚海海战 · 中途岛海战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1943年
东欧:库尔斯克会战 · 斯摩棱斯克战役 · 下第聂伯河攻势 ·
地中海与非洲:非洲战场的结束 · 入侵西西里 · 入侵意大利 ·
东亚:鄂西会战 · 常德会战
太平洋:所罗门群岛 · 吉尔伯特及马绍尔群岛 ·
1944年
东欧:纳尔瓦 · 契尔卡塞 · 华沙起义 · 雅西-奇西瑙攻势 · 贝尔格莱德攻势 · 巴格拉基昂行动 · 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势 · 拉普兰战役 · 布达佩斯攻势
西欧:十字弓行动 · 直射行动 · 诺曼底战役 · 龙骑兵行动 · 解放巴黎 · 市场花园行动 · 突出部之役
地中海与非洲:卡西诺及安济奥 · 哥德防线
东亚:一号作战 · 缅甸战役
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 · 莱特湾海战
1945年
东欧:维斯瓦河-奥德河攻势 · 布达佩斯围城战 · 柏林战役 · 布拉格攻势 · 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西欧:北风行动 · 芮斯华森林之战 · 中欧会战
地中海:意大利最后的攻势
东亚:豫西鄂北会战 · 湘西会战 · 桂柳战役 · 八月风暴行动
太平洋:硫磺岛战役 · 冲绳岛战役 · 菲律宾解放 · 婆罗洲战役 · 广岛及长崎原子弹轰炸 · 日本投降(亚战结束)
㈢ 菲律宾近代史
据历史学家考证,菲律宾的远古文明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嘟裨?0万年前。菲古人类以塔崩人为代表,约生活在2万多年前。约到公元前7000年,菲石器文化已有较大发展。此后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农业、手工业商品贸易及航海均有发展。菲于公元前2世纪进入奴隶社会。14世纪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苏禄和棉兰老等地出现了封建苏丹政权,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同中国的文化、贸易往来可上溯至14世纪前。中国以丝绸、陶器、黄金、象牙与珍珠交换菲律宾的蜂蜡、燕窝、柚木、藤条等。1521年3月7日,麦哲伦西班牙王朝命令来到菲律宾,决定以西班牙王储菲律普名字命名该岛为菲律宾群岛;1571年西班牙在马尼拉建立殖民政府。此后,西班牙从政治、社会、文化及宗教等多方面改变了菲律宾本土民族的生活方式。15至18世纪,菲律宾人民不断反抗,震撼了西班牙殖民统治9世纪后半期起,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872年,菲工人与士兵联合,喊出“打倒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口号”。1892年,主张以武装革命𫌀实现独立的“卡蒂普南”成立,领导了震撼全国的反西革命。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失败,根据美西《巴黎条约》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同年6月12日,菲在美国扶持下宣布“独立”,阿吉纳尔多出任菲第一共和国首任总统。此后,菲人民争取真正民族独立的斗争此起彼伏,未有间断。1935年11月,美国被迫允许菲成立“自治政府”,并答应10年后允许菲正式独立。奎松当任“自治政府”总统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及国防的政策,但经济结构的殖民地性质,仍是菲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民族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于1942年5月占领马尼拉美国对菲的占领遂告结束。何赛·劳雷尔在日本当局的威逼下成立傀儡政府,菲人民在菲律宾共产党等领导下,组成人民抗日军,积极进行抗日斗争。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重新统治菲律宾,恢复了菲“自治政府”。以奥斯敏纳为首的菲政府把经济重建的希望寄托于美国政府,但所得援助远远未能解决菲经济所面临的严重困境。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压力下,美国被迫于1946年7月4日同意如期“给予”菲“独立”。罗哈斯当选总统,菲再度建立共和国。然而,美国政府迫使菲政府接受“同等权利法”、签定“美菲贸易协定”、“军事基地协定”、“军事援助协定”和“共同防御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控制菲经济命脉。1953年,马格赛赛在美国支持下当选总统,一方面实行土地改革和农业信贷合作等,一方面在贸易和外交上继续依附美国。1957年,因马在飞机失事中身亡,副总统加西亚继任总统,实行经济紧缩及“菲人第一”政策,经济困境与社会矛盾相对缓解。1961年,马卡帕加尔当选总统,通过土地改革法案,取消外汇管制,企业经营自由化,外交上主张“回到亚洲”。1962年,菲政府宣布把菲律宾的独立日从7月4日改为6月12日(即菲律宾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日子)。
1965年马科斯当选菲第六任总统。在其执政最初两年中,政府在澄清吏治、抑制贪污和打击走私方面卓有成效,但发展经济的计划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后在东南亚民族解放斗争及国内民族主义浪潮高涨的影响下,马调整对外政策,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寻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作用,并摒弃了过去20年间不与社会主义国家来往的政策。1969年马连任总统后,菲再度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南部叛乱及菲共武装斗争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1972年至1981年,马政府实行军管,废除两院制国会和多党制,改为一院制的“国民大会”。其间前期(1973至75年)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矛盾有叛乱形势受到遏制,但后期马独裁加剧,全国民众抗议运动高涨。1983年8月21日,菲反对党领袖、前参议员贝尼尼奥.阿基诺结束在美国的流亡回国时在机场遭暗杀,导致政局急剧恶化。反政府运动更加高涨。此压力下,马被迫宣布于1986年2月7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但贿选丑闻引发空前规模的“人民力量革命”,阿基诺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在民众、天主教会和军队的支持下出任总统。马及其家人逃亡美国。
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战役名称及影响
1、波兰战役
2、入侵北欧
3、敦刻尔克大稿隐撤退
4、不列颠空战
5、偷袭珍珠港
6、中途岛战役
7、诺曼底登陆
8、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影响:
一、世界政治局势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纳渣对洞敬悄峙,并开始分化,形成约半个世纪的“冷战”国际关系
二、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四、联合国诞生
㈤ 二战时期菲律宾怎么独立的
十年以后的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菲律宾独立法案。这次轮到菲律宾人不乐意了。菲律宾国会的立法者们拒绝接受这个法案。不少菲律宾人耽心这个法案某项决议的实施会给美国一个保留军事基地以便继续控制菲律宾的藉口。还有一些菲律宾人耽心,一但他们独立,美国将提高菲律宾进口关税,从而使菲律宾产品失去在美国的优惠待遇。
为了菲律宾的最后独立,为了消除菲律宾在经济方面的忧虑,美国会在1934年通过“泰丁斯-麦杜菲法案(Tydings-McffieAct)。这项法案决定建立一个菲律宾有关机构并实施一项菲律宾进口到美国的产品逐步增加关税的十年计划。这个法案给菲律宾提供一个逐步调整、适应自己未来独立经济的机会。美国人的诚意和切实可行的措施终于使菲律宾人在这一次接受了这个独立方案。
这项法案在1936年实施,在整整十年之后的1946年得7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了菲律宾独立宣言。这这份历史性的文件是有美国第三十三位总统杜鲁门(HarryS.Truman)宣布的。文件这样写道:“鉴于菲律宾人民一旦准备好承担义务,美国政府就将向菲律宾人民交付全部主权这一承诺;鉴于菲律宾人已经充分证明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现在,我,哈里杜鲁门……据此承认菲律宾作为一个自行管理国家的独立性……。”
美国终于如愿以偿,把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的菲律宾还给了菲律宾人。菲律宾从此走上独立富强之路。这就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殖民地菲律宾与众不同的独立的过程。历史不能重复,也不能试验。如果能够,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当年美国没有以武力手段强迫菲律宾接受美国管理,菲律宾注定落在早就窥视这个群岛的欧洲帝国手中。而在当时的殖民政策下,菲律宾的繁荣富强可能要推迟许多年,要付出许多代价,而它距离真正的独立可能更为遥远。
㈥ 二战时日军是何时开始对菲律宾进行第二阶段作战的
1941年12月17日,日军开始对菲律宾进行第二阶段作战。12月22日和24日,日军分别在吕宋岛的仁牙因湾和拉蒙湾登陆。25日在和乐岛登陆。17天之内,日军成功地实施了9处登陆。
㈦ 二战后菲律宾是如何走向独立的
菲律宾的独立建国一波三折,从 1899 年到 1946 年,经过非常多的事件和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从美西战争后美国的占领地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1898 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岛上就有民族主义者 E. Aquinaldo 建立政府,并宣布菲律宾独立。但是,在西班牙与美国的默契下,美军登陆菲律宾并进入马尼拉,宣布建立军事政府。此时,菲律宾的政府还通过自己的宪法。 (注意这时候有两个政府。)
经过美西战争的 1898 年 12 月 10 日《巴黎和约》西班牙正式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美国则给西班牙两千万美元做为赔偿。 (照说,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应该从军事占领阶段进入友好占领阶段,但因为菲律宾国内尚有不一样的武装反对势力,所以,军事占领阶段尚未结束,此点和日本占领台湾一样,要经过桦山资纪的一段“平乱”阶段,也像极了 1947 年台湾的二二八与其后的军事镇压动乱。)
1899 年 E. Aquinaldo 公布宪法,建立菲律宾共和国,并就任首任总统。这时候,美国与菲律宾正式爆发武装冲突。 (在战争法来看,就是占领军事政府平定占领区的叛乱政府,在国内法层次来看,就是外国武力干涉住民自决的建国。)
后来美军在“平定叛乱”中获胜。
1901 年 3 月 2 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有结束菲律宾军事政府的权力 (当时美国也正在建立其领土宪法性法源) 。
美国军事占领区进行民选首长, 1901 年美国总统任命首任菲律宾民政总督,正式开启民政治理阶段。然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赋予菲律宾人与美国人同等的权利法案。
1907 年 7 月 30 日美国举办菲律宾的议会选举。后来 1916 年 8 月 29 日美国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着名的《钟斯法案》 (Jones Act) 。美国通过《钟斯法案》时说:美西战争并无拥有菲律宾,只想菲律宾建立稳定政府之后即撤出。
1919 年菲律宾人民到美国国会游说已经准备好独立,菲律宾国会也通过相似宣言。
1934 年美国国会通过着名的《泰丁斯-麦克杜飞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详细规定菲律宾独立步骤。
菲律宾人选举制宪代表,起草宪法草案,通过宪法草案。美国总统签署此宪法草案。菲律宾举行公投,批准此宪法,之后 1935 年选举首任总统 (任期六年) , 1935 年 11 月 15 日成立菲律宾国协。 1941 年 11 月 11 日选举第二任总统。
后来出现宪法修正草案,也经过上述繁复程序,最后由美国总统批准然后公投通过。
1942 年 1 月 3 日,日本占领菲律宾,麦克阿瑟和菲律宾政府 (总统、副总统) 撤出。
“ (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以及战争后期美国陆海军所谓的争论是攻占菲律宾或攻占台湾的争议。原本决议依据海军意见来攻占台湾,但在麦克阿瑟与罗斯福一席密谈之后,决策逆转。其实,虽不知麦克阿瑟说什么,但是基于美国总统保护“领土”的宪法责任,跳过菲律宾恐有宪法职责上疑虑,而麦克阿瑟的 I shall return ,显然具有宪法责任的意义。同时,陆军也较海军更明白“占领法”,虽然海军也懂战争 (海战) 法。”
日本的占领,也遵照占领法实施戒严与军事管理。
1943 年 6 月日本实施制宪会议,研拟宪法草案, 1943 年 10 月菲律宾第二共和。
此时美国国会决议延长流亡美国的菲律宾正副总统任期。后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在 1946 年 7 月 4 日宣布菲律宾独立。 (注意:菲律宾独立不是由菲律宾宣布,而是由美国宣布,美国并邀请世界各国承认菲律宾独立。)
1945 年美军夺回菲律宾,太平洋战争结束。 1946 年 4 月 23 日举行总统大选,进而美国于 1946 年 7 月 4 日正式宣布菲律宾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