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敦三是什么人
陈敦三,号虚怀,一九四二年出生于福建泉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副会长。
书法
陈敦三的书法,初以颜真卿为本,兼学“二王”,故端庄典雅中兼有雍容淳朴,严谨朴拙中不失飘逸清丽,书卷气极浓。继而潜心研习魏碑,尤得《石门颂》、《张迁碑》气度宽宏,自然天趣之妙。近十几年来,醉心草书,深得颜真卿《祭侄文稿》《裴将军诗帖》和怀素《自叙帖》之神韵,线条凝重,枯润相生,神采飞动,有无穷的气势。
陈先生深知“书画同源”之理,每于书法之余作画,对“文人画”情有独钟。五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实践、探索和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刻意求新,力求在总体上把握书画艺术本质,在古与今、法与意的关系上,求得个性的艺术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法作品
陈敦三的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国际和中国举办的重大展览,作品被多国美术馆、博物馆、团体及收藏家收藏。
一九八二年书法作品入选《纪念郑成功全国书法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
一九八四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民主党派、工商联书画联展》,在中国美 术馆展览。
一九八五年 入选《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全国书法展》,作品被“郑和纪念馆”收藏。
一九八六年书法作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选送日本参展,并入编《当代中国墨宝集》。
参加《全国着名书法家作品征集展》,作品被“湖南湘西博物馆”收藏。
书法作品参加《红军颂903;全国书法展》。
一九八八年批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荣获《国际龙凤书法篆刻大展》一等奖。
一九八九年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
书法作品被选刻于“黄河碑林”,作品被收藏。
一九九○年参加国际书联举办,被誉为“书法奥林匹克”的《第一届国际书法交流新加坡大展》。
书法作品荣获《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北京)
一九九一年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国际书法邀请展》。
参加在日本泉南市举办的《泉州文化艺术展览》。
一九九二年应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邀请赴新加坡担任第九届全国书法比赛评委,并应邀新加坡书法研究院及淡滨尼初级学院讲学。
参加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被收藏。族帆
一九九三年参加国际书联主办,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书法交流北京大展》。
参加台北国际书法联盟在中国西安举办的《第三届国际书法联展》。
参加《菲律宾第一届书法展》。
应菲律宾《METRO》英文杂志社专访、刊载:“谈中国书法艺术”。
一九九四年参加《台北国际书法邀请展》。
应菲律宾电视台采访,向电视观众挥毫示范。
一九九五年参加国际书联主办,在东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书法交流东京大展》。
参加《菲律宾第二届书法展》。
一九九五年至二○○六年,书画作品参加韩国汉城历届《亚细亚美术招待展》年展。
一九九六年参加在中国哈尔滨举办的《首届冰雪海内外书画肆穗雹名家邀请展》。
一九九七年参加《巴西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参加法国巴黎《欧洲华人书画展》,作品均被收藏。
参加武汉书画院主办的《迎九七香港回归》书画精品展。作品均被收藏,十一月赴新加坡书法中心举办《陈敦三书法作品展》,多件作品被收藏。
参加国际书联主办,在吉隆坡举行的《第四届国际书法交流吉隆坡大展》。
一九九八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和在天津举办的《首届中裂帆国书法艺术节》。
一九九九年应北京邀请参加跨世纪绿色希望工程名人名家书画创作活动。
参加《走向新世纪——上海国际书法邀请展》、《上海当代中国书法名家过境邀请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行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中国侨界大型书画展》以及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展》。
应邀赴韩国参加《世界书艺》双年展及交流活动。
二○○○年元旦在菲律宾创办书艺馆,弘扬中华文化。举办过“陈敦三书画展”、“陈敦三对联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名家作品展”、“泉州籍书画名家作品展”、“泉州青年书法展”、“张大我现代书法观摩”等。
参加国际书联主办,在台北举行的《第五届国际书法交流台北大展》。
应邀赴日本大阪举行书法个展及交流、讲学。多件作品被收藏。
参加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的《第二届亚洲书法交流大展》。
二○○一年应邀赴北京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活动,出席“国际书法论坛”并发表论文及参加《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
获奖
参加上海书法家协会成立四十周年《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作品被收藏。
参加泰国曼谷举办的《世界十四国家地区着名书画家作品展》并荣获书法金奖。
中国画“群鹤图”参加台湾“新世纪国际名家书画展”,作品被收藏。
“梅鹤图”参加《国际书画交流大展》,作品被收藏。
参加韩国《世界书艺》双年展。
二○○二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陈敦三书画展》,十几件作品被收藏。
接受菲律宾菲龙电视台采访,介绍中国书画及示范。 参加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办举办的《中华文化在五洲——2002世界华人书画展》。
二○○三年参加国际书联主办,在汉城举办的《第六届国际书法交流汉城大展》。
参加《第三届亚洲书法交流大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
参加国际书法艺术联合汉国东部大邱支会主催的《2003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纪念国际书艺大展》。 参加甘肃省人民政府、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
陈敦三重视书画理论研究,时有论文发表,间接敦道、论述精辟,受到同行的重视。他曾应邀赴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交流和讲学活动。他的书法作品被刻于“黄河碑林”、“神墨碑林”、“翰国碑林”、“郑成功碑林”、“雁荡山碑林”、“梧溪碑林”、“清水岩碑林”等十数处碑林。他的艺术传略入编《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903;中国卷》、《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等十几部权威辞书。中国线装书局为他出版《陈敦三隶书三字经》(宣纸线装珍藏本),还出版《陈敦三书法作品集》和《唐诗五言绝句二十首》、《欧阳修醉翁亭记》、《陈敦三临张 碑》、《楷书成语百条》、《书法入门书帖》等字帖。
其他信息
几十年来,陈先生活跃在菲律宾文艺界,积极开展书法艺术活动,曾多次应邀在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征帆”、“学群”文艺社、《菲华时报》、菲律宾侨中学院、圣公会中学、嘉南中学、巴西中华书院、马尼拉市区青年会、菲华妇运会等举办书法培训、书法讲座及书法示范。
二○○三年、二○○四年春节,应马加致市长邀请,在菲律宾马加致金融商业中心挥春。
他是一位响誉世界的着名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国际和中国举办的重大展览,作品被多国美术馆、博物馆、团体及收藏家收藏。他是谁?他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敬请收看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泉州籍旅菲着名书法家陈敦三。
人物名片: 陈敦三,号虚怀,1942年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副会长、香港中国书法艺术研究推广学会顾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敦三先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绝非偶然得之,更非一日之功。1942年,陈敦三出生于泉州一个书香门第,年幼时就在父亲教诲下遍临诸家名帖,研习书法,因此深深爱上了这门艺术。乃至于日后长大成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坚持每日挥毫。五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实践、探索和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刻意求新,力求在总体上把握书画艺术本质,在古与今、法与意的关系上,求得个性的艺术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
陈敦三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求一直都较为顺利,然而,在求学过程中却因为家庭海外关系的缘故,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
两次高考落榜,陈敦三认识到自己无缘走进大学的大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般人难于承受的劫难,并没有让陈敦三沉沦,他没有在挫折中灰心丧气,有着不屈服于厄运的坚韧意志;他对待工作孜孜不倦,总要刻意努力把它做好;不管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每时每刻都要丰富自己。
他在异国他乡弘扬中华文化,却时刻心怀故土亲人,他是中菲友谊的文化使者,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他用手中笔书写出独特的爱国情怀,他是谁?他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敬请收看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旅菲着名书法家陈敦三。
陈敦三现在客居菲律宾,他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1989年他发起组织成立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这是菲律宾第一个书法学术组织,大力推动菲律宾的中华书法普及、推广和教育活动,同时也与世界很多国家的书法团体开展交流活动。1996年,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正式加入国际书法发展联络会,陈敦三作为代表多次应邀参加新加坡、北京、东京、吉隆坡等举行的历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开展书法交流和讲学活动。 2000年元旦在菲律宾创办陈敦三艺术馆,举办过“陈敦三书画展”、“陈敦三对联书法展”、“中国书法家名家作品展”、“泉州籍书画名家作品展”、“泉州青年书法展”、“张大我现代书法观摩”等。 作为书法艺术大家,陈敦三先生一直默默地追求着书法的更高境界。2007年,陈敦三在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举办“陈敦三从艺五十周年书画展”受到当地华人华侨以及菲律宾各界的高度评价。
作为书法艺术大家,他一直追求深层次的个人修养,正因为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的理解、广泛的文化素质和鲜明的个性,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引起书法界同仁的注目和嘉评。他是谁?他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敬请收看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旅菲着名书法家陈敦三。
陈敦三的书法,初以颜真卿为本,兼学“二王”, 故端庄典雅中兼有雍容淳朴,严谨朴拙中不失飘逸清丽,书卷气极浓。
陈敦三先生书法揉合隶、楷、行、草诸体于作品中,自成风格,超然脱俗,他的书法作品独具风韵,委婉中蕴含雄强之势,拙雅中又充满老辣之气,笔力沉实道劲,跌宕多姿,行云流水,难怪他的书法作品引起书法界同仁的注目和嘉评。
陈敦三重视书画理论研究,时有论文发表,间接敦道、论述精辟,受到同行的重视。他曾应邀赴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进行交流和讲学活动。他的书法作品被刻于“黄河碑林”、“神墨碑林”、“翰国碑林”、“郑成功碑林”、“雁荡山碑林”、“梧溪碑林”、“清水岩碑林”等十数处碑林。他的艺术传略入编《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华人当代名人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等十几部权威辞书。中国线装书局为他出版《陈敦三隶书三字经》(宣纸线装珍藏本),还出版《陈敦三书法作品集》和《唐诗五言绝句二十首》、《欧阳修醉翁亭记》、《陈敦三临张 碑》、《楷书成语百条》、《书法入门书帖》等字帖。
几十年来,陈先生活跃在菲律宾文艺界,积极开展书法艺术活动,曾多次应邀在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征帆”、“学群”文艺社、《菲华时报》、菲律宾侨中学院、圣公会中学、嘉南中学、巴西中华书院、马尼拉市区青年会、菲华妇运会等举办书法培训、书法讲座及书法示范。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它融合了历史文化的沉淀和个人的灵性,又得自然本质美的关照。故优秀的书法家,总是具备对传统书法的深刻的理解和临池深厚的功力,有广泛的文化素质和鲜明的个性。陈敦三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驰誉书坛着名的书法家。
陈敦三认为,书法作为艺术,必将随日益广为应用的中文走向世界。中国大陆20年来的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汉字在国际上将日益广为使用。众所周知,汉字是中国书法的载体,因此,中国书法艺术必将随着汉字的广泛应用走向世界。很多预言家已经预言,21世纪将是华人世纪,所以书法艺术是有广阔之前程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因此中国书法艺术必将在世界各地大放异彩。
◆◇◆(国际书法名家陈敦三书法作品每平尺5000至20000元人民币计算 )◆◇◆
(国际书法名家陈敦三书法作品收藏价=5000至20000元人民币乘于平方尺数) 长卷,册页及其它规格另
议(根据具体作品的创作时间、内容和形式而定。七十岁后的作品一律以一平尺两万元人民币计算!)
⑵ 多管齐下 奋力答卷 ——在“晋江经验”指引下,逐梦共富的晋江之路
全面发展,是“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
多年来,晋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奋进姿态,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县域范例。
经济“蛋糕”越做越大——20年来,晋江地区生产总值从277亿元增长至2986亿元,年均增长11.6%,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四强。
百姓“腰包”越来越鼓——晋江每年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2021年,晋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万元、3.02万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1.95∶1,这是城与乡双向赋能的结果。
环境“颜值”越来越靓——20年来,城乡面貌脱胎换骨、功能配套不断完善。2021年,晋江城镇化率提升到69.3%,交通路网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倍,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
晋江正努力从经济、城市、民生等多维度、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共富之路上奋力答卷。
晋江 五店市 传统街区,文化惠民演出吸引市民围观。 记者董严军摄
用心办大事
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
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李鸿阶在谈到“晋江经验”时说:“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要做大蛋糕,再在这个基础上把蛋糕切得好分得好,让广大人民群众有获得感。而晋江有自己的体会——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晋江拥有共同富裕的雄厚经济基础。20年来,晋江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20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57亿元,年均增长14.4%。
“当前,晋江全面发展的短板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和城市都要发展好。” 晋江市 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友加表示,为了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发展,近年来,晋江市以共建共享为抓手,构建了多元、共享、创新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格局。2021年,晋江全市所有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村均55.23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村(社区)有142个,占比37.0%。
在英林镇清内村灯光球场、村委会和文化中心等建筑屋顶,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整齐划一,格外显眼。早在2018年,清内村就利用这些闲置空间,策划扮乎生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约15万元,目前已累计增收52万多元。近期,清内村正在策划为三王府寺庙的戏台顶棚搭建光伏发电设备。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再为村集体增收3万多元。
晋江注重把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探索出乡贤反哺、村企合作等多元改革发展派缺穗模式,培育了7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让乡村和城市有一样的生活品质、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安海镇坝头溪边自然村的蝶变,就是创新村企合作、乡贤反哺探索共同富裕的生动案例。
2016年以来,澳门福建同乡总会会长许健康先后捐款1.25亿元人民币,支持家乡溪边村的新农村建设,建成村民独栋住宅、书藏楼美术馆、能琴公园、溪边公园等一批惠民工程。如今,溪边村焕然一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并行发展,在生态宜居的基础上实现了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尘卜展。可以说,溪边村的实践为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共富发展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爱成风化人,逐梦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不仅锻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奇迹”,也造就了民间慈善事业的“晋江样本”。借助晋江慈善总会这一平台,晋江汇聚起慈善“暖流”。
与政府主导的慈善机构不同,晋江市慈善总会从成立伊始,就被定位为党委政府领导之下,由企业发起、乡贤主导、按总会章程创造性开展慈善工作的民间团体。在构成理事会的572个单位和个人中,党政领导和部门理事仅占14.2%,民营企业家理事占85.8%,19个镇街的慈善联络组组长也均由民营企业家担任。
据晋江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龚子猛介绍,截至2022年7月31日,晋江市慈善总会累计募集善款42.69亿元,累计投入27.96亿元开展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安居、荧屏文化、被征迁群众困难补助、关爱母亲工程、“两癌”特困妇女救助、扶助被征地低保人员养老保险等慈善活动,以及根据捐赠者意愿定向至教育、敬老等慈善公益项目,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8万多人次。
用情办实事
让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20年来,晋江构建并持续完善七大民生保障体系,在共建共享中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收入是民生之源。2015年,安海溪边村村民许友达从厦门返乡创业,以雨伞为主营业务,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电商企业。回到家乡这几年,他亲眼看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改造前,这片都是石头厝,也没有像样的道路。现在规划改造后,整个村庄变化非常大,不仅路宽了、环境好了,大家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站在即将装修好的自家红砖小楼门口,许友达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家乡建设得这么好,在家创业和在外创业没有什么区别,生活成本反而降低了很多,还能照顾到孩子,安居又乐业。”
教育是民生之基。这个夏天,家住新塘街道晋新社区的吴瑞奖心情大好,他的两个小孩今秋入读的学校都有着落了,老大是晋江市第九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老二则将入读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两所均是高规格、高标准建设的市直学校。“这就是晋江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教育获得感,能在家门口读好学校,我们和孩子都很开心,也很期待。”吴瑞奖说。
医疗是民生之需。位于晋江的上海六院福建医院,是目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唯一坐落于县域的医院。走进医院,醒目的“急诊”单元直对大门,旁边的地面停机坪可停长度14米以内的直升机,到达急救中心只需57秒;充满人文关怀的妇儿中心,不出楼就能实现门诊、急诊、手术、药方、检验检查、产前筛查等全流程一体式医疗……“医院的落地,是晋江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晋江经验’的一次实践。”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院长陈铭说。
住房是民生之要。在晋江,常住人口有200多万人,外来人口至少110万人。“在晋江,没外人”,已成为晋江开放包容的写照。早在2011年,晋江就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赋予持证人员30项市民化待遇,同等享受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待遇,实现“新老晋江人一个样”。
泉州轻工学院的老师叶明东来自 福建宁德 ,在晋江工作已有七八年。2017年,他得知晋江推行流动人口市民化积分优待政策后,在第二年,他便提交了申请。排在35位的他,在钱塘雅苑选购了一套132平方米的安置房,单价4500元/平方米。而当时,周边房价已经七八千元。
“对我们工薪阶层而言,买房是头等大事。积分优待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中。”叶老师笑说,有了自己的房子,在晋江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晋江突出优质均衡普惠,民生质量持续攀升,构建了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环境和社会保障等七个民生体系,特别是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扩容提质,落地国科大、福大、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清华附中等一批优质服务配套,20年来,新增优质学位16.9万个、医疗床位6411个,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增至41张,大大提升了晋江老百姓的幸福感。
用力办要事
彰显城市品质之美
“在晋江一个很大感受就是,晋江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向上的喜悦。”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庞海森在晋江采访时感慨道,这种喜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晋江市委、市政府多年来打造品质城市的用心。
夏日傍晚的梧桐溪畔人声鼎沸。
在梧桐溪的莲花桥,新塘街道沙塘社区的王老伯正在做跑步前的热身运动。自从梧桐溪景观提升之后,他每天都要沿着河道跑上5公里。
一旁的吴阿姨、陈阿姨也结伴来溪畔锻炼。两人边走边聊,几步就能遇到前来散步的“厝边”,大家围在一起谈天说笑,好不惬意。
吴阿姨说,流域治理后,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以前大家没处去,现在沿河的步道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连周边村(社区)的人也都会来散步。
流域变成“网红点”,在梧埯溪,这样的场景也有。
晋江梧埯溪C2标段,曾经无人问津的杂草地“华丽转身”,变成周边工人闲暇时最常来的地方;梧埯溪英塘支流,繁花掩映,鱼翔浅底,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以前总想往城里跑,现在农村环境提升了,家门口的溪流变成休闲的好去处,生活品质不比城里的差。”梧埯溪周边的居民林女士乐呵呵地说。
梧埯溪是晋江市内第四大河流,也是唯一一条境内发源、跨境入海的溪流。十几年前,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梧埯溪流域水质日益恶化。如今,晋江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水环境治理,曾经“受伤”的梧埯溪,在“疗伤治愈”过程中,逐步恢复元气、重现生机。
多年来,晋江坚持生态优先,对落后产能实行全行业整治,对水环境实行全流域治理,对生态景观实行全市域绿化,在全国率先完成建陶行业“煤改气”、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打造了九十九溪田园风光、晋江南岸公园、河口湿地等一批生态景观带,空气优良率多年保持100%,碧水蓝天绿地逐渐成为晋江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0年12月,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泉州段正式通车,厦门到东石的距离缩短至20分钟,让城际生活圈成为现实。
国际机场就在家门口,铁路纵贯晋江,畅联八闽。晋江人随时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在一个县级市是少之又少的。”经常出门做生意的东石人黄先生说。
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不仅要让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要让人们的精神“富”起来。
“留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晋江注重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处处是“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
青石板、古大厝、番仔楼,走进这一保存完整的百年古建筑群,时光仿佛慢了下来。7月下旬,在梧林传统村落的朝东楼里,前来采访的全省报纸副刊记者们一边看着外墙斑驳裸露的洋楼,一边聆听梧林华侨在抗战时期捐出房子的装修钱支持国家抗战的动人事迹。
“这里面蕴含了非常宝贵的精神‘基因’。”闽北日报副总编辑徐俐敏赞叹道,走进一座城,了解一群人。“以‘探(赚)大钱、起大厝’为追求的梧林人,一代又一代地远渡重洋奋斗打拼,成就了个人的小家,而遇国难当头,他们又能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毁家纾难,这样的爱国‘基因’,十分动人。”
多年来,晋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把文化建设列入重要发展内容,在文脉传承、历史遗迹保护、民俗表演等方面加大力度,打造了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等 闽南文化 “活样本”,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金交椅山窑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晋江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迸发新的活力,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经过历史沉淀,晋江市各街镇大多保有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拥有高甲戏、掌中木偶、南音、东石灯俗、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等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手记
底气何来
在共富之路上,老百姓的朴素期望就是有钱花、日子美、气质靓。老百姓的期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首先经济强。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充分激发城乡建设的发展活力。而晋江,除了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外,还探索出了一个乡村振兴模式——乡贤反哺。
毕竟拥有众多乡贤企业家是晋江独特的优势。比如安踏,投入价值100亿的现金及股票,成立“和敏基金会”,用于家乡医疗救助、体育事业、乡村振兴及环境保护四大领域的公益项目。再如劲霸集团,投入超2亿元全资捐建英林中心小学新校区项目。众多乡贤在企业界典范人物的带动下踊跃参与、集体行善,反哺乡里,与党委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双方为了晋江发展“双向奔赴”。
其次是日子美。多年来,晋江将超七成的本级财力用于民生,尤其是教育、养老和医疗,就是为了让市民学有优教、老有优养、病有优医。这几年,晋江下大力气落地的国科大、福大、上海六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清华附中等一批优质服务配套,也让老百姓有了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
再者是气质靓。多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以人为本,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融合,尤其致力于根脉文脉保护,注重和突出历史文化传承。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晋江人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心中有根,胸中有情,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
可以说,以人为本的城建理念、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积淀深厚的人文传统,是推动晋江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晋江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的最大底气。
⑶ 菲律宾晋江籍名人 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1、陈永栽,祖籍青阳的陈永栽,他有菲律宾“银行大王”“烟草大王”“航空大王”称号,对晋江有诸多贡献,是知名侨领。
2、陈觉中,祖籍深沪,系菲律宾“快餐大王”。
3、蔡启慧笑尺文,祖籍金井,系菲律宾“啤酒大王”。
4、吴聪满,祖籍陈埭,系菲升御律宾地产前高大亨。
⑷ 陈祖昌的人物介绍
陈祖昌,1935 年出生,晋江金井镇溜江村人,又名陈水澄。担任中国侨联海外顾问、菲律宾龙威集团公司主席、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会长暨第一届董事局副董事长、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指导员、菲律宾上海江浙联谊会指导员、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指导员、菲族哪律宾晋江金井镇联乡总会永远名誉纯郑理事长、旅菲溜江同乡会兆裤码永远荣誉理事长、旅港溜江同乡会永远名誉理事长、泉州师范学院校董会副董事长等职务。
⑸ 英林的英林名人
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洪泽生
洪泽生,男,汉族,1956年1月生,福建省晋江市人(在福建省晋江市出生),中共党员,1974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现任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74.07——1978.02,晋江县英林公社龙西大队插队知青;
1978.02——1980.03,泉州师专物理专业学生;
1980.03——1983.12,晋江县英林中学教师、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
1983.12——1984.11,共青晋江县委书记;
1984.11——1989.09,中共晋江县委常委(其间:1987.09—1989.07为福建省委党校党政干部培训班学员);
1989.09——1990.10,中共晋江县委副书记;
1990.10——1995.08,中共泉州市鲤城区委副书记;
1995.08——1998.09,中共永春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8.09——2001.04,中共安溪县委书记[1];
2001.04——,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
晋江乡贤、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姚建年
1953年生,福建晋江人。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1990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工学部硕士学位,1993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95年8月到1999年4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室主任、所长助理。1999年4月起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到2008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起至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院士
中国化学会 常务理事、秘书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副主任
中国农工民主党 副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
洪肇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慈善家
洪肇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慈善家
社会职务:晋江慈善总会副会长劲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慈善感悟:有余钱做两件事
最有意义:做品牌和做慈善。
见面时,洪肇明微笑着同每个人一一握手,手掌宽厚、温暖而有力。今年72岁的洪肇明没有一代“服装大鳄”的凌厉,看起来更像一个和蔼的长辈。更让人吃惊的是,如今身家数亿的他,二十几年前还是一名地道的庄稼汉,他的传奇经历堪称泉州民营企业发展的经典写照。
创业初期拆下门板当裁床
洪肇明出生在晋江英林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十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三。勤劳的父母无论怎么拼命干活,也只能让他们吃个半饱。他种过田,当过生产队队长,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水果、芋头,做起了小买卖。
1980年,洪肇明和兄弟们开始做服装加工业务,当时家里穷得连张裁床都没有,他咬咬牙,拆下两扇门板当裁床,踩着“大后架”脚踏车,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靠着诚信、经验和智慧,他的服装加工业务做得红红火火,积累了第一笔创业资金。
1984年,他办起了第一家服装厂,事业慢慢步入正轨。1986年他创办了“劲霸”,开始打造自己的茄克王国。
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得了了
“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得了了。”这是洪肇明留给子孙的“传家之宝”,也是他一生做茄克的深刻体验。
洪肇明深知,只有优质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因此他对服装质量抓得特别严格,“公司发展起来后,很多人也主张过要多元发展,但我觉得人的精力有限,‘劲霸’只要把茄克做专做精就行了。”公司在他的经营下,慢慢做出了口碑,打响了品牌。
1997年,劲霸率先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迈出品牌经营第一步,超前的品牌意识让他抢尽先机,2002年,他开始采用专卖形式拓展市场渠道,销量迅速看涨,实施品牌战略的短短几年内,劲霸已成为服装界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年6月,劲霸在“2006年第三届中国最具生命力百强企业”评选中排名第十六。
过日子“小气”做慈善大方
“不少家族企业难逃‘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我和孩子们都认为企业要长久发展,不能留太多钱给子孙,别盖很多店面让他们收租。有余钱最重要的是做两件事———打造品牌和做公益事业,惟有这两件事才能流芳千古。”
做慈善时,几百万元洪肇明也毫不含糊,他的花钱原则是:该花的钱再多也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要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几十年来,全家二十几口人一天三顿的菜都是他亲自上街买的。每天一早,他都会提着篮子到菜市场,经过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后把菜买回家。即使家里有人过生日,他也是自己上菜市场买菜回来做饭。
当过二十几年生产队长的洪肇明,他对员工、乡邻等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的热心有口皆碑。为员工设立爱心基金、捐资助学、帮助灾区群众……洪肇明在各项慈善公益方面的捐款不下千万元。
柒牌—洪肇设
洪肇设,生于1953年10月,福建晋江人,大专文化,高级工程师,现任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福建省优秀企业家、福建省2001和2002年十位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成就 洪肇设所创办的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是由福建柒牌时装有限公司、福建晋江市英林柒牌贸易有限公司、福建晋江柒牌织唛有限公司、福建泉州柒牌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晋江市英林新艺佳丽服装厂等共同组成的。
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服装研究、设计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经过洪肇设先生二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企业净资产已达3.8亿元,目前公司占地面积235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拥有员工3000多名,拥有德国杜克普缝纫设备、法国力克CAD、西班牙艾维斯服装CAM系统、意大利迈埤整烫等世界一流设备。 洪肇设先生所领导的柒牌集团已连续两年跻身全国服装双百强企业前十强。2000年被国家公安部确定为九九式人**察服装及警服软肩章指定生产企业,2001年又荣登福建省83家成长型企业。公司是福建省百家重点企业(集团)、福建省AAA级信用企业,并且连续七年被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2003年,柒牌集团被评为“福建省首届最佳信用企业”,并邀请国际巨星李连杰为柒牌品牌代言人。同年柒牌西服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
目前柒牌已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120家分公司,1800多家专卖店。 创业1979年,洪肇设先生从一块门板、一台缝纫机、一个烧炭的烫斗、一把剪刀,总共不足300元的资产,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现在拥有固定资产3.8亿元,这与洪肇设先生创新创业、勤俭治厂、诚信经营息息相关。 由于柒牌设备先进、技术创新、管理规范,2000年公司获得了九九式警服的生产资格。洪肇设先生利用公司多年积累的量体定制的技术经验,利用企业的技术力量自行开发了一套用于警服量体自动统计、归档和自动配号型的软件,保证了公司警服生产在全国名列前茅,警服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9.5%。2000年12月全国公安警服生产现场会在柒牌集团总部举行。会上洪肇设先生做了经验介绍,柒牌的警服生产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和赞赏。 柒牌的整部发展史就是柒牌的创新史,柒牌在洪肇设的领导下每一次创业都是在本地区、甚至国内的创新典范。这恰恰印证了洪肇设先生的一句话: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 柒牌把品牌的立足点基于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上,注重产品科技含量,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品质第一”的办企宗旨。公司在人员培训、制度建设、工艺改造、现代管理手段推广等方面狠下工夫,使柒牌系列男装的质量管理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荣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省质量管理奖、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数十个质量技术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洪肇设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走名牌发展道路,企业才能生存。为此,公司在他的领导下专门制定了《柒牌集团名牌战略发展稳固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诚信
洪肇设先生艰辛创业的二十年,也是诚信经营的二十年,为柒牌的诚信经营理念写下了光辉的一章。 洪肇设有着良好的家庭诚信之风,早在他父亲在世时,就以诚信经营在当地享有声誉。在父亲的影响下,洪肇设从小就树立起了诚信观念,他的创业始终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正是基于这种精神的指引,柒牌在洪肇设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把产品质量和公司的整体形象放在首位,注重诚实信用建设,公司已连续七年被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同时,多次被中国农业银行泉州市分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荣誉 柒牌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作为公司董事长的洪肇设并没有自满,而是将目光投向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他不贪图个人享受,生活俭朴,为人正派,对工作丝毫没有松懈过,从早到晚都工作在他那简陋的办公室,规划着柒牌未来的发展蓝图。 柒牌自实施品牌战略以来,走特许加盟之路,现已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拥有专卖店(厅)1800多家,销售势头良好,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
柒牌发展的过程也是柒牌公益事业的发展过程,这形成了柒牌独特的公益文化。1998年,洪肇设出资360万元支持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运动会。同年还捐资人民币60万元支持在泉州举办的福建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近几年来洪先生先后赞助支持过一些公益事业,如晋江机场建设、向福建省红十字会捐款、赞助贫困大学生就学、向灾区捐款捐物等等。特别是对本乡本土的各种公益事业,共计捐赠2000多万元,故乡处处都留下了洪肇设热心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足迹。洪肇设现在所领导的企业每年为社会解决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30000人。
风范长存精神长青——追记洪长存先生
1998年4月25日,爱国港胞洪长存先生逝世。“兴学育人 襟怀浩淼”、“华夏赤子 爱国奉献”、“风范长存”,怀念洪长存先生。 清明时节的晋江英林长存公园,相思树、刺桐树、罗汉松蓊郁挺拔,草坪翠绿如茵,走在花香鸟语的通幽曲径,看到巍峨的浩然堂、壮观的功德碑和长存公园碑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令人缅怀公园故主洪长存先生的功德。
洪长存生于1947年农历十月初一,1973年移居香港,怀揣20港币,从餐厅服务员、写字楼办事员、公司推销员做起。1978年,开办体育用品商店;1980年,创办鞋业公司,不断崛起,成为香港龙义国际有限公司、福旋投资有限公司、汇英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长存先生象一块优质高能的煤,燃烧自己,温暖别人,照亮世人。
早在七、八十年代,长存赴港不久,尽管手头拮据,他还是捐资为英华小学添置图书、腰鼓服装。1983年,他事业刚起步,积蓄少,他就捐资1.5万元给香港南侨中学校友会。1991年,他捐资24万元,在英林中心小学兴建一幢教师宿舍楼。
1992年6月21日,洪长存不幸被确诊患有肝癌,他冷静地挂电话给在新西兰的夫人谢秀凤。此后6年,在其夫人充满爱心的护理下,洪长存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跟病魔作斗争,共做了3次大手术、5次化疗,尽管受到强烈的药物反应引起脱发、呕吐和病痛折磨,但他时刻不忘克己奉公、捐办公益。自1995年起,他大多时间在英林老家休养。这一年,他捐资4.55万元,助建英林中心小学办公大楼;1997年,他率先捐资10万元,倡议设立英林中小学教育基金会;同时他还捐赠:晋江机场20万元、永春苏坑中学33万元、泉州海外联谊会8万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50万港币、龙泉禅寺100万元。
每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急着想做点实事。他带病三番五次走访教育界人士,商讨如何改善英林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渴望家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1996年,为提高英林百姓的生活质量,让民众有个休闲、憩息的地方,洪长存捐巨资兴建长存公园,首期投入680万元,占地75亩。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将洪学智为之题词——“长存公园”,现在该园已成为省内屈指可数的成规模上档次的乡镇公园。
洪长存热心社团公务,1984年他任香港晋江同乡会常务董事,主动请缨,编辑出版同乡会成立一周年特刊,仅半年时间募捐400万元,顺利搬迁购建新会所,他以自己的实干能干赢得旅港众乡亲的信任,历任教育部长、副秘书长、秘书长、永远名誉会长,获得该会颁赠的一枚《功在我会》纪念金牌。在筹备“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时,各地代表一致推举洪长存为首届秘书长,这是个苦差使,他任劳任怨,鞠躬尽瘁。在组织“世界晋江同乡总会”时,他又奔波各地,多方联络,呕心沥血,贡献卓着。1997年,为了支持蔡素玉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他广泛发动,分发选票。他多次以公司名义资助在港端口举行的体育赛事,如世界女排“超霸杯”比赛等。同年年底,他抱病亲任团长,率领香港晋江同乡会篮球代表团代表香港赴菲律宾参加“吴杨杯”国际篮球邀请赛。他还担任香港篮球总会副会长和旅港福建体育会、南华体育会名誉会长等职。
洪长存常对身边的人说,人生在世,要“立志、立德、立言”,他身体力行。谢秀凤回忆说,洪长存活泼爽朗,话语富含睿智的人生哲理,他平常告诫自己“要做个有心人、明白人”。初抵港岛,人地两疏,知识不够,他每次坐在电车上,都留意窗外的店铺招牌,从中学习繁体字、英文,学说广东话;他爱好文学,嗜读人物传记,吸取成功之道。他告诫年轻人要放远眼光,不要怕吃小亏,锱铢必较,“贤者识其大,愚者识其小”。他意志刚强,在二竖为虐的病痛中,他每天4时多起床,不管风吹雨打,都到花园中练郭林气功;他热爱生命,强迫自己吃东西,想呕吐,就用右手按压左手虎口,把米汤一小口一小口咽下去。
他怜贫恤弱,乐于助人。对家乡邻里的贫寒人家,尤其是忽遭天灾人祸的家庭,他都赠金予以慰问和赈济;碰上丧葬者,则捐给其家属3000元,雪中送炭。
英林镇巴厝村有个贫苦家庭的孩子,1997年高中毕业后,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无钱上学,其家长求之于洪先生,他慷慨资助。
洪长存在上海住院治病期间,偶悉医院里一位女清洁工丢失1000元积蓄,他设身处地主动予以“补失”。
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在即将出版的《存庐追思》一书的序言中说:“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为人之道,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精神。贫不馁,富不骄,踏踏实实,自强不息。长存先生就有这种精神。”
洪长存身染沉疴与病魔作斗争的6年,也是他爱国爱乡、热爱生活、眷恋人生、无私奉献的6年,捐办公益事业款额达1100多万元,更是“长存精神”自我实践和人格力量自我完善的过程。
洪长存先生去世后,谢秀凤女士强忍失夫之恸,秉承先夫未竟之志,一如既往热心公益事业,支持教育。这两年来,她为英林中学捐资20万元,设立“洪长存先生奖学基金会”,并在百忙中特地从香港赶回学校为首届颁奖大会授奖;在英林中心小学设立“洪长存教育基金会”,捐款10万元;资助英林侨联会、南音诗社等。在华侨大学,她于1998年底和1999年里,共捐资30万元,设立“洪长存硕士教育基金会”。
谢秀凤女士无限深情地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长存走了,永远地走了,他的英魂已融化在伟大的宇宙间,化作清风,化作细雨,化作阳光。他就这样永恒地存在,无所不在,与我们在一起直至永远。他没有离开我!他的精神始终支配着我的生命和理想。我一定要把长存精神发扬光大!”
晋江市英林村旅菲乡亲洪麒麟
2000年伊始,晋江市英林镇英林村旅菲乡亲洪麒麟先生回乡欢度春节,慷慨捐资120万元,为英林中学捐建二幢楼宇——学生宿舍楼和教师宿舍楼,每幢60万元。这是继去年底捐赠100万元为英林中心卫生院兴建一幢病房大楼——思亲楼之后的又一善举。
洪先生乐善好施,急公尚义。他不仅为家乡的医院、中学捐建楼房,还对小学、幼儿园、侨联、村间水泥路、洪氏宗祠、旅游古迹、南英诗社等均有贡奉,并对扶危济困乃至排解纠纷也尽力为之。可谓勤谋祖邑群黎福,洒向乡邦都是爱。
洪麒麟先生于1921年降生于英林镇一位普通农民家庭,在家乡读了3年私塾。他目睹家乡贫瘠的赤土埔,生计惟艰,时局不靖,自幼即萌生出外谋生之念。13岁时,只身往厦门,因年龄小,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随即到一户殷实人家里当佣工,帮人家洗刷地板、桌椅门窗,做些日常盥洗琐事。到了晚上,则刻苦读书自修。后来辞职到当时的信局(即闽南侨批业中的头盘局)里当抄写员,把到岸的轮船捎来的汇单(俗称侨批)誊清后,寄给内地各侨眷。几年伏案磨砺,他的眼界宽了,便期冀到南洋去拚搏。
1937年抗战爆发,他寻机只身赴菲谋生。先是当超市店员,后将勤俭积累的一点钱,租了一爿小店,独立经营。好景不长,日寇南犯,攻打马尼拉,仅3天就沦陷了,其杂货店的东西被日寇劫掠一空,辛苦积攒的薄产毁于一旦。
1945年,他回乡一年后,又再度赴菲,然战后的南洋岛国百业凋敝,民众贫窭。他以商人的敏感,研究民生之需,结合自己的有限财力,独具慧眼,选择不引人注目、本小利微的花生仁加工,从小做起。由于选料精、做工细、口味佳,很快俏销于市,其“蜜陀牌”(Victoria)花生仁成为脍炙人口的食品。在他宵衣旰**心经营下,利润滚动发展,规模不断扩大,10多年间,员工增至1000多人。后因时局动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眼睁睁看着自己偌大的厂房及设备在人为的祝融肆虐中焚毁大半,损失惨重。
洪先生愈挫愈奋,矢志重振旗鼓。凭着自己对食品生产的娴熟经验,创办罐头厂,生产鱼肉罐。洪麒麟先生率领其子女协力拼搏,经过多年奋斗,终于东山再起,其公司迅速壮大成为涉及地产、银行、食品、印刷、化妆品和超市等领域的跨国集团公司。
洪先生事业有成,但思乡恋乡之情,无时或已。全国一解放,他马上带儿女回乡,并到北京、云南等地游览。几十年来,他对土生土长于菲岛的华裔子女,重视乡土教育。每次回乡,都要挈妇将雏,轮流带他们回乡走走。他的绕膝儿女有9女5男,还有媳妇、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上百人,均都随他回过家乡。洪先生亲眼目睹祖国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变,感到快慰鼓舞,信心骤增,回乡更频繁了。
随着其子女长大成人,有的出国留学,取得硕士、博士学位。人人克绍箕裘,各就其业,各展其才,且都谦恭孝顺。洪先生喜在心头,他有意逐渐放手移交担子,淡出商务,腾出更多时间,倾心于公益善事。他曾经担任菲华英林同乡总会理事长,现任英林洪氏家族总会永远名誉理事长。在兴建会所时,他率先慷慨捐资买下地皮,众乡亲随之踊跃响应,筹齐建设资金。几年后,地皮猛涨数倍,益显洪先生的豪爽果断和远见卓识。
出于对家乡公益事业的热心和参与支持祖国经济建设的责任,也为了引导教育子孙即第二、三代华人对根的认同、归依和对祖籍国的情感维系,洪麒麟先生多年来持续不断捐资公益、创办企业,一桩桩善事实事,默默地实践着其夙愿。洪先生认为,这样做,少了抽象说教,多了现实效应,因为有了与境外相关联而根植于斯立足于斯的家族实业,子孙们自然就多了一份牵挂与关注。在商务兼及亲情的来来往往中,增加了解,深化感情。
洪先生排行第六的女儿洪珊珊,是留美医学博士,深体年逾古稀的严父的恋乡情结,为玉成其父造福家乡之夙愿,于1994年毅然投资4000多万元,在家乡英林村创办浪花(福建)化妆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35万美元。该公司占地30亩,掩映于绿树丛中的厂房建筑面积10996平方米。其新产品已投放市场,为家乡女性提供质优价廉的润肤洁肤中高档化妆品。
洪先生平生不沾烟酒,简衣素食,生活节俭,但对家乡却慷慨之至。苟利众生,巨细乐为。他捐资15万元,为英林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兴建大门、语音室和教室;为南英诗社捐资13万元,作为骚人墨客吟诗作赋的活动经费;1997年以来,捐资100万元,先后为村中铺筑长短不一的水泥路15条,总长4公里多;捐资50多万元,为英林侨联建造办公楼房;捐资110万元,为村民兴建旅游古迹——观音宫(灵山寺)、洪氏祖祠等;捐资50万元,先后用于本村的扶贫济困、赈灾救急等。历年来,他捐办公益事业的款项超过550多万元人民币。家乡百姓,有口皆碑。
乡亲们铭感于怀的是:这些年来,洪先生的热心所为,全为了把根留住,俾使儿孙辈永怀故土,长念摇篮之恩。洪先生于此念兹在兹,有厚望焉,有深意在。
洪麒麟现任菲律宾六桂堂宗亲总会永远荣誉理事长、菲律宾英林洪氏家族总会永远名誉理事长、英林中心小学董事会永远名誉董事长、英林保生大帝董事会永远名誉董事长、英林中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英林医院董事会名誉董事长。
张明敏:中国心故乡情
乡间的小路
张明敏回乡时,小车先绕着街市一圈,他透过车窗望着小镇,近乡情更怯,惟有先绕行。
下车后,走在故乡的小路上,沿着“爸爸的草鞋”曾经踏过的足迹,张明敏听着故乡人的介绍,脸上渐露微笑,因为心情高兴———原来海边数过去的第一幢房子是自己老家的房子。
故乡啥模样?英林镇的镇领导们用闽南语介绍,嘉排村地处晋江市英林镇南部围头湾西北部,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有下伍堡、岑张2个自然村,村中以服装业、水产养殖业为支柱产业,下伍堡就有着“闽南服装名村”以及“排球之乡”的美誉,是国内外服装加工基地和原辅料的集散地……
乡亲们一面对张明敏,开口就说闽南语,说到一半突然停下来,笑了。记者问张明敏会说闽南语吗?他说,可以听得懂,但如果要自己说出来,真还得需要这样的语境多沟通,要不说话还有点绊舌头。
面对乡亲们的介绍,张明敏有礼貌地听着,不时还微笑点头,表示可以听得懂家乡话,甚至也会开口说几句简单一点的闽南话,旁人乍一听还以为他是在本土长大的。
“阮天生爱打拼”
张明敏1956年9月出生于香港,父亲老家在晋江英林下伍堡,后来在香港一家出入口行任文员,母亲是印尼归侨,老家安溪。张明敏有2个姐姐、3个弟弟,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为了分担家庭重担,他小学毕业后就读的是工业中学,毕业后到电子厂打工。
幼时,张明敏喜欢唱歌。虽然有唱歌天赋和执着追求,由于家境艰难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他对音乐的热爱并未因现实境况而冷却。家中一台老式收音机成了儿时最亲密的伙伴。他先是跟着哼,继而跟着唱,聚精会神,如醉如痴。年纪不大,已学会不少流行歌曲。偶尔有点零花钱,也要跑去买张票听人家唱歌。他渴望有一天能够跨进音乐学校的大门。在紧张艰苦的打工生涯中,他利用有限的时间,刻苦进修。
23岁时,他参加了香港工人演唱赛和业余歌手演唱赛,受到评委的赏识和观众的热爱,一举连揽2个冠军头衔,从而受到了歌坛的瞩目。同时,他的名字还上了香港电台优秀歌手“龙虎榜”,颇有名气的一家唱片公司为他录制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乡间的小路》。
年轻时代,张明敏不知在多少个歌厅和酒吧唱过歌,酸甜苦辣都尝过了,有欢乐,更多的是艰辛!
唱民族歌曲的香港歌手
7岁时,妈妈把张明敏由香港送到广州的一所华侨小学读书,学中国话。后来,一身中山装,用国语唱民族歌曲,成为张明敏在香港的“特色”。为此,张明敏忍受了许多冷遇甚至是谩骂,声声口哨像尖刀一样扎着他的心。
有人为此劝他,哎,改变一下演唱风格吧,你可以挣很多钱,可以有更多的观众……身处逆境,张明敏并不为诱惑所动,坚持用国语演唱民族歌曲,并力求表现人民群众的淳朴,所有唱片唱的都是国语。
1982年,当日本方面在审定教科书中,篡改侵华历史时,张明敏怀着极大的民族义愤,录制了第2张个人唱片专辑———《中华民族》唱片,在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获得“黄金唱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