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看菲律宾 > 菲律宾蛤仔是什么样子的

菲律宾蛤仔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2023-06-06 01:24:00

① 蛤仔是什么样子的

蛤仔
双壳纲(Bivalv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帘蛤科(Veneridae)蛤仔属(Ruditapes)的统称。中国近海发现有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见图)和杂色蛤仔(R.varieegata)2种。其生态习性相似,仅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稍有差异。

分布和特征 菲律宾蛤仔又名花蛤、蛤蜊、沙蚬子等,是广温、广盐性海产经济贝类。中国沿海北自辽东半岛鸭绿江口,南至雷州半岛都有分布,辽宁、山东较多。天然产量很大,是水产捕捞和增养殖的重要种类。此外也分布于苏联、日本、朝鲜、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沿海。引种后又分布于美国夏威夷及北美沿岸。贝壳亚圆形,坚厚,较宽。壳表有花纹或斑点色彩。壳形、斑点色彩因栖息的地区、水深、底质不同而变异较大。放射肋90~100条,与生长纹交叉形成布目状格。进出水管基部愈合,顶端小部分分离,进水管口缘触手不分枝。精子头部呈弯锥形。
杂色蛤子的外形及色彩与菲律宾蛤仔相似。宽度稍小,放射肋50~70条,闭壳肌痕清楚。进出水管从基部起完全分离,进水管口缘触手不分枝。其分布地区大体与菲律宾蛤仔的分布一致。在中国沿海分布于福建省平潭以南至海南岛、北部湾沿岸。
生物学特性 蛤仔多栖于有适量淡水注入的内湾。分布范围从潮间带到水深10余米的泥沙海底。潜入海底泥沙中生活,栖息深度因个体大小和水温高低而异。个体小、水温高时栖息较浅;个体大、水温低时则较深,一般不超过其体长的2倍,可密集成数层生活在一起,以水管伸出滩面滤食。栖息区海水比重在1.016~1.027之间。短时间内低盐度对其生长无影响。 适应水温为0~36℃,致死温度为37℃以上和-2℃以下。最适水温为18~30℃。栖息底质含沙率一般为70~80%。在含泥率为2~50%的海滩均能生活,含泥率在90%以上时也有发现,但死亡率较高。食物主要为浮游及底栖硅藻类。被动滤食。
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的海区较其他海区生长迅速。一般1龄贝体长在2厘米左右,2龄贝长3厘米多,3龄贝长4厘米以上。雌雄异体,1龄性成熟。雌贝每次可产卵数百万粒。成熟卵呈圆形,沉性,直径约65微米。产卵水温23~26℃。产卵次数1~2次。精卵成熟后分批排放,在水中受精。第 1、2次排卵量较大。受精卵孵化后经2~3周浮游期生长至200微米以上便沉入水底,分泌足丝附着于固体物上,随着壳长增长,潜入泥沙中生活。
增殖和养殖 蛤仔的养殖方法简单。在底质适宜的中、低潮区,直接将种苗均匀撒播于滩面即可;在底质较硬或乱石较多的滩面,可先行清理,耙松滩面,以利苗种潜入,也可围泥作堰或四周围网。播放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条件、苗种规格有关。500个/千克的苗种每100平方米可播放75~125千克。养殖1年产量可增加3~4倍。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修堰、预防自然灾害、清除敌害生物(如海星、螺类、蟹类、蛇鳗、鸟类)等。
增殖的方法,就是划定适于蛤仔生长并能自然附苗的滩区,封滩育贝。初期在种苗稀少的地方先行移播苗种,在自然贝苗分布不匀的滩面可移密补稀,促进生长,达到商品规格(体长3厘米以上)后进行轮捕、销售,以有利于贝苗的再附着。增养殖用苗种多采捕自然苗,但其产量不稳定。中国已采取土池人工育苗的方法,即在潮间带高、中潮区建造育苗池,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大潮不能没及,设有进、出水大闸和排纳上层池水的滤水闸。成贝经流水刺激后即在池中排放,自受精经各期发育直至变态都在池中附着生活。池水中施肥繁殖硅藻等饵料生物,并投以可作为蛤仔饵料的单细胞藻类辅之。变态后栖于池底滩涂层间生活; 待长至1毫米左右时即可用竹筛将贝苗洗出,移至育苗海区暂养。生长至数毫米时,可开始作为贝苗使用。此法能提供大量苗种。
蛤仔肉嫩味鲜。鲜蛤亦可作为养殖对虾的饵料。在内湾潮间带滩涂污染严重的海区,蛤仔常大量死亡。食用受污染的蛤仔后可引起肠胃疾病。
参考资料:http://www.hoodong.com/wiki/%E8%9B%A4%E4%BB%94

通俗的来讲,就是沙蛤,文蛤,蛏子,……等等贝类的水产品。

② 菲律宾蛤仔的介绍

菲律宾蛤仔通常又称杂色蛤,是贝壳类海产品,隶属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中文名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称花蛤(huage),辽宁称蚬子(xianzi),山东称蛤蜊(gala),英文名:short necked clam。花蛤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③ 蛤仔是什么。

蛤仔
双壳纲(Bivalvia) 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帘蛤科(Veneridae)蛤仔属(Ruditapes)的统称。中国近海发现有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见图)和杂色蛤仔(R.varieegata)2种。其生态习性相似,仅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稍有差异。

分布和特征 菲律宾蛤仔又名花蛤、蛤蜊、沙蚬子等,是广温、广盐性海产经济贝类。中国沿海北自辽东半岛鸭绿江口,南至雷州半岛都有分布,辽宁、山东较多。天然产量很大,是水产捕捞和增养殖的重要种类。此外也分布于苏联、日本、朝鲜、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沿海。引种后又分布于美国夏威夷及北美沿岸。贝壳亚圆形,坚厚,较宽。壳表有花纹或斑点色彩。壳形、斑点色彩因栖息的地区、水深、底质不同而变异较大。放射肋90~100条,与生长纹交叉形成布目状格。进出水管基部愈合,顶端小部分分离,进水管口缘触手不分枝。精子头部呈弯锥形。
杂色蛤子的外形及色彩与菲律宾蛤仔相似。宽度稍小,放射肋50~70条,闭壳肌痕清楚。进出水管从基部起完全分离,进水管口缘触手不分枝。其分布地区大体与菲律宾蛤仔的分布一致。在中国沿海分布于福建省平潭以南至海南岛、北部湾沿岸。
生物学特性 蛤仔多栖于有适量淡水注入的内湾。分布范围从潮间带到水深10余米的泥沙海底。潜入海底泥沙中生活,栖息深度因个体大小和水温高低而异。个体小、水温高时栖息较浅;个体大、水温低时则较深,一般不超过其体长的2倍,可密集成数层生活在一起,以水管伸出滩面滤食。栖息区海水比重在1.016~1.027之间。短时间内低盐度对其生长无影响。 适应水温为0~36℃,致死温度为37℃以上和-2℃以下。最适水温为18~30℃。栖息底质含沙率一般为70~80%。在含泥率为2~50%的海滩均能生活,含泥率在90%以上时也有发现,但死亡率较高。食物主要为浮游及底栖硅藻类。被动滤食。
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的海区较其他海区生长迅速。一般1龄贝体长在2厘米左右,2龄贝长3厘米多,3龄贝长4厘米以上。雌雄异体,1龄性成熟。雌贝每次可产卵数百万粒。成熟卵呈圆形,沉性,直径约65微米。产卵水温23~26℃。产卵次数1~2次。精卵成熟后分批排放,在水中受精。第 1、2次排卵量较大。受精卵孵化后经2~3周浮游期生长至200微米以上便沉入水底,分泌足丝附着于固体物上,随着壳长增长,潜入泥沙中生活。
增殖和养殖 蛤仔的养殖方法简单。在底质适宜的中、低潮区,直接将种苗均匀撒播于滩面即可;在底质较硬或乱石较多的滩面,可先行清理,耙松滩面,以利苗种潜入,也可围泥作堰或四周围网。播放密度与养殖海区的条件、苗种规格有关。500个/千克的苗种每100平方米可播放75~125千克。养殖1年产量可增加3~4倍。养殖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修堰、预防自然灾害、清除敌害生物(如海星、螺类、蟹类、蛇鳗、鸟类)等。
增殖的方法,就是划定适于蛤仔生长并能自然附苗的滩区,封滩育贝。初期在种苗稀少的地方先行移播苗种,在自然贝苗分布不匀的滩面可移密补稀,促进生长,达到商品规格(体长3厘米以上)后进行轮捕、销售,以有利于贝苗的再附着。增养殖用苗种多采捕自然苗,但其产量不稳定。中国已采取土池人工育苗的方法,即在潮间带高、中潮区建造育苗池,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大潮不能没及,设有进、出水大闸和排纳上层池水的滤水闸。成贝经流水刺激后即在池中排放,自受精经各期发育直至变态都在池中附着生活。池水中施肥繁殖硅藻等饵料生物,并投以可作为蛤仔饵料的单细胞藻类辅之。变态后栖于池底滩涂层间生活; 待长至1毫米左右时即可用竹筛将贝苗洗出,移至育苗海区暂养。生长至数毫米时,可开始作为贝苗使用。此法能提供大量苗种。
蛤仔肉嫩味鲜。鲜蛤亦可作为养殖对虾的饵料。在内湾潮间带滩涂污染严重的海区,蛤仔常大量死亡。食用受污染的蛤仔后可引起肠胃疾病。

④ 杂色蛤和菲律宾蛤仔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贝类专家闫喜武老师在他的博士论文里有说明。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种。
“现在业已查明,菲律宾蛤仔和杂色蛤是在地理分布、天然产量和形态上均存在明显差别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种。前者分布广、天然产量高,在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是重要的经济贝类。后者在我国只分布在福建平潭以南。在形态上,前者水管基部愈合,只在先端小部分分离,放射肋数目为90-100条,后者水管从基部完全分离,放射肋数目为50~70条。”
两个专业词汇给大家说明一下,帮助大家理解:
水管:腹足类和双壳类贝类具有的可伸缩的肉质管状物,具有进食和排泄功能。就是蚬子半开状态伸出的俩管。
放射肋:贝壳表面连续不断的隆起物。就是蚬子壳上一条一条的线。

⑤ 红岛蛤蜊节的菲律宾蛤仔

据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贝类研究专家张国范教授介绍,红岛蛤蜊属于胶州湾杂色蛤,学名菲律宾蛤仔(马尼拉蛤仔)。胶州湾杂色蛤并不是真正的杂色蛤,真正的杂色蛤虽与胶州湾杂色蛤形态上相似,但口味较差,主要生长在福建平潭县以南的滩涂上,而正宗的胶州湾杂色蛤则生长在东亚及东北亚的滩涂上。《黄渤海的软体动物》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其习性及分布情况:“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10米深的海底都有栖息。在黄渤海沿海分布较广,向南可至广东雷州半岛……”
关于“菲律宾蛤仔”这一学名的由来,民间曾有不少版本,其中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是:1918年,日本人第一次侵占青岛的时候在栈桥东面的海域撒下一片蛤蜊育苗,从此,这种精灵就在岛城生活中不可或缺———对此,张国范教授做了纠正,他说之所以取名“菲律宾蛤仔”,完全是学术上的原因,当初蛤蜊标本是在菲律宾海域取的,由此得名。

⑥ 蚬子都怎么分类啊什么季节打捞啊

其实,蚬子都是蛤类。就像咱们熟知的花蚬子,它的学名叫菲律宾蛤仔;黄蚬子的学名叫中国蛤蜊;毛蚬子的学名叫毛蚶;白蚬子学名为四角蛤蜊……

大连地区的蛤类有紫石房蛤、文蛤、镜蛤、菲律宾蛤仔,四角蛤蜊,青蛤、中国蛤蜊、西施舌、加州扁鸟蛤、江户布目蛤等12种。庄河是蛤的主产地。

还有灰蚶子、牛眼蛤、黑蛤等,蛤叉属帘蛤目、帘蛤科,贝壳中等大,壳近圆形,壳质较薄扁,壳高与壳长相等,壳面白色或肉灰色。

蛤叉的蛋白质含量接近猪肉等肉类,在15%上下,但脂肪含量只有1%多一点,因此它也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食品。而且蛤叉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其钙含量比牛奶高出一筹;铁含量高达194.25毫克/千克,这个数值高于鸡肝等动物肝脏的含铁量。蛤叉的氨基酸含量相当丰富,包括呈鲜味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呈甘味的甘氨酸和丙氨酸,保证了蛤叉味道的鲜美。另外蛤叉的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治湿疹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菲律宾蛤仔是什么样子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